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师德标兵---张丽娟个人材料
编辑:寂夜思潮 识别码:16-692668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4 02:17:2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师德标兵---张丽娟个人材料

师德标兵个人事迹材料

中疃二小

张丽娟

师德标兵个人事迹材料

中疃二小张丽娟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并赢得同事、领导的认可,多次被评为先进。

一、严于律己,追求工作、学习的高境界。

1.努力提高个人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为了能更优秀地担当这一重任,工作之余,我积极进修学习,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2.服从学校安排,认真搞好教学工作。

从教多年来,我从未拒绝学校领导安排给我的任何一项工作,并且能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经常有人这样说:“你这人也太老实了吧!”其实,我这样做只是愿意换位思考,愿意替他人着想。在评优中,我主动把优让给别人。我想:大家都在辛苦着,我也应该多做一点。也许有人会想,这人真傻!那我就做一个“傻瓜”吧。

也许是父辈遗传给我做事踏实认真的缘故吧,我每一年、每一期,都认认真真工作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日子平淡充实。学校教学常规考核中,有这么一条:教师批阅学生作

业时,不允许替学生改作业。这种现象从不会在我身上发现。因为,当学生作业中出现问题时,我会严格要求学生更正。哪怕是一个小符号,我也会让学生补上。我这样做,不是怕学校检查时被扣分,而是我历来就认为,教师不应该替学生改作业。教师批阅作业时,替学生改下错题,批阅速度确实快些,但学生没有经历更正作业的过程,以后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工作中,经常有同事对我说:“这么认真做什么呢?又没有谁发你奖金。”有时候,我发现,我确实太认真,让自己太辛苦。但这些想法,并没有改变我,因为我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我的良心。

因为丈夫在外经商,工作过于认真,身体欠佳的我每天回家吃过晚餐,便不知不觉地躺在沙发上睡着了。很少有精力来关心我女儿的学习,以致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尽如人意。我总认为,我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却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我觉得我亏欠了我的女儿,这也将是我心里永远的痛。但我从不曾后悔,我觉得我既然干了这一行,就得付出心血,就得努力工作。这样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崇高的称谓。我热爱我的工作。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永远是。

二、从爱出发,甘心奉献,取得教育教学最好成绩。

“德为师之本”,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修养是最重要的,在平时的工作中,我都处处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化人,把我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面对课堂上爱插嘴,但语言能力很强的学生,我没“怒吼”,也不曾采取粗暴强硬手段,而是尽量让他们在课堂发言,并针对他们的优点进行鼓励、表扬,让这些学生的优势得到发展。课后我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部分学

生已有了良好的习惯。课堂上,他们心理有什么想法要说,一定会先举起手来。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越来越强。在他们的带动下,课堂上很多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同学,也积极举手发言了。同学们的学习劲头越来越足,整体成绩稳步上升。因此,我所带班级在镇测试中,历次获得第一的好成绩。我也因此被评为县级大队优秀辅导员。

我的工作格言是:我愿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我是这样想的,我也是这样做的。课堂上、课余间,我都会关心每个学生,不会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坏而另眼相待。我相信,老师把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倾注到工作的每个细节中,才是真正的成功。

教书育人是我人生的选择,做一名称职的教师,是我人生的目标,做一名优秀教师,是我一生的追求。

中疃镇二小 :张丽娟

2012.7.20

第二篇:张丽娟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

我叫张丽娟,女,汉族,1975年2月出生,广饶街道颜徐学校教师,1995年7月中专毕业,96年开始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工作。

我热爱少先队工作,“在少先队园地能充分地找到自我的价值,我无怨一辈子当辅导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端正教育思想,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时代的脉搏,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同时,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为自己“充电”。2004年11月我毕业于潍坊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 2007年1月毕业于济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同时,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组织少先队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教育。抓好少先队阵地建设,利用红领巾电视台、广播站、黑板报及各班“队角”、“荣誉角”、等活动阵地,使队员在自我服务中发展能力。有人把辅导员看作一种头衔,也有人把它看作一项职务,而我把它看作今生的事业和追求。我爱学生,爱事业,以满腔的热情在教书育人这片热土上谱写着自己的人 生篇章。

