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都备案
外地施工企业进江都注册(备案)须知(更新)
为服务外地施工企业进江都从事建筑活动,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现将办理外地施工企业进江都注册(备案)须提供资料告知如下:
1、扬州市建筑业企业信用手册登记表
2、营业执照
3、资质证书
4、安全生产许可证
5、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
6、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拟派项目负责人的授权委托书
7、注册建造师证书、安全考核B类证书及相应的职称证书
8、企业所在地建设(筑)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外出施工介绍信
9、外省企业出具省及建设(筑)行政主管部门出省施工证明
10、《江苏省建筑业企业信用管理手册》
11、企业主管部门出具的注册建造师无在建工程证明、外出施工诚信证明、外出施工质量安全证明、外出施工无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证明
12、建筑施工企业市场行为承诺书、安全生产承诺书、文明施工和综合治理承诺书
13、拟派项目技术负责人的任命书,中级以上职称证书,安全员、质检员的资格证书
14、建造师、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和安全员的劳动合同及其由劳动部门出具的近六个月以上的社会保险凭证
15、企业所在地检察机关出具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告知函》
16、外地建筑业企业进江都备案表
注意:上述资料均需由外地建筑业企业拟派项目负责人本人到江都建管处提交,原件核验后复印件留存。外地建筑业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不得担任项目部组成人员;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当满足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件;安全员配备应当满足《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臵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要求;项目部组成人员不得有在建工程;近两年已竣工工程需记录在《江苏省建筑业企业信用管理手册》,经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盖章;省外企业已中标工程需提供江苏省建设厅项目备案手续;备案人员与投标人员必须相一致;中标工程已缴纳规费;外地建筑业企业不得有未履行事项;以上信息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建筑业网》、《江苏省建设工程招标网》等网站核查,提供虚假材料作为不良行为进行记录。
受理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建筑安装管理处
受理地点:扬州市江都区舜天路200号建工大厦一楼 联系电话:0514-86977139 办理时限:三个工作日
备案号:
外地建筑业企业进江都备案表
授 权 委 托 书
本授权委托书声明:
我(姓名)系(投标单位名称)的法定代表人,现授权委托我单位(姓名)为我的授权委托人,担任(招标单位名称)的工程的项目负责人,处理与该工程有关的一切事宜,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授权委托人所签署的一切文件,我均予以承认。
本授权有效期为此授权书签发之日起至法人代表书面声明本授权作废为止。
授权委托人无转委托权,特此委托。
授权委托人(姓名):授权委托人联系号码: 授权委托人身份证号码:
授权单位(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年月日
江苏省建筑业企业信用手册登记表(省外单项)
扬州市建筑业企业信用手册登记表(本省外市单项)
第二篇:江都培训总结
兵团首批石油化工专题培训班
学习总结
(2005年11月1日)
龙睿
为贯彻落实中央11号文件和中央新疆工作领导小组4号纪要精神,加速推进优势资源转化战略,促进兵团新型工业化进程,根据兵团党委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的要求,按照兵团人事局和兵团发改委的统一安排,2005年10月20日至11月5日,兵团首批石油化工专题培训班在江苏省江都市举办,来自兵团有关师发改委和企业的主管领导和业务骨干及石河子大学、党校的同志共计31人参加了这次培训班。本次培训班由江都市人事局承办,并得到了国家人事部和江苏省人事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培训班采取专题讲座、探讨交流和企业考察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我们能够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迅速实现“三个转变”,做到了集中精力,努力学习,认真思考,较好地完成了此次培训学习任务。现将培训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习培训的基本情况
1.课程安排紧凑。在历时15天的时间里,江苏省根据本次培训班的特点,邀请了江苏省经贸委、化工厅、南京工
业大学等领导和教师,分别就江苏化工行业结构调整、石油化工及下游产品开发、天然气化工产业的优势与应用前景、有机化工与精细化工的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煤化工的现状与前景、氯碱化工及盐化工工艺研究、利用可再生资源发展化工工业以及企业成本管理、经营发展、销售策略、安全生产、环保与生态等十四个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涉及规划布局、结构调整、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产业现状和发展方向、前沿技术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
2.注重实地考察。学习期间,我们参观考察了仪征化纤、扬子石化、扬州石油化工厂、镇江焦化厂、江苏索普、华伦化工和其他一些民营中小化工企业,考察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和招商引资情况,听取了先进经验介绍,座谈交流了心得体会,对江苏化工行业的发展理念、企业管理经验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二、江苏省化学工业基本概况
化学工业是江苏省的传统优势产业,是江苏工业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已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产学研基本配套的完整工业体系。全省现有8300多家化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2315家,2004年完成销售收入2770亿元,实现利税276亿元,完成投资249亿元,化工行业对全省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目前江苏省化学工业的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一,占全省工业经济总量的11%以上,其中,石化
行业经济总量列山东之后,居全国第二位。
主要化工产品中,三大合成材料、基本有机原料、农药、橡胶制品、新领域精细化学品等五大类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主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20多种产品的生产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化学工业精细化率达到45%以上。
三、学习培训的主要体会
通过学习交流和参观考察,我体会到江苏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化学工业紧紧抓住国际资本在中国重点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的机遇,积极调整结构,通过国家的重点扶持和积极有效的招商引资活动,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
一是以南京为中心,建设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石化基地,初步形成了国内“油、化、纤、肥”相结合的南京化学工业园区;
二是在沿江地区,通过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嫁接一批技术引进项目,建设一批中外合资项目,极大地增强了江苏省化学工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了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是积极兴建化工园区,初步走出了一条化工产业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子。在近十年中,江苏省沿江8市先后建成了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化工园区11个,为发展生态型城
市奠定了基础;
四是民营化工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有25家进入了“中国化工生产和流通企业500强”之列。民营企业涉足石化重点发展领域,走大型化、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五是化工物流和仓储业与生产建设同步配套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长江两岸万吨级以上化工专用码头超过40个,千吨级以上专用码头近50个,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各类大吨位化工原料的存储能力近300万立方米。
江苏省化工行业能够如此快速发展,形成特色,其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以下方面:
1.具有独特的区位和地理优势。江苏省依江傍海,地域平坦开阔,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正在兴建的石油管道运输线,共同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有利于生产和运输成本。
2.历史上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化学工业就开始从这里起步,形成了较好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近年来,又得益于浦东开发,许多外商为降低投资成本,转而到苏南地区投资建厂。
3.周边地区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长江三角洲地区不仅是一个大规模的制造业基地,而且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品生产基地,江苏省化学工业从中获得了无限的商机,大大促进
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4.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云集,人才资源雄厚。江苏省拥有46个国家和省级重点试验室、中试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沿江地区有近百所高校,聚集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员,有较强的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的能力。
江苏省化学工业在国内虽然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企业结构合理性不够。虽然有数量众多的化工企业,但大中型企业不到500家,企业结构小而散,集约化程度低,许多生产装置达不到经济规模;
二是产品档次不高。低档次、低附加值的产品多,高新技术含量的产品比重低;
