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洛川塬为什么如此厚重
洛川塬为什么如此厚重
秦禾
好大的一座洛川塬哦,百万年以来,就这么被既残酷又温柔的造物主,礅在了陕北黄土高原的南缘、桥山黄帝陵的北麓。
“塬”,在现代汉语字典里的解释是:我国西北黄土地区的一种地貌,四周是流水冲成的沟,中间突起呈台状,边缘陡峭,顶上比较平坦。洛川塬,便是极具这种地貌特征的黄土大塬。洛川塬的黄土层确实很厚,也很有“看点”。科学家曾推测,大约在距今两千万年时,陕北盆地的内陆湖在地壳运动中渐渐变成了陆地;距今大约二百多万年时,凌厉的西北风横扫西伯利亚高原和鄂尔多斯台地,挟裹着塞北沙漠的扬尘一路南下,日积月累,便在陕北堆积出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二十一世纪初,中科院院士、地质学家刘东生来洛川科学考察,在境内黒木沟发现这里的中国乃至世界上标准的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连续完整的黄土剖面,以及保存有脊椎动物化石的地质遗迹,真实记录了我国大陆乃至欧亚大陆第四纪以来古气候、古环境、古生物等重要地质事件和信息;也是240万年以来地球地壳结构、构造运动和地质地貌形态演变的真实写照,宛如一幅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球纪年表”。随后,黒木沟建成了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园的资料载,“沟谷切深在80-140米之间”——这便是通俗意义上洛川塬的厚度了;同时,黄陵至延安高速公路上的“亚洲第一高墩大桥” 的洛河大桥,主墩高达143.5米——桥墩也像一把矗立的巨尺,形象地量出了洛川塬的厚度…… 洛川塬的地貌景观也是风姿独具。倘若你在洛川塬中间一带行走,会感觉到脚下的大地坦荡如砥、一望无际,恍若置身于大平原。可是,当你来到大塬边缘极目远眺,俨然有一道写满沧桑的风景画长廊在眼前展现——纵横交错的沟壑天堑,裸露的、或红或黄颜色的悬崖峭壁——沟壑越是雄险的地方,土崖景观越是大气磅薄、气象万千;从沟底拔起的挚天一柱,妙趣天成,或如塔,或如笋,此时你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这些鬼斧神工的土柱,经千百年风雨的侵蚀,至今怎么还能像岩石一样孤鹜地耸立着呢?
然而,洛川大塬更为厚重的是历史文化、特别是人文精神。
大塬上一篇篇土生土长的经久不衰的凄美史话,总是令人回味无穷。传说槐柏镇甘石塬村的王樵上山砍柴,在“烂柯山”的桃花洞里看神仙下棋,出洞返家后竟然发现人间已经过去了八百年;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的“郭巨埋儿乳母”的故事,据说也发生在该镇的南两坑村、北两坑村。“七国争雄”时代,京兆弥家河有一位名叫甘罗的少年,十二岁就出使赵国,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十六座城池,回国后被秦王拜为上卿…… 这是一座积淀了悠久历史和民族融合的大塬。据地方志记载,洛川塬在秦、汉时期属鄜县(今富县)所辖,现代在鄜城遗址出土的“燕王职剑”,据专家考证是公元前300年的燕昭王时代所铸造;魏、晋时匈奴入据此地,后秦姚苌建初八年(393)划鄜县北部置洛川县,因境内洛水穿绕得名,后几经迁治,县名沿用至今。在这里,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有过一番较长时期的碰撞融合和兼收并蓄。近代塬上人结婚时新郎新娘要对着双雁焚香交拜,称之“拜双雁”,这一“情系双雁”的习俗,就是胡、汉民族融合的结果。据说如今“黄章”的地名,就是由“皇丈”(皇帝为岳丈)的谐音演变而来——三闾大夫屈原的后裔屈林,元代时娶了蒙古首领铁木真的女儿黎丽乌,随后在塬上定居并繁衍后代,所居之地因此得名。
大塬上民间传统文化的古风总是很强劲。民间传统舞蹈蹩鼓和飞锣,响出了八面威风,如今蹩鼓已被第一批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当地特有的“老秧歌”,以其幽默风趣的风格见长,被列入了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洛川农民画和刺绣,以其淳朴、浓郁的乡土气息享誉海内外;剪纸和面花艺术,融陕北的粗犷和关中的精致为一体,既古朴又夸张,从事这些艺术的女人们堪称“东方的毕加索”。洛川皮影戏是秦地东路皮影的一支流派,1980年代中期赴法国演出,轰动一时!
