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上海电力学院星光小论文--水流困局何去何从
编辑:寂静之音 识别码:17-1002162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0 12:17:5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上海电力学院星光小论文--水流困局何去何从

水流困局何去何从

【摘要】有人说,20世纪是“石油世纪”,而21世纪,将会是“淡水世纪”。有人甚至预测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八大瓶颈之一就是缺水和污染,对增长率的负面影响高于能源价格上涨和外商投资下滑的影响。水资源不仅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更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近日,央视财经频道播出了一组聚焦水流困局的报道,从小水电无序建设、高尔夫球场违规用水、城市内涝的愈演愈烈等视角切入,全景式地呈现了我国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所折射出的水资源管理存在的缺失与困难更是引人深思。

【关键字】水流困局 水资源供求矛盾 未来水利建设

【正文】

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监管的缺失。央视记者向某区水务局求证该区两处高尔夫球场使用地下水是否经过批准时,得到的答复居然是“联系不上球场负责人,无法进入球场检查,无法核实”。有球场负责人透露,因为交的水费都是固定的,所以从来不统计对地下水的使用量,用多少水也并不在意,哪怕开采的是80米深的地下水。是否违规用水不知道,要进入球场检查还需要得到对方的批准,但球场只需要交固定的水费就可以随便用地下水。在强大的高尔夫球场面前,地方水务部门表现出来的隐忍令人费解。可是,当面对媒体时,他们的强势却令人惊叹:

“突然冲了上来,捂住了镜头,随后抢走了记者的采访设备。” 对违规者的隐忍和对媒体的强势,使监管的缺位暴露无疑。其次是处罚的无力。部分高尔夫球场超量用水、私自打井被曝光后,某地方水务部门很快就这一事件进行了回应:近期准备和城管等部门对高尔夫球场联合执法,对没有备案的水井采取封井、罚款等措施,擅自打井将处以2—10万元罚款,逾用水定额40%部分水价翻3倍,用水紧张将暂停高尔夫球场供水。

看到这里,高尔夫球场的负责人们该偷笑了,罚款最高不过区区10万元,对他们而言,实在不过是九牛之一毛而已,要知道当地一个球场的入会费动辄都是数十万元。单一的处罚手段,过低的违归成本,对违规行为丝毫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更何况,一些球场早已深谙此道,只要交纳罚金,就能把违规项目一直安安稳稳地经营下去,赚个盆满钵满。

早在202_年初,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我国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实行这一制度。落实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要使水资源要素在经济布局、产业发展中成为强有力的约束性、先导性指标。

尽管一些地方水务部门也纷纷表示要“以水定发展”,然而现实却是“发展”往往排在“水”的前面。一高尔夫球场负责人透露,当初是当地的招商部门主动找到他们,并提供了多块土地供他们选择。有了招商部门的支持,剩下的事情就非常顺利。至于是不是高耗水项目,是否超出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也就不再是问题了。在发展至上的大环境下,地方水务部门也是上下为难。

通过剖析高尔夫球场的“耗水黑洞”,我们不难发现,监管的缺失、处罚的无力、发展至上的现实,都是造成水流困局的幕后推手。如果不一一对症破解,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将从寓言变成现实,这不是杞人忧天。然而我国为何有严格的排污限制,但水污染现象仍然很严重?要知道我国水标准订立时,学的是70年代西欧、北美、日本这些国家的一些排放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中国国情,就是100公里长的河道,国外是地广人稀,也就是三五家工厂,这100公里河道边上,中国就有三五百家工厂,上千家工厂,非常密集 所以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把排放标准和江湖水体的纳污能力挂钩,河流先定它的水功能,根据服务功能定水质等级,根据水质等级定这个入河排污量,根据入河排污量定允许陆上进入河里的量,然后再分解到各个生产单位、各个生活单位,到这块把这个指标分解下去。这样从水域反推到陆域,这样的标准才是科学的。第二方面就是不达标的问题,现在存在着一个守法的成本太高,违法的成本太低这么一个问题。你比如说这么一个企业,特别是南方,有些企业一接到环保局超标排放收费,全厂上下一片欢腾啊,接到罚单以后,跟过年似的,为什么呢?就因为它要是你要逼着这个企业达标排放了,它要花十倍的钱。代价很大,它不达标排放,交一点罚款,一个钱就够了,不用花那十个钱,所以就是守法的成本太高,违法的成本太低,应该说中央号召转变增长方式,这是一个主线,科学发展是主题,按照这个方面,切实地不能单纯追求GDP,而是要生态文明,而是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追求这一些。

