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记班级管理建设之我见
编辑:独影花开 识别码:16-601288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27 08:46: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记班级管理建设之我见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记班级管理建

设之我见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慢慢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反映,良好的、协调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情感投入

正文:

在学校教育关系中,主要由师生关系组成。它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慢慢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反映,良好的、协调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

要条件,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早已对师生关系有过精辟的论述和成功的实践。春秋时,孔子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从而引起学生的无限敬仰与尊重。战国时,荀子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为喻,鼓励学生后来居上,超过老师。唐朝韩愈在《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正确阐明了师生切磋,教学相长的道理和能者为师的原则。这些都反映我国古代师生关系中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这些营建民主与科学的师生关系的教育遗产,的确值得我们去借鉴、继承和发展光大。

(三)班是我刚带毕业的一个班级。在三年的班级管理中,我本着民主与科学的管理理念。着重于建立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为特点的健康的师生关系。

(一)尊师爱生

尊师爱生就是学生应当尊重老师,老师应当热爱学生,这是我们二十一世纪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也是建立良好、协调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实践证明,尊师常是爱生的结果,爱生是尊师的前提。通过三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认识到,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才能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全面关怀学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如果教师不爱学生,就会失去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就难以在教育实践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和知心朋友,全身心地关爱学生,从而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

在初三第二个学期前我们班每次科学考试总是落后别班一大截,大多学生在心理都有一种自卑感,认为自己基础差,与别人落后太多根本跟不上。这种心态的存在对接下来即将到来的中考将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所以要尽早将其消除,鼓舞其士气,树立其信心。

我在开学后的第一次班会上,使用了一个“激将法”,说了几句“刺激”的话:“首先要肯定上个学期我们班取得的成绩。”(听到此话,同学们都面露喜色,突然话锋一转)“但你们知不知道,其中有一门学科我们没有达到最高的水平,而且还落后别人七分,是不是我们班这门课就是学不好?是不是我们以前差接下去就差?别人可都等着看应老师的笑话呢,因为我在别的老师面前打包票过我们会第一的。”(听到这里,学生们或埋头不语,或很不服气。刺激见效后,就要树立自信心了)“这是偏见,但面对偏见光用语言去回击未免太无力,我们要用行动去证明,我们是一群有实力的学生,我们中考成绩里见!”(乘机鼓励,鼓舞士气,达到效果)

除了“心理战术”外,教师还需要将爱心融于点滴小事中,我们学校有个特点,全都是来之农村,而且全班54人中,留守学生29个,占了50%多。平时没人照顾,甚至有时候连菜都没人烧。(我们班基本上都住校),一旦他们长期得不到重视与关心,加上成绩不理想,很容易演变成“破罐子破摔”心态,甚至厌学。这对学生本人及整个班集体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平时的生活上更加关注他们,和他们一起吃饭、经常是我的菜刚放下没一分钟就见底了。看着他们吃得很香的样子,心里很有一种满足感,虽然我自己要吃他们的霉干菜,但还是笑着说:老师就是喜欢吃你们的霉干菜!学生们心里明白我这样做的原因,所以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后来在毕业以后有些同学写信回来还经常记起这事,甚至开玩笑说,是因为老师的那几顿菜彻底收买了他,为了我而拼命学习!

我曾经笑谈,班上学生较多,如果每天找一个学生谈话,全班同学要一个多月才能轮到一次。因此一方面鼓励学生主动与班主任交流,另一方面坚持“一天一谈”(每天抽十分钟时间找一名同学谈话。)这种谈话是平等的交流,地点会是教室走廊、操场、公路、等等,而我则以朋友,师长的身份,以帮助学生困难的角度来谈话,效果不错。学生谈完后觉得老师正在关心我,关注我,从而信心大增,积极性增强。此举比多补几节课,多训几次话要成功得多。

例如班上一名女生,一直在学习上漫不经心,学习生活习惯极差,是全校公认的难管学生,他对自己也没有多大信心了,甚至有些破罐扑摔的味道。我听完后与她长谈了一个多小时,谈以前;讲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讲到了她父母为她付出的努力和辛苦。她听着流下了眼泪。整整哭了半个小时。这一谈对她触动很大,好像变了一个人,学习上开始用功了,习惯也变得好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通过“一日一谈”,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尝到很多甜头,总结出了一点规律:考前找那些学习成绩起伏较大同学谈,提醒他们早作准备,精心备考,增强自信。考

