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浅谈改革不断创新加快县域文化发展
编辑:深巷幽兰 识别码:17-1126698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05 07:25:5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改革不断创新加快县域文化发展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正日益发挥出比硬实力更加独特的作用。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可以充分发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当前,社会思想意识空前活跃,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显现,对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团结凝聚人心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遵

循文化发展规律,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努力实现新的超越和发展。

创新发展理念,把握发展规律,实现县域文化协调发展

当今时代,文化正以其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文化建设,就是要树立抓发展必须抓文化,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坚持“三个结合”,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坚持立足眼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劳永逸。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立足眼前,又要着眼长远。立足眼前,就是要结合实际,巩固基础阵地,保持发展优势,发挥文化效能。着眼长远,就是要坚持高点定位,实施科学谋划,提升发展水平。**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从1995年开始,积极规划建设了国家4a级青云山民俗游乐园、青云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大汶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如今**市的文化生态旅游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品牌,享誉省内外。202_年,**市共接待旅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1亿元。

坚持发展事业和发展产业相结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文化建设,就必须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近年来,**以建设文化大市和文化强市为目标,通过加大投入,完善体系,理顺机制,不断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步伐。同时,立足**实际,积极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文化产业,目前全市已发展大型文化产业项目200多个,初步形成了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演艺、造纸印刷、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项目群。

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长期以来,制约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为了破解制约文化发展的“瓶颈”,去年**市在政府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设立了200万元的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利用贴息、扶持等方式拉动市镇村三级财政积极投资公共文化建设。还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发展政策,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目前,**市共拥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1500余家,文化产业年实现总产值13亿元,实现增加值3.5亿元。

创新发展载体,实施文化惠民,促进县域文化自我发展

文化发展离不开载体的支撑。因此,建设先进文化,就必须创新发展载体,充分利用城市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资源、农村基层实用高效的文化服务网络以及日益丰富的文化产品,增强文化自我发展能力,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不断强化城市公共文化的主流引导作用。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服务水平,必须有优质、便捷的文化资源。**市文化基础良好、优势突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文化馆、图书馆连续多次被评为国家二级馆,电影公司是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先进单位,京剧团是享誉全国的“庄户剧团”,先后四次受到文化部表彰,博物馆多次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近年来,**针对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弱化的情况,通过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对文化馆进行了修缮充实,丰富了图书馆馆藏图书,为京剧团添置了演出器材,加强了博物馆馆舍建设,提高了文化单位的发展能力,提升了社会服务水平。202_年,**市再次蝉联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去年,**市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

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文化的覆盖水平。提高农村基层的文化服务水平,离不开实用、高效的文化服务网络。**通过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市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83.8%;通过组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各镇街道建设了基层接收站点1300多个;通过加大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力度,建成达标综合文化站7个,村级文化大院达标率为61%;通过组织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去年共为农村放映电影1.2万场;通过加强农村文化社区建设,帮助群众建设农家书屋49个,保证了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着力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实施文化惠民,还必须有丰富的文化产品。近年来,**通过组织争创“鸢都文化奖”和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先后创作文艺作品1000余件,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160余件。同时,还通过鼓励群众建设文化阵地,支持群众兴办各种文化团体,积极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创造、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庄户剧团”100多个,每年自发演出达8000余场。每年国庆节的“爱我**、唱响和谐”群众性歌咏比赛和春节文艺晚会已经成为著名的文化品牌。

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科学管理,推动县域文化持续发展

体制机制是文化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加强文化建设,就必须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

管理,转变政府职能,通过创新文化发展模式,实现科学管理,努力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环境。

政府职能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通过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实现了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对于公益性文化单位,通过进一步完善内部人事、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增强了内在活力。对于经营性文化单位,则通过实行资产分离,积极推进转企改制,实现经营主体向个体、私营、股份制等转变,全市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私营、股份制多种经营成分并存的多元化发展新格局。

社会文化由单向传承向创新发展转变。**通过积极培育和繁荣文化市场,初步形成了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近年来,**市文化单位先后与30多个部门和企业进行联姻,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还充分发挥民间特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把传统文化富于时代内涵,积极引导三页饼、芝泮烧肉等“山东名吃”改变传统作坊式经营模式,走企业化发展的路子。