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中国水利问题,把水资源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文件第一句话开宗明义地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并提出了被称为是“史上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对话》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做客节目,聚焦水流困局,并根据中央一号文件所提出的三条红线提出应对之策。我们的目标是今后三年,将用水资源费,大力加强水资源监测管理体系,过去咱们国家建国几十年监测体系不是没建,但是都建在大江大河,主要的监测对象是自然水循环,防洪啊,航运啊,发电洪水干旱过程,这些监测得比较多。但是对社会水循环,供水、用水、耗水、排水,具体到每一个用水户,这种监测还相当的薄弱,全国的取用水量5960亿,那么真正有监测的数据呢,也就是20%。未来就要在三年的时间里,迅速地把这20%提高到监测量要到80%以上,把大的用水户全部监测起来,以后再逐步完善,争取做到95%以上。搞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搞好水资源复杂系统的这种优化调度,受益的是老百姓,受益的是国家。

【参考文献】新华网

第二篇:上海电力学院星光小论文--浅谈“跌倒老人该不该扶起”(定稿)

浅谈“跌倒老人该不该扶起”

最近媒体曝光出诸多诸如彭宇案之类的扶起跌倒老人做好事反被老人诬为肇事者、甚至被法院以“常理判断”等逻辑推理的理由判决巨额赔款的案例,越来越多的社会舆论开始讨论并指向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老人跌倒到底我们该不该扶起来?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或许在过去千百年来,这只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的举手之劳,但简单细微之处彰显出的却是整个社会道德的大问题,遗憾的是如今这已经成了一个奢侈的社会公德,甚至可能会让心存善意和道德良知的“好人”们经济破产。

前不久,武汉市88岁的李老汉在离家不到百米的菜场口摔倒后,众多围观者无人敢伸出援手,最终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的事件,公众对老人跌倒出现的冷漠和麻木不仁,这又真的是中国道德的沦丧得体现吗?

对此,我的看法是:

首先,不能因为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现象而全盘否定几千年来中国人形成的良好道德观。

中华民族是有道德、讲道德的民族。一是从经济发展的过程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蓬蓬勃勃,展示的是中国人自强不息、克勤克俭,展示的是中国人昂扬向上、勤劳向善。这样一份美德,是中国人的基本状态、中国人的总体状态。二是从举办大事喜事的过程看,这些年,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在这些大事喜事中,中国人展示了讲文明、讲礼仪的公共道德,中国展示了环境好、秩序好的良好形象,中国的志愿者展示了热情、周到服务的奉献精神。办这些大事喜事,我们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三是从应对大灾大难的过程看,这些年,在应对南方雪灾、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中,我们看到了灾区人民顽强不屈、不为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品格,看到了全体中国人爱心如潮、仁者爱人的美德。每当面临灾难灾害,中国人总是万众一心、共克时艰。这都足以说明,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有道德、讲道德的民族。

所以我们要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而不是去怀疑它,否定它。再者,扶起跌倒老人不只需要技术,更需要道德。

卫生部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这一规定,解决的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即在老人跌倒时,用什么样的方式将老人扶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老人在扶起过程中的风险,减少可能出现的矛盾和纠纷。但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并不完全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大程度上是道德问题。如果面对老人的跌倒,连“扶”的想法都没有,或者不敢有,而是“敬”而远之,还何谈“扶”的问题呢?

