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6 农业部:“十二五”我国将完善沼气工程扶持政策
农业部:“十二五”我国将完善沼气工程扶持政策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1年11月6日 作者:来源:新华网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探索对沼气工程发电上网、提纯罐装、热能回收、沼肥利用等开展补贴,引入清洁发展机制,统筹沼气工程环境治理、能源利用、肥料生产等多重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是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德沼气合作战略研讨会上说的。他还表示,将健全沼气工程设计、施工和技术服务相关制度,营造更好的市场条件和商业环境。
据统计,2003年以来我国累计投入了285亿元农村沼气建设资金,已形成了户用沼气、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秸秆集中供气沼气工程、农村中小学校沼气工程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2010年全国沼气用户达4000万户,受益人口1.55亿人。
张桃林说,“十二五”期间是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现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15%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物质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质资源,可以能源化的资源量约为3.5亿吨标准煤,发展潜力巨大。今后国家将继续把沼气工程作为生物质能发展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拓宽原料来源和应用领域,加大建设力度,为改善农民生活和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优质、清洁、可靠的能源保障。
在沼气工程投资结构方面,今后将充分发挥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和大型秸秆工程原料充足、接近农户、易于就近供气的优势,以集中供气为重点,完善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同时,以高值利用为目标,充分利用粪便、秸秆、生物垃圾等多种原料,围绕沼气提纯罐装、车用燃料、发电上网,建设特大型沼气工程,建立可持续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实现效益拉动。
第二篇:农村沼气工程“十二五”规划
农村沼气工程“十二五”规划
农村沼气工程关系到我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2015年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开发利用的目标任务与实施重点,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特编制《县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2015年)》。
一、规划摘要
-2015年,我县共规划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8000口,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县级服务站1个,乡村服务网点30个。规划概算总投资555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390万元,地方投资200万元,农户自筹2960万元。规划实施后,全县户用沼气将达到2.3万户以上,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处,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3处,乡村服务网点70处,到2015年,全县2.3万户沼气用户每年可以增收节支2898万元以上。
二、建设基础
(一)发展现状
县辖17个乡镇、325个行政村、3324个村民小组,全县总面积9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万亩,总人口42.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44万人,总户数11.88万户,其中农户10.4万户。
我县利用沼气解决农村燃料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的,近几年来,我县抓住国家支持农村沼气建设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适时提出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主扶”和“农户自愿申请,乡村组织实施,部门监管服务,市场机制运作,资金捆绑使用,实行先建后补”的工作思路。特别是近三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能源工作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突出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能源利用率两个重点,不断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沼气建设村基本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人民生活小康化”的目标。截止年底,全县累计完成沼气建设13078口。目前我县农村沼气使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四位一体”生态能源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开云镇八里村、萱洲镇的田家村、江东乡的龙桥村等10个乡镇,115个村,这种模式主要是以沼气为纽带,种植养殖业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多业结合,综合利用的生态能源模式,达到了“猪-沼-稻”、“猪-沼-菜”、“猪-沼-鱼”完整的生态农业良性系统使能源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二是“五改”生态家园模式。主要集中在白果镇先锋村等九个乡镇,125个村,这种模式是将沼气池与改卫生厕所、改饮用水、改家畜栏、改卫生厨房、改卫生浴室相结合的生态家园模式。农户庭院合理的布局设计,人畜粪便直投入池,沼气池常年产气,改善了卫生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方向。三是“三结合”生态家园模式。这种模式在全县各乡镇都存在,比较分散,这种模式是以稻草为主要产气原料,结合人、畜、禽粪便及生活垃圾直投入池,使沼气池有充裕的原料,卫生方便,是解决当前由于养猪少而造成的无产气原料的较好途径。
(二)进一步发展农村沼气的必要性、迫切性
