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水资源(整理)(★)
编辑:雪海孤独 识别码:17-956005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21 12:12: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水资源(整理)

水资源规划与利用绪论

1、中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和生活布局不匹配

2、中国面临的四大水问题:洪涝灾害(水多);水资源短缺(水少);水资源恶化(水脏);水土流失(水浑)

3、在水文循环中,水资源量用多年平均径流量表示,我国的水资源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

4、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水资源占有量低,这是先天决定的客观禀赋。水资源利用率低,这决定于体制和战略选择;水资源需求增长快,这决定于经济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但仍是由于水资源利用率低;生态环境恶化,这是派生性问题。

5、现代节水型社会同与传统节水的区别:传统以工程措施为主,现代以制度建设为主;传统属于生产力范畴,现代属于生产关系范畴;传统用行政手段推动,现代以经济手段为主。

6、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建设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其核心是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创新。

7、l75米,坝长2335米,底部宽115米,顶部宽40米,高程185米,设计正常蓄水位l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总容量达2240万千瓦,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

8、水资源:把通过全球水文循环而可不断获得补充的淡水作为水资源。

第一、二章

1、河川水资源利用的基本开发方式:坝式;引水式;混合式

2、防洪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如增大河道泄洪能力,拦蓄洪水控制流量,分洪蓄洪与滞洪非工程措施:如蓄滞洪区的土地合理利用,建立洪水预报和报警系统,洪水保险,抗洪抢险,水土保持,修建安全台等措施。

3、根据库区河谷的形状,水库有河道型和湖泊型两种

4、表示水库形体特征的曲线包括水库面积曲线和水库容积曲线,对于平原河流水库,面积曲线坡度较小,山区河流水库,面积曲线坡度较大。

5、水库的特征水位和特征库容:

死水位: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水库消落的最低水位;死库容:死水位以下的库容

正常蓄水位:在水库正常运行情况下,为了满足兴利部门枯水期的正常用水,水库在开始供水时应该达到的最高水位;兴利库容:正常蓄水位到死水位之间的库容,又称调节库容,正常蓄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深度称为消落深度。溢洪道无闸门时,正常蓄水位是溢洪道堰顶高程,有闸门时是闸门关闭时的门顶高程。

防洪限制水位:水库在汛期允许蓄水的上限水位。结合库容:当防洪限制水位在正常蓄水位以下时,二者之间的库容称为结合库容。

防洪高水位:当水库下游有防洪要求时,遇到下游防护对象的设计标准洪水时,水库经调洪后达到的最高水位,称防洪高水位,它与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库容称为防洪库容。

设计洪水位:当大坝遇到设计标准洪水时,水库经调洪后达到的最高水位,他与防洪限制水

位之间的水库库容称为拦洪库容。

校核洪水位: 当遇到大坝校核洪水时,水库经调洪后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他与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库容称为调洪库容

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的全部水库库容=V死+V兴+V调洪-V共

坝顶高程:设计洪水位者校核洪水位加上一定数量的风浪高值和安全超高值就是坝顶高程。

6、水库按调节周期,即一次蓄泄循环的时间分为无调节、日调节、周调节、年调节、多年调节水库;通常用库容系数反应水库兴利调节能力。库容系数=兴利库容/多年平均径流量

7、设计保证率:在多年工作期间,用水部门的正常用水得到保证的程度。有两种表示形式:年保证率=正常工作年数/运行总年数;历时保证率=工作总历时/总历时

8、逆时序推算法的原理:假定年末水库放空,即认为年末所需要蓄水为零,逆时序往前计算,遇缺水相加,遇余水相减,减后若小于零即取为零,这样可求得各特征时段的需水量,取其大者,即为该年所需要的兴利库容。

9、径流调节基本原理:水库的水量平衡

10、水库水量平衡:在任何一时刻内,进入水库的水量和流出水库的水量之差,等于水库在这一时段内蓄水量的变化。

11、水库调节年度(水利年度):即以水库蓄泄过程循环作为一年的起讫点,从蓄水期初库空开始,经蓄水期,将余水蓄在水库中直至库满,并经供水期将水库放空为终点。

12、径流调节的任务:借助水库调节作用,按要求重新分配河川径流。

13、调节计算的内容:研究天然来水,多部门用水和水库兴利库容之间的关系

14、调节计算的实质:进行来水和用水平衡计算,即确定蓄水或者取水

15、为了缓解上游水库进行径流调节时给下游用水部门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下游适当地点修建水库对上游水库的下泄流量过程进行重新调节,称为反调节,又称再调节

第三章

1、洪水调节的目的是降低河道的天然洪峰流量,以达到河道防洪和保证建筑物安全的目的2、水库的调洪作用:滞洪、蓄洪、错峰

3、水库调洪计算的直接任务是推求流量历时图

4、工程规划设计中防洪标准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保证水工建筑物自身安全的防洪设计标准,第二类是保障下游防护对象免除一定洪水灾害的防洪标准。

5的规模、效益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而确定的。

6、设计永久性建筑物的防洪标准分为两级:其一是正常运用标准,其二是非常运用标准

7、水库调洪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逐时段的联立求解水库的水量平衡方程和水库的蓄泄方程。其计算时段的长短视入库流量的变化程度而定,陡涨陡落的中小河流可取短一些,流量变化平缓的大河,可适当取长,但总的原则是能准确反应洪水过程的形状。

