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资重组是汽配产业做强做大的必要选择
合资重组是汽配产业做强做大的必要选择
随着东风与日产长期全面合作协议的正式签署,东风公司寻求国际合作、实施重组战略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这对以汽配工业为主的十堰来说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东汽与日产合作重组后,我市汽配产业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所导致的潜在威胁加大,市场风险日益剧增;配套方式的变革又将使我市一部分汽配企业的产品重找出路。因此,如何使我市的主导产业随着东风公司战略重组不断发展壮大己成为十堰市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东风公司基于当前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新潮流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做出了合资重组的战略决策,也是我市汽配产业冲出重围、作强作大的必要选择。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经济加速一体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世界汽车工业开始了新一轮更大规模的资产重组、联合兼并。加入WTO之后,我国已经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范围之内,国际汽车工业的竞争不可避免地要波及到国内市场。汽配产业作为我市的主导产业必须及时跟进,否则则不能保证在当前经营态势较好条件下的持续发展,我市将面临严重的产业危机。我市汽配产业的发展现状也要求我们必须走合作与重组的道路。今年我市汽车汽配行业形势很好,主要是东汽主机厂的带动,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国家加大基础建设投资,促进了今年汽车尤其是商用汽车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汽车产业亦还在政策保护期内。但是,从我市汽配行业的实际来看,历经数年改革发展,我市汽配产业虽渐渐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品种不断拓宽,销量不断增长,效益不断提高,可产品市场占有率、产品附加值水平等方面的竞争力,还远没有达到相当的水平;我们目前的经济基础十分脆弱,我们的企业包袱重、产品档次低,常规水平下的强化管理、开发产品市场、争取配套产品来发展已经不行了,走合作重组道路是增强我市主导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捷径。因而就必须通过资金、技术、管理的引进与合作,采取攀亲联姻、租出去、卖出去、甚至送出去的办法,以达到做强做大、提升产业发展的目的,一是继续巩固与东汽公司的合作,主动争取重组,支持地方企业进入东汽集团系统;二是整合现有资源,推进市内汽车及汽配企业的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形成集聚效益、打造规模企业、增强竞争实力;三是积极引导企业与市外大企业、大集团合作,采用联合、兼并、嫁接等形式寻找靠山。这一点从市委、市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可以得到证实,在即将举行的日韩招商活动中汽配产业是作为重点突破的项目。
第二篇:关于做强做大猕猴桃产业
关于做强做大猕猴桃产业
猕猴桃是当今最年轻的栽培植物之一,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水果”,有“绿色金矿”、“仙果”、“职明果”等美称,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价值。我国从1978年开始选育良种,建立人工栽培基地,1983年小规模建立示范园,1990年后大规模迅速发展。眉县属秦岭北麓冲积平原,气候湿润,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土质疏松,PH值在5.5-7.0之间,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是猕猴桃最佳优生区。发展猕猴桃产业有以下几个有利因素:
1、生态环境最佳。猕猴桃的生长发育需要在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下才能完成,对温度、土壤、光照、水分、风、海拔高度等环境因素有一定的要求。眉县地处秦岭北麓,太白山脚下,属于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温暖气候带,县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土质中PH值适宜,富含有机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污染,植被繁茂,年平均日照2100小时,平均气温12.9℃,平均降水589mm,海拔在700—1300米之间,且生长季节风力弱,是猕猴桃最佳优生区。在眉县地区栽植的猕猴桃具有根系发达、枝叶茂盛、产量高、品质好、口味佳等特点。
2、种质资源丰富。县境内的秦岭山区中蕴藏着大量的野生猕猴桃资源。1978年,眉县农业科技人员在开展资源调查、品种选育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开始猕猴桃人工栽培试验;1988年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建立生产基地,到2006年,栽植面积达8万亩,栽植主要品种有:秦美、哑特;自选自育品种金香(95—1);中早熟品种红阳、徐香;优质品种海沃德等10多个品种。这些优良品种在眉县已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是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的宝贵品种资源。
