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全国汽车工业100强
9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11917884 9729364 9003200 5241613 4897331 3516181 3158583 3100455
吉林 上海 湖北 上海 吉林 上海 北京 广东
2091259.71 辽宁 2087710 1527240 1521183 1401970 1216440 1168369 1150332 1143528 1140736 1129703 1086485 1031399 949158
重庆 山东 浙江 北京 山东 福建 辽宁 广东 江苏 湖北 辽宁 湖南 江苏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1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12 万向集团北京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4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 15 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 16 一汽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7 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 18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19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 21 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2 苏州创元(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4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26 跃进汽车集团公司 27 无锡威孚集团有限公司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28
司
918896 877142 825278 817449 799231 796682 755270 722974 721354 700050 694547 689152 678037.5 666405 665156 594125 554932.5 548114 543106 516600
重庆 北京 福建 江苏 江苏 黑龙江 海南 安徽 江西 上海 广西 上海 广东 安徽 湖北 天津 上海 广西 天津 浙江海南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3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31 江铃汽车集团公司
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32
司
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 34 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35 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 36 上海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37 东风汽车股份公司
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39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40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41 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4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潍坊柴油机厂
北汽福田公司诸城汽车厂 45 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6 一汽解放公司无锡柴油机分公司 47 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 48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49
司
515240 507507 494674 479210 458497 450000 438839 435335 404505 387555 384857 377808 377405.4 349438.5 342829 336830 324992.56 314358 306436.7 292904
山东 山东 湖南 江苏 重庆 福建 江西 重庆 黑龙江 江苏 陕西 河北 上海 湖南 北京 广西 河南 河南 上海 上海
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哈尔51
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 53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4 保定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55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56 湖南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57 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 58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59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60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61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62 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64 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65 沈阳兴远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66 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 67 宁波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8 重庆红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69
限公司
282043 281572 270644.7 266746 253202.9 243400 227910
广西 福建 辽宁 山东 浙江 重庆 辽宁 吉林 辽宁 上海 重庆 北京 江苏 江苏 辽宁 浙江 安徽 河北 安徽
一汽凯尔--海斯汽车底盘有限公司 224299.5 71 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2 德尔福派克电气有限公司 73 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
北京福田环保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75 江苏江动集团
江苏牡丹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大连柴油77
机分公司
188840 188000 174932 163381.4 163195 220798 214929.5 213884.1 213315.3 202258 189576
万丰奥特控股集团
安徽星马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80 保定长城华北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肥81
