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关于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综合教育实验
编辑:玄霄绝艳 识别码:16-716655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6 20:38: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综合教育实验

关于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综合教育实验【原文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

【原刊地名】武汉

【原刊期号】199701

【原刊页号】56-59

【分 类 号】G3

【分 类 名】中小学教育

【复印期号】199705

【 标 题】

【标题注释】系浙江省教委普教科研课题,顾问为刘力同志,课题组长为陈群、祝新华同志,研究成员有张远平、陈伟亮、鲍康强、张振雷、姚安娣等同志。

【 作 者】武义县实验中学杭州大学教育系实验课题组

【 正 文】

一、课题提出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的时期,也是心理素质发展极为重要的阶段。初中学生身心发展极为迅速,可塑性大,同时又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青春期的出现,给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很大的动力,但也带来了很多的困惑。这一时期是否能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今后发展。

1994年秋季开始,我们从9个初中一年级平行班、8个初中二年级平行班中分别选取2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同时从中选取与实验班学业成绩相当的4个对照班(一二年级各2个班级),开展“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实验前采用《中小学气质量表》、《中小学生12种性格因素量表》《瑞文智力量表》等量表对学生进行测验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气质与性格特点、智力水平相近,无显著差异。采用《SCL—90问卷》测验可知,初二学生检出率在10%以上的项目有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6项,初一学生检出率在10%以上的项目除上述6项外还有“焦虑”1项。初

一、初二年级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症状等9个项目的平均检出率为11.11%。这些不良的心理倾向,一部分可以随着学生自己知识的丰富、主观的努力而消失,但另一部分则要通过接受专门的教育,掌握一定的心理调整方法才能较快地克服。

二、实验目标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精神,借鉴国内外的心理教育的经验,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我们确定的实验总体目标是:

(一)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摈弃为使部分学生取得更好的升学成绩而牺牲另外一部分学生发展的做法,使所有学生都具备一个成功者的心态走向今后的高一级的学校或工作岗位,为发挥自己的潜能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促进心理健康 努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知、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品格、积极的心态,防止各种异常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学会人际交往 通过对学生交往准则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的辅导与训练,在日常交往群体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取得进步,克服紧张、恐惧、偏见、敌意、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倾向。

(四)提高学习效率 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认识学习的价值,形成合适的动机水平,保持刻苦学习的心态;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合理竞争,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科学应试,减轻紧张、焦虑程度。由于学习是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既是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目标又是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三、实验措施

实验组成员通过学习国家有关教育发展文献以及教育实验、学生心理咨询、心理卫生专

著、《教育研究与实验》杂志中的相关论文,赴上海、杭州等素质教育改革做得较好的学校参观、吸取先进经验;根据学校具备的条件、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国内外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做法制定了以下的实验措施:

(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其主要内容有:学生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入学时的健康、学业、奖励,实验前的心理测试、调查问卷结果,重大的或突发性的对学生有较大影响的事件记录及简要的分析,家访记录及其分析,典型的作品资料(作文、周记、图画等)及其分析,各科教师的反映及其分析,主要事项汇总记录等等。

(二)专设心理素质教育课程

我校从1994年秋季开始,在各个实验班开设了每周一课时的“心理素质课”,为期一学年,用于进行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主要由为实验教师的班主任承担,其他实验教师、任课教师协助。课程内容主要包括:(1)认识心理素质;(2)成才与心理素质;(3)自我完善心理素质;(4)开发心智潜能;(5)提高活动效率;(6)促进心理健康;(7)克服心理问题。为学生配备的课外读物是《中学生心理卫生》(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编)。在进行系统心理教育时,还结合阶段性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例如,对于消费攀比、非健康竞争、考试紧张、打电子游戏、早恋等问题首先在课堂里进行概括性的介绍,然后师生共同讨论产生问题的原因、危害、克服方法。达到共识后师生制订契约,付诸实践。