三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少,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一些重要化工产品生产技术仍然依赖进口;
四是环境保护任务艰巨。虽然近几年化工生产污染严重的状况得到基本控制,但由于一些小型化工企业缺少资金,同时环保意识淡薄,环境治理依然不容乐观。
四、对兵团发展重化工业的思考
我们做为兵团首批石化专题培训班的学员,在短短的15天时间内,既学习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理念、管理经验、技术知识,也开阔了眼界,结合兵团工业的实际,我对兵团重化工业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合理规划布局,以园区建设为基础,促进产业聚集。兵团化学工业的规划布局,要立足于兵团现有基础,今后一段时期应以七、八师为重点,以天业和天富为龙头,做强做大石河子化工园区,积极发展配套型和消费型产业,按照精细化、系列化、专业化的要求,形成基础设施完备、配套齐全、产品结构合理的化工园区。
2.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化学工业是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户,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坚决贯彻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念,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工业模式和良性发展的要求,把生态效益贯穿于生产和产品服务的全过程。
3.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自我创新和发展的能力。
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极度匮乏,是制约兵团化工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挂钩,采取自我培养、委托培训、高薪聘请等方式,充实兵团人才队伍。同时,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保障人才队伍的稳定。
第三篇:开放的江都欢迎您
开放的江都欢迎您
倪士俊在中国·江都第三届花卉节投资环境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上的讲话
(二○○五年四月十九日)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在这春暖花开、景色宜人的美好季节,我们欢聚一堂,畅叙友情,相互交流,共谋发展。在此,我谨代表江都市委、市人民政府,向光临本次花卉节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现在,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江都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希望大家进一步了解江都、关爱江都、投资江都。
江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环境优美,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花木之乡、丝绸之乡、建筑之乡之美誉,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水利枢纽和电力枢纽,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全市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人口107万。改革开放以来,江都人民开拓进取,乘势而上,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比中名列第46位。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江苏省党建工作先进市、江苏省双拥模范城、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200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7亿元,财政收入14.2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8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名列扬州市各县(市、区)前茅,在苏中地区乃至全省位次逐步前移。今年以来,经济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借此机会,我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江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们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国际产业、各类资本加速向“长三角”转移集聚,宁启铁路、润扬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使我市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我市提出了“大干三五年、奋力争进位”的总体目标要求,即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在2009年提前实现全面小康,力争挤进全省县(市)前十强。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始终突出四个方面:
一、大力推进沿江开发,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
近年来,我市把沿江开发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高起点规划、高强度建设、高速度推进,沿江开发已初具规模。
规划布局不断完善。我市沿江地区南至长江,北至宁启铁路,总面积达470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土地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在省、扬州市沿江开发总体规划指导下,我们编制了《江都市沿江开发区域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对470平方公里进行整体规划布局,侧重对宁通公路以南160平方公里组织编制总体规划,先行启动区规划建设达30平方公里。现启动区已完成了产业布局、功能分区规划,修编了船舶工业带、机电冶金工业园、精细化工园、高科技产业园等“一带三园”建设详规。下一步,我们将科学编制沿江区域城市副中心组团规划、重点区域建设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和商住区规划,逐步把沿江地区打造成生产发达、生态优美、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型城区、新型园区、新型港区、新型生态区。
基础设施日益配套。近年来,累计在沿江投入近10亿元,推进“水、电、港、路、桥、房”建设,已形成了较强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事业配套能力,“三纵三横”20多公里的路网全线贯通,供电、通讯、给排水设施齐全,目前“五通一平”建设区域已达10平方公里。江都港改造升级为一类口岸,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对外开放,年吞吐能力500万吨。今年,沿江开发将大力推进10大工程建设,启动沿江5万吨污水处理厂、4万吨自来水厂一期工程、3万吨综合码头工程建设,建成区内主次干道5条20公里、园区汛前防洪排涝应急工程、11万伏公用变电所,将一号码头扩建成万吨级码头,年内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亿元左右。
产业开发初见成效。沿江开发区已累计引进项目14个,总投资38.6亿元,诚德钢管、福龙特种钢、长青农化、亚海造船、科进船业等企业已先后落户沿江,华伦化工、大江化工、华诚汽车零部件等一批企业也即将在沿江投资建设。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依托现有“一带三园”,着力培植机电冶金、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制造及高新技术等五大主导产业,推动一批单体投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向沿江区域集聚。至“十一五”期末,力争沿江支柱产业规模总量达到300亿元。
与沿江大开发相呼应,各镇工业集中区也迎来了新一轮建设热潮,全市21个镇级工业集中区累计开发面积近2万亩,进区项目600多个,总投资25亿元,3个集中区获得“全国乡镇工业科技示范园区”称号,还有3个集中区获得“江苏省乡镇工业小区”称号。我市按照整合资源、集约开发、扩大规模、打造特色的要求,加快各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今年将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亿元,新增进园项目350个。3-5年内,全市将形成以武坚体育器材、永安汽车配件、双沟电子电器、丁伙建筑机械为代表的8个产业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有序、经济总量分别突破20亿元的工业集中区。
沿江开发和各镇工业集中区的加快推进,提升了我市产业集聚、要素集聚能力。近年来,我市“双资”利用连年翻番。2004年,合同利用外资1.8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分别增长146%、81%;利用民资40.6亿元,增长67.1%。
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培植发展新优势
江都是苏中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全市拥有工业企业6000多家,去年实现产值380亿元,增长35%,今年可望突破500亿元,规模工业总量位居苏中各县(市)前列。
产业特色逐步显现。全市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冶金、石化医药、船舶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年产值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70%以上。江都是苏州金龙、厦门金旅、江淮JAC的汽车生产基地,中高档大中型客车、越野车、吉普车、高空带电作业车等年生产能力2万辆。机械冶金业拥有企业1000多家,数控锻压机床、发电机组、油泵油嘴等产品质量水平在国内领先,福龙特种钢、新马铸钢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投产,已形成年产2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石化医药行业共有9大类300多个品种,华伦公司溶剂油、合成兽药厂强力霉素等产品的产销量全国第一。江都拥有造船企业100多家,年造船40万综合吨,主要生产各类远洋集装箱货轮,成品油运输油轮等产品,去年产销已突破30亿元。我市将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加快优势产业集聚,重点支持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产业链项目,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初步规划,今后3-5年,汽车工业产销规模突破150亿元,机械冶金业突破400亿元,医药化工业突破200亿元,船舶制造业突破100亿元。