分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柳州特种汽车82
厂
162147.4 161139 161000
广西 河北 上海 江苏 吉林 江苏 湖北 浙江 广西 黑龙江 浙江 江苏 江苏 山东 上海 江苏 辽宁 江苏
河北中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84 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金龙联合工业汽车(苏州)有限公司 160400 86 中国北车集团长春客车厂 87 江阴市模塑集团有限公司 88 东风实业有限公司
宁波美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柳州90
机械厂
152388 152056 147580 145404 140178 138978 138377 136078 136000 130124 156654 155172.4 154895 153308.2
哈尔滨哈飞实业总公司 92 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93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95 青岛特种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德尔福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96
司
中国扬子集团有限公司 98 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99 常州长江客车集团公司 100 北京汽车装配厂
第二篇:我国汽车工业
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发展历经封建社会,北洋军阀时期,中华民国和新中国,最终从无到有,从引进技术到自主设计制造,无疑是一部曲折史,但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可以看出中国人民是不屈不挠的,不断上进,最终要求挤进高手如云的世界市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和上进精神。
首先是无汽车工业时期。中国第一辆进口汽车要追溯到1901年慈禧皇太后的66岁寿辰,直隶总督袁世凯买了一辆洋汽车,献给慈禧太后作为寿礼。这一“老爷车”虽与今日飞驰在公路上的现代化汽车的长相相差很远,但其工作原理,发动机,悬架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已于今日汽车很近。1901年,上海的商人进口了两辆汽车,这是中国使用汽车的开始。1908年,福特公司大量生产T型汽车,揭开了工业化生产汽车的帷幕,此后外国汽车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19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300辆,汽车维修业应运而生。
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是1929年8月在沈阳问世的。1928年东北“易帜”后,辽宁迫击炮长厂长李宜春等人提出利用兵工厂设备制造汽车的建议。经张学良将军批准后,决定在辽宁迫击炮长附近民生工厂,专门研制其琛,并以重金聘请美籍技师,集中300名汽车修理工人,拨款75万作为研制经费。从美国购进“瑞雷”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设计制造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李一春对“瑞雷”号整车进行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路装置和轮胎等由国外进口外,对其他零件进行重新设计,制造,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1929年8月,我国第一辆自制的载重汽车在人们的殷切盼望中诞生了。此车定名为民生牌”,并在全国道路协会主办的上海市展览会展出。由于“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民生工厂被日本占领,扼杀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萌芽。1933年,山西省利用太原兵工厂的装备和技术,试制成两辆载货汽车。1936年,湖南省机械厂仿制美国道奇牌汽车发动机成功,并试制了两辆货车。后来都由于战乱等原因而夭折。1936年,以中国银行为主,筹集资金160万元,成立官商合办的中国汽车制造公司,与德国奔驰公司签订合同,先以CKD方式组装柴油机货车,计划5年内达到全部国产化的目标。总厂设在湖南株洲,1937年开始建厂时,当年发生了“七七”事变。后来该厂辗转迁至桂林,重庆,5年中只组装了一些飞鹏牌柴油货车和一些柴油机,后因无法维持而倒闭。1939年——1940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央资源委员会计划在昆明建立汽车制造厂,购买了美国一家汽车厂的图样和部分工装设备,所有的进口设备在运输途中被日军从越南劫走,汽车生产遂成泡影。1937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64635辆。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港口被封锁,国外汽车配件难以进口,内地汽车配件制造业得以发展。在抗日战争时期,汽车配件工厂达到400余家,其中最大的是重庆中央汽车配件厂,能生产汽车配件100多种。到抗战胜利后,由于美国汽车和配件的倾销,迫使许多汽车配件厂停产,到1949年,我国汽车配件厂只有9家还在生产。由上可知,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没有真正的汽车工业,只有一些小型的汽车配件制造厂,汽车维修厂和客车改装厂。虽有一些仁人志士曾数次筹划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府的腐败无能,都未能成为事实。1948年,中国汽车保有量69154辆,由于石油供应不足,许多汽车都带上一个煤气发生炉或一个大气包,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才改变了这种落后状态。
1953年——1984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工业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1950年初,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莫斯科与斯大林会谈时,建设汽车制造厂被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前苏联援助中国的重要项目之一。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成立了汽车工业筹备组,确定在吉林省长春市建立第一汽车制造厂。1951年批准初步设计方案,1952年开始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1953年6月,中央指示力争3年建成第一汽车厂,同年7月15日正式破土动工,并由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奠基纪念。1956年7月14日,第一批解放牌CA10型载货汽车出厂,当年生产了1600多辆。此后,经过改进设计,陆续开始生产解放CA10B型等载货汽车。如同第一汽制造厂的厂名和“解放”品牌一样,中国汽车在诞生伊始便被打上了浓重的时代烙印。而这种非企业,非经济本身的带有政治色彩的社会责任一直贯穿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风雨历程。起步初期的中国汽车步履还是很平稳的。1957年,一汽稳步发展,生产了近8000辆汽车。此后,全国一些较大的汽车修理厂在解放思想的号召下,投入制造汽车的热潮,全国试制成各种汽车达200余种。这种一