8、水库调洪计算所需基本资料:设计洪水过程线,库容曲线,泄洪建筑物形状尺寸,调洪方式。

第五章

1、水电站的主要动力指标:保证出力和多年平均年发电量

2、保证出力:是指水电站在长期工作中符合水电站设计保证率要求的枯水期平均出力。

3、多年平均发电量:是指水电站在多年工作期间内,平均每年所能产生的电能,它反应了水电站多年平均的动能效益。

4、水能计算所需的基本资料:水库特性曲线包括水库库容曲线和水库水位面积曲线;水文资料;系统负荷图;综合利用要求。

5、电力系统:是指若干电站与电力用户之间用输电线连接所成的一个电力网。电力系统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电能难以储存。任何一个时间内,电力系统各电站的出力过程和发电量必须和用户对出力的要求和用电量相适应,因而,电力系统中电站的工作取决于用户的电能消费。

6、电力用户对系统提出的出力要求,称为电力负荷。电力负荷在一昼夜内的变化过程线称为日负荷图,电力负荷在一年内的变化过程线称为年负荷图。

7、为了表示日负荷图的变化特征以及便于比较各日负荷图,一般采用日平均负荷率和日最小负荷率两个特征指标值来表示日负荷特征。日平均负荷率A=日平均负荷/日最大负荷,在一个电力系统中,若耗电工业比重较大,则负荷在一日内变化较均匀,日平均负荷率较大,若照明负荷比重较大,则日平均负荷率较小。日最小负荷率B=日最小负荷/日最大负荷,日负荷较均匀,则B较大。

8、月最大负荷曲线又称日最大负荷年变化曲线,它是月最大负荷日的最大负荷值连线。

8、电站每台机组的额定容量之和即为电站的装机容量,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即为所有电站装机容量总和。电力系统装机容量包括必需容量和重复容量两部分。必需容量又分最大工作容量和备用容量。最大工作容量是为了满足电力系统最大负荷要求而设置的,应等于月最大负荷图中的最大值。备用容量是为了满足系统短时间超过设计最高负荷的跳动负荷要求。其大小控制在年最大负荷值的10%左右。

9、一个电站的装机容量常大于其工作容量,一般的说,除工作容量外,调节性能好的水电站常装设有备用容量,调节性能差的则装设有较多的重复容量。

10、水电站从停机到满负荷运行仅需1—2分钟,火电站则需要2---3小时。

11、无调节电站在系统日负荷图中担任基荷。日调节电站在枯水期担任峰荷,在丰水期逐步有峰荷转向基荷。年调节电站,在供水期有时担任峰荷,有时担任部分峰荷部分腰荷,有时担任腰荷。在蓄水期,逐步由峰荷转向基荷。多年调节电站全年担任峰荷。

13、水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的多少,一般取决于水电站装机容量和平均水头两个因素。

14、在一般来水年份,多年调节水电站在电力系统负荷图上将全年担任峰荷(或峰、腰负荷),而让火电站经常担任腰荷、基荷。

10、简答:为什么设重复容量?

水电站必需容量是以设计枯水年(段)的来说情况作为计算依据的,因而遇到丰水年或者中水年,汛期即使以全部必需容量进行工作,水量仍会有富余。因此,为了提高水量利用率,只要在水电站多装一部分容量,便能利用弃水额外生产季节电能,而不必增加水库、大坝等水工建筑物的投资,同时还可以节省火电站的燃料耗费。这部分容量并非保证电力系统正常工作所必须,称为重复容量,又称为季节容量。

11、简答:按年水量选择设计代表年法的缺点?

没有考虑到径流年内分配的特性。因为年水量符合设计保证率的枯水年份,其枯水期水量确有可能出现偏大或偏小的情况。从而用这样的枯水年去求水电站的保证出力,其枯水期水量确有可能出现偏大或偏小的情况。因此,只有在径流年内分配较稳定的河流,才以年降水量为主来选择设计代表年。

第六章

1、无调节水电站的水库,几乎没有调节能力,水电站任何时刻的出力变化决定与河流天然来水量。因此,这种电站又被称为径流式电站。一般只担任电力系统的基荷

2、担任电力系统负荷备用容量的电站,通常被称为调频电站。负荷备用容量 一般采用系统最大负荷的 5% 左右。电力系统中事故备用容量一般采用系统最大负荷的 10% 左右。

3、电力系统容量平衡图上的三条基本控制曲线:系统最大负荷年变化线,系统要求的可用 容量控制线,系统装机容量控制线。

4、正常蓄水位是水库或水电站的重要特征值,它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规模以及有效库容、调节流量、装机容量、综合利用效益等指标。

5、水电站电力系统正常工作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容量平衡、电量平衡

4、水电站及水库主要参数选择的内容及步骤:

1)、拟定水库消落深度及其相应的兴利库容。

2)、大致定出水库调节性能。

3)、确定水电站和其他兴利部门的设计保证率

4)、求出各方案的调节流量、保证出力及多年平均发电量、装机容量。

5)、进行经济计算。

6)、进行水利动能经济比较、并进行政治、技术、经济综合分析。

7)、选出合理的死水位方案。

8)、确定水电站的最大工作容量和装机容量、机型、台数。

9)、汛限水位、防洪高水位、校核洪水位及坝高。

5、为什么选择水电站担任峰荷:

(一)、水电站的出力和发电量受天然径流及水库调节能力所直接决定,由于天然来水年季,年内分配不同,因此其出力和电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让水电站担任峰荷,可以利用水库将不均匀的来水蓄积起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稳定发电调峰,同时又可以避免产生弃水。

