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民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分析(合集五篇)
编辑:繁花落寂 识别码:17-781649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03 17:36: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民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分析

【数据库】人大全文2002年经济类专题

【文献号】3450

【原文出处】国外社会科学文摘

【原刊地名】沪

【原刊期号】20020

5【分 类 号】F10

2【分 类 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复印期号】200208

【标 题】面谈之外:如何挑选未来会成功的员工

【 作 者】罗布·杨/西蒙·布里顿

【作者简介】[美]罗布·杨,西蒙·布里顿

【 译 者】微翁

【摘 要 题】业务探讨

【 正 文】

市场真是变化无常。仅在18个月以前,企业界还在谈论“人才争夺战”,一些赢利丰厚的大公司、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争相延揽出色人才。可现在情况就大不一样,裁员浪潮接连不断——许多人为保留一份职业而感到庆幸。然而,不论繁荣还是萧条,良好的招聘和挑选总是非常重要的。

在经济迅速发展时期,企业聘用的经理大多都是有能力开展服务和生产并考虑新市场的人员。但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公司所需要的却是另一套技能,重点转向招聘能够大力削减开支、紧缩机构,并在大量裁员后管理企业的经理。研究表明,聘用了不恰当的人员可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使它为失去一些机遇而付出代价,这对原已疲软的企业可能造成致命的伤害。

令人觉得遗憾的惊人现实是,许多企业——尤其是那些董事会中没有人力资源方面代表企业——没有从那些仅仅是合格的人中识别杰出人才或从那些现有模式所包容的人员里挑出与众不同的管理人员的挑选办法。于是,这些企业就限制了自己展开有效竞争的能力。招聘和挑选技术的历史充满了从占星术到评估中心的各种做法。本文将探讨过去的一些方法和当前招聘和挑选方面的一些以行为或能力为基础的方法。

面谈

面谈现在依旧构成多数挑选程序的基础。一般而言,一位经理会阅读求职者的履历,并提出他或她认为有助于预测一位具体的求职者能否成功完成任务的一些问题。

挑选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预测的正确性——或对一名求职者的某些特点的衡量能在多大程度上预示其日后在职的表现。人的特点形形色色,衡量表现的标准也多种多样——可以包括诸如工资的增加,体力劳动的生产力,销售收入或同事对成就的评价等许多内容。然而,一组令人信服的证据指出,那种传统的、事先不做准备、组织的面谈只能提供很低的预测正确性。

对求职者进行口头初审的人易受自己意识不到的偏见的影响,以致产生不清晰的认识。许多主持面试的人按自身形象衡量别人,聘用具有相同的背景或个人兴趣,而不是可能更好但不与自己相同的人。他们还可能被心理学所说的“成见效应”蒙蔽而错误地认为一个具有吸引力和擅长人际交往技巧的人也会善于应对其他一切事情。不同的口头初审主持人可能使用不同的标准,结果使优秀的求职者被过于严格的面试主持者所拒绝,或者并不高明的求职者被和蔼的面试主持者录用。因此,在预测在职表现上,面谈只是略略强于占星术。其他方法

令人惊讶的是,笔迹学竟被应用于欧洲大陆的许多公司,它们通常要求求职者在递交求职

申请书时附上一份手写的信件,这种办法在联合国或美国是极少采用的。然而,相关研究一直不能发现笔迹学与在职表现之间的联系。

推荐信也不能很好地预示工作中的成就。首先,求职者往往挑选能提供说好话的推荐信的推荐人。推荐人也许想到求职者找不到工作所遇到的困难,因而不愿提供不利于求职者的推荐信。另一方面,推荐信偶尔也能排除夸大经历或谎报资质的求职者,从而提高整个挑选过程的预测正确性。

实际检测是一种预测求职者能否很好完成工作的好方法。这种检测要求求职者去做他们所申请的职位需要他们完成的工作——比如对申请秘书工作的人进行打字测试,对发动机技工要求拆开和修理变速箱。

“收文篮”练习已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模拟办公室工作的要求。它要求求职者在一堆文件中挑出最重要的并以书面作出答复——这种练习通常是争分夺秒地进行的。然而,这种办法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因为它要求求职者写的一般都是他们常与别人交谈的东西,仅靠收文篮练习很难识别具有优秀的谈判或表述技巧的人。其次,雇员们不喜欢过多地依靠这种练习,因为他们不愿接受没有面对面接触机会的招聘活动。其结果是许多企业求助于以能力为基础的招聘和挑选办法。

能力

能力是关于在工作中产生有效和优异成绩的一些特性的表现。比如,典型的管理能力主要表现为创新、领导才能和管理变化等方面的技巧。苏格兰皇家银行、康西尼亚(Consignia)、亚马逊(Amazon)和戈德曼·萨克斯(Goldman Sachs)等公司都在人事工作中使用能力方面的参照框架。