哄而起的汽车热,对汽车生产的特点,规模,经济效益,质量要求和技术指标等均考虑甚少。多数企业及其产品缺乏生命力,能够坚持下来的只有5家,这些厂不考国家集中投资,从中小型汽车修配厂通过开发汽车产品和专业化合作,建成了大中型汽车制造厂。这有别于依靠国家集中投资建成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创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另一种模式。1960年,全国汽车总产量从1955年的61辆提高到22574辆,尽管其中有“大跃进”的因素。当时,与日本,韩国等邻国相比,按照前苏联模式发展起来的中国汽车的起点并不算低。1965年出于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等发面的考虑,开始在湖北十堰筹建第二汽车制造厂,4年后,二汽破土动工,并从一汽抽调技术人员筹建二汽。全国500多家机床厂,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为二汽设计,制造了各种设备一万多台,以一汽为主的国内30多家工厂,企业包建二汽的各个分厂,从产品设计,工艺工装,人员培训直至调试生产完全是自力更生。1976年6月建成东风牌越野车生产基地。二汽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具备自己设计制造汽车和建设大型货车制造厂的能力。二汽所产车型是一汽刚刚研发的新型卡车,而一汽则继续生产“老解放”。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一汽都因车型不如二汽而在市场上苦苦挣扎。直到1986年,解放牌卡车实现垂直换型,CA141问世才扭转了被动局面。除此之外,四川汽车制造厂于1974年正式生产红岩牌CQ260型军用6t越野车,1968年开始建设的陕西汽车制造厂与1975年生产延安派SX250型5t军用越野车。在“文革”**的年代能够取得这样的发展史难能可贵的。
在中国汽车的起步阶段里,汽车也曾经短暂地繁荣过。1958年,一汽相继生产了“东风”和“红旗”两款汽车,并在“乘东风,展红旗,造出高级汽车去见毛主席”口号中,把小汽车送进了中南海。客观地说,1953——1984年,中国汽车工业基本上是卡车工业,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阶段。
1984——1994年是中国汽车工业与国外汽车制造商合资合作阶段。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公司诞生了。当时的北京吉普是国内越野车企业绝对的“老大”。此后的19年,这块中国汽车改革的试验田经历了兴衰,荣辱。有了问路石的中国汽车很快进入了第一轮合资浪潮。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成立。同年,南京汽车制造厂引进了意大利菲亚特的依维柯汽车,广州汽车公司与法国标致的合资项目获批准,被桎梏了30余年的汽车工业开始大步向前发展。在1986年的六届四次人大会议上,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被写进了“七五”计划。当年,全国汽车总量就突破万辆。此后连年大幅上升,到1994年,汽车产量就已经超过25万辆,上海大众这样单一的汽车生产企业也逐渐超越了一汽,二汽,等大集团,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领头羊。良好的形势是国务院开始审慎研究汽车的发展。1987年的北戴河会议上,确定了“三大三小”的总体格局,尽管现在来看计划的味道过浓,但其毕竟确定了轿车产业向规模化发展的大方向。1990年,轿车产业的三大基地进一步调整。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同年,投资上百亿,规划15万辆的一汽大众,神龙项目签约。但因种种原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捷达,富康才在市场上初露锋芒。
从1994年至今,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阶段。1994年是中国汽车是史,特别是轿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左右中国汽车近10年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了。虽然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产业政策还有许多局限之处,但它还是解决了汽车发展中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将汽车与家庭联系到了一起。家庭汽车概念所引发的热情迅速扩散至全国,但是有20多个省,市将汽车作为支柱产业。而全国的主要工科大学也都开设了汽车专业,一批有一批带着汽车设计师梦想的年轻人走进了汽车知识的殿堂。1994年之后,汽车消费不再受宏观政策的限制,但事实上,在要不要发展汽车工业,特别是是否鼓励汽车进入家庭的问题上还是有很大争议的,由于当时并没有明确鼓励汽车消费,各种税费,地方保护仍十分严重。同时,汽车工业本身散乱规模小的劣势也愈发明显。到了1998年,中国汽车的总产量达到了162.8万辆,从而成为世界上第十大汽车制造国。就在这一年,中国轿车的第二轮合资热潮开始了,上海通用,广州本田破土动工,而后别克,雅阁在中国的生产,使国产汽车的词典里又多了个“中高档汽车”的名词。在此期间,一汽大众,神龙公司也站稳了脚跟,开始向连续多年位居国内汽车企业榜首的上海大众发出挑站。近年来,又成立了北京现代,华晨宝马,东风日产等合资汽
车公司,使我国汽车产品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在2001年的“十五”计划中,汽车进入家庭已经被明确提出。赛欧,夏利2000等一批旨在重新定义家庭轿车的新车型涌入了市场。一时间10万元成为了界定家庭轿车的分水岭。同时,国家计委也将汽车价格放开,汽车终于从高高在上的生产资料,还原成立走进平民百姓家庭的商品。在企业层面,新的合资项目越来越多,而像吉利,奇瑞这样的民企也得以进军轿车生产领域。
经过今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品的质量得以提高,品种增加,产品全面更新换代。基本车型品种发展到6大类,103种,改装产品发展到了6大类800多种。经过今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品构成趋向合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缩短了。在重点引进的重型,轻型和微型车技术中,大大提高了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纵观我刚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尽管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但经过了多年建设,特别是金十几年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加快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汽车工业体系,取得了不少经验,培养了一大批从事汽车研究,设计生产,管理的人才,这些都为我国汽车工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至少有三大问题制约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一是中国汽车企业仍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这也是中国汽车业最大的软肋。汽车特别是轿车的新产品开发和推出的重要环节基本上被外商所控制,我国汽车企业有沦为跨国公司附庸的危险。还在业内为我国汽车工业应采用韩国模式还是巴西模式的时候,我国汽车工业事实上已经不自觉的转向了巴西模式。在目前政策上不允许外放控股的情况下,跨国公司由于自身全球战略和占领我国汽车市场的考虑,有意削弱合资企业中我方自主开发汽车新产品的能力,并控制技术开发的关键环节,以取得合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在基本上没有轿车整车开发能力的情况下,汽车合资企业中,中方一直处于尴尬境地,国内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几大跨国公司角逐的天下,这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隐患。二是,汽车产业存在多年的散乱局面仍未改观。汽车工业是规模效应比较突出的行业,从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汽车企业数量 不断减少并向寡头企业集中式一个发展趋势。但是,目前我国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却多达100多家,全国有27个省市生产汽车,有17个省市生产轿车,有23个省市已建成了轿车生产线,不少地方政府都把汽车工业作为本地区支柱产业。由于整个汽车工业竞争不充分,汽车项目盈利过于容易,导致跨地区的兼并重组仍存在较高的成本,政府主导型投资行为和地区间封锁仍较为严重。三是汽车消费环境仍有待改善。近两年来国家将“鼓励汽车进入家庭”作为扩大及内需的政策之一,先后出台了汽车信贷消费政策,放开汽车价格,减免各种汽车收费项目等多项利好政策,使汽车进入家庭的时间明显提高。但汽车消费政策酝酿10多年仍未出台,汽车购置税过高和搭车收费及不合理收费等现象仍十分严重,压制汽车暴利,与国际官惯例接轨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汽车召回制度在汽车业界的发对下一再流产,国家机关公务用车改革阻力重重,汽车产业政策摇摆不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成为汽车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
