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2013班主任的经典总结有特殊性
编辑:落花成痕 识别码:16-802350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18 23:27:02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13班主任的经典总结有特殊性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班主任工作总结

高三的班级管理工作有其有利的地方:学生身心发育更加成熟,学习习惯逐渐稳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班级管理保持了一种良好的惯性。但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大、会考的进行和高考的临近,班级管理工作不仅更加复杂繁重而且难度加大。

我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班级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配合学校各部门完成好各项任务,班级常规工作稳定有序,学生学习成绩稳中有升,会考全部顺利通过,学生个体发展显著。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体会良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疏导是第一要着

进入高三后,随着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一时期,学生容易产生急躁、压抑、苦闷、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给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非常大,如果不能因势利导,及时排除学生心理上的暗礁,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就会受到极大的阻遏。

我所带的高三××班女生占了大多数,而女生心理承受力、自我调控力普遍较差,仅仅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同学间闹点小矛盾,便会产生自卑、烦躁、厌学情绪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有的同学会找老师、家长或其她同学倾诉,老师只要适当开导加以解决;而有的同学就会不喜言语、郁郁寡欢、心不在焉,长期积累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和身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随时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及时捕捉学生心理上的一个个微小的不和谐音符,帮助他们把握学习与生活的旋律,正确地认识生活和自己,促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激励教育是关键

理想和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高三的学习生活犹如一场马拉松比赛,不仅是身体素质和技能的比拼,更是意志的较量。我选择了一些典型的事迹,利用座谈会、周记摘要、“榜样激励”等方式,及时地教育、鼓舞学生,使他们树立高远的目标,明确人生的方向,踏踏实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但高三学生对成功的渴望极其迫切,反而使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愈加薄弱。学习中遇到的一个小小的难题、一次考试没考好,都可能使他们放大挫折和痛苦。

一次期中考试,由于与以往考试的难度的差异,很多同学的年级排名落后了很多,于是痛哭流涕、意志消沉甚至对前途失去希望。

我又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挫折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挫折是生命的基本形态,人类便是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取得经验教训,一步步走向成熟和成功的;挫折能够丰富我们的人生,锤炼我们的意志,从而激励学生正确地面对挫折,将挫折变成进步的台阶。同学们坚持住了,果然在期末考试中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三、方法指导是根本保证

现在高考虽有六门功课,但基本的学习方法是相通的,班主任应该从宏观上加以指导。首先要求学生科学地处理学习上的各种复杂关系,比如学科与学科、听课与复习、教材与习题之间的关系,防止学生严重偏科或陷入习题的泥淖。

其次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形成科学思维,提高科学素养。再次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规律,科学地制定复习计划,使学习在紧张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高三复习一般分为三个轮次。第一轮复习中,指导学生抓牢基础知识,对复习内容及时归纳、总结,理清解题思路,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第二轮复习,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开展学习方法指导;第三轮复习时准备帮助学生扩大解题思路,多进行思维方法指导,增加习题量。

最后要求学生把学习中遇到的好题、难题、错题记录下来,组成错题集,多多研究。与此同时召开主题班会,研讨学习方法。

比如在期中考试后的主题班会,班级前十名讲学习方法、十一名到二十名谈身边的故事、二十一名到三十名谈学习中的困惑,同学们进行讨论,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效果非常理想。

四、为任课教师做好服务工作

1、创立良好的课堂纪律和秩序,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为教师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老师和尊重老师的劳动,上课认真听讲,认真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2、培养学习委员和课代表从各个方面做好协调工作,如作业布置、早读的安排、课前的准备、作业的督促和检查等,切实减轻老师繁重的劳动,凡是老师反映课代表工作不到位的,及时加强教育,对不称职予以及时更换,使老师满意。

3、为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间的交流创造机会。由于学生家长与班主任联系较多,不失时机地介绍本班教师情况,使学生家长对老师有更多的了解,许多学生家长多次与老师进行交流,增强了解与信任。

五、各方协调事半功倍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作为“一家之长”的班主任需要协调好任课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尤其是进入高三以后,学生学习紧张,心理压力很大,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无意中又加大了学生的压力,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容易紧张,要积极进行协调工作,为家长和孩子搭建沟通的桥梁。

同时,利用电话、短信和家长学校给家长以心理学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多给孩子鼓励和赞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在健康的心态下复习备考。

其次高三的教学内容多、任务重,各任课老师都增加课堂容量和课后作业量,如何艺术地协调好各科老师之间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学生整体向上发展。

以上是最近这学期在班主任工作上的一点心得体会及总结,要感谢领导的关心指导,同事间的团结协作。希望领导给予批评指正,让我自身更加完善!

