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咏水仙》赏析(大全五篇)
编辑:梦里花开 识别码:17-896317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2 17:42:3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咏水仙》赏析

《咏水仙》

一、欣赏诗歌,首先要重视朗读、背诵,要让学生在朗读、背诵中熟悉诗歌,加深感受。

二、欣赏《咏水仙》一诗,要抓住情景交融的特点,引导学生细心感受水仙的美的形象,体会水仙给诗人带来的感情变化。欣赏《蝈蝈与蛐蛐》一诗,要根据它上下两部分呼应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所表现的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无限生机。

三、教学诗歌,不宜多讲,而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像而进入诗的意境。教师只须在关键处点拨,多让学生自己用心领悟。

本诗写景抒情自成一格,天然浑成,妙不可言。起句以孤独的流云作譬,寥寥数笔即把抒情主人公清高孤傲的形象勾勒得异常鲜明。紧接着描绘了一大簇迎风嬉舞的水仙,既是对美景的勾画,亦是与诗人形象的对照。诗句未堆砌雕琢,却以动态的描摹创造了水仙的意象。欢乐的水仙像一群翩然起舞的美貌少女,使诗人感到欢快。第二节以银河的星星比喻水仙的众多,似在夸张,又不夸张,因为此时此刻诗人眼里只有美丽的水仙,别无他物。这种使对象“陌生化”的手法,加强了读者对水仙的感知。诗的第三节点出全诗主旨:花之情感染了人之情,达到物我交感的境界。第四节诗强调美的意象对诗人心灵的慰藉作用,与诗的起首照应:孤独的诗人从此不再孤独!

本诗描写欢乐的水仙,抒情主人公忧郁孤寂的情怀却随时流露出来。何以如此?原来华兹华斯青年时代曾向往民主政治,支持推翻专制暴政的法国革命,自己还亲自去法国了解情况,参加过一些革命活动。但雅各宾专政时期的恐怖政策伤害了诗人脆弱的心灵,粉碎了他的梦想。他忧伤、失望、痛苦,精神几近于崩溃,尔后靠妹妹多萝西和另一诗人柯勒律治的帮助才克服了精神危机,在从小热爱的湖光山色中找到了精神寄托,觅得了创作的源泉,成为伟大的自然歌手。《咏水仙》是在诗人精神恢复平静之后不久创作的,因此悒郁的心情和自然景物的慰藉作用皆在诗人笔下得到了表现。

第二篇:左思咏史诗赏析

左思咏史诗赏析

咏史 左思

郁郁涧底松①,离离山上苗②。

以彼径寸茎③,荫此百尺条④。世胄蹑高位⑤,英俊沉下僚⑥。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⑦。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⑧。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⑨。[1]

作者简介

左思

西晋文学家。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生卒年不详。他家世业儒学。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公元272年(泰始八年)前后,因其妹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元康(291-299)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后齐王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公元303年(太安二年),左思移居冀州,数年后病逝。左思作品旧传有集5卷,今存者仅赋两篇,诗14首。《三都赋》与《咏史》诗是其代表作。左思的作品收录于

[4]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所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作品注释

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涧:两山之间。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②离离:下垂的样子。苗:初生的草木。山上苗:山上小树。

③彼:指山上苗。径:直径。径寸:直径一寸。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④荫:遮蔽。此:指涧底松。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⑤胄:长子。世胄:世家子弟。蹑(niě聂):履、登。

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⑦“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⑧金:指汉金日,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七叶:七代。珥(ěr耳):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⑨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伟:奇。招:招见。不见招:不被进用。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

[2]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赏析1】

作品鉴赏

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四句,意为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作者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用“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四句,意为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作者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此,诗歌由隐至显,比较明朗。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从历史上看,门阀制度在东汉末年已经有所发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对门阀统治起了巩固作用。西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继续实行,门阀统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弊病也日益明显。段灼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晋书·段灼传》)当时朝廷用人,只据中正品第,结果,上品皆显贵之子弟,寒门贫士仕途堵塞。刘毅的有名的《八损疏》则严厉地谴责中正不公:“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晋书·刘毅传》)这些言论都反映了当时用人方面的腐败现象。左思此诗从自身的遭遇出发,对时弊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金,指金日磾家族。据《汉书·金日磾传》载,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金家都有内侍。张,指张汤家族。据《汉书·张汤传》载,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张家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冯公,即冯唐。他是汉文帝时人,很有才能,是个奇伟的人才,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何焯早就点破,左思《咏史》,实际上是咏怀。诗人只是借历史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已。

这首诗通首皆用对比手法,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赏析2】

郁郁涧底松„郁郁涧底松‟松树郁郁葱葱地生长在山涧之底。郁郁,形容草木繁盛的样子。,离离„离离‟形容小草分散下垂的样子。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径寸茎‟直立一寸的茎,指小草短小的枝叶。,荫此百尺条„百尺条‟指松树高大的树枝。

