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保论文[推荐]
船舶油污水处理技术介绍
为减少和防止对地表水体的油污染,国际海事组织(IMO)和许多国家都对船舶所排废水的含油浓度作出强制性规定,但这种油污染并没有能被很好地控制。究其原因,虽有各种人为因素,但现有各种处理设备存在的操作复杂、处理速度慢,难以长期高效运行等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对船舶油污水的来源及特点,船舶油污水的处理方法,上海船舶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等作个简单的介绍。
1船舶油污水的来源及特点
1.1 油类在水中存在形态
污水中不同形态的油有着不同的理化性质,在很大程度决定了相应处理方法的选择。通常,油类在水中主要以5种形态存在:
(1)上浮油 油珠颗粒较大,静置后能较快上浮,以连续相的油膜漂浮在水面。通常,进入水体中的油分大部分以此形式存在。
(2)分散油 粒径从数微米到数毫米的细小油滴,可悬浮分散在水相中,但不稳定,可聚并成较大的油珠而上浮到水面,也可转化为乳化油。
(3)乳化油 分散态油滴在表面活性物质作用下或极微小的油滴可以形成乳化油形态,油滴以细颗粒形式稳定悬浮分散于水中。
(4)溶解油 油分以分子状态或化学方式分散于水体中,形成稳定的均相体系。
(5)固体附着油 水中油分粘附于固体悬浮物的表面而形成的油—固体附合物。
1.2船舶油污水的来源
船舶油污水主要包括船舶正常操作过程中排放的含油压载水、含油洗舱水和机舱水三大类[1]。这些含油污水的油分组成、浓度及油分存在的状态与运输石油的工艺操作和船用动力装置的技术管理有关,在水质、水量等方面有较大不同。
(1)含油压载水
(2)含油洗舱水
(3)机舱水
1.3船舶油污水的特点
(1)船舶油污水的水质和水量变化较大。
(2)船舶油污水中只有油和一部分悬浮固体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其它污染物则较少,基本不超标。
(3)船舶油污水中的油大部分以上浮油和分散油的形态存在,也有相当量的乳化油和固体附着油存在,溶解油的量则较少。
2船舶油污水的处理方法
目前对于含油污水已研究和开发出多种处理方法,根据方法原理不同,可分为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化学氧化法、生物化学法和电化学法等五大类[2 ,3]。
2.1物理法
该类方法是根据油与水的密度不同而利用质量力(重力和离心力等)的作用使油滴与水分离的方法。以重力分离法最为常用,另外还有水力旋流法和离心分离法等。
(1)重力分离法
(2)水力旋流法
(3)离心分离法
2.2物理化学法
为了提高对小粒径油滴和乳化油的去除效率, 可采用适当措施使小油滴粘附于适当材料表面或使其聚并为大油滴后上浮从而与水分离,这类方法均属于物理化学法,包括絮凝沉淀法、气浮法、粗粒化法、过滤法、膜分离法和吸附法等。
(1)絮凝沉淀法
(2)气浮法
(3)粗粒化法
(4)过滤法
(5)膜分离法
(6)吸附法
2.3化学氧化法
是指向水中投加氧化剂而将污水中的油分氧化去除的方法。常用的氧化剂有氯气、漂白粉、Fenton 试剂、臭氧和空气中的氧等。由于石油烃类大多性质稳定,所以通常氧化反应设备结构复杂,药剂用量较大,导致较高的处理成本。从实际应用来看,该类方法主要用于污水中溶解油的处理。
2.4生物化学法
(1)好氧法:利用好氧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的方法。
(2)厌氧法:利用好氧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的方法。
2.5电化学法
对于含油污水,通过电化学方法,可以实现絮凝、气浮、氧化和吸附等处理过程。
(1)电絮凝法
(2)电气浮法
(3)电氧化法
(4)吸附法
(5)火花法
3上海海运(集团)公司船舶污水处理厂船舶油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油污水—隔油池—沉淀分离池―浮选―过滤-排放
实习地点:上海海运(集团)公司船舶污水处理厂
实习内容:
参观污水处理厂,熟悉工作环境。了解污水处理流程及红外分光测油仪(JDS-107A)使用红外分光测油仪,测水样含油量。配制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测量水样含油量。
一.实验原理
红外分光光度法。用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油类物质,测定总萃取物,然后将萃取液用硅酸镁吸附,经脱除动植物油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
总萃取物和石油类的含量均由波数分别为2930cm-1(CH2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2960cm-1(CH3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和3030cm-1(芳香环中C-H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和A3030进行计算。
二.试剂和材料
四氯化碳(CCl4):在2600cm-1~3300cm-1之间扫描,其吸光度应不超过0.03(1cm比
色皿、空气池作参比)。
硅酸镁吸附柱无水硫酸钠(Na2SO4)氯化钠(NaCl)盐酸(HCl)盐酸溶液:1+5 氢氧化钠(NaOH)溶液硫酸铝(Al2(SO4)3.˙18H2O)溶液正十六烷(CH3(CH2)14 CH3)姥鲛烷(2.6.10.14-四甲基十五烷)甲苯(C6H5CH3)
三.仪器和设备
仪器:红外分光光度计,能在3400cm-1至2400 cm-1之间进行扫描操作,并配1cm和4cm
带盖石英比色皿。
分液漏斗:1000ml,活塞上不得使用油性润滑剂。
容量瓶:50ml、100ml和1000ml。
玻璃砂芯漏斗:G-1型40ml。
采样瓶:玻璃瓶。
四.采样和样品保存
采样:油类物质要单独采样,不允许在实验室内再分样。采样时,应连同表面水一并采集,并在样品瓶上作一标记,用以确定样品体积。当只测定水中乳化状态和溶解性油类物质时,应避开漂浮在水体表面的油膜层,在水面下20~50cm处取样。当需要报告一段时间内油类物质的平均浓度时,应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分别采样而后分别测定。样品保存:样品如不能在24h内测定,采样后应加盐酸酸化至Ph≤2,2~5C下冷藏保存。
五.实验步骤
1. 直接萃取:将一定体积的水样全部倾入分液漏斗中,加盐酸酸化至pH≤2,用20ml四
氯化碳洗涤采样瓶后移入分液漏斗中,加约20g氯化钠,充分振荡2min,并经常开启活塞排气。静置分层后,将萃取液经已放置约10mm厚度无水硫
酸钠(4.4)的玻璃砂芯漏斗流入容量瓶内。用20ml四氯化碳重复萃取一次。
取适量的四氯化碳洗涤玻璃砂芯漏斗,洗涤液一并流入容量瓶。加四氯化碳
稀释至标线定容,并摇匀。
将萃取液分成两份,一份直接用于测定总萃取物,另一份经硅酸镁吸附后
用于测定石油类。
2. 吸附:取适量的萃取液(7.1)通过硅酸镁吸附柱(4.3),弃去前约5ml的滤出液,余下
部分接入玻璃瓶,用于测定石油类。
3. 样品测定
以四氯化碳作参比溶液,使用适当光程的比色皿,在3400cm-1至2400 cm-1之间分别对萃取液(7.1)和硅酸镁吸附后滤出液(7.2)进行扫描,于3300 cm-1至2600 cm-1之间划一直线作基线,在2930 cm-
1、2960 cm-1和3030 cm-1处分别测量萃取液(7.1)和硅酸镁吸附后滤出液(7.2)的吸光度A2930、A2960和A3030,并分别计算总萃取物和石油类的含量。