谢谢!

高三八班班主任:马郡

2012年6月

第二篇:班主任的特殊性

班主任的特殊性

班主任,是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我们特在哪里,殊在何处?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解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经历。有成功,有快乐,也有失败,有痛苦,但是,您知道吗?这些酸甜苦辣都是我们成长的血液。这些血液恰恰是我们教育的源泉。

班主任,是学校上传下达的纽带,是学校完成一系列工作的最终落实者,是负责组织管理教育学生的主任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再说明白一些: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对学生都有关心其成长和发展的责任,但班主任是首席执行官。(班主任

www.teniu.cc)他不仅要关注自己所任学科知识的教学,更多地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包括他的道德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精神成长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学生的主要精神关怀者,是学生各方面成长的重要他人。

班主任的特殊性还在于,他要组织建设班集体,要研究如何一个群体变成一个集体。群体与集体,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内涵却是云泥之别。首先,班集体是有共同目标的,接手一个班级,班主任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产生凝聚力,那就要从制订班级目标开始。

有了目标,这个群体就有了共同的努力方向。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形之中就产生了凝聚力。具体应该如何操作?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独特的实施方案,不一而足。总结起来主要包括,班级活动,班级文化,班级管理,班级教育合力的形成等几个方面。

这些,都是班主任特有的工作责任。

第三篇:银行业公司治理有特殊性

银行业公司治理有特殊性

谈及银行业的公司治理,刘明康强调,与普通的工商企业相比较,银行业有三个方面的内在特点,其公司治理具有特殊性。首先是基于银行脆弱性的特点。银行由于其高杠杆性和“短借长用”的特点,具有内在的脆弱性,这种内在的脆弱性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基于银行外部性的特点。由于银行出现风险甚至倒闭具有极强的传染效应,各国政府一般都建立了安全网对银行进行保护,安全网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银行的市场约束,从而进一步凸显了银行内部治理的重要性。

再次是基于银行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特点。相比于非金融企业,银行由于其业务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突出,从而对信息披露和透明度要求更高。

公司治理包含六项要素

基于银行业公司治理的特殊要求,刘明康认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主要包括六项要素:

一、健全的组织架构。目前各商业银行已经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建立了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内的公司治理架构,董事会中设立了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同时建立了包括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委员会、战略委员会等在内的多个委员会,公司治理组织架构日益健全。

二、清晰的职责边界。刘明康认为清晰的职责边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职责明确。二是履职要求明确。三是问责明确。对于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法规或不尽职的,应当规定明确的处罚措施和处罚程序。

三、清晰的决策规则和程序。与决策规则和程序密切相关的是董事会下设委员会的职能充分发挥作用。近年来,商业银行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立了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多个委员会。但是,在董事会的决策程序中,委员会究竟处于何种地位,是作为董事会的咨询机构还是可以独立对银行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是简单地作为董事会决策的前置环节还是可以做出最终决策,这些都需要明确。

四、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当前银行股权激励计划等长期激励措施的推出,改变了过去激励短期化的特点,有利于实现管理人员和员工利益与银行长期利益的一致性。但是,也要注意防止股权激励和其他激励手段的滥用和无效的问题。

五、信息披露和透明度。近年来,在监管实践中,股东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如何增强股东信息的透明度、加大对银行控股股东的监督、有效控制关联交易,是一个挑战。

六、合理的社会责任。银行是服务于公众的企业,它既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也是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这就注定了它必须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必须以较高的道德标准要求和规范其行为。

银监会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并采取积极措施,提升我国银行公司治理的整体水平:

一、进一步研究国外银行业公司治理的最佳实践,特别是关于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的最佳做法。

二、开展公司治理评价。近年来,我们尝试着对一些银行的公司治理状况进行了监管评价,也摸索建立一套评价方法。但总的来说,评价的范围还比较窄,对独立性等有中国特点的具体问题还需深入研究。