规模企业逐步增多。各重点企业快速扩张,竞争优势逐步增强,一批中小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去年全市产销过亿元企业47家,今年可望达到60家。诚德钢管去年销售突破10亿元,长青公司、江佳公司、亚威公司等重点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比较竞争优势。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集中精力扶持重点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做大规模、快速扩张。我市将推出优势企业、优质产品,广泛寻求对外合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今后3-5年,培育2-3家年销售30亿元以上的企业,形成10个10亿元以上、30个3-5亿元、100个亿元以上规模企业群。
产业层次逐步提升。全市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高新技术产品90多个,省、扬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20多个,亚威公司、长青公司建成博士后工作站,全市年产学研合作及科研成果转化30多项,专利申请量在苏中各县(市)中位居第一,初步形成了机电、化工、医药、环保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群。我市将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加快传统产业更新改造的同时,大力引进和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三年内,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拥有量翻一番,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30%,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每年增长3个百分点。
产业配套能力逐步增强。我市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分工明晰,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玩具、服装配套企业众多,机械精加工能力较强,化工产品上下游产业链完整,一批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厂家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我市共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70多家,嵘泰公司、杰信空调公司等企业与美国通用、福特及国内的一汽、二汽、宇通、长安等几十家企业配套,江佳公司等企业为索尼、松下等国内外大企业提供零配件加工,电力金具、环保器材等产品广泛应用于三峡工程、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我们热忱欢迎各位朋友选择我市的企业合资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江都的建筑业实力也在不断增强。我市是省政府首批命名的“建筑之乡”,拥有国家特级资质企业1家,一级资质企业9家,先后7次获得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江苏江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被评为“2004年中国承包商60强企业”。去年全市建安施工产值突破100亿元,在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武汉、西安、西宁等地享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信誉。当前,我们正加大力度,进一步壮大规模,提高层次,拓展市场,加快实现建筑强市目标,3-5年内,全市建安施工产值将突破200亿元。
三、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打造发展新载体
江都区位优越,交通发达,受上海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双重辐射,与扬州市区紧密相联。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滨江生态园林中等城市的总体目标,按照“拉伸框架、完善功能、塑造特色、提升形象”的总体思路,着力加快城镇建设,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万。
“一主两翼”城市格局初步形成,城市特色进一步彰显。我们以市区为主体,向南呼应沿江开发,以大桥镇为依托,建设“沿江城市副中心”,向北以邵伯镇为依托,建设邵伯湖旅游区,“一主两翼”的城市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突出“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重点建设小纪、宜陵、樊川等中心集镇,城镇布局体系不断优化。坚持依水建城、透水造绿,不断改善城市环境,“江河湖一水贯通,古水绿一体和谐”的城市特色逐步显现。
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实施“南部建园、北部兴城、中部提升、东西扩容”,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近三年累计投入10亿元,市区形成了以“三纵五横”为骨架的城市道路网络,总长度已达118公里,开工建设了二水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城市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功能日趋完善。今年将完成新都南路、沿江高等级公路建设,启动省道安大路建设。同时以北区建设为重点,新建、改造城区道路50多公里,基本形成外环以内通畅便捷的道路交通网络。未来3-5年,城区开发建设面积将扩大到4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30万,初步形成中等城市的基本框架。
打开城门搞建设,城市经营领域进一步拓宽。坚持走市场化、多元化、社会化建设城镇之路,全面放开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公建、社会事业项目的建设投资,近几年,全市城镇建设共融资18亿元,先后参与到城镇道路、城市污水处理厂、学校、医院、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建设。与此同时,我们注重发挥政府有限资源和资本的作用,以政府委托担保、财政贴息、公有资产抵押、投资收益分成等形式激活大量的外来投资。组建了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融资12亿元用于城市建设;城建、交通部门先后成功地与北京市政集团、扬州润扬集团签定BT合作和工程总承包协议,工程标的约8亿元。
流通业态不断提升,商贸兴城步伐进一步加快。江都是苏中地区的商贸中心,餐饮、休闲、购物、超市等传统商贸网点遍布城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信息咨询等新型业态迅速崛起。全市现有各类市场112个,皮鞋、建材、花木、钢材等十大专业市场特色明显,年成交额40亿元以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0亿元,其中江都宏信商贸有限公司年营业额已突破5亿元,在扬州地区位居第一。旅游业发展速度加快,引江风景区、邵伯湖旅游度假区和江都现代花木产业园等三大旅游景区分别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和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下一步,我市将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型流通业态,精心培育江淮线特色市场集群,启动砖桥、港口等现代物流园区,打造旅游新亮点。
四、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谋求发展新跨越
近年来,我市在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大力推进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源头保护得到加强。我市是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近年来,我们牢固确立生态环境第一资源的意识,着力改善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环境。大力实施“碧水工程”、绿化工程,城河及农村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区绿化率达39%,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全市林木覆盖率18%。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工程”,基本形成了花卉苗木、特水养殖、果蔬、桑棉、经济杂粮等5个10万亩种养结构,建成现代花木产业园、苏武农业科技示范园等30个农业园区,其中千亩以上重点园区10个。今后3-5年,我市将围绕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总目标,全面打造“绿带环水,碧水绕城,人在城中,城在园中”的人居环境。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江都科教发达,现有各类科研机构18个,四星级高中1所,三星级高中4所,高考质量一直名列扬州市前茅。江都电大、江都职教中心校等10所职业学校共开办机械、电子、服装、建筑等20多个专业,每年为地方输送技术人才3000多名,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多人。目前,我们正在整合教育资源,组建职教集团,努力培养更多的实用型和技术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全市现有综合医院4所、专科医院2所,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投入2亿元的民办洪泉医院正在建设之中。文化、广电、体育等其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在扬州市保持领先。下一步,我们将推进社会事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努力为人民群众兴办更多的实事项目,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投资环境更加优化。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江苏省率先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政务公开工作得到国务院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肯定。为给投资者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我市进一步完善了外来投资在土地、规费、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投资额特别大的项目,在用地、规费等方面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我们承诺:凡国家和省已经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在我市都能得到充分落实;凡国内同类地区采取的各种优惠政策,在我市同样可以参照执行。此外,我市还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江都”活动,公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5.3%,连续两年被评为“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全社会业已形成“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坚持以人为本,实现跨越发展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建设“服务型政府”,打造“诚信江都”是我们真诚的承诺。我们坚信,得天时、地利、人和,江都一定能成为您投资兴业的最佳平台。让我们不断加深了解,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共创更加美好而辉煌的明天!