用红外分光测油仪(JDS-107A)测定水样。
并做空白试验。以水代替试料,加入与测定时相同体积的试剂,并使用相同光程的比色皿,按以上有关步骤进行空白试验。
附:红外分光测油仪(JDS-107A)操作系统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船舶油污水,目前已研究开发出多种处理方法,但对于实际的污水处理而言,要实现含油污水的达标排放,无论是在船上,还是接受含油污水的处理厂,其处理设备必须对上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固体附着油都有很好的去除并可有效适应水质和水量的变化,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达到这些要求,所以实际工作中必须将上述各种方法进行有效组合,通过多级处理工艺,经济高效的达到要求的处理效果。
5参考文献
[1]沈永生 船舶油污水处理技术经济分析[J ]1 交通环保, 1997 ,18(1):17~20.[2]郑元景 污水厌氧生物处理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2
[3]冯孝善, 厌氧消化技术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4]董良飞 1 大型客轮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1 西安: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1996
第二篇:环保论文
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关系探讨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市场营销1202班
姓名:彭宜军学号:201245070229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人类逐步认
识到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关系。作为发展基础的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存在极限,人类经济活动受到自然界制约。本文探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对策,试图达到人口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关系,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人口与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人口基数庞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影响,人口生育率持续下降,人口增长速度也在不断减缓。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丝毫不能放松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只有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才能确保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全面实现。
2、“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面临重负人口老龄化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增长快;二是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前出现。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支撑老年人口的抚养费用也在不断增加,养老支出比例不断上升。老龄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不协调的矛盾会进一步显现,对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3、人口素质较低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在:一是文盲人口偏高。二是就业人口的文化素质偏低。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一方面技术工人供不应求,高层次技术工人短缺严重;另一方面无技术专长的工人供大于求,在一些地区和行业甚至出现了“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这种人口素质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全面提高全省人口的文化素质的任务还十艰巨。
4、人口的城镇化水平滞后人口城镇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人口城镇化滞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抑制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主要表现在抑制消费需求增长、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阻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二)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对策
1、抓住人口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发展“我们应当牢牢抓住“未富先老”前期劳动力资源丰富、抚养系数低、对经济发展极为有利的大好时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夯实缓解人口和就业压力的经济基础,变人口压力为人口优势,进而发挥潜在的人口动力,为社会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和制度改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统筹解决人口方面的突出矛盾从提高“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发展适应人、发展塑造人”的认识入手,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积极应对并妥善处理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复杂的问题,协调处理人口与经济、社
会、资源、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继续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和拉大生育间隔,解决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惯性作用使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
