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申论热点主题分析——水资源保护
编辑:无殇蝶舞 识别码:17-900525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5 23:57: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申论热点主题分析——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保护

1.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而水污染、用水浪费现象却依然存在。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和记忆,我们先将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概括如下: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量的1/4,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农业缺水,全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城市缺水,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水资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在西部地区,水资源是制约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与此同时,水污染严重,全国年排放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用水浪费严重,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存在相当程度的用水浪费现象。

下面是对目前我国水资源情况的详细描述,供大家参阅:

(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座。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水困扰。此外,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治污工作滞后,全国很多河流和不少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饮用水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还有不少农村的群众喝不上干净的水,饮用水含有高氟、高砷等有害物质。据统计,全国尚有3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尤其是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已经充分暴露出来。全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在缺水的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用水浪费,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4,而很多国家已达到0.7~0.8;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我国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85%以上。水污染严重,全国年排放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水污染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更为严重。(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从人口增长看,202_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减少1/5,降至1700立方米左右。从经济增长看,今后几十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快速增长期,到本世纪中叶,国内生产总值要增长10倍以上,城市和工业用水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废污水排放量也将相应增加。从城市发展看,21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率可能达到70%,城市水供求矛盾必将更加尖锐。从粮食生产看,我国北方产粮区水资

源条件并不富余,202_年前国家需要增加1.4亿吨粮食的要求,将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开源节流和保护水资源的任务十分艰巨。(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水资源也是制约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因素。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地广水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是该地区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水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利用、有效保护是实施西部开发的重要内容。

据了解,国家将在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基础上,采取实际步骤加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工作。在计划上,改变以往单纯的工程计划方式,将节水、水资源优化调度、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摆到重要位置,加快建设和发展。在体制上,切实加强流域管理职能,积极推进城市水务局管理体制的建立,为水资源的科学配置提供体制保障。在管理上,制订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充分利用水价、水资源费等经济杠杆,采用有效的科技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在法治上,坚决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配套建设,特别是《水法》的修改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管理水资源。在科研上,突破以往水利工程科学的科研模式,不仅要加强水利基础科学,而且要发展综合学科、交叉学科,不仅要研究水利工程特别是枢组工程问题,而且要紧紧围绕我国水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各种治理措施的相互关系,科学配置,促进水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2.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

我们先将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政策、宣传等手段,全面推进节约用水。

2.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3.做好“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引水工程建设。(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4.深入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树立全民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意识。

下面是对目前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的详细描述,供大家参阅:

(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政策、宣传等手段,全面推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依据水资源的条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旱作农业技术,强制推行使用节水设备器具,扩大再生水利用,推行利用“中水”技术。力争到202_年,使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从45%提高到50%。

建立能够体现水资源紧缺程度和用水全部成本的水价机制。由于我国一直实行

“福利水”制度,水没有被当作一种经济商品对待,所以,在水资源的配制上,市场机制通常被管制方法所替代。当前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遵循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确实把水作为一种商品,充分利用水价、水资源费等经济杠杆,采取“阶梯式”计费等手段,合理应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进一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解决饮用水高氟、高砷、苦咸、污染等水质不达标问题。严禁使用国家禁止的高残留农药,鼓励使用农家肥,发展生态农业。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强化城镇供水水质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应急保障体系。(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把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三峡水库库区及上游,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及上游,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太湖、滇池、巢湖作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点。把渤海等重点海域和河口地区作为海洋环保工作重点。严禁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自身持续发展。力争五年内使COD排放总量减少10%或者更多;继续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到202_年使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积极防治农村水源污染,特别是加强对重点企业存在的环境隐患的排查和整改,防范水环境安全事故。

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部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垃圾、工业废气、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通过不同渗透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污染,长期以来,由于工业生产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环境事件屡见不鲜,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坏影响,因此,应当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采取集中污水处理的途径;工业企业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生产污水据其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总之,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以上内容由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奉献,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申论热点主题分析——三农问题的基本政策

三农”问题的基本政策

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202_年国考、202_年国考的申论主题都是围绕“三农”问题的内容。大量的地方申论考试的主题内容也是围绕“三农”问题。所以,充分了解“三农”问题,对于各位考生熟悉政策、了解国情,从而备考申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农”是指农村、农业、农民。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农村占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所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的问题,中央先后制定了许多政策措施。(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现阶段,我国已经具备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人均GDP突破202_美元,在经济规模上已具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202_年,全国非农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到87.6%,非农业劳动就业份额达到53.1%,城镇化水平达到43%。这些结构性指标反映出,我国不但已经到了可以不依赖农业积累来实现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且还可以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式,支持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进行现代农业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国家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建设的能力明显增强。(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作为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特征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相关内容: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国家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大扶贫力度,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

