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性教学
理性教学
—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还有兴趣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有感到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的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XXXX》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
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设置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是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XXXXX》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大部分回答都差不多,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因材施教,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前提条件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教学中,我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六、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酿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理性的教学使学生更加喜欢上了学习,让他们对学习有了一种依恋甚至于是一种追求,这样才能有效的为他们以后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
第二篇:《理性消费习惯》教学设计
《理性消费习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并懂得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并能够准确说出合理消费的观念。
2、通过学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3、通过本节班会课,向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及心理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做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难点:适度消费和勤俭节约。
三、学情分析
学生本身就是消费者,在一般的家庭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中,青少年具有很高的消费地位,可谓是“父母赚钱,孩子花钱”。青少年大多思想解放,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猎奇。跨入中学之后的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需要朋友,需要在团体中与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他们有着相似的年龄,相似的兴趣爱好,因此他们就力图在消费时也保持这种“相似”。而中学生本身没有自己的收入,谈不上经济上的独立,物质生活上需要父母百分之百的支持,而许多父母又存在这样的观念:“再苦不能苦孩子”,“要富先富孩子”。这种舔犊之情使得许多父母在物质上过度满足孩子,以致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形成了显阔、攀比、从众等消费心理误区。
四、评价设计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一些角色扮演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
1、对于角色扮演的评价:
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是否投入,是否与角色相符,是否能够把其他同学带入到这种血色当中。
2、对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评价
a、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情况,组长的带头作用和组织能力。b、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其有效性及目标达成性等。
五、教学过程
(一)通过小品《不甘落后》的表演来引出攀比心理等不良消费观念。
1、找三组同学(每组各3人)分别表演小品,评出最佳表演小组。
2、通过观看小品,小组讨论一下问题
(1)你认为甲、乙、丙学生的这种消费行为可取吗?(2)穿戴价格昂贵的商品是否就高人一等?(3)甲、乙学生是出于怎样的心态借钱购物的?
(二)分别展示四组对话《母女对话》、《时尚族的一段经典对话》、《手机对话》、《耐克与康奈之争》。
1、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评出最佳表演者。
2、假设大家都是心理咨询师,请认真诊断
(1)诊断以上四组对话中的人物各属于什么消费心理?(2)为患者阐明不良消费的危害。
(三)由于不良消费的危害中提到过对父母的伤害,在此为学生们展示《一封家书》。
1、找一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一封家书》。
2、看完了《一封家书》,请敞开你的心扉,说出自己心中真实的感受。
(四)模拟购物
1、班级跳蚤市场
(1)用学生自己预先准备的“商品”布置一个超市,如:书籍、食品、学习用具、玩具、体育用品等,都标上价码。每位学生都发给100元代金券。学生走进超市,自由选购商品。
(2)小组交流 a、买了什么?为什么要买?
b、你的购买顺序是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购买顺序合理吗?
2、班级特价超市
(1)用学生自己预先准备的“商品”布置一个超市,如:书籍、食品、学习用具、玩具、体育用品等,都标上价码(特价后的价码)。每位学生都发给100元代金券。学生走进超市,自由选购商品。
(2)小组交流
a、买了什么?为什么买?
b、你所买的东西是必须要用的吗?
(五)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已经懂得了很多有关合理消费的观念,接下来为大家讲述身边的故事。
1、学生有感情的读故事。(晓玲购物的故事)
2、小组交流
(1)晓玲有哪些不良的消费习惯?
(2)对照晓玲的事例,反思一下自己曾经出现过哪些不良消费,并进行小组交流。(3)你觉得怎样的消费才算是合理消费?
3、引出合理消费的原则(1)、量力而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六)通过讲述名人洛克菲勒的故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合理消费习惯的重要性,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必须养成合理的消费习惯。
第三篇:爱国理性
经济全球化时代,爱国热情如何表达?中国走向世界之后,爱国主义如何更有力?激情与理性怎样结合,才能对国家更有利?