3、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间的经济竞争也由资本实力的竞争向科技实力的竞争转变,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务之急是从教育抓起,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以满足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要求。要完善多层次社会化办学体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扩大本专科教育规模,壮大高、中级专门技术人才队伍;要强化继续教育,强化对新增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文化和技能素质。
4、建立健全老龄人口的社会保障机制尽快制定和规范涵盖全社会(包括农村人口)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大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尽可能把所有老年人口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大力提倡和鼓励年轻人与父母、长辈同住,担负起赡养老年人的责任,树立敬老爱老的社会道德风尚,合理分担社会负担。同时,大力发展老年产业,从生产、经营和服务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发挥老年产业的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5、促进城镇化不断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制约城镇化的政策、制度障碍的逐步消除,加快推进城镇化条件已渐成熟。增强城镇吸引力和聚集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城关镇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地域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二,人口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一部人类发展史,从特定的角度来说就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一方面人类的存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质量对人口的数量、质量、分布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动直接作用于环境,尤其是人口数量长期持续增长,引起不同程度的环境恶化,已经开始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是如此,中国的人口增长和快速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也超乎寻常的增长。中国正以历史上最严峻的生态环境,负担着中国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人口活动量,生态环境压力超越了大自然许多系统的临界平衡极限,已直接威胁着当代以及子孙后代的生存条件,并将不断深化为下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危机之一。由于欠帐太多,资金有限,控制中国的环境污染需要一个较长时期,而控制中国生态破坏的任务则更为艰巨、持久,也需要更长时间。如果环境政策稍有松懈,则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速度将更加迅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以上分析说明,要摆脱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协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必须从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方面进一步探讨中国不同时期和区域的适度人口容量,从而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更好地协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依存关系,在整体协调的基础上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的发展要求经济不断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又有赖于健康的环境,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环境问题是从经济活动中产生而又需要在经济发展中去解决的问题,可以说环境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经济问题。经济发展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良好的生态环境能降低经济成本,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反之,环境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事实上,自从有人类活动以来就开始有了环境问题,只不过远古时期的环境问题不突出而巳。我们不应忘记这样一句名言:“文明人跨越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一片荒漠。”所以我们搞经济建设离不开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本身又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和能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条件,而一旦经济发展了,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甚至在一定范围内消除环境污染也就有了可靠的保障。可以说,保护环境与经济建设是密不可分的一对孪生兄弟。我们知道,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为:保护环境可以减少经济发展的成本;
保护环境可以保证经济发展需要的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可以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环境污染主要是“三废”所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三废”主要源于工业企业,产生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其实质是以资源、能源的不充分利用(即浪