(三)开展个别心理咨询

学生的心理是很复杂、隐蔽和微妙的,为了更好地疏通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重视和充分发挥个别咨询的作用。为此,我们专门成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心理咨询教师主要由经过训练的四个实验班班主任担任,学校相应减少他们1/3的课务。咨询活动通过明暗两条线进行,明线是由学生主动找教师咨询或教师直接找学生辅导,在咨询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学生充分倾诉,教师遵守“尊重、同感、保密”的原则“理解、接纳、疏导、启发”学生。暗线是指通过开设“心理信箱”让学生反映自己或他人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平时难以启齿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适时找相关学生咨询。对于不署名信件中提出的典型问题,教师通过讲座、黑板报、墙报宣传等手段予以答复、解决。宣传时隐去具体的事例,以免学生猜到谁写的咨询信件。只要教育有针对性或有积极的效果,有关学生在事后往往会主动找咨询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如女生F·性格内向,胆小腼腆,原先学习自觉刻苦,成绩名列班级前茅,但有一段时间精神萎靡不振,郁郁寡欢,无心学习。面对父母、老师的批评,该生泪水涟涟,欲语又止,后来向“心理信箱”投了一封“我该怎么办”的未署名的求助信,讲述在男女同学交往中带来的内心苦恼和难以自解的矛盾心理。心理咨询室为此专门出了一期以“青春期如何开展男女生正常交往”为主题的黑板报。不久,该生主动找实验教师畅谈,把心中郁积已久的苦恼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心理咨询教师在表示充分理解学生的这种感受的基础上,讲了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怎样正确处理好学习与恋受的关系,使该生恢复了先前欢快、轻松的精神状态。她在日记中写道:“是心理咨询老师帮助我从痛苦的深渊中解放出来,我又发现了天空是那么广阔,花儿依然那么美丽芬芬,同学们的笑脸那么和谐可亲。”

(四)加强小组心理辅导

小组心理辅导是介于集体辅导和个别心理指导之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具体做法是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心理问题,然后归类,在课外或课内逐类解决。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成立了“志向与上进心”、“价值观”、“集体荣誉感”、“明辨是非与爱憎分明”、“坚强意志”、“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爱心”、“生活自理”、“勤俭节约与吃苦耐劳”、“适应团体生活与社交”等13个辅导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讲座、经验介绍、座谈、讨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有同类问题的学生在一个小组接

受辅导还可收竞争、激励之效。

(五)所有学科协同教育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复杂的长期的过程,需要所有学科共同承担、协调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因此宜把常规教育和心理辅导相结合。为此,组织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社会任课教师、学习心理教育理论,改革教育方法,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在方法上,我们提倡借助常规教学对学生进行智力训练,引导学生多讨论、多质疑,进行探索性的教学;分析一般的学习方法以及各学科具体的学习方法,进行专门指导,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悟学法;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在教育艺术方面,我们侧重于创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过度的减轻学习焦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育途径上,我们提倡各学科充分体现自身特色,发挥潜在的心理教育因素。如在心智潜能开发方面,数学重点培养思维与推理能力,语文重点培养想象力,英语重点培养记忆力和语感。为了更好地处理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学校教科室与政教处紧密配合,政教处制定的每周德育计划,同时考虑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使两者得到协调发展。任课教师及时交流在教学中发现的学生心理问题,与有关实验教师讨论问题的性质及其解决方法。

(六)创设成功机会,鼓励合理竞争

现代社会化竞争日益激烈,并已渗入到学校和课堂教学各个环节。通常情况下,学生存在着两种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一是逃避竞争的心理,这以来自农村的学生为主。另一种是不正当的竞争,采取诸如敌视、破坏、考试作弊、故意影响他人学习等不正当手段取胜。对此,我们一方面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解放思想,面对现实,开阔心胸,培养战胜困难知难而进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作风;另一方面,加强成功的体验。如学生L,来自农村,上初中前很少走出家门,怕生害羞,有问题也不敢请教老师、同学。总担心出差错,被人饥笑。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被教师提问常惊慌失措。我们在交往心理教育的基础上,创设机会促使他多发言、提问和上台表演,然后视各种情况予以鼓励,使该生尝到表现自己所带来的尊重和自信。此后,该生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学业成绩也明显提高。我们还把具有相近知识基础、有相同特长的学生分编成组,实施基础较为一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竞争中,多进行个体内部差异的评价,以自己过去的表现作为参照点评价自己的目前状态。强调自己的进步,以加强自信心。

(七)引导家长协调教育

重点建立和形成面向未来的“家庭——社会信息网”,内容包括家庭背景、父母的期望值、教育方式、社会各方面对学校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及其预测等。举办家长学校,改进家长对孩子的思想观念、教育方式。让家长学习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召开家长会和定期或不定的期的家长小组会,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态,解决已发生的问题或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发展学生的特长,不片面追求“高分数”,而要全面发展。鼓励家长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让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权。尊重人格,不独断专行,不伤自尊心。同时避免对孩子过分迁就,或丧失信心,放任不管。