世胄„世胄‟世族子弟。胄,后裔。蹑„蹑(niè)‟登,踩踏。高位,英俊沉下僚„僚‟官职。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汉代的金日(dī)和张汤两家,凭借祖先的功业,从汉武帝时起,到王莽篡汉止,七个朝代,世代做汉朝的高官。七叶,七世。珥汉貂,插着貂尾的帽子。汉代侍中、中常侍等官帽上都插着貂尾。藉,借助、依靠。珥,插。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像汉代冯唐这样的英俊之士,到了老年时尚职位低微,不被重用。冯公,汉代的冯唐,文帝时年已七十左右,仍作中郎署长,一个很小的官。伟,人才出众。招,召见、重用。

欣赏指要

左思出身寒门,虽有振世济困的志向和令洛阳纸贵的才华,却因为生活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魏晋时期,终究得不到重用。左思的这首咏史诗是在借咏史而咏怀,表达自己对曹魏以来严酷的门阀制度的不满和批判。诗人从涧底松和山上苗起兴,以“涧底松”喻寒微出身者,以“山上苗”喻世族出身者。在诗人看来,造成“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这是门阀制度的必然结果。诗人还从历史人物中找出了例证:“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在金张和冯公的对比中揭露和谴责腐朽制度所衍生出来的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为自己的思想感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魏晋诗坛上,用诗来抨击门阀制度,左思是第一人。他以古喻今,从切身之痛出发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在历史上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在咏史诗方面的贡献,犹如谢灵运之于山水诗,陶渊明之于田园诗,可以说有着开创性的意义。其慷慨激昂之气、质朴豪迈之风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朗读时需要多加体会。

有关资料

据《世说新语》记载,左思貌丑口讷。与左思同时代的潘岳是著名的美男子。《世说新语〃容止》记载:“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与此相对应,《世说新语》描写左思:“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据《晋书〃左思传》云,左思少时学书与音乐不成,其父认为他笨,左思受到刺激,发奋勤学,历十年而写成《三都赋》。《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价涨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是由来于此!《文心雕龙〃神思篇》称“左思炼都以一纪”,把他列为古来文思迟缓的作者之一,评为:“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

沈德潜说:“太冲(左思)胸次高旷,而笔力又复雄迈,陶冶汉魏,自制伟词,故是一代伟手。”(《古诗源》卷七)。

第三篇:华兹华斯生态自然观———以《咏水仙》为例

华兹华斯生态自然观

———以《咏水仙》为例

今天我们主要是通过华兹华斯的诗歌代表作《咏水仙》来探究华兹华斯的生态自然观,先请大家欣赏这首优美的自然颂歌《咏水仙》!

(放诗歌朗诵,ppt上中英文双语分左右两栏展示)

全诗从总体上看,诗人以自上而下的视觉,以动静结合的笔法,描绘了水仙之美,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以青山碧湖为背景,以金色水仙为主体,对比强烈、动静结合的山水画。诗人在自然景物影响之下产生的强烈的感情激流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呈现出来的。

诗人借诗歌所表达的正是他自己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个体的真实的思想、感情、经历、认识等。所以,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把这里的“我”看作诗人华兹华斯本人。这是“主人公”类型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此时的诗人、诗中的叙述者、诗中的“主人公”和诗外的读者四位一体,进入诗的状态,感受诗的韵致。

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华兹华斯通过《咏水仙》向我们传达的内心深处对自然神力的悸动和震撼。

1、对自然的崇拜和赞美

诗作的开篇诗人就以孤云设喻,勾勒了一幅随风嬉舞的水仙的动人风景,当大片的水仙花突然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诗人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遍染出满地金黄”,初春之时,万物复苏,这充满了活力的蓬勃绽放的水仙无疑就成了孤傲的诗人自由纯粹的灵魂和精神的象征。

华兹华斯在第二与第三节中,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造了一个鲜明的意象水仙。我们随着诗人的视野看到了“金色的水仙”,“

摇曳的花枝随风飘荡”,看到它们“不绝如缕似银河的星斗,隐约闪烁出一片光芒” “颔首嬉戏,浪舞轻妆”,看到它们同粼粼的波光一同起舞。所有的这一切显得那么的生机盎然,怎能不叫我们随同诗人一起“满心欢喜”!

第四节描写了诗人在这自然美景的影响下,激情澎湃而出。曾经为诗人排遣寂寞的水仙花,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他的记忆中越飘越远,而总是与他相随,总能在他落寞时让他快乐。

可以说,全诗滥觞于一种对于纯洁优美的自然的歌颂和崇拜,华兹华斯毫不吝啬对于水仙的赞美之词,他的笔下绽放出一片随灵魂而飘动的自然。

与同时代德尔任何作家相比,华兹华斯是更乐于写大自然的,他写的这方面的诗,既是他诗歌中最有造诣的部分,在英国的同类诗歌中也是获得最高成就的,他一生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在他出生地所在的湖区度过的,他的诗歌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直观的描绘那里的自然风貌。无怪乎艺术评论家罗斯金称他为那个时代英国诗坛上的“风景画家”。正如他自己比喻的,华兹华斯像一架风一吹就会响起和谐乐音的竖琴,对周围的世界感觉极为灵敏,自然界中的千姿百态都逃不过他的身影,而他的观察力又颇不寻常,它不仅能从最平凡的事务中清楚地看到美,而且往往能透过表面,找出事物的内在含义。然后,在真实而准确的把这种美描绘出来的同时,又使之带有不寻常的色彩。

