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管理学作业1
编辑:无殇蝶舞 识别码:17-469196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16 02:25: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管理学作业1

管理学作业1(截止时间前网络直接粘贴提交,不用附件形式)

1、某企业经理学习了双因素理论后深受启发,决定在企业内使用激励因素来激发下属员工的积极性。因此他赋予工人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并用表扬和表示赏识来激励下属。不幸的是,工人对他的做法非常愤慨,认为他利用这种诡计来剥削工人。

使用双因素理论和有效激励的要求结合实践谈一谈该企业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励。

答因为不同类的员工的需求不同,有的人看重薪酬、有的人看重晋升空间、有的人看重成就感,不是一股脑给所有员工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就算完事了,就算你激励他们也改变不了只看重清闲而不看重成就感的员工心理,他们当然会愤慨了。

双因素理论得结合实际,保健因素是包括员工安全感需要、生理需要等作为因素,激励因素是包括权利、成就等的因素。应用在不同企业中的各比例不尽相同。

2、论述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科学管理内容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5条:工作定额原理、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计件付酬制、计划和执行相分原理。

1、泰勒认为,为了发掘工人们劳动生产率的潜力,首先应该进行时间和动作的研究。所谓时间研究,就是研究人们在工作期间各种活动的时间构成,它包括工作日写实与测时。所谓动作研究,是研究工人干活时动作的合理性,即研究工人在干活时,其身体各部位的动作,经过比较、分析之后,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的动作,从而减少人的疲劳,提高劳动生产率。

所谓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即主张一改工人挑选工作的传统,而坚持以工作挑选工人,每一个岗位都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以确保较高的工作效率!

标准化原理是指工人在工作时要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而且工人所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和所在工作现场环境等等都应该标准化,以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泰勒认为,工人磨洋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付酬制度不合理,计时工资不能体现按劳付酬,干多干少在时间上无法确切的体现出来;他认为,要在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的前提下,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

3、泰勒认为应该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应该把计划和执行分离开来。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负责,这里的计划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时间和动作研究。(2)制定劳动定额和标准的操作方法,并选用标准工具

(3)比较标准和执行的实际情况,并进行控制

二、泰勒科学管理的二重性

列宁认为:“泰勒制——也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度等等”

三、泰勒科学管理的贡献

1、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2、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四、泰勒科学管理的局限性

1、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工人的主要动机是经济的,工人最关心的是提高自己的金钱收入,即坚持“经济人”假设。

2、泰勒的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3、“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3、当前企业面对高新技术挑战应如何作出调整与改革?

答:

在高科技挑战下,企业应当注重的是创新和人才的聚集,但是一切都要在企业可以承受的条件下进行。

高科技的应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的广泛和交流速度的加快,这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所以企业一方面在分析信息的正误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应对市场变化的压力,因此创新和人才才是十分关键。

另外,采用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创立品牌,提高企业信誉,积极应对挑战,调整产业结构,由粗放型变为集约型,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走新兴工业化道路,节能减排,绿色生产,充分利用我国人力资源优势

第二篇:管理学作业1

管理学作业1(截止时间前,网络直接粘贴提交,请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否则会判不及格的)

1、简述目标在管理中都起到了哪些作用?(20分)

答:1)形成激励。当目标成为组织的每个层次、每个部门和每个成员自己未来时期内欲达到的一种结果,且实现的可能性相当大时,目标就成为组织成员们的内在激励。特别当这种结果实现时,组织还有相应的报酬时,目标的激励效用就更大。从目标成为激励因素来看,这种目标最好是组织每个层次,每个部门及组织每个成员自己制订的目标。

(2)有效管理。目标管理方式的实施可以切切实实地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目标管理方式比计划管理方式在推进组织工作进展,保证组织最终目标完成方面更胜一筹。因为目标管理是一种结果式管理,不仅仅是一种计划的活动式工作。这种管理迫使组织的每一层次、每个部门及每个成员首先考虑目标的实现,尽力完成目标,因为这些目标是组织总目标的分解,故当组织的每个层次、每个部门及每个成员的目标完成时,也就是组织总目标的实现。在目标管理方式中,一旦分解目标确定,且不规定各个层次、各个部门及各个组织成员完成各自目标的方式、手段、反而给了大家在完成目标方面一个创新的空间,这就有效地提高了组织管理的效率。

