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花溪乡耿底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编辑:紫云轻舞 识别码:17-415195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17 17:16: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花溪乡耿底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花溪乡耿底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黔西县人民法院曾友富

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在 “干部下基层、作风大转变”活动中,我院首次派出了两名干部到联系点花溪乡耿底村开展了活动。时间是2011年4月18日至22日、25日至29日,总共十天的时间。

下基层开展工作的方法和计划

下基层开展活动的干部,首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耍官风,不打官腔,能够真正和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让老百姓能真正感受到干部的亲和力。一要做到不管工作能不能达到帮扶的目的,首先不能给当地村委和群众带来负担;二要向乡党委汇报工作,从乡党委、政府找到抓手,既可以表达对乡党委、政府的尊重,又可以让乡党委、政府了解活动的情况,还可以争取得到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三要到群众中去作一些必要的民情调查,掌握全村的基本概况,人的知识结构,了解群众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如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形成报告,由县“四帮四促”活动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四要寻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亮点,理清发展思路,开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项目;五要办一些实事,如根据我院工作性质和职责,到学校或者组织村民代表开展一至二次法律宣讲活动,对一些急需帮

1扶的困难群体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六要形成调研报告。活动结束,要形成书面调研报告,总结活动经验,作为县委、县政府决策的依据。

基本概况

花溪耿底村面积13.82平方公里,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映山红坡1380米,最低海拔洱海三块石704.4米,是黔西最低海拔,地形落差较大。可耕旱地5449亩,没有水耕地。人口354户1758人,现有在校大学生30人(其中大学生5人);在校高中生40多人;现在本村居住待业的医学专业大专生1人;有共产党员30人,其中在中专文化3人,高中文化1人,初中文化13人,全村知识结构文化偏低,人才外流严重。人均年收入1280元,是典型的贫困山区。虽然本村洱海绿波荡漾,是乌江支流,但地势落差大,全村至今没有解决人畜饮水问题;虽然洱海、大沟煤矿资源丰富,但因交通不便,至今没有惠及本村百姓。

现有的可持续发展的项目

由于国家政策优惠,对贫困群体帮扶力度增强,耿底村已于2010年开始有了多个可持续发展的项目。

一、核桃基地

耿底村是毕节地委秦如培书记的种植联系点,有较好的政治环境。

2010年底至2011年初,耿底村在县扶贫办、林业局等单位的帮扶下,全村每户都种植了核桃,总共已种植核桃2 300亩,三年可收成,五年盛产,每亩地种植核桃22株,盛产期每亩地可留核桃15株左右,每株可收干果15公斤,每亩地年至少可收干果核桃225公斤。按现有市场价格,仅核桃一项每亩年收入可达8 000元左右,全村可达18 000 000以上。

二、辣椒基地

老干妈集团在黔西落户后,将地理条件适宜的耿底村确定为辣椒种植基地。现阶段,以村干为代表,已有大部分村民开始尝试种植辣椒,并且以核桃基地套种,不占用其他土地。全村大约种植辣椒一千亩左右。

三、魔芋基地

在村干的带领下,已有多家村民在核桃基地套种了魔芋,约有50亩左右,魔芋市场售价每公斤大约5元,亩产约1万公斤。

基于耿底村沙质土土层厚,保水性好的特点,加之政府的重视、外环境帮扶,耿底村大约估计三年后年收入不下于1千万元,五年后收入不下于2千万元。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这次活动,我们向乡党委、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了解了情况,并且走访了多户群众,了解了群众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人畜饮水问题。我们走访群众了解民情,主要问三个方面的问题:

1、经济来源是什么?

2、主要存在什么困难和问题?

3、社会治安上有没有安全感?回答的与乡、村两级组织回答的一样,最严重的是人畜饮水问题,虽然原来修过小水窑,但是那

种小水窑不切合实际,一点作用也没有;其次是交通问题,耿底村地势落差大,从耿底街上到洱海,来回要两三个小时,虽然洱海有丰富的煤矿资源,但没有惠及耿底村的百姓,耿底村大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住在洱海,交通不便制约着这部分群众的发展;第三是贫穷,没有经济来源;第四是就医困难,耿底村有一个村卫生室,有两个名额的医生,但实际只有一人,而且长期没有上班,村卫生室形同虚设。社会治安方面普遍反映是有安全感的。

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建议

这次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耿底村这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是有办法解决的。下面就四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我们的建议。

一、人畜饮水问题。这个问题,群众谈到无不现愁容。可见,这个问题是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对这方面作了更多的调研,得出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途径。