让我们通过几首同主题的诗歌来深入了解华兹华斯的风格—— 《致蝴蝶》:

我整整半个钟头看着你, 你在那朵黄花上歇息,小小的蝶儿,我真的不知你 是在安睡还是把花蜜吮吸? 纹丝不动,即便冰封的海洋 亦不过如此凝然静止!尔后轻风吹来 唤起欢乐的期待,你又出没在绿色的树海。

《致杜鹃》:

杜鹃哪!你这受祝福的鸟!

你使世界起了变化,她像是成了缥缈的仙岛,成了配得上你的家。

《致雏菊》:

你漫游在广阔的世界里,没有骄气和犹疑妨碍你,不管是否有谁向你致意,总是那么乐意和高兴,驯服的听从机遇的吩咐,尽管受过各种各样的苦,你把自己使徒般的任务,在安宁平静中完成。

可见,不管是舞步欢畅的水仙、纹丝不动的蝴蝶、备受祝福的杜鹃还是顺从平静的雏菊,诗人都毫无保留、热情洋溢地流露出心底对这一切强烈的赞美之意,如此自然而然,如此浑然天成···

2、自然对心灵的救赎和对精神的慰藉

诗人开始以孤独流云自比,既点明了他高傲的性格,又暗示了他一片忧郁孤寂的心情。可当一簇簇水仙进入诗人的眼帘,整个诗作就洋溢着欢欣,激动的情绪,和最开始诗作的情绪完全不同;因为,孤傲的诗人发现了一大片金色的自由自在生长的水仙,它们欢快地遍地开放。以水仙为代表的为诗人所崇尚的不被现代工业文明浸染的质朴自然之美被诗人神奇的笔描写得淋漓尽致。在诗人看来,这种自然之美可以丰富人的情感、净化人的思想,构筑人类灵魂的激情,可以一扫都市生活的喧嚣浮华、世故无情。于是,在大自然中,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救赎、精神找寻到了慰藉。“多少次,每当我卧榻独处,无端的思绪里慵倦迷茫,这景象便会如返照的回光,送轻温抚慰我寂寞的心房。我的灵魂于是又注满了,伴水仙同乐舞步飞扬。”这最后一节诗表明这种自然的力量在长时间内都不会消退,成为诗人心中永恒的安慰。

华兹华斯自然观概括为一句话:自然是神性、理性和人性的结合,这也是他诗学理论的基础。

在华兹华斯那里,自然主要是指“与城市相对的乡村,在城市生活中,人们忘记了他们生活所依赖的土地,他们已经不再真正认识它,他们记得田地和森林的一般外貌,但不记得自然生活的细节,不记得那些微笑的、清醒的、光荣的和可怕的景象的不同变化”。城市的生活与现代的文明已使人丧失了对自然的敏感,以至于大多数人说不出各种森林里的树木和牧场上的花卉的名称,不知道云彩疾急飘过,薄雾从山上升起,牛群羊群的动作对天气变化预示着什么。华兹华斯却依然珍藏着一颗感应自然的灵敏之心,并在孤独的生活境遇中养成了与大自然交流的习惯,自然成了滋养他心灵成长的温床,自然也是他精神与情感的寄托与归宿。他对自然的无限崇拜之情,达到了宗教化的程度,因而有人称他的这种感情为“宗教化的自然之爱”(religious love of nature)。而在这背后,寄寓着华兹华斯对纯真人性的沉思与追寻。

在华兹华斯的自然观中,自然是神性、理性和人性的结合;儿童是成人(人类)重返自然的中介;自然是拯救人类社会的良药。人在幼年时期对自然感受比较敏感,是世界上欢乐和美的集中体现,因为婴儿直接来自创造了大自然的造物主,带有对生前那个世界的回忆。按照他的说法,人在童年时与自然界、造物主之间所具有的这种亲密关系,员应贯穿于人的一生,使人的整个一生崇高而又幸福,然而社会生活和反自然的城市生活却在剥夺和扭曲人的天性,因此只有返回自然,去过简朴的生活,才能使人免除各种不幸。不仅如此,它还感到人在童年时的天然本能和欢乐是人间正正的幸福,而一切人为的欢乐很快就会使人厌倦。