品牌建设,由大众化向特色化转变。近年来,**针对旅游持续升温、各地异军突起的情况,抓住“山河湖湿地旅游休闲区”被列入省重点支持项目的机遇,与北京友利三信公司合作,投资15亿元,全面整合青云山、青云湖等旅游资源,建设35平方公里的青云国际旅游度假区,通过突出文化特色和生态特色,建设五星级酒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自驾车汽车营地、乡村俱乐部、温泉度假区等一批精品文化项目,逐步打造青云国际旅游品牌。同时,还通过整理**境内的古迹景点故事、传说、演义,将散落的历史文化资源串为一体,大力发展以游古迹、听故事为主的特色文化旅游。

第二篇:加快发展文化改革的意义

加快推进文化改革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科学分析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党的中央全会专题研究和部署文化建设问题,体现了党中央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文化建设承载历史使命的科学把握,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决定》强调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阐述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要深刻领会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一、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永葆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战略举措

一个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只有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才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宗旨和中心任务,提出自己的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发挥文化工作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党的事业无论处于艰难探索阶段还是蓬勃发展时期,对文化建设的重视都坚定不移、从未动摇。

在上世纪40年代中国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至今仍闪烁着时代光芒。他在一开篇就鲜明指出,要“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深刻揭示了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党实现自身宗旨、完成历史使命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和文化发展规律性的把握不断深化、日益自觉,推动文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升到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度,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进入21世纪,党的十七大号召全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重视和发挥文化建设在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的基础性作用。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我们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至关重要。正如《决定》所强调的,必须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我们要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先进文化,进一步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发挥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度增强,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赞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同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4个方面达到相互协调的更高境界。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渗透在各个领域,与其他建设相辅相成、相互支撑、互为条件。文化建设不仅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日益突出。在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创造物质条件的同时,文化建设也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形成经济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逐步增强的良性互动局面。文化建设是推进政治建设、发挥政治制度优势的深厚土壤。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息息相关。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在全社会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营造有利于政治建设的文化氛围。文化建设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必须持之以恒地发挥文化在振奋民族精神、引导教育人民、纾解社会情绪、营造稳定和谐局面中的独特作用。可以说,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相互交融程度正在不断加深。文化自觉的程度、文化建设的水平,深刻影响着其他建设的内涵和进程。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正如《决定》所明确指出的,“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关系所作的精辟论述,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将推动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迎来一个新的高潮。

三、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决定》进一步指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这充分表明了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深度拓展。

文化改革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人民越富足,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就越高;国家越富强,对国民精神境界提升的要求就越高。回顾世纪之交,当我国城乡居民生活从温饱步入总体小康,社会的精神文化需求明显增加。总结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国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甚至是井喷的态势。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提升,我国进入消费结构提升、文化消费活跃的阶段,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前所未有地强烈,呈现出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日益迫切,而我们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需要,既有总量严重不足的短缺,也存在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缺口。展望未来10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之日,十几亿中国人对实现自身文化权益的要求、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必然更高、更加多样化,而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标志之一,也将成为衡量民生改善程度及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必然要求全面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这是党和国家事业代代相传、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当前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进程还不相适应,公平与正义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民主与法治意识等仍有待提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公民的文明素质已成为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迫切要求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进一步发挥文化建设在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全党全社会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只有这样,我们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才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同步提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共同增长的小康社会。

四、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课题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应有之义。我国经济连续30多年保持了近10%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但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传统发展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进入“十二五”时期,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提升文化产业的比重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选择方向。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知识密集的绿色产业,在增加就业、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文化产业逆势上扬,202_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电影产业出现井喷式增长,202_年票房过百亿元,连续6年增幅超过30%,进入全球电影市场前十名,扭转了国内电影票房前五名都是进口大片的局面。出版行业整合资源、改革体制,组建了若干个跨地区跨行业、资产和产值双双过百亿的大型企业集团,整个行业年产值突破1万亿元。网络游戏产业的规模达349亿元,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电影、网络视频、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迅速崛起。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技结合所产生的创新创造优势正在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可以预见,未来现代信息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不仅将深刻改变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而且将极大改变产业业态和文化产品生产、传播与消费方式。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推动文化惠民工程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重心下移,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和中西部倾斜,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向城乡基层延伸,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丰富了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城乡、区域文化建设差距大、发展不平衡,农村、中西部地区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农民及城镇低收入居民、农民工等群体文化生活还很匮乏。必须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这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把这项任务完成好,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总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直接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决定》强调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央通过文化改革发展促进实现主题主线的战略思路,这是极富远见卓识的重大举措。