第三篇:《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国务院关于印发《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通知
【颁布单位】 国务院
【颁布日期】 19940312
【实施日期】 19940312
【章名】 通知
国务院同意国家计委会同国家经贸委、机械部等有关部门制订的《汽 车工业产业政策》,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汽车工业是党的十四大确定的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新时期我 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的汽车工业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其现 状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尽快解决散乱问题,实现规模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进一步增强企业开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技术 装备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国家制定《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势在必行。通过 实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使我国汽车工业在本世纪末打下坚实的基础,力争到2010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迅速 发展。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根据《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基本原则,抓紧研究 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尽快组织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本通知精神,避免出现新的 “汽车热”,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
【章名】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为把我国汽车工业(含摩托车工业,下同)尽快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 支柱产业,改变目前投资分散、生产规模过小、产品落后的状况,增强企 业开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业组织的合理化,实 现规模经济,特制定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通过本产业政策的实施,使我国 汽车工业在本世纪末打下坚实的基础,再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2010 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迅速发展。
【章名】 第一章 政策目标和产品发展重点
第一条 国家引导汽车工业企业充分运用国内外资金,努力扩展和开 拓国内国际市场,采取大批量多品种生产方式发展。2000年汽车总产
量要满足国内市场90%以上的需要,轿车产量要达到总产量一半以上,并基本满足进入家庭的需要;摩托车产量基本满足国内需要,并有一定数 量出口。
第二条 国家将促进汽车工业投资的集中和产业的重组,重点解决生 产厂点多、投资分散;审批项目乱;重复引进低水平产品;定点厂建设及 国产化速度慢(即散、乱、低、慢)的问题。其分期目标是:在“八五” 期间,重点扶植国家已批准的整车和零部件项目尽快建成投产,为下一步 加快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创造条件;在本世纪内,支持2—3家汽车生产企 业(企业集团)迅速成长为具有相当实力的大型企业,6—7家汽车生产 企业(企业集团)成为国内的骨干企业,8—10家摩托车生产企业成为 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重点企业。初步确立少厂点、大批量生产体制和少 数大型企业间有序竞争的市场结构,使同一类(按QC/T59—93行 业标准分类)汽车产品产量居国内前三家企业的销售量在国内市场占有率 达到70%以上。与此同时,引导大型企业与骨干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在2010年以前形成3—4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 团和3—4家大型摩托车企业集团,实现自主开发、自主生产、自主销售、自主发展,参与国际竞争。
第三条 产品发展重点
1.汽车零部件:轿车关键零部件
2.载客车(M类):经济型轿车、大中型客车专用底盘
3.载货车(N类):专用汽车、新型发动机
4.摩托车(L类):发动机
5.工艺装备:模具
6.基础件:铸、锻毛坯件
【章名】 第二章 产品认证
第四条 国家依法对汽车产品(含摩托车)的安全、污染控制和节能 实施管理。
第五条 国家依据技术法规对汽车产品(含摩托车)实施国际上通行 的认证制度,未经认证合格的产品,不得销售、进口和使用。
第六条 汽车工业企业必须按照“汽车产品型式认证制度”的要求,提出认证申请。负责实施汽车产品认证的机构向认证合格的产品颁发认证 证书和认证标志,并发布目录,公安部门据此办理新车注册。
第七条 汽车工业企业对认证合格后的产品,因设计、制造出现的问 题仍负有全部责任。
【章名】 第三章 产业组织政策
第八条 汽车产业组织调整的目的是促进汽车工业的企业集团化,产 品系列化,生产专业化;有效地利用我国汽车工业已有的基础,充分调动 中央、地方和企业多方面的积极性;避免低效率的盲目竞争,优化产业组 织结构。
第九条 国家鼓励汽车工业企业通过资产合并、兼并和股份制等形式 发展跨部门、跨地区的企业集团,结合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企业 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十条 国家将对具有独立的产品、技术开发能力和一定生产规模及 市场占有率的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重点予以支 持。国家重点支持的企业或企业集团1995年底前应具备的条件及发展 目标是:
1.年产汽车30万辆以上的生产规模,年销售量达到20万辆以上,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不低于年销售额3%的,国家支持其向年产规模6 0万辆以上的目标发展。
2.年产汽车15万辆以上的生产规模,年销售量达到10万辆以上,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不低于年销售额2.5%的,国家支持其向年产规 模30万辆以上的目标发展。
3.年产汽车10万辆以上的生产规模,年销售量达到8万辆以上,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不低于年销售额2%的,国家支持其向年产规模20 万辆以上的目标发展。