华兹华斯显然不接纳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认为这种所谓的文明使人迷失了自我,他认为“城市生活及其烦嚣已经使人忘却自然,人也已经因此受到惩罚;无尽无休的社会交往消磨了人的精力和才能,损害了人心感受淳朴印象的灵敏性”。他在与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谣集》的序言中,明确表示了他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厌恶,认为只有远离工业文明的乡村才是纯洁和富有诗意的,他说,乡村人“交际的范围狭小而又没有变化,很少受到上流社会虚荣心的影响,他们表达感情和看法单纯而不矫揉造作”。所以,这些乡村人就是处于自然状态的人,因而是人性不被异化的人。因此,诗歌应当描写那些处于自然状态的“事件”与“情节”,“诗的主要目的”,是表达“单纯状态之下”的人的“基本情感”。华兹华斯高度肯定远离城市喧嚣的乡间生活与自然风光,并将其作为诗歌描写的主要对象。他的诗歌大量描写田园生活和抒发对自然风光赞美之情,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与工业文明形成对照甚至对抗,更深一层的是借此寻找并讴歌“单纯状态之下”的人的“基本情感”,也即未被异化状态的纯净的人性。华兹华斯可以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卢梭主义”者。

华兹华斯总是怀揣着一颗纯真的童心,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沉思、静听,等待着捕捉纯然的人性之美。他的代表作《致布谷鸟》传达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而独特的感受,给人们描摹了人与自然亲和交融的似真如梦的佳境:阳春三月,山谷幽幽,绿枝掩映,芳草蒌蒌,布谷鸟的叫声隐隐地从绿树丛中飘然而至,悠悠回荡在融融的阳光下寂静的山涧。诗人没去描写那有形的布谷鸟,而是沉醉于如梦的幻景去追寻飘忽不定的鸟鸣。正是这无形的和灵化了的鸟鸣,给人们编织了一个“如梦年华的童话”,让人回忆起金色的童年岁月。华兹华斯希望人永远保留着童年的天性。他尊崇儿童,显然与尊崇自然相通,而尊崇自然又与尊崇天然纯真的人性相通。按基督教的说法,人类原本生活在伊甸园中,那时,园中的一切都未受文明的熏染,生活于其中的人也就像儿童一样保存着天然本性。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意味着文明人类的开端和人性的“堕落”,所以,上帝把人类的祖先赶出了伊甸园,伊甸园永远成了人类可望而不可归的家园。伊甸园是与人类文明相对的自然状态,或者说是人类追寻的自然人性的理想国。华兹华斯认为:“人在出生之前就有灵魂存在,而且是天国中领受上帝的圣恩,对于人来说,那是一种至圣完美的‘前存在’,那里才是人类永恒的家园。”既然只有上帝所在的世界才是至圣完美的“自然”的世界,那么,刚刚接受上帝的圣恩来到人间,纯然的天性尚未被成年人类的文明所改变,因而,在追寻人的自然天性的意义上,儿童无疑更贴近于上帝,更贴近于自然,儿童便是自然的对等物,天然人性的象征。无怪乎,在他的诗歌中,如此频繁地出现了儿童的形象以及对儿童的讴歌。《致布谷鸟》通过鸟的啼鸣勾起人们对金色童年的回忆,人们在心府悠悠再现往昔金色的岁月的同时,顿然也如处身于如梦的幻境,心灵得以净化,情感之泉怦然开启,汩汩而出的是天然人性之清流,在超然俗世、人性回归的意义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诗人描绘的如梦的幻景,不只是“如梦年华的童话”,而且是上帝之神光普照的伊甸园。在此,人性自然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然而,这毕竟是一个“伊甸园式”的家园,是可望而不可归的,因而,诗的字里行间又透出了一缕缕淡淡的哀怨与忧伤。那是来自诗人沉积于心腑的关于文明与现实之思的无奈,那里透出了追寻自然人性的艰辛。然而,“金色的岁月”毕竟伴随那份清澈的情感珍藏在心府,那是“一种爱,一种希望,永不可见,但仍被追求”。天然人性的伊甸园显然永不可及,但它永远是人们尊崇与追求的精神家园。

这里,我们也通过华兹华斯的另外两首诗印证其生态自然观—— 《序曲》:

呵,轻风带来了祝福 它轻轻拂着我的脸,像是特意从绿野的蓝天,给我送来了喜悦。

何用问它来意!

这风来得及时,令我十分感激。

我刚逃出了,曾经长期困居的庞大城市,把抑郁换成了今天的自由,自由的像小鸟,到处为家。

什么房舍将我接待?

什么溪谷将我收容?

在什么树下成家?

什么清澈的溪流将低吟,用它的潺潺给我催眠?