(一)提洱海水。耿底村有丰富的水资源洱海,是乌江的支流,长年绿波荡漾,可采取电力提灌的方式取水。

这个方法有两个优点,一是水源有保障,遇干旱年代,或可以解决旱地浇灌问题;二是覆盖面大,可以同时惠及同样面临人畜饮水问题的安作村。同时也有两个弱点,一是一次性投资大,从洱海将水提上来,需要二级至三级;二是日常用水价格贵,因为落差大,提级多,成本就大,相应用水价格就高,本来就不富

裕的群众难以承受。

(二)打地下水。打地下水的成本要比提洱海水的低一些,但是这种方法对地质破坏性大,覆盖面小。

(三)取地表水。这是最可行,也很可靠的方法。

耿底村邻近金沙县的老寨土,长年有零星地表水,在2009年至2010年百年不遇的干旱时期,这里仍然有地表水流出,可见这里的水资源是很丰富的。但是,这里的水是分散的,需要采取拦截的方法才能将这些地表水聚集在一起,形成大水源。以前修小水窑时,就有村民提出过,小水窑没有用,宁愿在老寨土修一个大水窑。可是因为当时“上面”拨款是要数个数的,所以村民意见没有得到采纳,现在看到这些花了几十万修建的干涸的小水窑还真应了群众的话。

若在老寨土修一个较大的水窑,可以解决除几户人以外的人畜饮水问题,其余这几户人家,原本就有小水井,若不是全村人都去取这个井水,单这几户人是足以自给的。这种方法,一次性投资小,因为老寨土地势高过耿底村,以后用水几乎不用动力。这是最值得尝试的方法。

大水窑会不会让水因储存时间长而变质?所谓流水不腐,这里长年都有水流出,只要水窑储水量与流水量配臵恰当,水就不会变质。这个问题专家可以解决。

二、交通问题。这个问题特别体现制约了耿底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的耿底村,是由原来的耿底村、湘河村拆建合并而成的,整个原湘河村的地盘都在洱海一带,有人口一百多户五百多人,没有公路,人行到耿底街上需花一个多小时,有土产、水产不能出售,日常生活必须品都是靠最原始的人背马驮。现在村委会领导们采了路径,想着手修公路,但没有必要的资金来源,修路成了一句空话。若能得到有关部门一定资金、物资支持,劳动由群众投入,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

三、就医问题。这个问题是现在典型的民生问题,解决好了能够大大加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耿底村现有一名医生,还有一名待业医学大专生。人才条件具备了,那么问题也就好解决了。一是提高医生待遇,广纳人才,让人才能服务社会;二是规范村卫生室的管理,卫生室要有正常的作息时间,让群众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决定一个船队航行速度快慢的是速度最慢的那只船。耿底村虽然地处边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但是随着黔西县黔中经济开发区的定位,给耿底村带来了欣欣向荣的发展前途。按现有的经济发展,三至五年过后,耿底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过一万二千元以上。但是,现在耿底村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引起重视,早日得到解决。

2011年4月29日

第二篇:关于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市人大**华侨外事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罗**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0*年工作要点安排,我们调研组于6月6日至10日,对我市辖有**乡的*********5个县(区)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调研中,听取了5个县(区)人民政府关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汇报,并与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会后,调研组深入到潞城、八桂、汪甸、作登、伶站、沙里、普合、那佐等8个**乡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广泛倾听基层干部和群众意见,并查看了解近几年来各级各部门扶持**乡发展经济社会的部分项目,以及这些项目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情况等。调研组还收到了未去调研的**乡提供的情况汇报材料8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乡基本情况

我市乡镇撤并前共有16个**乡(其中13个瑶族乡、2个苗族乡、1个瑶族苗族乡),占全市乡镇总数的8.74%。辖154 个村民委,1666个村民小组,50135户,总人口223550人(其中汉族24137人,占总人口的10.8%;壮族131680人,占总人口的58.9%;瑶族55269人,占总人口的24.72%;苗族11651人,占总人口的5.21%;彝族124人,占总人口的0.06%;仡佬族135人,占总人口的0.06%;其他**2人,占总人口的0.001%)。**乡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07%。行政区划面积4560.4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2.58%。耕地面积330273.5亩(其中水田89839亩,旱地199746.5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8.56%。

(二)**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

1984年建乡以来,我市**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克服困难,努力奋斗,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调查统计,2004年,全市**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8080.1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70670万元,粮食产量达78206吨,财政收入达865.6423万元,人均产粮达349.84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13.06元。

