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上期数学第3单元试卷
初一上期数学第3单元试卷
班级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在有理数-7,
4,-(-1.43),213,0,1.7321×105中,属于整数集的有,属于负分数集的有;2.绝对值小于3的负整数有1的奇数次幂等于; 3.-4是的倒数的相反数,9是 4.64是的平方,-64是
5.绝对值大于2而小于10的数中,最小的整数是,最大的整数是满足条件的全部整数的和是; 6.近似数5.841 889,结果保留四个有效数字得精确到百分位得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 350 000应记作若测量得到某同学的身高是1.66米,意味着他的身高的精确值是在米和米之间; 8.在下列各式的()内填上适当的有理数,使等式成立:
(1)()225=1;(2)5
7
―()=―2.
9.在下列各式中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73)-46;(2)
22
311
3
= 2.
二、将下列各数按由小到大的次序排列,用“<”号连结起来:(此题满分5分)
―3,1531
6,―1,4,0,8,―1.8.
三、计算:(每小题5分,共35分)
1.23112;2.214
33
;3.242;
4.3985;5.323323;
6.12563530;7.1413141112
422
.
四、(此题满分10分)测得某小组12位同学的身高如下(单位:厘米),试用简便
方法计算该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精确到十分位)
162,160,157,156,163,164,169,153,161,155,166,159.
五、(此题满分10分)你能不能在下面的式子中的左边任意添上若干个+、-、×或
÷号,使得到的等式成立.必要时可以将几个数字合并成一个数,也可以添上括号.例如,左边写成(1+23)×460(4)12345 = 100(5)12345 = 200
第二篇:初一数学单元检测试卷
初一数学单元检测试卷
姓名班级得分
一、精心选一选(每题3分,共36分)
1.如果高出海平面20米,记作+20米,那么-30米表示()
(A)不足30米;(B)低于海平面30米;(C)高出海平面30米;(D)低于海平面20米
2.仔细思考以下各对量:
①胜二局与负三局;②气温上升30 C与气温下降30 C;③盈利5万元与支出5万元;④增加10%与减少20%。其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A)1 对﹙B﹚2 对(C)3 对(D)4对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B)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C)正数和负数统称有理数;(D)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整数。
4.零是(A.最小的有理数。B.最小的正整数。
C.最小的自然数。D.最小的整数。
5.下列数轴的画法中,正确的是(-1ABCD
6.下列各对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A)1
2和0.2(B)23和3(C)—1.75和13
4(D)2和2
7.大于—2.6而小于3的整数共有(A.7个B.5个C.6个D.4个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两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数必相等
B.若两数不相等,则这两数的绝对值一定不相等
C.若两数相等,则这两数的绝对值相等
D.两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
第三篇:初一上期数学教学计划3(小文档网整理)
初一上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初步认识”。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两个班学生的总体情况如下: 9班学生:54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15人。10班学生57人,其中女生20人,男生21人;通过小学的升学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分数高的,有90分以上的分数低的,还不过30分,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1.经历由数到式的过渡,体会由字母表示数,表示式.2.会进行简单的整式的加减计算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全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理数:这部分内容重点是有理数的运算;难点是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2.整式的加减:这部分主要内容是正式的加减运算,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正式加减的基础,它们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3.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是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4.图形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重点是一些重要的概念、性质等是本章的重点;如何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各种具体几何图形,如何掌握各种几何图形概念,如何区分相近概念,对图形的表示和画图、作图,对几何语言的学习、运用等是本章的难点。
五、具体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五、教学进度
第一章:有理数第一―――三周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四周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五―――七周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第八――十周第十一周进行期末复习
初一下册第一章
第四篇:数学第3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一课时 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认识倒数国,理解倒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体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难点 :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教学准备及手段: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解读目标。
同学们,每天和你接触最多的人是谁?同桌!这是你们学生时代很特别的一种关系。共同学习,互相帮助,一起成长,最后成为最知心的好朋友。在数学的数字世界也有一些特别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用心思考,独立完成。
(一)、独学我能行
1、先计算,再观察,想一想,这一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我发现
2、安静独学P28的例1及例1前边的内容。思考并完成:(1)什么是倒数?