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征地规模,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提高补偿标准,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

(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二、连续四年的四个中央一号文件:

据统计,从1978年到202_年,中央下发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文件共计56个,这其中包括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连续下发的5个“一号文件”。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2_年开始连续下发4个“一号文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202_年1月29日中央下发的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号文件”,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份“一号文件”犹如春风春雨,进一步催发了农村大地的勃勃生机,将会给广大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202_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也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强劲的动力。(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202_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六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02_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202_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八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202_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

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三、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二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五是着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一要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二要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切实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今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3917亿元,比去年增加520亿元。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三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农业科技项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四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同时,推进征地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继续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以上内容由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奉献,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申论热点分析:海绵城市

热点分析:海绵城市

16城试点“海绵城市” 将获大额中央补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包括南宁、济南在内的16个城市将获得中央财政补贴10多亿元,用于海绵城市建设。这一补贴源于202_年2月31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一文。

该文指出,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将推进中央财政支持的海绵城市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全国130多个城市参与竞争,最后经过筛选有34个进入初步名单。3月4日,3部委确定22个城市参与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答辩,最后有16个获得海绵城市的资格。

4月2日晚间,根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根据竞争性评审得分,排名在前16位的城市分别是: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

海绵城市,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雨水要留下来且做好处理

根据财政部此前发出的通知,202_年有积极性的省份先推荐1个城市,各省份推荐城市后经过财政部、建设部和水利部进行资格审查,然后对通过资格审查的城市,在3月组织公开答辩,由专家进行现场评审,现场公布评审结果。

其中资格审核的要求的是:城市发展对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调蓄雨洪和应急管理能力需求强烈;试点区域总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不低于400毫米;优先鼓励旧城改造项目,包括城市水系统、城市园林绿地、市政道路、绿色建筑小区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本次重庆也入围16个海绵试点城市,但是京沪津都没入选。有专家指出,北京目前尽管在立交桥下开始设定蓄水池,但是主要是排水用的,与海绵城市还是有区别。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秘书长王岚指出,海绵城市的最主要内容是两个,即雨水要保留下来,其次是要做好处理。而做到这两条的很少。“常德过去做这样的工作已经很多年了,很多城市才起步。”她说。

常德市委书记王群在3月27日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答辩会上指出,常德共有河湖面积78万亩,年均径流总量1356亿立米,占洞庭湖年均入湖径流总量的48%。常德已经有了10年的探索与实践,早年常德编制了《水城常德—江北城区水敏性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水资源利用整体规划》,在此基础上高标准编制了相关的20多个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

今年2月,常德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计划3年内在近42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范围内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加速打造生态宜居常德。

中央大额补贴

根据国家政策,入围海绵城市将获得巨额的财政补贴。其中常德将有望获得超过12亿元的国家专项补贴资金,是历年来获国家城市建设单项补贴最高的一次。

广西地方媒体也指出,如果南宁入选海绵试点城市,南宁市在未来3年将获得16.5亿元以上 的国家专项补贴资金,用于进一步优化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建设。

按照直辖市入选海绵试点城市,每年6亿元的中央财政补贴,3年可以拿18亿元。不过重庆是以两江新区的名义申请海绵城市试点单位,是否3年能拿到18亿,仍难定。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李飞指出,建设海绵城市,资金需求巨大。海绵城市对中国仍是新鲜事物,要做到雨水留下并不容易。南京过去实施雨污分离是需要的,“但是仅仅分离还不够,关键是雨水能蓄住且以后被利用。”

海绵城市涉及到沥青渗水以及公路地面渗水等功能,这需要使用特别的水泥和砖面,渗水的沥青,涉及巨额的资金。

以常德为例,该市共有河湖面积78万亩,全市年均降雨量超过1360毫米,预备进行海绵城市的试点区域可达118平方公里。到202_年底,常德市城区启动的110多个项目中已完成36个,完成投资80亿元。

用“海绵城市”终结“城市看海”

今年以来,我国已有41座城镇遭受内涝。202_年有184座城市发生内涝,202_年234座城市内涝,202_年125座城市内涝,“城市看海”屡见不鲜。在国家气象局日前举办的“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中,专家对“城市看海”做了详细分析及应对措施,认为应通过建设“海绵城市”,撕下“城市看海”名牌。(7月29日《工人日报》)