(八)组织学生接受社会教育

变被动地接受社会影响为主动地利用社会的作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学校建立教育基地,让学生接受生动的社会教育。组织有关团体、单位(如关工委、公安局)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如剖析违法违纪心理来增强学生的心理免疫力。开展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如到工厂、农村、商店调查访问,了解当地经济的发展、文化的提高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掌握善恶、美丑标准,并培养责任感。

四、实验成果

(一)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普遍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通过实验,教师认识到心理素质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改变单凭分数片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形成了“不求人人升学,只求人人成才”的正确观点。教师在各科教学和德育工作要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自觉地重视心理素质教育。

(二)有效地探索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方法。实践证明以下四个“结合”是切实可行的:

1.学校全员投入与实验教师专门教育相结合。

2.心理素质课程和日常各科教学相结合。

3.集体心理教育、分组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相结合。

4.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三)初步编成《中学生心理素质》教材。

我们自编了25万多字的心理素质教育教材,每周一课时,可在一学年内完成。该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全校心理素质教育意识,提高心理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及实际效果,也为今后深入开展这方面的实验提供参考材料。

(四)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实验前,学生对心理素质知之甚少,对心理问题讳莫如深,常把心理问题错误地归结为思想道德问题。通过两年的实验,学生在心理素质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对实验班学生测试发现:(1)所有学生都认为存在心理问题是正常的,可以通过心理调整等方法解决。

(2)90%的学生认为心理素质很重要,6.6%的学生认为一般,3.3%的学生认为心理素质教育只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重要,大多数学生已经开始重视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3)课程心理知识测试,23.3%的学生在90分以上,56.7%的学生在70分以上,大多数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心理知识。(4)在消除紧张心理辅导活动之后,70.0%的学生认为这是行之有效的,20.0%的学生认为有效果但不明显,大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心理调整的方法。

实验班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确立恰当的目标。初步养成了良好的注意、观察、思维、想象、创造的良好习惯,发展了主动、创造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建了良好班级气氛,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

第二篇:加强中学生挫折教育提高心理素质

加强中学生挫折教育提高心理素质

摘 要:中学生的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客观分析了中学阶段挫折教育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探讨了科学有效地开展挫折教育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

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

挫折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受挫能力,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奠定心理基础。随着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逐步深入,国内学者开始倾向于把受挫能力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将其视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维度。

开展中学生挫折教育,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社会化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利于提高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绩效。

一、加强挫折教育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中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必须从中学生挫折教育发展现状出发,另一方面应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为重点,充分认识受挫能力培养在全面提高中学生素质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中学阶段挫折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需要

中学生具有良好的受挫折能力不仅是现代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国当前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已将挫折教育的内容纳入心理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当中,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对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受挫能力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在遇到挫折不能独立解决时,不会沉着冷静下来思考问题和克服困难,而是采取一种消极回避的对策,这样往往会使他们产生悲观、失望、埋怨和畏难等负性情绪,对挫折进行不恰当的归因方式所造成的后果进一步恶化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要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必须重视学生受挫能力的培养,而挫折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挫折教育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重大教育决策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了有关加强挫折教育的文件:(1)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2)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要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上述文件,为学校开展挫折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标志着青少年挫折教育决非学校和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规定的素质教育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三)中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需要挫折教育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在人生的各个发展阶段中,中学时期也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为:

1.中学生自身生长发育成熟,加剧了心理的变化

随着各种生理机能的变化和成熟,必然带来很多心理问题,缺乏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的中学生,往往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问题,常常处于矛盾之中。

比如由性成熟产生的性需要同性道德的冲突:一方面,性生理成熟的冲动使得他们对性问题感兴趣,向往异性;另一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受中国“谈性色变”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中学生的性向往、性探索和性尝试等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指导,甚至一概持否定的态度。

2.学校、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可能加剧他们的心理问题

如学习就业压力和师长过高的期望值,使中学生承受着超负荷的心理负担,加之家庭和学校溺爱型的教育方式使得独生子女原本脆弱的心理变得更加弱不禁风、不堪一击。

3.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高要求,使尚未步入社会生活的中学生面临激烈的竞争

比如当前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知识经济带来的日趋加剧的竞争,使得大学生本来就不稳定的心理出现失衡。这些都会导致缺乏社会适应和应变能力的中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适应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消除,轻则出现偏执、逆反、冷漠,产生孤独感、挫败感,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重则产生自弃、逃避和自杀等极端行为。