1、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特色产业逐步形成规模。近几年来,我市**乡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使农业产业结构呈现出许多新的亮点。如右江区汪甸瑶族乡充分利用国家对**乡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发展资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甘蔗、香蕉、八角、西瓜、芒果、大肉姜为主导产业的高效农业。200*年全乡甘蔗种植面积2.6万亩、香蕉0.25万亩、西瓜0.8万亩、水果1.55万亩,“三田”建设达1.53万亩。良种良法得到较快推广,全乡推广优质谷0.715万亩,推广良种玉米0.81万亩;全乡甘蔗基本实现良种化,良种推广率达到95%。

2、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我市**乡通过开展人畜饮水、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茅草房改造和沼气池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极大地改善了我市**乡的生产、生活条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调查统计,2004年,在全市**乡154 个村民委中,有134个村957个村民小组29789户132581人通公路,28个村208个村民小组7175户35520人通油路,127个村1354个村民小组41921户188947人通生产生活用电,115个村593个村民小组13064户59300人通闭路电视,106个村608个村民小组10883户通固定电话,101个村873个村民小组通移动电话,52个村337个村民小组通联通电话。在1666个村民小组中,有555村民小组17568户75192人通自来水。全市**乡有家庭水柜1162座,地头水柜2949座,沼气池6870个,家庭厕所5397个,公共厕所90个,摩托车4579辆,吉普车14辆,轿车3辆,货车142辆,拖拉机318台,农用车560辆。在全市**乡50135户中,有14090户30027人住砖瓦结构房,11544户22966人住砖混结构房。

3、教科文卫事业长足发展,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一是**教育有了新发展,“两基”攻坚取得新成果,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人的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全市**乡有初级中学16所,教职工531人,在校学生7209人(其中瑶族808人、苗族209人),初中毛入学率为97.16%,中学校舍面积66001.8平方米,校舍生均5.51平方米,图书生均9.96册;有中心小学16所,村完小107所,教学点201个,小学教职员工2147人,在校学生20088人(其中瑶族4633人、苗族122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28%,小学校舍面积127391平方米,校舍生均5.16平方米,图书生均6.87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除西林县的3个**乡外,其余的**乡已先后通过了“普九”验收,人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观念与建立**乡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二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完善,村级卫生组织得到加强。全市**乡有乡卫生院16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38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0人),病床126张,医疗卫生用房总面积11850.9平方米;有村卫生室438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49人,病床76张,医疗卫生用房总面积3628平方米。**乡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卫生计划免疫率达到98%以上,部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通过自治区验收。三是农村文化事业有所发展,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全市**乡有文化站16个,工作人员24人,文化站总面积3870平方米,藏书51850册;有图书室18个,管理人员19人,图书室总面积1357.8平方米,藏书76250册;有农村艺术团队16个。我市**乡坚持以科技、文化、法律、卫生“四下乡”活动为载体,以农业服务中心及宣传文化站为依托,挖掘乡土科技创造力,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与指导,使农民的科技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实现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2004年,我市**乡科技对经济贡献率达30%以上。

4、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加快,部分乡工业化、城镇化初步迈开步伐。近几年来,我市**乡紧紧抓住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培植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部分**乡的工业化、城镇化初步迈开步伐。比如西林县普合苗族乡,依托本乡林业、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和交通便利等条件,以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培育**经济的新增长点,大力吸引外资到普合投资办企业。2004年,引进东送公司到驮娘江流域进行梯级电站开发4个,投资45000万元;引进普合博峰木材加工厂1个,投资100万元;引进大河农产品加工厂1个,投资700万元;200*年又引进广西澳西木业有限公司到普合建厂,投资5000万元。此外,还将驮娘江流域威后电站库区移民147户674人搬迁到乡政府所在地,以增加小城镇人口,扩大小城镇建设面积,不仅培植和发展了非公有制经济,而且还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凌云县伶站乡几年来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县里正在把工业园区建在该乡,目前有坡贴、那力、浩坤三家电站和永和冶炼厂、天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凌云石材有限责任公司、弄凤沙石场等共7家企业。作登瑶族乡辖区内目前已建有登高集团的2个电站、1个登高泉饮用纯净水厂和石灰厂等一批企业。工业已经成为乡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足。据调查统计,2004年,在全市**乡1666个村民小组50135户223550人中,尚有490个村民小组12153户60288人不通公路,人口占26.97%;149个村民小组1901户12089人未通生产生活用电,人口占5.41%;46个村759个村民小组23525户未通固定电话,户数占46.92%;883个村民小组22869户109494人未通自来水,人口占48.98%;617个村民小组12651户56063人饮水困难,人口占25.08%;974个村民小组32466户145560人收看不到闭路电视,占总人口65.11%。已通公路的村、组,大多数公路路面窄、弯道多、等级低、晴通雨堵、行车难,一些山区群众只能依靠马匹为交通和运输工具。全市16个**乡,除国道S324线通过汪甸、潞城2个乡和省道通过作登、伶站、玉洪、福达、普合5个乡外,其他**乡道路大都为等外公路,标准低,路况差,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乡的村、组绝大部分在高寒山区,水利设施差,严重制约着这些村、组的经济发展。如凌云县沙里瑶族乡有3座小型水库、2口山塘、1处电灌站、1个固定坝及7条自流灌溉渠道维系全乡农业生产,这些水利设施由于年久失修,设施老化,带病运行,塘库淤塞严重,库容萎缩,灌溉效益逐年降低。特别是位于沙里瑶族乡政府所在地上方5公里的板里水库灌溉数千亩良田,但现在属于险库,每到讯期,乡干部和水库下游的群众都提心吊胆。遇到旱灾之年,全乡有52个村民小组1503户人畜饮水困难。**乡乡直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滞后。据调查统计,2004年,全市**乡226个乡直单位中,尚有8个未通自来水,55个无办公用房,48个无干部职工住房。这些问题给**乡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此外,**乡的村部办公用房也十分简陋。如凌云县5个瑶族乡的45个村部办公业务用房,大部分都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木瓦结构房,因年久失修和风雨侵蚀,均已成为危房,亟待推倒重建。