(二)、水电站从启动到满负荷运转只需要1—2分钟,而火电站需要2—3小时,因此,水电站适合担任峰荷。

(三)、水电站的投资中,机电设备的投资只占1/3,当电站正常蓄水位及死水位方案确定以后,改变其在负荷图上的工作位置,使其尽量担任峰荷,可以增加水电站最大工作容量而不增加坝高及基建投资,只需适当增加引水系统及机电设备投资,而火电站的投资基本与其装机容量成正比,因此,让水电站担任峰荷,可以节省系统总投资。

第七章

1、流域中水库群的布置方式分为:梯级水库群(串联水库群);并联水库群;串并联组合的混合水库群。

2、水库群之间的补偿作用包括:水文补偿;库容补偿

3、补偿:就是把补偿电站的出力加到被补偿电站总出力过程线上,使总出力过程线尽可能的均匀。

2、水电站群的联合运行,不仅要考虑径流、电力补偿,提高总的保证出力,还要考虑水库蓄放水次序,以使它们在联合运行中总的发电量最大。

3、年调节的蓄水式水电站生产电能的水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经过水库调蓄的水量,它生产的电能为蓄水电能,这部分电能由兴利库容决定;另一部分水库的不蓄水量,它生产的电能为不蓄电能,这部分电能与水库调节过程中的水头变化有密切关系。

4、水库调度常根据水库调度图来实现。调度图由一些基本调度线组成,这些调度线是具有控制意义的水库蓄水量(或水位)变化过程线,是根据过去水文资料和枢纽的防洪和兴利任务而绘制出的。

5、按照发电和防洪需求进行水库蓄泄方式调度,其结果使水文条件均一化,改变了自然河流年内丰枯变化和脉冲式规律。我国现行水库调度方式,主要缺陷在于注重发挥水库的社会经济功能,力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忽视对于水库下游及库区的生态系统需求。

6、简答:并、串联水库蓄放水次序判断原理。

1)并联水电水库群蓄放水次序:K=W不蓄/FH(F为水库面积,H为水头)

在水库供水期初,哪个水库的K值小,该水库就先供水。在水库蓄水期,蓄放次序恰好相反。注意:在各计算时段是变值,应该逐时段判别调整,当两水库相等时,应同时供水发电。2)串联水电水库群蓄放水次序:K=W不蓄总/FH总(F为该水库面积,H总为从该水库以下水头总和)哪个水库的K值小,该水库就先供水。

第九章

1、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包括: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

2、水资源评价分区:流域分区;行政分区

3、水资源数量评价包括地表水资源量评价,地下水资源评价,水资源总量评价

4、干旱指数:指年水面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

5、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雨形成,可以逐步更新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要求通过实测径流还原计算和天然径流量系列一致性分析处理,提出系列一致性较好、反映近期下垫面条件的天然径流量系列,作为评价地表水资源量的基本依据。

6、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及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用水及其它用水的前提下,通过蓄、引、提等工程措施可能控制利用的河道外一次性最大水量。

7、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水量,即地表产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之和。

8、水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水资源量与质的计算与评估、水资源功能的划分与协调、水资源功能的划分与协调,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水资源保护与灾害防治规划及相应的水利规划方案设计及论证。(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方案设计论证)

9、地表水资源开发率:指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

第二篇:水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这的确是最中肯的评价,自从生命在水中形成的第一天起,水在生命体中起的作用就没有发生过改变。水是目前所知地球上和我们体内最丰富的物质,一个 8磅重的婴儿体内就有近6磅重的水,一个成年人体内75%是水。水仅仅在人体内含量丰富由于所有代谢反应斗发生在水介质中,因此水也是生命中所必需的物质。对于人体而言,它参与生命的运动,排除体内有害毒素,帮助新陈代谢,维持有氧呼吸等等。它的作用与功能是独一无二的。

第三篇:水资源

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京杭运河、淮沭新河、苏北灌概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古河、六塘河、盐河、淮河干流等9条河流在境内纵贯横穿,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大部分位于市境内,还有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中小型湖泊镶嵌其间。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9.39%,湖泊面积占11.39%,丘陵岗地面积占18.32%,是典型的“平原水乡”。全市各地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在906毫米~l007毫米之间。降水分布特征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降水年内变化明显,夏半年降水集中。春夏之交梅子成熟季节多锋面雨,称为“梅雨”或“霉雨”。降水年际分布不均,年降水量最多的年份达1700毫米以上,最少的年份只有500毫米。

尽管市名含有祈求淮水安澜的意思,尽管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从总体上说淮安市是一个水资源较为贫乏的地区。全市水资源具有“人均占用量少,过境水丰富,利用率较低”等特点。

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21.55亿立方米,人均年占有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66毫米,降水总量96.84亿立方米。降水虽较为丰富,但存在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和与上游来水同步等特点,加之平原拦蓄条件差,河湖调蓄能力有限,致使大部分地表径流被白白排放掉。全市过境水资源量较多。过境水主要是利用洪泽湖放水和抽引江水。洪泽湖是淮安市的生命之湖,湖泊水量补给丰沛,且又是一个过水型湖泊,多年平均出湖水量达330亿立方米。全市每年抽引江水而利用的水资源数量约为10亿立方米~20亿立方米,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投人使用,这部分过境水量将大幅增加。

淮安市地下水资源贮量丰富。全市可供开发利用的含水层广泛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层。平水年全市降水补给潜水的水量为15.08亿立方米,一般干旱年为12.83亿立方米,特殊干旱年为8.16亿立方米,潜水调节资源量为8.53亿立方米。全市深层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5.42亿立方米。

众所周知,淮安地处淮河下游,境内又有洪泽湖、入江水道、清安河等众多河湖,可谓是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但是又有多少人了解,自古享有“壮丽东南第一州”美誉的鱼水之乡,淮安,伴随着经济、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的同时,水资源供需矛盾已经凸显。