最后,祝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幸福安康,事业兴旺!
谢谢大家!
第四篇:海门学习心得-江都教育局
追江赶海,勇立潮头
——海门之行学习心得
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砖桥小学 陈宽秀 为期一周的海门之行已经结束,回顾此次的跟岗学习可谓获益匪浅,体会颇多。
11月30日下午,当我们江都学习组一行来到海门新教育培训中心的“新教育家园”报到时,发现同时报到的还有来自广西南宁、河南安阳、江苏徐州等地的同行,且每组都有三、四十人,多的达50多人。第二天到达跟岗学习的学校后,才知道竟然还有来自祖国最西部新疆的朋友,因为是少数民族,和我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没有入住“新教育家园”。据了解,海门今年就已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超过15000人的学习参观。我不禁惊叹,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远千里来到海门?海门教育究竟有哪些成功的秘诀?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一直在努力解码。
海门地处黄海之滨,东临黄海,南依长江,是古代长江入海的门户之地,旧称“江海门户”,简称“海门”。日月更迭,潮涨潮落。伴着浩荡长江滚滚东逝的脚步,随着汹涌黄海惊涛拍岸的高唱,孕育了海门人远大的理想与执着的追求。他们依偎着江海,追赶着江海,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书写了教育的传奇。
这几天的学习,传递的信息太多,有这样三个关键词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分别是:追求、卷入、展示。下面我围绕这三个关键词从三个方面来总结此番学习的心得。
追江赶海,勇立潮头
一个人活着,不能没有追求;一所学校生存发展,不能没有追求。
为什么成千上万的同行慕名来海门学习?因为近几年海门的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因为海门教育人有着不懈的追求,他们追江赶海,勇立潮头,使得海门成了全国教育的一块高地。
一成立培训中心。2013年2月,海门市成立了全国唯一的正科级建制的海门市新教育培训中心。海门教育人借助培训中心,组建培训团队,研发培训课程,优化运作模式,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师培训、教学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动,每年都有成千上万人来此观摩学习交流。在面向全国服务新教育的同时,也提升了海门教育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二实践新教育理念。海门是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理念的实践基地,不少前来观摩学习者正是冲着新教育的理念而来。教育局长许新海兼任新教育研究院的院长,江苏新教育研究会的理事长。由于行政力量的推进,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新教育的实验学校。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处处体现着新教育的理念。三倡导文化立校。文化是学校记忆和符号,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力量。海门的每所学校都全面分析自己、认识自己,认真回顾自己的历史,梳理自己的办学理念,提炼出具有自身特点的学校文化,并不断发展完善,让所有的师生都浸润在浓郁向上的文化氛围之中。
四实施集团办学。海门所有的中小学校都进行组团办学,一所城区学校带动3-5所农村学校,组成教育集团。集团内建立了教师流动、师徒结对、教学研究等机制,教育局定期进行考核评比,发挥了优质学校的引领辐射作用,带动了教育整体的进一步发展。
波翻浪卷,踏浪而行
我留意到,“新教育”研究的材料介绍、通源小学校长吴建英的报告以及语文教研组活动,都提到了一个词:卷入。刚开始,还不太理解,我们的教育工作怎么用“卷入”?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对这个词有了更深的了解。卷入,体现了一种力量,一种巨大的力量,大海波涛般磅礴的力量。是的,海门教育就像是大海一样汹涌澎湃,波翻浪卷。在海门,每一所学校,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都深度卷入新教育实验,卷入课程开发,卷入学习实践之中。这种力量一波又一波,推动着所有海门教育人踏浪前行。
一课程开发。海门非常注重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从校本课程到班本课程、活动课程、节日课程、社团课程等门类齐全。我们一组在通源小学跟岗学习,这是一所教育局直属的城区学校。他们对我们的学习作了比较详细周到的安排,其中一个内容就是教师的课程讲述,安排了两个半天。共有8位老师分别讲述,内容丰富,有《风筝》《礼仪》《母语》《数独》《山歌》《园艺》《游戏》《美食》等。如此多的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的能力,充分说明他们被卷入了课程开发之中。
二课堂研究。为了建设理想课堂,每学期海门教育局都会提出一个课堂研究的主题,通过教研员的示范,骨干教师的引领,在全市每所学校广泛实施,并开展各种课堂展示、教学竞赛等活动进行推进,年终进行考核评比。从他们的课堂和教研组的活动可以鲜明地感受到每位老师都卷入了课堂的教学研究之中。
海阔天空,鱼跃鸟飞
记得“龙川之秋”教学观摩活动时,海门新教育培训中心的吴勇主任报告的标题是“让学校文化在展示中生辉”。此番海门之行的第三个关键词正是“展示”。展示理想,展示智慧,展示特色,展示实力。展示是一种交流,是一次提升,是一份促进。学校需要展示,教师需要展示,学生需要展示。学校、教师、学生都会在展示中成长。海门的老师、学生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尽情地展示,蓬勃地生长。
一教师展示。这几年海门教育界涌现了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其中不乏省特级教师。从许新海局长到海门中学的校长、东洲小学的校长、通源小学的校长、实验学校附属小学的校长,到研修中心主任、一线老师等,可谓星光熠熠。为什么能成长得如此之快?人数如此之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海门为学校、教师、学生的成长搭建了宽广的展示舞台。海门人勇于展示,他们每年都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每年举行隆重的“海门教育展示周”活动,对自身的发展也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教育局局长、人事科科长、培训科科长、校长、教师等都会给来此观摩学习的同行作交流展示。海门还成立了校长俱乐部、教师文化讲坛等,给更多的老师搭建展示的平台。从我们参与的教师课程讲述、教研组活动等都展示了教师较高的素养,他们自信优雅、阳光向上、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他们一定都沉浸在教育的幸福之中。
二学生展示。参加语文教研组活动时,我们注意到老师的听课记录表上写着研究主题:小组合作,踊跃展示。这就是他们本学期的研究主题。我们有点诧异,因为小组合作的形式在10年前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初不就倡导了吗?我们几乎都舍弃了这种形式,怎么海门到现在才提出来呢?是不是严重滞后了?经过连续几天的课堂观察,我们发现,将其作为研究主题是对“小组合作”这一形式的再次强化,而且后面加了4个字“踊跃展示”,其实“展示”才是其中的侧重点。在每一节课堂上,我们都看到这样的研究。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小组交流,集体展示。老师组织有效,引导有方,课堂高效。学生热情高涨,落落大方,表达准确,展示了他们良好的素质,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的三个过程是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最好的方法是讲给别人听,如果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讲给别人听,而且讲得条理清楚,那么他的学习效果一定会很好,教学的质量一定会高。我想这可能是海门教育取得辉煌成绩的密码之一吧。
除了课堂以外,学校还给孩子搭建了绚丽多姿的展示舞台。我们去时,“生命数学〃活力通小”数学文化节刚刚闭幕,写字比赛,现场作文大赛、迎新年诗歌朗诵会等即将拉开帷幕。据介绍还有亲子节、书香节、巧手节、艺术节、友善节、微笑节等等。一个个多彩的节日,一项项缤纷的活动装点了孩子的校园生活,也培养了孩子的综合素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最后,感谢江都教育局为我们创设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得以开拓眼界,交流促进。我们将认真学习海门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不断思考,勇于创新,为实现江都教育的辉煌而努力!