整个大地在等着我。<夜思> 在赞美月亮的同时说:

我们任性的人类却大不相同,万千的人虽很幸运,很富有,心中却不快,脚步很沉重,慢慢走自己的路,这些不知感恩的人,整年里,脸上都没有笑意。

回到《咏水仙》,我们就不难知道,诗中通过对水仙花“随风嬉舞,随**荡”,“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以及“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等大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大自然恬淡快乐的画面。以水仙花为代表的大自然的欢快、美好、淡泊和充实,恰恰是丑恶社会所不具有的,从而暗喻了他对城市文明说带来的丑恶现实的否定。其次,诗作也展示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寻找安慰,寻找人性最后归宿的情怀。

3、天人合一的不懈追求

初春之时,万物复苏,水仙花象征了诗人生命的复苏。只有融合到自然环境中,诗人那被现代工业社会压抑的人性和生命才能复苏。华兹华斯接连使用对个意象:湖畔,树下,银河,星星,海湾。这些意象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和前面出现的诗人,山谷和浮云共同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美好画卷,有像一章交响乐,既优美和谐,又仿佛无穷无尽没有休止符。

诗篇从一开始就带有极其强烈的个人意识,开篇就说“我宛若孤飞的流云,闲飘过峡谷山岗”。诗人是孤独的,在孤独中求索的诗人其实渴望有人相伴与人交流。他想和旅伴一起分享他旅途中的种种感受和发现。水仙花被世人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它们既象征了诗人和自然融为一体后获得的新生命,又被人性化,象征了诗人在城市中苦苦寻觅不到转而在自然中所找到的“自然人”旅伴。与自然人的交流让他欣喜若狂,让他忘记作为一个孤独者的寂寞。诗人在脑海中一遍遍的重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与水仙花对话交流的快乐。诗情画意真正进入了他的生命。虽然现实中人类的精神状态令她忧心忡忡,他是他作为个体的精神却达到了这种诗意栖居的状态。在这种理想的精神状态中,他也看到了人类和自然消除对立,人与人之间冲破隔阂的希望。所以他的心中各有重新充满了欢乐。

正如华兹华斯自己所说的那样,一切好的诗歌都是强烈情感的流露。诗人在诗中与大自然交流、对话、沟通,与自然和谐相处,感到无比的欣喜,天赋受到灵感的启迪,进入与自然相互交融的忘我境界。“我只是凝望,凝望,却未曾想到,这美景将于我价值无双!—— ”诗人在此用破折号把我们的注意引向最后一节,得出财宝价值的真正含义,当诗人一个人心中茫然或默默沉思时,水仙在脑海中闪现时所带来的极大的幸福,孤独中永远的福祉,这里与第一节遥相呼应——我 已不必 像云一样孤独和漫游 而是伴水仙同乐共舞,这就是自然带来的极乐世界。

诗句字里行间不仅饱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赞美和眷顾之情,更重要的事传神的表达了“我”的感受,“我”与在自然的关系。诗人飘转在自然之中,并不是对自然的征服,而是自然对他的承托和包容。自然不在人之外,人更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生存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就是天人合一。

华兹华斯的诗作,着力表现人与大自然在情感上的共鸣,既注意自然的可感性而着意捕捉细节,又注意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情感变化;既有宁静的沉思,又有丰富的想象力。诗作淳朴自然,风格清新,开创了英国乃至欧洲浪漫主义诗风。在水仙花这样的自然景物中,华兹华斯认为它们有着与他一样相近的精神和个性,个自然界都充满了不朽的宇宙精神。它与人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人生本质相通。“既有这快活的旅伴相依,诗人们怎能不心花怒放”的诗句,就深刻地体现了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精神之间的互动关系:谁的精神与自然的精神达成一致与和谐,谁就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欢乐。诗人向人们发出了回到自然中去并与大自然精神沟通的呼唤。

以上三个观点是我们在阅读华兹华斯的诗歌时发现的他的写作主题,大家不禁要问,《咏水仙》是怎样把这三个主题统一起来的呢?

《咏水仙》整首诗洋溢着一种巨大的生命激情和愉悦之感,我们都能感受到诗人当时心灵的激荡。突然闯入视线的奇异的自然美景拯救了诗人苦闷抑郁的情绪,激发出诗人对美好生命的无限渴求,诗人被激发出的精神力量与这种伟大的自然景象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自然完成对精神救赎的同时诗人完成了天人的融合,这样的美妙感受在今后的时间里也持续影响着诗人,所以诗人涌起对自然的无限赞美和崇拜,深深陶醉于这种自然之美中。

第四篇:水仙

水仙 清 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各司一时

2欲购无资

3请已之

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1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9.4分1季节

2想要

3停止

4通“返”返回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10.2分B 11.4分1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每小题2分 12.3分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作用是衬托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意对即可

陕西【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7.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抚百姓示仪轨 抚安抚抚慰  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益利益  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亲亲人  

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 爱爱戴拥戴 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答案:17.1√ 2× 3√ 4√ 18.C 19.善的或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20.答案示例《出师表》中诸葛亮请求后主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任人唯贤亲贤远佞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湛江 二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摘自《渑水燕谈录》

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2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诸子禽之 禽通“擒”抓获 B汝素寡悔 素一向平时 C 20.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2分

问其所欲 欲欲望 D卒为良民 卒最终

2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2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2分

答案:21C 22译文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23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

天津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16题。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

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尝

2姥初有愠色

愠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译文

16.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14.1曾经 2生气、发怒 2分 15.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2分 16.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3分