采用能力框架帮助企业确立一些能够用以在招聘中评估求职者、在日常工作中评估雇员绩效、开发人力资料和确定继任人选的标准。就招聘工作而言,这种方法使经理们能在求职者中发现他们所寻求的技术人才。一家企业也可以特别强调它所需要的能力。例如,一家公司试图从短期的销售重点转向发展与顾客的长期咨询关系,它就可能要求一种“与顾客合伙”的能力。

每一家企业都应具有自己独特的能力。一家具有一套现成能力的公司就会采取一种与它的特别的、竞争性的市场,它的经理们的作风和它的企业文化缺乏关连的通用模式。

能力框架的出现弥补了面谈的不足。面谈虽有预测正确点较低的缺陷,却仍是挑选工作所不能缺少的。求职者期待有机会表现自己的长处,未来的雇员喜欢会见日后可能成为同事的人。使用能力框架的办法一旦确定下来,公司就应培训经理将它们用于面谈,使经理们对求职者一视同仁,从而更好地预测他们的工作表现。

评估中心

事先经过准备和组织、以能力为基础的面谈的预测正确性大于传统的面谈,但评估中心却是更好的办法。求职者可能被这个名称搞糊涂,以为它指的是一个地点或一幢专用的大楼。其实它指的是一种全面描述求职者的长处和弱点的方法。

像经过组织的面谈一样,评估中心也检测求职者的能力。但是评估中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包括一次面谈,还包括书面练习、心理测量学检测、个案研究、小组讲座和模拟活动。检测时可能有几位评估者。评估中心进行的检测极少短于1天,有时甚至延续到一周,有时甚至为单独一个求职者设计检测、评估的办法。

模拟活动特别重要,因为它们能够大大提高挑选方法的预测正确性,使评估者得以根据求职者的实际表现能力,而不只是其自述的情况来观察求职者的行为。举例来说,与其要求未来的销售部经理自述如何善于接待顾客,不如实际注视他们如何应对一名生气的顾客。评估中心的主要缺陷是它们的开支:需要一笔费用来购置虚拟公司所需的设备、器材和雇人撰写角色扮演方案。培训评估者和要求他们出席整个评估过程都需要花钱。因此,评估中

心往往用于评估高级经理、内部提升或企业中的重要角色——比如,针对可能取得巨大成就的研究生的招聘计划。

尽管评估中心被视为在求职者中进行挑选的最佳方法,却由于费用较大而只被相对较少的企业采用。特别是,使用这种方法的英国公司少于德国和北美。

然而,那些不愿向评估中心投资的企业可能因自己的短期行为感到懊悔,因为此举所获的财政好处超过了开支——在聘用高级经理方面的好处更为显著。比如,学者克雷格·拉塞尔(Craig Russell)研究了以能力为基础的办法在一家列入《财富》杂志50强的公司被用于从98名应聘者中挑选几名担任高级经理的人才所显示的作用和价值。他以3年时间密切注视他们的表现后指出,这些通过以能力为基础的方法挑选出来的总经理每年所创利润比那些通过原先不以能力为基础的办法挑选出来的总经理高300万美元。

另一方面,已经采用评估中心的企业不应停留在既得的成就上,尽管某些著名企业迅速接受了这种观念,但早期的评估中心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为何和如何将评估期间的表现与未来的工作绩效联系起来。采用这种不完善的评估办法的企业可能受到一些被以明显不相干的理由拒绝的有才华的求职者的质疑和指责。

评估性挑选

有关研究十分注意挑选方法的有效性或预测的正确性。但是企业在设计挑选方法时还必须考虑其他一些标准。

·实践性:应考虑到挑选方法是否适用。比如,部门经理为进行以能力为基础的面谈而接受的培训比较容易,但要承担评估中心的工作就必须接受全面培训。

·普遍性:评估结果应适用于各个层次和各种角色。口头推理检测对挑选行政人员可能具有很高的预测正确性。但对挑选那种需要向别人进行辅导、教授工作的经理就没有价值。同样,用于高级经理的评估中心对于刚进入企业的大学毕业生可能会要求过高。

·成本效应:对更好的招聘和挑选方法的投资所得的回报怎样?