一、用爱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我一直将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工作的第一位,我认为少先队工作与学生的德育工作是融为一体的。她把少先队工作与德育工作融为一体,在工作中,尝试着变“成才”教育为“成人”教育,变智育为重心的应试教育为以德育为重心的素质教育。工作时,热爱每一个学生,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并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允许学生犯错,要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随时要把自己摆在儿

童的新立场上: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与他们一起进行科技制作,组织他们参观游览并作社会调查,指导他们设计有趣有益的活动,从而得到了孩子的信任,与每一位孩子分享着生活中的苦恼与欢乐,而这一切使自己迅速而准确地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洞察其本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深受家长的好评。

二、积极开展特色活动,探索少先队工作新思路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对队员进行思想教育,并寓教于活动中,利用学雷锋日、劳动节、母亲节、儿童节、国庆节、见队接等有利契机,举行队活动、黑板报、校宣传栏、国旗下的讲话、班队活动等形式生动的活动,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父母,热爱鲜艳的红领巾,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等情感,树立起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同时,也开展了读书系列活动,一本好书会影响和改变人的一生,为了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努力吸引更多的同学参加到读书活动中来,学校还利用教室书柜摆放由学生自己带来的书,让学生在课间时也能学到有用的知识,通过这样一个组织活动,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并从中获得教益。通过读书,写读后感,发表读后感,将读书活动步步深入。

三、用真情浇灌花朵

因爱孩子而爱红领巾,爱星星火炬;又因爱星星火炬,爱红领巾,才更爱孩子。在工作中,我始终把自己定位在学生的朋友这一角色中,办公室里,经常有学生进进出出,孩子们把快乐与我分享,把烦恼向我倾诉。同事们常戏说我太纵容学生,但我却理解为那是宽容和信任,因为宽容能吹开迟放的花朵。给学生一

点宽容,让他有自我反省的余地,才能从根本上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十几年来的辅导员生涯使我爱上了少先队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少先队事业,少先队是一座舞台,让我体验了各种角色。少先队是一个炼炉,使我练就出一身本领。少先队还是一所学校,让我的智慧,在这里碰撞、能力在这里提高。

个人主要获奖情况:

1997年,获得镇优秀班主任。

1999年,撰写的《让壮美歌声充满校园》获国家级论文一等奖。

2000年,被评为镇优秀教师 2002年,获地理优质课县一等奖。

2008年,音乐论文、音乐案例分别获市一等奖。2008年,指导的鼓号队获县一等奖。2009 年,指导的节目获县一等奖。2009年,鼓号队比赛县二等奖及优秀组织奖

2010年,获音乐优质课一等奖;镇优秀教师;健美操市级二等指导奖及优秀组织奖;少先队论文县一等奖。

2011年,指导的表演唱《春晓》获市二等奖 2011年,获县教学能手。

2012年,广饶街道颜徐学校少先队大队在山东省少工委、山东省少先队工作协会组织的 “珍爱红领巾,向往共青团”山东省少先队献词大赛中获优秀奖。

在17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大队辅导员工作中,我既有幸福和快乐,也有苦恼和痛楚,但我无怨无悔。让我觉得幸福和快乐的是:我选择了教育事业,选择了奉献,特别是有幸选择了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工作;记得97年在给希望工程捐书、捐衣送暖活动中捐出衣物1500多件,书本500多本;98年为发生特大洪灾的灾区人民举行捐款义卖活动。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的大地震。灾难后,全国发出倡导“情系灾区,献爱心”活动。于是,我们学校积极响应号召,迅速组织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所有的学生和老师都或多或少捐出了钱献给灾区。2010年3月,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严重旱灾,我校全体师生为灾区捐款四千余元。

总之,在17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大队辅导员工作中,我赢得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好评,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尊敬,得到家长的充分信任和称赞。往后,我会倍加努力,不断创新,用理论去推动工作纵深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批又一批祖国的花朵,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第三篇:师德标兵个人事迹材料 刘海娟