后找有进步的同学谈,及时肯定他们,使之一鼓作气。更要找退步的同学谈,及时分析失误,亡羊补牢,防止气馁。

同学们和我的关系都不错,朋友式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亲其师才信其道”这句古话我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二)民主平等

教师的教育应建立在民主、平等、友善的基础上,以说理疏导,循循善诱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业的进步和思想品德的提高,教师决不能以为学生是孩子而以“大人”、“长者”自居,动辄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压的方法来对待学生,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对立。

作为教师,不体罚、不训斥学生是平等、民主的最基本原则,实质上,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还应是教师善于虚心向学生学习,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在发生问题时,师生之间要善于民主讨论,服从真理,倡导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风尚。所以我常对学生讲布鲁诺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在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从没有说对那个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和体罚的!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产生班干、团干这一关键步骤,他们是班级领导核心。任命班干部,则简单易行,但专制色彩浓些,选举班干部,看似麻烦,但他们代表了学生的要求和利益,使“民主”得以体现。

选举过程大致如下:首先班主任在全班作动员,强调班干部要有为大家服务的意识,要成为班级中的模范。然后由竞选者就竞选职位,自我评价,施政纲领等进行演讲。之后,由全班同学及班主任老师投票表决,产生班委会成员(3名)团支部成员(3名),当场宣布结果。作为监督小组。接下来一周时间,由班委会成员、团支部成员“组阁”,任命宣委、文艺委员、生活委员、组织委员等职务人选。再交全班同学审议通过后,临时班集体核心力量产生,试用期二个月。二个月后经民主评议,作适当调整后正式任命。在这一过程中,全班同学都有监督权。

这样民主选举产生的班干部、团干代表了全体同学的意志,他们今后的工作也必然会得到全班同学的支持。

班委会、团支部领导下各小组设组长,各学科有科代表,每天有值日生(轮流),目的是让百分之百的同学参与班级管理与建设工作,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民主与严格管理并不矛盾,在班级管理纳入“法治”轨道的过程中,在民主前提下执法,在执法的过程中体现民主。

(三)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包含三种含义:

(1)教可以促进学,即“教然而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教师虽以教人为主,学生以学习为主,但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学习,能者为师。

(3)学生可以超过老师。学生不应“书云亦云”,“师云亦云”,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鼓励质疑。追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在上任三个月后组织了一次恳谈会,请同学们给我提意见,意见收集起来真不少,有些颇为尖锐,(至今我还保留我班周品杰同学给我的意见信件)大至工作方式上希望我在考试后分析成绩时不要因恨铁不成钢而影响学生心态。小至个人小节上希望我不抽烟、不喝酒。虽然我听得有些面红耳赤,但我知道,只有主动听取,学生的批评和建议,教师才可能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恳谈会成为我班主任工作中的常规活动,二到三个月便开展一次。

在学生身上的确学到了许多东西。他们教我如何打乒乓球,他们交给我读韩寒的文章,他们告诉我超级女生、超级男生。他们还告诉我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总结我的班级管理,谈不上什么经验,但实践证明:营建健康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工作取得成效前提和关键,而民主与科学更是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最应注意的二个问题。

参考文献:班主任之友、高谦民《今天我们怎么做班主任》优秀班主任成长之路

第二篇:和谐师生关系构建之我见

和谐师生关系构建之我见

王晓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师生关系是决定教学效果的“软件”,它摸不着,但是却能真切地感受到;它不能直接运用,但却作为“基础设施”和“绿色环境”深刻影响着教学活动。它实际上为教学活动搭建了平台,开辟了“高速公路”和“绿色通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有一颗年轻而纯真的心。教学活动从深层来看,是师生之间的心灵对话和情感、人格互动,这种对话和互动要求双方互相贴近,息息相通。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必须保持一颗永远年轻的心,贴近学生,深入学生实际,知其所求,晓其所好,甚至苦其所苦,乐其所乐。这样才能缩短或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与其沟通、交流、对话。如果教师老气横秋,不屑于学生的思想观念,就会自断师生沟通、对话的渠道。当然,这种对话和互动是以真诚和纯洁为依托的,不带功利性。虚伪、世俗、圆滑世故是对话和互动的最大障碍。教师必须剔除庸俗的价值观念,摈弃社会生活中不良的交往方式。学生心中有一面镜子,是非美丑自有明鉴。