(2)因为72 ×27 =1,所以()和()互为倒数,72 的倒数是(),27 的倒数是()。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4)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
(5)34 的倒数是(),9的倒数是()。(6)数字1的倒数是多少?举例说明。(7)0有倒数吗?为什么?
(8)小数有没有倒数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惑。
1.对学(同组对子之间展示独学成果,交流体会)1 2.群学(组长负责组织和分工,人人能发表,独学中出现的错误在组内交流解决。发言要有顺序,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级展示时,交流解决。)
3.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拓展提升。
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4、教师根据小组展示情况进行解惑。四.当堂检测。
1、完成P28页做一做
2、互说倒数小游戏(P29页3)
3、完成P29页1、2,小组内互批互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小小辩论家(P29页5题)
五、总结
现在回顾一下本节棵的收获吧!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25页~66页的例题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1~5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10个半块月饼的教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指名回答)
1、举例说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乘法算式134×38=5092,写出相应的两个算式。
3、举例说明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乘法的意义各是什么?
二、新课
1、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5个半块月饼的教具,设问:
*每人吃半块月饼,5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怎样列式?
*两块半月饼,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 *两块半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多少人?
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3道题中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再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个算式山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算式呢? *第三个算式跟上面哪一个算式是类似的?
师: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它跟整数除法的意义不一样吗?(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做教科书第65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自己读题、做题,做完后要问学生是怎样应用乘法算式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来填写除法算式的?
3、教学分数除以整数。
⑴出示例1:把6/7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是多少米?师:根据题意需要用什么运算来出得数?并列出算式。再提问:这个算式的含义是什么? 米是几个 米?应该怎样计算?试试看。
⑵师: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
引导学生讨论:
⑴把6/7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还可以怎样求?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算法来计算。
⑵就这道题来说,肆种方法可行?哪种方法不可行?为什么?(第一种方法不行,因为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
师小结: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但不是总能得到整数的商,所以通常把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在分数除法中,是不是所有整数都可以作除数?边想边阅读教科书第66页上关于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
4、课堂练习,做课本第66页中“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产生错误的情况。集体订正时,让学生把错误的做法说一说,找出原因。
估计可能出现的错误:⑴把除号改为乘号后,没有把除数相应地改成它的倒数。
⑵把除数改成它的倒数后,没有把除号改成乘号。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提醒学生要按照法则来做题,能够口算的,要用口算。巡视时,要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作业:练习十七第3、4、5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课本例2和“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八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方法:尝试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和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说出每个分数的倒数。
2`.口算
做完后,提问:怎能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呢?(用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3.解答第68页的准备题。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师:这道题要求的是哪个数量?(求速度。)根据已学的数量关系怎样求速度 板书:速度=路程÷时间
二、新课
1、教学例2。师:我们已经学过分数除以整数。如果除数是分数,应该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数除以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出示例2:一辆汽车 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师:这道题要求的是哪个数量?(求速度)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根据已学过的数量关系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口述,板书:18÷
提问:这个算式表示的是什么运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们先用线段 图
师: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在图上怎样表示?图上哪一段表示 小时行驶的路程?怎么求出小时行驶?千米?
18÷2也就是求18的几分之几?又怎样写?随着学生的回答,边写出计算过程。18÷=18×5这样就把除法运算转化为已知的乘法的运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八第1题第一行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2.
做练习八第2题左边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怎样写的倒数,发现错误及时订正。做完后集体订正,四、小结:以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为题让学生自己总结。
五、作业:练习八第1题第2行的题目、第2题右边的题目和第3、4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课本例3和第70页例4前面的“做一做”,练习八的第5——10题。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珠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计算法则。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列分数的倒数。2.计算下列各题。
4÷ 9÷ 24÷ 18÷
二、新课 1.教学例3。
出示例 3 :小刚 小时走了 千米,他 1 小时走多少千米? 提问:按照题意应该怎样列式?随学生回答板书: ÷
师:根据例2的计算方法,想一想,分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板书: ÷ =× 师: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跟整数除以分数有什么联系?启法学生回答出:整数除以分数,被除数不变,把除数转化成乘法,也就是转化成乘以原分数的倒数。分数除以分数,也是被除数不变,把除数转化成乘以除数的倒数。)
师:你们能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吗? 2.教学分数除法的统一法则。3.出示下列题目让学生计算。
÷6 12÷ ÷
做完后,让学生进行对比,三道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 师:整数能不能看成分数?前面讲的分数除数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渐能概括成一个统一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最后师总结。
提问:0能不能做除数?让学生讨论。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八第5题第1行的小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2.做练习十八第6题的前两栏题目。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每栏的两面三刀道式题有什么联系?