二、中学阶段挫折教育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尽管目前挫折教育在各高校已蓬勃开展,方兴未艾。但由于挫折教育操作起来专业性较强,对中学来讲又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活动,我们在开展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应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加强操作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因此,挫折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弄清以下问题:

(一)挫折认知教育问题

对中学生进行挫折认知教育是进行挫折教育的首要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开展,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以下三点:

1.正视挫折的客观存在

“没有危机就没有成长”,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人在生活和成长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危机与挫折。这种危机与挫折在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与情绪困扰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成长的契机。人们只有在承受和克服挫折的努力中,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发挥潜力,学习新的技能,逐步完善自我。

2.辩证地看待挫折

“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给人带来痛苦与不幸,也可以使人在与困难的斗争中获得经验与信心。挫折教育并不是教人如何去回避困难,而是教人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在挫折中成长。三是乐观的挫折心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生活的磨炼,是很难对生命的顽强与伟大有真正的认识。如果他能在挫折中奋起,那将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二)受挫行为训练问题

受挫力的强弱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素质水平。耐挫力的增强除靠学生在生活中磨练之外,中学也可以通过有计划的目标性训练来进行,如:建立勤工俭学或社区服务基地,鼓励中学生自力更生,挣钱养活自己;组织中学生到贫困山区社会实践,与当地农民一起住,一起劳动,体味生活的艰辛;

组织丰富多彩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以磨练意志,加强合作。发展个性为目标,对个别学生可以进行挫折想象训练,即假设一个挫折情境,引导学生,找出解决挫折的方案等等。但是,在开展挫折教育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适度问题、适量问题和适时问题,确保挫折教育取得实效。②

(三)受挫心理调适问题

受挫心理调适问题是决定挫折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挫折教育中,首先要注重建立健全学生的挫折防御机制。挫折防卫机制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如果运用得当,它能够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激励个体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如果运用不当,则可能出现退缩与恐惧,陷人更大的挫折或冲突情境之中。所以,教育学生正确运用挫折防卫机制,对调整挫折后的心态具有重大的意义。其次,教育学生面对挫折进行自我调适。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的挫折都是学生运用自我调适的方法化解的。

具体的方法包括:及时校正不合理的认知态度;冷静分析,以进取态度改善挫折情境;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减轻心理负担;等等。最后,鼓励学生放弃偏见,主动寻求心理咨询。许多学生基于传统偏见,觉得入中学心理咨询室“丢面子”或“有病”。其实“有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最终铸成大错。

三、科学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积极开展中学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教育

心理咨询是一项给来访者以心理指导和帮助的专业性服务工作,它给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倾诉内心积淤的场所,能有效地消除其心理挫折所带来的焦虑和痛苦,为中学生实现心理发展,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提供具体指导。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时间不长,但已经显示出其独特作用,心理咨询是心理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要大力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建立一支具有优良素质的心理咨询工作者队伍,建立系统的可操作的中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问题并矫正。

通过广播、宣传栏、校刊等多种途径宣传心理咨询的性质和作用,解除学生疑虑以主动寻求帮助,开展定时、定点和有专人负责的心理门诊咨询,学校要为门诊咨询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当然,“心病还得心药医”。最好的心理医生就是运用心理学技巧发掘自身心理潜能,解决心理冲突和矛盾,维护自身心理健康。因此,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自我锤炼的过程,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因此,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健,让他们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个性,在生活中保持自信、乐观、坦诚、豁达、坚忍不拔的心理品格。

(二)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教学活动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既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主要渠道。从教学活动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做到:

1.学校课程设置多元化。增强教材中心理健康知识的含量,将学科知识学习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挫折教育。

2.教育者布置给学生的活动或任务的难度要适度但又不能过度。按照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教学“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给学生任务的难度体现为“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多动脑、多动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独立性,将这种外在的求知精神逐渐内化为自身坚韧的意志品质,增强他们承受挫折和抵抗挫折的能力。

3.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接受式教学,提倡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的发现式和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

4.改变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力求做到评价方式多样化,克服答案单一化和标准化。此外,教师面对有挫折情绪反应的学生时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应对挫折和战胜挫折,常用的教育方法有鼓励法、转移法、对比法、宣泄法、补偿法、暗示法等。