3、市场潜力巨大。猕猴桃作为一种稀奇珍果,因其风味独特、果肉翠绿、营养丰富、酸甜可口,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保健果品——猕猴桃的需求与日俱增。加之眉县交通便利,距离需求量较大的东南亚、日本、香港、台湾、俄罗斯等国际市场较近,猕猴桃生产成本较低,据调查,2005年亩均生产经营成本为1455元,每公斤生产成本0.55元,仅为新西兰、意大利等主产国成本的17%左右,价格优势明显。另外,由于受适生区和优生区的限制,国内外不可能大面积发展,优质猕猴桃相对紧缺,而眉县30万亩耕地处在我国最佳优生区,其地理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4、产业基础良好。眉县猕猴桃产业经过近30年的培育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小变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目前,全县面积发展到8万亩,产量达到11万吨,产值达到2.2亿元;全县有近3万农户从事猕猴桃种植,有4000多农民季节或长年从事猕猴桃信息、技术、加工、贮运、销售等服务;全县已建成猕猴桃果脯、果汁加工企业3户,鲜果销售企业11户,贮藏冷库550多座,中介服务组织和销售经纪人500多个。去年,县政府与全球最大的猕猴桃经销企业——新西兰环球园艺公司签订了“猕猴桃自动分检线、气调冷库和出口基地”建设协议,现正在全面实施。
5、技术支撑能力强。在猕猴桃产业的推进过程中,眉县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良种繁育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培育了一大批技术骨干队伍,从事猕猴桃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的县乡科技人员达100多人,农民乡土技术人才300多人,全县有近2万个农民初步掌握了猕猴桃生产的常规技术;宝鸡市农业局组建了猕猴桃专家组,全面指导眉县猕猴桃的发展。
6、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我县猕猴桃产业是一个高效益产业。2005年通过对10户秦美猕猴桃种植户调查,亩均单产达到2648.5公斤,毛收入4565元,扣除生产经营成本1455元,亩均纯收入3110元,投入产出比为 1:3.14,明显高于农业其它产业。据测算,2005年全县猕猴桃总收入2.2亿元,农民人均猕猴桃收入815元。可见,猕猴桃产业是一个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的朝阳产业。
今后,眉县发展猕猴桃产业应坚持“市场引导、科技支撑、企业带动、农户参与、政策扶持、行政推动”的总体思路。具体抓好如下工作。
1、明确目标任务,科学规划(下转19页)(上接16页)布局。“十一五”期间,要大幅度地调整猕猴桃的品种布局和区域布局,多方筹资,实现连片整体开发。通过高接换头和建立新园,大力发展海沃德和我省已经审定的金香、徐香等市场认可的、消费者欢迎的猕猴桃新品种,使全县猕猴桃面积达到15万亩,带动5万农户增收致富。同时要建成2万亩海沃德猕猴桃出口示范基地和5万亩优质无公害猕猴桃生产基地。大力示范推广优质猕猴桃生产“改架形,巧施肥,育好果,无公害”关键技术,坚决杜绝“大果灵”等激素类和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逐步减少化肥施用量,大力提升生产水平,努力提高果品质量,力争把眉县建成全国一流并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绿色猕猴桃出口基地。
2、加大科技投入,推进技术创新。首先,要整合县内外农业科技资源,精心组织,积极实施好“眉县猕猴桃产业化科技示范与科技入户工程”。充分借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优势和专业技术人才,依托西农大在眉县建立的全省首家猕猴桃试验站,精心打造眉县猕猴桃品牌,提高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其次,要组建起“眉县猕猴桃专业网站”和简报,并以此为平台,为果农和企业提供快捷的高科技信息、产销信息及技术服务。第三,坚持每年列支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猕猴桃新品种选育、苗木扩繁、标准化技术推广等,使猕猴桃的品种、品质、产量有一个新的提高。
3、抓好典型示范,实施整村推进。从今年开始,要抽调40名县乡农业科技人员,配合西农大专家组进驻10个乡镇、20个重点村,指导并协助村组制定产业规划,推广优良品种和标准化技术,建立无公害基地和出口示范基地。各个重点村以能人为牵头,组建猕猴桃协会或专业合作社,把所有的种植户都纳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统一的技术服务和销售合作,使全县50%以上的村达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营要求。
4、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今后,要拿出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猕猴桃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绿色无公害基地及产品认证,注册农产品商标,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支持鼓励营销企业和农民经纪人走出去宣传推介产品,让眉县优质猕猴桃走遍全国,推向世界。
5、实施名牌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要尽快把眉县的资源、区位、规模优势转化为商品、市场、经济优势,一是要积极争取国家质检总局通过眉县猕猴桃原产地保护;二是建设2万亩绿色食品猕猴桃生产出口基地和5万亩优质无公害生产基地,并通过认证;三是尽快确立2—3个龙头企业和申请注册眉县“太白山珍果”商标品牌;四是组建完善猕猴桃产业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配备3—5名专职工作人员,独立办公,全面负责、协调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全面负责实施本乡镇猕猴桃产业的发展。
第三篇:绵阳做强做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2012
绵阳:做强做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翻开2011年这一页,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用这几个字概括:发展势头强劲。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推进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1年,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90.96亿元,同比增长27.06%,实现整车产销7.3万辆,实现发动机产销23万台。今年,该产业将突破百亿大关。