1、农村生活用能价位高、缺口大,需要开发建设农村沼气。能源短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油荒、煤荒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我国也随处可见。石油、煤炭、液化气价格越来越高,使农民生活用能负担越来越大。就我县目前来说,一吨煤价格200多元、一罐液化气80元,一个3-4口之家用液化气做饭一月一罐,一年900多元,取暖用煤3吨,折合人民币近800余元(含运费),全年能源消费1700多元;若做饭、取暖全用煤炭,每户一年需5吨,约1300多元。随着煤炭价格的一涨再涨,农村生活用能将更为困难,现在大部分农民除冬天用煤取暖外,平时都用薪柴、作物秸杆做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威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下,开发新型农村能源势在必行。
2、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开发建设农村沼气。中央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要把我县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和谐稳定的新,开发建设农村新型能源,加快“一池三改”建设,是治理农村脏、乱、差,改善村容村貌,创建干净、卫生、文明新农村的最佳切入点。农村沼气建设,可改变农村传统生活方式,使农村向着健康、卫生、整洁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改进农民多年来形成的生活观念;可优化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人畜粪便直接入池发酵,既可避免对地下水源的污染,又可消灭蝇蚊的孳生场地,减少有害病菌的传播,有利于农村居民健康;可通过新型能源开发建设技术培训与管理实践,促进农民自身素质和致富能力得到提高,精神面貌得到改善,从而促进农村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
3、农业可持续发展
和无公害生产需要开发建设农村沼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市场准入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被提上日程,像过去那样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的种植方式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进行无公害生产,必须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科学合理施用无公害肥料和农药。沼渣、沼液等肥料不仅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最好肥料,而且还具有“生物农药”的功效。用沼
液喷洒农作物,不仅可起到叶面施肥的效果,而且可杀死作物的病、虫。开发建设农村沼气,直接治理了农村人畜粪便污染,减少了焚烧秸杆对大气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以及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无病菌、无虫卵沼渣沼液有机肥、草木灰还田,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可有效增加土地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地地力,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增加农产品产量奠定基础,使农业能沿着高效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三)农村沼气发展需求分析
通过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使规划重点区域内的农村用能结构得到优化,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50%以上,畜禽养殖污染得到遏制,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控制,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尿处理率达到9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通过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建设生态家园,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高效生态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特色兴县”战略,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农业生产污染治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为重点,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因地制宜推广以农村沼气为纽带的各类能源生态模式和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农民生活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和突出重点的原则。沼气建设与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总体目标密切结合,纳入我县社会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优先发展养殖普及率高的村、水资源保护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沼气建设。
二是政府引导和效益吸引的原则。切实加强宣传引导,研究制定沼气建设的政策措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狠抓沼气示范村、示范户建设,通过典型示范,以综合效益吸引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三是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原则。要根据各地的实际,结合不同区域特点制定实施规划,明确重点及配套措施,通过合理布局,分区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沼气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
四、农村户用沼气
农村户用沼气的基本建设单元为“一池三改”,包括户用沼气池建设和改厕、改厨、改圈“一池三改”同步规划、同步施工。沼气池的建设容积为10m3,重点建设“上流浮罩式”国家标准规定的池型,配备自动或半自动的出料装置。同时,根据不同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将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与农业生产发展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建设“四位一体”和“猪-沼-作物”等能源生态模式。
规划-2015年,全县农村有养殖基础和建设场地的农户,新建农村户用沼气8000户。到2015年,全县农村户用沼气达到2.3万户以上,普及率达到30%以上。
其中:-2012年,全县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户,普及率达到21.4%,2012-2015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6000户。
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