(三)教育学生对挫折应对进行自我监控

青少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问题解决的自我监控,同样,青少年在应对挫折和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也存在对挫折的自我监控。自我监控就是青少年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将自身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过程作为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它对于个体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③

有关青少年挫折应对自我监控的实验研究认为,挫折应对需要评价挫折源的意义,控制或改变挫折环境,缓解由挫折引起的情绪反应的认知活动和行为,挫折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挫折应对进行自我监控。④青少年在进行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时,必须首先围绕挫折知识、挫折应对知识的讲解和挫折应对方式以及策略的训练来展开。其次,要训练学生挫折应对的自我监控技能。再次,要加强学生挫折应对的自我监控体验。最后,应组织学生进行挫折应对的自我监控实践训练。实验研究表明,挫折应对的自我监控训练需要经历自我认知—动情晓理—策略导行—反思内化—形成品质的环节。⑤

(四)联系本地实际开展挫折教育研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挫折教育的方案设计得如何,是否富有成效,这还要将理论纳入到具体实践中去。挫折教育研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为挫折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建议。挫折教育研究一定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校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精心选择课题,精心设计,科学实施,为解决本校开展挫折教育中遇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服务。

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开设专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场所,提供儿童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以及开展行之有效的科技发明创造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中使他们对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有切身的体验,最终将外在的挫折行为内化为自身稳定的心理健康素质。

注释:

① 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② 张骞,张大均.加强学校挫折教育,健全学生心理素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1).③ 董奇,周勇,陈红兵.自我监控与智力[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④ 向守俊.初中生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3).⑤ 陈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2(1).

第三篇:注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注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汪文娟

莱阳市第九中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展开,教师单方面的“授业、解惑”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说明心理健康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所以重视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要,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时常分辨不清美与丑、是与非、荣与辱的界限,他们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特殊生理和心理特征,接受、模仿能力强,而识别、选择能力差,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影响自身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完成准确地理解教育的全部内容,把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抓好。

目前造成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方面

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很难应付;我国正处于知识爆炸时期,升学、就业、竞争这一系列的压力,青少年也很难应付;不健康的文学艺术、黄色书刊、网络情色的毒害,青少年的知识能力差,也很难抵制,因此对心理素质比较差的青少年来说,就会出现心理障碍。

第二:学校方面

由于一所学校的标准,也是看学校培养“人才”的数字,这就导致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拼命追求升学率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可以放弃一切,这样,学校就将来自社会的压力转到学生身上,加上某些地方的某些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对学生不尊重,不能一视同仁,有的对学生讽刺挖苦、体罚。

第三:家庭方面

父母们都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受陈旧人才观的影响,也极力向孩子们施加压力。

总之,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中学生之间也过早的形成激烈的竞争局面,在沉重的压力下进行艰辛的学习,他们稚嫩的心灵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生理、心理发生急速变化,充满着矛盾,是成熟期的大动荡,内部外部均充满着矛盾,也会容易造成心理疾病。

因此,要减轻学生压力,疏泄心理障碍,必须加强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

首先,进行思想教育,树立正确观念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面对新的形式和任务,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因此,要从增强爱国情感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到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的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树立伟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引导广大未成年正确认识社会发展,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祖国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从规范行为习惯作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

让学生清楚社会和个人现实,明确自己的未来,确立远大理想。每个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一样,家庭经济实力有差别,家庭背景不一样。因此将来对学生个人教育的支持,就业就完全不同。比如:一个矮个子同学却理想将来成为名模,就不够现实。当学生明确了这一点,就不至于理想现实成为矛盾,产生心理障碍。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以现实为出发点,从现在做起,我们要教育学生千万不要在努力的问题上徘徊,不能为前途产生无端的忧虑,因为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才能使学生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学习,压力也就顺理成章的变为动力。

其次,利用活动,进行心理疏导。利用活动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增进心理健康,是进行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证明,经常参加活动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常人。所以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课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接受心理教育。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少批评,创造民主和谐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外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可以清除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因不健康心理而产生的紧张的关系,形成互相友爱、密切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彼此亲近,相处愉快,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就能互相帮助,互相安慰与鼓励,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再次,学会自我疏导。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的心理如同天气“大雨 3