2、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群众缺乏市场经济意识。我市**乡大多产业结构单一,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而且第一产业也还只是传统的、粗放的耕作方式,集约化经营程度低,科技含量低,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一些**乡群众毁林开荒较严重,以牺牲生态效益换取眼前利益,资源的良性开发和经济效益、长远效益无从谈起。一些瑶族乡的部分瑶族同胞还保留着落后的传统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的模式仍在一些边远的村、组存在。加之群众观念落后,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宁愿苦守苦熬,也不愿异地安置或外出务工。

3、乡级财政困难,债务包袱沉重。据调查统计,2004年,全市16个**乡年财政收入超过200万元的仅有作登乡1个,不足30万元的有普合、那佐、足别、弄瓦、朝里、力洪6个乡;全市16个**乡历年财政负债累计数达893.12万元。调研组调查的8个乡中,有八渡瑶族乡、那佐苗族乡、作登瑶族乡负债累计各达130万元以上。田林县6个瑶族乡的财政负债累计达361.25万元,而6 个瑶族乡2004年全年的财政收入加起来只有296.142万元,一年的财政收入总和仍还不了所欠的债务。

4、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全市**乡的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较差。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群众缺医少药现象严重。一是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办学条件还需继续改善。(1)16个**乡有中学专任教师427人(其中代课教师4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只有2人,占0.46%;具有一级职称的有97人,占22.77%;具有二级职称的有198人,占46.37%;具有三级职称的有40人,占9.37%。16个**乡有小学专任教师1531人(其中代课教师39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有269人,占17.57%;具有一级职称的有547人,占35.72%;具有二级职称的有195人,占12.74%;具有三级职称的有30人,占1.96%。(2)16个**乡的中学校危房面积达7442平方米,小学校危房面积达17366平方米,虽然有作登、汪甸、潞城、八桂、福达、弄瓦、利周、八渡、伶站、力洪、玉洪、沙里、朝里等13个瑶族乡经过了“普九”验收,但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设施仍然很差,有的学校设备简陋,没有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试验室,学校基础设施跟不上,给**乡的教育发展带来了困难。(3)**乡教学点布局不太合理,导致偏远山村的适龄儿童入学难。如西林县那佐苗族乡有10个村83个村民小组,只有21所小学,其中:中心小学1所,村完小3所,教学点17个。由于教学点布局不太合理,使没有村完小的6个村学生,读完四年级后,不得不走几十公里的路到乡中心小学或其他村完小读五、六年级。(4)初中学生中途辍学率高,且特少**男女学生比例严重失调。如田林县利周瑶族乡初中,200*年上学期辍学学生人数为59人,辍学率达10.35%。全市**乡初中200*年上学期有瑶族在校学生808人,其中女学生有276人,占31.16%;苗族在校学生209人,其中女学生有53人,占25.36%。西林县那佐苗族乡初中,200*年上学期有在校苗族学生64人,仅有5名女生,占7.81%。二是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民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仍十分突出。据调查统计,16个**乡有16所乡卫生院,危房面积达3475平方米,仅有病床126张,每所卫生院平均不到8张病床。医务人员共238名,其中具有中级职称的22人,占9.24%,初级职称138人,占57.98%,具有高级职称的仅有2人。医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医疗技术较差。普合、那佐、利周、力洪等5个**乡卫生院没有一个大专毕业生。乡卫生院缺少必要的医疗技术和设备,绝大多数医院还是靠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老三件开展工作。如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卫生院,虽然自治区民委帮助建起了两层医疗卫生业务用房,但无资金购买医疗设备,至今楼里仍是空荡荡的。三是基层文化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专业技术网站丧失服务功能。全市16个**乡中,尚有足别乡没有文化站,足别、那佐、八桂和玉洪4个乡没有图书室,汪甸等12个乡没有农村艺术团队,少数**群众缺乏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应有场所。乡农技站、畜牧站、农机站、文化站等服务部门绝大多数的服务功能发挥不好。