费)为代价的。而对新建项目来说,还可直接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闭路循环工艺或者综合利用“三废”发展环保产业,变废为宝,从而降低资源和能源的耗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使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占领较高的市场份额,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甚至创造就业机会,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低估。上述两种观念的结果一正一负,重视和不重视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显而易见。
良好的环境质量是吸引投资的基础。由于我国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以我国的经济已经是开放的经济,对一个企业或一个地区来说,无论内引或外联,都是必不可少而又十分重要的经济发展渠道。一些高科技和技术密集型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它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是很高的,没有良好的环境质量,就会失去吸引投资的基本条件。而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应包括良好的环境质量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所以一个企业或一个良好的环境质量是内引外联、吸引投资、发展经济的筹码,应给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对策: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要制定明确的环保标准并坚决执行,具体来说要进行严格的稽查与执法,对不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处以重罚,积极培育环保人才与增加环保经费投入,通过加强宣传,辅以对企业从事新技术研发各方面的支持,各级政府要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与经济发展目标协调发展等。企业方面要与政府建立互信关系,提供准确的污染防治相关 资料,主动引进污染防治的新技术、方法,以符合环保排放标准,将政府的补助与奖励真正用于防止污染设备的购置与技术创新。只有政府制定适当的环保法规,并严格执行与监督,才能实现环保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目标。
(2)强化政府环境监督管理及服务职能
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而政府部门不加强引导和监督或监管不力,企业往往就会压缩环保费用,甚至将污染物直接排放。所以必须对企业加强政策上的引导和必要的经济及行政干预。“经济靠市场,环保靠政府”这条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值得借鉴。此外,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级环保行政部门还应主动为企业做好各项环保服务工作,当好企业的参谋,指导其解决实际环保工作中管理和技术的难题,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多年来,一些基层环保执法部门只停留在对企业做一些表面性的管理,没有积极地参与到环境建设服务中去。而有些企业由于缺乏环保人才并且对政策认识 不够深入,要把环保工作真正做到实处的确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在此种情况下,这些企业就需要地方环保部门对其进行正确指导,包括直接参与到企业污染源治理工作中去。
(3)加强环境保护执法监督力度
目前,环境执法监督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有的新、改、扩项目没有环境影响评价和执行“三同时”,即使执行了也是应付了事,取得排污许可证或者项目已开工甚至投入生产,环保部门却视而不见。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老污染尚未解决,新污染又已滋生。比如一些地方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 “十五小”死灰复燃,比如各大媒体曝光的滥开、滥采、滥伐“掠夺性的开采”,吃子孙饭、断子孙路等情况,都说明环境保护执法方面存在着许多漏洞,还没有真正实现“法治”,或者说环境执法缺乏刚性而失去了法制应有的“威慑”作用。所以,政府应大力健全环境执法机构和队伍,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水平,依法行政,杜绝“人治”现象。
(4)加强环保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环境目标管理体制
保护环境,其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企业,对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环境目标管理体系并加强环保机构建设,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科学选择,更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必然要选择的模式。循环经济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三者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循环经济是整个可持续发展体
系的核心,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改变“高投入、高消费、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由于西部生态问题突出,对本地区和全社会的影响具有长远性、不可逆性。
(5)实施征收环境税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作为我国环保领域内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随着社会进步、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征收排污费的作法显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把企业排污费改为环境税,增强法律效应,对地方环保部门进行环保执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若能实施环境税,将其合理运用到企业内部二级单位的环境管理中,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排污总量控制由浓度型向总量型的转变,为企业积累一定的环保基金,有利于环保工作的开展;强化企业职工的环保意识,加强对现场的环保管理,实现污染由末端控制向源头控制的转变;由于征收环境税,将会促使企业加大治理力度,有效推进清洁生产,把污染物排放降到最低程度。