从高新区出发,沿绵兴大道、辽宁大道前行,华晨汽车南方基地、中国重汽绵阳专用车项目、华晨汽车及发动机零部件项目,以及阳晨汽配、天欣汽配等一大批企业尽收眼底,绵安北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带轮廓清晰可见。集中集聚集约集群发展,使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不仅做大了规模,还做强了实力。
为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纳入了“2+4”产业,并制定了《绵阳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绵安北区域统筹发展规划》。依据规划,我市重点建设以华瑞整车生产区和中国重汽、富临乘用车、新晨发动机及新华变速箱等项目为主的高新区,以沈阳和业公司、沈阳曲轴厂、普什模具、华晨汽车为主的辽安工业园等两个汽车工业专业园区,打造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构建集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和汽车商贸服务于一体的组团发展格局。通过灾后重建的发展,目前我市已形成了重型卡车、重型改装车,以及轻卡、皮卡、SUV、微型面包车等整车生产能力;形成了发动机动力总成、转向器总成等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形成了以气门、液压挺柱、凸轮轴、轮辋、空气滤清器等产品为代表的零部件产品;同时具备雄厚的钒钛钢材料供应和汽车零部件铸件及机加工能力。此外,我市还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为促进集聚发展,我市以汽车整车生产为龙头,积极引进汽车零部件产业以及汽车配套产业,做长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为实现集约发展,一方面我市对部分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实施了整合,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大项目实行征集土地、小项目建标准厂房的招商引资思路,促进产业、土地等集约利用。我市还以高新区和安县为重点,在游仙区、农科区、经开区等地发展汽车配套产业和零部件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第四篇:关于做强做大汽摩配产业调研报告
关于做强做大汽摩配产业,壮大区域经济实
力的调研报告
孟河镇的汽摩配件产业发展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产业已具备相当大的规模,已形成行业集聚度高,专业化分工明细的产业链,该产业已成为孟河镇的支柱产业。为了做大做汽摩配产业,推进我镇经济快速发展,提升我镇经济实力,我们先后到瑞悦、飞拓、亨达、佳乐、明宇等龙头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与企业家座谈、讨论,作了为期两个星期的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孟河镇汽摩配产业概况
孟河汽摩配件产业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乡办工业生产的汽车倒车镜和有机玻璃汽车灯具起步,到八十年代,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国家对汽车、摩托车产业政策的调整,孟河镇汽摩配件生产企业抓住机遇,应运而生地出现了几十家生产汽摩配件的乡镇企业,为国内汽车厂、摩托车厂配套。基本形成一个专业市场、二个工业集中区和五个服务平台。一个专业市场即江苏省小河汽摩配件专业市场;二个工业集中区即富民工业集中区和通江工业集中区;五个服务平台即物流市场、常州市汽车摩托车配件行业协会、江苏大学车辆产品实验室灯光检验室、常州孟河汽摩配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和新北区首家小额贷款公司—汇通农村小额贷款公司。
二、孟河镇汽摩配产业现状
孟河镇汽摩配产业已是江苏省首批命名的特色产业集群,先后获得“中国汽摩配名镇”、“江苏省100家重点培育产业集群”、“江苏省首批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江苏省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江苏
省首批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等荣誉称号。目前,全镇有汽摩配件生产企业680余家,为该产业发展配套的工业个体工商户2000多户。其中规模企业有200多家,超亿元企业5家。产品覆盖轿车、商务车、SUV、客车、重卡、轻卡及各种类型摩托车,主要产品有车灯、内外饰件、后视镜、安全带、座椅、消声器、汽车空调系统、汽车玻璃、冲压件等。
三、做大做强汽摩配产业的优势
1.产品品种多,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孟河汽摩配件产业覆盖了轿车、重型车、轻型车、微型车和各种摩托车,主要产品包括汽车灯具、后视镜、车门铰链、汽车内外装饰件、仪表台、安全带、减震器等;摩托车全套塑料件和灯具、车架、油箱等。其中:汽车、摩托车灯具和塑料件在全国已有较高知名度。
2.生产集中度及生产规模有所提高,配套能力增强。
2011年,截止到10月份,汽摩配件产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税总额亿元,同比增长%。涌现出一些较大规模企业。汽摩配件已与国内汽车厂(一汽、二汽、广州本田、上海通用、长安汽车、海南马自达、江淮汽车、奇瑞、上汽、北汽福田、中国重汽、宇通、金龙等)和摩托车制造厂(广州五羊本田、济南轻骑、大长江、光阳、大阳、新大洲、力帆等)几十家知名企业配套。
3.研发力度加大,工艺装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通过引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工艺装备,近年来,部分企业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外同类水平,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例如:常州市明宇交通器材有限公司与上海小糸车灯厂(国内最
先进的车灯企业)联营合作,引进了上海小糸车灯厂的制造技术和工艺装备,计划引进上亿元的先进设备,按上海小糸车灯厂的模式管理企业。
4.管理水平和质量意识有所提高。