三、强调问责制度和执行有效性。今后将在继续完善公司治理评价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对包括董事在内的各公司治理主体的问责,并提高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四、增强透明度。要进一步规范信息披露的格式、内容、深度和广度。

在当前金融全球化趋势加速,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的情况下,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黄金非货币化。国际储备多元化造成具有内在脆弱性的信用本位储备制度(即信用平价制度),使国际储备货币国家能几乎无约束地向世界倾销其货币。并借金融创新产生出的巨大衍生金融资产,而储备发行国家的信用却无法维持。于是在采取何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国家,都有可能出现现实汇率严重偏离它所应有的正常水平这种不易为人知的情况,这就为国际投机资本的活跃提供了机会,进而引起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及以爆发的危机严重后果。

其次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缺乏平等的参与和决策权。其仍是一种建立在少数发达国家利益之上的制度安排。这主要表现在现行体系容忍少数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特权向非储备货币国家征收铸币税,造成了大量的实货资源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而储备货币输出特别是美元输出所形成的大量游资总会最先冲击危害一些资本市场开放早,又缺乏金融监管经验的发展中国家。另外,现行货币体系使本币可以充当国际货币的国家(主要是美、英、法、德、日等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抢占“先机”,掌握控制权,而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其货币不可能有充当世界货币的机会,就只能为了得到美元等世界货币而受控于美国等本币充当世界货币的国家,甚至在本国货币政策、经济政策的制定上也被挟制,从而失去了经济自主权,任凭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其掠夺。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发达国家还往往只顾自身利益和本国偏好,独立或联合起来进行汇率的干预和调节,使失去经济自主权,无论国内经济状况好坏都被迫盯住他们货币的发展中国家,还要承受额外的外汇风险。

最后是调节渠道的局限性,即是表现在牙买加体系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IMF的干预及贷款、国际金融市场、汇率机制、利率机制情况下,如IMF有资金不足、权威虚设等局限性。这使长期以来全球范围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不能根除。此外,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相对自由化促成国际金融市场日益发达,进而使国际间资金的大规模移动变得频繁和便利,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缺乏行之有效的国际危机预警系统及对发达金融市场的国际监督管理制度。尤其是对全球性资本活动缺乏有效管理的工具和手段,从而使国际资本投机猖獗,危机突发性增强。

由于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进而揭露出来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不适应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弊端,使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面临严峻的挑战,各方都要求改革,理论界提出了众多改革思路,其中有代表性的为两种 :

第一种是借鉴欧盟创建欧元的经验。主张推行区域性单一货币制度,即区域内的国家将金融市场联成一体,对内汇率固定或采用单一货币,对外则是可以自由调整的浮动汇率。例如,在东盟国家内有人建议设立东盟区域性货币亚元等。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若干种区域性货币之上,由IMF作为全球性的监督、协调机构。提出此思路的学者认为它可降低经济交易的成本和汇兑风险,刺激世界经济增长,而且可以在公平基础上促进国际货币合作,联手抑制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防范危机的爆发和深化。

第二种是货币二重制。建议改变某个或某些国家的国内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局面,以特别提款权为平价标准,将它与黄金挂钩,保持定值,即使特别提款权由“提款之权”变为“被提之款”,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进而使各国货币都只限于其发行国内流通使用。其中国际币是传统纸币,是上币,各国国内货币是现代纸币,是下币,在国际币与黄金的比值恒久不变的前提下,上下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根据各国货币对黄金的购买力即金价水平加以确定。提出此思路的学者认为此体制因上币值恒定会具有很强的抗通货膨胀功能;又因上币的发行利润、发行税归发行它的国际组织即联合财政所有而可根本消除货币领域内的国际剥削;而且能避免外汇风险,利于对投机性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调控。尤其是可以使各国货币完全平等,从而能根除货币霸权主义现象。

目前来看,由于诸如IMF权利控制结构失衡,新制度安排需要有一个渐进过程等种种原因,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还仅限于理论思路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各国经济仍要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运行,因此要在参与金融全球化趋势中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经济主权与利益,避开现有体系的缺陷,尤其像我国金融体系还较脆弱,资金抽逃渠道存在隐患,但因为“入世” 发展中国家已承诺金融自由化的,所以更应加紧练好“内功”,采取积极的应对防范措施,例如:

第一,增强金融风险意识,居安思危。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有高度的危机意识,强化对外经济部门的避险意识。防患于未然,还可专门成立金融危机研究机构,使它负责观察和分析内外危机因素并及时提出报告。

第二,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即整顿金融秩序,严肃金融纪律,改进金融管理,加速金融市场的发育、完善,强化金融调控机制,加强金融机构的自我控制,尽快建立高效、健全的金融系统和金融监督机制,并构建主动型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有效预防国际游资大规模的投资冲击,强化金融体系在投机外资流入背景下的风险管理能力。

第三,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地开放本国金融市场和资本项目,稳步推进本国金融业的国际化。在汇率等改革上要以增强基础实力和强化市场功能为重要取向,以稳健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与竞争,切不可不顾国情特点和自身经济的承受能力而急于求成。

第四,国家除了上述单方面的行为外,由于单方面的国家监管不能从根本上有助于形成有秩序的国际金融市场,还应明确在现代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背景下,更高层次的国际协调,还要积极参与国际间合作以控制国际金融风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更要致力于推动对现行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有以下特征:第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由市场驱动的,这影响了各国对汇率制度和储备货币的选择,但这种选择不是国际条约强加的。第二,多数国家选择了浮动汇率制度,从而拥有货币政策的自主权和通过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的能力。第三,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国际储备是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为了干预汇率或者进行国际支付而持有的资产。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是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而目前,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等共同充当国际储备货币,但美元仍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64%,欧元26.5%,英镑4.1%,日元3.3%)。第四,工业化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实现了资本项目可兑换,资本流动基本不受限制。随着国际间资本流动的日益扩大,全球高度一体化的国际资本市场形成,国际间资产交易频繁且规模巨大。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波动剧烈。2003年以来美国实行美元贬值政策,美元的有效汇率在很短时间贬值了20%以上,相对于欧元,美元更是贬值了40%以上。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元的汇率波动也非常大,先是急剧升值,后来又急剧贬值。汇率的过度波动会对实体经济造成损害,一方面,这使贸易和投资为了规避外汇风险付出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汇率的剧烈波动也使投机资本流动更加频繁。第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国际收支逆差,但是很难顺利调节逆差状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条件苛刻从而使借款国为了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付出了内部平衡的代价。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顺差国以及逆差的储备货币发行国缺乏有效的惩罚措施。第三,巨额私人资本在全球迅速流动,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缺乏对私人资本流动进行有效监控的机制,因而国际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第四,对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纪律约束不够,这很容易动摇人们对储备货币的信心。第五,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缺乏。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都具有溢出效应,由于国际协调不充分,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经常互相抵触,不仅对彼此实体经济造成负面冲击,也影响了汇率的稳定。这些问题触发了一些有识之士关于应该如何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

第四篇:公务员道德修养和一般社会道德修养相比有什么特殊性?

公务员道德修养和一般社会道德修养相比有什么特殊性?

首先是主体的特殊性。从政道德修养的主体是公务员,他们是国家公权力在具体社会生活中的运行载体,代表和象征国家公权力。因此,较之其他社会群体,公务员很容易借助国家权力形成特殊利益和强势地位。其次是性质的特殊性。从政道德修养其实就是一种“官德”,为官之道首先在于“德”,这种“官德”是实质上就是以权力为媒介的“权力道德”。权力与道德既冲突,又和谐。权力如果无节制扩张,就必然侵蚀道德,置道德于不顾,进而破坏整个社会道德秩序。反之,权力如果严格限制自己,就必然寻求道德帮助,要求道德约束,在全社会带头形成良好道德风气。第三是内容的特殊性。从政道德修养包括职业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公德修养、个人道德修养,具体表现为甘为公仆,公正无私、勤政为民、廉洁自律、文明诚信等等,其核心内容是职业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修养。第四是实现方式的特殊性。一般社会道德修养基本上是靠社会舆论、社会礼仪等“软力量”来推行的,而从政道德修养主要依靠制度条例,甚至立法来实施。即一般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主要是靠“自律”来实现的,而从政道德行为规范主要靠“他律”来实现的,当然也不排斥自身加强修养的方法。

第五篇: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文档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的原理和方法论,并掌握两者的辩证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

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帮助学生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关问题的学习,能够增强对哲学学习的兴趣,感悟哲学思维的魅力,认识到哲学学习的价值,从而热爱学习和生活。