·可接受性:不仅对求职者,而且对参与挑选过程的部门经济,都应是可接受的。·合法性:要确保挑选工作不会侵犯求职者的人权,不会不公正地歧视少数人群体。未来

挑选工作的最高目标应该是一种花费不大、但能全面表明对求职者的评估和未来的绩效之间各种关连的挑选过程。由于人的行为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评估专家们仍在寻求改进挑选方法的途径。

1.技术

评估中心离不开工作环境模拟。可是,多数评估中心是以纸笔练习进行的——向求职者提供印刷材料,要求他们写下答案。

企业将越来越多地把技术纳入评估中心,以提高真实性,从而提高预测正确性。技术的应用将使经理们获得计算机和他们想拥有的其他办公用具。然而,人力资源工作经理需要使部门经理相信:这些技术虽需额外付费,却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新手。

2.留住求职者

企业在招聘最佳的求职者时,在挑选过程中还应注意留住这些求职者。情况往往是:企业在评估过程中对待求职者的方式预示着它将如何对待雇员。许多企业期望求职者付出很大努力而不说明每一阶段的目的,并且不向落选的求职者提供反馈,它们往往因此感到歉疚。能力强的求职者常有几个可供挑选的就业机会,所以进行招聘工作的人应该尽力帮助求职者挑选自己的企业。

3.变化

目前,在出现一个职位空缺时,企业先是规定这个职位的职责,然后对求职者进行筛选和评估,最后选出最佳者。但是,企业常常会改变主意,很快重新界定职责或使这个职位变为

多余而被取消。

为今天的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求职者已经不够了。进行招聘工作的人必须有能力识别不仅满足公司的当前需要,而且能满足公司不确定的未来需要的求职者。

第二篇: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分析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人力资源管理员技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姓名: 李宝蓉

身份证号: ***089

准考证号: 20040964001

4所在省市: 广东省广州市

所在单位: 广州盈通宽带网络有限公司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姓名 李宝蓉

单位 广州盈通宽带网络有限公司

摘要:看似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都是执行着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但是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业务内容的扩大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组织结构也日趋复杂,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结构也必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人力资源的供给和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使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企业都会经历一个产生、发展、成熟和衰退的过程。企业在创立之初,如果成长方向正确,会得到巨大的发展机会,伴随着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策略来加以配合,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正是根据企业人力和物力的变化,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两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结合,使人和物都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

一、企业的各发展阶段

1、评价企业发展的指标

企业发展使其总量或者水平都会有所提高,小企业可能发展成为大企业,大企业可能发展成为更大企业。这种发展除了需要科学技术和市场需求这两大外部因素的促成,同时还有用来评价企业发展的指标:员工数量、销售额、资产规模、进入障碍、技术变化、竞争能力等。由此可见,员工数量是一个评价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组织配备合适的员工。

2、企业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

(1)企业在创业阶段,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般是积累资金为其发展打下基础,企业根基不牢,创建新企业融资比较困难,经济效益也不稳定,难以吸引人才。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在内的管理目标与策略多围绕着节约成本展开,此时的管理状态是一种“经济人”1管理方式,这时的企业并不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而是一种以创业者为中心的决策团体的管理模式。

(2)进入成长期的企业,面对的竞争环境更加复杂,企业的经营理念逐渐建立起来,在这个阶段企业的科学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引进人才、提高人员素质、调整企业战略和创造品牌产品都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管理内容。

(3)企业成熟期的到来,意味着企业已经达到资金富裕、技术成熟的阶段。这时的企业的着眼点往往放在如何吸引高层次的人才,合理使用资金,更新管理模式,注重员工的创新性思维。同时要打破已经固有形成的企业理念和僵化的管理体制。

(4)企业进入衰退期,销售和利润大幅度下降,产品更新速度慢,市场占有率下降,财务状况恶化,员工队伍不稳定,士气不高,不公平感增强,员工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期望值降低,敬业精神弱化,企业缺乏激励上进的组织气氛。企业面临着退出

2、转型甚至是破产。

但是在企业进入到成熟期后,由于不同的企业的发展轨迹,其发展方向有三,一是经过短暂的繁荣后进入到老化阶段;二是企业领导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对企业内部进行微调,尽可能延长企业的成熟期;三是企业上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而稳妥地推进企业内部变革,不但没有使企业进入衰退期,而且使企业以此作为新的发展平台,从而进入到新一轮增长期。

二、企业发展各阶段人力资源策略的选择

根据企业发展各阶段的特点,结合本企业的实际,人力资源管理也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与之相匹配。

1、企业创立期采用辅助管理型策略

在企业发展初期,公司的管理架构和管理制度还处在拟定阶段,薪酬和绩效管理不能马上得到完善,公司的首要任务是生存,企业人员需要数量少,但需要多面手能够独挡一面。人力资源管理多以辅助公司管理的事务性工作为主,重点放在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为了培养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创业的信念,此时的管理环境较为宽松,鼓励最大程度地发挥骨干力量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措施多采用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的策略。