3.做练习址八第7、8、9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弄懂题意后,自己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主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四、作业
练习八第5题第2 行的小题,第 6题的第3、4 栏小题,第7 题的第2)题,第10 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
教学内容:课本例4 和它下面的“做一做“,练习八的第11——16 题。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题目。教学重点: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人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下列各题。(略)2.(1)是 的多少倍?(2)是 的几分之几?
2.一个商店用塑料袋包装45 千克水果糖,如果每袋装 千克,这些水果糖果可以装多少袋?
以上各题都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新课 1、准备题。
在 的是多少?中(1)应该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的 的含义是什么?(2)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应该把看作单位“1”,的,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这道题应该用乘法计算。指名列式计算,板书: × = 3.教学例4。
出示例子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1)例子与准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我们能不能用类似准备题的方法来解答例4? 边让学生口述,教师边板书:解:设这个数是X。
师:列方程解题时一定写“解”和设什么是未知数X。解答的书写过程要规范。4.做课本例4下面“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自己读题、做题。巡视时,注意学生的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八的11——16题先让学生独立做题,做完后指订正。巡视时,注意学生的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指导。
四、练习十八第13题 第3行的小题,第14题第2行的小题,第15题的第(2)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带分数除法
教学目的:使学生会计算带分数除法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又几分之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
教学重点:
1、会计算带分数除法。
2、求已知一个数的几又几分之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教学难点:带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尝试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略)
2.把下列假分数改写成带分数。3.把下列带分数改写成假分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发生错误的情况,加强个别辅导。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新课 1.教学例5.÷
师:我们学过的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么办?(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那么在分数除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先把例5中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独立计算。巡视中,注意学生将除法转化成乘法的同时是否将除数改写成它本身的倒数,约分是否有错等到。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课体第74页中间“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3.教学例6。(1)准备题
①.的3倍是多少?② 的2倍是多少?③ 的 倍是多少?
师:这三道题按照题意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让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2)教学例6。一个数的 倍等于,这个数是多少 ? 师指名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师:①如果例子中的一个数是已知的,那么求一个数的几倍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讨论
②应该设什么数为未知数ⅹ?
让学生列方程解答。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4.做课本的第74页下面“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和书写规范方面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九的第1题第1行和第2题的前2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九的第3题的第(1)——(3)题。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方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2)、(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一主是根据什么列方程的?
3.做练习九的第5题。
4.先让学生读题和分析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四、练习九的第1题第2行的小题,第2题的最后一个小题,第34题材的第(4)题,第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重点: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略)2.解方程。
ⅹ× = ÷ⅹ= ⅹ= 3.列方程解下面的各题。
(1)一个数的倍是,这个数是多少?(2)一个数的是,这个数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新课 1.教学例7。
师:前面我们学过,分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呢?让学生自己计算。巡视时大约会发现两种不同的方法。指两名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学生在黑板上演算。学生做完后,再把以上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把连除变成连乘来计算比较简便,就是把每一个录像片数都有变甩乘以这个除数的倒数。
2.教学例8。出示例8: ÷ × 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例8和例7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例8应该怎样计算?