一 从地理资源角度来看,淮安市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地下水资源贮量相对丰富,过境水也较为丰沛,但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全市地表水资源量23.9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2.5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31.78亿立方米。按202_年人口统计,人均水资源量仅为611立方米,远低于全国2220立方米的人均水资源量标准,也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量170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线。亩均水资源量为211立方米,低于全国1770立方米的亩均水资源量标准。尤其是随着全市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大城市的构建,我市水资源的形势不容乐观。

根据近几年市水利局水政水资源处对全市境内淮河、洪泽湖、入江水道、利农河、灌溉总渠、清安河、二河、大运河、里运河、盐河、古黄河、淮沭河等主要河、湖上的25个水质站点的监测结果显示,全市境内已没有Ⅰ类水的水源,且Ⅱ类、Ⅲ类水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已从1998年的72.5%下降到202_年的60.9%;Ⅳ类、Ⅴ类、超Ⅴ类水的比重在逐年上升,已从1998年的27.5%上升到202_年的39.1%。

生活污水已成为影响全市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202_年全市废水污水排放总量为17293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7785万吨,占废水污水排放总量的45%,生活污水排放量为9508万吨,占废水污水排放总量的5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3.7万吨,其中工业排放化学需氧量1.1万吨,占30%,生活排放化学需氧量2.6万吨,占70%。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不断。据统计,全市“九五”期间洪泽湖(淮河)水污染事故共发生了5次。202_年7月,洪泽湖再次发生污染事故,淮河上游5.4亿方污水下泄洪泽湖,致使我市渔业生产损失惨重,并直接威胁市区城市生活与工业用水安全,给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

我市地下水资源贮量丰富,水质较好,但由于开发利用起步较早,地下超采现象较为严重,已形成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被省政府列为黄灯警示区。由于境内部分城镇特别是市区对地下水的长期大量开采所形成的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而导致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根据资料显示,淮安市区的漏斗面积已达1350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44.0m。淮安市的地下水资源是优质水源,水中富含有益人体健康的多种微量元素,而目前开采地下水大多用于工业,未能做到优水优用,浪费了优质的地下水资源。到202_年底,全市深层地下水开采井1442眼,开采总量5564万立方米,其中用于工业2973万立方米,占53.4%,用于生活2591万立方米,占46.6%。

由于我市地处苏北平原腹地,蓄水能力差,虽然降水量不少,但大量蒸发。再者,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市降水主要发生在夏季,每年汛期连续4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容易形成春旱夏涝,而且水资源量中大约有2/3左右是洪水径流量,形成江河的汛期洪水和非汛期的枯水。我市降水年际变化也比较大,这又往往导致特大洪水和严重枯水,甚至连续大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现象的发生。

202_年,笔者下乡调研,向当地某招商引资企业老板了解投资环境,这位苏南客商在大谈该地政府热情周到服务之余,突发感叹:“淮安的水真是富足,走到农村田头、灶旁,到处都是水儿哗哗流。”细细想来,这种种不合理用水现象,我们都已司空见惯,它其实就是淮安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淮安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水资源利用存在着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并存、地下水超采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农业水资源大量改作它用、灌溉工程老化等问题。农田灌溉用水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占整个用水量的82%左右,达33亿立方米。稻田灌水普遍采用的是“淹灌”方式,灌溉用水定额较大;由于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渠道缺乏防渗措施,渠系利用系数较低,灌溉水的利用率仅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农业用水利用率高达70%~80%。我市农业如果采用节水灌溉,提高到发达国家的农业用水利用率,一年可节约用水约15亿立方米。

全市大部分企业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用水管理水平不高,导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低,万元产值用水量较高,工业用水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全市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30%左右,而发达国家高达70%。生活用水的浪费现象也不容忽视,生活洁具节水技术不过关,各种休闲、洗浴场所星罗棋布,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迅速增加,每年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大约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5%。但是我国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薄弱,污水处理厂覆盖范围有限,大量生活污水仍无法处理。

目前,淮安市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表现为部门分割、相互制约、职责交叉、权属不清,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污水处理和回收利用。由于水管理权不统一,各管水部门依据自身的管理职能开展工作,没有形成协调统一的管理体制,造成建设不统一、规划不同步、管理不协调、责任不清楚,违背了水资源的自身规律和市场经济下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

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有限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多少和优劣,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如今,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和地下水超采为特征的水危机的存在,必然将制约着我市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如何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水环境,已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关注。自《水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市区已初步实现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但长期以来城市的供水、排水及污水处理的管理职能仍在城建部门,形成“多头管水”格局,故而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市水利局水政水资源处负责人认为,我市应尽快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多头管水”改革为“一头管水”,建立起集中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对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回用等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方面,实行全过程的统一管理。

节约用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减少废污水排放量的最有效途径,从而达到改善我市的水质量的目标。近年来,我市加强了对计划用水的管理,每年年初对各用水单位根据用水定额下达用水计划,年末再对用水单位的实际用水量进行考核,对超计划的单位按超计划加价征收水资源费。大力推广节水型器具和设备。对于农业用水,加大投入修建防渗渠道,减少损失,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和“浅湿调控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在工业企业推广先进的节水设备、节水工艺,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对于城镇公共用水,鼓励市民使用新型节水卫生器具,减少水的浪费。