第五篇:2008总结表彰大会讲话(江都)
弘扬江都精神
推进跨越发展
为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全市2007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08年2月16日)
倪 士 俊
同志们:
新春伊始,市委、市政府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2007总结表彰大会,主要目的是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围绕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大力弘扬和实践“开拓创新永图强、奋力争先铸辉煌”的新江都精神,学习先进、争当标兵,激发斗志、再创佳绩,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我主要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表彰先进,激发跨越发展新活力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又好又快发展不动摇,圆满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GDP280亿元,增长16%;财政收入32.1亿元,增长34.5%;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增长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00元,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7180元,增长17%。全面小
—1— 康建设考核名列扬州各县(市)第一,连续七届被评为“全国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
过去的一年,各项工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推进有力、成效明显,许多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一是沿江开发取得新突破。继续举全市之力推进沿江开发,45平方公里核心区已经拉开框架,当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8亿元,3.5万吨码头建成投运,特钢生产加工、船舶制造及配套件两大支柱产业迅速扩张,一批重特大项目开工建设。去年9月份,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原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亲临我市沿江开发区视察,给予了充分肯定,殷切希望我们“把沿江开发区打造成扬州乃至全省沿江开发的明珠”。二是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坚持国资、外资、民资三资联动,全年协议注册外资4.4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59亿美元,分别增长26.2%和52.8%;利用民资136亿元,新增民资注册资本56亿元,分别增长33.3%和43.6%,双资利用实绩在扬州各县(市、区)中保持第一。开发区、外经贸局、仙女镇、吴桥镇、丁伙镇、樊川镇、真武镇、小纪镇、武坚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大桥镇、邵伯镇、丁沟镇提前半年完成全年任务;浦头镇、宜陵镇因地制宜,深入发动,全民创业掀起热潮,创业氛围愈加浓烈。三是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坚持主攻大项目,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42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3个,工业技改投入进入全省17强,投资8亿美元的中信特钢项目成功签约,并已登记注册,投资近70亿元的中海造船、投资30亿元的诚德三期、投资
—2— 23亿元的海螺水泥等一批重特大项目顺利推进,中海造船获得100亿元订单。各镇坚持招商引资、园区开发、项目建设整体推进,新建标准化厂房35万平方米,入园企业220个,入园项目280个。四是城乡建设取得新突破。围绕建设滨江生态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坚持完善功能与提升形象互动并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分别通过省级验收和考核调研,城市形象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明显优化。城乡一体步伐加快,建成农村公路86公里,改造危桥39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三分之一的村建成全面小康村,仙女镇横沟村、丁伙镇双华村、邵伯镇渌洋湖村等被命名为扬州市小康示范村。五是各项改革取得新突破。市属工业企业、流通企业、事业单位、行政审批制度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属重点建安企业顺利实现资产和职工身份的“双置换”,建筑业改革基本完成。全年完成施工产值228.7亿元,同比增长41%,西安“九座花园”项目获得国家“鲁班奖”。六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安大路江都段全线建成通车,江海高速建设有序推进,新都路与沿江高等级公路实现对接,沿运灌区节水改造、灰粪港整治等重点工程完成既定任务。全年完成重点工程项目30个,总投入2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过去的一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务实进取,各条战线开拓创新,亮点纷呈,创造的业绩可圈可点,取得的成绩可喜可贺。
—3— 在工业经济方面,重点企业各展所长。去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876亿元,产值过亿元企业达130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突破20家,呈现出规模总量迅速扩张、产业特色更加明晰、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的发展势头,特别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工业企业激流勇进、竞相跨越,重点企业一马当先、勇立潮头。诚德集团瞄准国际市场,走自主创新之路,产销规模全市第一,利税水平跻身扬州市前十强、名列地方工业第一,大口径无缝钢管产销全球第三。科进船业、龙川钢管作为进驻沿江首批企业、全市工业新生力量,抢抓沿江开发机遇,实施大投入,追求大跨越,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科进船业去年突破11亿元,三年进军100亿元;龙川钢管实现12亿元,三年将跃升50亿元。新马模具是我市集约发展的典型,占地90亩,创造产值8亿元,并在奋力冲刺50亿元目标。洪泉实业作为全国汽配产业百强企业,近年来,在做大做强零部件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延伸产业链,最近又投入8亿元新上了九龙客车整车项目。江淮、宏运等一批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抓配套、拓市场,为壮大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去年我市被确定为全省5家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基地之一。扬州石化、华伦化工、快乐木业、方正钢铁等重点企业都各展所长、追求卓越,亚威机床继长青农化之后又荣获全国驰名商标,天雨环保、海润化工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舜天工具被认定为国家出口免检产品,一大批重点企业有效发挥了全市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作用。金融机构服务、支持地方经济的力度进一步加大,—4— 去年全市贷款余额在扬州市各县(市、区)中率先突破100亿元,年底余额达116亿元,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社会建设方面,强化保障普惠于民。去年以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政法等部门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尽心尽责,尽力履职,着力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多项工作受到上级表彰。教育工作扬州领先,全市高考文化成绩连续三年名列扬州前茅,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收学杂费,“两免一补”资金投入2000多万元;科技工作卓有成效,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市”;文化工作成绩显著,被省命名为“扬剧之乡”,30多件作品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图书馆改扩建后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100个村建成农家书屋,蝉联三届“全国文化先进市”;卫生体系日益健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分别达100%和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6.5%,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8.8%;社会保障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超过95%,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城乡低保应保尽保,五保户集中供养率70%以上。“法治江都”建设工作得到了省和扬州市的充分肯定,“平安江都”建设夺得五连冠,被省政府表彰为“安全生产先进县(市、区)”。农林、农开、国土、民政、司法、广电、体育、消防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项工作获得省级以上单项表彰和荣誉称号。