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以“一池三建”为建设单元,包括发酵池、原料(粪便或秸秆)预处理(沉淀、调解、进出料、搅拌等装置)、沼气供气(沼气净化、储存、输配、计量和利用装置)和沼肥利用设施(沼渣、沼液处理及综合利用装置)等。土建工程主要包括沼气发酵池、贮气水封池、前处理池、沼液贮存池、保温室、沼气管网等;设备主要包括泵、流体管网、电器控制、脱硫塔、沼气灶具、检测设备等。
规划-2015年,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处,到2015年,全县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普及率达到100%。
其中:-2012年,全县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3处,普及率达到30%。2012-2015年,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7处。
六、大中型沼气工程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组织推广“生态型”、“环保型”、“能源生态型”等不同模式的沼气工程。-2015年,规划全县规模养殖场(存栏生猪3000头以上、存栏家禽10000羽以上)新建设沼气工程5处。
到2015年底,全县大中型沼气工程总数达到5处左右,全面完成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
其中:-2012年,全县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2处,普及率达到40%。2012-2015年,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
七、沼气服务体系
县级服务站主要受管理部门委托对乡村服务网点实施管理,开展技术轮训、巡回检查、应急处理、配件供应、大修服务、试点示范、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服务。建设内容主要配备沼气技术巡回服务多媒体车、大功率远程进出料车、应急处理专用摩托车、培训和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场地及工具、维修工具和检测仪器、“一站式”服务业务用房等。
乡村服务网点直接为广大沼气用户提高服务,重点以沼气国债项目为依托进行建设,每个网点具有为300-500沼气户服务的能力,至少配备1名技术服务人员,具有“六个一”,即一处服务场所、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做到服务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有原料。
规划-2015年,新建县级服务站1个,乡村服务网点30个,到2015年,全县沼气服务体系覆盖率达到100%。
其中:-2012年,全县新建县级服务站1个,乡村服务网点20个。2012-2015年,新建乡村服务网点10个。
八、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农户自筹为主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发挥政府、集体、农户、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县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沼气工程建设补助,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建池材料、设备采购、工程设计、技术工资及人员培训等方面。
注:详见附表三
(一)规划总投资概算
根据以上测算,-2015年全县沼气建设总投资5550万元,其中:-2012年投资2060万元;2012-2015年投资3490万元。
1、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规划新建8000口,平均每口沼气池容积10m3(包括“三改”),按每只造价4000元计算(包括原材料费、人工费、沼气使用配套设备费等),总投资3200万元。其中,-2012年,新建口,投资800万元。2011-2015年,新建6000口,投资2400万元。
2、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新建大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处,总容积为5000m3,按400元/m3造价计算,需总投资200万元。其中,-2012年新建3处,投资60万元。2012-2015年新建7处,投资140万元。
3、大中型沼气工程。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总容积为37500m3,按400元/m3造价计算,需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2012年新建2处,投资600万元。2012-2015年新建3处,投资900万元。
4、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县级服务站一个,建筑面积1000㎡,需总投资(含设备采购)500万元。新建乡村服务网点30个,需总投资(含设备采购)150万元。其中,-2012年新建20个,投资100万元。2012-2015年新建10个,投资50万元。
(二)投资计划
投资127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4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20万元,大中型沼气工程300万元,沼气服务体系建设550万元。
2011年投资79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4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40万元,大中型沼气工程300万元,沼气服务体系建设50万元。
2012年投资74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4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40万元,大中型沼气工程300万元。
2013年投资94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6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40万元,大中型沼气工程300万元。
2014年投资94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6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40万元,大中型沼气工程300万元。
2015年投资87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800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20万元,沼气服务体系建设50万元。
(三)资金筹措
实现规划目标共需总投资5550万元,根据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支持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政策导向及上级有关部门文件精神,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投资由农户自筹为主,政府通过项目包装等途径予以适当补助;规模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和乡村服务体系建设,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以社会、企业和养殖户投入为主和国家配套以奖代补;县级服务站建设以国家投入为主;确定资金筹集计划为中央投入2390万元,地方投资为200万元,农户及企业自筹2960万元。