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教师之所以被定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原因在于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能力的培养者,而且其道德、行为习惯、处事方式、个性气质、人格修养等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没有哪一位教师不进入学生的人格世界的。学生对教师印象最深的不是其他,而是教师的性格脾气。因此,教师要涵养性情。在教学活动和日常交往中力戒冲动、暴躁、喜怒无常、言行过激、意气用事,要始终保持心平气和,从容淡定,循循善诱;杜绝疾言厉色,举止失态。对学生要佛眼相看,师心相待,有一颗宽容心。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能一见犯错就大惊小怪,横加训斥,一幅无药可救的神态;不歧视厌弃后进生;对顶撞教师的学生不针锋相对,以硬还硬。此外,教师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幽默细胞,学会幽默。幽默既是润滑剂,又是调味剂,它可以减少师生摩擦,也可以增加课堂趣味,缓解课堂气氛。

其三,教师要有一颗爱心。教师不能仅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职业而迁就自己守职尽责,而要把教书育人当作体现人生价值的事业,倾注心血和热情。只有这样,才会有身心和人格的投入,生命才会焕发活力,工作才富有激情和创造力。所谓“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就是这个道理。作为教师,缺乏热情,就会备课浮而不入,上课照本宣科,更谈不上深入学生实际。这必然会引起反向连锁反应,学生讨厌、反感教师,并进而“厌屋及乌”,丧失对所教科目的兴趣。其四,教师对学生要有正确的评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其言语在学生心中往往有很重的分量。加之学生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往往很脆弱很敏感,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许就会极大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上不乏一言毁人的事例,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和表扬都要注意一个度,避免过或不及。特别是在批评时,切忌讽刺挖苦。一般就事论事,不要将事情引向人格。尤其不放过任何表扬的机会。相对于成人来说,学生有更强的表现欲和认可感,教师随便一句表扬的话,都可能使他们备受鼓舞,从而催生努力向上的精神。所以,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批评指责学生;要尽可能的表扬,甚至要积极创造表扬学

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树立信心。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虽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但它是我们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有力保障。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就会成为一种无形的而又强大的精神资源,在教学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丰收的喜悦和良好的教学成果会随之而来。

第三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之我见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之我见

【摘 要】教育是育人的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师德建设从师范生抓起,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关注与热爱,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学与学习质量。

【关键词】师德 师生关系 教育 素质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的教育手段提供条件!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言行,皆将成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的对象。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教师的素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并主动地调节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既和谐、民主、轻松,又生动、严谨。

一、更新教学观念

任何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行为,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 的研究者。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建立这样的教师观是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因为,教师是建立平等关系的决定因素,教师只有切实转变观念,才有可能自觉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的活动舞台和心理空间。

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发展的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挖掘学生的潜在能量,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过程;把学生视为“有个性的人”,鼓励学生展示完整的自我,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承认学生的彼此差异;把学生视为“有独立意义的人”,不以教育者的意志左右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责任和权利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

二、进行师生对话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交往。其特殊性表现在,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的桥梁和主要形式。由于教和学固有的授受关系,常常使的师生之间的交往由于年龄、知识等因素出现不平等的现象,所以,师生交往要坚持平等交往的原则,但有必须承认教师应在交往中起主导和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理解学生。

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理,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

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情绪;理解学生就是视自己为儿童,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问题,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老师真正理解学生,学生也必定会把老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2、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就是要尊重学生得人格尊严。要少一点教育者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要少一点公共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的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自己安排学习的时间的机会。尊重学生得人格和主体地位的的交往,才是真正的交往。

案例一:上课打盹儿的小姑娘

三年级刚开学不久,我便发现班里面有一个坐在第一排的小女孩上课总是迷迷糊糊要睡着的样子。开始几次我总是会轻轻地拍拍她的肩膀,提醒她上课不能打瞌睡。可是一两个星期下来,她依旧是几乎

每节课都迷迷糊糊的。对此,我十分着急,严肃地和她交谈了几次,但情况却一直未有好转。于是我静下心来反思“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怎么总是会在课堂上犯困呢?是我的课堂不吸引人?还是有其它什么原因呢?”我在与其他老师交流后发现:不仅是在语文课上,其它的主课、副课她都可以睡得着。这让我犯了嘀咕:“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向孩子问明情况,孩子却躲躲闪闪回避我的目光,支支吾吾的欲言又止。于是我向家长了解情况后得知:原来小姑娘在父母离婚后与爸爸一起生活,她爸爸经常因为繁忙的工作以及生活琐事忙到很晚,忽视了对女儿的照顾,以至于干扰到女儿的正常休息,小姑娘有时甚至到夜里12点都睡不了觉,第二天自然会犯困了。在了解了这个情况后,我之前的疑惑和不满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孩子满满的怜爱。这以后,孩子的父亲也开始努力尽量保证女儿正常的作息,我在课上也多注意她的表现,经常叫她起来回答回答问题,提一提精神,慢慢的她也敢于主动跟我交流了。有一次课下她还专门跑来办公室找我跟我分享有趣的事儿。