(3)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师不结:在分数连除或者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灵敏的倒数就可以了。
3.做课本第75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九第6题。让学生将得数直接写在题后。
2.做练习九第7题第1、2行的小题。巡视时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把除以一个数是否同时转化为乘以除数的倒数了。
3.做练习九第8、9题。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老师。老师重点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今天学习的内容,怎样计算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
五、练习九第7题第3行的小题,第8题第2行的小题和第10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用方程解)
教学内容:课本例
1、例2及其“做一做‘的题目,练习十的第1——5 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掌握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略)2.计算下列各题。
3.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 做第3题时,要求学生用图来表示已知条件和总题,然后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把谁看作单位“1“?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分析、思考的过程和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二、新课
师出示例1。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1)让学生用图表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指导学生画图)
(2)把例1和复习中的第3题进行比较,两道题里哪几个数量是相同的?哪几个数量是不同的?
(3)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无变化?(4)例1中哪个量是单位“1”
(5)怎样利用相等关系式列方程来解答? 解答后,让学生口述检验过程。2.做“课本” “做一做”的题目。
先让学生确定单位“1”,列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然后列方程解答,并要求检验。做完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2。
出示例2后提出下列问题要学生思考和回答。(1)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2)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3)题目中有几个量相比较,能否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指导学生画出下列线段图
(4)图中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应该怎样求?(引导学生利用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来解答。)
学生解答时,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并提醒学生要进行检验。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时要学生说明 理由。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师: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常常需要用图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所以解题时要利用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题思路。
五、作业
练习十的第3题和第5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用算术方
法解)
教学内容:课本例1、例2及其“做一做”的题目,红习十的第6——10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能用算术方法解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教学方法:尝试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略)
2.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1)黄花的朵数相当于红花朵数的。(红花朵数是单位“1”。)(2)黄花朵数的是红花的朵数。(黄花朵数是单位“1”。)
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后提问:这道题中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票据题意,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应该怎样写?
要求学生用算术法来解答例1。做完后让学生对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进行比较。最后师归纳:它们都是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到关系来列式的。算术解法是按照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解答的;方程解法是先设未知数,然后按照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多程来解答的。
2.做课本第78页“做一做”的题目。要求学生用算术方法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3.教学例2。
出示例2后提问:这道题中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怎样写?根据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要求学生直接写出除法算式。
学生列式解答后,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4.做课本第页“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用算术方法解答,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5.小结用算术方法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1)根据题意确定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按照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式,根据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的第6、7题。要求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找出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再写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解题后提问:这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做练习十的第8题。让学生观察大、小齿轮咬合后转动的情况。并提问:小齿轮齿数少,大齿轮齿数多;小齿轮转一圈时,大齿轮能不能转一圈?然后,再让大家做题。
3.做练习十的第9题。
先让学生读题,再引导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最后集体订正。
四、练习十的第10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
教学内容:课本 “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一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和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对比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略)
2、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1)小明邮票张数的正好是小刚的邮票张数。(2)小明的邮票张数是小刚张数的。
(3)小明邮票张数的倍相当于小刚的邮票张数。
二、新课 1.教学例3(1)教学例3的第(1)题。
提问: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3的第(2)题。
让学生先画出线段图,再列式计算,并说明根据什么来列式计算的?(3)教学例3的第(3)题。
让学生先画线段图,再列式计算,并说明根据什么来列式计算的?
师:我们对第(1)——(3)题进行比较,三道题在结构上和解题思路上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有3个数量,鸭的只数,鹅是鸭的几分之几。解题思路上的共同点是都有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把谁看作单位“1”。)
提问:这三道题在结构上和解题思路上有什么不同点? 启发学生回答出:
在题目结构上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总题不相同。由于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变化,解答的方法不相同。第(1)题,应用分数忍气吞声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计算。第(2)题,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计算。第(3)题,应用分数除法的意义,直接用除法计算。
3.做课本第83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回答每道题把什么看作单位“1“?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回答。2.做练习二十一的第4题。
3.说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得数不再限定是整数,也可以是带分数。4.做练习二十一的第5题。
5.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不同解法的理由。
四、小结
例3是三种不同的分数乘、除法的应用题,我们要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2、3题。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一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应用题中三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略)
2、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1)白兔的只数相当于灰兔的。(2)白兔的只数的 相当于灰兔的只数。(3)白兔的只数是灰兔只数的 倍。(4)白兔的只数的 是灰兔的只数。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一的第6题。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一的第7题。让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回答。
3、做练习十一的第9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这道小题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题之间有什么联系?集体订正时,指名回答填条件的理由和解题思路。
做练习十一的第10题。先让学生读题,并求出五年级的捐款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提出根据胜利小学学生共捐款、五年级学生捐款、五个级学生捐款数占全校捐款总数的这三个数量,怎样改编出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和一道分数除法应用题?