师德标兵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旧城乡河东寨小学 刘海娟

刘海娟,女,汉族,1981年4月出生,小学一级教师,县级骨干教师,1998参加工作,自任教以来,多次担任班主任工作及语文教研组长。在今年全县开展的‚解放思想、整顿作风、强力推进教育改革‛大讨论活动中,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她是一名普通、平凡而又充满着极大工作热情的青年教师,在小学这块育人的热土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极度的热爱和努力向上的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学生是她工作的原动力,而‚爱‛就是她愿意和能够付出的全部。

一、优化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素质。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以来,她曾先后担任过班主任工作、语文教研组长。在班级管理中,她从自身做起,加强心理学和管理学的学习,尽量对孩子多一些信任、多一份尊重,努力创设民主化的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近年来她在班中实施了班干部竞选制,采用先民主后集中的方式。通过活动一方面使班干部树立了为同学服务的思想,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同时也加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于是一种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良好班风形成了,受到了家长和同事的好评。

二、为人师表,乐于奉献。

她热爱本职工作,平时按照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师德,身正为范,用真善美去启迪一颗颗心灵,用满腔热情点燃学生胸中的‚理想之火‛,用知识的钥匙帮助学生打开神秘的大门。班级工作中她时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形象率先示范,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为了孩子们,为了心爱的教育事业,她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常常是早来晚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自我要求使她形成了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

三、尊重学生,以爱育人。

对于教育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是成功的原动力。她热爱教育、挚爱学生。爱,滋润了孩子,成就了事业,也升华了我自己。正是这份挚爱,促使她深入地了解孩子、公正地对待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并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和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发展创设最好的教育氛围。老师的一个赞赏、一个关注的目光,一个信任的点头,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种‚爱‛。对每一个孩子都一视同仁,不歧视差生,而是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课堂上发言优先照顾,作业、作文、日记优先批改,适当降低要求,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树立自信心。事实证明:孩子在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后,常常会在学习中产生更大的动力,在行为上出现明显的趋善性。当学生有痛苦和不幸时,老师的同情和开导使他们得到慰籍,当孩子有缺点时老师的热情鼓励和帮助,会使他们从中获得信心。

四、积极参与课改,成绩显著。

今年以来,她致力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立足于校本,积极探索一条适合于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并形成自己独立的教学风格,在县、乡组织的质量检测中均取得较好成绩,同时积极参加市、县、乡组织的各类语文教研活动,回校后组织教师认真研讨,并在全校推广,作为教研组长积极担任县、乡、校级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在今年4月份教育办组织的小学日记互批互该示范课中,课堂效果明显,起到了引领作用,得到了听课教师及局教研室领导的一致好评。在她的执著努力下,我们终于看到了她丰硕的果实:

2009年2月设计的六年级语文《索溪峪的‘野’》被唐山市教育局评为一等奖。

2009年5月撰写的教学论文《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获省级二等奖。

2009年11月在乡教育办组织的多媒体课件竞赛中获优秀奖。

2010年1月在教育局组织的‚小学德育创新案例‛评选中获一等奖。

旧城乡河东寨小学 刘海娟2010年6月17日

第四篇:家庭教育论文 张娟丽

家庭教育——孩子成长的重要的摇篮

张娟丽 摘要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但是,在目前众多学生家庭中,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家庭 教育 小学生 健康成长

引言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触与长期生活的场所,孩子的吃、穿、住、用都是由家庭供应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都是在家庭里解决的。孩子在每日每时的各种生活活动中受到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家庭经济条件富裕对孩子的成长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对待与安排。家庭对金钱的态度和对花钱问题的处理,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他的理想与志趣。家庭的环境布置、生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也有不可忽视的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工程,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旺,祖国的富强,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对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家长是小学生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家庭对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有其自身独特的色彩。将此归纳为三点:第一,家庭教育的内容适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即属于生活的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知其子者,莫过其父。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因而最能顺应其个性而利导之,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第三,家庭教育是感情教育。家庭是一个整体,它的一切方面都对儿童社会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层次的因素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对儿童个体社会化有明显影响的因素主要有:

1、父母的文化水平。

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首先,父母的职业基本上就是由其文化修养决定的,而不同的职业又决定着其不同的经济收入,并进而决定着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其次,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着父母对儿童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儿童的期望水平等。古人云:“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 为商。”马克思也曾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2、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