“海绵城市”是个比喻说法,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就地渗透、吸收、存蓄雨水;遇到干旱时再将蓄存的雨水“吐”出来,加以循环利用,比如浇灌花草树木、清洗城市道路和建筑等,可为城市节约大量水资源,缓解城市水危机。有人因此说,“海绵城市”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更具生态魅力。

“海绵城市”确实可以让“到城市看海”成为传说。近年来,我们很多城市屡屡为逢雨必涝、暴雨淹城所困。为何?在现有城市状态下,城市排水防涝水平长期滞后的痼疾难以根除。逢雨必涝之后则是旱涝急转,城市又开始“喝渴”,为何?拼命造房、拼命开发的城市已无蓄水功能。

如果建成“海绵城市”,下雨时像海绵一样把水“吸”住,干旱时再把水“吐”出来,不仅能提升城市的生态还原能力,而且能提升城市消化雨水的能力,缓解逢雨必涝,岂不妙哉?故而去年11月,住建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建设自然留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根治城市内涝顽疾,而不是将雨水“一排了之”。

建“海绵城市”首先得有“海绵体”,“海绵体”从哪里来?一方面要保护好现有河流、湖泊、沟渠等“海绵体”。有些城市,在急功近利的卖地与开发冲动之下,不仅河湖周边用地纷纷被开发商侵占,甚至还填湖遮河,在湖河及湿地上修房造屋。或无视湖河保护而沦为“臭水坑”、“垃圾场”。要建“海绵城市”,就要在现有河湖水系周围划一条清晰的保护线,还公共空间给市民。

另一方面,要大规模建设新“海绵体”。新建林地、河湖自不必说,在修建街道、广场及停车场等公共区域时,不能一味地硬化路面,据说硬化地表对雨水的渗水率不足一成,而用渗水砖铺设公共区域,渗水率高达六成。还应改变过去追求一马平川而填坑平渠的不科学做法,因地制宜地建设下沉式绿地、公园、草沟、水景设施等。在东京和大阪,街头小型公园、绿地和广场无一例外地采用沉降式,雨水可轻易在此汇聚并渗入地下。

建设“海绵城市”一方面是让雨水流得更畅——涝时能吸水,另一方面是让留得更多——旱时能吐水。当我们的城市成了“海绵城市”,“城市之肾”河湖能正常代谢,“城市之肺”土壤能正常呼吸,或许就不会那么频繁地“一边喊渴,一边内涝”了。期待“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风生水起。

建设“海绵城市” 促进人水和谐 “海绵城市”通过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可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三大功能。“海绵城市”建设可有效地解决我省城市水安全、水污染、水短缺、生态退化等问题,应科学谋划并将其付诸实施。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城市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保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的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表明,建设“海绵城市”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有条件也应该率先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城市转型发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上作出示范。

“海绵城市”的提出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数量从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202_年的658个,城镇化率达到54.77%,城市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城市也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又以城市水问题表现最为突出。

水安全问题。一方面,受“重地上、轻地下”等习惯思维的影响,城市排水设施建设不足,“逢雨必涝”成为城市顽疾,据统计,全国62%的城市发生过水涝。另一方面,传统城市到处都是水泥硬地面,城市绿地等“软地面”在竖向设计上又高于硬地面,雨水下渗量很小,也未考虑“滞”和“蓄”的空间,容易造成积水内涝,更严重的是,阻碍地下水补给,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如202_年海口市漏斗区面积为726平方公里,比202_年增加了48平方公里,其中202_至202_年海口漏斗区面积持续扩大。

水生态问题。传统城市建设造成大量湖河水系、湿地等城市蓝线受到侵蚀,据调查,我国湿地面积比10年前减少3.4万平方公里,海南东部沿海超过20%的湿地消失,土壤、气候等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城市河、湖、海等水岸被大量水泥硬化,甚至这种城市化水岸修筑模式已向乡村田园蔓延,人为割裂了水与土壤、水与水之间的自然联系,导致水的自然循环规律被干扰,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生态系统被破坏。

水污染问题。以海南为例,目前主要江河及湖库水质保持优良,但是城市内河、部分入海河流水质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改善,据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全省城市内河水质达标率仅51.4%。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城市污水都是到下游、末端集中处理,长距离的污水管网工程,不仅耗费资金和地下空间资源,而且污水沿途“跑、冒、滴、漏”,以致污水处理厂负荷不足,又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水短缺问题。海南降雨量充沛,人们很难联想到缺水问题,然而事实上海南也季节性缺水、区域性缺水,如今年6月份的干旱造成多个城市用水告急,原因就是海南降雨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衡,加上岛屿地理上中间高、四周低,河短坡陡,水来得急、去得也快,而位于城市的自然调蓄空间大量被挤占,人工蓄水设施又不足,导致大量雨水白白流走。

