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为油田企业创造更好的法律环境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17-634963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14 08:19: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为油田企业创造更好的法律环境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资源、环保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对油田勘探开发的监督约束日趋严格,油地关系也出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针对这些变化和问题,分析研究涉油法律法规,为石油企业创造更好的法律环境,对鼓励石油企业生产更多原油,缓解国内石油供需矛盾和减少进口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一、油田勘探开发法律环境特点

到目前为止,我国颁布的涉及油气勘探开发的法律法规主要有《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十多部法律,以及几十项相关法规和规章。其中对油田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土地、环保方面的法规。

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日益严格。1999年《土地管理法》修订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强对土地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国家对土地实行用途管制,从严从紧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度;征地补偿税费大幅提高,以东营地区为例,2008年油田征地支出与2004年相比提高了一倍左右;国家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除油田采矿用地外的其他建设项目用地,一律采用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国家加大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了土地管理中地方政府、各级部门和用地单位的共同责任制度,强化土地执法监察,严格土地管理责任追究。

环境保护立法加快,执法监管力度加大。2001年以来,环境保护立法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先后出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继修订,环境法律体系更趋完善。国家正在动用一切经济手段促使石油行业实现其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油田已成为国家环保部门的重点监控对象。新建项目必须进行环评,否则被责令停建;排污费标准提高,处罚力度加大,违法成本提高;环境监察机构建设不断健全,强化地方政府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

行政执法力度加大,行政纠纷增多。随着国家土地管理、环保执法趋严,涉及油田罚款和收费案件呈现出案件数量快速增长、处罚领域越来越多、情况日趋复杂的态势。

石油立法滞后,石油法律的刚性和稳定性不够。如在打击涉油犯罪方面,现有的法律、法规不仅严重滞后,而且还存在法律相互冲突,法律效力低等问题。

二、法律法规对油田勘探开发的影响

法律环境对油田勘探开发建设的影响,集中在土地、环保和油地关系协调三个方面。

1、油田征地难度加大,土地取得费用提高。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和用途管制,使得油田征地难度加大;征地税费标准提高,胜利油田2008年征用基本农田的支出要比2004年增加4.83-7.85万元/亩;国家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使得油田采矿用地取得方式将由划拨转为出让,用地成本将大幅增加;油田因违规违法用地,将被处以罚款和支付滞纳金。

2、受城镇建设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油田存量土地管理的难度增加,工农关系更加复杂。地方城市建设挤占了油田开发空间,增加了各采油厂的支出,影响了生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油田征地费用和设施维护费用,工农关系复杂化。

3、环保标准提高,政府监管趋严,油田环境污染治理责任加重。外排污水和油泥砂的治理标准提高,地方环保部门执法力度加大,油田的环保任务越来越重。环境污染索赔纠纷增多,赔偿支出加大。

三、油田勘探开发面临的法律问题

部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和行使存在瑕疵,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油田土地未完全办理权属登记,部分土地权属不清,不利于盘活土地资产,维护油田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合法权益;部分土地用途的改变未依法履行手续,闲置井场土地被侵占;拖欠征地补偿款现象依然存在;油田在依法用地、依法维权方面,相关政策利用不足。

油田治理污染任务重与投入不足的矛盾突出。环保投入相对不足,环保工作困难多。随着环保标准不断提高,勘探开发的环保费用越来越高;老化油泥砂和污水处理技术,因投入不到位而准备不足。

对新问题油田尚未制定赔偿办法,相关问题无法妥善处理。对噪音、尘暴、排水、震动、水体污染等原因造成的损害,油田没有相关补偿规定,处理较难,往往会影响生产施工。

油田执行层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薄弱,法律风险防控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单位对行政处罚不重视,行政纠纷处理方式有待规范;在处理油地纠纷时,油田法律业务部门作用发挥不够;法律风险研究和防控工作有待提高。

四、改善油田法律环境的对策及建议

1、积极向油田上级集团公司和地方政府反映涉及油田勘探开发的法律问题,争取维护油田合法权益的规定体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建议油

田向集团公司反映当前法律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油田法律事务部门针对涉油犯罪、矿权保护、管道保护、第三方污染赔偿责任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开展油田企业受侵害权益方面的调查,积极通过集团公司向立法机关反映油田企业遇到的问题,使油田企业的合法权益能够在石油立法中得以充分体现,为解决勘探开发中的问题寻求法律上的支持。建议油田加强与省政府、省人大