(3)明确任务。目标管理的另一个优点就是使组织各级主管及成员都明确了组织的总目标、组织的结构体系、组织的分工与合作及各自的任务。这些方面职责的明确,使得主管人员也知道,为了完成目标必须给予下级相应的权力,而不是大权独揽,小权也不分散。另一方面,许多着手实施目标管理方式的公司或其他组织,通常在目标管理实施的过程中会发现组织体系存在的缺陷,从而帮助组织对自己的体系进行改造。

(4)自我管理。目标管理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管理的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引导组织成员自我管理的方式。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组织成员不再只是做工作,执行指示,等待指导导和决策,组织成员此时已成为有明确规定目标的单位或个人。一方面组织成员们已参与了目标的制订,并取得了组织的认可;另一方面,组织成员在努力工作实现自己的目标过程中,除目标已定以外,如何实现目标则是他们自己决定的事,从这个意义上看,目标管理至少可以算作自我管理的方式,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的一种过渡性试验。

(5)控制有效。目标管理方式本身也是一种控制的试,即通过目标分解后的实现最终保证组织总目标实现的过程就是一种结果控制的方式。目标管理并不是目标分解下去便没有事了,事实上组织高层在目标管理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对比目标,进行评比,看谁做得好,如果有偏差就及时纠正。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一个组织如果有一套明确的可考核的目标体系,那么其本身就是进行监督控制的最好依据。

2、简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其重要性(20分)

答: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从企业经营消费者满意(CS)战略的角度来看,每一个需求层次上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都不一样,即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层次。将营销方法建立在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之上考虑,不同的需求也即产生不同的营销手段。

根据五个需求层次,可以划分出五个消费者市场:

1、生理需求→满足最低需求层次的市场,消费者只要求产品具有一般功能即可

2、安全需求→满足对“安全”有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对身体的影响

3、社交需求→满足对“交际”有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是否有助提高自己的交际形象

4、尊重需求→满足对产品有与众不同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的象征意义

5、自我实现→满足对产品有自己判断标准的市场,消费者拥有自己固定的品牌

需求层次越高,消费者就越不容易被满足。经济学上,“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获得的满意度”,也就是说,同样的洗衣粉,满足消费者需求层次越高,消费者能接受的产品定价也越高。市场的竞争,总是越低端越激烈,价格竞争显然是将“需求层次”降到最低,消费者感觉不到其他层次的“满意”,愿意支付的价格当然也低。

3、联系实际,论述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60分)

答: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备条件,而这些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配置的实质是管理问题。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者的素质决定管理的绩效。笔者通过管理实践认为,管理者应具备如下素质:

一、政治素质

管理者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实施者。要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管理者必须学习和掌握政策理论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在管理实践中,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要努力学习“三个代表”,增强自身的政治素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提高工作责任心,勤勤恳恳,无私奉献。

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维护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坚持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具有强烈的群众观点, 自觉维护和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切实关心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积极帮助解决职工群众在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二、思想素质

是指管理者不仅会处事和处人,而且还要善于思考。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具有把自己要实现的愿望,尤其是要达到的管理目标清晰地描绘出来的能力;能够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思想;有强烈的信息观念,善于运用和捕捉信息,注意提高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以促进管理工作的高质高效。提高观念性技能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具备能够了解某一事物或事件的整体或全貌的能力。二是能够了解和掌握某一事物或事件对整个组织所起的作用。三是能够预见这一事物和事件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个性修养

管理者的个性是影响管理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低估和轻视。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谦虚、诚实、心胸开阔和具有吃苦耐劳精神。自信。管理者要相信自己,不断增强信心,坚信自己有能力把企业搞好。能够正确对待在管理企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暂时的困难和挫折,做到百折不挠,敢于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这样就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谦虚。管理者所面对的管理对象的性格千差万别,受教育的程度有高有低。管理者必须以谦虚为本,虚心向管理对象学习,加强思想沟通。那种不做调查研究,只凭主观臆断,自以为是的做法会使己脱离群众,难以在群众中树立威信。为人要谦虚。谦受益,满招损,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企业管理者应做到虚怀若谷,养成宽广的胸怀。