2、企业发展期采用全面规划型策略

在企业度过创业期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开始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主要业务流程及组织架构也日趋稳定,企业逐渐进入规范化管理阶段。在企业创立期的骨干已经成为公司的中层领导,管理的层级加大,幅度减小,员工希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追求薪酬体系的公平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架构得到进一步完善,企业文化也在这个阶段得到确立,人力资源管理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绩效考核体系与薪酬挂钩在这段时期实现。建立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是这一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3、企业成熟期采用创新变革型策略

企业的成熟期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企业下一步的成败取决于在成熟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了能够让企业良性生存发展,这个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选择也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成熟的、内部管理职能与制度健全、并已建立起与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就应转移到长期性的、着眼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方面。

这个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中心将是以支持企业极速成长需要、以控制为目标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鼓励创新和二次创业,参考市场结合公司的发展方向制订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建立满足公司需要的招募流程和支持企业快速扩张需要的培训体系,并配合创业者和基层管理团队完成以业绩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过程。

这是企业的一个全盛时期同时也是危机四伏的时期。人员膨胀、官多兵少、沟通受阻、高薪低效、墨守成规都是这段时期的并发症。

一方面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并从

政策、制度与措施等不同层面加以具体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持,稳定现有的企业员工队伍。一方面又要进行创新和变革以保持企业的活力和生命力,防治企业思想僵化,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一些状况的出现,对一些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人员要进行培训和引导,大胆启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的阻力是这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

4、企业衰退期采用稳定激励型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稳定军心,留住核心员工,注意内部晋升,稳定员工的薪资,给予短期激励,同时谨慎地使用机构调整和裁员,又要将组织中的驴子牵出去,还需要规划解除劳动关系带来的成本和风险,又不能伤害员工的感情。此时已不能再对留下来的员工实施之前的绩效管理和薪酬制度了,而是变为主要依靠企业组织及员工的整体素质,依靠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企业成熟期配备的大量人力资源,在这个时候体现出了边际效益3的递减,由此得出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一个企业为获得最大利润不能仅仅依靠增加劳动力来实现,还需要引进先进设备和提高管理水平。

三、结论

归根到底,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都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人力资源管理更是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相配合一致,无论在那个发展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都应该具有前瞻性和适应性,能够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优化劳动组织,改进工作内容与方法,消除各种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及组织因素,帮助职工提高绩效水平,主要依靠制度与机制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和效益水平。

注释: 1 经济人假说:是指假设人性是理性和经济的说法,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变得最大。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就是以对于人性的类似假设为基础,从而推导出“市场中组织之间以及顾客与卖主之间的关系,应该让它不受节制,因为人人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就会导致一种平衡系统的出现”这样的理论。2 企业退出:所谓退出是指某个企业停止作为卖方的行动从那个市场撤退。3 边际效益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大体可以这样理解,即一个市场中的经济实体为追求最大的利润,多次进行扩大生产,每一次投资所产生的效益都会与上

一次投资产生的效益之间要有一个差,这个差就是边际效益。如果这个边际效益呈现增长的趋势,那么,投资获得的效益一次比一次大,投资是成功的。但是,每个经济实体的厂房和生产设备在短期内是固定不变的,这样追求最大利润就只能靠增加劳动力的投入来获得,而当劳动力超过生产设备的需要时,一些人的工作就是处于无效率的状态,这时的边际效益就不会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而是在达到一个均衡点后开始回落递减。

参考文献

(1)大卫·厄温著、熊金才译、《员工聘用与管理》、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4~96页

(2)胡君辰、郑绍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3版

(3)吴晓巍主编、《小企业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322~352页

第三篇: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分析(正稿)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分析

一、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在该四个阶段,企业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本文从战略目标、经营状况、内部管理、财务状况、员工五个方面对处于四个不同阶段企业的基本特征,如下表所示。

(一)初创阶段

第一,经营者行使主要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不必成立专门部门。

处于初创阶企业人数少、规模小、控制跨度宽、正规化程度较低,是一种扁平式组织结构形式,通常仅有2—3个垂直层次,决策权主要集中在经营者手上,组织结构非常简单。这种简单的组织结构简便易行、反应敏捷、费用低廉、责任明确。初创阶段的企业宜维持这种简单的组织结构,不必设立正式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没有必要聘用专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可由经营者来行使。

第二,吸引关键人才,刺激创业。

在初创阶段,企业刚进入某一生产经营领域,原有厂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会采取各种措施阻止或延缓新厂家的进入,企业在市场开拓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壁垒,此外在生产技术上也存在着一些障碍。要克服各种障碍,开发新产品,占领市场,必须先有人才。这就要求经营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抓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是否拥有关键性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事关企业能否创办成功。

关键性人才到企业就职所追求的决不仅仅是物质待遇,而是包括物质待遇、社会声望、自我价值、发展机会等多方面的需求,他们往往把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看得很重,希望成就一番事业,以满足自己的成就需求和创造需求。经营者可通过赋予关键性的管理人才以较多的责任而在一开始就增加其工作的挑战性,以激发其创业热情。