4.年产2万辆重型汽车的生产规模,年销售量达到1.5万辆以上,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不低于年销售额2%的,国家支持其产品更新并向 适度规模的目标发展。
5.年产1500辆大、中型客车或客车底盘的生产规模,年销售量 达到1000辆以上,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不低于年销售额2%的,国家 支持其向适度规模目标发展。
6.轿车关键零部件在同类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25%以上的或属国 内空白的、亟待发展的产品(目录待定),国家支持其向经济规模的目标 发展。
7.摩托车产品销售量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的,国家支 持其进一步扩大产量并增加品种。
第十一条 企业或企业集团的生产规模和销售量是指系列产品的数量,计算口径包括母公司及其所属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和中外合资子公司
第十二条 符合本产业政策第十条条件的企业,从1996年起,以 新建或改、扩建等形式发展本产业政策第三条所列产品时,经国家批准,可享受以下政策:
1.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为零税率。
2.优先安排其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与上市。
3.银行在贷款上给予积极支持。
4.在利用外资计划中优先安排利用境外资金。
5.经济型轿车、轿车关键零部件和模具、铸锻项目,适当安排政策 性贷款。
6.企业集团内的财务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可扩大其业务经 营范围。
第十三条 国家新批准的整车、发动机项目(含中外合资、合作项目)原则上按以下规模建设:
1.发动机排量在1600cc以下的轿车项目,不低于年产15万 辆。
2.轻型货车项目不低于年产10万辆。
3.轻型客车项目不低于年产5万辆。
4.重型货车项目不低于年产1万辆。
5.发动机排量在150cc以下的摩托车项目,不低于年产20万 辆。
6.排量在2500cc以下的车用汽油发动机项目,不低于年产1 5万台。
7.排量在3500cc以下的车用柴油发动机项目,不低于年产1 0万台。
【章名】 第四章 产业技术政策
第十四条 国家鼓励并支持汽车工业企业建立自己的产品开发和科研 机构,通过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形成独立的产品开发能力。对于企业集团 之间联合开发重大科研项目,国家在科研开发资金上给予支持。
第十五条 国家鼓励推广使用汽车电子技术及新工艺、新材料,生产 节能和低污染的汽车产品,研究开发新型燃料和新型动力的汽车。
第十六条 汽车工业企业的项目建设要保证其产品的先进性,对原有 产品的改进和自我开发的产品要达到国际90年代初期水平,引进技术的 产品要达到国际90年代同期水平。
第十七条 总质量不超过3.5吨的载客车和载货车在2000年前 要逐步采用90号以上汽油作为燃料;总质量不超过2吨的载客车全部采 用无铅汽油;总质量超过5吨的载客车和载货车2000年后主要采用柴 油作为燃料。
第十八条 国家支持建设国家级汽车、摩托车和重点零部件研究、试 验、检测机构,以承担制定标准、产品认证及进出口商品检验等任务。
第十九条 国家鼓励汽车工业企业与外国企业合资、合作建立技术研 究开发公司。
第二十条 国家鼓励汽车工业企业采用现代电子技术及柔性加工设备,在线自动检测设备,有针对性地选用自动化设备,提高人均装备率和装 备技术水平。
【章名】 第五章 投资、融资政策
第二十一条 国家鼓励汽车工业企业利用多种渠道筹集发展资金。
第二十二条 国家引导具有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与具有 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资金优势的地方相结合,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发展汽车 工业重点产品。
第二十三条 汽车工业重点产品的投资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可按股 份制方式筹资。
第二十四条 国家将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跨地区、跨部门进行投资,维护投资方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五条 在条件具备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可以建立汽车行
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二十六条 经国务院批准,汽车工业企业可申请进行国家债务资本 化的试点。
【章名】 第六章 利用外资政策
第二十七条 国家鼓励汽车工业企业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
第二十八条 汽车工业企业在直接利用外资时,要选择同时符合下列 条件的外国(或地区)企业作为合资、合作的对象之一。
1.拥有独自的产品专利权和商标权。
2.具有产品开发技术和制造技术,其生产的产品技术指标符合所在 国(或地区)的现行法规。
3.拥有独立的国际销售渠道(或网络)。
4.具有足够的融资能力。
第二十九条 外国(或地区)企业同一类整车产品不得在中国建立两 家以上的合资、合作企业。
第三十条 汽车工业企业拥有先进的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国家支 持其直接利用境外金融资本或间接利用外资进行发展。
第三十一条 中外合资、合作的汽车工业生产企业,必须同时满足下 列条件方可建立:
1.企业内部建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该机构具备换代产品的主要开 发能力。
2.生产具有国际90年代技术水平的产品。
3.合资企业应以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出口为主要途径,自行解决外汇平衡。
4.合资企业在选用零部件时,国产零部件应同等优先。
第三十二条 生产汽车、摩托车整车和发动机产品的中外合资、合作 企业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
第三十三条 停止审批以任何贸易方式经营翻新、拆解进口旧汽车和 摩托车业务的项目。已批准的项目合同不再延长,建立严格的监管措施,保证翻新的汽车、摩托车或拆解的零部件全部外销。
【章名】 第七章 进口管理政策
第三十四条 在我国汽车工业还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时,国家对进口 汽车、摩托车及关键总成仍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
第三十五条 根据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状况,适时降低汽车、摩托车进 口的关税税率,调整单列产品税率的结构。
第三十六条 国家指定大连新港、天津新港、上海港、黄埔港等4个 沿海港口和满州里、深圳(皇岗)2个陆地口岸为整车进口口岸,这些口 岸可设立进口整车专营码头或进口车保税仓库。其他口岸不得设立进口整 车专营码头或进口车保税仓库。
第三十七条 除外交、政府双边协议规定,以及本产业政策第四十四 条规定外,所有进口汽车、摩托车一律照章纳税。
第三十八条 根据市场需求,每年进口汽车数量与品种必须与国家汽 车生产计划相衔接,报经国务院批准后进行采购。国家禁止以贸易方式和 接受捐赠方式进口旧汽车和旧摩托车。
【章名】 第八章 出口管理政策
第三十九条 国家鼓励汽车工业企业努力扩大出口,参与国际竞争。汽车工业企业应把扩大出口参与国际竞争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
第四十条 国家鼓励汽车工业企业在条件具备时,在国外建立合资、合作、独资生产企业和产品出口售后服务中心。
第四十一条 达到下列条件的企业,国家鼓励其扩大出口产品规模,并在贷款、利用外资等方面优先予以支持。
1.汽车工业企业整车出口量占年销售量的比例达到以下指标的:
载客车:M1类 3%
M2类 5%
M3类 8%
载货车:N1类 5%
N2、N3类 4%
摩托车:L类 10%
2.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出口比例达到年销售额10%的。
【章名】 第九章 国产化政策
第四十二条 汽车工业企业在引进产品制造技术后,必须进行产品国 产化工作。引进技术产品的国产化进度,作为国家支持其发展第二车型的 条件之一。