九、项目组织实施
成立“县农村能源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在“县农村能源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开展工作。县能源生态局组织专门班子和专业技术施工队伍具体实施。县能源生态局局长为第一责任人;乡镇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明确能源生态局班子成员负责相应乡镇的能源建设任务。
广泛宣传发动,争取领导、涉农部门,特别是退耕农户对能源建设工作的认识、重视、支持与配合。通过培训、现场会、宣传资料、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等多种途径宣传发动退耕户积极参与到全县农村能源建设上来。
按照重点安排适宜发展沼气的养殖集中地区的原则,将全县17个乡镇的58个重点村作为-2015年未来5年全县农村沼气建设的规划区域。
十、经济社会效益及环境影响
本规划实施后,将新增农村户用沼气8000户、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乡村服务网点30处,全县户用沼气将达到2.3万户以上,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处,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3处,乡村服务网点70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
(一)经济效益
新建一个10m3的农村户用沼气池(包括“三改”)需投入资金4000元左右,按使用年限为15年计算,平均每年摊到266.66元。而通过“三沼”综合利用,每年可以使农户增收节支1260元左右。其中,利用沼气炊事等,可节支760元左右(全年节约8瓶煤气,每瓶按95元计算);沼渣、沼液是优质有机肥,全年可减少化肥、农药支出约320元左右;利用沼渣、沼液作有机肥发展瓜果、蔬菜等农作物,每户每年增效增收180元。到2015年,全县2.3万户沼气用户每年可以增收节支2898万元以上。
(二)环境效益
规划目标实现后,全县2.3万农户可用上优质燃气,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减少了薪柴使用量,保护了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农村发展沼气,把建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进行,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流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灭寄生虫卵和部分病菌,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能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通过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模式建设,把种植、养殖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农业资源的深层次利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农村沼气建设,真正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
(三)生态效益
一只沼气池年产沼气量相当年节约薪柴5000公斤以上,相当于保护了6亩薪炭林年生长量,按此测算,全县2.3万个池相当于年保护13.8万亩薪炭林年生长量。而且防止了水土流失,改善了水质,减排了30万吨污染源。同时,大量施用沼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起到维护农业生态系统平衡作用,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可以说,一只沼气池既保护了一片青山,又保护了一片绿水,对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和巩固生态县建设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一、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沼气建设关系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实现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与建设“生态”,创造我县农村的优美环境密切相关,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各乡镇、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把沼气建设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工作之中,建立组织,搞好规划,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农办、能源、农业、规建、财政、环保、国土、林业、科技等部门要加强合作,积极配合和支持沼气建设,确保沼气建设任务的完成。县政府将农村沼气建设列入各乡镇农村生态建设考核目标;各乡镇确定分管领导,成立相应机构,建规立制,责任到人。
(二)强化项目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沼气工程建设的各项管理工作,要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保证工程质量和正常安全运行。各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组织设计和施工,必须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和施工,施工人员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要逐步建立系统、高效的管理机制,所有项目都要严格履行国家和省有关项目的管理办法和程序。对项目要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强化资金管理,加大资金使用的追踪检查和审计检查。沼气池建设要建立档案和用户卡片,实行长效管理,巩固建设成果。
(三)加大资金投入
沼气建设是一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的农村公益事业,因此,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予以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一是加大项目包装、申报力度争取项目支持;二是整合新农村建设、移民后扶、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等各项政策资源,形成合力;三是财政加大资金投入,把农村沼气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企业和农民增加投入,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推动沼气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依靠科技创新