在城乡建设方面,攻坚克难再展新貌。去年,全市城乡建
—5— 设重大工程进展迅速,城乡面貌持续改善,人民满意度不断提升,主要得益于各级领导身先士卒、深入一线,得益于各镇各部门勇挑重担、通力协作,得益于广大干群甘于奉献、顾全大局。面对繁重的拆迁任务,各镇各部门任务不分份内份外,工作不分白天黑夜,广大干部群众任劳任怨、忘我工作,长期坚守在拆迁一线,圆满完成中远二期、江中南侧、龙川北路东侧等城市拆迁任务;沿江开发区、大桥镇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克难求进,全年拆迁突破2000户,交地近万亩;仙女镇克服矛盾多、时间紧等重重难题,创造性地完成了新都路南延等拆迁任务。面对紧迫的建设工期,广大干部职工冲锋在前、连续作战,建设局抓节点、保时序,快速推进张正路、金三元地下广场等重点工程,全年新增公共绿地10多万平方米;交通局千方百计破难题,昼夜奋战抢工期,提前完成新都路南延等重点交通工程。面对创建工作的新标准、严要求,城管、公安、卫生、环保、建设、工商、水务、房管等部门的同志不怕困难、合力攻坚,摆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战,把“双创”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广大基层干部深入村组农户、走上路边田头,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面对企业、群众的利益需求,各级干部着力改进机关作风、提升行政效能,认真落实领导挂钩重点项目、部门挂钩重点企业、百名机关干部进村帮扶等重大举措,有效地保障了重要工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工商、税务、国土、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牢记服务宗旨,受到了基层广泛赞誉。
—6—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能人村官独领风骚。去年,奋战在农村一线的基层干部情系三农、引领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涌现了一批服务农村的先进集体,一批勇创大业的“双带型”村支书,一批抢抓机遇的“创业型”农村能人。邵伯镇渌洋湖村党总支书记张福龙心系群众、锐意改革、无私奉献,先后被评为全省勤政廉政好干部、全国劳动模范,当选新一届省人大代表,前不久又作为全国新农村建设十名先进代表之一,受邀参加了全国“倾注三农”联欢晚会,受到了回良玉副总理的亲切接见。仙女镇横沟村党总支书记樊华立足扬州争进位、协调发展求跨越,去年该村三业总产值达7.6亿元,集体创收17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1500元,成为“扬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浦头镇东元村党总支书记曹荣带领群众创大业,走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路子,成为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一村。仙女镇建乐村、小纪镇纪东村、樊川镇东汇村、丁伙镇双华村、丁沟镇黄花村、宜陵镇大陈村等一批能人村官你追我赶、比学赶超,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市供销总社在服务三农、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创新创优,深入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工程,获得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殊荣。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新人新事层出不穷。去年,精神文明建设亮点纷呈、喜事不断,老典型再接再厉、新典型脱颖而出,充分展现了全市人民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他们当中,有无私奉献的好楷模,拥军爱民好军嫂陈巧云,相继获得全国
—7— 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重大典型,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原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的亲切接见,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八大媒体集中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他们当中,有爱岗敬业的好典型,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张明海,他率领的特警大队再传捷报,被表彰为“全国110接处警工作先进集体”,本人也被省公安厅荣记一等功。他们当中,有持之以恒、助人为乐的好榜样,充气工颜展红,十多年来如一日,凭着微薄的收入资助40多名困难学生,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入选江苏省道德模范候选人。他们当中,有创新服务的好标兵,市行政服务中心刘寅在扬州市率先推出一表制集成审批模式,受到省工商局的高度肯定,连续三年荣立省工商系统三等功。感动江都的还有,“法官妈妈”周晓琴被评为江苏省“十佳女检察官”,身残志坚的双沟中学教师王雪梅被评为扬州市“十大教育新闻人物”,扎根乡里的好医生姜宏正被表彰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等等,新人新事不胜枚举、不断涌现。
过去的一年,奋斗尤为艰辛,成绩弥足珍贵。实践和成绩充分证明,江都的干部是能打硬仗、能干大事的团队,江都的企业家是敢创大业、敢于超越的群体,江都的人民是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民。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和认识,“开拓创新永图强、奋力争先铸辉煌”的新江都精神应运而生,成为新时期江都人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
—8— 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二、开启新的征程,推动跨越发展新实践
今日的江都充满活力,未来的江都前程锦绣,经过我们的努力,江都必将打造成为璀璨的“江淮明珠”。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市人大、政协会议,向全市人民发出了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号召,为江都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美好蓝图。
1、江都将成为实力较强的工商城市。实现“强市强镇、三年倍增”,关键是工业经济、支柱产业、工业企业要强,利税水平、科技贡献、社会效益要倍增。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集群、集聚、集约发展的路子,努力把江都建成产业基础较好、实力不断增强的新兴工商城市。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打造3个“千亿元产业群”。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培植3个千亿元产业群,即以中信泰富、诚德钢管等企业为龙头的特钢生产加工千亿元产业群,以沿江船舶产业带和城南汽车产业园为基地的车船及配套件千亿元产业群,以及以100公里市域环路为重点的机械电子千亿元产业群。围绕这一定位,今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其中中信特钢、中海造船、诚德钢管等30亿元以上项目3个,海螺水泥、龙川钢管、科进船业等20亿元以上项目3个,规模以上企业突破80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80家,超10亿
—9— 元企业10家,诚德集团突破50亿元。全部工业3年突破2000亿元、5年突破3000亿元,规模工业2年突破1000亿元、4年突破2000亿元、5年超通州,实现苏中第一。
大力调优农业结构,着力培育3个20万亩高效农业基地。进一步放大花木、蔬菜、特水特经等特色产业优势,力争今年三大产业规模均突破20万亩。花木产业着重以现代花木产业园为核心,建成南至大桥镇、北至丁伙镇的花木产业带,形成集花木生产、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区;蔬菜产业以安大路为轴线,建成南起吴桥镇、北到武坚镇、规模达15万亩的吴武蔬菜产业带,其中设施蔬菜3万亩以上,打造“江苏寿光”的主板块;特水产业形成里下河、邵伯湖、长江三大特水养殖区域,面积突破10万亩;特经产业继续做大黄花草、小萝卜、猕猴桃等现有产业规模,不断提质扩面,全市高效农业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突破55%。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推进3项主要指标分别过百亿。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制订服务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实施好服务业“五年跨越计划”,今年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市场成交额等3项主要指标均突破100亿元;5年内,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