仙桃(二)文言文阅读(6分)赵简子①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②。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 以授二子日“谨识⑤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 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 而果昌赵。(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 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人。④〔二简〕两片竹简。⑤〔识(zhl)〕记住。⑥〔甚习〕很熟。习熟悉 熟练。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1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于舅家见之 B以授二子 以彰其咎 C问其简 其真无马邪 D出诸袖中而奏之 人不知而不愠 14文意理解。4分 

1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 ”、“ ”这两个细 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用原文作答)2分 2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答案:13A(2分)14(1)诵其词甚习出诸袖中而奏之(2分)(2)示例①细节决定成败。②要选贤任能。(2分从小事、细节、教诲、机遇、品 格、选人等任一角度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绍兴大鼠 蒲松龄

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②阖hé关闭。③逡qūn巡从容不慌不忙。④啻chì仅止。⑤龁hé咬。

19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猫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怒 奔 之。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 ▲  2适异国来贡狮猫  ▲  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 ▲  4既而鼠跳掷渐迟  ▲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翻译

22.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 3分

 A釜底抽薪 B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 E声东击西

衢州卢君出牧衢州有一士投贽①。公阅其文十篇皆公所制也。密语曰“非秀才之文。”对曰“某②苦心忧课③非假手也。”公曰“此某所为文。兼④能暗诵否”客词穷吐实曰“得此文无名姓不知是员外撰述。”惶惶欲去。公曰“此虽某所制亦不示人秀才但有之。” 比去问其所之。曰“汴州梁尚书也是某亲丈人须住旬日。”公曰“大梁尚书乃亲表与君若是内亲即与君合是至亲。此说想又妄耳。”其人战灼⑤若无所容。公曰“不必如此。前时恶文及大梁亲表一时奉献”

【注释】①投贽(zhì)投递求见的名贴这里指秀才把文章递进去求得提拔的意思。②某自称相当于“我”。③课功课学业。④兼这里可译作“也”。⑤战灼哆嗦打战。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非假手也(2)客词穷(3)秀才但有之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比去问其所之。

23、选文中秀才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

21、(1)借、假借(2)尽、完(3)只、只管

22、等到(秀才)要离开(的时候)(卢君)问他要到哪里去。

23、秀才是一个弄虚作假(虚荣浅薄不学无术不知悔改爱吹牛)的人。

德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佇≈劬椭薹街粒烀挪磺岸怠宋势涔剩踉唬骸拔岜境诵硕校司《担伪丶鳎 蓖踝娱喑⒃菁娜丝照。懔钪种瘛蛭剩骸霸葑『畏扯俊蓖跣ビ搅季茫敝钢裨唬骸昂慰梢蝗瘴薮司 ——《世说新语》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因起彷徨 ②尝暂寄人空宅住 15.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6.“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古人怎样的理想和追求3分

14.答案示例:①于是②曾经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15.答案示例我本来乘着兴致而来的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16.答案要点:率性而为高尚有节正直谦虚坚韧不拔 评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潍坊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1分)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选自《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不耻劳辱。(1分)(2)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1分)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徐令彪之少子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D超乃顺风纵火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2分)

(2)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2分)

13按要求填空。(2分)(1)班超“诈侍胡”“约火攻”“杀匈奴”等细节表现了他(成语)的性格特点。(1分)(2)文中“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的句意与司马迁《陈涉世家》中“ ”有异曲同工之妙。(1分)答案: 10(1)耻认为„„羞耻。(2)然通“燃”燃烧。11B 12(1)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现在在哪里(2)其余的人全都拿着兵器埋伏在门两旁。131智勇双全(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附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有很大的志向不拘泥于小节。但品性孝顺在家里经常辛勤地做粗活并不认为是劳苦羞耻的事。他很有口才并且广泛地涉猎典籍。永平五年他哥哥班固被征召做了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一起随哥哥到了洛阳。家里很贫穷经常被官吏雇佣去抄写文书来供养家人。长时间的劳作后有一次曾经停止抄录工作扔掉笔感慨道“大丈夫没有别的志向也应当效仿张骞出使异城建立功业来获取封侯的功名怎么能长期做这种替人抄抄写写的事呢”身边的人都取笑他他说“凡夫俗子怎么能知道壮士的志向呢”过了很长一段时问后显宗明帝问班固“你弟弟在做什么”班固回答说“替官员抄写文书挣点钱奉养老母。”皇帝于是让班超做了兰台令史。十六年他被派遣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城。班起到了鄯善后鄯善王广礼节非常周全地招待他后来忽然就变得马虎怠慢起来。班超对他的从属官员说“难道没有觉察出广对待我们礼节疏薄了吗这一定是有匈奴的使者来了、他犹豫不决、不知何去何从的原因。聪明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前就能觉察出来何况现在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呢”于是把西域的侍者召来诈他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他们现在在哪里”西域侍者惊恐万状把具体情况全部交代了。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最好的办法只有借着夜色用火攻击匈奴人让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兵力一定非常震惊害怕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消灭了这些敌人鄯善人就吓破胆了我们就大功告成了。”众人说“好。”刚入夜就带领着官兵直奔匈奴人的营地。正遇上大风呼啸班超让十个人带着鼓藏到敌人住房的后面跟他们约定说“看到大火烧起来后你们一定要一齐击鼓大喊。”其余的人全部带着兵器埋伏在门两旁。班超于是顺风放火房前屋后的人一齐击鼓呐喊。敌人惊吓得乱了营。班超亲手杀了三人官兵们斩杀了匈奴使者和部下三十多人其余的一百多人全被大火烧死。班超于是召见鄯善王广把匈奴使者的头颅拿给他看鄯善全国上下震惊惧怕。