要积极探索先进适用的技术,把农村沼气建设与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一整套适合我县的农业生态模式,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同时要引进和开发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拓宽沼气原料渠道,提升沼气工程的技术档次和整体水平,发挥较好的综合效益。
(五)完善服务体系
加强沼气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队伍建设,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沼气生产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做到施工人员持证上岗,保证沼气池的建设质量。同时探索创新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做到专业化施工、物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和社会化服务。
(六)注重宣传引导
各乡镇、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农村沼气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沼气建设在治理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取得的成效,宣传沼气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经验,得到领导和农民的认同,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沼气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十二、附表
附件1:县-2015年农村沼气建设基础及建设需求表
附件2:县-2015年农村沼气建设目标表
附件3:县-2015年农村沼气建设任务及投资需求表
略
第三篇:着力扶持粮食银行完善我国粮食储备机制
着力扶持粮食银行 完善我国粮食储备机制
河南工程学院
赵传慧 都赢粮食银行软件
北京市东城区发改委 蒋志敏
粮食银行是面向农民开展的一项以存储、销售和加工粮食为主要经营业务,服务于农民的新型组织形式。粮食银行在农村有着深厚的发展背景和社会基础。
首先,从农民个体角度来看,传统落后的家居储粮方式损耗巨大,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生活水平和住房条件的逐步改善,现代化的家居设施与传统的储粮方式格格不入,农户粮食散储的弊端逐渐暴露,呼唤新的先进的专业储粮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将稻谷存入粮食银行,交由粮库保管。随用随取,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从社会流动角度看,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周边县市和省外城市,留在农村的多是劳力弱、体质差的妇女、老人和儿童。农忙收获季节,农民工从全国各地返回农村收割粮食,既容易造成企业季节性缺工和交通的阻塞拥挤,减少农民工的收入,同时也给社会治安和人身。财物安全造成了不良影响。如今,只需提前电话预定,根据事前合同,粮食银行就可以替农民完成农作物的收获、运输和销售,粮食直接入库,农民就可以按比例提取油、面或者卖给粮食银行。
再次,从粮食企业的角度看,通过粮食银行与散居的农民建立紧密联结的通道,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以往粮食分散于农户家中,企业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各家各户的存粮数量和使用意向,信息的不对称增加了企业交易成本。粮食银行一边连接着广大储户,一边连接粮食加工企业,有助于将农户与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农户与专业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既可以解决农民储粮难题,又可以快速的掌握大量粮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建立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粮食产业运行机制,从而提高我国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从国家粮食储备角度看,现有的粮食储备运营机制和运作方式尚未走出传统的计划管理体制,无法适应粮食市场化流通体制。以银行理念市场化运作的粮食银行能够及时实现新旧粮的转换,并从事粮食升值增值的市场业务。把其纳入国家粮食安全储备体系,由中央政府统一协调管理,形成行使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粮食银行储备机制。
在各地实践过程中,形成了3种主要的运作模式:
1、以粮食企业为主导的运作模式。
这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粮食加工企业为了获得稳定和优质的粮食来源,积极引导农民把多余口粮存入银行,同时为农民提供日常生活必需的食油。面粉等,既解决农民存储困难的问题,又为企业降低了交易成本,建立了农民和企业的利益联结纽带。湖北枣阳市三杰麦面有限公司在枣阳市18个镇、办事处、开发区、农场开设粮食银行,扩建了5000吨仓容,为粮农办理“代农加工、代农贮存、兑换米面”业务。粮农将家中余粮放在粮食银行后,领取由企业统一制作的粮食存折,凭粮食存折可在全市任何一家三杰粮食银行兑换点,按比例进行米、面、杂粮等10多个粮食品种的兑换。
同时农民还可以在市场价格比较高时向粮食银行出售粮食,也可以在需要粮食时提取。三杰麦面公司还将粮食储户列为订单农户,为他们提供品质好、产量高、抗病强的小麦良种及系列技术服务。这样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形成了农业的规模效益,实现了生产。销售和加工的一体化,帮助农民抵御了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够充分享受到农业产业化的利润,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
2、以政府粮食部门为主导的运作模式。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政府粮食部门的任务主要是按保护价来收购粮食,确保国家粮食储备,完成国家收购任务。部门功能比较单一,职能比较简单,面对粮食流通市场化体制的改革,粮食部门以及国有粮食企业逐渐暴露了管理体制上的弊端,不能适应市场化竞争。重庆荣昌县国家粮食储备库积极适应新环境、探索新形式,以切实为农民解决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为农民服务水平为出发点,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职能,以市场化手段为主,增强自身工作能力,增加粮食储备。该库成立了首家粮食银行,其措施:
一是开通粮食服务热线,上门服务,免费替农户运输粮食入库; 二是由粮库正规的仓房保管免费储藏,定时由工作人员检查、杀虫、通风等; 三是农户将粮食储存在该粮库后,粮库保证其数量和质量; 四是在粮食银行内储粮的农户可以随时按市场价销售给粮库,也可以随时取走再销售或作他用。
武陆县粮食部门充分发挥粮食企业库所多、容量大等优势,开办了免费代储小麦业务,并承诺代农民存粮一年内不收保管费、手续费,粮价上涨,农民满意了,可卖给粮库;如不愿卖给粮库,农民可随时出仓。虽然这种模式并没有为农民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的兑换,但能够有效解决农民储粮难题,很受农民欢迎。
3.以农民小业主为主导的运作模式。