爱国是一个最常被提到的话题,究竟什么是爱国?站在什么立场上爱国?用嘴还是用心来爱国?谈爱国,首先要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有个起码的了解,才敢开口去说爱国,正视中国当前的缺点与不足,不要把潜力当作能力去宣扬,强调你能为国家做点什么并不十分重要,关键是你不能去给国家抹黑,爱国不要爱到狭隘,认为不符合中国利益的都要去反对,坏的痛骂,好的也去善意的抵制,这是一种狭隘。
以“3·14”事件为起点,中国,成为一些人攻击和谩骂的对象,成为政治歧视、文化偏见和个人野心的牺牲品。而伴随着真相的公开、事态的发展,全球华人和亿万中国人的抗议浪潮,狂飙般兴起。
让这场**策划者完全想不到的是,这件事激发了中国人民心中巨大的爱国热情。而爱国主义的话题,也从未如今天这样深入人心,从未像今天这样引出如此多的思考。
“爱国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许多人表达了这样的心声。在国家利益受威胁、民族尊严受挑衅时,每一个中国人都想表达自己的义愤之情。同时,我们也要考虑,这种道义的表达,如何变为推动国家进步的力量?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爱国是一种尊严,更是一种信念。爱国主义是我们的民魂,也是我们的国魂。面对一些涉及国家利益的大是大非的问题,用一定形式作出理性的表达是爱国热情的具体体现。对此,我们要有全局认识,要看到什么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中国的强大,才是对反华势力最有力的回击。”我们可以表达义愤,但不能乱了方寸,“要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要把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搞好经济建设、办好北京奥运会的自觉行动。
爱国既要有激情地表达,更要能够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爱国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在民族尊严和民族感情遭受严重伤害之际,我们理应表达自己的义愤。但是,采取一些有违法制的过激行动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在表达义愤的时候,难免有一些过激的言词,但义愤的宣泄不应超越法律,非理性的无序举动不仅无助于爱国,反而会授人以柄,给人增加口实,甚至伤害一些真心与中国友好的朋友。
因此,爱国不是只宣泄一下愤怒的情感能解决得了的问题,还需要我们促进更广泛的交流,更多地展示理性的力量。世界人民更多地认识中国的变化,使中国人更值得尊重, 因此,激情加理性才是我们表达爱国热情的正确态度。
今天的中国已经迈入法治轨道,依法治国更是人民的共同选择和根本利益所在。爱国就是要让祖国前进的步伐更稳健。时代正在考验中国的发展信心,也在考验国人的情感理智。捍卫法律尊严,维护社会秩序,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责任。爱国热情,作为一种神圣的道德情感,更需依法理性表达。理性的爱国观一定是建立在守法的基础上,行使自身合法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第四篇:理性爱国
由钓鱼岛事件浅谈大学生理性爱国
——学习团刊有感
今年9月7日发生的钓鱼岛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引发了海内外人民的激烈讨论,甚至在有些地区还出现了反日游行示威事件。在仔细阅读了团刊的“风云变幻钓鱼岛”专栏之后,我对此次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对爱国行为方式有了更理智的看法。
爱国热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的保障,试想一个国家被他国蹂躏,丧失尊严,甚至丧失主权,而这个国家的民众还无动于衷,这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爱国热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需要爱国。
诚然,表达爱国的热情是自然的,国人的爱国精神也是值得表扬的,但是为了表达爱国情怀,参与未经批准的游行示威是不可取的。盲目的游行示威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演变为打砸抢事件,使得我国社会不稳定,国际形象受损,让亲者痛仇者快。我们大学生有谁不爱国呢?我们有爱国的热情,有民族的自豪感,有爱国的自强心。我们有知识、有文化,但在爱国方面,更应该有理智、理性,从而使我们的爱国更有深度。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所接收的信息主要是来自互联网,而在互联网上发布消息的组织或个人并非十分
权威,我们对事情的真实情况了解的还太少,一旦有人在网上发布一些游行活动之类的建议,我们就有可能盲从。加之我们本身对历史和现状也缺乏全面的认识,我们的一腔单纯的爱国热血,也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蒙骗,进而成为了他们利用的工具,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爱国热情不是太可悲了么?事实上,这正是考验我们的分析力和判断力的时候。盲目地集会游行、抵制日货并不是爱国热情的理智表达方式。
那么,究竟何谓理性爱国呢?热情与理性并不矛盾。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在道德的范畴内,以国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为着眼点,合法有序地表达,就是理性。作为个人,我们有表达爱国热情的权利;作为公民、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以大局为重、理性爱国。只有以国家利益作为根本,我们的爱国之心,才能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古老的中国曾经历经了多少坎坷,直到上个世纪中叶,我们才从长久处于国家分裂与抵抗外国的艰苦磨难中迎来了新生。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在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之后,中国将以一个充满活力的崭新形象,呈现给世界。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已经不是往日意义上的那个中国。爱国主义的情愫永恒不变,但在不同时代、不同阶段,爱国主义又有不同表现形式。在和平发展年代,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利益相互交织、得失与共,爱国主义则更多地要求通过对话、谈判、沟通加以表达。理性爱国,应该防止滑向狭隘民族主义,防止偏离法制轨道的过
激行为。要将尊严化作理智文明的爱国诉求,将激情化作清醒务实的爱国行动。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国家会处理好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矛盾,而我们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坚决支持国家的决定,帮助广大群众理解国家的一些举动,避免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我们爱国,可我们要的不是冲动,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学习,为将来建设祖国做准备。要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第五篇:理性爱国
10月份团日活动策划书
活动主题:理性爱国,知识报国
活动背景:
面对目前复杂的国际环境,特别是近日因为日本政府“购岛”事件引发全国各地民众抗议示威活动,全国掀起了阵阵爱国热潮,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纷纷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积极倡导理性爱国,要求同学们以正确的方式方法表达我们大学生的爱国激情,防止单纯的爱国热情被少数别有用心者所利用。要求同学们在抒发爱国情感的同时,要遵守社会秩序和法律法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求我们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爱国主义的激情升华为爱国主义的理性思考和行动的力量,首先要怀着一颗颗真诚炽热的心,通过努力学习,培养自身专业素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以报效祖国,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和本领为建设强大的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活动时间:202_年10月13日
活动地点:韶关市森林公园
参与人员:11统计班及游客
活动内容:横幅宣传和问卷调查
活动流程:
1、到达森林公园,10人拉着横幅宣传,5人协助拉客人签名2、20人做问卷调查。剩下人帮忙。
3、两队一起沿路宣传,直到登上韶阳楼前合照
4、下山返校
前期准备:
1、制作好横幅、宣传单、笔
2、合理分配人员
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2、保管好物资
3、做好防晒、防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