过后是晴天”,如果老是阴天而不下雨,是很难盼到日出的。所以,合理疏泄心理情绪,指的是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不良心情。比如:(1)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心理环境,象足球、跑步、拔河、跳高等项目的锻炼,使他们克服胆怯、害怕心理,以勇敢的精神战胜了困难,跨越心理障碍,增强了自信心,解除了烦闷。(2)欣赏音乐。选择适当的音乐欣赏,能帮助振奋精神,调节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意志。可以把不愉快的心情疏泄出来,转化为积极行动。(3)多想自己开心的事。多想些开心的、愉快的、成功的事,那是个人实力的证明,也是个人最佳状况的证明,再回想中坚定自己的信心,相信别人能行我同样能行,使自己逐渐有信心并行成积极心态,战胜消极的心态。通过自我激励,把痛苦、烦恼、忧愁转化成一种精神力量,奋起直追把不良的心理情绪化为积极行动。

第四,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促成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一言一行是学生的典范,教师的品德、举动、服饰都是学生所观察所注意,并成为学生的楷模。面对各种性格的学生,教师要控制自己的心态,不能在学生面前表露自己的不良情绪。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和信赖态度,使学生充满信心,并能严格要求自己,暗下决心,不辜负教师的期望。相反,对学生苛责、讽刺、体罚、变相体罚则会引起学生的不信任和反感,从而失去信心,增加郁闷沮丧,造成“破罐子破摔”。教师对待学生的心理障碍只有在相互信任,相互了解的情况下,用商量的方法解决学生的难言之苦,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

作为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总之要彻底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深入研究,更需深入工作。这一问题解决的好,对学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

第四篇:如何培养中学生心理素质

在“D:ITEXAMWordST”文件夹中有一个Word文档“WORDST.DOC”,请用WORD应用软件将它打开,按以下要求完成文字处理操作(没有要求设置的文字应保持原来的文档格式,考生不要做本题要求之外的操作,也不要在题目要求之外添加或删除任何内容,否则将影响得分,文章的第一行为标题行):

1.设置文档正文的第1段落(“做为一名合格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而且要培养中学生具备适应时代要求的心理素质。”)行距为20磅,对齐方式为右对齐。

2.把文档正文的标题(“如何培养中学生心理素质”)设置成为红色、黑体、斜体、二号字。

3.把正文的第4段落中“最主要的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缩放比例改为200%,并加下划线。

4.将文档正文的第5段落(“

三、表扬及时:....而且使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进一步升华。”)设置为首行缩进2个字符,左缩进为2个字符;段前距和段后距为1行。

5.设置文档页面大小为B5纸大小,设置页边距为上(3厘米)、下(2厘米)、左(2厘米)、右(2厘米)。

如何培养中学生心理素质

做为一名合格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培养中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中学生具备适应时代要求的心理素质。

从中学生的心理状况看,他们年龄小,看问题表面化、片面化,知识水平有限,社会阅历浅薄,易产生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无论是待优生还是优生,都会直接影响其正常学习,因此,必须因势利导,及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呢?

一、融洽师生关系:融洽师生关系,尤其要注重情感的投入,用真挚的爱感染学生,例如,对有的学生基础差,每次考试都不理想,情绪很低落。对这样的学生,既不能横加指责,又不能放任自流,只有帮助他解除思想顾忌,增强自信心,使他真正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和老师的爱心,使他不孤寂。

二、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最主要的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中学生心理承受力比较差,会因偶发事件导致心理矛盾。这时,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教师则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以平和、温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开导。

三、表扬及时: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明辨是非、独立思考和道德评价能力。他们的举止受思想的支配,凡是能关心集体、能替大家服务的点滴好事都要及时表扬,不仅评价了他们的道德行为,而且使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进一步升华。

四、理智的性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看明白的能解决的困难都表现出自己的独立倾向。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极大灵活性、有计划性和主见性。良好的性格有助于学习进步。当遇到挫折与困难时能正确对待,分析失利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增强自尊自信。

可见,无论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都需要以爱相待,以心相知,以诚相交。师生之间要平等,放下架子与学生心灵交流。了解学生心理。创设学生的学习氛围,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爱心的基础上加以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第五篇: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中学生素质培养计划简介