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部分企业在引进车型国产化配套过程中,特别是在整车厂的督促下,提高了管理水平。推行精益生产,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150多家汽车、摩托车配件生产企业生产的汽车摩托车灯具、后视镜等产品通过了CCC认证,共有1512张CCC认证证书,占江苏市场的35%。
5、出口产品前景广阔。
为了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国际上各大汽车公司零部件自制率不断降低,外购率不断扩大、整车厂与所属零部件企业不断分离。广泛采用平台战略、零部件全球采购、系统开发、模块化供货等方式,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扩大产品通用化程度,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这为孟河汽摩配件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目前,孟河汽摩配件产业有五十余家企业的产品通过了欧盟的Emar-K认证或美国的DOT认证。
6、构建平台,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常州市孟河汽摩配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积极与江苏大学、河海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联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知识推进到产业基地,促进产学研联合,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与江苏大学联合成立了“江苏大学车辆产品实验室灯光检验室”,2011年,截止到目前,为企业服务达4000次以上。成立于2005年7月的常州市汽车摩托车行业配件协会,现有会员单
位120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会议,定期的行业简报,对汽车、摩托车行业企业进行指导、服务、协调。2007,投资总额5000万元注册成立的常州市常澄物流有限公司,占地94亩,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主要是为汽摩产业原材料的购入和成品的发货、销售作相关的配套服务。
四、做大做强汽摩配产业的制约因素
孟河汽摩配件产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底子薄,长期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原因,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差距,难以满足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跟几家龙头企业家交谈下来和调研下来,具体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缺少核心企业;
2、企业普遍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
3、企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产品结构不太合理;
4、缺乏车辆零部件企业的专家和专业人才;
5、很多汽摩配企业满足于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较为普遍,不善于创新发展,缺少创新的动力。
五、做大做强汽摩配产业的具体思路
汽摩零部件产业是汽摩产业的基础,为适应车辆工业发展的需求,必须加快发展车辆零部件产业,积极推进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企业竞争力,加速产业升级,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集约开发”的原则,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以下目标:
1、规模目标:到“十二五”末,全镇汽摩配件产业销售达500
亿元。全行业形成亿元以上企业30家,在创建成为“中国汽摩配名镇”的基础上,积极创建“全国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汽摩配件产业集群。
2、技术目标:主要产品和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到“十二五”末,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车辆部件产业工业增加值的35%,重点企业的主导产品水平和主要工业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着力加大科研投入。
3、人才目标:实施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培养、造就和集聚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到“十二五”末,企业科技人员比例达到25%。
五、做大做强汽摩配产业的举措
为了做大做强汽摩配产业,壮大我镇经济实力,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认真编制以特色产业集聚区、环境优美新镇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区以及小黄山休闲旅游区等为重点的分区规划,严格执行,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加快汽摩配产业基地的建设,提升汽摩配产业形象。
2、2011年,由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和孟河镇政府共同编制了《常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全镇上下政企联动,力争汽摩配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3、加大对模具开发、物流等服务平台的投入,为汽摩配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平台。畅通举报渠道,加强社会监督。广泛宣传12315、12365等申诉举报热线,建立健全质量安全快速反应机制,对于群众反映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积极配合工商、质监等职能部门及时查处。支持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机制,严把进货关,确保商品质量安全,提升我镇汽摩配产品的知名度、安全度。
4、加快汽摩配产业转型升级