三.人口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中国不仅已为过去人口剧增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将为今天的人口控制付出可观的代价,中国在低收入阶段就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据预测,本世纪末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上升到6.8%,接近老年型年龄结构,202_年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到202_年达到峰值年份的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17%,与国民经济发展比较起来人口老龄化具有提前到来和峰值较高的特点。这会使社会承受过重的经济负担。
随着人口增长,自然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中国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这种短缺主要表现为:一是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短缺。如人均耕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森林面积不足1/6,人均草原面积不足1/2,人均矿产资源也只有1/2。二是严重的结构性短缺。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总体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如全部资源中除煤炭十分丰富外,其余较丰富的多为经济建设需求量小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同类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如在化石能源中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所占比例偏低,煤等劣质能源所占比例过高;开发条件的结构性短缺,如铁、磷等矿产资源也较丰富,但多为贫矿,增加了采炼的成本。
随着人口增长,各种有限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还将持续下降,对资源的需求水平却会大幅度上升,同时,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仍将是一个长期面临的问题。尽管科学技术进步将缓解一部分压力,但总体上仍将加重资源负荷,特别是加重了对较难增加的土地和淡水资源的压力。当然,我们在考察资源短缺时,不仅要注意到资源人均占有量的短缺,而且要特别注意到资源的结构性短缺。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不可更新资源更是如此),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对其需求量的与日俱增,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某些自然资源正在衰竭,且呈锐减趋势,承载能力下降。中国环境资源系统的主要生物资源承载能力已接近超负荷的临界状态,一些有限资源已进入了承载力的临界点。如农业资源的日益紧张,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人口增多,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紧缺,粮食
需求迅速扩张,而粮食增产却举步维艰,使中国将长期被严重的粮食紧张所困扰,严重威胁着中国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解决的根本措施就是提高人口的资源环境素质。人口的资源环境素质是指人口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知识、技能以及人口的生态环境意识。在当今世界,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态环境意识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在一个“生态盲”、“环境盲”充斥的国度里,要想根本改善环境是难以想象的。中国之所以在人口环境问题上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愚味、无知、缺少生态环境意识和生态环境伦理。因此,从长远考虑,要把树立全民生态环境意识作为提高人口资源、环境素质的重点,把人口教育、环境教育植根于国民教育之中,使社会公众具备基本的生态环境基础知识、生态环境国情意识和人口意识,并使之长期保持人口、环境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兼顾当前与未来的整体发展战略,实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来看,经济增长方式应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体来说,经济发展要从以产值为中心的单一经济指标向多元指标构成的综合性的生态经济指标体系转变;要从单纯的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同步发展转变;要从传统的自然资源的单纯消耗向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相统一的资源发展战略转变。从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就是要缓和与解决过剩人口与短缺经济的矛盾,这是中国总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具体来说,就是要使总体人口与生活资料增长可持续发展;要使人口质量与经济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要使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李志刚.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02_
[ 2]钟小平.试论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202_
[ 3]胜栋.环境价值: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新范式202_,9郑州大学学报
[4]朱 瑞.对 人 与 自 然关 系 的 新 认 识 ——生态伦理学的观点及其价值初探202_,4攀 登(双月刊)
第三篇:环保论文
生态环境问题
由敦煌城向南5公里,有一山名曰鸣沙山。鸣沙山沙丘环绕处,一汪清泉千年不涸。因其形状如一弯新月,此泉名唤月牙泉。这种水沙共生的奇景,世所罕见。
然而,现在月牙泉却大难临头:水域面积由上世纪60年代20多亩锐减到现在的8亩多一点,水深由曾经的七八米缩小到1米,并且还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持续下降。如不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进行抢救,30年后月牙泉将面临不复存在的危险。
“我的心里藏着忧郁无限,月牙泉是否依然;如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她是否也换了容颜。”一些有识之士为此大声疾呼:“救救月牙泉!”