经历过这件事后,我明白了:面对一个自己还不熟悉的老师,学生都是有戒备之心的,要取得这个学生对你的信任和尊重,首先你要“目中有人”和“心中有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也要充分理解到他的切身处地的实际情况后,再对其有针对的引导。这样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理解,从而达到彼此尊重、信任。

3.宽容学生。

教师在交往中对学生的宽容体现了师生交往的特殊性,体现了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主动和示范作用,因为,无论年龄、阅历还是知识、能力,师生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只有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要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尤其是学习中的不同见解。即使学生的意见不全面甚至错误,也要让他们说完,容他们辩解,给他们理解和改正的时间和机会。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要不歧视,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

案例二:“吃软不吃硬”的“犟牛”。

我执教的班里有一个“小顽固”,不管你怎么凶怎么横,他上课就是不遵守纪律,还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为此我绞尽脑汁,学着其他教师的严厉,用尽了各种命令,有时他不遵守课堂纪律,我让他站起来听课,他眼里满是不在乎,甚至还会用挑衅的目光看着我。长久下去,终究不是办法。课后,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准备好好跟他谈谈。摸清了他的性子,我没有大声训斥他,只是把手搭在他的肩膀,温柔又带着淡淡的无奈询问了几句他的情况,没想到这竟然使我看到了他的另一面——与课堂上的玩世不恭相比,这时的他竟然沉默不语、默默的低下了头,眼睛里传来了丝丝的歉意。这让我大吃一惊,原来他不是不懂事,而是我用错了方法,没有在课堂上给他“留面子”。于是我趁热打铁说了几句鼓励的话语,和对他以后表现的期待,他坚定的点了点头。随后的几天里,我发现他的状态已有了不小的改善,有时我发现他又开始走神,不是对他当头一喝,而是侧面的提醒他,小

声提醒他一下是否还记得我们之间的约定。

面对如此“硬气”的学生,你越跟他“来硬的”,他的犟牛脾气也会越来越牛。转换方式,“以柔克刚”,或许就会让他消除对抗情绪,对改善师生之间的对立关系起到很好的作用。

4、、走下讲台,营造轻松课堂。

不可否认,教师与学生的相处,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因此,轻松的课堂环境对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不可或缺。我们假想,一个老师在课堂上一直保持严肃冷峻的面容,站在讲台前面发号施令,那么即使再高谈阔论、精彩绝伦的讲演对学生来说也是有距离的。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的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自由,教学形式灵活多变,课堂上教师离开讲台,有意识与学生闲谈、聊天,相处的非常愉快,这种轻松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愉快的氛围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他们掌握语言的习得。所以我时常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当中去,与学生一起游戏、活动,让师生的心灵交流在活动中感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5、欣赏学生。

班主任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对待学生,相信自己的学生有潜质,我们就有可能使他们在班级,学校里表现自己的才干。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名人志士他们在学生时期并非都是所谓的优秀学生,但他们在走向社会后都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他们的成功固然与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是师长,领导的欣赏又何尝不是激励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呢?

我们上学时或许都碰到过这种事情。每次测验回家告知家长我们的得分时,如果没拿到满分,家长总是会或多或少的埋怨甚至批评我们,“班级里满分的人多不多啊?”“那么你怎么没考满分啊?太差了”等等一些打击我们的话语,这一次次的打击看似不起眼,更多的只是家长们关心我们的话语,但是,这些平淡的言辞或许使我们失去了自信,甚至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满分,对于学习成绩一向优异的尖子生来说是件非常轻而易举的事情,尖子生更不会一次满分而兴奋不已,他们更多的只会因为一次次的满分而更加的努力学习;而对于成绩一向平平或者偶尔会挂几个红灯笼的学生而言,满分意味着成就,也意味着他努力的成果,也会使得他们对自己更加自信、更加热爱学习。教师的教学对象不单单是学生,更是一个个拥有不同个性色彩的生命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有着自己丰富的情感,要把他们教好,就必须要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懂得欣赏他们的个性。