针对全市水污染愈益严重的问题,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去年5月,我市对在河道、湖泊、水库及城镇排水沟内设置排污口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集中登记,实行统一管理,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对一些污染严重又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则应加大处罚力度限期整改,否则强制关停或转产。据统计,全市共有各类排污口73个,其中生活集中排污口10个,工业排污口63个。加快主城区排水管网的改造,实施雨污水分流和运河截污导流工程,形成雨污水分流的管网体系,对里运河、大运河及内城河的排污口进行截堵,除雨水可直接排入河道外,将工业及生活污水引入污水管网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再经清安河排入东海,从根本上减少污水向河道直接排放量,使城区河道的水质变清。加快我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的建设,将我市的工业和居民生活污水全部引入污水处理厂处理,提高污水处理率,使我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从而减少农业水源污染。

对于地下水源,我们要做到控制开采,鼓励使用地表水。在城区,除生产对水质有特殊要求必须使用地下水的企业可以特批其使用地下水外,自来水管网覆盖范围内不允许开采地下水,只能使用自来水。对漏斗区内尤其是在漏斗中心地带的地下水井,应制定逐年封井计划,并按计划将其封填。此外还要做好地下水的回灌补充,使地下水水位回升,缩小漏斗面积,直至消除,确保我市不发生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第四篇:水资源

水资源

墨江县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由自然降水、过境水、地表水、地下水四部分组成。全县多年来降水量81.12亿立方米,所产生的水资源总量达50.3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8.12亿立方米,地下水12.23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在不同年份情况为:平水年49.34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42.28亿立方米,特殊干旱年31.72亿立方米。另外,境内阿墨江、把边江、泗南江及其他河流的年过境水量达84.91亿立方米,蕴藏有大量的水能。据水电资料表明: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24.2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37.31万千瓦,现只开发9600千瓦,不到蕴藏量的1%。

境内水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是南部多,北部少,由南向北递减。北部地表水径流深300~900毫米,南部地表水径流深800~1400毫米。年内降雨情况是:5~10月份多,地表水径流量占全年85.9%,11月至次年4月份少,地表水径流量仅占全年14.1%。

一、项目概况

岳城水库位于河北省磁县与河南省安阳县交界处,1959年动工兴建,1961年落闸蓄水,1962年开始供水,1970年竣工,控制流域面积18100平方公里。岳城水库工程保护和影响着下游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三省的20余个市(县),保护农业耕地面积1000余万亩,人口1000多万,对京广、京沪、京九等铁路及京福、京珠等高速公路的安全起着重要的屏障作用。国家批准的岳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主要内容为:

(一)主体建筑物加固工程:主副坝除险加固工程;溢洪道加固工程;泄洪洞加固工程。

(二)坝下公路工程。

(三)金属结构及电气设备改造工程,金属结构,电气一次,电气二次,通信项目等。

二、编制依据

制定本措施方案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和《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相关责任人

建管局设立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建管局应急指挥部”)组成如下:

指挥长:李瑞江 副指挥长:张安宏

成 员:闫付龙 陈连顺 潘云峰 孙建义 尹 法 刘跃辉

四、安全生产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情况

根据岳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的实际,编制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制度》、《安全生产隐患定期排查整改制度》、《安全生产预警提示制度》、《重大危险源公示和跟踪整改制度》、《安全生产联络员制度》、《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

五、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等

各参建单位都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专职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如电工、起重工等特种作业人员都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六、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1.总则 1.1目的

为做好岳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工程建设中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岳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根据国家和《海河水利委员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建设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1.2 适用范围

1.2.1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岳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过程中突然发生且已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有重大社会影响或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2.2结合本工程建设的实际,按照质量与安全事故发生的过程、性质和机理,本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主要包括:

(1)施工中土石方塌方和结构坍塌安全事故;(2)特种设备或施工机械安全事故;(3)机电设备、设施运输、安装安全事故;(4)施工场地内道路交通安全事故;(5)施工中发生的各种重大质量事故;

(6)其他原因造成的本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

本工程建设中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事件、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应应急预案执行。

1.3工作原则

1.3.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应急处置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轻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社会危害。

1.3.2在事故现场,各参建单位在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进行事故处置活动。1.3.3建管局和施工等参建单位及时报告事故信息,在上级主管单位的领导下,快速处置信息,做到信息准确、运转高效。

1.3.4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正常情况下的工程建设项目风险评估、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装备和应急预案演练等工作。

2.应急指挥机构 2.1建管局应急指挥部

2.1.1建管局设立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建管局应急指挥部”)组成如下:

指挥长:李瑞江 副指挥长:张安宏

成 员:孙建义 尹 法 刘跃辉 闫付龙

建管局应急指挥部在漳卫南运河管理局(以下简称“漳卫南局”)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为:

(1)拟订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参加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3)及时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信息,根据事故情况需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4)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及评估工作;(5)组织事故应急处置相关知识的宣传等工作;(6)及时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

2.1.2建管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建管局工程处,工程处负责其日常事务。2.2施工单位应急救援组织及职责

2.2.1承担工程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前制定本单位施工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明确专人维护救援器材、设备等。

2.2.2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配备的应急救援人员和职责应当与建管局制定的应急预案协调一致,并将应急预案报建管局备案。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工作准备

建管局认真研究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建立应急指挥部,加强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工程项目应急预案以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监督检查工作,防患于未然。

3.2预警、预防行动

3.2.1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的施工特点和范围,加强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3.2.2对可能导致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后果的险情,建管局和施工等知情单位按项目管理权限立即报告上级主管单位和当地人民政府,必要时可越级上报。

3.2.3建管局接到可能导致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后,及时确定应对方案,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并按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4.应急响应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事故等级按国家有关规定划分,当发生质量与安全事故后,建管局在相应职责及管理权限内立即启动本级应急预案。