近现代的洛川塬,有两位平民英雄很值得一提:1975年第一个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汉族登山英雄侯生福;被誉为“陕北苹果之父”的农民李新安。阿寺人李新安1947年从河南灵宝把苹果引种到了大塬所点燃的星星之火,使得六十年后洛川县一举成为全国苹果基地县之首!因栽培苹果致富的农民编了歌谣称赞到,过去是“三十亩地一头牛,婆娘娃娃热炕头”,现在是“三窑一院,果子树两岸”……
当时光流转到今天,因了见义勇为的平民英雄米龙飞的魂归故里,洛川大塬变得愈发厚重起来!2013年7月3日晚,洛川籍19岁在校大学生米龙飞在苏州市的觅渡桥边,因救坠河女
孩滕某而不幸溺亡……消息传出后,苏州市百余名市民自发地赶到觅渡桥旁,用500盏油灯铺设出“心”形和“MLF”——米龙飞名字的拼音图案来祭奠英雄。米父在苏州见到溺亡的儿子时,呜咽着说:儿子,我要带你回家,让你妈妈见上最后一面……
哦,洛川塬!你真正的厚重,来自悠久的历史文化,来自质朴的民风民俗,更来自这方精灵的滋养!
第二篇:洛川用电申请书
用电申请书
洛川县供电公司:
由洛川西部农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开发的《苹果产业 园区西部农资城一期工程》,位于洛川迎宾大道西段,包茂高速洛川出口的《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农资交易区》,占地三百五十亩,规划建筑一拾七栋楼,建筑面积五万三千平米,商业、办公、服务四万平米,住宅一万两千四百平米,公共、物业、设备陆百平米。经计算变压器容量需一千陆百KVA。现申请办理正式用电,望贵公司领导给予批准办理。
致礼
申请单位;法人代表;
联系人;电话;
洛川西部农资城工程部二00一三年九月三十日
附带文件
1、申请单位介绍信及经办人身份证件,2、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3、用电申请报告(加盖单位公章),4、供电局对小区电气图的审核报告等,5、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6、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7、规划设计方案审定通知书,8、综合管网蓝图,9、填写小区用电申请单一份,加盖公章,10、填写批量新装用电申请单一份,加盖公章,11、有自维箱变的用户需客服中心订的合同,
第三篇:职务消费为何能如此潇洒
职务消费为何能如此潇洒?
红网 [微博] 武洁2013-10-16 08:
武洁 时评作者
中秋国庆期间,中央再次严令禁止用公款送月饼送节礼,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或安排与公务无关的宴请。随之,礼品生意冷清了,大闸蟹“退烧”了,高档餐饮降价了。然而,媒体调查发现,仍有部分月饼、购物卡等在办公用品名义下被公款消费掉了,打着职务消费名义的腐败行为还在蔓延。专家调查显示,某些地市级领导干部每年职务消费在40万元以上,经济发达的地市则要100万元以上。(10月14日《人民日报》)
如果因履职而产生的费用,却要个人去自掏腰包,当然说不过去。对于官员而言,因公差旅产生的交通、食宿开支,当然是为了公务履职,这笔费用自然应被计入职务消费,而没理由让官员自己埋单。可见,假如看到“职务消费”,便怀疑“假公济私”,甚至认定“滥用公款”,其实也是一种误解。既然级别越高的官员,往往责任越大,对应的职务消费额度高,要说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职务消费固然有其存在的必要与合理性,但假如职务消费成了一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职务消费成为“假公济私”、“滥用公款”的幌子,也就绝非杞人忧天。现实中,当“住酒店要五星级”、“坐飞机要头等舱”均可被冠以“职务消费”的名头,甚至动辄一位基层领导每年的职务消费,便可达百万元之巨,职务消费的“黑洞化”,沦为“不落腰包的腐败”,也就绝非戏谑。而按理来说,“职务消费”,顾名思义,当然仅止于履职之需的费用,既然如此,即便不去事无巨细的列出细则,职务消费的范畴与边界其实也不难基于常识得出。那么,何以现实中的职务消费,却可以大肚能容,无所不包呢?更为可笑的是,此前甚至曾有部委发文,严禁职务消费被用于高档娱乐活动,以及个人住宅和装修。这里面的滑稽之处在于,明明与履职毫无关系,竟然还要专门发文禁止,职务消费中的乱象,由此可见一斑,而如此后知后觉的堵漏法,恐怕永远也赶不上“职务消费”创新的步伐。之所以“职务消费”可以如此兼容并包,来者不拒。职务消费缺乏起码的监督与制约机制,恐怕才是根本原因。现实中,各级地方政府的职务消费,往往只需领导签字即可,财务部门通常只有照单全收的份,而并不能对领导的消费提出异议。