近年来,中国诸如此类的事件时有发生,由于70年代中期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来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从而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随着中国的大力发展,人们无止境的从环境中索取却不想后果,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许多美丽的风景濒临或已经不复存在。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快发展使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界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肆意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却很少考虑环境的供给能力,结果造成全球生态环境危机,自然正以前所未有的反作用报复人类。人类要敢于同大自然斗争,但不能破坏自然,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
主要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有:
1、全球变暧与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将出现更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可能增加。
2、土壤过分失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80-202_年之间,人均土地总量减少38%。
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世界森林每年几乎减少1%。
4、淡水供给不足将构成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
5、臭氧层的损耗将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6、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
7、人口迅速增长,形成与日俱增的压力,预计202_年将突破80亿。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人类对自然过度开发、利用和索取,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其次是人口压力过大,人口的不断持续增长给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了粮食短缺、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加重;第三是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传统发展模式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而忽视了经济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和永续发展。从人类生存发展的漫长历史可以看出,人类、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正是由于人类没有处理好这个关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无节制地盲目开发、利用、索取,有时甚至浪费自然资源,对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结果造成全球环境的危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事实证明,我们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破坏的发展道路,不能为了追求经济的增长,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以致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如不能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就必然会受到了自然的惩罚。
如何在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今天,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找到一条既符合当代人类利益,同时又不损害未来人类利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当前十分重要的和非常紧迫的问题。
以下是适当有效的解决办法:
1、生态保护要尊重自然规律。自然界各环境要素,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按照特有规律运动。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些地方今天成了荒芜的不毛之地。”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正确认识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如沙漠、森林、草原、山地、河流都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对人为破坏的生态环境,应加大治理力度,恢复本来的基本属性,如草原沙化就应加大治理力度,恢复本来的生态功能遵循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的原则进行生态建设与保护。不该种树的地方就不能种树。据有关资料介绍,降雨量太小的地方就不宜种树,因为加大了蒸发量。海拔很高的地区也不宜种乔木。已经破坏了的自然环境,本身具有修复能力,不必人为去干扰,靠自然恢复,修养生息也是尊重自然规律,遵循这个原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生态保护要坚持以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生态学的研究包括整个植物、动物及其物理环境的错综复杂的复合体。在资源开发,区域的经济活动,首先应考虑本地的生态特点,明确生态功能定位。统一考虑人为活动是否附合生态功能区要求。区域开发应统一规划、统一立法、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如松花江的污染涉及吉林、黑龙江两省,首先就应制定统一的、共同遵守的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制定防治规划,确定科学实际的排放标准,建立统一监督管理机制,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乌裕尔河流域、扎龙保护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也应统一规划,综合考虑生态、生产、生活用水才不至于顾此失彼,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3、生态保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是有利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人的需求,体现代际公平,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目的。在经济发展上应大力提倡生态经济,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不破坏生态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保护动物是无可非议的,但更重要的是注重生态平衡,如果生物链的某一环节出现不平衡就应人为进行调节,使之趋向于平衡,如我省林区一度野猪过剩,对庄稼的破坏非常严重,就可以有计划,有组织的捕猎一些,不能片面的保护了动物的利益而过多伤害人的利益。日本对野生的鹿也曾有计划猎杀,使生态平衡不至于被破坏,这样才能体现科学的保护环境。
4、生态保护应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
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科学的合理的引进外来物种也是值得十分重视的问题,任何非本地的物种都称为外来物种,引进物种要经过科学评估,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和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引进物种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做不好,就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消失与灭绝,还可能危害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202_-202_年外来物种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为每年1198.7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6%(以202_年为基准年)。美国外来物种造成经济损失138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7%。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是促