五、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解决当前文化领域突出问题、实现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文化建设空前发展和繁荣,取得了辉煌成就,呈现出活力迸发、硕果累累、英才辈出的崭新面貌,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时期。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伴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文化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相比,与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提出的要求相比,还不完全适应。《决定》深入分析了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从8个方面指出了当前文化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文化领域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我们提出了严峻而紧迫的现实课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就难以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冷静审视,进一步提高对新的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大意义的认识,抓住机遇,积极谋划,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在科学发展中提升水平,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六、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要保证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正如《决定》所指出的,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开了文化支撑,即使有繁荣的经济,强国地位也难以确立,更不易巩固。综观全球,许多发达国家均拥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和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加快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日益呈现出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态势。

当前,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优势充分显现,得到许多国家的关注和认同。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在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方面作了一些新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机制,与145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签署了近800个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与近千个国际文化组织和机构开展文化交往。构建了中美、中俄两大人文交流合作机制并提升到战略层面,与欧盟、东盟、非盟、阿拉伯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和东北亚加强了人文交流合作。人文交流对增进国际理解和政治互信、促进文化相互借鉴、维护文化多样性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文化大国,但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没有转化为较强的文化软实力。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与经济国际影响力很不相称,文化产品输入国角色与物质产品输出国地位很不匹配,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特别是我国国力的显著上升,引起了一些国家的疑虑和不适应,如何增加国际社会对我国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是我国软实力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决定》指出,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再次强调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广泛开展人文交流,坚持政府与民间并举、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并重,推动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造福人类,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让各国人民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情感和发展进程,深切感受中国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真诚愿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新贡献。

七、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和追求。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没有文化强国就没有现代化强国。正如《决定》所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在世界文明史中,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延绵至今而生生不息,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古代中国曾有领跑世界数百年的经济盛世,更创造出熠熠生辉的灿烂文明,即使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优秀传统文化饱受风雨磨难,却依然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华文化经过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锻造更加成熟,在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相互交流中更加充实,呈现出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恢弘气度,彰显出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时代追求,展现出民族的魅力、时代的光芒、国际的视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今天,我们这个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已经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出光明前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决定》第一次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奋斗目标,作出重要战略部署,系统阐释了基本内涵和整体要求,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破除障碍,吐故纳新,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奋力开拓创新,创造出文化的新辉煌,永葆中华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展望未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前景坚信不移,对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光明未来矢志不渝。社会主义中国必将跻身世界经济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行列,也一定能够成为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文化强国。

伟大的时代呼唤着繁荣的文化,我们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重任。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第三篇: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提高农村金融主力军竞争力

信用社:李腾

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性命,是灵魂。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部门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农村信用社也不例外。因此,各级农村信用社管理部门一定要重视这一问题,抓紧研究解决。一是进一步加大解决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和基层组织建设问题的力度,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进一步加大解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突出问题的力度,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确实保证金融安全。同时,希望各级农村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自尊自重,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经得起执政和管理钱的考验,做一名合格的人民的银行行员。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务必要认清形势,清醒头脑,端正思想,坚定信念,迎接挑战,经受考验,扬长避短,开拓创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面对竞争机遇,信用社务必立足实际,坚定信心,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在近年来的农村金融市场中站稳脚跟,进而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信用社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紧跟公司改革和发展步伐,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业务经营为中心,以强化管理为重点,以提高效益为目标,强抓机遇,审时度势,一手抓业务拓展和深化改革,一手抓监督管理和案件防范工作。另外,在各项工作取得了历史最好业绩的同时,也取得了“零案件”的良好成效。下面我将自己工作中的体会及建议汇报总结如下:

业务拓展方面

(一)抓好资金组织工作,增强资金实力。坚定存款是“立社之本,发展之源”的经营理念不动摇,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发扬“想尽千方百计、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的精神抓好资金组织工作,从上而下实施全员揽存工程。有了这些创新的经营理念,才能让我省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站稳脚跟。通过会议、文件、简报以及班子成员到分社调研等方式将“存款就是经营、就是发展、就是效益”的经营理念传递给每位员工,并及时将存款任务分配到各分社(部),做到存款工作早安排、早部署,从上而下实施全员揽存工程。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将信用社的服务宗旨、业务品种、操作流程、支农成果等进行广泛宣传,让客户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农村信用社,并着力提升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地位。另外,就是全力实施以贷引存战略,以贷款为支点,拉长业务链,撬动存款增长。同时全面开展保险、评估、卡业务以及工资代发等业务,并追逐借款人的上、下游客户信息,增加组织资金的渠道和来源。然后,不断改进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使客户在农村信用社能逐步感受到现代商业银行的氛围,从而吸引客户,留住客户。此外,还可以把账户拓展纳入劳动竞赛的考核内容之一,并加大考核,不仅能增强各分社(部)开展账户营销的积极性,而且为不断改善存款结构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坚定发展思路 推动信贷营销