宜昌

一、领会杉树之直节仰慕君子之德行16分

南康直节堂记 ◆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①。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②称不为皦察之政③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④而其为人可得也。堂成君与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⑤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节选自《栾城集》

【注释】①填委堆放。②循吏奉公守法。③皦察之政皦(jiǎo白、明亮。严明苛刻的政令。④说同“悦”喜欢。⑤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揭  阴  柯  安 

7请在原文中另找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例句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答句。

8.请用/为下边的文言句子断句。(2分)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9翻译下边的文言语句。(2分)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10.本文由树及人相映成趣。请用文中的两个字来准确概括杉树与徐君的共同点。(2分)11.徐君一生被人所称道的德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摘录原文作答。(2分)

12.积累链接荷莲虽小却也有着与杉树同样的品性。请默写出周敦颐 《爱莲说》中“莲”与“杉”品性相近的四句话计16个字。(2分)

答案: 64分揭高举阴树荫阴、阴凉柯树枝安怎么

72分①府史之所蹲伏 ②而簿书之所填委说明二者任选其一即可 8.2分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说明断对一处得0.5分

92分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 说明“欲”“直”“折”“乎”四个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0.5分 102分直节

112分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说明答对一句得0.5分

122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说明错一字扣1分

上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

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桌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

12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云耕者入冢而得  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 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

14.“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本文表现了韩魏公 的品质。3分

答案:

12、说 获得得到

13、A

14、“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15、待下宽厚

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4题。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或旦而不鸣 或-(2)皆足取祸也 取_ 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附加题 10分 1 2分(1)有的(2)招致 2 3分 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3 2分 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 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 4 3分 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参考译文 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 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 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 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 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相关昵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他 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 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 诫。台州三9分

林道人①诣谢公②。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⑤信传信的人。⑥朝士朝廷官员。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东阳时始总角 ▲  2再遣信令还 ▲  3而太傅留之 ▲  4谢公语同坐曰 ▲  23.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3分 新 妇 少 遭家 难 一 生 所 寄 唯 在 此 儿

24.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2分 

答案:三22⑪才 ⑫派 ⑬他代东阳或谢朗⑭告诉或“对„„说” 评分标准每词1分第⑬题只写出“他”得0.5分。共4分。23新妇少遭家难/ 一生所寄/ 唯在此儿。评分标准第一处2分第二处1分共3分。24⑪新病起⑫一生所寄唯在此儿。评分标准两个要点答到一点得1分。用自己的话表述意对也可。共2分。

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权遂舍之嘉亦得免。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释】①承摄继承掌管。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③黄武年号。④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⑤进达举荐人才。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定荆州都武昌 既既然 B后从太子还建业 从跟从跟随 C权遂舍之 遂于是

D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 左右身边的人近臣

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休到大破之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吾欲之南海 D彼竭我盈故克之

10.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 1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

2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答案:8.A 9.D 10.C 11.1是仪自己认为没有才能坚决推辞而没有接受。2孙权把吕蒙图袭关羽这件事拿来问是仪是仪认为这个计谋很好就劝孙权听他的。

泰州二阅读刘向的《苏秦之楚》 一文完成8 一11题。14 分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馆舍。⑥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战国策》 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⑪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三日乃得见乎王  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③愿闻其说  ④今令臣食玉炊桂 

⑫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苏秦之楚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⑪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译文

⑫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判论战》

译文

11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 分

遵义三蔡勉旃坚还亡友财11分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故不语郎君 故

②且父未尝语我也 语

③亡何其人亡 亡

④而翁知我 而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②卒辇而致之。

20.本文表现了蔡勉旃怎样的优秀品质3分

无锡

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一)(12分)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牟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日“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

第五篇:西施咏原文翻译及赏析

西施咏原文翻译及赏析

西施咏原文翻译及赏析1

西施咏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注释

1、西施:吴越春秋:越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谷,教以容步,三年学成而献于吴。

2、傅粉:史记:孝惠时,郎侍中皆傅脂粉。

3、浣纱:环宇记:会稽县东有西施浣纱石。水经注:浣纱溪在荆州,为夷陵州西北,秋冬之月,水色净丽。

4、持谢:奉告。

5、效颦:庄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效其颦,富人见之,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按:颦古作膑。

6、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参考资料:

1、王向峰.古典抒情诗鉴赏:春风文艺出版社,1984年12月第1版:第80页-第82页.

2、王尧衢.唐诗合解笺注:河北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31页.