诚实。管理者对管理对象必须以诚相待,实事求是,坦诚交换意见与分歧。反对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赞同,背后反对,耍两面派手段。心胸开阔。古人云:宰相肚里能撑船。管理者应心胸开阔,能容人、容事,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尤其是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更要把握好诚信原则。要与人为善。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这个道理。为此,管理者要养成良好的品德,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善待企业员工,要平等待人。这样才能使员工感到有一种公平感,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出来。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志共事。

吃苦耐劳。管理的本质是服务。管理者必须做到服务认真、态度端正,礼貌待人,工作热情、周到。管理工作头绪多,事情繁杂,急事突如期来,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经常是休息日也是工作日。因此,吃苦耐劳精神也是管理者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四、知识和技术素质

专业知识是管理者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科技管理者。只有懂专业的管理者,才能在管理过程中有的放矢,灵活机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避免官僚主义。

管理者应懂技术。作为一名现代的企业管理人员,不能把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仅仅定位在满足于一般的宏观性的企业经营管理上。管理者懂技术,并不是要求作为管理者本身必须对本企业生产经营所涉及的各种技术样样精通,这样做既不现实,也没必要。但管理者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应该了解和掌握本单位的技术情况,要知道本单位的技术水平、技术装备、技术力量,与同行业技术力量相比,本单位技术力量处在何种地位,既要与国内的同行比,也要与国外的同行比。二是管理者应该掌握本单位的一、两项关键性技术,要做到越熟练越好,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者在员工中的地位和威信,而且有助于管理者有效地解决在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要不断加强技术管理。要高度重视技术人员的引进、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本企业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

五、公关素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行,宏观而言,标志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微观而论,则意味着社会组织乃至每个公民的经济独立。接轨必然导

致比较,而经济独立的本身必然是竞争的产物。因此,今后社会来自经济发展之比较的形象之争,必将日趋激烈。而这种形象的塑造与完善,很大程度上是由公关工作来完成的。所以,公共关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将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各组织发展运营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六、创新能力

七、心理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应具备以下思想心理素质。

1、敏锐的信息观念

2、强烈的竞争意识

3、创新精神

4、有效的时间观念

5、宽容大度的胸怀

6、执着的求知欲

7、坚韧不拔的意志

8、稳定而乐观的情绪

八、强健的体质和充沛的精力

第三篇:管理学网络作业三

一、简述组织设计的内容、程序与原则

1、组织设计(Organizations Designing),组织设计是一个动态的工作过程,包含了众多的工作内容。科学的进行组织设计,要根据组织设计的内在 规律性有步骤的进行,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组织设计可能三种情况:新建的企业需要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原有组织结构出现较大的问题或企业的目标发生变化,原有组织结构需要进行重新评价和设计;组织结构需要进行局部的调整和完善。

2、组织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过程设计。

3、(1):组织设计往往不是全新的,进行再度调整时,要考虑“事事有人做”而非“人人有事做”

(2):组织中的工作最终是要靠人完成的,不能完全招聘社会上的人员来满足企业的所有需要。

(3):任何组织首先是人的集合,而非是事和物的集合二、论述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应怎样驾驭人

驾驭人分为很多个层面,但是核心问题是如何针对员工需求进行激励及满足。这个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但就广泛意义上说,员工的核心需求分为三个方面:

一、满足需求的薪资待遇;

二、和谐、温馨的办公氛围;

三、员工的自我成长。挖掘出针对每个人的需求方案,才是管理人的方法。

三、论述控制的原则、要求和基本程序

1、原则是集中管理,分级核算。

(1)集中管理是指各车间实行相对独立的核算,即对内是相对独立的,对外不发生任何经济关联,一切收支由财务部驻厂财务科统收统支。厂成本领导小组负责制订管理方案和将目标成本指标分解到各专业部室,再由各专业部室分解到车间。

(2)分级核算是指按车间成立成本核算中心,由车间核算员将成本指标分解到工段、班组和个人。依据集中管理、分级核算的管理原则,成本控制就体现了“千斤重担众人挑,粗破各个层次有指标”的格局。形成了自上而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体系,可以较好地保证全厂成本受控。