“要实现信用社提速发展的目标,做好信贷营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确定把支持城乡统筹、民生工程、和中小企业作为信贷营销的重点。通过一系列信贷营销理念的实施,按照区别对待的原则着力抓好农村和城镇两个市场,努力取得让客户满意、政府满意、信用社自身满意的良好成效。

那么信贷营销理念中,首先应当创新信贷营销机制:即抓好信贷营销源头工作,跟踪培养目标客户,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用量化的标准畅通贷款审批快速通道;用利率定价机制来捆绑客户资料;用奖励机制刺激不良贷款清收;用劳动竞赛的方式推动工作。

为了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也为富裕资金寻找出路,我们可以及时与政府平台公司对接,在坚持“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前提下,陆续向政府平台公司新投放贷款,突破信贷营销瓶颈。

另外,信用社在支农工作方面,还需积极创新支农方式,按照“大农村”理念,把城镇下岗人员贷款“嫁接”到农村,有效地解决了下岗人员贷款难的问题。

(三)全力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化解工作

为了不断压降不良贷款占比,信用社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措施,辅之以委托外部人清收等方式,大力清收不良贷款。具体做法是:一是对存量不良贷款“下猛药、出狠手、用实招”,勇于碰硬,利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方式多法并举化解不良贷款。同时在清收化解的过程中讲究方式方法,注重清收技巧;二是在总结委托外部人员(机构)清收不良贷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稳步全面推开;三是进一步健全了贷款风险预警机制,防范新增贷款产生劣变,对出现新增风险的要对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四是积极创新工作举措,并加大了对闲置抵贷资产的处置力度。

现在的金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农村金融市场,已今非昔比,竞争更是有目共睹。多家金融机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纷纷登陆农村阵地,与农村信用社一比高下,城乡百姓也正在选择和享受着竞争带来的实惠。在激烈的竞争中,各家金融机构都在研究制定新的农村金融策略,以谋求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农村金融的竞争有利于搞活农村信贷,有利于活跃农村资金,有利于改进服务,有利于“三农”发展,有利于应对金融危机,就看我们如何把握机遇,在严峻的形势下超越自我加快发展。

我坚信信用社干部职工在当前的形势下,一定会不断转换思维,适应环境,挑战和战胜自我,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完善和丰富自我,牢牢掌握主动权,步步紧跟主旋律,多一些务实的态度,多一些难得的包容,在未来的农村金融市场站稳脚跟。以平凡的工作岗位为平台,发挥个人才智,通过信用社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把工作变成习惯,在为信合作出奉献,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过程中,走出一条新路,开创一片新天地,努力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篇:文化改革发展学习心得

以文化改革为契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高潮(学习体会)

最近,公司党总支组织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结合相关的新闻报道、宣传资料进行了讨论与体会。使我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新形势,除了要继续抓好经济建设,巩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外,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以此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完成人民交给我们的新的历史任务。

改革开放的成果大家有目共睹,特别在经济领域,神州这片大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我们的党,领导着我们的人民创造的奇迹!我们在享受成果的同时也清楚地看到,没有我们的党的领导,没有广大的劳动人民,这样的奇迹既创造不了,也守不住,更不要说再创佳迹了。所以,我们仍然要坚持党的领导,仍然要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物质丰富不丰富?物质丰富了,人民倒底满意不满意?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的新方向,其重心已经由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倾向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领域的需求。党要继续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创新思维,寻找新的执政动力。

文化,是人民最重要的精神家园。中华文明史,虽有起伏曲折,但是中华传统文化却像一根刚性的线,贯穿了五千年,每一次真正的社会进步都离不开文化的进步,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的任何文明都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我们的党领导的新中国与社会主义是人民的需求与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始终以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为重要内容的。