第四十三条 汽车工业企业不得以半散件(SKD)和全散件(CK D)方式进口散件组装生产。
第四十四条 国家根据汽车工业产品的国产化率,制定进口关税的优 惠税率。凡达到下列国产化标准的,可享受不同的优惠税率:
1.引进M类整车技术的产品国产化率达到40%、60%、80%。
2.引进N类、L类整车技术的产品国产化率达到50%、70%、90%。
3.引进汽车、摩托车总成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的产品国产化率达到5 0%、70%、90%。
【章名】 第十章 消费与价格政策
第四十五条 国家鼓励使用节能和低污染汽车产品。
第四十六条 逐步改变以行政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为主 的公款购买、使用小汽车的消费结构。
第四十七条 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并将根据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市 场消费结构的变化适时制定具体政策。
第四十八条 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干预个人购买和 使用正当来源的汽车,应采取积极措施在牌照管理、停车场、加油站、驾 驶培训学校等设施和制度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
第四十九条 汽车工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行确定其生产的民用汽车 产品价格,但对小轿车暂时实行国家指导性价格。
第五十条 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 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
【章名】 第十一章 相关工业和社会保障政策
第五十一条 根据汽车工业2000年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冶金、石化、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建材等部门应在金属材料、机械设备、汽车电子、橡胶、工程塑料、纺织品、玻璃等方面统筹规划,积极支持汽 车工业的发展。
第五十二条 铁路、交通、邮电、电力、环保等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与汽车工业企业密切联系,做好配套服务工作,支持汽车这一支柱产业 的发展。
第五十三条 对于规划新建和改造的住宅区、商业区、宾馆饭店、办 公楼、公共设施和文化娱乐场所等,必须考虑足够的停车场地。
第五十四条 根据本地区社会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趋势,逐步规划加油 站的布局并进行建设;城市道路建设的改扩建工程要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 任务,抓紧予以实施。
第五十五条 从1995学年起,小学要将交通知识教育列入教 学内容,强化交通意识。
【章名】 第十二章 产业政策、规划与项目管理
第五十六条 国家通过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和规划指导汽车工业发展。各地方、各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支持汽 车工业的发展。
第五十七条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由国家计委会同国家经贸 委、机械工业部等有关部门制订与修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五十八条 新建、扩建、改造和中外合资、合作及技术引进的轿车、轻型车整车及发动机项目的承办单位,必须是符合本产业政策第十条要 求的国家重点支持的企业,其项目不分限上限下一律由国家审批立项,其 余整车、发动机项目根据国家有关审批权限的规定按程序审批。各地区、各部门审批的项目一律报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机械工业部备案。19 95年底前,国家不再批准新的轿车、轻型车整车项目。
第五十九条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的汽车零部件项目,凡能 够自行落实销售市场和建设资金及自行平衡生产条件的,可由地方和部门 自行审批,并报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机械工业部备案。
【章名】 第十三章 其 他
第六十条 汽车行业管理部门根据产业政策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抓 紧组织制定汽车产品的安全、污染控制及节能等有关技术法规、管理法规 和管理制度,以利产业政策的实施。
第六十一条 本产业政策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并由国家计划委员会负 责解释。注释:1.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国家机动车辆分类
标准〔QC/T59—93〕,M类指载客车,N类指载
货车,L类指摩托车。
2.“国产化”中的国产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以
内的生产。
第四篇:全国煤炭企业100强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文件
中煤协会综合[2009]125号
关于发布2009年全国煤炭企业100强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有关煤炭企事业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建设与发展,提高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自2002年以来,已连续7年向社会发布了“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在行业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连续5年发布了“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为煤炭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为关心煤炭行业、煤炭企业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通过企业自主申报,经有关部门审核,采用国际通行方式,以企业2008营业收入为入围标准,排出了2009全国煤炭企业100强名单;同时,以企业2008煤炭产量为入围标准,排出了2009全国煤炭企业产量50强名单,现一并予以发布(名单详见附件)。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日
附件:1.2009全国煤炭企业100强名单
2.2009全国煤炭企业50强名单
附件1:
名次
52009全国煤炭企业100强名单营业收入(万元)14402329 9023941 8211530 7179795 7125265 6813417 企业名称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省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伊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省煤炭集团公司
山东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东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神东天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132418 4679232 4455018 4100284 3524840 3474636 3436799 3344674 3287262 2962848 2767789 2340783 2298639 2291809 2190292 1856560 1731471 1606158 1490234 1363347 1356088 1237827 1212764 1209754 1189760 930584 898834 859260 839984 763260 747984 731636 727485 704877 703342 626790 624343 591684 577210 553221 548167 546375 542626 533731