所以在遇到老人跌倒的时候,不仅要求我们掌握基本的救助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颗“尊老爱幼、见义勇为”的心。不要被一些“救人有风险,救前需思量”的语句让自己在助人为乐时畏首畏尾。

最后,扶起跌倒老人更需要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既然卫生部已经从技术层面对搀扶跌倒老人提出了规范和要求,接下来需研究的,就是如何从道德与法律层面也提出一些规范和要求,以消除公众在行善过程中的“风险”压力,解除公众行善的后顾之忧。目前,一些西方国家在如何减轻行善者责任方面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在欧美国家则有一种法则被称为“好撒马利亚人法则”,即在紧急状态下行善,即使造成了一定后果,也可以减轻或免除行善者的民事责任。如果能够从法律上给行善者一定的支持和帮助,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伸出善良与正义之手,社会的善良与正义之举也会越来越多,而更多的老人、弱者等会受到社会更大程度、更大范围的帮助。

在“尊老爱幼”、“见义勇为”的儒家文化滋润和熏陶了几千年的这片土地上,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着实值得我们反思。尽管曾经发生过少数“行善被讹”的个例,尽管这些“悲情”事件让人心生寒意,但绝不应成为“见死不救”的借口。青丝变白发是每个人都将经历的,如果今天不扶起别人,我们还以什么资格去要求下一辈搀扶我们?

下一次,别再做沉默的围观者。因为我们扶起的不仅仅是老人,还有自己那“跌倒的道德”。

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

第三篇:上海电力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202_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_年是硕士研究生招生的第一年。

202_年至202_年,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只有一个专业就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从202_年开始,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分为电气工程学院和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目前专业只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适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报考;自动化学院的专业有电机与电气、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这个专业适合自动化的学生报考。

复试及面试环节也很重要,复试科目学校网站都会挂出来,建议报考的学生时刻关注学校的网站,严格按照网页上面的考试书目备考。面试环节主要是看着学生本科成绩单即兴提问的,所以各科专业课基本知识应掌握,其它的还会聊一些诸如:为什么选择上海电力学院、本科期间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等。另外,还要准备一份英文的自我介绍。面试个人感觉看缘分,呵呵。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找工作情况很好,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基本都可以进入市供电公司,这个专业适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报考,建议想进电力公司的学生第一志愿选择上海电力学院。

另外,我调查了上海电力学院近两年的招生情况(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202_年上海电力学院考研录取情况:招聘了70多人,最后调剂要了50人,其他是一志愿。第一志愿过国家线就行了,调剂过来的学生最低分数是340多分,这也是参加复试并录取的最后一名成绩。

202_年招生情况大致如下:电力系统总共招了68人,留学生10人,其余58人包括20多人调剂生和38人的第一志愿。调剂生外校最低的360分,本校最低350分。

第四篇:星光小论文

读书笔记--《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其实是一本写给外国人看的中国古人传记。林语堂用英文记录下了这位千古文人的一生,语言颇为新颖。毕竟,很少有人用西方人的价值观来评点这位唐宋八大家之首的苏东坡的。

一直觉得传记是个奇妙的东西,更奇妙的是那些有关年代远久的人物的传记。一个人写自传,如果写出来的内容大大超出读者的预期或他们先前对自传作者的理解,是要造成轰动的。至于是会博得巨大的同情还是汹涌的指摘那就因人因事而异了。“书写使人精确”,书写的过程让人反思,老练的作家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读者,他们所写的也就是他们希望被大众所了解的。那么传记内容的真实性也只有作者自己心知肚明。为他人作传则不免加入了很多传记作者的“私货”。哪一件事,哪一个人是“主人公”命运的转折,对其今后影响的权重有多大,都掌握在传记作者手中了。可是一个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另一个人呢?太多东西本来就是说不清的。总的来说我是个人的“不可知论者”。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私人版本的“苏东坡”,一千个人就可以有一千个。

书中林语堂对苏东坡的倾慕仰望之情溢于言表: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

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再谈谈自己对林语堂的看法。林语堂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这些大都是在网络上看来的。若以宋词的“婉约”与“豪放”的标准来评判其文,大概是介于两者之间吧。《苏东坡传》的写作就与小品文的写作相去甚远。如果依旧以那种格局狭小的文字来描写苏轼这样人物就会显得不合时宜。不过这大概很与此书是英文翻译过来有关。一种语言一个世界,说不定林语堂在使用英文时真的如苏轼附身那般行文激荡,也有可能是翻译者张振玉先生“妙手回春”,使这本传记更为可读、悦目——当然这都是根据我自己的喜好来评价的。终觉得用外文来写国人的事,总有点在外国人面前“作秀”的感觉。