父母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已被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所证实。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研究指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1)民主型;(2)权威型;(3)放纵型。第一种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活动不仅予以保护,而且给予社会和文化的训练,对孩子的要求既给予合理的满足,又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父母和儿童之间的关系表现得非常和谐。在这种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儿童大多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如谦虚有礼貌,待人和善诚恳等。第二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统管了孩子的一切方面,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由的余地,一举一动必须受到大人的限制。一旦孩子在某件事上犯了错误,父母便严加指责,甚至予以“武力制裁”。在这样的教育条件下,很可能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常常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同时,经常挨打骂的孩子,其性情可能变得暴躁或倔强、任性。第三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百依百顺,或者相反,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一般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

3、家庭关系状况——主要指感情气氛

家庭感情气氛是指在一个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一般态度和感受。这种气氛是由家庭成员共同酿成的,但主要是受夫妻关系决定的。因为就现代家庭结构而言,小学生一般都是来自核心家庭的儿童。在核心家庭中,尽管还有亲子关系等,但这些关系都是由夫妻关系决定的。如果夫妻关系十分和谐,夫妻双方就都乐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教育孩子,亲子关系也就相当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这样的家庭气氛一般都是十分温暖融洽的。生活在这种家庭气氛中的小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由此就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使之向理想的社会化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一个家庭中夫妻反目,感情恶化,关系紧张,夫妻双方都没有心思和精力去照顾孩子,有时甚至拿孩子出气,或者逼孩子亲近自己,疏远对方。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儿童,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自卑心理(感到不如别的孩子幸福)而且缺乏安全感。这都会给儿童的社会适应和个性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4、家庭生活条件

作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间接因素,家庭生活条件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就可以为孩子购置更多的发展资料(如书籍、报刊、智力玩具、学习机等等),还可以带孩 子外出旅游观光,扩大儿童的视野,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不过,父母在为儿童购置发展资料时,必须有选择地购买,而不能滥购,否则,一方面孩子应付不过来,另一方面对那些东西不珍惜。而且,有些东西甚至可能 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父母的教育方法要注意情感与理智结合,也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此外家长还要学会欣赏与激励,学会批评与惩罚,协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除了重视学习外,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属于他们的机遇和挑战

二、指导家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验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

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首先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

1、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成为孩子心声的忠实倾听者

我们现在的孩子,缺少的正是这种倾听。许多父母平时工作很忙,他们认为倾听孩子的心声,是浪费时间,是没有必要的。知心姐姐在她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通过母子间的交谈,父母得到的是生命的信息,而孩子得到的是人的自信。这种平等,是心理上的平等,它让一个孩子从小体味到人的尊严。父母的倾听会使未成年的孩子从小学会以平等与尊重的心态与人建立联系,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也可以减少孩子的烦恼,更可以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孩子认识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困扰孩子情绪的问题,让孩子过得轻松、快乐。

2、家长自己要保持积极的情绪,言行要得体

每一天,家长的情绪、言行都影响着孩子。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家长这样对孩子说,“你聋了?听见没有?”“当初我就不该生你!”“闭嘴!你这个小混蛋!“如果你再打他,我就杀了你。”“天呐,你快”把我累死了!”许多家长把孩子当成“出气筒”,靠骂孩子来发泄淤积在心中的不满和焦虑,殊不知你的这些言行给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理带来了什么。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家长自己生活没有规律,却责怪孩子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不求上进,却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对孩子不够尊重,却要求孩子尊重别人;家长对孩子很少赞扬,却要求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在家长的这些不良情绪、不得体语言、不恰当行为的影响下,孩子心中充满了恐惧、悲观、憎恨与不自信,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影响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影响到他们的心境。

3、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心理环境

如果家长不转变原来那种只注重学习成绩的观念,孩子的压力只会越来越重,“徐力杀母”事件还可能会发生。因此,笔者认为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长以自身的行为和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让孩子在家里感到轻松、愉快,这样才能使孩子保持健康的、积极的情绪。

4、家长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现在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的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到后来他的孩子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情绪始终处于紧张之中,就怕自己做不好,更有甚者,还会产生对别人成绩的嫉妒。其实,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着差异,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哪怕天下所有的人最后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称颂他、赞美他,为他们感到自豪,这才是每个孩子的成才之本。”这是一位聋童父亲在为改变女儿命运的坎坷途中发现的一个奥秘。