赏析:

作者:佚名

此诗通过借咏西施而抒发现世感愤不平的讽刺诗,语意深微,很有普遍性。诗人通过西施的故事来发表诗人对人生的一点体会。即“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的现象。这一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一般人难于辨别好歹,一旦美好事物被发现后,大家才吃惊地感叹艳羡;二是某些人与事物本来也平常无奇,一旦被评为上品或提拔成高官贵妇后,大家就刮目相看,敬佩不已。

春秋时越国诸暨芋萝山的美女西施,被越王勾践选送给吴王夫差,成为吴宫邀幸擅宠、娇怜命贵的艳妃,左右了吴王,支配了吴国。当然,西施这样做是有她的政治目的,但王维的本诗并不是取材她的政治图谋,而是用她入官后艳色凌人,写令人感到厌恶的恃宠擅权的官场世态。

开始两句从通常世态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很有概括性的问题:“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是说:天下入好德者少,重色者多,有这种社会习俗,象西施那样的人物,安能长久地处于微贱之地?因此生活中象西施这样的人物,会有被尊贵的一天,只是时机之遇的早晚。这两句是对取人不重德能的当政者的讥讽,并同时表明,那些得势者一朝之内便娇骄得判若两人,根源还在于重色者。

三四句“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是前两句中的有“重”而不“微“的一个突出的事实证明。一个越国的山村中的普通女子,一朝之间身价十倍,原因就是因为遇到了重艳色的人;重色人有多大权力,有色者就有多么贵重,如此的逻辑适合于说明历史上的一切权臣和宠姬。王维就是借宠姬而抨击权臣的,鄙视权臣并不是以自身的德能显出贵重的意义,而是借“重”而“贵”的,王维提醒当权的不要忘乎所以,用意是很尖刻的。

从第五句“贱日岂殊重”开始,到“莫得同车归”,连续八句,是对“西施”的讥刺,针对性是世俗心理和那些得宠后便殊众自贵、颐指气使的娇骄者。在王维看来,有一种社会性的心理惰性,就是一个美的事物,被埋没的时候谁也看不出它的“殊众”之处,而一旦被人发现了之后,它就成了世上稀有的宝贝。诗人认为西施就是这种心理的一个代表对象。诗人好象要问一问西施:“当年你在苎萝村溪边浣纱时,你意识到你自己是那么天下少有吗?比所有的浣纱姑娘都美吗?可为什么一进吴官,成为贵人,便感到自己成了稀世之珍呢?”对于自贵自稀的人,王维最鄙夷那种“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得幸者,得幸者愈宠愈娇,借高权保护,唯己为是,非己为非,以致到了无有是非的程度。王维在仕途里不乏坎坷,接触了不少炙手可热的权臣,诗人很憎恶这种人,此刻诗人指着西施,一点也不客气地针砭了这些小人。诗中主要不是评价历史上的西施。

诗的最后两句:“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这是归结性的道德评价。这里包含的意义是很复杂的。在时间上,诗人回到了西施的时代,找到了那个被人传为笑柄的东施,向东施致语。向西施效颦学不到真西施的样子,又告诉她:这样的西施怎么可能学得了,况且她“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再不屑与当年浣纱伴为伍了,没有什么可效之处。王维的话当时的人是听得见的,诗人的真正的“邻家子”乃是现世人,不可效的'是那些“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衮衮诸公。

世间确实有某些品质才能很好的人,周围的人却不理解而以常人待之,待际遇一到,被入发现后,周围的人又要群起而效法。效法者有不理解其所以然,只一味学习其所然;不免便成了效颦的东施。

参考资料:

1、王向峰.古典抒情诗鉴赏:春风文艺出版社,1984年12月第1版:第80页-第82页.

2、徐北文评析.唐诗观止:济南出版社,1995年05月第1版:第14页-页16页.

西施咏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翻译

译文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注释

1、西施:吴越春秋:越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谷,教以容步,三年学成而献于吴。

2、傅粉:史记:孝惠时,郎侍中皆傅脂粉。

3、浣纱:环宇记:会稽县东有西施浣纱石。水经注:浣纱溪在荆州,为夷陵州西北,秋冬之月,水色净丽。

4、持谢:奉告。

5、效颦:庄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效其颦,富人见之,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按:颦古作膑。

6、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赏析

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甚至连一些斗鸡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宠,身价倍增,飞扬跋扈;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而“读书三十年”的儒生,却“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

王维以这首诗来借咏西施,以喻为人。《西施咏》取材于历史人物,借古讽今。诗人借西施“朝贱夕贵”,而浣纱同伴中仅她一人命运发生改变的经历,悲叹世态炎凉,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借世人只见显贵时的西施之美,表达对势利小人的嘲讽;借“朝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吴宫妃”后的骄纵,讥讽那些由于偶然机遇受到恩宠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颦的东施,劝告世人不要为了博取别人赏识而故作姿态,弄巧成拙。

诗的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处低微。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深刻。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这种评价是很中肯的。

《咏水仙》赏析(大全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