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争取多方支持,促进以保护油田合法权益的相关法规政策早日出台。

2、油田向集团公司申请专项资金和政策,以解决油田在土地和环保方面的历史欠账和新问题。国资委《关于落实中央企业法制工作三年目标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2008~2010年间,中央企业历史遗留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基本解决”,据此向集团公司申请专项资金、政策支持。

3、向集团公司积极申请土地款专项资金,解决土地历史欠款的问题,避免因为违规违法用地被处以巨额罚款和支付滞纳金。同时,简化征地费用的审批手续,根据法律规定及时调整油田的征地定额标准,以保障油田在法定时间(三个月)内足额支付各项征地相关费用,避免欠款使用土地等违规行为。

4、申请“治理历史油泥沙、污水处理设施改造”等环保专项资金,集中力量积极解决油田历史遗留的环保欠账问题。并建议将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及维护费用纳入生产成本列支。

5、向集团公司反映目前油田在环保方面的技术瓶颈,建议集团公司对油田企业面临的共性难题,统一组织技术攻关,为油田顺利完成治污减排任务提供技术支持。建议通过油地联席会议就行政审批、排污费返还等问题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商。争取和东营市政府就减少行政审批达成协议,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级行政审批中心的作用,采取一站式或集中式办理等方式,提高在特殊油区作业的行政审批效率,缩短行政审批时间;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力度,多渠道增加环保投入,依据有关法律规定,争取提高排污费返还比例,用于污染治理和相关技术的研发应用。

6、建议油田对土地、环保方面重点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集中整治,规避法律风险。在土地管理方面积极确权、维权,杜绝土地违法行为;在环保问题上加大资金投入和环保技术开发。

7、加强执行层的法律意识,提高维权、行权能力,健全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加强法律队伍建设,扩大法律培训对象的范围,分层分类进行针对性法律培训;进一步完善案件申报制度和重大案件统一处理制度。积极开展法律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工作,制定油田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文件;完善法律政策信息平台,为各级法律部门提供信息支撑。

为油田企业创造更好的法律环境

第二篇:为实现中国梦创造更好生态条件

为实现中国梦创造更好生态条件

编辑:admin 时间:2013-9-14 21:01: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对于我们更加主动、更加科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新成果

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生态观的思想精髓,蕴涵着尊重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高度智慧,贯穿着心系民生、为民造福的深厚情怀,是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新成果,为我们准确把握和科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揭示了生态决定文明兴衰的客观规律。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深刻论述,科学回答了生态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四大文明都发源于森林茂密、水草肥美、生态良好的地方,也都因为青山变成秃岭、沃野变成荒漠、生态遭到破坏而衰落或中心转移。这一深刻论述,进一步指明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有利于全党增强改善生态、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阐述了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战略思想。习近平同志今年在海南省考察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党关于生态理念、发展理念的丰富与升华,有利于指导全党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摈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做法,更加自觉地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出了生态环境就是民生福祉的科学论断。习近平同志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精辟论断,既是对生态产品的准确定位,又是对民生内涵的丰富发展,深刻揭示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期待,有利于推动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抓生态就是抓民生、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切实为老百姓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确定了林业在实现中国梦中肩负的重大任务。习近平同志在参加今年首都义务植树时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并明确要求把义务植树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这一重要指示,确立了林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林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大任务,是对林业服务国家大局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提出了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追究制度的工作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建立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这是我们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制度创新,也是完善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的重大举措,必将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根本指针

林业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其生产的生态产品和物质产品与民生息息相关。从生态产品讲,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保障,具有很强的公平性和普惠性;从物质产品讲,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

或缺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可再生性资源。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把满足民生需求作为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根本指针。

改善生态是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的根本任务。良好的生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实现绿色增长、科学发展的最主要标志。我国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生态产品短缺的国家,社会对改善生态的期望越来越强烈。绿色总量需要增加,沙化土地需要治理,森林、湿地和生物多样性需要保护,这些都是林业建设面临的繁重任务。为此,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要求林业承担起生态建设的主要责任,真正发挥对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生态既不可能靠花钱买,也不可能转移和进口。我们必须把改善生态放在林业工作的首位,守住这个根本和底线。