5、群众生活条件差,贫困程度较深。据调查统计,2004年,在全市**乡50135户223550人中,尚有5196户19284人住茅草房,13251户35812人住木瓦结构房,21034户62962人住墙瓦结构房。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群众生活条件差,贫困程度较深。如田林县6个瑶族乡现有717户住茅草房,农民人均纯收入偏低,农业贫困人口14181人,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80%。各**乡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据调查统计,2004年全市16个**乡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少206.94元,低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5.76个百分点。在16个**乡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只有汪甸乡1个,占6.25%;人均纯收入在1200元以下的有朝里、伶站、沙里、玉洪、作登5个乡,占31.25%。

6、**干部队伍后备力量不足,青黄不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乡的建乡少数**大多居住在边远山区,一部分人还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因此,许多建乡少数**的子女很难读完初中、高中。有少数学生虽然读完高中考上大学,但由于高校收费过高,一般农村家庭很难承受得起各种高额费用。他们辍学或无法上学,造成了建乡少数**人才资源枯竭,青黄不接,出现断层。比如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从1990年10月至2003年4月的13年间,由于找不到合格的乡长人选,因此,原乡长吴兴才同志曾出现任两届乡长-一届人大主席-一届乡长-一届人大主席的循环反复现象。据调查统计,2004年,在我市16个**乡的740名乡干部中,瑶族科级干部有39人(其中大专以上32人),占5.27%;瑶族一般干部有48人(其中大专以上24人),占6.48%;苗族科级干部有5人(其中大专以上4人),占0.68%;苗族一般干部有20人(其中大专以上9人),占2.7%。

二、对加快我市**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我市**乡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要在较短的时间里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除**乡自身不断努力外,需要全市上下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为此,调研组向市委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认真贯彻落实今年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和第四次全国**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第435号令的精神贯彻落实到**乡各项实际工作中去

加快**乡发展,是实现**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进步的需要。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建议就我市**乡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召开一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科学制定全市**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措施和中长期规划,加强对政策措施和中长期规划的监管。二要落实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乡行政工作条例》各项规定,特别是要把财政、税收、开发利用资源,帮助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优惠照顾切实落到实处,尽可能避免过去逢十乡庆才有机会获得**专项资金搞建设的现象。同时,采取积极有效办法解决**乡教育、卫生、乡政府机关建设的历年债务问题。三要把13个**乡纳入全市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

(二)要突出地方特色,创新发展思路

要进一步加快**乡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建议辖有**乡的县(区)委、政府要把**乡的发展作为全县(区)工作的重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出发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发展县(区)域经济,依托全市“工业立市”的强劲发展势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因地制宜地发展**乡的地方工业,通过城镇经济的发展带动**乡经济的发展和贫困状况的改变。**乡自身也要积极寻找新的发展途径,立足资源优势,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因时、因地制宜,发展本土化和**化的特色经济,积极推进**乡经济的发展。

(三)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努力增强**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要以人为本,优先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通过缩小社会发展差距,进而加快缩小经济发展差距。一要继续加大对**乡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投入,改善学校、卫生院、文化站的条件。要稳定教师、医疗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和医疗水平。辖有**乡的县(区),尚未在县(区)城中、小学设置**班的,要尽快设置**班,专门招收少数**学生,使少数**学生集中就读,改善学生的就读条件;已设置**班的,要增加经费投入,增加**班的数量,提高寄宿制**学生的补助标准,要提高少数**学生初升高的入学率。二要切实加大**乡干部队伍建设。要制定**干部的长期培养规划,大力培养少数**干部,不断提高**乡少数**干部的素质。比如在招收公务员时,对**乡的建乡少数**实行指标单列,定向招考,择优录用,优化年龄结构,以保证少数**干部有稳定的来源。三要注重劳务人员的培训。要加大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力度,帮助**乡切实办好乡级农民夜校和农科教中心,分期分批对现有劳动力进行就业、职业技术培训,加速贫困少数**农民素质的提高。