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系统地解决城市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城市水质量和水环境,调节小气候、恢复生物多样性,使城市再现“鸟语、蝉鸣、鱼跃、蛙叫”等生态景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的基本认知

“海绵城市”让城市回归自然。

顾名思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三大功能。

“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传统城市习惯于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城市建设模式,结果造成严重的城市病和生态危机;“海绵城市”则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低影响发展模式。在城市排水上,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是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建设理念,而“海绵城市”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建设理念,追求城市 人水和谐。

“海绵城市”的认识误区。“海绵城市”是否要花很多钱?

从算大账的角度出发,“海绵城市”不但具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更具有经济效益,可谓花钱少、办事好。一是“海绵城市”注重依靠自然力量渗水、蓄水、排水,大大减少了排水设施的工程建设量。二是传统的大马路、大广场、排水设施维护费用高,“海绵城市”依托生态修复、生态处理,运行维护要求低、成本也低。三是“海绵城市”还能收获雨水资源利用、污染源防治、暴雨内涝灾害缓解等综合效益,降低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以及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

当然,我们不主张对老旧城区单独进行海绵化改造,而是提倡利用老旧城综合改造时,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进去,适当添置一些“海绵体”,这虽然会增加一些建设成本,但却是城市生态修复所必须还的“旧账“。

“海绵城市”是否要替换原来的排水系统?

当一个城市遇到降雨时,首先是城市各类“海绵体”吸水、渗水功能发挥作用,其次是蓄水设施吸纳、调蓄,再次是随着“海绵体”的饱和,就需要进入传统排水系统排除。显然,“海绵城市”对传统排水系统不是取代,而是一种“减负”和“补充”,这也要求“海绵城市”建设要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传统排水系统及超标雨水排放系统,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保障的完整系统。

“海绵城市”的建设思路

转变思想观念。建设“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城市建设领域的调结构、转方式。“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全社会转变观念、形成共识,特别是各市县政府作为城市建设的直接责任人,更需要充分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并付诸实际行动,各个相关部门和行业也要同步推进。为此需要在不同层面开展大量宣传、培训工作,既包括住建、水务、国土等管理部门培训,也包括规划、设计、施工等专业培训,还包括投融资政策和运作方式方面的培训等。我厅将联合省内主要媒体以及省委党校开展多方位的宣传培训。

抓好微循环建设。可以对城市各类新建和改造项目,先启动各类具有末端微循环功能的“海绵体”建设,如建筑、小区的雨水收集利用,城市下凹式绿地建设,道路、广场采用透水铺装,污水处理尽量采用就近、生态模式等等,这些项目即使在大海绵系统未形成的情况下,也能单独实施,且不妨碍未来系统化。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起基础性的作用。从小区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顶、建筑物内蓄水装置或周边小型、分散的蓄水设施抓起,积极为雨水利用及回补地下水提供渗透路径,充分利用各类自然条件,推进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创建绿色小区、绿色社区。

加强规划引导管控。省级利用“多规合一”契机,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强化对森林、水系、湖泊等大海绵体的保护,强化城市绿线、蓝线等划定。各市县应将“海绵城市”的要求贯穿于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规划的全过程,并转化为具体管控指标,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创新城市投融资模式。“海绵城市”既有普通建筑、小区等社会领域里的工作内容,又有城市公园、广场等公共领域里的内容。对社会领域内容,应通过法规规章以及适当奖励等措施,组织社会力量去自行实施,政府加强监管评估来确保落实;对公共领域里的项目内容,除财政直接投入实施外,也可以由政府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采取ppp模式等引进社会资本参与。

制定标准规范及鼓励政策。结合国家《海绵城市建设指南》,制定我省“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争取出台一部地方综合性法规,以保障“海绵城市”主要指标和管控措施的落实。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和施工应用,力争培育一批“海绵城市”新型产业和创新型企业,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做出贡献。

第四篇:申论热点主题分析——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一、相关基本政策

温家宝曾经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每一个中国公民都不会因没钱看病而发愁。”短短的一句话,情深意切,感人肺腑。(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相关论述: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加强医学研究,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实施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服务制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推进医疗机构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创收倾向。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