改善民生是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的主要目的。改善民生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是林业发展的大局,我们必须在工作中牢牢把握,绝不能有丝毫的偏离与懈怠。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是林业改善民生的核心。林业地盘大,产业种类多,建设内容很丰富,与民生关系密切。解决就业增收、深化林权改革、保护林地资源、保障林产品供给等都是为了改善民生,林业要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发挥更大作用。

科学把握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内在联系。生态是基础,民生是根本,生态需求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对林业发展而言,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具有战略上的一致性。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要始终坚持抓生态就是抓民生的理念,牢固树立服务民生抓生态、改善生态惠民生的思想,把两者统一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贯穿于林业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充分发挥林业对改善民生的独特作用。把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作为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平台与载体。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既能改善生态、筑牢民生之基,又能保障供给、满足民生之需,还能扩大就业、夯实民生之本,体现了林业属性的多元化、也兼顾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符合中央对林业的定位和要求、也契合林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已经展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题,以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提高认识,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发展水平。

履行好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的职责

森林、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维系着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与基础。我国林业承担着森林、湿地、荒漠三个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职责,是保护自然生态的主力军。我们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指示精神,切实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合理划定自然生态保护红线。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要求,划定自然生态保护的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一是森林红线:全国林地面积不低于46.8亿亩,森林面积不低于37.4亿亩,森林蓄积量不低于200亿立方米。二是湿地红线:全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三是荒漠植被红线:全国治理宜林宜草沙化土地、恢复荒漠植被不少于53万平方公里。四是物种红线: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严禁开发,现有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全面保护。

深入实施十大生态修复工程。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平原绿化、长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等十大生态修复工程,尽快恢复我国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

加快构筑十大生态安全屏障。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确定的“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加快推进东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风固沙屏障、东部沿海生态屏障、西部高原生态屏障、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珠江流域生态屏障、中小河流及库区生态屏障、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城市森林生态屏障等十大生态屏障,构建我国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

大力发展十大绿色富民产业。在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功能的同时,大力发展料林培育产业、林产工业、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业、森林旅游产业、林下经济产业、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林业生物产业、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沙产业等十大绿色富民产业,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作者:赵树丛

来源:《人民日报》

第三篇:企业法律环境论文

公司的设立,股权转让与破产清算

学专班姓学院 会计与金融学院 业 会计学 级 名 号

联系电话

2014年6月15日

目录

一、公司的设立..................................................................................1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1

(二)、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条件;......................................................2

(三)公司的设立方式.......................................................................2

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2

三、有限责任公司股份转让;...........................................................3

四、公司解散和清算。.....................................................................3

五、结论.............................................................................................3

六、参考文献:.................................................................................5

公司的设立,股权转让与破产清算

摘要

公司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从严格意义上讲,公司是指即依照法律规定,由股东出资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从而进行生产经营,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鲜花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土壤和水,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企业的发展,一个公司的成立对于市场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变更同样也影响着市场经济,本文主要论述了公司的设立,股权转让与破产清算,描述是一个公司从成立到终结的有关过程。关键词:公司的设立,股权转让,破产清算

一、公司的设立

我国《公司法》第6条第1款指出:“设立公司,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设立条件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分别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设立条件的,不得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 《公司法》第77条规定:“设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1、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

公司的设立是为了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公司设立的资本来自股东,公司设立的过程也要依靠股东。因此,符合法定人数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的发起人为公司设立之第一条件。就股份有限公司而言,我国《公司法》第79条要求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2、发起人认购和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为了扩大股份有限公司制度的适用范围,切实把股份公司制度重塑为社会公众投资者享用的公共产品,《公司法》第81条将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定为500万元人民币。

3、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4、5、6、发起人制定公司章程,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经创立大会通过 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结构 有公司住所

(二)、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条件;

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条件实质上是法律为有限责任公司进入市场所设定的门槛,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市场信用、保障社会的交易安全、保障公司管理机关对公司进行必要的监督与管理。根据我国《公司法》第23条的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

有限责任公司有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没有底线限制,最少可以是1个股东,而最多不能超过50个股东

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5年内缴足。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元。

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5、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结构 有公司住所