大力提升发展建筑业,着力进军全省前3强。建筑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形象产业。在去年实施市属重点建安企业改制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整合资源,—10— 集聚优势,做大龙头企业,放大品牌效应,扩大市场份额,力争今年产值突破300亿元、跻身全省前三强,到“十一五”期末,力争突破600亿元,进入全国领先行列,形成超10 亿元企业3家、超20亿元企业2家,江建集团突破100亿元。
2、江都将成为投资兴业的开放城市。江都实现跨越发展的最大潜力、最大后劲、最大增长极在沿江。今后3-5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举全市之力推进沿江大开发,努力把沿江开发区建成全市改革开放跨越发展的先导区,把江都建成投资环境优良、发展空间广阔的开放城市。
拓展发展空间,建设100平方公里沿江开发区。加强市域主功能区规划建设,按照省、扬州市确定的我市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在现有45平方公里核心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编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形成宁通高速以南100平方公里沿江开发区,分设工业园区、城市副中心、大江风光带三大功能区。今年,重点加快港口建设,大力实施滨江路、海螺路、良友路等道路工程建设,建成投运沿江20万吨自来水厂一期工程,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亿元,新拓园区开发面积10平方公里,新开工建设项目10个,建成投产项目10个,3-5年内,沿江区域形成100亿元左右企业5家,产出规模突破1000亿元。加快沿江开发由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转变,一手打造“工业走廊”,一手建设“绿色长廊”,全面启动大桥城市副中心建设,规划建设滨江森林公园、新的农民安置区及企业生活配套区等重点工程,5年左右建成三江营滨江森林公园、夹江生态湿地
—11— 公园等绿地景观,初步建成大江风光带;大桥城市副中心建成区15平方公里,人口达15万,初现滨江新城格局。
优化区域布局,打造100公里市域环路产业带。着眼于沿江与腹地互动并进,规划建设安大线、淮江线、新都路南延、沿江高等级公路100公里市域环路,推进四大板块整体开发、五大园区重点开发、特色基地优先开发、沿线各镇联动开发,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效农业、物流园区,形成市域环路产业带。今年,重点建设淮江公路,规划启动北部乡镇联通安大线至淮江线的快速通道,与新都路南延、沿江高等级公路实现贯通。沿线各镇要本着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主动找准定位,主动搞好对接,主动争取突破。特别要注重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制订发展总体规划以及产业发展、城镇建设、设施配套、生态绿化等专项规划,同时,要注重规划控制好高速公路出入口及嘶华线区域建设布局。
3、江都将成为适宜人居的生态城市。从江都的历史文化和区位条件来看,城市因水而名、依水而建,水是城市的特色。经过多年的努力,江都已经初现了“古水绿、江河湖”的城市特色,今后3-5年,我们将放大特色,彰显个性,把江都建成风景秀美、适宜人居的滨江生态园林城市。
建设城南新区,打造生态园林的新江都。围绕建设滨江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按照“一主两翼”和“南北延伸、东西扩容、中部提升、接轨沿江”的城市发展思路,以新都路为轴线,规划建设宁通高速以南、京沪高速南延段以西、夹江以东
—12— 地域36平方公里的城南新区。今年,将抓住新都路全线建成、宁通高速改线扩容和职教集团新校区开工建设的契机,筹资10亿元,南延张正路、新建纬三路,兴建农民集中安置区,规划南部商贸中心,一并规划配套城南中学。到2012年,主城建设区框架将扩大到90平方公里,初步形成大中城市发展格局。
建设全面小康,打造生活富裕的新江都。在推进城市化同时,注重城乡统筹、以城带乡,以全面小康村创建为载体,对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发展村级经济、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庄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四大重点,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村企共建活动,既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已经明确86个企业、部分机关部门单位挂钩帮扶70个经济相对薄弱村,力争一年一小变,三年大变样。全市今年再创成扬州市全面小康村100个,所有村基本建成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明年90%的村建成全面小康村。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秀美宜居的新江都。未来的江都不仅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富裕,而且要天蓝、水绿、空气好。我们将全面启动万亩沿江风光带、万亩绿色通道、万亩田园风光带等3个万亩生态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大江风光、运河风景、水乡风情新景观。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为载体,深入推进国家级环境优美镇、省级环境优美镇和生态村、扬州市级生态村系列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农村环境
—13— 综合整治,围绕仙女镇、丁伙镇两大片区和江平线、安大线、淮江线、嘶武线、328国道五条骨干道路沿线,着力解决乱搭乱建、乱设摊点、暴露性垃圾、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今年,城区污水处理率80%以上,全市垃圾集中处理率80%以上;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镇1个,建成省级环境优美镇1个,建成省级生态村2个,建成扬州市级生态村10个;关停小化工企业69家、总数达100家。
4、江都将成为安居乐业的和谐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我们将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为取向,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提升“五有”水平,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民众,把江都建成群众安心、社会安定的和谐城市。
让全体民众学有所教。加快建设“学有所教”的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不断优化教育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今年,将建成职教集团新校区一期工程,90%以上的镇建成教育强镇,教育水平保持扬州领先。
让全体民众劳有所得。加快建设“劳有所得”的就业保障体系,实行创业就业有机联动,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今年新增城镇就业6500人,城区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充分转移就业的镇村达8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让全体民众病有所医。加快建设“病有所医”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市、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推行医疗保险、大病统筹、社会救助制度,努力让所有群众看得起病。今年城镇
—14—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扩保到10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力争参保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所有建制镇卫生院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50个乡镇卫生服务站。
让全体民众老有所养。加快建设“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体系,享受社会保障的群体不断扩大、标准不断提高,逐步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城乡基本保障加快实现全覆盖。
让全体民众住有所居。加快构建“住有所居”的住房保障体系,继续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抓好商品房开发建设的同时,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有计划地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增加对困难家庭的住房保障,今年新建经济适用房10万平方米、安置房30万平方米。
三、弘扬新江都精神,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
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宏伟的目标,是一幅美好的蓝图,是一次历史的跨越。完成目标,绘就蓝图,实现跨越,需要全市上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大力弘扬“开拓创新永图强、奋力争先铸辉煌”的新江都精神,推动江都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