(四)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一要进一步加大对**乡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对水、路、电、教育、卫生、科技、通讯、村部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速**乡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二要围绕部分**乡现有的优势产业,如旅游业、农林牧副产品和食品药材加工业、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开发等,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制定规划、明确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三要抓好**乡政府所在地小城镇建设规划,努力推进**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五)要进一步加大**乡的扶贫攻坚力度

第一、大力开展对口帮扶。要在领导力量、扶贫队伍、资金安排、项目建设上向**乡倾斜。要安排有经济实力的市直、县直单位对乡镇撤并后保留的13个**乡进行对口扶贫,规定时间、目标、任务,帮助他们改善基础设施,开发利用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使**乡的贫困农民切实增加收入,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第二、以帮助**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要指导和帮助**乡群众利用山区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养业和农林牧产品加工业,开辟长远致富门路。第三、大力组织移民扶贫。要对那些受自然条件限制难以脱贫,或者脱贫成本太高的少数**群众集中的村寨,实施移民扶贫。第四、帮助**乡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以抓好招商引资为突破口,通过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管理人员,使民营经济尽快发展壮大起来,成为逐步走向富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第五、创新扶贫机制,巩固和发展**乡的生态建设,对处在生态核心区的林农实行“反哺”。如凌云县的伶站、朝里、沙里3个**乡均位于澄碧湖库区和风景旅游区上游的积雨区范围内,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下游几十万市民的饮用水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为补偿他们的损失,同时使澄碧湖库区上游的生态长期得到保护,建议建立生态林和水土保持补偿奖励机制。

第三篇:某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0*年工作要点安排,我们调研组于6月6日至10日,对我市辖有**乡的*********5个县(区)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调研中,听取了5个县(区)人民政府关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汇报,并与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会后,调研组深入到潞城、八桂、汪甸、作登、伶站、沙里、普合、那佐等8个**乡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广泛倾听基层干部和群众意见,并查看了解近几年来各级各部门扶持**乡发展经济社会的部分项目,以及这些项目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情况等。调研组还收到了未去调研的**乡提供的情况汇报材料8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乡基本情况

我市乡镇撤并前共有16个**乡(其中13个瑶族乡、2个苗族乡、1个瑶族苗族乡),占全市乡镇总数的8.74%。辖154 个村民委,1666个村民小组,50135户,总人口223550人(其中汉族24137人,占总人口的10.8%;壮族131680人,占总人口的58.9%;瑶族55269人,占总人口的24.72%;苗族11651人,占总人口的5.21%;彝族124人,占总人口的0.06%;仡佬族135人,占总人口的0.06%;其他**2人,占总人口的0.001%)。**乡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07%。行政区划面积4560.4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2.58%。耕地面积330273.5亩(其中水田89839亩,旱地199746.5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8.56%。

(二)**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

1984年建乡以来,我市**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克服困难,努力奋斗,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调查统计,2004年,全市**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8080.1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70670万元,粮食产量达78206吨,财政收入达865.6423万元,人均产粮达349.84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13.06元。

1、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特色产业逐步形成规模。近几年来,我市**乡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使农业产业结构呈现出许多新的亮点。如右江区汪甸瑶族乡充分利用国家对**乡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发展资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甘蔗、香蕉、八角、西瓜、芒果、大肉姜为主导产业的高效农业。200*年全乡甘蔗种植面积2.6万亩、香蕉0.25万亩、西瓜0.8万亩、水果1.55万亩,“三田”建设达1.53万亩。良种良法得到较快推广,全乡推广优质谷0.715万亩,推广良种玉米0.81万亩;全乡甘蔗基本实现良种化,良种推广率达到95%。

2、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我市**乡通过开展人畜饮水、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茅草房改造和沼气池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极大地改善了我市**乡的生产、生活条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调查统计,2004年,在全市**乡154 个村民委中,有134个村957个村民小组29789户132581人通公路,28个村208个村民小组7175户35520人通油路,127个村1354个村民小组41921户188947人通生产生活用电,115个村593个村民小组13064户59300人通闭路电视,106个村608个村民小组10883户通固定电话,101个村873个村民小组通移动电话,52个村337个村民小组通联通电话。在1666个村民小组中,有555村民小组17568户75192人通自来水。全市**乡有家庭水柜1162座,地头水柜2949座,沼气池6870个,家庭厕所5397个,公共厕所90个,摩托车4579辆,吉普车14辆,轿车3辆,货车142辆,拖拉机318台,农用车560辆。在全市**乡50135户中,有14090户30027人住砖瓦结构房,11544户22966人住砖混结构房。