华能呼伦贝尔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湖南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蒙泰煤电集团有限公司
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沁新煤焦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金海洋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泰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西蒙科工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满世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庆华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青海庆华矿冶煤化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省襄垣县地方国营襄垣煤矿
陕西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蒙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汾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磁县六合工业有限公司
吉林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济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丰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裕隆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小龙潭矿务局
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投煤炭郑州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贵州六枝工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特弘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平顶山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宏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宏安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矿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王晁煤电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长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省磁县申家庄煤矿
陕西榆林市榆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省阳泉荫营煤矿
辽宁北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523453 508808 498035 471822 458931 451700 451324 407802 398337 391421 372234 357794 333072 320354 316008 309286 299452 279205 275219 271278 257542 237416 201501 171852 170474 170077 166283 157908 157764 150258 150012 149339 137989 132854 124735 116543 114671 107804 105438 97635 97181 86610 86500 85986
山西大同鹊山精煤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郑州市磴槽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义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岱庄生建煤矿
山西省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附件2:
2009全国煤炭企业产量50强名单
名次 企业名称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能呼伦贝尔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江苏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有限公司甘肃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 85961 85359 82098 78412 73355 66547 煤炭产量(万吨)28125 11411 8029 6891 6040 5666 5495 4465 4209 4120 3970 3744 3729 3705 3578 3286 2653 2568 2278 2186 2184 2068 1936 1884 1745 1697 1685 1669 1618 1560
神东天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
内蒙古西蒙科工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蒙泰煤电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小龙潭矿务局
甘肃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东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吉林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省煤炭集团公司
湖南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1438 1378 1359 1300 1280 1243 1231 1213 1191 1181 1089 1023 1012 979 957 856 811 800 797 725
第五篇: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汽车工业做大做强关键
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汽车工业做大做强关键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2010-04-19 08:36:47 http:///auto/system/2010/04/19/010811368.shtml
汽车作为最早制订规划的产业之一,是由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决定的。一是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我国生产汽车888万辆、销售879万辆,分别居世界第3位和第2位,汽车工业实现增加值4114亿元,占GDP比重为1.66%,而且汽车产业对消费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很大。二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着产业组织松散、竞争力弱、产品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等深层次矛盾,能源、环保、城市交通等制约也日益显现。