(三)公司的设立方式

公司设立的方式基本为两种,即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

发起设立又称“同时设立”、“单纯设立”等,是指公司的全部股份或首期发行的股份由发起人自行认购而设立公司的方式。有限责任公司只能采取发起设立的方式,由全体股东出资设立。股份公司也可以采用发起设立的方式。中国公司法第78条明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可采取发起设立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募集设立的方式。发起设立在程序上较为简便。

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

所谓股份转让,是指股东将其所持股份及其蕴涵的股东权移转与他人的民事行为。受让人因此成为公司新股东,取得股东权。股份一旦转让,则属股东权的权利与义务概由受让人继承。股份转让是通过股票的转让而实现的。股票转让是指股票所有人把自己持有的股票让与他人,从而使他人成为公司股本的行为。方式有:

(一)记名股票,由股东以背书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转让,转让后由公司将受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记载于股东名册。股东大会召开前20日内或者公司决定分配股利的基准日前5日内,不得进行上述规定的股东名册的变更登记。但是,法律对上市公司股东名册变更登记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无记名股票的转让,由股东将该股票交付给受让人后即发生转让的效力。

三、有限责任公司股份转让;

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是股东行使股权经常而普遍的方式,中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通过法定方式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股权,包括股东之间转让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和人民法院强制转让股东股权几种形式。

四、公司解散和清算。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解散的原因有以下情形:

(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2)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3)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4)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5)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解散

公司有上述第一项情形的,可以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而存续。公司依照规定修改公司章程的,有限责任公司须经持有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股份有限公司须经出席股东大会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

公司解散时,应当依法进行清算。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小组。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清算工作程序一般如下

1、登记债权

2、清理公司财产,制定清算方案

清算组应当对公司财产进行清理,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制定清算方案。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3、清偿债务

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出资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4、公告公司终止

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

五、结论

由以上论述可知,公司的设立是严谨的,其中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存在一定的差别,比如在发起人数和出资限额上。在股权转让中,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一般通过出售其所持股票的方式进行,有限责任公司则通过股权变更登记来进行,股份有限公司更具灵活性。两者在相关制度上存在异同是由公司的法律制度和公司的形式所引起的,这样的法律制度有利于出资者根据自身能力和

需要选择要成立的公司类型,不管怎样,公司的发展是推动市场经济繁荣的动力,在法律的约束下,如何好好经营一家公司是每个企业家所面临的问题,而解决的关键就在于学法,懂法,这样才能好好运用法律。

六、参考文献:

[1]刘俊海.公司法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M].2013 [2]雷兴虎.公司法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M].2012 [3]经济法:中级会计资格/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 [M].2009 [4]经济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M].2011 [5]李利军.经济法,中国铁道出版社[M].2011 [6]黄方亮.公司上市与并购,山东人民出版社[M].2013 [7]经济法基础与实务,电子工业[M].2013 [8]陶广峰.经济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10 [9] 李仁玉.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M].2010年版

[10]黄河,张卫华.经济法概论(第3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M].2010 [11]李晓春.公司法学,厦门大学出版社[M].2012

第四篇:浅谈石油企业如何为人才创造用武之地

浅谈石油企业如何为人才创造“用武之地”

刘瑛

2012-8-10 14:24:11来源:《中外企业家》2012年第3期

摘 要:石油企业属于技术密集、集约化行业,对各类管理、技术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很高。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结构合理、接替有序的人才发现、培养、使用机制,更好地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是企业管理者需要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企业,人才,用武之地

一、石油企业人才培养的挑战

1.知识与技能的挑战。按照培养的惯例,新员工先要在基层生产单位进行再学习和岗位实践,一方面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熟悉生产工作环境,掌握操作技术;另一方面消除书本知识与技能的差距,具备从事专业技术人员的条件。但由于专业不对口及运用领域的差别,部分理论知识在工作中“无用武之地”,很难满足岗位需要,只能从事低层次的工作。同时,如果企业仅仅关心人才的技术知识,而忽略人才的专长特色和潜在价值,没有给他们提升和施展的机会,则容易使人才的潜能和创造力难以展现,就容易使人才变成庸才,甚至是埋没人才。

2.技能和素质的挑战。企业在人才的培训、选拔、考核、使用过程中,均注重人才的文化素质和实际技能,因为技能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工作效率,带来经济效益。但过于看重技能容易发生以偏概全现象,导致某些素质不高而又有某方面才能的“人才”拥有权势,往往因为一己之私贪污腐败,损害企业,危害社会。近年来,一些官员纷纷落马,究其原因,就是个人素质低下,道德品质出