3、(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位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一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

(3)每一个企业管理人员的分目标都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

(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由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3、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

1、确定控制标准。

2、根据标准衡量执行情况。

3、纠正偏差。

第四篇: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报名

更多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报名:http://px.liexue.cn/school2061/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报名

一、招生对象和报考条件: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招生对象:在职从业、待业人员。

报考条件:报考高中起点专科专业的学生要求具有普通高中、中专、中师、职高毕业或同等学力;报考专科起点升本科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毕业文凭。

二、报名时间、地点、方法:

1.常年组织报名,春秋两季注册。春季报名截止日期:3月20日。秋季报名截止日期:9月20日。

2.报名地点:猎学网。

3.报名办法:报名时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相应的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各2份、近期1寸免冠蓝底照片3张到就近校外学习中心报名。校外学习中心按照规定的学历条件审查合格后,学生填写《学生报名登记表》一式两份。所有报名者必须提供真实、有效的证件接受审核与办理注册。2015年春季报读的专升本学生,专科证书取得时间不得晚于2015年2月28日。秋季报读的专升本学生,专科证书取得时间不得晚于2015年8月31日。

三、入学测试方式、时间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入学测试:

由“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统一命题,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自主组织入学机考测试。机考测试时间由校外学习中心另行通知。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如何才能免试入学:

具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或党校专科以上毕业证书者,报读高中起点专科可免试;具有国民教育系列本科学历证书,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并取得党校本科毕业证书者,报读专科起点升本科可免试。参加最近一次全国成人高考,成绩达到当地相同专业、相同层次规定的录取分数线者,可免试入学(凭本人准考证和成绩通知单)。

四、录取办法

符合报名条件者,由福建师范大学择优录取。已录取学生凭福建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和入学须知办理有关注册手续。

更多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报名:http://px.liexue.cn/school2061/

第五篇:教育管理学作业

对不同版本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比较

教育科学学院 2011级1班 2011204963 韩超

摘要: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1]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在什么社会积极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激发教育中的激励因素,改变制约因素,因此,教育管理学对整个教育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不同版本的教育管理学的比较与研究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学的需要。对于不同版本教育管理学的比较也会使我们更好更全面的了解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 比较 教育发展

正文:

一、司晓宏教授的《教育管理学论纲》

司晓宏教授在本书的后记中写道:“首先,我想写一部能够反映教育管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并对中国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建设真正有所贡献的书。其次,我想写一部能够融学理研究和实践探索为一体、令专业人士和实践工作者都乐于接受的书。”[2]

萧宗六先生曾对此书高度评价,他认为司晓宏教授的教育管理学论纲在中国的教育管理方面有了新的发展,是一种创新,不落俗套。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我们不能否认,我国的教育管理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司晓宏教授在书中有针对性的提出应有基础理论研究、体制和政策法规研究、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研究、实务研究四大板块组成;在研究方法上,认为应强化“行动研究”、“质的研究”、“叙事研究”等新兴的科学研究方法。这些内容,都是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是当前一般教育管理著作中鲜有的。[2]

再如实践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突出矛盾,如教育管理的权利结构问题、办学体制中混乱所有制学校问题、民办教育管理规范化问题、教育乱收费问题、学校管理民主化问题、中小学校长负责制问题、依法治教问题等,面对这些问题,实际工作者希望得到解答,作者没有回避,提出了自己的基本看法和解决对策。再如,在中国的学校管理著作中,几乎都是谈中小学管理,未涉及大学管理;中国的各级学校,都有中国共产党组织,党务怎么管理,这些问题在其他的著作中几乎都没有提到,本书填补了这些方面的空白。

萧宗六教授说过,中国的教育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除注重管理艺术之外,还应置身于国际大背景下,开阔视野,了解国外的教育管理概况。[3]本书第六章专门研究了学校管理艺术,包括决策艺术、行政艺术、用人艺术、协调艺术、调配时间艺术等。第十章简明扼要的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七个国家的教育管理概况,重点而简要的介绍了七国的教育方针与政策、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体制等问题。