学生编题时,教师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小结
师:我们用了两节课学习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之间的对比,使大家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及其数量关系,关键是找出哪个数量是单位“1”,其他条件或问题跟单位“1”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思路,然后列式解答。这样就能掌握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数连除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例4,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解答分数连除应用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解答分数连除应用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化抽象思维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思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单位“1”的练习。(1)黑羊的只数是白羊只数的。(2)一年级人数占全校人数的。(3)汽车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2.解答课本复习题。指定一名学生读题,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然后订正。再指名分析、判断,每一步中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每一步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二、新课 1.教学例4。
(1)指名读题,并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指名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先根据哪个条件来画线段,表示哪个组的人数?(美术组人数为单位“1”,先画美术组人数。)再画一条与其中1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生物组的人数。航模组要和生物组比,所以最后画航模组,航模组要画在最上面。
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完成下面的线段图。(2)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师:想一想,美术组的人数和哪个组的人数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说出美术组人数的是生物组的人数,也就是美术组的人数× =生物组的人数。)
根据上面的分析,应该设哪个量为Χ?(设美术组为Χ人。)
师让学生列方程解答,做完后教师再问,我们知道了航模组有人和航模组人数是生物组的,能不能求出生物组的人数?(因为生物组人数× =8,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生物组人数=(8÷)人。)
我们知道了生物组的人数和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能不能求出美术组的人数?(美术组人数=生物组人数÷ =(8÷)÷。)
比较:求出美术组的人数跟刚才用方程解法求出的得数是否一样。2.做课本 “做一做”的题目。
指名说出线段图的画法,教师在黑板上完成下面的线段图。全体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订正时指名分析。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2.做练习十二的第2题。
先让学生审题,后提问:这道题前面学习的和做过的题目有什么区别?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使学生明确今天学习的应用题是由以前学过的两道分数除法应用题复合成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87页的例5和“做一做”的题目,练习二十二的第4——10题。教学目的:使学生会解答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教学重点:分数乘除应用题的特点。教学难点:会解答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教学方法:尝试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略)
2.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1)红花的朵数是黄花朵数的,白花的朵数是黄花朵数的。(2)红花的朵数是黄花朵的,黄花的朵灵敏是白花朵数的。(3)红花的朵数是黄花朵数的,同时又是白花朵数的。
二、新课
1.教学例。出示例后让学生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回答,师板书:(1)怎样画线段图,表示苹果的筐数和梨的筐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梨的筐数与桔子的筐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师出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
(1)从题目的已知条件中可以看出哪几种水果的筐数是知道的?(2)题目中哪种水果的筐数是未知的?(3)它与其他的水果的筐数有什么关系?
(4)哪种水果的筐数跟其他两种水果的筐都有关系?(5)怎样列出题目中数量相等的关系式?
(6)题目里要求的是哪训水果的筐数怎样设未知数和列方程?