一位哲人说:“写在纸上的爱,一个早晨就可以读完;说在嘴上的爱,一转身就能忘记;而惟有老师和母亲的爱是写在大地和天空,永远和永藏在心底的。”教师的爱是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尊重、关爱、信任和平等的态度。它浸润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个实验让我知道,教师是爱学生的,当他得知自己的学生可能会成为“最佳发展前途者”的时候,便会增加对学生的爱。而这种感情在与学生的交往、交流中不断地流露出来,使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期待,从而产生了一种不断推动自己

进步的精神力量,也增强了自信,因此,能够在各方面很好地发展自己。这就是师爱的力量,反之,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素质教育。教师不应盲目的去热爱学生,应爱的理解、爱的尊重、爱的宽容、爱的平等。倘若失去了理解,爱便显得盲目和无知;倘若失去了尊重,爱就会变为支配和控制;倘若失去了宽容,爱就变成苛求;倘若失去了平等,爱就成了专制和功利。

翻阅过很多优秀教师的出色教学案例,发现了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在很多优秀教师的眼里只有“学生”这一称谓,而没有“差生”这个字眼,他们的表现与做法很好的诠释了 “一视同仁”这个成语。无论学生过去的基础如何,经过这些教师的耐心教导和精心培育后,学生的素质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些过去在别人眼里并不出众的学生,成为了优秀的人才。这样的成功事例数不胜数。差异是每个个体之间存在的客观存在,正因为差异才使得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正因为差异,才使得生活美轮美奂。教师应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每位同学,我们不应让丝毫的私念玷污了高尚的师德,我们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三、处理好四个关系。

1、严格要求与疏导教育的关系。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每一个班集体都会有严明的纪律,规定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么做,但是,由于

学生思想还不成熟,认知能力还不强,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往往不理解,从而使师生之间产生矛盾。因此,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同时,还必须进行过细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疏导,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学生的思想通了,就会把学校教师的要求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这样师生之间的矛盾就会缩小,师生间的隔阂也将减少或不存在了。

2、言教与身教的关系。

教育既有言传、也有身教。身教是指教师以实际行动做学生的榜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确,教师的一言一行,如教师上班是否准时、做事是否尽职尽责等,都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教育力量是巨大的,“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因此,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成为学生的表率。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扎实自己教书育人的基本功,博学多才,让学生认可你,觉得你行,这样学生就会服你、敬你,进而听你的。这对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3、师长与朋友的关系。

老师不仅是传道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把学生当作朋友,经常跟学生交换自己的看法,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尽可能多的和学

生呆在一起,平时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感知教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愿意和教师做朋友,有事愿意来找教师商量。这必将有利于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师生间的关系也会得到融洽。相反,教师不是这样去做,总是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听不得学生的一意见,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缺少民主作风,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拉大,久而久之,师生关系就会紧张。

4、表扬与批评的关系。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学生的内心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许直接左右着师生的感情。因此,学生在各方面稍有进步时,就要及时地、公开地给予表扬,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心着他,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当学生出现缺点、错误的时候,应给予适当的暗示或进行个别交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缺点或错误,并给予机会加以改正,切忌在公开场合加以训斥或给学生判“死刑”,这样会影响师生情感,难以使学生喜欢教师,更不利于师生之间关系的改善。

四、实现四个转变:

1、变单向为双向。

应试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单向的。所谓单向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担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社会道德伦理的传播者角色,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这种师生关系模式是传统教育模式的承袭。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它之所以能长期的存在,应试教育的

需求使之然。为了大面积、大容量的灌输知识,这样的师生模式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但是它的缺陷和弊端也显而易见。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丧失,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展能力,进行自我完善,作出独立的判断。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

2、变功利为合作。

应试教育本身就带有鲜明的功利性。因此服务于它的师生关系也必然有着这种特点,为此,才能满足各种衡量教育质量的硬性指标。师生围绕升学率的指挥棒转,而提高升学率所付出的代价是失却了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更为严重的是,功利性正有发展为物质性的趋势。“有偿家教”、“集资赞助”等现象已越来越普遍,不仅严重损害了教育者的形象,也给师生关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所谓师生合作,即前之所说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它在师生关系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境界。合作是现代生活中交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也是新课程的内容之一。因此,师生合作也给予了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促使学生自我塑造,逐步形成各种社会交往中应有的品质。在教育实践中,但凡成功的班主任,都能善于精心培养班级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制定目标,而不是包办代替,充分发扬课堂民主,师生共同参与完成。