这种模式仍然带有很强的原始韵味,是20世纪80年代粮食银行雏形的深化发展,在农村有很大的存在空间。农村中有很多的小油坊、面粉厂和面条作坊,这些个体作坊满足了农民日常生活的需要,是农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过去,农民缺乏现金,用粮食去换面换油,这种生活习惯的发展演变为农民把粮食直接存到作坊里,随时按照自家需求兑换相应比例的物品。福建农民杨天明经营着一个小型磨坊为村里人磨面,从事家庭储粮换面业务,办起了粮食银行。村里人来存粮,只需填写一张存粮卡,凭卡可用粮换面,也可以按5%的折扣长期
存放,极大方便群众。山西省吉县农民葛建章和葛建军兄弟俩人,共同开了小面粉加工作坊,农户可以存入粮食,按比例随时领取面粉。面粉作坊则依托大量的粮食从事销售和加工,提高了经济效益。这类粮食银行规模小,储藏设施不很先进,但由于立足于农村,满足农民日常需要,市场空间很大,生存潜力也很强。
粮食银行是服务于农民生活自发产生的经济组织,是新时期新环境下农民新的制度创新。它以农民储备粮为基础,以粮食部门、企业为依托,把农民利益与企业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现实中,各地粮食银行运作模式有很大不同,还有待于规范和完善。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法规,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要求,防范市场风险带来的利益损失和矛盾纠纷,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也维护粮食企业的正当利益。引导粮食银行在有利的政策环境中发展壮大,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企业利润增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河南工程学院
赵传慧 都赢粮食银行软件
第四篇: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创业就业的建议
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创业就业的建议
创业是就业之源,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推动草根创业、大众创业已成为时代新潮流,并摆上了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业就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给予扶持。如开辟“再就业市场”,进行创业培训、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政策优惠等。在创业就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一、我市创业带就业工作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目前我市的创业带就业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困难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创业促进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政出多门,缺乏协调和配合。目前劳动保障、人事、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工会、妇联、团委等多个部门都在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创业扶持工作,实践中往往是各搞各的,缺乏有效的整合和统筹规划,并导致促进创业的政策不连贯。二是资金投入分散,难以形成合力,不利于产生整体功效。三是创业的政策门槛过高,渠道过窄,许多有意创业者难以实现创业愿望。四是创业环境不够优化,表现在创业项目开发和征集制度不健全,可供创业者选择的项目少,无法满足创业者需求多样性的要求。五是创业培训薄弱,不能 提供有效的、针对性强的创业就业培训,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六是是创业融资制度不健全,贷款难和贷款回收率低同时并存,创业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各项优惠政策难落实,“三乱”现象难以杜绝等。七是对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两个特殊群体的创业工作关注度不够,没有有效措施促进这两个群体的创业带动就业。
二、有效促进创业带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高各政府部门对创业带就业工作的认识,将创业带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加强宏观领导,优化创业环境。同时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依托“互联网+”推进部门间公共服务信息共享。
二是要整合力量,建立由政府牵头,劳动、教育、财税金融、工商管理等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和组织实施机构,统筹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统一政策,形成合力。
三是是进一步放宽创业准入的门槛,拓宽创业领域,要抓住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推动我市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和社区服务等领域的创业工作。
四是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整合已有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机构,形成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创业指导中心,建立一站式创业服务的平台;鼓励各类服务机构多渠道征集、开发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信息库”,建立创业项目征集评估机构,由政府出资 征集和购买适合失业人员创业的项目;拓展服务内容,为创业者提供政策与信息服务,开展创业咨询指导服务,提供财税、法律、劳保、外贸等代理服务,提供管理咨询、技术和融资指导服务,提供用工服务,为创业者及其招聘的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员工落户等便利服务。
五是要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培训经费补贴与培训质量和促进创业效果挂钩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创业辅导员队伍,将有创业经验、熟悉创业政策、热心创业服务的优秀企业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行业专家、管理咨询专家、财税和法律等专业服务人员组织起来,为创业者开展“一人一策、一企一策”的帮扶指导。
六是加大对创业资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将综合授信贷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与支持创办小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建设+创业培训”的联动工作机制;积极协调和配合商业银行及中小金融机构,探索创业融资的支持方式,扩大对新创企业的贷款。积极推进降低反担保门槛并逐步取消反担保,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建立政府、街道和企业三方互助金制度,解决创业人员创业的发展后劲问题。