第三,实施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薪酬策略,采取股份奖励等激励措施。处于初创阶段企业创业资本往往很有限,要实现其快速扩张的愿望,可推行高积累低分配的政策,实施并维持一种低水平的薪酬策略,以降低企业的工资成本,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增强企业再投入能力。

在企业薪酬水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情况下,不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不但很难吸引优秀的员工来企业工作,而且也难以留住企业原有的高素质员工。此时,可对参与创业的员工尤其是关键性的人才实行股份奖励,让员工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第四,绩效考核以结果为导向

创立初期,在生存还是死亡的环境压力下,经营者是无法主动地去系统性考虑绩效管理的。即使设定了下一的绩效指标,通常也是以销售额、利润、产值等财务指标为主,根本无法按按照教科书上所讲述的“平衡积分卡”来从若干方面确定所谓的战略指标。这个阶段的绩效管理,主要关注的是结果,对过程不太注意,因为只有良好的结果才能使企业生存下去。

(二)成长阶段

第一,设立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在增长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会越来越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也变得更为复杂并且更为重要,需要设立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履行各种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这些职能包括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与甄选、薪酬与福利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关系管理等等。此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第二,加强员工的招聘和培训工作。

这是增长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企业对

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人力资源部门经常需要为企业招聘员工。在员工招聘开始之前,人力资源部门需要确定企业内工作职位空缺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人力资源的需求,包括需求的数量、技术组合、等级和时间要求等。在征召到工作申请人之后要进行初选,初选过后的录用环节则需要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如测试、个人面试、背景调查等。在录用新员工后要开展职前教育,向新员工介绍企业政策、各项规定和福利待遇等情况。为了使新员工有能力达到合格的工作绩效水准,还要强化技能培训工作。

第三,建立绩效评估制度和科学的人员晋升制度。

成长期企业,绩效考评制度开始逐步建立健全,不仅仅关注结果,开始将考评分为业绩、技能、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此外也开始尝试一些考评工具,如KPI指标考评等,希望能通过考评提高企业经营效果,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内出现了很多管理岗位,这就要求建立科学的人员晋升制度,否则会出现“老员工”“新员工”之争、功劳与苦劳之争等问题,利益分配一旦不均就可能极大的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员工晋升要有相应的岗位标准,要有晋升考评制度,还要有入职培训课程等一系列晋升制度的保障。

第四,实施略等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薪酬策略,采取现金奖励与股份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方式。

企业度过了原始积累期进入增长阶段后,已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此时企业所在地区、所在行业的其他企业,尤其是竞争对手,对企业确定自身员工薪酬的影响甚大。为了在人才争夺战中不致落于下风,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企业可实施接近或等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薪酬策略。

对员工实施短期激励,现金奖励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技术人员,股份奖励仍是一种高效的长期激励措施。由于此阶段企业的薪酬水平接近或等于市场平均水平,因此对于一般员工,就不必采用股份奖励这种激励方法了。

(三)成熟阶段

第一,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内部设立多种分支机构。

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企业规模较大、人员多,人力资源部门承担的事务也多,此时要进一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就需要更加专门化,可在人力资源部内设置一些分支机构和部门,让这些机构和部门分别完成人力资源开发、报酬与福利管理、员

工安全与健康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的事务。

第二,可实施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薪酬策略。

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已具有了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盈利能力较强,这一阶段可实施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薪酬策略。这一方面可以提高本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企业对社会上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第三,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

成熟阶段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往往较高,但要进一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优势,还要根据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积极地寻求变革,不断进行刨新。

第四,可实施利润分享、现金奖励、工作丰富化等激励。

人员激励是这一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此阶段可采用的主要人员激励措施如下:利润分享。利润分享计划这一集体激励计划是支持团队合作工作方式的最佳激励方法之一,它是用盈利状况的变动来作为对部门或者整个企业的业绩的衡量,超过目标利润的部分在整个企业的全体员工之间进行分配。成熟阶段的企业,处于利润收获期,已具备实施利润分享计划的财力。通过实施利润分享计划会使员工对企业目标和企业利润目标产生更高程度的认同感,会使员工更加关心企业的发展,努力工作,减少浪费,因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采取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等激励手段和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降低员工的流动率,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大大降低企业因员工频繁流动所造成的损失。

三、衰退阶段

一直以来,各方面在阐述企业发展衰退阶段是,对经营状况的描述为:“进入衰退阶段,企业部分产品已过时,产品销量急剧下降,市场萎缩,生产任务不足,生产设备开工率下降,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大量闲置。”在理论分析过程也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认为这一阶段不重要,事实却恰恰相反。衰退期企业面临着两个选择:死亡或是生存。企业是否能够基业长青,关键就是经历一次次这样的选择。衰退并不意味着没有希望,衰退预示着改变。