3、变间离为和谐。

间离是师生活动的功利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唯应试、升学为任,没有情感的交流或少有之,怎能不产生隔膜,间离?此外,教育者自

身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少交心谈心、话语单薄、单调使师生活动日益生疏,愈发陌生。

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失败的例子。在我的学生中有一位班干部,各方面素质都不错,我对他的期望也非常高,一直把他做其他学生的榜样。一次音乐课后,任课教师告诉我这堂课纪律非常不好,还指出几个人的名字,其中就有这位班干部。听了之后当时我就气过了头,急匆匆走进教室,大声的责问全体学生是怎么回事,并当众训斥了这个班干部。事后我对自己发那么大的脾气很懊悔,但没想到的是我的小题大做给这个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来话就不多的他言语更少了,轮到他值日的时候,登记本上总记了一大串名字。刚开始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到后来在意见箱中看到学生给他提的意见,说他动不动就记人名字,我才知道他的心因为我的那一次过激的行为变得有狭隘倾向了。虽然后来我通过多种渠道帮助这个学生纠正了过来,也让每一个学生和我一起懂得了宽容对每个人的重要,师生关系

和谐的重要。但这件事留给我的教训的确是非常深刻的。

4、变师徒为朋友。

学生不是一张没有思想的白纸,也不是一只空空如也的盛水的容器,更不是复印机和传声器。他是人,是发展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因此,我们在与学生相处时,要和他们成为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去解决一些问题就更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比如: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好心做坏事”的例子。记得有一次,看到一个同学正在翻窗户,看到这种情况,我没有斥责这个学生,而是象朋友一样,和他谈心,了解他翻窗户的原因,知道了他是帮别人拿丢在教室里的文具才翻窗而入的。然后,我首先去肯定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然后再和他谈论翻窗的危险性,最后和他一起商讨,今后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处理,通过这件事,我相信这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乐于助人,而且处理事情起来也会成熟很多。

当然,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建的,它是教师艰苦劳动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爱心,并以此感染学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挖掘学生身上的向师性因素可以强化,激励学生的自尊心,使师生之间存同去异,教学相长。为师生的良好合作打下基础。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若齐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从早到

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的确,教师是爱的使者,教育是爱的事业。如果教育缺乏对现实生活的体察,缺乏对受教育者的真诚关注与热爱,那么教育就会因为没有了根基而失去生命力。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提高师德素质,从价值观上理解师德,领悟师德。决定教师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教师的智能,而是教师的师德素质。我们应倾注自己的心血,满腔热情地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细细的倾听学生的声音,倾听他们内心的欢乐、苦痛与彷徨,用每一份认知、每一份感动、每一份关怀,用自然的言语打动学生的心灵,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不断地学习、总结和提高中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袁振国。《师生沟通的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华长惠。《教育创新的基础:师生互为主体》。《中国教育报》,2002年12月31日。

第四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增强班级管理实效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增强班级管理实效

琉寺中学(六年级6班)董琳琳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首先我借用作家冰心女士的一句话来开始我今天的演讲:“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增强班级管理实效》。

对于班主任工作,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应该能达成共识,那就是班主任都应该非常重视班集体建设。那么什么样的班集体才能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呢?我认为,在我国积极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构建和谐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

一个班级,既是一个大家庭,也是一个小社会。如果其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帮助,这个班级便是和谐的,温馨的。以下是我在创建和谐班级中的几点粗浅的认识,今天与大家共同交流一下,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民主平等是班级和谐发展的基础

在我刚开始当班主任的时候,总是喜欢高高在上,命令学生,训斥学生,唯恐震慑不了学生,极力维护着所谓的师道尊严。尽管也能维持班级的稳定,但是学生看见老师就如鼠见猫,能躲则躲,能跑则跑,学生有什么事也不愿向老师反映,老师的一些工作计划也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老师和学生无法进一步交流,师生关系很紧张。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以后,在班级管理中我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想学生之所想,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交流,尽量在交流中让学生把我当成一位有思想,有主见,能为他们排忧解难,能倾听他们心声的朋友。同时在日常管理中积极听取学生的建议,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比如让班主任老师头疼的分桌问题,在学生的建议下我们班实 1

行先分组,再分桌的办法,让小组内的同学相对集中。我们班有60个学生,分成了15个小组,每个小组4人,这4人又形成了“一帮一”的互助形式。座位隔一个月对换一次,这样不但人人机会均等,还有利于班级内开展小组间的竞争,进而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班风。