(1)拉长汽摩配产业链,实现产品突破。首先筛选出市场前景好,产品档次高,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高的成长型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促其依托产品优势,做大做强,实现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转变。其次是通过政策推动和协会帮手,将现有各自为战、分散供货的汽摩配企业的产品予以资源整合和集成,变成一个部件或总成对外进行模块化供货,从而实现从零件制造供货向部件、总成或终端产品系统制造的模块化供货的转变。其三是加强产品性能提升和新产品的开发,重点提升高强度紧固件、传动机构、液压制动器、减震器等零部件的性能及精度,加大力度开发制动防抱死系统和防滑装置、控制传感系统、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新能源汽车部件等产品。
(2)提升价值链,提高附加值。就是分别强化汽摩配产业链前端的科技投入、产品研发、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培育。强化汽摩配产业链后端的物流、营销、售后服务和用户价值实现等建设,同时加强汽摩配产业链中间制造环节的企业管理和工艺创新,特别是要用现代信息化武装我县汽摩配产业,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产品价值。
(3)参与资本链,开展产权重组,引进战略投资、引导企业上市。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同行业兼并,通过收购、参股等方式,促进行
业内的整合,提高协作配套水平,减少无序的价格竞争,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建立以资本、技术、品牌、营销网络等为基础的战略联盟, 引导企业通过上市等多种形式,借力发展,扩大产业规模。小企业也要转变观念,主动接受优强企业的兼并,争取进入一流企业的生产网络,为自己获得喘息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机会。
(4)增强供应链,提高企业在供应链上的话语权。选择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品牌营销和售后服务产业体系环节,使其做大做强, 而将生产制造中的零部件加工业务向中小企业扩散转移,形成“群星拱月”发展模式。同时,以行业协会为平台,鼓励不同企业将生产的同类产品,只要规格相符,技术含量相等,可使用同一商标,并归口到相关销售机构统一检验、销售,避免恶性竞争,塑造产业集群品牌。在国内重点区域建立产品统一营销平台,创新销售方式, 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最大限度地挖掘销售利润空间。
(5)下大决心启动建设汽车整车项目,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向现代汽车产业集群转变创造条件,并以整车项目为龙头促进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汽车整车项目采取引进为主,自主开发为辅。以中低端新能源汽车开发,面向国外发达国家中低收入家庭节能环保用车为需求主体,将产业集成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作为突破口,以短平快和经济实用为发展目标,适时组建班子,编制方案,启动整车项目实施。
第五篇:提升执行力是企业做强做大之本
提升执行力是企业做强做大之本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基础,适应企业高速发展的管理,在于能否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而管理的关键,则在于企业执行力的提升。目前管理执行力建设不断得到企业认同,并在企业改革过程中不断地强化和升华。企业战略管理能否成功,重在战略目标能否有效落实和执行。通过多年的管理优化,管理工作在朝向可量化考核的方向努力,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企业执行力逐渐从抽象的概念向具有可操作性的量化指标而转化;通过培训,个人认为管理方向应该从经验型管理向分析型管理转变的战略思路。要求各级管理者必须从过去经验型管理的模式跳出来,企业管理执行力被提到了突出的战略位置; 企业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则要取决于内部管理执行环节。随着电力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电力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需要企业更需要在战略管理落实上加强力度。
企业提升执行力,直接关系着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如今电力企业不论是综合能力,还是经营体制上,都比以往都有了质的飞跃。在发展战略上,建立了中长期有效的目标。但是,战略目标的实现,还需要靠执行来实现,如何提升企业执行力,无疑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企业各项制度措施执行,根本上要靠员工,而员工能否有效配合管理执行力,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激励体制的完备。建立有效奖惩激励管理机制,通过部门目标分解、编制和考核,使每个部门都成为责任中心,确保企业的各项政策和指标都能顺利实施和完成。激励机制建设最大的变革在于实施绩效管理,小到个人,大到组织,明确落实各实体的责任和考核依据,为企业执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其次,管理是基础,执行是关键。企业在构建现代管理模式时,各级员工和管理层的执行力已经是当前管理薄弱的一环。虽然从执行机制到执行流程建设和执行力理念的灌输上,企业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能保证企业执行力长久不衰的动力,最终要归结于企业执行文化。企业执行文化是企业执行力的灵魂。企业要想打造一个具有执行力的组织,注重在企业内建立起高效的执行力文化,实施文化再造,将执行力融入企业文化中,使企业中的每个主体投身其中,各种有利于执行的因素将因而得以充分而科学地利用。
总之,提升企业执行力,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需要努力把握的重点,在实现企业改革与未来发展战略上,强化企业执行力将是一项持续工程,需要在企业改革和管理创新中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