文化建设与发展,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经济发展是迅速的,但是各地区之间是极不平衡的,我们的GDP是很高的,但是贫富差距也是超标的。在相关的制度与法律、道德体系不健全时,国家的发展就有不确定性,能不能持续发展,往哪里发展,都摆在了我们党的面前,政治上有东欧苏俄的前车之鉴,经济上有停滞动荡的“拉美陷阱”,最近愈演愈烈的“中东乱局”虽说有外部势力的渗透,但也是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典型案例。改革开放是已经没有退路了,但国家发展的方向要我们的党来紧紧把握。在新时期,党必须注重改革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发展要沿着党章的目标进行。党章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不仅要经济的高度发达,更要社会的高度和谐,也就是要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现在我们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中产生的一些矛盾,比如说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贪污腐败、道德沦丧等等,说到底就是精神文明建设没有跟上物质文明建设,反过来还要制约物质文明建设。所以现在党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提倡“八荣八耻”,强调农村发展,协调地区经济平衡,都是党从国家全局利益着想,是为了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这是执政为国的需要。

文化改革与发展,同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需要。人的真实需求除了发自内心的本能外,还需要文化的正确的引导与规范。文化的力量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历史表明,经济的扩张与发展可以造就民族的大发展,但是,文化的沦丧却可以使民族在经济发展的泡沫中受到重创。中华民族现在正处在一个民族复兴与变革的关键时刻。我们的党是要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立党之本。但是倡导优秀的文化也是中国共产党责无旁贷的,人民选择我们,是因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要社会全面发展的,而不仅仅是富裕起来。今天,我们的党已经充分认识到,改革发展到今天,经济增长了,国力增加了,先富的人群产生了,接下来改革的重点将放到促进社会和谐,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要上来。经济还要断续发展,关键是要人民满意。所以,党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落脚点仍然是在“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上!党员始终要把人民先装在心里,再投入文化建设与学习中,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才能取得新的成绩。

《决定》的推动与执行,必将引发全国上下精神文化建设的新高潮,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我觉得必须顺应党的文化改革与发展号召,加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自觉抵制反主流文化,自觉加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生力军中去,牢记根本、解放思想,创新为民。

陈超202_-11-29

第五篇: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汇报材料

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汇报材料

省政府《关于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意见》(x政发〔xx〕20号)下发后,xx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全市各部门上下团结一心,支持和帮助农信社化解历史包袱,进一步增强了信用社支农实力;全市农村信用社抢抓机遇,牢固树立发展第一理念,充分发挥了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4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xx万元,比年初增加xx万元,占全市7家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15%;各项贷款余额xx万元,比年初增加xx万元,增幅40%,占全市7家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xx%;存贷款比例为xx%,比全市金融机构综合存贷款比例(xx%)高xx个百分点;累计投放各项贷款xx万元,比同期增xx万元,完成全年贷款投放计划的xx%,占全市金融机构投放额的xx%。其中:投放农业贷款xx万元,占全部贷款投放的xx%,比同期多投放xx万元;投放中小企业贷款xx万元,比同期增xx万元;投放个体工商户贷款xx万元,比同期增xx万元。清收盘活不良贷款xx万元,考虑置换因素后不良贷款占比为xx%,比年初下降xx个百分点。实现收入xx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xx万元,经营亏损xx万元,比去年同期减亏xx万元,减亏率xx%。主要工作情况是: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切实加强领导

(一)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天政发〔xx〕19号),要求各乡镇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从落实中央关于支持“三农”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从增强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为出发点,帮助我市农村信用社解决了工作中存在的许多困难和问题。

(二)积极组织引导涉农资金、财政资金存入信用社,增强了我市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实力。针对我市农村信用社存款份额偏小、结算渠道不畅、存款增长速度缓慢的现实情况,市委市政府督促市直有关部门对限制自然人和法人到农村信用社开户存款的相关政策及规定进行了认真清理,同时动员和引导农、林、水等涉农部门资金,财政、社保、住房公积、行政事业性收费、预算外等专项资金,招商引资企业注册及流动基金存入信用社。如xx市华晟置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回归企业,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在企业筹建之初就亲自上门动员企业与信用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该企业顺利在信用社开立基本户,经常性存款余额保持在xx万元以上。又如xx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设立后,通过市政府穿针引线,该公司与信用社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日均余额均保持在xx万元以上,高峰期余额达到xx万元。原在他行开户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也在我社开立了一般户,存款余额达到了xx万元。

(三)规范行政行为,切实减轻农村信用社经营负担。市政府明文规定,除金融监管、纪检部门和司法机关外,有关部门对信用社的检查必须经市行政服务中心同意后方可进行。并制定下发《关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银行经营成本有关事项的通知》,对落实农村信用社收费减免政策进行了明确。仅今年上半年,有关部门就减免我市农村信用社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绿化费等项目税费xx万元。如我市xx信用社整体接收建行岳口分理处存款和办公楼后,因土地出让金问题一直无法办理过户手续,分管副市长及市长得知这一情况后,相继作出批示,问题很快得到了妥善解决。