二、宽严并济是班级和谐发展的保证

我们面对的青少年学生都有贪玩好动、自律性差的缺点,我们要宽容并允许他们犯错误。如果班主任老师整天都虎视耽耽地注视着学生,学生一有微小的违纪就绳之以“法”,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紧张!但一味的宽容会使学生无所顾忌,甚至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认错快、犯错更快的情况。所以我们一方面既要和风细雨地耐心教育,同时也要让学生接受冲动的惩罚。我们要引导他们尽可能的少犯错误。学生犯错后要积极地引导他们主动地认识错误,并勇于承担责任。更重要的是班级管理要有法可依,要引导学生,并和学生一块制定合理的班规,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一视同仁,有始有终,从而在班级中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

在刚开学时我就和班干部共同制定了一个班规:如果学生在学校有轻微违规违纪现象(在宿舍里打闹影响同学休息、在班级里打闹影响同学学习等现象)不超过三次,就由老师教育,并且学生写下保证书;如果轻微违规违纪超过三次或者严重违规违纪(打架、吸烟、喝酒、上网等)一次的,就要通知家长,并且回家反省一周。

我们班的许冬同学是一个学习非常优秀的孩子,平时也非常老实。他同村的一个孩子经常去上网,两个人在一块玩时,同村的这个孩子领着许冬去上了一次网,我知道以后非常生气,但是考虑他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就想教育他一番算了,可静下心一想,如果这样处理了,那么以后班里再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于是,我通知他的家长到学校来了一趟,并且说明了情况,对许冬进行了一番教育之后让他回家反省了。在他回家反省这一周里,我也给他家长打过几次电

话,询问他在家的表现,并让他好好学习,在他回来以后,我又跟他谈了一次,他自己也认识到了错误并保证以后绝不再犯类似错误。这件事情过去很长时间了,他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违规违纪的现象。

三、爱心是班级和谐发展的动力

一名优秀班主任具备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到底应该是什么?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都知道,那就是—爱!对事业的挚爱;对学生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班主任应该对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充满爱心,尤其是对待班里的“问题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家人和同学的关爱。学生身上出现问题,需要班主任去引导。班主任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都会对他们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班的周常荣同学,在他刚入学时,就有以前教过他的老师和其他同学告诉我,他是一个很难管理的学生,自觉性很差,爱调皮捣蛋,在了解了他的这些特点后,刚开学我就找他谈了一次话,给他讲了学校的校规校纪,让他自己心里产生一种惧怕感,然而好玩的天性使他没老实几天就又开始故伎重施。经常在班上搞个小动作,在同学面前出个洋相。于是我几乎每星期要找他谈几次话,问问他的学习情况,跟他谈谈心,主要地还是给他讲学习的重要、老师的辛苦、家长的不容易等等,并且每个星期天都要给他布置一件特殊的作业:像给自己的父母打一盆洗脸水、洗一次脚等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作业,并让他写下自己的感想,确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他没有马上改掉恶习,但我能感受到他在慢慢进步,并且他每次有了进步我都及时在班级里表扬他,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四、做家长的朋友

正确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未来、父母的希望,而做家长的往往又会把这种希望转而寄望于

孩子的老师,这无疑给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增加了压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应该主动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老师和家长之间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成人成材,因此在孩子的教育观念、方法等方面通过沟通是可以达成共识的。班主任在家长面前应放下老师的架子,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对待家长。但由于班主任工作具有特殊性,一方面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又要维持学校的校规校纪,因此在学生的管理方面与个别家长之间可能会产生分歧。例如:部分严重违纪的学生应受到学校相关的处罚教育,但家长往往不愿接受。对此,班主任应提前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沟通,讲明其中的道理,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总之,和谐的社会少不了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校园离不开和谐的班级,和谐的班级体现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班主任老师要时刻站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从细微处入手,宽严并济,严中有爱,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让和谐留在我们的班级,让美陪伴在我们的身边!

谢谢大家!