在我国,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新生学科,首要的任务是要建立健全自身的理论体系,形成独特的学术语境。否则,教育管理学就有难以摆脱傀儡学科之嫌,也很难拥有自己特立独行的话语权和令人尊重的科学地位。为此,在本书中,作者十分刻意的对教育管理学的基础理论进行修补和完善,这既包括对学科概念、学科术语的理清与界定,对教育管理规律、原理的分析与求证,对教育管理原则、过程、方法的阐述与剖析,同时,也包括了一些薄弱理论问题的直面探讨和回答。[4]

司晓宏教授的这本书有许多研究亮点。例如,本书的第一章,提出了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架应该由基础理论研究、体制和政策法规研究、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研究、实务研究四大板块组成等创新型的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在第二章中,较为系统的阐述了教育管理学的哲学理论基础,分析了教育管理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以及系统科学的关系,探讨了教育管理学理论在当代的新进展;在第三章,对教育管理体制的内涵和制约因素,对教育行政体制、办学体制、校内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类型、及内在结构与机制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第四章中,对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提出了教育管理学的四条基本规律,并对教育管理活动的基本特点和原则进行了分析、概括;在第五章中,分析了教育法律的内涵、构成、渊源和效力,考察了国际国内教育立法的发展历程。作者在这些方面的独到研究与见解,对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4]

总之,在我国的教育管理学著作中,司晓宏教授的教育管理学论纲内容丰富而全面,是我国教育管理著作中第四种类型的代表作,是一部力作。

二、张新平教授的《教育管理学导论》

张新平教授的教育管理学导论是围绕教育管理学中一些最为基础的问题展开的。主要就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方法论和研究方式。理论进展与发展趋向等问题做了系统深入地研究。我认为本书主要包括四个大的研究方面:一是在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上,作者开创性的将之概括为三点,即教育管理特殊矛盾性说、教育管理问题说以及教育管理现象规律说;二是在教育管理学的性质与关联问题上,作者将教育管理学归属于社会科学;

三是在教育管理学的方法体系上,作者提出了“两个层面,三个层次”的观点;四是对于教育管理学的理论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讨论。[5]

在张新平教授的“导论”出版以后,黄兆龙教授曾评价说这部教育管理学理论新著堪称社会科学大观园中的一朵新的奇葩。在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一直存在着只重视经验、不重视理论的问题。我们的教材无论是中小学校长培训教材,还是高校本科教材甚至研讨班的教材,大都是以传统经验为主宰,很难见到深入浅出的教育管理学专著。而张新平教授却在树梳理中外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出了这本富有创造性的“导论”。导论的面世,对提高各类教育管理实际工作者和从事经营管理理论有你就的专业人员的教育管理理论研究水平和素质,推动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6]

张新平教授的教育管理思想和观念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主要表现为一下三个方面:其一,将教育管理学的性质界定为社会科学。与将教育管理学界定为教育学或管理学的分支相比,这种界定在视野上更为高瞻;与将教育管理理论视为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应用学科、实际学科或综合学科相比,这种界定更为合理。把教育管理学界定为社会科学,就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而有效提高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地位,更好的为提升教育产品质量、知识产品质量和教育服务质量服务。正如张新平教授在书中所说:“将教育管理学纳入社会科学予以建设,既有效的提高教育管理的理论品质和魅力,又能最大限的发挥教育管理学服务现实、服务学校、服务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功能。”这也有利于高校培养教育管理专门人才。[5]其二,提出了构建“大教育管理学”的理论体系的设想,所谓的“大教育管理学”是在批判反思的基础上对传统教育管理学的重塑。它不再以现象描述和政策解读为根本任务,也不再以预测和监控为核心追求,“而是以一种整合的视野来重新理解和定位自己的使命”。在作者看来,这种使命包括两个方面:在研究任务上,将确保“描述、理解与批判反思”三者并重和统一;在实践活动上,探寻教育管理工作的改进之道,真正推动“对话管理”的逐步实现。其三,提示了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五大趋势。这五大趋势既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外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也展望了教育管理学在确保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达成方面所担负的使命与面对的环境。[5]其中从强调以“管”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学 向以“理”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学理论转移,以及从效率理性走向价值伦理等观点都是可圈可点的。