4.1事故报告 4.1.1事故报告程序

(1)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建管局、施工等单位立即将事故情况按项目管理权限如实向上级主管单位和当地人民政府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并于48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同时向事故所在地安全监督局报告;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同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报告的方式可先采用电话口头报告,随后递交正式书面报告。(2)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建管局和施工单位可越级上报。4.1.2事故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后及时报告以下内容:

1)发生事故的工程名称、地点、建设规模和工期,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事故类别、人员伤亡及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算;

2)有关建管局、施工单位、主管部门名称及联系电话; 3)事故报告的单位、报告签发人、报告时间和联系电话等。(2)根据事故处置情况及时续报以下内容:

1)有关建管局、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参建单位名称、资质等级情况,项目负责人的姓名、相关执业情况资格;

2)事故原因分析;

3)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4)抢险交通道路可使用情况; 5)其他需要报告的有关事项等。4.1.3相关记录 明确专人对组织、协调应急行动的情况做出详细记录。4.2指挥协调和紧急处置

4.2.1发生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后,在事故现场参与救援的建管局和施工等单位和人员服从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的指挥,并及时向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指挥机构汇报有关重要信息。

4.2.2发生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后,建管局和施工等工程参建单位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并全力协助开展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4.2.3在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建管局和施工等工程参建单位根据工程特点、环境条件、事故类型及特点,为本单位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

4.2.4在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根据事故状态,建管局和施工等工程参建单位协助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应划定事故现场危险区域范围、设置明细警示标志、防止人畜进入危险区域等工作。

4.2.5在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注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为缩小事故等原因需移动现场物件时,做出明显的标记和书面记录,尽可能拍照或者录像,妥善保管现场的重要物证和痕迹。

5.应急结束 5.1结束程序

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活动结束以及调查评估完成后,按照“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由有关应急指挥部决定应急结束。

5.2善后处置

5.2.1事故发生单位依法认真做好各项善后工作,妥善解决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以及受影响人员的生活安排,按规定做好有关损失的补偿工作。

5.2.2建管局组织有关部门对事故产生的损失逐项核查,编制损失情况报告上报主管部门并抄送有关单位。5.2.3建管局组织有关单位共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修复或处理发生事故的工程项目,尽快恢复工程的正常建设。

5.3事故调查和经验教训总结

5.3.1重大质量事故调查执行《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

5.3.2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现场处置工作结束后,建管局、事故发生单位及工程其他参建单位进行应急救援工作总结,对本单位应急预案的实际应急效能进行评估,对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完善和修补。

5.3.3建管局、事故发生单位及工程其他参建单位,从事故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确保后续工程安全、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

6.应急保障措施 6.1通讯与信息保障

6.1.1建管局应急指挥部的通讯方式报漳卫南局备案,并分送各参建单位。6.1.2正常情况下,应急指挥部主要人员保持通讯设备24小时正常畅通。6.2应急救援装备保障

6.2.1工程现场抢险及物资装备保障

(1)根据可能突发的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性质、特征、后果及其应急预案要求,建管局组织工程有关施工单位配备适量应急机械、设备、器材等物资装备,以保障应急救援调用。

(2)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发生时,首先充分利用工程现场既有的应急机械、设备、器材。

6.2.2应急队伍保障

(1)工程设施抢险队伍,由工程施工等参建单位的人员组成,负责事故现场的工程设施抢险和安全保障工作。(2)应急管理队伍,由建管局应急指挥部的有关人员组成,接受地方人民政府和上级应急指挥部的应急指令。

6.3技术储备与保障

6.3.1各参建单位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对工程质量与安全事故的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技术进行研究,提高监测、预防、处置及信息处理技术水平,增强技术储备。

6.3.2水利工程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和处置技术研究和咨询依托有关专业机构。

6.4培训和演练 6.4.1培训

建管局应急指挥部组织工程建设各参建单位人员参加质量与安全事故及应急预案培训及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及应急能力。

6.4.2演练

建管局应急指挥部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及事故特点,必要时组织工程参建单位进行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演习,演练结束后总结经验,完善和改进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6.5监督检查

建管局应急指挥部对工程各参建单位制定应急预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7.附则

7.1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报漳卫南运河管理局核准备案,由建管局具体负责管理与更新。7.2责任追究 对工程建设中玩忽职守造成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以及应急处置中玩忽职守、渎职、违法违规等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当事人和有关单位,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7.3预案发布范围及生效时间

本应急预案发布范围至各参建单位,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七、工程度汛方案、措施

1.成立安全度汛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制

1.1组建度汛领导小组,人员由建管局主要领导、总监理工程师、工程项目经理等组成。

组 长:李瑞江

副组长:于伟东 张安宏 石评杨

成 员:孙建义 刘跃辉 尹 法 郑公明 赵玉杰 廖成林 聂立忠 佟荣祝

度汛抢险队伍:各项目部组建度汛抢险队伍,项目经理任队长。1.2责任制

1.2.1度汛领导工作由组长负责。

1.2.2度汛期间做到24小时通讯联络畅通。1.2.3坚持领导小组组员值班制度。

1.2.4与漳卫南局防汛抗旱指挥部门保持联系,收集雨情、水情、汛情,及时通报各标段并采取措施。

1.2.5进行度汛工作安排和检查落实 2.严控工程质量和工期 质量和工期是制约工程度汛的主要因素。各参见单位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控制质量,狠抓工程进度,确保按期完工。