衰退期企业内部旧势力庞大,大部分员工已经习惯原有的系统;组织机构运行缓慢;制度繁多而执行力不足。笔者所处企业正处于衰退期,没有选择等待死亡,而是选择了变革,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第一,战略目标调整,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并让重要的反对者参与目标制订;第二,任用支持变革的人员;第三,宣导新的经营理念;第四,减少老业务的投入,增加新业务的支出。

基于以上变化,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一,稳定员工心态。衰退阶段,员工对企业的前途感到很茫然,人心不稳,有些员工甚至对企业失去信心。一点变动都可能带来离职,因此稳定军心是所有变革措施的前提。可以通过开展厂庆、节日晚会等活动,以及对公司新业务、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宣传,提高员工的信心和积极性。

第二,调整组织架构。一方面减少老业务的投入,逐步削减老业务在组织中的比重;一方面,增加新业务的支出,扩展新业务的组织中的比重;此外,简化流程手续,减少管理层级,建立扁平化组织架构,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第三,开展培训,对新理念进行普及性的宣导。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既可以减少变革阻力,又能够提高员工的认识水平从而促进新业务的发展。

第四,绩效考评、薪酬管理都要为新业务的发展服务。比如考评中注重新业务业绩,对待新业务的态度;在薪酬管理中也注意新旧两方面业务的兼顾等等。

第四篇: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民营企业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民营企业不断壮大和发展,中小企业的内部也不断发展和改革,这种改革和发展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机制和管理,其中,人力资源就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企业一般是私人投资兴办,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在做经营决策时,基本上是对私人利益或少数投资者负责即可,在管理上大多是家族式管理,在创业初期经营情况是好的,但随着市场的壮大和发展,问题会暴露得越来越多,比如权力滥用、盲目决策,管理混乱。造成这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创业者的素质

自改革开放以来,创业者除一少部分是高科技创业者和少部分集团公司以外,大部分是体制外的边缘人士,如:农民、个体户、打工者、和国营企业下海者。所以,创业者素质普遍偏低,只是靠自身丰富经的验来管理企业,缺乏科学的营销、管理以及资本运营经验。然而,固步自封的家族式管理,随着企业的不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陈伟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障碍。民营企业一般不招“空降兵”,这种“空降兵”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外人,私人老板对外人一般都不够信任,特别是在重要岗位,在最关键的岗位都会有老板的自己人在,就算是安排了外人也不给重要的决策权,所以,管理经验难以突破,新的经营理念难以贯彻。

2、奖惩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的民营企业中,员工的福利待遇相对低下,薪酬一般采去底薪加提成的办法,且带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对于大多员工是好的,因为在企业的发展之初没有更多的弊病,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才结构的复杂化,对企业的优秀员工来说,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获得物质和休闲需要的手段,更是人们自我满足的需要。简单的薪酬体系和一成不变的工资让优秀员工不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所以,员工会以跳槽的方式向老板提出,老板不得不对薪酬体系做出调整。这种调整会使老板花费不少,但这种调整不但没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让工作效率变得更慢,主要原因就是激励机制不合理。其实,员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到绝对报酬的影响还要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大于理。如果一个才德兼备的老板和一个只懂得榨取员工剩余价值的老板相比,我相信选择留在前者公司的人肯定会多一些。因为他首先就赢得了员工的心,也只有收获了员工的心,员工才能长长久久和你在一起,甘苦与共。就像在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胜利靠的就的人心、信仰,员工坚定的信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3、人才流失严重

在民营企业中,能成为企业领头羊的老板都非常注重避免任人唯亲,都是通过大量的招聘,从中选取优秀的人才,或者通过推荐、猎头、挖墙脚等获取人才,重点关注在外企或标杆企业的核心骨干和高学历人才,不惜重金聘请,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专业意见和民营企业难以磨合,甚至冲突严重,直接影响了工作情绪和专业发挥程

度,很多人在短短几个月磨合后就选择离开,长一点的能达到一两年,能在三年以上的实属凤毛麟角。这些人的离开不仅带走了技术秘密和商业机密,也带走了客户,增加了企业人才重置成本,严重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了员工的稳定心和效忠心,给企业照成严重损失。

4、培训机制不健全

许多民营企业只用人而不育人,他们需要的都是实践型的人才,最好是招来就能为企业做贡献的。老板不愿意在培训上下功夫主要有几点原因:一方面,他觉得人才的投入无疑是在增加成本,另一方面,他担心投入的人力物力没有回报,也就是投入的人才不为他所用。所以,在企业中,老板也经常提到要培训,但靠的仅仅是自己的员工培训,这样的培训往往没有什么效果,因为培训人员的素质和阅历就决定了。只有在需的时候才知道培训是多么的重要,没有培训就没有人才。