我国正式开展素质教育已有20多年历史,各大中小学校也有自己的一套科学的素质教育体系,并取到了不错的成绩,但不能否认,我们的素质教育还是有很多值得考究的地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仍然是教育的主要矛盾,因为资源有限,大部分学校只能保证“教书”,而“做人”方面还是做的不够系统和彻底。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现实环境的压力下,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最近一则倍受关注的新闻:2012年19日,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赛阳中心小学三名10岁女生结伴手拉手跳楼后被摔伤送往医院,她们自杀的原因是“想跳楼死了,就再也不用写作业了”。一系列的案例表明,学生的心理素质还是有待提高的。

中学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游戏成瘾:

表现为:

1、不能控制网络使用时间;

2、在网络中获得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3、一旦停止网络使用出现抑郁、焦虑、社交障碍如亲子关系危机等症状;依赖虚拟感受,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

严重后果:重度网络成瘾会出现严重的心理社会问题:正常活动瘫痪,学习、工作、生活均受到严重影响,乃至出现生活自理障碍、认知能力下降、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

2、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表现为:思维紊乱,不能控制情绪、人格混乱,扭曲现实或者与现实脱离联系等。

3、自杀倾向:

主要原因:

1、抑郁等心理障碍;

2、家庭环境;

3、学校的强大压力;

4、不能面对个人遭遇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先兆:

1、严重抑郁症状;

2、梳理过去事件;

3、将自己财物整理并馈赠他人;

4、暗示话语。

4、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

我国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中的平均比例高达46%,年增加率超过5%。

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

1、有些家庭环境成为滋生儿童反社会行为和犯

罪的温床;

2、同伴因素和群体压力;

3、处于发展过程中的青少年自身因素。问题虽多,但这是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而能否解决和度过这些问题的关键因素就是是否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了。因此,从小开始给予一个正确的心理引导和系统的心理健康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应该突破以往“亡羊补牢”的教育手法,尽量做到防范于未然,选择一个专业系统的素质教育模式,从小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青少年期的基本矛盾是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的矛盾。基于此,他们强烈要求表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在行事过程中又经常遭受挫折。这使他们情绪易波动,逆反心理强,容易冲动,甚至导致矛盾的激化。于是,他们在强大的诱惑和压力下,再加上心理抵御能力的脆弱,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很容易走向歧途。

另一方面,青少年们因为叛逆心理,大多不愿意主动找老师,家长倾诉自己的困境。导致了父母、教师及学校心理工作室的教育工作很难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真善美心理咨询有限公司设计了一套专业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方案,与学校,家长多方面配合,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成就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们一方面针对中学时期出现的常见问题设计专题心理辅导方案,争取做到防范于未然,给青少年一个晴朗的花季;另一方面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设计专题能力拓展发散思维的训练,开拓更多的能力,帮助青少年挖掘出自己的个性和潜力,更积极得面对压力,面对生活。

一切都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更加阳光的美好未来;给学校一个更加积极的学习环境;给家庭一个更加和谐的温馨氛围;进而让社会的明天更加朝气蓬勃。

中学生素质培养流程简介

本计划将按照“评估——宣传——援助——长期机制”模式规划。

一、评估

1.评估对象:学生

2.评估者:公司委派

3.评估工具: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

《儿童行为量表》(CBCL)

《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试卷》(16PF)

《自评抑郁量表》(SDS)

《中学生网络成瘾量表》

4.评分标准

由本公司专业心理团队进行系统的统计评估,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专业性、权威性。

5.结果送达

评估结果送达过程中,注意方式的选择,尊重学生,以免让学生对评估产生反感,以致于对心理援助甚至是公司产生反感。

二、宣传

1.宣传对象:学生,家长,教师及学校领导。

2.宣传方式:讲座、海报等方式。

3.宣传者:公司委派、学校配合。

4.宣传内容

针对评估结果选择宣传主题,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强调心理援助的必要性,引起学生及家长的重视。

三、援助

1.一对一援助

依据之前心理评估结果,学生特别是家长主动求助,根据问题进行针对性心理援助。

2.团体辅导

依据之前心理评估结果,针对班级内或校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团体辅导活动。

四、长期机制

1.长期合作

公司可作为学校定点心理援助顾问,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一个月进行一到两次心理健康讲座,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共同营造健康校园。

2.拓展援助

学习行为矫治,包括注意力训练、思维训练、记忆力训练等心理素质训练。开展团体训练,内容包括团队精神训练、人际沟通训练、情绪管理训练、压力管理训练等。

3.模式延伸

以上模式运行成熟后,可将该模式推及老师及家长,包括老师心理援助、师生关系援助、亲子关系援助等。

关于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综合教育实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