七是特别关注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两个特殊群体的创业 工作。应将创业培训引入高校,制定实施适合大学生创业的培训计划和优惠政策;要积极鼓励回乡农民工创业,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农村地区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促进计划,并根据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创业促进的各项政策。
第五篇: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
镇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试行)
我镇位于佛子岭水库下游,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上游淹没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以下简称《意见》)和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下发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编制要求》的精神,结合镇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意见》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解决移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把解决由于生产资料缺乏、生存条件恶劣的问题放在后期扶持工作的突出位置。按照开发性移民方针,完善扶持方式,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调整经济结构为突破口、实施科教兴库为支撑,不断增强移民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库区经济发展、水库移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近期目标是,从2006年至2010年,用4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移民的温饱问题以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突出问题。具体目标:至2010年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0元;基本解决农田水利薄弱问题,提高抗旱排涝保障率;基本解决移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使大多数移民能用上卫生放心水;基本解决移民交通难问题,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和组组通机耕路;基本解决移民就医难问题,确保一般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基本解决移民生产生活用电困难问题,既能保证生活用电,又能保证基本生产用电。中期目标:至2015年,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人均资源拥有量明显增加,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基本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具体目标是移民收入接近当地农村平均水平。长期目标:到扶持期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建设优美,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根本改善,经济发展迅速,移民收入大幅增加,移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稳步达到当地农村平均水平。具体目标是基本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达到全面小康目标。
(三)原则。
1、坚持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原则。科学制定后期扶持方式及具体项目,注重处理好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2、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后期扶持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注重实效。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库区后期扶持项目要同全镇整体规划及各行业发展规划项目相衔接,体现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与全局性。同时注重生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4、坚持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后期扶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家后期扶持资金撬动的同时,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改变现实生活。
二、扶持范围、期限和方式
扶持范围、期限。自1958年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始建至2006年6月30日前搬迁的纳入扶持范围的具有本县户籍的农业人口移民,自2006年7月1日起扶持2 0年。
扶持方式。采取“一直补、五评补、八扶持、三兼顾”的扶持方式,公开、公平、公正地实施打卡发放与项目扶持相结合。
“一直补”:对原迁移民按每人每年600元标准,实行一次性核定、生不加死要减、年审年发、打卡发放。
“五评补”:对移民危房改造、移民规划区建房、特困学生救助、移民大病救助、移民特困户救助实行户申请、村审核(经村民代表会评议)、镇复核、县审批,一年一定,打卡发放。
“八扶持”:在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帮助解决其温饱问题的同时,着重考虑移民安置区的发展问题,从农田水利、公路交通、电网改造、通信广电、人畜饮水、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生产扶持(含科技培训、社区资金、农业开发性项目、二三产业)等八个方面入手改善移民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在落实扶持工作时,坚持以移民村为基本单元,按照优先解决突出问题的原则,编制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后期扶持规划及项目计划以及中长期基本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注重利用项目投资撬动民资、社会资金等多渠道投入,走项目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之路。把决策权、实施权、监督权交给移民群众。
“三兼顾”:一是兼顾对移民插花安置地进行公益性项目覆盖;二是兼顾对移民移民迁入地非移民特困群众纳入农村低保;三是兼顾对非农业移民中的困难人口纳入城镇低保,做到应保尽保。
三、试点工作步骤
试点工作从2006年6月20日开始,于7月31日基本完成,分如下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6月2 0日至6月30日)