(四)优化信用环境,为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一是积极推荐优质信用客户和项目。xx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金融机构“访百家企业”活动。对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投资回报稳、风险小的优质企业和项目优先向信用社推荐。如xxx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香港独资企业,注册资本xx万美元,主要产品是化学药品和中成药等,xx年和xx年净利润分别达到xx万元,xx万元,是众多商业银行争夺的重点客户,当公司补充原料需流动资金贷款时,市政府首先向信用社推荐,信用社很快与企业建立了信贷关系,并在企业提供足额担保的前提下,发放贷款xx万元。据初步统计,仅4月间经市政府牵线搭桥与我社建立信贷关系的优良大中型企业就有6家,信用社共发放贷款xx万元,可收息xx万元。二是依法制裁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行为。为防止企业因改制不规范、村集体因税费改革逃废悬空农村信用社债务,市政府专门制定了《关于规范企业改制行为落实金融债权的通知》(天政发〔xx〕42号)和《关于制止乡镇村新增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天政办发〔xx〕124号)两个文件,要求监察、司法机关要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依法维护金融债权。凡涉及农村信用社的债权的企业改制,有关单位要提高告知农村信用社,对已改制而信用社尚未落实债权的企业,要帮助信用社重新落实债权,以土地、房产等优质资产转换盘活。乡镇企业改制中以经委名义承担的债务,要由乡镇政府负责并用现有资产和相关企业承债。对农信社依法收贷的,法院要提高结案率和执行率。三是积极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国家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我市清收国家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工作中对有关人员实行责任追究的意见》(天纪发〔xx〕06号),实行“一把手”还贷工程。4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清收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工作会议,形成了政府当“指挥家”、各部门当“合唱者”、信用社当“领唱人”的全市性清收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良好局面。如元至四月累计收回国家公职拖欠担保贷款xx人次本息合计xx万元,分别占拖欠人数的xx%和拖欠本息金额的xx%,“三停”xx人,起诉xx人。还依法成功收回最大100户中第一大户金田公司不良贷款xx万元。

二、我市农村信用社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不动摇,大力支持xx经济发展。

(一)根据自身特点,确立发展思路。如何加快自身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我们新一届领导班子深入领会省政府《意见》精要所在,针对xx信用社资金包袱重,经营理念模糊、保守甚至摇摆的实际,提出了咬定发展不放松,狠抓发展机遇,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重点以“三农”和市域中小企业为主要支持对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社企、社农 “双赢”的发展思路,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以支农为已任,着力推进小额农贷扩面增量。一是针对部分信用社存在的“小额农贷饱和论”和 “小额农贷亏本论”,市联社重申了“信用等级评定面、持证农户授信额度内贷款需求满足率必须达到100%”的“双百”方针。全社共调查农户32万户,建立农户经济档案 17.9 万户,调查面达到100%;评定信用农户xx万户,发放农户贷款证xx万本,其中一级信用农户xx万户,农户贷款证授信总额xx万元。二是认真执行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大金融生态建设力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及“不断加大支农信贷力度,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有关要求,继续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全市评选出21个信用乡镇、85个信用村,分别占乡镇数和村级数的75%和11%。三是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着重扶持全市有规模、信誉效益俱佳、有发展潜力且以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农”字号龙头企业,目前,全社共支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3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信用社支持的xx镇健康合福油脂有限公司生产的色拉油、渔薪镇杨场酱品、xx镇“xx”牌西红柿、xx镇“xx”牌花菜等10多个产品进入了武汉等大中城市超市。xx的“xx”牌花菜畅销全国,并远销俄罗斯等国家。

(三)拓宽信贷领域,着力推进民营企业扩规上档。围绕xx市委市政府产业规划,把支持民营企业作为拓宽信贷工作领域、加快发展的切入点,重点支持了股权结构合理、法人治理完善、财务状况较好、公司管理运作规范、有发展前景的民营公司,达到了社企“双赢”。目前,明确可发放xx万元以上贷款的民营企业有5家,300—500万元贷款民营企业有10家,100—300万元的34家。如对重点支持的老客户xx、xx、xx、xx、xx等近50家民营企业,xx年一季度已累放贷款近xx万元,培植了一批生息黄金客户。

随着经营思路的适时转变,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级政府扶持政策的逐步到位,xx市农村信用社已经基本摆脱了多年以来的被动局面,预计到今年底可一举扭亏为盈,其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浅谈改革不断创新加快县域文化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