弘扬江都精神,必须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我市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已经全面开启,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任重而道远。当前,要以弘扬新时期江都精神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以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推动各项工
—15— 作的与时俱进,以思想上的领先保证发展上的跨越。解放思想必须增强责任感。回首过去,勤劳智慧的江都人民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造就了昔日的辉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江都人民也曾引以为荣、充满自豪。毋庸置疑,过去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突围和敢想敢干。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每一个江都人都没有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理由,必须正视发展的差距和不足,坚决扫除影响跨越发展的思想束缚、体制弊端和陈规陋习,努力开辟思想解放的新空间。解放思想必须提高针对性。目前,影响江都跨越发展的最大障碍仍然是思想上的障碍。首先是一些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自身的思想不够解放,习惯于传统思维,满足于小富即安,有风险的不敢干,难度大的不愿干,无先例的不肯干;改革创新的步伐迈得不够大,不合时宜的束缚破得不够狠。江都的经济总量在扬州位居第一,但在苏中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人均水平、运行质态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江都人办企业的本事不算小,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比较仍然是弱项;江都企业数量并不少,但大企业、大集团为数还不够多,等等。我们不冲破思想上的障碍,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些问题,就不可能为跨越发展集聚力量。解放思想必须调动积极性。要根据跨越发展的需要解放思想,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解放思想,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基层的创新实践,旗帜鲜明地鼓励创新、善待挫折,激励成功、宽容失误。通过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把全市各种资源要素汇聚到跨越发展的目标下,优
—16— 化无条件、无阻力、无障碍的发展环境,让一切有益于富民强市的新鲜思想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志于创新创业的社会成员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利于跨越发展的生产要素充分活跃起来。
弘扬江都精神,必须做到激情奋斗,务实前进。江都的未来前途无限,跨越发展责任重大。我们能够亲身参与江都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既是人生难得的机遇,更是社会赋予的崇高责任。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切实增强跨越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饱满的奋斗热情投身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要开阔眼界、开阔胸襟,这是基础。推动江都跨越发展,没有先例可循、模式可套,惟有加强学习,大胆探索,才能走出一条新路。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承担起历史重任,就必须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了解发展大势,紧跟时代潮流,把握规律性,减少盲目性,掌握主动权,敢抓,会抓,真抓,切实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要立志干一行、兴一行,这是动力。实现跨越发展,是一个艰辛探索、艰苦创业的过程,我们要充分认清面临的困难,充分估计遇到的挑战,决不能陶醉于成绩而稍有懈怠,决不能满足于现状而不思进取,要始终保持一股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干一行,爱一行,兴一行,只争朝夕,激情奋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要办实事、求实效,这是目的。在广大干部群众跨越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发展热情与求实态度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17— 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大家的积极性。在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我们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坚决防止急功近利、虚报浮夸,高度警惕项目盲目上马、重复建设带来的市场风险,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弘扬江都精神,必须做到开拓创新,勇往直前。面对跨越发展的艰巨任务,我们容不得半点马虎和丝毫懈怠,来不得半点安逸和固步自封。近年来,我们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江都具体化,坚持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推动了经济社会向又好又快方向发展。但也要看到,困难与矛盾总是与发展结伴而行,赞扬越多越要谦虚谨慎,成绩越大越要开拓进取,速度越快越要快马加鞭。要正确把握好与快的关系。科学发展,“好”是前提,“快”是基础,强调“好”并不否定快,保持“快”并不影响好。从江都的发展阶段看,江都仍然处于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市场化完善期和外向化提升期,加快发展仍然是当前的主题、主调、主旋律,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类资源,既在“快”上做足文章,又在“好”上真下功夫,真正做到好字优先,以快促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正确把握挑战与机遇的关系。当前,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看挑战,宏观调控越来越紧、发展变数越来越多、区域竞争越来越强,我们将面临更加复杂、更加严峻的形势;看机遇,我市发展能量正在逐步积聚、区位优势正在不断凸现、后发优势正在加速形成,必将成
—18— 为我们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局的困难,并不否定局部的优势,局部的超越,也能助推全局的突破,关键在于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在困难、矛盾、制约中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创造机遇,从而赢得主动,占得先机。要正确把握规避风险与创新思路的关系。市场是个竞争系统,机遇始终与风险同在。我们在考虑如何规避风险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考虑如何创新方法,应对风险,研究对策,突破困局,从而抢先一步、快人一拍,实现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因此,要敢于打破框框、突破常规、冲破禁锢,对影响全局的现实问题、涉及长远的潜在问题、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等,采取创新的措施,运用市场的机制,依靠群众的力量,大胆突破超越,不断推动发展的新飞跃,开拓发展的新境界。
弘扬江都精神,必须做到奋力争先,勇争一流。现在是一个以发展论英雄的时代,是一个区域竞相发展的时期。“以发展论英雄、以能力定去留、以实绩排座次”,就是希望各级干部在百舸争流中迎难而上、在千帆竞发中脱颖而出。要有奋力争先的意识,自强不息,不懈追求,经济发展争进位,各项工作争一流,勇于和强的比、向高的攀、与快的赛,在扬州争第一,在苏中争领先,在全省争位次,在全国争名气,把各级干部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创品牌、创特色、创业绩上来,奋发图强,永不满足。要有奋力争先的合力,全市上下劲往一处使,奏响大合唱,无论是机关部门,还是镇村企业,广大干部职工干事业、做工作,都要做到在岗、在行、在状态,拧成一
—19— 股绳、聚成一股气,围绕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合力攻坚,既要争个人先进,也要创集体一流,共同推进江都各项事业走在前列。要有奋力争先的氛围,在全市干部队伍中大力倡导干大事、干实事、干群众满意的事,让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人得到褒奖和尊重,激励各级干部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奋勇争先、争创一流,全力把江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的事业发展得更加灿烂辉煌!
同志们,江都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目标催人奋进,未来令人憧憬。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永图强,奋力争先铸辉煌,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