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植被质量低、湿地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十分重要,主要原则是应尊重自然规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加强管理,生态保护应坚持以人为本,要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这就需要建立合适的体制。
1、科学管理生态建设工程
要以项目工程管理的思想来科学管理生态建设工程,制定统一的工程管理计划、资金管理标准,积极并连续开展评价工程前期、中期、后期各阶段的工程进展情况及工程效果。因此在管理上需要规范制度,形成标准,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在管理模式上,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科学有效管理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以取得预期生态建设效果。
2、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利用经济激励和社会宏观管理手段,促使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与商品再生产过程相结合,达到在整体上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恢复进行系统管理的目标[5];还有助于从根本上促进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所以国家应当建立生态利益的补偿机制和制度,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与政策,激励环境保护,约束环境破坏,倡导地区社会经济公平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的市场效应,对有效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积极引导公众参与
政府以及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应通过各种媒介如电影、电视、图书、期刊和报纸等手段广泛宣传生态环保知识,着力提高公众特别是城乡民众的环保意识,倡导开展民间环保组织,积极引导公众参与,从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抓起,小区域抓起,抓典型,奖模范,从公众主观意识上最大程度的减少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
4、倡导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是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使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所以,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倡导发展循环经济,要以循环经济思想为发展思路,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以相互协调、和谐、稳固的态势永续并进。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生态保护的法律体系,尽快制定国家生态保护法,建立生态保护制度以及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标准,以明确环保部门的执法权限,以及环保部门执法人员的责任,设立环保督查职能机构,使环保部门能从严执法,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重大生态破坏案件的查处力度,显现环保法律的威慑惩治力量,从根本上遏制环境违法行为,逐步减轻生态恶化的局势。
当前,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大威胁。近年来,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类生存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人口的急剧增加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生态系统自身的协调能力不断下降,人类生存的环境呈现出越来越脆弱的趋势。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无可替代的基础产业,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后代的永续发展产业。
第四篇:环保论文
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
紧抓环保问题 共建国际旅游岛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材料与化工学院 张育莲20080401B039李进
紧抓环保问题 共建国际旅游岛
摘要:随着将海南岛建设成国际旅游岛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的发展受到了来自国内和国际的越来越多的关注。欲发展旅游业,环保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本文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针对海南的环境现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希望对促进海南更快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 环保 建议 发展
海南岛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海南的旅游资源与夏威夷和巴厘岛作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在夏威夷,人们不仅感受到了世界一流的旅游资源,更享受到了世界一流的旅游环境。而海南,在资源上虽配得起“东方夏威夷”的称号,在环境上却相差甚远。
海南当前主要的面对的环境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日渐衰退。据1956年《广东省海南岛热带亚
热带资源勘察资料汇集》,全岛有森林1,295万亩,占土地面积的25.75%。至1979年底,天然林只剩下497万亩,近两年以25—30万亩/年的速度递减,到1981年上半年,已减到432万亩,复盖率为8.5%。其分布范围大大缩小,低海拔丘陵台地次生林已几乎消失。像尖峰岭这样的世界级热带雨林保护区,也有人在开山炸石。
2、城乡环境“脏、乱、差”。在海口,随处可见甘蔗渣、槟榔和其他许多小吃的垃圾等,下级城乡更是突出。城市污水排出系统也是十分令人头痛,海南是典型的热带气候,降水和台风天气较多,在这样的城市遇到强降雨天气真的让人不敢恭维。
3、农村发展滞后,农民环保意识薄弱或者没有环保意识。
4、重工业排放存在不合理现象。在东方、洋浦等西线城市存在许多大中型企业,工业排放污染物严重影响城市环境。
5、水资源浪费,海南岛独流入海的河流有154条,目前还没有一条江河流域
建立起下游流域与上游流域的补偿机制,造成了雨季浪费水资源,旱季无水灌溉的功能性缺水。加上多数地区饮用水为地下水,既不能发挥丰富的水资
源优势,又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途径进行解决。
一、完成生态补偿立法工作,建设生态旅游
目前,发达国家已完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型经济时代,并且中国政府早已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在世界上率先将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基本国策,通过法律、经济政策、舆论宣传等各种措施促进可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根据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发展生态经济的国策指引下,200年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国际合作大会(IEECC 202_)将讨论生态经济与环保产业发展中的政策走势、投资趋势及对策和措施、环保经济行业发展规划和前景。生态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不是一个组织或一个区域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努力。要建设生态旅游岛,要做到:一是加强全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培养全民的生态文明素质;二是壮大生态产业,提升生态经济水平;三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当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也必须着眼于城乡一体化,统筹考虑,协调发展。
