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问生成与设计作业
虽教学无定法,但教学贵在得法。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提问,以使教师在课堂中讲得精彩,学生学得有趣,从而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进程和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发展。良好的课堂提问无异于给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反之,就会让学生处于“迷雾”之中,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学期我校组织教研活动,我听了位年轻的语文老师讲《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教师设计了些相关问题:你能简单描述一下乌鸦吗?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本来这个问题;涉及得非常好,是个提纲挈领的问题。学生在听到问题时,纷纷进行了小组讨论,但是时间过于短暂,教师在三到五分钟后,就请学生来回答。只有几位同学能够大概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陷入了沉闷。在回答时,学生由于准备的时间过于短暂,不能够系统的表述。教师应给以适当的肯定,然后慢慢地将问题引向深入。但是,这位年轻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总结了几句,就进行到了下环节。让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缺少深入系统的认识。针对这次的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操作,我的建议是:
1、应根据书上插图制作动画视屏,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接受新知识。
2、设计课堂的提问时,应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应有层次性、阶段性。要考虑到大多数的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还不是很强,应设计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就会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多些思考的时间,在发现学生有为难情绪时,应适当地调整提问的方法,不能让学生产生为难情绪,挫伤学习的积极性。
4、教师的提问在实际操作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盯住几个尖子生。只让尖子生答问,时间久了,未被提问的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把自己看作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这样实际上是让多数学生机械地接受(有时甚至是不接受)他人现成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满堂灌无实质性差异,是有悖于启发性原则的。
总之,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与生成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与生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只要教师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注意提问的目标性、整体性,就能“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但是,如果问题的质量不高或提问不得法,不但起不到积极参与作用,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我听了一位语文老师讲《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教师设计了些相关问题:老人爱海鸥,海鸥爱老人体现在哪些地方?从文章中的哪些段落中能够体会到。本来这个问题;涉及得非常好,是个提纲挈领的问题。学生在听到问题时,纷纷进行了小组讨论,但是时间过于短暂,教师在三到五分钟后,就请学生来回答。只有几位同学能够大概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陷入了沉闷。在回答时,学生自于准备的时间过于短暂,不能够系统的表述。教师应给以适当的肯定,然后慢慢地将问题引向深入。但是,这位教师,只是简单地总结了几句,就进行到了下环节。让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缺少深入系统的认识。
针对这次的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操作,我的建议是:
1、教师在设计课堂的提问时,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时间,应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应有层次性、阶段性。要考虑到大多数的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还不是很强,应设计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就会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在发现学生有为难情绪时,应适当地调整提问的方法,不能让学生产生为难情绪,挫伤学习的积极性。
3、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有一个整体的总结,让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有一个清楚地认识。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与生成 学后感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与生成 学后感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只要教师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就能“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但是,如果问题的质量不高或提问不得法,不但起不到积极参与作用,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怎样使课堂提问问得精、问得巧,问得有效呢?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一、把握教材,选准问点
所谓问点,就是提问的切入点。同一篇课文,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问,但不能随意设问,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选准问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1、抠“文眼”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和精华,蕴含着全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根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例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针对文题可设计如下问题:
(1)“将”指谁?“相”指谁?(2)将相为什么不和呢?
(3)后来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和”了呢?
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去用心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解决这三个问题,也就实现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2、抓“中心”
课文的灵魂是中心思想,学生明确了中心思想,也就读懂了文章,因此,教师要紧扣课文的中心设计提问。如,学习《詹天佑》一文,抓住课文中心句是学习全文的关键,围绕中心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杰出”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哪些?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思想表现在哪里?以上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围绕全文的中心句引发的,首先让学生读懂中心句,初步明确课文的中心,然后弄清围绕中心句所写的内容,使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方面的训练,最后抓住关键词语把握课文中心。再如《鸟的天堂》围绕“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一中心句提问:句中两处“鸟的天堂”各指什么?为什么把大榕树称为天堂?从而引导学生感受鸟儿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引发他们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这样抓住中心句提问能突出重点,统领全文。
3、理“脉胳”
课文的思路是作者写作线索。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能提示课文的思路,学生便能顺藤摸瓜,较好地理解课文。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可以这样设问:课文围绕桂林优美的景色写出了山和水的特点,那么课文哪些内容写山的特点,有哪些特点呢?哪些内容写水,水有什么特点呢?这一问题分清了全文的层次,使学生对全文脉络有了清晰的印象,同时又加深了对重点段的理解。
4、解“疑难” 教材中的难点,往往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内容的障碍所在,抓住文章中一难点进行设计恰当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有效地把握内容,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例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让学生围绕“我的同一首诗,父母的评价为什么会截然不同?”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很多同学就会认为父亲太严厉,甚至有点不尽人情,于是让学生细细体会写文章的句子后,学生才能发现父亲这样也是一种爱,只不过是他的表达方式不同。
5、牵“一发”
一些关键的词、句、段,它们在文章中往往能统领全文,或揭示中心,或蕴含深意,是教学的突破口。抓住这些点睛之处,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教学的重难点得到突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梅花魂》教学中,可抓住点睛之“魂”,精心设计四个问题:(1)什么是魂?(2)梅花有魂吗?(3)课文中的“梅花魂”究竟是什么?(4)你从“梅花魂”中领悟到了什么?这四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在这四个问题的引导下,水到渠成地领悟了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关注学习,巧妙提问
1、抓兴趣点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的生动与活泼,很多时候是由问题的趣味性激发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四两拨‘千斤’”。学生就像一池水,教师的提问便是投石激水,一些灵感火花往往就是在这样的提问中产生。通过提问,学生讨论,寓教于乐,激发兴趣,把有些学生“要我学”情绪迅速地扭转过来,变成“我要学”的动力,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在出示课题后告诉学生,这是父母对“我”的同一件作品不同评价,你们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请打开课本,此时教师的提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即被激发出来,在学习的时候,也特别投入。
2、抓发散点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异思维的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在教学《找骆驼》一文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除了商人所说的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你还有什么方法通过对多种答案的讨论,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在课堂上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样想?”让多种形式互相交流,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路得到发散。
3、抓开放性提问
课堂提问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封闭式或简单的提问使学生回答时会不假思索或带有猜测的成分,其答案不是“唯一”就是“太小”。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其实语文答案往往都不是唯一的,也不能简单地以“是”“不是”来评判。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一些文时,在学习并理解了课文后,提出一个问题:“在你的心目中,闰土是个怎样的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刻议论纷纷,有的说:“闰土是个机智勇敢的人,我是从看抓刺猬这件事中感受到的。”有的说:“他是个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人”还有的说:“他是个活泼可爱,过着丰富多彩生活的人。”„„答案五花八门,你能说谁对谁错呢?