二、原因分析

1、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合一是决策机制的弊病

许多企业采用的都是两权合一的管理模式,从《经营与管理》上看,有60%以上的企业是由业主一人独资,本人的投资占总投资额的85%以上,这就是构成家族制管理的前提。从决策和管理上来看,90%以上的高层管理人员又是企业的业主,所以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在企业主手中。尽管这类民营企业也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董事长”等一类的称呼,但这些机构起不到真正的作用,企业的命运任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种家族式的统治在创业初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因为它的存在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决策的时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高效率,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它已经不符合现代企业的根本运作规律,一旦有决策上的失误,企业将难逃破产的命运。

2、任人唯亲的顽固性

在民营企业创业之初,家族管理会成为最佳的推进剂,因为它会使有限的资本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原始积累,但是家族式的排他壁垒会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上的障碍。民营企业创业初期都是以亲友或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家庭式管理,家庭成员在企业中都担任要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形成了严重的排外思想与顽固的组织体制。虽然这些企业在名义上也聘用一些高级管理人才,但在老板眼里他们只是给他创造财富的经济人,当这些管理人才发现现代管理模式在这种家族管理的阻碍和约束下根本无法实行时,必然和老板的原有体制发生冲突,老板就会从最初的重用到冷淡,再到不用,最后只有自己离去。这种用人制度和管理机制就会让企业成为一潭死水。

3、基本保障制度欠缺

在民营企业中,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工作压力大,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员工常常面对失业的风险,社会劳动得不到保障,基本权益得不到保护,因此缺乏主人公意识和长远的经济预测能力,造成了工作中的拖拉、懒散。

三、民营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1、改革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观念

树立人才社会化理念,转变用人观念。无论是家族内部的还是外聘人才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敢于使用有真才实学的外聘人才,突破家族限制,建立市场化的用人观。想办法吸引人、引进人、培训人、使用人、留住人,对各级员工严格考核,按能力定岗定位,对工作能力较差的要坚决辞退,皇亲国戚也不例外。

树立人力资源开发理念,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员工在企业的培训是员工成长的动力源泉,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工作技能,改变工作态度,激发潜能和潜在的创造力,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使企业直接受益。

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长远的人才培训机制,扩大用人范围,设身处地为员工设定长远的发展目标,使员工在为企业做贡献的同时也能实现个人目标,实现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的互动。

2、给员工足够的空间,构建全方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所以,构建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首先应该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其次,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再次,要依法建立劳动用工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改善用工环境,依法缴纳员工是社会养老保险,让员工解决后顾之忧。

另外,给员工足够的信任感,让员工从心理上增强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北京的海底捞告诉我们,成功的秘密不是要多少高学历的人才,而是要给员工足够的信任,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这家企业的主人,自己的投入和回报是成比例的,心甘情愿为这家企业做贡献。

结论

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改革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系统工作,必须从根本战略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从长远着眼,深入分析自己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工作环境,将人力资源引进来或送出去学习,形成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良性机制,把握身边的和企业需要的人才,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浅谈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签定

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浅谈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姓名:杨绪玲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湖北省武汉市

所在单位:湖北水蓝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特殊的战略性资源在大多数民营企业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科学的人才战略与管理机制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确立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人才战略对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民营企业 人才战略

一、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1.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

(1)层次小管理效率高。民营企业大多集权,高层可以直接对基层员工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官僚机制,使之工作落实速度较快,节省了分工转换的工作时间,可以很好的高效地完成组织所分配的各项任务。

(2)权责统一自主管理。民营企业大多是经营权和所有权两权合一的制度,企业经营者的各项决策都直接体现了企业自身的需要,可以节省委托代理成本和监督成本,同时保持企业较强的竞争力。

(3)凝聚力向心力强。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家族式管理,俗话说“打虎要靠亲兄弟,上阵还得父子兵”。民营企业中大多是家族式管理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劣势

(1)资源匮乏难招人。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内部资源匮乏,很难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在人才的吸引上可谓捉襟见肘。大多数民营企业家观念落后,导致企业吸引不到优秀人才。

(2)管理制度不优越。民营企业管理规则混乱,管理层次和职权不明确;有问题就找老板,人制化的成分居多。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基本的制度,组织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员工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做才符合企业的要求。

(3)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自身独创性。然而,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色。现实中不少民营企业所搞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缺少行业特色、缺乏商业自身个性,缺乏本单位、本地区的创意,陷于低水平重复怪圈存在着舍本求末倾向。?民营企业往往没有认识到什么是企业文化 或只是局部片面的理解,企业文化缺失现象严重。