五、结束语

总之,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那么,孩子的成长,就根本不是只靠教学制度的约束、老师的管理和学生的自觉,作为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也同样是不可忽略的要素。家庭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才是当务之需。应该说,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是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堡垒,也是文化冲突的避风港。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缘的联系产生着潜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响。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园文化充分的情感内化及熏陶。传统的文化家园模塑了各民族青年的深层气质,时代不断塑造着青年的共时个性。正是深层气质引导着个性,才使民族文化在各个特定时代各呈异彩。

第五篇:论贫富差距张丽娟

论贫富差距张丽娟.txt遇事潇洒一点,看世糊涂一点。相亲是经销,恋爱叫直销,抛绣球招亲则为围标。没有准备请不要开始,没有能力请不要承诺。爱情这东西,没得到可能是缺憾,不表白就会有遗憾,可是如果自不量力,就只能抱憾了。论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这一社会现象是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然而贫富差距的出现却要追溯到人类的童

年时代即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其低下,在生产资料的t占有_方面,、只能是共有和平均分配。

原始社会的未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产品有了剩余,这样人类历史上就出现了最早的阶级——奴隶主阶级。正如列宁给阶级下的定义: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是统治阶级,不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是被统治阶级。从原始社会未期开始直到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始终存在着,而且差距越来越大。~.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是阶级社会产生贫富差距的主要根源

所谓阶级社会是指存在着对抗阶级的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

会。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统治阶级掌握着国家的政权,占有着生产资料,自然拥有绝大多数甚至全部的社会财富。作为被统治阶级。只能通过暴动、起义、革命去夺取政权,获得生产资料。在奴隶社会未期,奴隶通过一次又一次地暴动震憾着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最终实现了封建地主阶级的专政;在封建社会未期,新兴的资产阶级极力主张“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口号,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的革命推翻了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新型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每一次革命或斗争都或多或少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因而,阶级斗争始终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被统治阶级最早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到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都说明了被统治阶级早已意识到,贫富差距存在根源。在阶级社会,无论社会形态如何更迭,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存在。虽然生产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然而被统治阶级被剥削的程度却始终没有改变。在美国摩尔根、杜邦等价10大财团控制了全国30%的总资产,大的垄断财团已经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一方面财富不断聚积到少数富人的手里,另一方面由于工人队级丧失了生产资料而不断加剧贫困,造 成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在阶级社会,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贫富差距始终存

在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究其根源在于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阶级既是一个政治概念,同时又是一个经济概念。阶级表明的是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一个集团才能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因此必然会出现贫富不均。所以,在阶级社会是不可能消灭贫富差距的。

二、贫富差距的出现除了阶级根源外,个人能力的差别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案

贫富差距除了它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外,还有其它因素的存在。生产力因素,是产生贫富差距的另外一

个原因,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生产力始终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要素。由于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细胞个体的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受智力水平、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出身、宗教、职业、反映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改造社会的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每一个人获取物质资料、社会财富的能力当然有所不同,这就必然会出现贫富差距。即便是消灭了剥削制度、剥削阶级,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不会被消灭的,如同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剥削阶级已被消灭,但贫富差距却依然存在。社会主义社会是,尚有阶级现象存在的社会。由此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只是产生贫富差距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原因。

三、我国虽然消灭了剥削阶级,然而贫富差距却依然存在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从理论上讲应该不会有贫富差距,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中国社会改革前后发生的巨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我们借鉴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

为当时世界上只有一个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只能照搬照抄。结果企业成为了政府的附属物.国家对商品实行统购统销,人为地消灭价值规律地作用。市场中的价格不能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也不是代表市场需求的信号。企业盲目生产.使生产与需求脱节。更为严重的是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即干多于少、干与不干、干好干坏都是一样,人们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挫伤。平均主义的直接后果奖懒罚勤。人们在生产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根本发挥不出来,因而不可能有效率可言。