三、常思亮的《教育管理学》

常思亮教授说过:“当教育管理理论单独存在的时候是干瘪的、灰色的、冰冷的,但是,她被有实践性认知经验结构的人去阐释或应者创作本书的宗旨。[7]“理论联系实践”是作者从事教育管理学教学与研究的宗旨。在传统上“理论联系实践”只是单向的常常只是针对

理论研究工作者讲的,也是他们经常反思的问题。而很少要求管理实际工作者“实际要联系理论”,而作者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本书在结构上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即“教育管理学概论”、“教育管理理论”、“教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教育实务管理”,分别主要阐述了管理与教育管理的概念、特点、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与发展概况;教育管理的原理、原则、职能和方法;校长与学校领导艺术、教师管理与学生管理;学校特色创建、教学管理、体育和卫生管理和后勤管理。概括的将讲即分为教育管理理论与教育管理实践。常思亮教授通过长时间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了许多经典的理论。例如,作者认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重心必须下移,要重视微观层面教育管理即学校管理的研究,多研究一些操作性的东西。作者认为教育管理学的著作和教材主要是写给广大的校长与未来的校长、教师与未来的教师看的。作者在书中并没有提供解决教育管理问题的现成答案,只是表达一种思路,提供一个观察问题的视角,发人深思。

相对于其他的教育管理学著作,我们认为本书有许多特色:其一,在第六章“教育管理方法”中,系统比较了目标管理与全面素质管理这两种现代管理方法的异同。其二,将“学校特色建设”列专章论述,讨论了学校特色的作用、基本特征,创建学校特色的主要经验和策略。其三,在第八章“教师管理”中,论述了当前热门问题“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培训”。并引入了国内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新的成果。其四,在第九章“学生管理”中,将“学生干部的任用方式”、“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控制”列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将“体罚学生的危害、原因、解决方法”列转节进行论述,试图在技术层面上给教室解决中小学这一“禁而不绝”的问题以指导。其五,在第十一章“教学管理”中,重点论述了“教学流程管理”。这是作者多年深入中小学,总结了许多一线教学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研究成果。其六,在第十三章“后勤管理”中简要介绍了学校基本建设管理的基本知识。[7]这些新颖的观点大部分是作者在实践研究中总结出来的,真正做到了作者研究的宗旨“理论联系实际”。

四、总结

司晓宏教授的《教育管理学论纲》涵盖面较广,在广泛借鉴和吸纳现在中西方教育管理学研究成果(如格林菲尔得、瑞布、格林菲斯、萧宗

六、陈孝彬、张新平黄葳等人的思想)的基础上,对教育管理学的诸多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看法。对中国教育管理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的创新、修补和完善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张新平教授的《教育管理学导论》把中国教育管理学理论的研究与重塑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之中,以此思考中国教育管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体现了全球化的眼光,值得借鉴。常思亮教授的《教育管理学》中的“理

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思想,无论是对教育管理理论工作者还是教育管理实践工作者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张新平教授对中小学教育管理的研究高度是其他教育管理著作无法比拟的,因为这些思想源自于作者对中小学管理的实践之中。

张新平的《教育管理学导论》是在2005年出版的,常思亮的《教育管理学》是在2006年出版的,司晓宏的《教育管理学论纲》是在2009年出版的,可能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个人认为司晓宏教授的教育管理学论纲更为全面,他的著作吸收了国内外的许多最新研究成果。总之,这三个版本的教育管理学著作各有各的优点,在各自所重点研究的领域内也是首屈一指的,我们之所以对他们的著作进行比较,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学好中国的教育管理学。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差异性更加明显,这更加需要我们积极比较不同类型的教育著作,通过分析研究以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促进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温恒福.教育创新组织的领导与管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7

[2]司晓宏.教育管理学论纲.陕西:陕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

[3]萧宗六.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第四版)

[4] 萧宗六.教育管理学论纲——序,华中师范大学,2008

[5]张新平.教育管理学导论.南京师范大学,2006,7

[6]黄兆龙.社会科学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评张新平教授新作《教育管理学导论》

[7] 常思亮.教育管理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6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管理学作业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