(1)建立组织。成立领导组,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具体专抓。领导组成员抽调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确立专人办公,具体负责各项工作落实。成立村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工作小组,工作组成员由镇包村干部、村干部组成,实行点长和村书记、主任负责制。(2)制定方案。认真领会吃透国发200617号文件精神和《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结合镇情,明确试点工作任务、目标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3)开展培训。积极参加省、县组织的工作培训,同时对参于这项工作的镇、村干部集中进行业务培训,使全体工作人员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准确把握政策界限,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提高依法办事能力。(4)广泛宣传。通过广播、宣传栏、发明白纸等形式宣传国发200617号文件,及省、县实施方案和试点工作方案、《人口核定登记办法》、扶持方式等政策,为后期扶持政策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5)移民座谈调研。镇指导、村组织分村民组开展座谈调研活动,在座谈调研时,要填写本村民组的原迁移民迁出情况摸底表、扶持项目摸底表和扶持政策落实征求意见表,广泛听取群众对后期移民扶持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为完善实施方案和制定扶持规划及计划提供依据。
(二)实施阶段(7月1日至7月20日)
(1)移民人口的登记、公示、核实。由村移民工作小组深入移民组户通过走访、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核定移民人数,确定移民身份,核查移民人口,并填写农村移民登记表;张榜公示(镇、村两级公示),限期纠错;报县审核后,作为落实扶持政策的人口依据。(2)建档立卡。依据核定移民人数,分类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实行微机管理。(3)编制项目规划。在坚持民主程序,尊重和维护移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基础上,编制切实可行的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草案。(4)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移民代表会)。通报移民登记情况;讨论通过项目规划及计划;推举产生移民理事会。(5)打卡发放。经公示无异议后,对发放到移民个人的设立个人账户,健全档案,一律打卡发放。(6)实施扶持项目。实行项目扶持的按照规划及计划编排的项目,区分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镇、村工作组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三)总结验收阶段(7月20日至7月31日)
(1)建章立制。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尊重民意,在工作中搞好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的修编与完善,建立严格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逐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2)健全档案。对工作中形成的各种原始材料(组织制度、移民身份界定表、扶持规划及计划、群众建议、会议记录、政策法规等),装订成册,分类归档,妥善保管。(3)总结工作。对试点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行认真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并形成文字材料。(4)申报验收。申报县、省按照有关要求进行验收,并对项目实施后的效益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进行评估。
四、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促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和行政能力的检验,要深刻认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全面理解、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完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科学内涵,增强做好水库移民扶持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严明责任,密切配合。坚持移民工作属地管理的原则,镇政府是责任主体,要对本辖区内水库移民工作负总责,切实把水库移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稳步推进,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并将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建立和完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制度,重大情况及时向县委政府报告。
(三)理顺体制,健全机制。体制和机制是保障移民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关键,要切实把理顺体制、建全机制作为完善移民政策工作必须加以解决的首要任务来抓。镇要成立库区工作常设机构,移民村要建立相应组织,并成立移民理事会或专业协会,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县指导、乡负责、村实施、民监督”的有机结合,协调落实体制和机制。
(四)讲究方法,注重引导。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与移民自我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帮助移民树立大局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意识、监督意识,激发移民群众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积极性;要注意改进工作方法,关心移民疾苦,倾听移民呼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教育移民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以合法合理的方式表达意愿;要切实加强移民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引导并组织做好移民工作。
(五)加强管理,规范操作。一是项目管理。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扶持。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由移民机构通过招标采购种苗和设备,连片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