现问题所致。

3.管理与技术的挑战。企业选拔领导干部一般都是“技而优则仕”,习惯于把技术出众的员工安排到管理岗位上,但也存在技术强的不一定管理好的现实问题。技术“顶呱呱”只是当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管理者、特别是基层管理者,要有很好的掌控、沟通、协调能力和管理技巧,就像经营一个家庭一样,依靠人格魅力协调团队成员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所以说,企业管理需要的不仅是高技能人才,更需要的是高级管理人才。

二、企业人才培养思路与实践

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员工如何通过有效的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成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操作人才,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1.人才辈出靠培养。坚持“三个创新”,即:创新思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企业重要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创新模式,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和员工个人成长需求,分管理、技术、操作三个层次,研究探索实用的培训模式,有效利用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创新机制,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符合人才成长规律,集培训、考核、使用、发展于一体的培养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

2.人才培养要规划。企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眼光要长远,要有规划目标,建立企业战略人才培养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不同时期工作目标,分层次制订培训计划。一是针对新入厂员工,制订“雏鹰计划”,对有

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大学生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领域的技术、业务骨干;二是针对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员工制订“飞鹰计划”,对能力强、有继续培养潜质的员工进行深层次培养,压担子,使其逐步成长为单位、部门的负责人;三是针对中层管理干部制订“精鹰”计划,对业务精通、管理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部门领导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专业领导;四是针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带头人制订“雄鹰计划”,通过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企业实现战略规划做好准备。企业通过梯次的培养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重要岗位的管理者和后备人才。

3.企业要建全人才管理机制。企业应按照资本价值规律的要求,建立人才管理机制,做到“三个保证”:第一,建立人才信息库,全面掌握各类人才的信息,制定人才开发规划,做到有的放矢,保证有足够的人才;第二,保证人才培养投入,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培训效果,壮大人才队伍;第三,建立人才预警系统,保证人才培养持续有效。有针对性地培养各方面人才、尤其是紧缺人才。企业可以按照专业建立技师工作室,设立研究攻关项目,鼓励生产一线的技师和员工积极参与,并投入一定的科研经费,开展培训、攻关、交流等活动。

4.企业要健全人才使用机制。一是激励机制。给予人才不停提升自我价值、能力和业绩的动力。依靠科学、公平、公正的薪酬体系设计,将人才对企业的价值、投入、责任、工作成果等与其报酬待遇相挂钩,依靠利益驱动和满足内在需求来实现对人才的激励。二是约束机制。确保人才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形成人才成长的基本保障。使企业的战略目标需求能够有效地传递给每一位人才,形成对人才的约束。三是竞争机制。形成内部必要的竞争淘汰机制,保证人才永远充满活力,防止人才资本的沉淀或者缩水。企业还要建立公平的人才管理制度,让人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企业的挑选和任用,这有利于强化人才的使命感、责任感,进一步激发工作潜力,为企业获得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卿,建立起油田企业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中国石化,2004,(3):69-70

第五篇:让第三者为企业创造利润

让“第三者”为企业创造高利润

林伟贤,实践家教育集团董事长 如果有一天,你收到星巴克寄来的股东红利,你买四川航空五折以上机票有免费的机场巴士坐,有个卖空调的厂商坚决只送空调给你而不卖,你不要觉得奇怪。你以为这是骗局,抑或是你占便宜了,非也!这是“用更少、得更多”商业模式带来的福利。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是共赢的,每一个模式的参与者都会得到更多。或者得到更多的利润,或者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那么,如何实现“用更少、得更多”的商业模式呢? 答案是第三方策略。

这里所说的第三方,就是除了企业老板本身和你的直接客户以外的各方,包括你的员工、合作伙伴、客户的客户„„甚至可以是和你完全无关的一方。而第三方策略则是通过为这些特殊的第三方创造价值,创造增值服务,从而实现企业的高利润。“消费者股东”

作为第三方策略的一个关键词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任何跟企业利益有关的人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股东、供应商、客户、员工,甚至你的同行都能为你创造价值!这里最关键的一点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为你创造价值的前提是什么?要你为他提供些什么服务或者回报。