不过中国人看起这本写给外国人的书应该还是件蛮有意思的事。可以看看一件在我们看来稀松平常的事,或者如果是针对中国读者则无须解释的事是如何被详细说明的。为了让国外读者有亲切感和趣味性也加入了不少与英、法、美、德等国的比较。所使用的惯用语、比

喻自然也是洋味十足。这些都让中文读者感觉更加轻松有趣。有点像看国人耍三角猫或者野狐禅的功夫表演给外国人看,绝对是众乐乐的效果,当然大家所乐并不相同。不过这样评价林先生的著作实在是刻薄过度了。《苏东坡传》还是给了我很多阅读乐趣的。

以前也曾与人讨论过为何名人之后大都没落了,譬如都少有听说李白、苏轼、杜甫的子孙如何如何。有人戏称这些诗人都太爱酒,所生子嗣大概天生愚钝。读了《苏东坡传》至少可以对本段开头所述的“现象”给予解释。能否成名得看天资。也有父母不愿意子女出名的可能,譬如像鲁迅先生家。苏轼这位思想行为上“儒释道”合一的父亲对子女的未来看得还是很淡的,大有“儿孙自有儿孙福”的意思,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当然,苏轼与朝廷的恩怨也直接影响而后代的仕途。

书中引起我兴趣的还有苏轼的宗教信仰与迷信。他可真是个“拿来主义”的体行者,参禅,打坐,练瑜伽,炼丹。他也拜龙王,也祈雨„„中国文人向来是“进则孔孟,退则老庄”,其实只是具体到个人的具体时期而言“儒”“道”的比例分配不同而已。苏轼倒好,退路可多了。

读传记总是件有意思的事,生活是单调的,我们总想看看传奇。人们往往喜欢与和自己类似的人交朋友,但却可能欣赏与自己全然不同的人。这些欣赏与崇拜的对象就是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自己希望成为的人。苏轼可谓将自己人生的体验极大化了,其宽阔的人生格局大概是为林语堂所羡慕不已的,世人相与同。

第五篇:星光小论文

论当今酒驾现状

电自学院 2011025班 刘佳仁

摘要:当下,在我国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重拳打击整治“酒后驾驶”的大气候下,关于“酒后驾驶”并造成恶劣严重后果的事情仍有发生,不绝于耳,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发人深思。自酒驾入刑之后酒驾状况有所改善但形势却并不非常乐观,任时常有酒驾事故发生,针对之一现象,本人利用课余时间采用问卷调查与走访调查等调查方法对当今酒驾现状进行调查,并利用网上及文献资料查询的方式对当今酒驾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借鉴西方各国对这一现状的处理方法对改变我国当今酒驾现状提出了建议。

酒后驾车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因喝酒会严重影响驾驶行为,增加驾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酒后驾车交通违法行为近5年来平均每年导致交通事故1.09万起,造成4054人死亡、1.16万人受伤,是导致交通伤亡事故的重要诱因,因酒后驾驶引发的事故和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约占总数的30%,涉酒事故严重程度位居各类交通事故首位。可见,酒后驾驶是制造交通事故的主要“杀手”,治理酒后驾车已经成为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