第五篇:和谐班级建设管理之我见[范文模版]

和谐班级建设管理之我见

——谈小班化管理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白晓辉

如今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构建人的生命价值(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教育”。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老师,包括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学习、心理、道德,即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班主任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重视并搞好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力求提高教育的效益。随着班级人数的减少,每个学生同以往大班学生相比会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与关注,这对进行个性化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无疑是一个优势!结合校实施小班化教学探索的不断深入,现就小班化班级管理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谈一点体会。

一、布臵班级教室,创建和谐的班级环境。

教室环境主要包括教室、走廊等设施及布臵所构成的硬件教学环境。有人就曾把这种教室环境比作是一部无字的教科书,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而小班化教育最大的优势就是班额小,教室大,可利用的空间资源相对于大班来说要充裕的多。因此对小班化教师来说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创建良好的教室环境,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为了让这种潜在的教育因素无时无刻不在无声处显功效。我们首先做的是对教室环境进行了美化。整洁、优美的环境胜过呆板的规章制度,让它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着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

智慧。诸如如设立班级读书角活动角,张贴学生画得好的作品,劳技课做的手工,漂亮的书法作品等等,定期办主题鲜明的黑板报,“善行树”制作,书香园地的开设,卫生角温馨的提示……这会让让学生觉得他们精心布臵的不仅仅是教室,而是一个温暖的家。这样学生既乐于用自己的心思美化班级,又热爱班级的环境。

其次,要对班训、班风进行强化。由师生共同制定的班训、班风贴在了教室显眼处,恍若路边的标牌,时刻“警示”着学生的言行。

这样,美好的教室环境构建了浓郁的精神文化氛围,显示了不可估量的育人作用。

二、建设有班级特色的拓展活动

针对小型班级规模小活动较好策划管理的特点,建设丰富的有班级特色的拓展活动,使班级更有凝聚力,更有生命力,更有可塑性。学校已经给我们的班级和学生设臵了许多的拓展活动来满足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学习需求。班主任的责任是充分运用这些活动,并再辅以特色班级活动,使它们有机地与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均衡发展,让班级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指导班干部策划组织一些比赛活动。如红军故事会,朗读比赛,走进名人,班级乒乓球赛等活动。我一认为,班级的健康不仅仅在于班级的学生成绩,更重要的是班级的学生们有健全的健康的人格。而健全的健康的人格建设和培养在于老师通过有目的的一些班级活动让学生慢慢养成。这些活动充分地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也发展和肯定了他们的能力。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更人

性化的保护了一些后进生的已有的兴趣爱好。活动还给班级同学之间创造了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学生们参加了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后,找到了自信,学习上也渐渐有了兴趣。

三、促好“龙头”、抓好“苗头”、净化“后头”

俗话说:“要想火车走得快,全靠车头带。”建设“龙头”,就是建一支有朝气、有战斗力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队伍,是班级工作核心,是一个班能否形成良好班风的决定因素,因此, 选拔班干部要从素质、能力、知识三者综合考虑,做到精心选拔,绝不凭第一印象而“一锤定音”,而是深入细致观察、比较,从不同侧面对考虑的对象进行考察,并通过开展一些有目的、有针对性活动,发掘优秀学生担任“龙头”。可班干部采用先试用后任用的方法,给临时班干部 1 至 2 周试用期进行考察,考察合格再任用。“龙头”建立后,再悉心指导,热心扶持、大胆使用,班干成员分工负责、定期总结,优用劣汰,使其有压力、有动力,真正成为班级管理前沿阵地的生力军。

抓住苗头,就是要注意捕捉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不良苗头,把其消灭在萌芽状态,防微杜渐。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差,对事物的认识浅,往往分不清对与错,好与坏等,所以我觉得对他们要以正面的事例进行启发诱导,调动其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使他们在思想、品德、学业、生活等方面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转化“后进”,“后进生”虽然人数不是特别多,但影响很大,是班主任为之呕心沥血的对象,需要倾注大量的爱和大量细致耐心工作才能使其转化。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班主任要坚持疏导、鼓励、情

感交融与严肃纪律相统一原则,认真做好下面几项工作:一是通过电话访争取家长配合,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形成合力,同步进行。二是对学习差生采取“分层次”“开小灶”教育法,耐心施教,解决其“吃不到”或“吃不了”现象;三是充分发挥先进群体对后进生的感染作用;四是以表扬为主,尽可能地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他们“用武之地”,激励其转化;五是“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做好反复教育转化工作。

总之,小班就是建立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这一宗旨上的素质教育。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有发展空间。使学生在适合他们的和谐环境中完成知识发展、能力发展、个性发展。当然,我校的小班化还在起步与摸索阶段,其困难可想而知,但面对挑战与机遇,唯有阔步前行,才有收获与成功,祈愿我们的小班化探索,给我们以更多的活力与动力。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记班级管理建设之我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