你要为你的员工提供服务。大家知道君悦酒店吧?君悦酒店在酒店内部有员工俱乐部,里面的设备跟五星级收费的专为客户设置的俱乐部完全一样。为什么要给员工办一个俱乐部?理由很简单,员工在酒店里每天都在服务别人,有些员工一天到晚在受气!受气的员工他心里会不会怪怪的?看看自己忙到半夜,还在为酒店的客人服务,可是家里的衣服没有人洗,没有时间订电影票约会,是不是会很火大?君悦就搞了一个俱乐部,工作期间,休息时你可以去喝咖啡;你在家里没有时间洗衣服,可以搬到这里来,俱乐部帮你洗,洗完后不会收你五星级酒店的费用,就收一般洗衣店的费用,一般的洗衣店的价格,五星级的服务,每个员工都很高兴。你没有时间订电影票,俱乐部帮你订,让每个员工都享受到顾客一样的服务,因此君悦的绩效特别好。每个员工都是企业利益的相关者,你为他提供服务,他为你创造营收,实现利润。不仅仅是员工,每一个跟你企业相关的人都要创造营收,甚至是他人的产品。如美国的薯片,乐事薯片有时候做广告,顾客买薯片回家会发现里面有一张纸,凭这个东西可以到肯德基换一杯百事可乐,百事可乐和乐事薯片是同一家公司的。这是靠自己的产品为自己创造价值,产品卖出去的时候还可以帮你带更多的顾客进来。同时,顾客会不会去肯德基只换一杯百事可乐?随之而来的是什么?顾客会买更多的炸鸡汉堡包!

产品也是你利益的相关者,产品为你创造更多的营收。我们都理解了商业模式是为了企业家用最少,得最多。这个商业模式是连接顾客的价值跟企业的价值,当然,我们不能只注意到我们自己的企业价值而忽略了顾客的价值。只要你在为顾客提升价值,就是在为自己创造营收,只要你可以为顾客创造价值,顾客就有更多的钱跟你做交易。你不仅仅要让企业利益相关者为你创造价值,实现利润,还需要通过角色的转换让企业利益相关者与你的关系更为紧密。

任何企业都有客户群,也就是你企业的消费者。而一些大公司则有股东,这两者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好,角色转换,你有没有听过“消费者股东”这个说法? 什么叫“消费者股东”?举个例子:

年底的时候,你可能会收到上岛咖啡给你写的信件,上面写着某某某股东收,你奇怪,我怎么会是上岛咖啡的股东呢?打开之后,里面有一封信,里面写着:亲爱的股东,您好!非常感谢您一年来对上岛的投资。您这一整年来对上岛咖啡的投资总额是3756元。(为什么?这是根据电脑里面的连线记录,你去年这一年在全国的上岛一共进行了3756元的消费。)今年公司的运营不错,因此公司决定对股东给予10%的红利分配。(他会给你附上一个密码,用这个密码可以上网登录,然后这笔钱就会直接打卡,打到你的卡里,你的卡里会多出375.6元,10%的股东红利。)然后它说:非常感谢股东的支持,并且邀请股东您尽情到店里享受红利。

这笔钱当然是只能在上岛咖啡店里使用,你仔细想一想,咦?这个跟送消费券、打折券不是一样吗?实质上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一种说法。但是就是仅仅换了一种说法,结果就很不一样。因为你的客户感觉不一样,他感觉更好,以后会更经常地来光顾,甚至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他还会为上岛咖啡主动美言几句,因为他觉得自己是股东,是所有者之一。你明白吗?这不是开玩笑,不要小看这种称呼的改变,角色的转换。你让客户的感觉更好,就是为他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因此,你为他创造价值,他就会为你实现利润。时候你最好的资本来源并不一定是风险投资,你最好的资本来源就是你的顾客和员工。我们可以把股份让给风险投资,可是对你来讲,谁是你企业利益的相关者?客户和员工是不是你很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所以你与其给风险投资,不如直接给客户和员工。我们用很诚实的话来讲,如果你拥有我的股票,就是我的股东,如果你是我的股东,请问你会不会愿意帮我介绍更多的机会?因为它后边会反映出你的投资报酬。当企业上市,一种社会机制就是股东跟市场的关系,其中就有更多的凝聚力。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以前我们的问题在哪里?是为了自己的获利减少对方的获得。我要多赚一点钱,就给你少一点的东西,那品质就稍微差一点,成本稍微低一点。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是要让双方的价值一起提升,你加值,我也加值,双方都加值这才是好的商业模式。