二、解决饮用水源不安全问题
目前,在海南仍存在饮用水不安全的现象,必须尽快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监督,严格要求,尽快解决海南岛各地出现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推进农村与农业环境整治工作
发展乡镇企业要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使乡镇企业在地域上逐步实现相对集中,有计划地建设乡镇工业小区。在村、镇居民区内不得建设严重污染环境的乡镇企业,已建成的,要坚决采取关、停、禁、改、转措施。建设乡镇工业小区必须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要采取分散处理与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措施,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四、推进节能减排,控制污染物排放
对乡镇企业从事的下列生产项目,坚决予以取缔或关闭:对年产5000吨以下的造纸厂,年产折牛皮3万张以下的制革厂和年产500吨以下的染料厂,以及采用坑式(馒头焦、堆式焦)和萍乡炉炼焦、天地罐和敞开式炼硫、马槽炉
(马鞍炉)炼铅锌、混汞法(汞碾法和汞板法)和土氰化(小氰化池、氰化堆浸)法及溜槽选金、马蹄窑烧砖、土(蛋)窑烧水泥的企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取缔;对土法炼砷、炼汞、炼油、漂染、电镀以及土法生产农药、土法生产石棉制品、开采放射性矿产资源、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各类生产制品的企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其关闭或停产。对未按规定取缔或关闭的,要追究有关县、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及有关企业负责人的责任。严禁非法进口、加工、利用境外固体废物。
符合国家规定生产项目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必须符合区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要求,污染物排放不得突破当地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须经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预审后报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规定,环境保护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准投入运行。企业建成后必须稳定达标排放污染物。
在水污染重点控制区域外新建、改建、扩建符合国家规定的上述生产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必须由审批机关报请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复核,未经核准的,不得施工。
五、提高产业支撑能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按照国际旅游岛总体建设规划,提高产业支撑能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旅游业是海南省最具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要协同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加强旅游景区、景点、旅游线路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和改造。
对于农业,要发展,更要利用,海南本地农村较为落后,要趁着建设旅游岛的契机,快速发展,并进行有条件有节制的垦荒。
对于重工业,坚决不能使其成为支柱产业,要抓好环境友好型的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抓好环保问题,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经济更加快速的发展,希望海南不要错过大好机遇,不仅要在旅游资源方面,更要在环境工程上,成为真正的“东方夏威夷”。
第五篇:论文环保方面
浅析环境保护
随着18世纪中期蒸汽机的发明带领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的生产水平和物质文明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引发了人类史上空前的生态环境危机,对当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主要表现为水源危机、荒漠化、物种危机、臭氧层危机、大气污染、全球变暖等。
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被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尽管如此,我国的7大江河水系,由于工业和生活上的不关注,却还是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我国的淡水资源造成严重影响。
而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资源,是维系地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而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而从我们自身而言,保护水资源并不是要我们能够大刀阔斧的进行一些什么科学研究来处理或者遏制水污染的现状,我们只要从生活中的小事情上节水,减少水污染就好了,然后每个人,每户家庭能够努力地去做的话,我们可以收到的效益还是可观的。首先我们要培养节水为荣的意识,生活的用水可以一水多用。然后我们
政府可以鼓励农民用无磷肥料,使用无磷洗衣粉等减少生活上对水体的污染,我们还可以大力倡导人们多植树,在河堤等地方建立防护林,加大植被绿化力度,涵养水源。尽管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比较小,但是倘若能够多一些人来做这样的事情,我们的生活水污染方面可以改善很多。
然后当下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当属全球变暖的问题。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给人类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气温升高可能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会渐渐灭绝,许多小岛将会无影无踪;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等严重问题。
因此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刻不容缓。首先是我们要树立环保意识,在没有这种意识的前提下做什么都是无用的。第一,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来看主要是臭氧层空洞所造成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减少使用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品。第二,就是多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让自然的天平更加倾向大自然。第三,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燃料,提倡使用绿色燃料,例如酒精汽油等。
第四,开发节能的新技术,改变当下的燃料使用格局等。
当然除了水体污染,全球变暖的问题外,我们生存的地球上还存在很多其余的污染问题。比如说:大气污染、土壤污染、荒漠化、核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等等。所以我们再也不能光顾着发展经济,而以污染环境为代价了。我们的大自然是有自我净化的能力,但是人类生产活动给大自然带来的负荷太重了,终有一天大自然会承受不了,然后人类会面对大自然的咆哮,甚至是灭亡,所以说环境保护问题迫在眉睫,亟待解决。而从我们个人来讲,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小事出发,尽己所能的缓解环境压力。比如说: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随手关水龙头,防止滴漏,一水多用等;做好在学校,社区环保的宣传工作,倡导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用大家一起的力量来改变现状;倡导人们植树造林,做好绿化;积极关注政府关于环保方面的政策等,并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带领周边的人们一起为环保出自己的一份力等等。
当然生活中我们可以为环保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有心,有这样的意识,我们就可以做的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