二、教学重点

会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解决自身或社会的现实问题。

三、教学难点

对“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联系、发展、矛盾),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矛盾是联系根本内容)、发展(矛盾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二)新课导入

“白马非马”的小故事: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许带马出关。公孙龙却说:“我牵的是马吗?我牵的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规定只说马不准出关,但并没有说白马不准出关呀!"经过一番舌战,公孙龙还是牵着马出关去了。教师提问:我们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角度来看公孙龙错在什么地方?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69页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结合材料引出矛盾的普遍性

一、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一般)

(一)含义:事事有矛盾(横向); 时时有矛盾(纵向)

大到时空宇宙国家社会的运动发展,小到个人的学习、生活都会

存在矛盾。

(二)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示矛盾,寻找方法解决矛盾

列举:讳疾忌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扁鹊见蔡桓公)

结合名言说明矛盾的普遍性

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个别)

结合材料引出矛盾的特殊性

(一)含义: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

(二)矛盾特殊性的三种表现形式

1、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举例说明)

“打人与被打有何不同”,历史老师:打人是侵略者,被打是受害者。

英语老师: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

物理老师:打人是施力,被打是受力。

政教主任:各记大过一次。

老师总结:上述事例告诉我们不同的学科研究的矛盾不同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举例说

明)

学生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人类社会:原属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举例说明)

欧洲人,非洲人、中国人等的肤色有何不同

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成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入乡随俗等等

(三)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结合名言和相关链接说明矛盾的特殊性

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关系原理(说明重难点)

请同学们阅读相关教材,初步了解两者之间关系存在的几个方面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总的来说: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运用名言和材料引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2)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解释“寓”在这里的意思?

教师分析: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这里的“寓”原意是“居住”、“寄托”之意,在这里则演化为“存在于”或“含于”的意思,即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结合71页左边的图画理解 例子1:水果的共性是从葡萄、苹果、香蕉等各种不同水果中概括总结出来的。水果的普遍性只能存在于苹果、香蕉等各种具体的水果之中,它绝不能离开苹果、梨、香蕉等特殊性而单独存在例子2: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等它们各自的特殊性、个性包括有三角形的特点。

教师总结:普遍性是同类事物中许许多多不同的特殊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性质和特点,它是人们从同类事物中总结、概括、抽象出来的,原来它就存在于一个个具体事物之中,所以我们说普遍性就存在于各种特殊性之中,并且只能通过特殊性而存在,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是一直凝固不变呢?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解释“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鹤立鸡群 ——鹤立鸡群

(1)从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内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教师总结:这是由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决定的。

(2)从时间上看,在一定阶段上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发展阶段上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为例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所共有的东西,对于资本主义来说,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进入整个人类社会,资本主义的这种矛盾,是阶级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东西,对于一般阶级社会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来说,这是矛盾的特殊性。所以在不同阶段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是由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决定的。

可见,通过事例,我们确实发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是由客观世界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决定的。

议一议:

能不能说: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医生让一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吃苹果、香蕉、桔子,并喊道:“我要吃水果!”此病人错误在于()

A、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 B、否认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

C、夸大了共性与个性的区别 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

过渡:学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三)方法论意义: 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

例子

1、苹果落地——万有引力定律——冥王星发现。整个过程从苹果落地(特殊)--万有引力定律(普遍)----冥王星的发现(特殊),都体现了这一认

识秩序。正是这一过程的循环往复,使人的认识一次比一次更提高,一次比一次更深入,使人类在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结论:认识事物的次序 特殊——普遍——特殊

例子

2、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解决

2、有助于我们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前者是从特殊到普遍,后者是从普遍到个别。

(2)“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一般号召体现了普遍性,个别指导体现了特殊性。

(3)“解剖麻雀”“抓好典型”——是指深入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 个点中,调查研究,指导工作。通过了解“麻雀”、“典型”这些特殊的东西,了解普遍、一般的东西。

3、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据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辩证关系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普遍性变为特殊性

辩证关系相互转化特殊性变为普遍性

方法论意义有助于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师总结: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是典型的没有弄清楚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辩证关系的实例,夸大了白马的特殊性,而否认了白马作为马的普遍性,割裂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二者的关系,因而便得出了如此荒谬的结论,这样的说法既不符合生活常识,也不通哲理。

2013班主任的经典总结有特殊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