3.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措施

3.1主坝右岸基础防渗处理工程:汛前从施工平台撤出设备和材料,做好对已施工部分的保护工作,汛后将库水位降至139.00m,对施工平台进行修复清理后继续施工。

3.2主坝下游桩号2+450~3+200m排水暗管改造工程:在施工总进度安排上尽量安排在非汛期施工,汛前完工。若必须汛期施工,施工单位必须制定抢险预案,配备必要的抢险设备和人员,并经监理认可。

3.3坝顶公路(上坝公路):非汛期施工,汛前完工,不得影响防汛抢险。3.4溢洪道加固工程:汛期停工,在施工进度安排上尽量保证单项工程汛前完工,并在汛期加强维护保养;汛期对未完工项目加强防护措施,汛后清理工作面后继续施工。

3.5金属结构及电气工程:非汛期施工,在施工进度安排上保证单项工程汛前完工并能投入正常运行,汛后恢复施工。

3.6其他工程项目:可在汛期进行的施工项目,要加强质量和工期控制,不能影响水库正常防汛工作。

第五篇:水资源

1、狭义上: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2、广义上:水资源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使

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3、水资源的特性(1)资源的循环性(2)储量的有限性(3)分布的不均匀性(4)

利用的多样(5)利、害的两重性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水利部确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为“中国水周”

7、便于人类利用的仅为0.1065亿km3,占淡水量的30.4%

4、水文循环:地球上水的循环体现为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从海洋及陆地的江、河、湖和土壤表面及植物叶面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并随大气运行至各处,在水蒸气上升和运移过程中遇冷凝结而以降水的形式又回到陆地或水体。降到地面的水,除植物吸收和蒸发外,一部分渗入地表以下成为地下径流,另一部分沿地表流动成为地面径流,并通过江河流回大海,然后又继续蒸发、运移、凝结形成降水。这种水的蒸发 降水径流的过程周而复始、不停的进行着。通常把自然界水的这种运动称为自然界的水文循环。

8、大循环: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

9、小循环:陆地或者是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12、水量平衡: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段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内的蓄

水变化量

13、全球水资源面临问题:(1)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2)水源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突出

14、我国成为世界上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水资源总量为2788km3,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排名第六;人均仅为2173 m3排在世界的121

位。

15、中国水资源的时空特征: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多冬少

16、空间分布特征:降水和河川径流的地区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很不平衡。

10、时间分布特征: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

17、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

(3)、城市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地下水过量开采,引致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泉水流量衰减或断流;地面沉降;地面失衡,在覆盖型岩溶水源地和矿区产生地面塌陷;海水入侵。)(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5)、水资源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18、解决措施(1)为水立法(2)有偿使用或提高水价(3)节约用水 整治污染(4)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还草 退耕还湖(5)控制人口数量

19、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20、水资源评价包括1水资源数量评价2水资源质量评价和3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

21、地表水的定义:为河流、冰川、湖泊、沼泽等水体的总称。

22、降水、蒸发和径流是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

25、河流径流的补给: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冰川、融雪水补给。我国绝大部分河流补给都以雨水补给为主,这类河流受降水年际和年内分配的影响明显。

26、表示径流的特征值主要有(表示方法):

流量Qt: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径流总量Wt:一定的时间段内通过河流过水断面的总水量

径流模数M: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

径流深度Rt:设想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深。

径流系数α:某时段内径流深度与同一时段内降水量之比。

他们之间的关系为:

Wt=Qt×tRt=Wt/(1000F)= Qt×t/(1000F)

M=Qt/Fα=R/P27、储存在地表以下空隙(孔隙、裂隙。溶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地下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岩石的空隙性,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具有储水与给水功能的含水层的存在。

28、岩石空隙中的水的主要形式为结合水(吸着水、薄膜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和气

态水。岩石空隙中的水构成自然界地下水资源的主体。

29、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30、隔水层是指不具透水和给水能力的岩层。

31、形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为:

(1)岩层要具有能容纳重力水的空隙

(2)具有储存和聚集地下水的地质条件

(3)具有充足的补给来源

32、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把地下水分为三大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33、按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34、上层滞水:水量受季节影响特别显著,矿化度一般较低,易被污染。

潜水:具有自由表面;自潜水位高处向地处流动;通过包气带与地表相连通,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水位、流量、化学成分随地区和时间不同而变化。

承压水:充满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主要特点是有稳定的隔水顶板存在,没有自由水面,水体承受静水压力,与有压管道中的水流相似。

35、地下水运动特征 :(1)迟缓的流速(2)层流和紊流(3)非稳定、缓变流运动

36、在相似的地理环境条件下,水资源的时空变化具有相似性;反之,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

件下,水资源的时空变化往往差别很大。

37、水资源的分区原则:

(1)区域地理环境条件的相似性与差异性(2)流域完整性(3)考虑行政与经济区划界线

(4)与其他区划尽可能协调

40、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及满足河道内用水并估计下游用水的前

提下,通过蓄、引、提等地表水工程可能控制利用的河道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5、地下水资源是指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地下水量的总成,其内涵包括:质与量。

41、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1)地下水资源评价(2)地下水水质评价(3)开采技术条

件评价(4)开采后果评价

42、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1)“三水”转化,统一考虑评价的原则(2)利用储存量“以丰补

欠”的调节平衡原则(3)考虑人类活动,化害为利原则(4)不同目的和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区别对待的原则(5)技术、经济、环境综合考虑的原则