3、教科文卫事业长足发展,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一是**教育有了新发展,“两基”攻坚取得新成果,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人的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全市**乡有初级中学16所,教职工531人,在校学生7209人(其中瑶族808人、苗族209人),初中毛入学率为97.16%,中学校舍面积66001.8平方米,校舍生均5.51平方米,图书生均9.96册;有中心小学16所,村完小107所,教学点201个,小学教职员工2147人,在校学生20088人(其中瑶族4633人、苗族122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28%,小学校舍面积127391平方米,校舍生均5.16平方米,图书生均6.87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除西林县的3个**乡外,其余的**乡已先后通过了“普九”验收,人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观念与建立**乡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二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完善,村级卫生组织得到加强。全市**乡有乡卫生院16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38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0人),病床126张,医疗卫生用房总面积11850.9平方米;有村卫生室438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49人,病床76张,医疗卫生用房总面积3628平方米。**乡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卫生计划免疫率达到98%以上,部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通过自治区验收。三是农村文化事业有所发展,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全市**乡有文化站16个,工作人员24人,文化站总面积3870平方米,藏书51850册;有图书室18个,管理人员19人,图书室总面积1357.8平方米,藏书76250册;有农村艺术团队16个。我市**乡坚持以科技、文化、法律、卫生“四下乡”活动为载体,以农业服务中心及宣传文化站为依托,挖掘乡土科技创造力,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与指导,使农民的科技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实现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2004年,我市**乡科技对经济贡献率达30%以上。

4、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加快,部分乡工业化、城镇化初步迈开步伐。近几年来,我市**乡紧紧抓住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培植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部分**乡的工业化、城镇化初步迈开步伐。比如西林县普合苗族乡,依托本乡林业、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和交通便利等条件,以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培育**经济的新增长点,大力吸引外资到普合投资办企业。2004年,引进东送公司到驮娘江流域进行梯级电站开发4个,投资45000万元;引进普合博峰木材加工厂1个,投资100万元;引进大河农产品加工厂1个,投资700万元;200*年又引进广西澳西木业有限公司到普合建厂,投资5000万元。此外,还将驮娘江流域威后电站库区移民147户674人搬迁到乡政府所在地,以增加小城镇人口,扩大小城镇建设面积,不仅培植和发展了非公有制经济,而且还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凌云县伶站乡几年来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县里正在把工业园区建在该乡,目前有坡贴、那力、浩坤三家电站和永和冶炼厂、天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凌云石材有限责任公司、弄凤沙石场等共7家企业。作登瑶族乡辖区内目前已建有登高集团的2个电站、1个登高泉饮用纯净水厂和石灰厂等一批企业。工业已经成为乡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足。据调查统计,2004年,在全市**乡1666个村民小组50135户223550人中,尚有490个村民小组12153户60288人不通公路,人口占26.97%;149个村民小组1901户12089人未通生产生活用电,人口占5.41%;46个村759个村民小组23525户未通固定电话,户数占46.92%;883个村民小组22869户109494人未通自来水,人口占48.98%;617个村民小组12651户56063人饮水困难,人口占25.08%;974个村民小组32466户145560人收看不到闭路电视,占总人口65.11%。已通公路的村、组,大多数公路路面窄、弯道多、等级低、晴通雨堵、行车难,一些山区群众只能依靠马匹为交通和运输工具。全市16个**乡,除国道S324线通过汪甸、潞城2个乡和省道通过作登、伶站、玉洪、福达、普合5个乡外,其他**乡道路大都为等外公路,标准低,路况差,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乡的村、组绝大部分在高寒山区,水利设施差,严重制约着这些村、组的经济发展。如凌云县沙里瑶族乡有3座小型水库、2口山塘、1处电灌站、1个固定坝及7条自流灌溉渠道维系全乡农业生产,这些水利设施由于年久失修,设施老化,带病运行,塘库淤塞严重,库容萎缩,灌溉效益逐年降低。特别是位于沙里瑶族乡政府所在地上方5公里的板里水库灌溉数千亩良田,但现在属于险库,每到讯期,乡干部和水库下游的群众都提心吊胆。遇到旱灾之年,全乡有52个村民小组1503户人畜饮水困难。**乡乡直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滞后。据调查统计,2004年,全市**乡226个乡直单位中,尚有8个未通自来水,55个无办公用房,48个无干部职工住房。这些问题给**乡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此外,**乡的村部办公用房也十分简陋。如凌云县5个瑶族乡的45个村部办公业务用房,大部分都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木瓦结构房,因年久失修和风雨侵蚀,均已成为危房,亟待推倒重建。