即便是有着后续的审计,也终究是挂一漏万,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监督与约束机制的付之阙如,自然壮了职务乱消费的胆。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官员职务消费的“待遇化”,更是成了公开的秘密。既然每年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职务消费额度,自然是“不用白不用”,职务消费完全脱离职务之需,彻底成为官员的个人消费、家庭消费,也就并不意外。当各种五花八门的私人消费,只需大笔一挥,便纷纷可以从职务消费中报账,“不落腰包的腐败”还真是既安全隐蔽又潇洒自如。
同样是职务消费,何以国外官员不仅潇洒不起来,甚至常常战战兢兢呢?例如,即便是公务差旅,假如顺带家人同行的话,国外官员更愿意选择自掏腰包,宁可让公家占点便宜,也断不能犯了占职务消费便宜的大忌。背后的原因,当然在于职务消费的监督与透明,以及惩处机制,让职务消费既难有空子,更难有胆子。从这个角度来看,当职务消费完全成了官员自说自话,官场的黑箱操作,缺乏透明与监督的职务消费,其实注定难受制约,尤其当职务消费披上了“待遇化”的外衣,沦为一个啥都可以往里装的“筐”,也就在所难免。既然如此,遏制职务消费乱象,也就更亟待从“透明化”与“去待遇化”做起。
第四篇:厚重的冬天的散文
谈及冬天,有人愀然,习惯给它扣上“冷酷”、“肃杀”之类的恶语,好像冬天是万劫不复的恶魔。但,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宿命。实际上,虽然春有春的艳丽,夏有夏的繁茂,秋有秋的成熟,殊不知,冬也有冬的特色,那就是——厚重。
冬天,像个沧桑的汉子,历练深远,饱尝了酸甜苦辣,在生活的旅途中经过狂奔或摔打,然后进入平静——平静地反思,平静地谋划,平静地蕴藏,平静地蓄势。经过春夏秋三个季节的铺张和开豁,到了冬天就像巨蚌一样一下子合了起来,将所有繁华与精彩包裹其中,蕴藏其中,不显山不露水,不动声色不嚣张,默默地积累,默默地孕育,默默地为季节轮回做着充分准备。
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人们,曾经的经验或教训,已然成为筹划未来宏大方略和目标的瑰宝。蛰伏泥土里的青蛙,将天地之精气带入一场酣睡之中,等到春和景明,它们就以百倍的精神演绎着最伟大的壮举——繁衍生息,传宗接代。在厚厚的似棉被一般白雪覆盖下的小麦、油菜,渐渐地攒足了力量,在为开春抽穗和结籽做足了功课。无数种类的无数颗种子,躺在某个渺小的地方——哪怕只有针尖大的一小块——积蓄和蕴藏着养分和基因,时机一到,便卯足了劲,甚至洪荒之力,为广袤的大地增光添彩,衍生更加浩荡的崭新生命。冬天的雨水,不像其他季节那么轻飘,而是硬实的,更多的变成了厚重的冰雪。“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其独特而厚重的素雅,绝对美轮美奂。冰雪沾附在树干上,树干顷刻变粗、变壮,伟岸而庄重。冰雪沾附在树梢上,树梢沉沉的,坠坠的,婉约灵秀,韵致卓然。更多更多的、静如冬日而立的枯枝,是经历了春华秋实后的平静,它们蓄积的力量势不可挡。
厚重的冬,它是酝酿簇新局面的季节。当它停止了脚步的时候,物变了,人变了,事变了,变新了,变美了,变好了。
第五篇:厚重文化轻松体验
厚重文化轻松体验
11月16日下午,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和涉外旅游专业12级本科班在帅军霞老师的带领下在许昌市博物馆展开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中国旅游地理》课,同学们既深刻学习了以博物馆为典型的现代工程设施类旅游资源,也充分了解了许昌厚重的历史文化。
中午1时许,同学们集体坐车来到许昌博物馆门前的大广场,分班站成竖列。帅老师先为同学们介绍了博物馆的的发展历史和博物馆的功能分区及其旅游价值,并提醒我们在参观过程中注意观察博物馆的参观人群。随后帅老师带领同学们进入博物馆着重参观了博物馆的各功能分区,对此进行了讲解和学习。
接下来,按着预约计划,同学们在博物馆讲解员李姐的导游服务下开始详细的参观博物馆,李姐的讲解技艺娴熟,详细热情的为同学们讲解了《许昌人》、《夏都之源》、《曹魏许都》、《许州记忆》四个专题,带同学们领略了许昌厚重而魅力的历史文化。
帅老师最后总结:博物馆是现代工程实施类旅游资源的典型,充分反映了这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具有很大的学习研究意义。同学们也在这节许昌博物馆参观课中对我国现代工程设施类旅游资源有了更为深刻的学习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