(4)待遇低难留人。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所给予的资源支持比较匮乏,包括员工的待遇上,整体水平也是比较低,甚至还有克扣的现象发生。

二、人力资源管理劣势原因分析

1、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 企业薪酬、绩效考核制度不合理或不完善。许多民营企业由于事业高速发展,企业天天在变,老板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如何做好和做大生意上,至于内部企业管理,能用就先用着,因此导致很多制度还来不及建立健全,企业管理许多事主要还是人治老板一人说了算,缺少成文的制度规范,或者即使有了部分规范,但实际上大家都不重视,做事情一味过于讲求简单直接,公司上上下下工作还是以前小规模时的***惯,离企业目前规模报需要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距离有点远。尤其是企业的薪酬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严重影响关键

人才价值的体现。

2、缺乏科学的人才战略 很多企业家认为企业的发展靠好的项目,但忽略了好的项目也是人管理的,所以民营企业家忽视了对内部人才的培训,养成企业内部人员流动性很大。企业重技术而轻理念,重务实而轻创造,用人只是战术上的需要,不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沈阳飞龙集团总裁姜伟总结:由于缺乏长远的人才战略,也就没有人才储备的构想。

三、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人才战略

1、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转变观念,强化人才意识,注重对人才的尊重、培养和激励,想方设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并利用企业自身的环境优势,帮助员工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不断增强“人才”与“工作”的相互适应性和协调性,实现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双赢。具体的措施: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企业的发展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既需要懂技术、善于进行产品研发的技术专家,也需要善于开拓市场的营销人才,管理层需要管理人才,执行层同样需要操作人才。民营企业大多处于发展期,能够直接为企业发展创造效益的人才会备受企业推崇,但企业不能因此而形成一种对人才的片面认识。

(2)选择人才要以适合企业为原则。作为我国优秀大型企业的海尔在用人理念上就坚持:有德有才重用,有德无才培养,无德无才不用,让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企业选人用人应有的明智选择,“大马拉小车”和“小马拉大车”都是绝对不可取的。

2、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民营企业家必须突破文化教育的束缚,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修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吸引有才华的人一起工作。企业家是为了事业和使命而生存,而不是为了生存才经营企业。只有上升到这样的人生境界,企业家的工作动力和创业激情才能永不枯竭。一方面,应将决策层“送出去”,参加现代企业管理培训,可以为外出培训的领导创造充分的鼓动气氛,并且选择正确的培训机构和适应的培训课程。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家家应转变思想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应退居二线,聘请那些管理经验丰富并懂得一定技术的人来管理来决策。

3、建立新的管理体制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实行规范化的管理,企业必须突破血缘、地缘关系的束缚,建立权、责、利明确的现代管理机制。

(1)建立制度化的约束机制。可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让劳资双方来遵守,否则应该交纳一定的违约金;也可以实行培训赔偿金制度,如果由于员工离职造成损失,员工应交纳赔偿金;还可以建立员工入股制度,有利于稳定人心。

(2)内部管理规范化。管理者要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尽量做到科学决策、合理分工、有效控制。企业内部要有规章可循,给员工安全感。

4、建立有效的激励方式 员工激励方式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永恒的话题,它贯穿于每个环节、每个项目的实施。激励将员工的态度行为与组织的发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如果有好的激励机制,企业就能吸引并稳定一批杰出的管理者,就能带出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就能创造出好的效益;如果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企业最终将被市场经济的大海吞没。

(1)在企业内部建立职工入股制度 所谓股权激励指的是公司与部分员工或全部员工之间的某种股权安排,其目的在于从报酬获得和所有者权力两方面的激

励,从而对员工实现长期激励。它主要通过鼓励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资金或自身的人力资本入股,通过合适的股份分配制度使人才和企业共享利益,这既是对人才的一种激励也是一种约束,有利于人才的稳定和潜力的发挥。

(2)确定合理的薪酬结构 薪酬制度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之一,它是在职位分析与评价,薪酬调查和定位以及绩效评估等几项工作之后得到的一个必然结果,薪酬系统本身所规定的分配方式、分配规则以及最终的分配结果等,会反过来对创造价值的人以及创造价值的过程本身产生影响。民营企业一般规模小,资金少,人才的薪酬结构要按贡献分配,使人才的收入与他们的实际贡献相符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人才努力工作。

[参考文献]

[1]郭丽芳.《民营企业人才危机与对策》

[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2005:第十四卷第二期:30-32.[2]程秀美.《民营企业的战略危机、战略选择与战略保障》

[J].《山东经济》2003:(1):48.[3]傅军、王鑫平《企业改革与管理》

[J].2007:1:15-17.

民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分析(合集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