在1978年以前,不仅人们的行为受条件框框的限制,就连人们的思想也出现了僵化。在《金光大道》这部电影中有一句台词是“越穷越光荣”,让人们刻骨铭心。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人们的思想被扭曲了,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以为贫穷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应该是共同贫穷。回顾这段历史.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规律是不能被消灭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也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毕竟是否定了价值规律的存在。平均主义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所以只能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共同贫穷。这是一段人为地被扭曲的历史,让共和国为此付了了惨痛地教训,也使我们积累了32年的宝贵经验,为日后的腾飞奠定了基石。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抓住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在所有制、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

面进行大胆地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一时间,从南到北,从农村到城市,从东沿海到西部边垂,处处都绽开了改革的鲜花,到处都是硕果累累。短短20的时间里,中国已发生了地履天翻的变化,令世界瞩目。外汇储备量越居世界第二位;世贸组织已向中国敞开了大门;中国足球走向了世界;奥运申办成功。在这些光环的背后,我们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的贫富差距不仅存在,而且已超过世界警戒线,基尼系数达到0.456。既然我国不存在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那么为什么还存在贫富差距这一现象呢?

四、我国存在贫富差距的社会根源

这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分析。中国是一个处于长期封建割据韵社会,同时还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而,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这是中国最大国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国情下实现现代化,受各种条件的制约。首先,中、东、西部各地区在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存在着差距,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各地区人们的收入自然要有差距,这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其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市场也不断走向成熟,尤其是竞争机制的引进,使价值规律在自觉地发挥着作用,有效地调节着生产和需求,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出现了优胜劣汰。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每一个企业都是自主经营、自负营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经营不善就可能亏本,这是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因而人们的个人收入不可能一刀切,出现收入上差距是极其正常的。再次,每个人的个人能力受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这是按劳分配原则的内在规定性。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生产要

素参与了分配.比如:技术、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的参与.就这一点而言.收入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分配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繁荣了市场.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了,对周围的人、周围的地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这种收入差距的存在是客观的,是老百姓认可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贫富差距的存在,不仅仅有其阶级根源,还有为复杂的非阶级根源。如果人为地去改变社会发展的规律,只能导致社会的倒退。经济的滞后。改革之前,我国从总体上讲几乎不存在贫富的差距,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共同贫穷。因此,邓小平多次指出,贫穷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绝不等于贫穷。他大胆地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理论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同时也符合人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国在生产资料分配过程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对通过合法的正当途径取得的过高个人收

入,国家采取有效借施进行调节,防止个人收入过分悬殊。国家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入,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

五、贫富差距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下既存在着本质区别

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差距与社会主义的贫富差距有着本质的不同。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差距是阶级剥削、阶级压迫、资本主义私有制度造成的必然结果。对于贫富差距的社会现象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比如缴纳遗产税、个人收入所得税等,但垄断的出现,已和国家政权相结合,同时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极少数的富人拥有绝大多数的社会财富,并且差距越来越大,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无法克服的。而我国出现贫富差距并不是阶级剥削的结果,而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国情,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出现导致的结果,同时这种差距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缩小,经过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六、先富、后富,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所谓共同富裕,是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所达到富裕程度基本相当,而不是绝对一刀切,都达到一样的收入指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国家追求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因为共同富裕实现的前提是全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极大丰富。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是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经过2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足以证明这一途径是可行的,它使中国走向了辉煌。尤其是西部大开发这一浩大工程的启动,缺少不了东部发达地区的技术、资金、人才的支持,国家从宏观上采取有效措施,缩小了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因此.先富、后富、共同富裕是手段和目标、途径和宗旨,是辩的统一。总之,贫富差距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阶级社会普遍存在社会现象。剥削制度的存在是贫富差距存在的根本原因。在非阶级社会里同样存在着贫富差距,但它的内涵、产生原因,乃至发展前途都有自已的特点。虽然表面上都存在着贫富差距的现象,但本质却有所不同。

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两级分化极其严重,资产阶级已为自已准备好了掘墓人,当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已不能被私有制所容纳的时候,必将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然而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贫富差距却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国家采取一定的措施调节过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守法经营先富起来。鼓励了先进,惩罚了懒惰,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使人的思想得到了彻底解放。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全面的发挥。因而贫富差距的存在具有带动、帮助和影响的作用,它是社会进步的阶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作者简介]张丽娟,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公教部马列主义教研室,讲师。

师德标兵---张丽娟个人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