胡锦涛在十七大所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相关内容:(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二、导致现行卫生系统“病况”的六个“病因”

当前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多种原因长期积累造成的,而要解决现在的医患矛盾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导致现行卫生系统“病况”的“病因”有如下六个:

第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

与改革开放初期因为医疗资源严重缺乏而导致的老百姓就医困难不同,现在看病不容易更多的是医疗资源结构性失衡造成的。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不仅让社区和农村没有能力承担起基本的医疗功能,而且也让以“高药价、高耗材”为特征的过度医疗愈演愈烈。(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目前,全国的医疗资源80%在城市,20%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老百姓得了病在当地得不到有效治疗或者不相信当地医疗机构,只奔大城市大医院,从而让这些医院陷入门诊的海洋中。据统计,北京部分三甲医院都有相当大的就医比例来自外地,也有相当大的比重是非危重疑难病例。“从某种角度讲,它浪费了我们宝贵的医疗资源。对整个国家的医疗技术和可持续发展都非常不利。”

第二,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卫生支出曾经一度占到政府总支出的6%,而到202_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4%。在今年3万多亿元的财政预算中,仅有1200多亿元用在医疗领域。“这个比率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政府投入的缺失造成了公共卫生领域和百姓的基本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实际上,中国医疗事业大部分的贡献来自老百姓缴税以后再次掏自己的腰包。据了解,202_年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已经占到GDP的5.5%,但是它的构成却很尴尬:政府支出所占比例为16%强,而老百姓的支出则占到55%。

“不能什么都推向市场,也不能都要求自费。”

第三,医疗保险发展缓慢。(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据统计,202_年,医疗保险覆盖的城镇职工数为1.3亿,再加上5000万享受公费医疗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只有不到两亿的城镇居民有医疗保障。

在农村地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人口达到1.7亿,不到8亿农民的四分之一,而且保障能力非常有限,每个人只有30元钱。

第四,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

目前,全国有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8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还有12万家药品零售企业。这些企业的成本都不是政府支付的,都需要通过“经营、收费、加价”来维持,所以药品价格不可能不节节攀高。再者,医院目前实行的是药品加成政策,进价越高,加成越多,医院当然不会去进低价药。“整个链条都需要高价药,那么到老百姓那里价格就不可能低下来。”(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虽然国家已经实行了17次药品降价,所涉品种多达万余,但是老百姓却没有感受到实际的效果,这与药品生产企业大量生产替代药品分不开。“国家降这个药品的价格,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就马上停产这种药,再生产新药,结果还是高价药。”第五,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存在逐利倾向。(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初衷,“肯定不是让它为政府挣钱,而是为群众提供廉价有效的医疗服务”。然而,当前一些政策上的矛盾致使这个目的越来越难以实现。既然是公立医院,就应该保证对他们的财政投入并且加强监管。但是现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一方面是目前政府投入很少,每年的拨款仅占医院总收入的7%~8%,其余90%以上都是靠医院自己组织医疗服务得来;另一方面,政府对医院的收支又不管,任凭医院自由收费和分配。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医院院长,自然要追求利润。而在医患关系中,医生的主导地位则让这种情况有可能发挥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第六,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力。

当下职能部门对医疗服务缺少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对医疗机构的规模、大型仪器的购置和新技术的采用都没有特别“管用”的监督办法。“行业监管确实有困难。”(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造成了如今“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更造成了如下事实:卫生部进行了第三次全国卫生医疗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应就诊而未就诊的比例由1993年的36.4%上升到48.9%;患者应住院而没有住院的比例高达29.6%;在住院患者中,主动提出提前出院的比例为43.3%,其中六成以上是因为支付不起相关费用而提前出院的;农民应住院而没有住院的比例更是从1998年的63.7%上升到75.4%;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民占全部贫困农民的比例上升到33.4%;在西部地区农村,62%的患者因为经济困难应治疗而没有治疗,75.1%的患者还没有治愈就要求提前出院。

三、相应对策措施(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积极采取以下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目前,很多地方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已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第二,加快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要在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服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摸索和完善相关机制,力争将更多人纳入到医疗保障体系中来,让每一个中国公民都不会因没钱看病而发愁。

第三,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创收倾向。上海长江医院竟发生了将已经怀孕的一名少妇,诊断出不孕症,五天索要该患者3.7万元的恶性事件。这说明政府必须对医疗卫生单位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对公立医院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变目前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片面创收的运行机制。严厉查处各种名目的不合理收费现象。推进医疗机构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