4、鼓励学生质疑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实际上,学生对于同伙伴们提出的问题感兴趣。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鼓励他们主动质疑。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时,先让学生快带阅读后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我们重温了那让人意想不到、惊心动魄的一幕,面对这样的情境,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各抒己见: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事情?海鸥怎么会像人一样瞻仰老人的遗容并为他守灵呢?这个故事真实吗?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形成本课核心问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意想不到的事?”想想读了文章哪部分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从学生感举的内容,以及最集中的问题引入,顺学而导,解疑与感悟相结合,展开学习过程,这一一切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获取新知的成就感。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运用新颖、多变的有效提高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欲望,使他们千方百计地寻求与众不同的答案,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与生成》学后感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与生成》学后感
张碧翠
学完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与生成》,颇有收获。
课堂提问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可以这样说,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
所谓“课堂提问”是指由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疑问句进行问题表述的言语行为,其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说根据问题认知层次将提问分为六个层次的问题:记忆型、理解型、应用型、分析型、综合型以及评价型,其中前三种为低层次提问,后三种为高层次提问.布卢姆认为不同水平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导向是不同的,有学者提出,课堂提问要以“精问”提高思维能力:量要少而精,难度控制要求适度合理,问题切入点控制要求切中要害。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万年牢》一课时,在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1、“万年牢”是什么意思?
2、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万年牢”?
3、每一次“万年牢”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把上述问题展现出来,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经过认真阅读和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得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顺利完成了一个教学任务。
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课文《争吵》时,我从题目“争吵”切入,抓住关键字眼,设计了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深入阅读课文“
1、谁和谁争吵?
2、为什么要争吵?
3、怎样争吵?
4、争吵后发生了什么事?
在学习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与生成》这一门课程之后,我对课堂提问的这一教学艺术又有了新的认识与提高。
比如,对课堂提问设计的原则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义:
提问设计要有目的性
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训练的重点、难点进行,问到关键之处。
2.提问设计要有针对性
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3.提问设计要有系统性
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训练点要烂熟与胸,使设计的提问总是前后围绕一个中心,层层展开,环环相扣。4.提问要有启发性
也就是提出的问题要有挑战性。5.提问设计要有层次性
要求问题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体现一定得坡度这一规律。6.提问设计要面向全体
就是不同的问题要由不同的学生回答,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展示自我见解的机会,每个人都有体验成功的权力。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更加认识到,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今后,我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苦心研究,精心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五篇:如何设计英语课堂提问
如何设计英语课堂提问
山西省闻喜县闻中附中周丽丽
新课堂教育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探索者、启发者,就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和思路,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初中阶段学生的思考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的引导和发问,所以课堂教学提问作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目前英语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设计英语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英语课堂提问的几点看法。
1.联系学生实际,课前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明确提问的方式和目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提问的问题最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巧妙地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2.选择课堂时机提问,及时进行师生互动。
导入新课的提问是很重要的,可以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提问旧知识,导入新授课的内容,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也可以通过提问与新授课内容相关的趣味性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讲授重点、难点部分时,要由浅入深,层层设疑,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逻辑的“问题链”,设计的问题要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且紧扣教材,突出重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3.让学生充分思考,对学生的回答多鼓励和肯定。
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如果所留的时间很短,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卡壳,他们往往会因为组织不好而放弃回答的机会,甚至简单的问题也会发生“舌尖反应”------话到嘴边却又想不起来。所以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教师可以用目光激励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全面或不正确时,教师要给予温馨提示。另外,在提问学生时,要多用鼓励性的课堂用语。如:Try it again.Don’t give up.You can do it better.You’re right.Great.Well done.Congratulations.etc.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克服自卑心理。
4.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标中指出:“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要求,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面对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合理安排设计难、中、易的问题,使大多数学生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
实践证明,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正确运用课堂提问,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参与师生的互动活动,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同时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并养成学生思考和发问的好习惯。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学习、实践、完善课堂提问的技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