应该看到,结构调整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汽车产业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以解决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积累的诸多矛盾,国际金融危机只是引发了结构调整期的提前到来。可以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正当其时。
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面广,2007年,汽车工业直接就业人员达到265万,与间接就业人员比为1∶11,带动间接就业人员3000万,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1.2%;二是消费拉动大,汽车消费中私人消费比例快速上升,2007年私人购车比例已超过80%,截至2007年底,已经有66%的汽车为私人拥有;三是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大,2007年,我国有17.08%的橡胶、5.43%的塑料、1.86%的玻璃、4.27%的钢铁、5.98%的铜、9.56%的铝用于汽车生产,汽车产业发展还带动了金融、保险、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有资料表明,汽车业能带动10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果汽车制造业每增值1元,那么给上游带来的增值至少是1元,下游则至少是2元。
我们要看到,汽车将是我国扩大消费的重点领域,汽车产业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由于汽车产业对众多上下游产业也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规划》的制定并不仅立足于汽车行业发展要求,与钢铁、有色金属、轻工、石化等行业的规划也具有联动效应。更重要的是,从国民经济整体角度看,汽车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服务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目标,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体现。
规划的目标和脉络
《规划》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部署,着眼于未来三年(2009—2011年)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汽车工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要求,围绕消费扩大、结构调整、技术提升等三条主线,提出了汽车产销实现稳定增长、汽车消费环境明显
改善、市场需求结构得到优化、兼并重组取得重大进展、自主品牌汽车市场比例扩大、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整车研发水平大幅提高、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等具体的规划目标。
1.扩大汽车消费市场是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保增长”的核心是扩大汽车消费市场。2008年我国每百人拥有汽车仅为4辆,而发达国家已基本达到每百人50辆以上。因此,与发达国家汽车消费市场已基本饱和的情况不同,我国汽车市场仍处于增长期,巨大的城乡汽车消费潜力有待发掘。《规划》提出了具体的汽车产销增长目标,沿着提振消费者信心和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两条主线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对城市和农村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进行了统筹考虑。既有减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加大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力度、促进和规范汽车消费信贷等直接或间接提高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措施,也有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规范和促进二手车市场发展、加快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建设等改善汽车消费环境的措施。
2.产业结构调整是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
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从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两方面进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方面,《规划》提出,推动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实施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市场份额。产品结构调整方面,《规划》突出了对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侧重及政策支持,核心是推动汽车产品结构向节能环保方向进行调整。《规划》目标提出优化市场需求结构,1.5升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40%以上,其中1.0升以下小排量车市场份额达到15%以上。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引导增加小排量汽车消费,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我国已取得了重大进步,部分新能源汽车具备或初步具备了产业化推广条件。《规划》将新能源汽车提升到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汽车产业提升国际地位的突破口。
3.技术水平提升是汽车产业振兴的动力和源泉
对技术水平提升的政策支持,《规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品开发能力建设,并对重点支持的技术内容进行了部署,鼓励形成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二是制定《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项目及产品目录》,支持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这一点体现了《规划》将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结合进行的深远考虑。为落实上述任务,《规划》提出今后三年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100亿元作为技术进步、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通过中央投资,带动企业投资,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提高节能、环保、安全等关键技术水平;开发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总成产品;建设汽车及零部件共性技术研制和控制平台;发展新能源汽车及专用零部件。相关数据显示,《规划》出台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逐月回暖,结束了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延续下降趋势。今年1—4月我国汽车产销量372.48万辆和383.19万辆,同比增长
6.4%和9.43%。其中一季度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141万辆,同比增长21.7%,销售量占乘用车市场份额的70.63%。可以看出,对市场拉动作用明显,《规划》实施效果正在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