我们再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部车的背面写着订车热线:86868686,下面写着售票热线:89898989。前面写着四个字:免费接送。这是什么?给你讲解一下基本的状况,就是只要你搭了四川航空的飞机,你买的是四川航空五折以上的机票,到达成都,降落之前飞机上就会通知“各位乘客请注意,如果你购买的是四川航空五折以上的机票,降落后我们会有专车免费送您到市中心任何指定去的地方。”相同的,如果你买四川航空五折以上的机票,你也可以免费从市中心乘车到机场。如果自己打车去机场,150元。

有意思的是,车身上面写着四川航空,可那不是四川航空买的车,上面的电话是免费搭车热线,可是这些电话也不是四川航空的电话。这些车是谁买的?是旅行社买的。请问旅行社为什么买这些车?一辆车14.8万元,可是旅行社用9万元就可以买到。而且旅行社每辆车非但连这9万元都没用,每买一辆车还赚8.8万元,他们怎么做的?刚才讲企业利益相关者,实际上是四方利益相关的关系。第一,四川航空;第二,买这些车的旅行社;第三,乘客;第四,开这些车的驾驶员。在这些企业利益相关者里边,整个商业模式的设计,就是照顾所有的企业利益相关者。乘客买的是五折以上的机票,所以他多付了一点点钱,比一般的打折票多一点,可是乘客省下150元,因为你自己从机场打车到市区需花150元。我可以让你免费上驾驶员的车,我有好处,你有好处。那驾驶员没有收到钱,谁给驾驶员钱,每上一个乘客,旅行社给他25元?问题来了,旅行社怎么会给他25元,因为很多人是跟旅行社买机票。但是旅行社不是从机票钱拿出来给他的,每上车一个人,四川航空给旅行社30元。为什么四川航空愿意给他30元?因为他多卖五折以上的票,就不止30元。那请问四川航空是不是获利者,旅行社是不是获利者?驾驶员是不是获利者,乘客是不是获利者?而且一个人付25元,坐满7个人,就是175元,比出租车150元要好。这是最大化的基本概念。这是把所有企业利益相关者照顾好了。旅行社买车,一辆车14.8万元,买120辆要1776万元左右。可是他买车没有给1776万元,他跟车商谈到9万元一辆车,120辆车,只付1080万元。为什么车行心甘情愿一部车少5.8万元,因为价值,因为企业利益,因为不是只有旅行社获利,车行也要获利。旅行社说我们的驾驶员,上车就会主动把车的资料发给乘客,搭我车的人都是商务人士,因为来旅游的人都被大巴接走。乘客一上车就帮你发资料,同时驾驶员会主动介绍这款车很好。驾驶员每天从机场跑到城市来回8趟,一年365天,介绍了将近3000次。一趟只收你3元钱,会不会太便宜?导游都没有这么便宜!驾驶员跟你签约,帮你介绍5年的车,有新车就换新款。一年广告费1万元,5年多少钱?5万元。车行很高兴,有一批人帮他卖车。此外,我在车身上印上你的电话号码,在路上看见广告的人要买这台车,都会打你的电话。一个月收100多元,5年差不多就是8000元。

第二问题是,旅行社也没花这个钱,因为一辆车一拿到,他就用17.8万元承包给驾驶员。驾驶员多付了3万元,获得了这条线路的经营权,并且这辆车开满5年后,就送给驾驶员,驾驶员很高兴。17.8万元减9万元等于8.8万元,一辆车挣8.8万元,120辆车就是1056万元左右。

别人买车给钱,他买车赚钱。你以为旅行社只赚这些小钱吗?更大的钱是售机票热线:89898989,这是他的电话。所有要买机票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买机票可以免费搭车。这家旅行社在5•12地震期间一天平均卖5000~10000张机票。

这就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在很多方面都是根本性的改变,用原有的资源做很多的调整。抓住企业利益相关者是第三方策略的第一步,它使得为你创造价值的对象从客户扩展到了更大的群体上,下一步,你必须让这个扩展的群体为你实现利润,这就是——第三方支付。

为油田企业创造更好的法律环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