其实酒驾的危害许多人都能够了解,但是酒驾事故还是不断发生,这不禁让我想对其不断发生的原因进行探究,于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问卷调查,从问卷点差结果来看出:有的驾驶员认为喝点酒开车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凭着自身十多年的开车经验不会出事;有的驾驶人认为自己上面有人,就是喝酒后开车被查到也能摆平;再者执法部门对酒后驾驶采取以罚代刑,对酒后驾驶处罚过于宽松等原因。这些原因都是表面上的原因,笔者认为对于“酒后驾驶”的深层次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种 一是部分驾驶人员素质不高,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知之甚少。近些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家庭都购买了私家车,而有部分驾驶人员又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就办理了驾驶证,对酒后开车带来的危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是缺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学习。二是公众对酒后驾驶的风险认识不足。在汽车社会,酒后驾车、酒醉驾车是对公共秩序和他人安全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酒驾作为重点的交通违法行为来治理。在我国,公众不仅对酒后驾驶缺乏正确有效地认识,而且也没有将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纳入个人征信体系,作为政府部门、银行等机构办理个人相关事宜及用人单位招聘、个人晋升等过程的参考依据。三是对酒后驾驶的执法查处力度不够,相关部门存在处罚宽松、以罚代刑。在我国,酒后驾车之所以屡禁不止,与定性偏低、处罚宽松、以罚代刑有直接的关系。长期以来,酒后驾车,多以批评罚款了结。这不仅对无辜受害者不公,而且弱化了法律对酒驾者的惩戒震慑作用,甚至助长他们“钱摆平命”的交易心态,使酒驾成为“杀人成本最低”的交通肇事行为。这也是酒驾者“前赴后继”的内在诱因。对酒后驾驶者不论高官富商、明星名人,只要发现就应该依法处罚。例如,美国游泳巨星菲尔普斯可算是全球家喻户晓的人物。202_年,他刚在雅典奥运会获得6块金牌,就被美国警方发现酒后驾车。尽管他还没有造成什么实际损害,但还是被拘捕、判18个月缓刑、留校察看一年半,并被罚款250美元,还被要求到学校作关于“酒驾危害”的巡回演讲。四是我国现行法律对“酒后驾驶”量刑标准过低,酒后驾驶者心存侥幸心里。酒后驾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以罚款,记分,行政拘留处理;醉酒驾驶,造成严重后果,一般都以“交通肇事罪”论罪,刑期在3-7年之间。我们可以看到,在治理“酒后驾驶”比较成功的国家,都有若干共性,首先就是立法上从严。在德国,驾车者因饮用酒精饮料或其他麻醉品而影响驾驶能力,哪怕没有造成具体伤害,只要被查到就会被提起诉讼,至少禁驾9个月,并处一年以下徒刑或者罚款。不仅是德国,美国、加拿大、英国、芬兰等许多国家,针对醉酒驾驶的处罚都已不是普通的交通规章,而是上升到刑法的高度,酒后驾驶者哪怕没有肇事都有可能被处以徒刑。严格的法律法规,保证了这些国家能够有效地治理酒后驾驶

针对以上问题再根据向相关部门咨询以及参考国外各国采取的措施所得的结果,我觉得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大查处力度,整治酒后驾驶行为。在全国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专项行动期间,浙江等地仍然接连发生酒后交通肇事致死案证明,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即使交管部门在执法环节严厉打击,也总有一些人心存侥幸酒后驾车。这也充分说明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的顽固性、反复性,治理酒后驾驶必须常抓不懈。第二、注重源头预防,警示教育司机酒后严禁驾车。一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办理驾驶证时要严格把关,对初次领驾驶证人员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让酒后禁驾成为一种意识深深扎入人们的脑子里。二是对酒后驾驶,醉酒驾驶人员一律吊销驾照,甚至终身禁驾。三是交管部门与饭店、酒吧等餐饮娱乐行业签订协议,发动经营者参与预防、劝阻酒后驾驶,积极鼓励推行“酒后代驾”服务,推广设立“劝诫酒后驾车义务宣传员”,积极将酒后不开车的教育阵地前移到饭馆、酒吧等周边的停车场

第三、修改完善《刑法》,加大对酒后驾车违法者的惩罚力度。对于“酒驾”屡禁不绝,专家和公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普遍认为,我国现行法律对“酒驾”量刑标准过低,使酒后驾驶者存有侥幸心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清华大学张明楷教授说:“现在法律规定有一定局限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酒后驾驶处罚过轻。国外多数国家都是立法上从严,规定了严厉的法律责任。”因此,要加快对刑法进行修改,对酒后驾驶者按照故意伤害(致死)、危害公共安全罪进行处罚,提高酒后驾驶者的违法成本。第四、强化社会积极参与,杜绝酒后驾驶行为。除了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惩处力度,遏制“酒驾”的有效解决还有待于全社会文明交通氛围的形成。交通安全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系统性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因此,交通文明水平的提升也就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依靠各方共同努力。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将行政管理和群众监督相结合,选聘一些群众监督员,给予监督的权限;加强与媒体的互动,形成持续有力的舆论声势,为倡导文明交通营造良好氛围。

上海电力学院星光小论文--水流困局何去何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