第四,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根据国家、社会、个人承受能力和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强药品价格监管,严禁虚高定价。(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人口基数大,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经济差异大,这些都增加了问题解决的难度。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价格监管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和政府投入等诸多方面因素都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老病死。我们要本着对人民负责,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伟大事业负责的精神,常抓不懈、积极开拓,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力争尽早做到让每一个中国公民都不会因没钱看病而发愁。

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要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需重点抓好四件事是:

一是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搞得更快一些。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101亿元,比去年增加58亿元。(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二是加快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重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落实经费保障措施,方便群众防病治病。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给予适当支持。

三是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政府对困难群众给予必要的资助。(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四是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在免费救治艾滋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患者的基础上,扩大免费救治病种。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

以上内容由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奉献,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申论热点主题分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方面有: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未成年人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活跃文艺创作等。

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现的意义:在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明显,这就凸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要解决稳定、发展的问题,就必须形成全社会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发展和谐文化,有利于增进共识、统一思想、化解矛盾、凝聚力量。

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丰富了人民文化生活,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二、弘扬民族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在今天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经济飞速前进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中许多优秀的内容不但受到中国人民的重视,也像磁铁一样深深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许多宝贵内容直到今天还在闪烁着光芒。我们要保护文化遗产、挖掘其优秀内涵、创新其表现形式。(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首先,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理、开发和创新力度,发掘文化优势。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许多精华,是中华文化在21世纪新的生长点,在软实力竞争中具有较强的优势,是我们提升软实力开发不尽的宝藏。不过,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只有经过现代化的提炼和创造性转化,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并最终对世界产生吸引力和号召力。要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和活力,要通过处理好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进行民族文化创新,引进、培植新的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要素和文化精神。要树立民族文化创新意识,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工作,加强中国在思想理论、科学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原创动力,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模

式。

其次,加强青少年民族文化教育,积极资助国际汉语教学和研究工作。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只有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才能树立起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对振兴中华文明历史责任的认同与使命意识。应加强学校民族文化的教育力度,要通过学校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氛围,以及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使广大青少年理解和承继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让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在一代代人身上发扬光大。要结合时代主题、爱国情怀、创新精神、思维方式、高尚人格来进行教育,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要大力推进汉语在全球的普及推广工作,积极资助世界各地的汉(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再有,使民族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要突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精心组织好重要节庆活动,特别要组织好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节庆活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对宣传民族传统节日的导向作用,切实加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舆论宣传,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节日、热爱民族传统节日、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要积极开展传统节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使传统节日不断传承和发展。要切实加强对传统节日活动的管理和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各地运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扩大传统节日的社会影响。(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另外,积极推进文化交流和文化外交,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和辐射力。要维护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主流文化的地位,就应通过文化交流和文化外交积极主动向外输出,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国际交流和竞争中保持战略的主动地位。尤其应注重输出民族性较强的优秀文化。在当代,文化产品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最主要载体,因此,有必要系统地、高标准地制定对外文化产品输出计划,逐步通过翻译、出版、演出、展览等国际文化运作规则,拓展国际文化市场,推进优秀民族文化产品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要积极利用高科技宣传手段,通过各种视听、卫星传播、网络等手段,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扩大中华文明的传播影响力。要建立一定的保护机制,鼓励民族文化在大众媒介上的传播,大力扶持民族文化在大众传媒上的占有率。国家应制定互联网发展战略,大力鼓励和扶持中文进入国际互联网。要发展中国数字图书馆,使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通过因特网传递到世界各地。

三、在当代社会,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诉求。但在计划经济时加大投入积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期,我们更多地注重了文化的教化功能,忽略了文化的游戏和娱乐功能,宣传大于娱乐,教育重于服务,从而忽视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权益,这也严重地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政府管理模式并没有伴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结束而结束,以文化管制为主导的文化管理方式,导致公共文化服务的缺位。(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不发达,在文化建设上我们存在着太多的欠账,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文化服务网络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日益提高。政府原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却没有跟上这一步伐,甚至于有所减弱,很多原有的文化设施被以“以文养文”的借口挪作他用,或者被撤销、拆毁,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巨大缺口。而现实中存在的经济的区域性不平衡发展、农村与城市经济的极大反差,又使得本已薄弱的公共文化服务在那些经济发展不发达地区更为缺乏。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全面铺开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送书下乡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促使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高。

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我国文化产业正进入高速发展期。通过政策鼓励和有效管理,繁荣文化市场,使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以上内容由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奉献,转载请注明出处。

申论热点主题分析——水资源保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