44、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行政、经济区域或流域)不同时期的可供水

量和需水量的供求关系分析。目的(1)是通过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弄清楚水资源总量的供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是通过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供需平衡分析,预测未来,了解水资源余缺的时空分布;(3)是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行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明确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以期实现水资源的长期供求计划意义;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保护生态环境必须的行动,也是进行水源工程和节水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 水质和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依据。

45、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原则(1)近期和远期相结合(2)流域和区域相结合(3)综合利用和保

护相结合46、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必须根据一定的雨情、水情来进行分析计算,主要有二种分析方法。

一种为系列法,一种为典型年法(或称代表年法)。

47、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1水量大,总溶解固体含量较低,硬度一般

较小,适合于作为大型企业大量用水的供水水源;2时空分布不均,受季节影响大3保护能力差,容易受污染4泥沙和悬浮物含量较高,常需净化处理后才能使用5取水条件及取水构筑物一般比较复杂。

48、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

(1)取水河段的径流特征(2)河流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3)河床与岸坡的岩性和稳定性(4)河流的冰冻情况(5)河道中水工构筑物及天然障碍物

49、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P149)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应根据下列基本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和有足够水深的地段(2)取水点应尽量设在水质较好的地段(3)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的河床及岸边,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地段,并有较好的地形及施工条件(4)取水点应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区(5)取水点应避开人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的影响(6)取水点应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支流和咸潮等影响(7)取水点的位置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不妨碍航运和排洪,并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治规划的要求;(8)供生活饮用水的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位于城镇和工业企业上游的清洁河段。

50、在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设计中,应遵守以下原则:

(1)从江河取水的大型取水构筑物,在下列情况下应在设计前进行水工模型试验。① 当大型取水构筑物的取水量占河道最枯流量的比例较大时;

② 由于河道及水文条件复杂,需采取复杂的河道整治措施时;

③ 设置壅水构筑物的情况复杂时;

④ 拟建的取水构筑物对河道会产生影响,需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时。

(2)城市供水水源的设计枯水流量保证率一般可采用90%~97%,设计枯水位的保证率一般可采用90%~99%。

(3)取水构筑物应根据水源情况,采取防止下列情况发生的相应保护措施:

① 漂浮物、泥沙、冰凌、冰絮和水生生物的阻塞;

② 洪水冲刷、淤积、冰冻层挤压和雷击的破坏;

③ 冰凌、木筏和船只的撞击。

4江河取水构筑物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市防洪标准,其设计洪水重现期不得低于100年。

(5)取水构筑物的冲刷深度应通过调查与计算确定,并应考虑汛期高含沙水流对河床的局部冲刷和“揭底”问题。大型重要工程应进行水工模型试验。(6)在通航河道上,应根据航运部门的要求在取水构筑物处设置标志。(7)在黄河下游淤积河段设置的取水构筑物,应预留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总淤积高度,并考虑淤积引起的水位变化。

51、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按构造型式可分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活动式取水构筑物和山区浅水

河流取水构筑物三大类。(P154 图6-5 掌握各地表取水构筑物的优缺点)

52、取水泵房又称一级泵房或水源泵房

6、活动式取水构筑物主要有缆车式和浮船式。

53、低坝式取水构筑物有固定坝和活动坝两种型式。

(1)固定式低坝,固定式低坝取水构筑物通常由拦河低坝、冲沙闸、进水闸或取水泵房等部分组成。(2)活动式低坝,活动式低坝是枯水期能挡水和抬高上游的水位,洪水

期可以开启,减少上游淹没的面积,并能冲走坝前沉积的泥沙;但维护管理较复杂。近些年来广泛采用的新型活动坝有橡胶坝、浮体闸等。

54、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型:管井、大口井、辐射井、复合井和水平渗渠

各种类型取水构筑物的适用条件:

(1)管井(按其过滤器是否穿过整个含水层,分为完整井和不完整井)——用于开采深层地下水,井深一般在300m以内,最深可达1000m以上;

(2)大口井——广泛用于取集含水层厚度20m以内的浅层地下水。

(3)辐射井——用于汲取含水层厚度较薄的浅层地下水,它比大口井效率高,但施工

难度大。

(4)复合井——常常用于同时集取上部孔隙潜水和下部厚层基岩高水位的承压水。在一些需水量不大的小城镇和不连续供水的铁路给水站中被较多地应

用。

(5)渗渠——主要用于地下水埋深小于2m的浅层地下水,或集取季节性河流河床下的地下水,在我国东北、西北地区应用较多。

55、管井构造:通常由井室(安装水泵,并维护其正常运行)、井壁管(井壁管)、过滤器(保

持水井取得最大出水量,延长使用年限)及沉淀管(防止沉砂堵塞过滤器,其直径与过滤器一致)构成56、大口井的构造:井室、井筒、进水部分

57、复合井是由非完整式大口井、井底下设管井过滤器组成。它是一个由大口井和管井组成的分层或分段取水系统。

58、节约用水的三个方面(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市节水)多管齐下、三个环节(节水政

策、节水意识、节水技术)密切配合59、节约用水基本措施:

节约用水计划开采合理用水

(1)建立合理的、有利于节水的收费制度,引导居民节约用水、科学用水。

(2)提倡生活用水一水多用,积极采用分质供水,改进用水设备。

(3)不断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改革落后的工艺与设备,采用循环用水与污水再

生回用技术措施,建立节水型工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4)推广现代化的农业灌溉方法,建立完善的节水灌溉制度。

60、水体污染三要素:污染源、污染物、污染途径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树立资源水利观2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3发展节水农业4保

护好城市供水水源

城市节水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名节水意识2合理调整水价运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工作3推广

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4制定用水量定额实行用水计划管理5保护城市供水水源实现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

水资源(整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