让学生列出方程并这个方程。师巡视,有针对性地问学生是根据什么列方程的,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十二的第5、6、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问问有困难的学生怎样确定单位“1”,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分数乘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题目里可以有两个数量作为单位“1”。当分析数量关系有困难时,应该画线段图来表示,便于找出解题思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篇: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初一数学单元检测试卷
姓名学号得分
说明:
1、本卷的内容是浙教版七年级第一章;
2、本卷考试时间45分钟;
3、卷面分基础题100分,提高题20分。
一、精心选一选(每题3分,共36分)
1.如果高出海平面20米,记作+20米,那么-30米表示(B)
(A)不足30米;(B)低于海平面30米;(C)高出海平面30米;(D)低于海平面20米
2.仔细思考以下各对量:
①胜二局与负三局;②气温上升30 C与气温下降30 C;③盈利5万元与支出5万元;
④增加10%与减少20%。其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B)
(A)1 对(B)2 对(C)3 对(D)4对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B)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C)正数和负数统称有理数;(D)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整数。
4.零是(C)
A.最小的有理数。B.最小的正整数。
C.最小的自然数。D.最小的整数。
5.下列数轴的画法中,正确的是(C)
6.下列各对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C)
(A)和0.2(B)和(C)—1.75和(D)和2
7.大于—2.6而小于3的整数共有(C)
A.7个B.5个C.6个D.4个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若两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数必相等
B.若两数不相等,则这两数的绝对值一定不相等
C.若两数相等,则这两数的绝对值相等
D.两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
9.冬季某天我国三个城市的最高气温分别是-10°C,1°C,-7°C,把它们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C)
A、-10°C,-7°C,1°CB、-7°C,-10°C,1°C
C、1°C,-7°C,-10°CD、1°C,-10°C,-7°C
10.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则这个数是
(B)
(A)—1(B)1(C)0(D)±1
11.数轴上到数—2所表示的点的距离为4的点所表示的数是(D)
(A)—6(B)6(C)2(D)—6或2
12.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数本身,这个数是(C)
(A)0(B)正数(C)非正数(D)非负数
二、细心填一填(每题3分,共30分)
13.若上升15米记作+15米,则-8米表示下降15米______
14.写出一个负分数:-12。
15.一艘潜艇正在水下–50米处执行任务,距它正上方30米处有一条鲨鱼正好游过,这条鲨鱼所处位置的高度为______-20米__.16.规定了__原点________、____单位长度________、_____正方向________的直线叫数轴.17.用―<‖号或―>‖号填空:-9>-11。
18.抽查四个零件的长度,超过为正,不足为负:(1)-0.3;(2)-0.2;(3)0.4;
(4)0.05.则其中误差最大的是(3)。(填序号)
19.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出发,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8个单位长度到达P点,那么P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5_____.20.比—2.99小的最大整数是__-3________
21.绝对值大于3而不大于6的整数分别是-6,-5,4 ,4,5,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数轴上,绝对值小于3并且离—2两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_____0________.三、认真做一做(本题共有4小题,共34分)
23.(本题4分)
=0.25+3*12
=0.25+36=36.2
524.(本题4分)
=17
25.(本题12分)把下列各数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数集内:
①1②-③+3.2④0⑤•⑥-5⑦+108⑧-6.5⑨-6.(1)正整数集{①⑦…}
(2)正分数集{③⑤…}
(3)负分数集{② ⑧⑨…}
(4)有理数集{1,2,3,4,5,6,7,8,9…}
26.(本题6分)将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4.5,5,0,-3,-1。
27.(本题8分)出租车司机小李某天下午营运全是在东西向的人民大道上进行的.•如果规定向东为正,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单位:千米)如下:+15,-2,+5,-1,+10,-3,-2,+12,+4,-5,+6.
(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李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65km
(2)若汽车耗油量为0.2升/千米,这天下午小李共耗油多少升?
65*0.2=13L
努力试一试(附加每题5分,共20分)
1.式子5- 能取得的最大值是5,这时 =1。
2.观察下面一列数,探求其规律:
(1)请问第7个,第8个,第9个数分别是什么数?
7,18,-19
(2)第202_个数是什么?如果这列数无限排列下去,与哪个数越来越接近?120040
3.如图,图中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果点A、B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那么点C表示的数是__-1__________.②如果点E、B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那么点D表示的数是_0__________,图中表示的5个点中,点___C_____表示的数的绝对值最小,是_____0______.4.某牛奶厂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上设有O,A,B,C四家特约经销店.A店位于O店的南面3千米处;B店位于O店的北面1千米处,C店在O店的北面2千米处.(1)请以O为原点,向北的方向为正方向,1个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画一条数轴.你能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O,A,B,C的位置吗?
O:0km
A:-3km
B:+1km
C: +2km
(2)牛奶厂的送货车从O店出发,要把一车牛奶分别送到A,B,C三家经销店后再回到O店,那么走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千米?
2+3+2=7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