2、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群众缺乏市场经济意识。我市**乡大多产业结构单一,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而且第一产业也还只是传统的、粗放的耕作方式,集约化经营程度低,科技含量低,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一些**乡群众毁林开荒较严重,以牺牲生态效益换取眼前利益,资源的良性开发和经济效益、长远效益无从谈起。一些瑶族乡的部分瑶族同胞还保留着落后的传统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的模式仍在一些边远的村、组存在。加之群众观念落后,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宁愿苦守苦熬,也不愿异地安置或外出务工。

3、乡级财政困难,债务包袱沉重。据调查统计,2004年,全市16个**乡年财政收入超过200万元的仅有作登乡1个,不足30万元的有普合、那佐、足别、弄瓦、朝里、力洪6个乡;全市16个**乡历年财政负债累计数达893.12万元。调研组调查的8个乡中,有八渡瑶族乡、那佐苗族乡、作登瑶族乡负债累计各达130万元以上。田林县6个瑶族乡的财政负债累计达361.25万元,而6 个瑶族乡2004年全年的财政收入加起来只有296.142万元,一年的财政收入总和仍还不了所欠的债务。

4、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全市**乡的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较差。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群众缺医少药现象严重。一是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办学条件还需继续改善。(1)16个**乡有中学专任教师427人(其中代课教师4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只有2人,占0.46%;具有一级职称的有97人,占22.77%;具有二级职称的有198人,占46.37%;具有三级职称的有40人,占9.37%。16个**乡有小学专任教师1531人(其中代课教师39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有269人,占17.57%;具有一级职称的有547人,占35.72%;具有二级职称的有195人,占12.74%;具有三级职称的有30人,占1.96%。(2)16个**乡的中学校危房面积达7442平方米,小学校危房面积达17366平方米,虽然有作登、汪甸、潞城、八桂、福达、弄瓦、利周、八渡、伶站、力洪、玉洪、沙里、朝里等13个瑶族乡经过了“普九”验收,但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设施仍然很差,有的学校设备简陋,没有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试验室,学校基础设施跟不上,给**乡的教育发展带来了困难。(3)**乡教学点布局不太合理,导致偏远山村的适龄儿童入学难。如西林县那佐苗族乡有10个村83个村民小组,只有21所小学,其中:中心小学1所,村完小3所,教学点17个。由于教学点布局不太合理,使没有村完小的6个村学生,读完四年级后,不得不走几十公里的路到乡中心小学或其他村完小读五、六年级。(4)初中学生中途辍学率高,且特少**男女学生比例严重失调。如田林县利周瑶族乡初中,200*年上学期辍学学生人数为59人,辍学率达10.35%。全市**乡初中200*年上学期有瑶族在校学生808人,其中女学生有276人,占31.16%;苗族在校学生209人,其中女学生有53人,占25.36%。西林县那佐苗族乡初中,200*年上学期有在校苗族学生64人,仅有5名女生,占7.81%。二是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民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仍十分突出。据调查统计,16个**乡有16所乡卫生院,危房面积达3475平方米,仅有病床126张,每所卫生院平均不到8张病床。医务人员共238名,其中具有中级职称的22人,占9.24%,初级职称138人,占57.98%,具有高级职称的仅有2人。医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医疗技术较差。普合、那佐、利周、力洪等5个**乡卫生院没有一个大专毕业生。乡卫生院缺少必要的医疗技术和设备,绝大多数医院还是靠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老三件开展工作。如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卫生院,虽然自治区民委帮助建起了两层医疗卫生业务用房,但无资金购买医疗设备,至今楼里仍是空荡荡的。三是基层文化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专业技术网站丧失服务功能。全市16个**乡中,尚有足别乡没有文化站,足别、那佐、八桂和玉洪4个乡没有图书室,汪甸等12个乡没有农村艺术团队,少数**群众缺乏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应有场所。乡农技站、畜牧站、农机站、文化站等服务部门绝大多数的服务功能发挥不好。

5、群众生活条件差,贫困程度较深。据调查统计,2004年,在全市**乡50135户223550人中,尚有5196户19284人住茅草房,13251户35812人住木瓦结构房,21034户62962人住墙瓦结构房。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群众生活条件差,贫困程度较深。如田林县6个瑶族乡现有717户住茅草房,农民人均纯收入偏低,农业贫困人口14181人,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80%。各**乡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据调查统计,2004年全市16个**乡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少206.94元,低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5.76个百分点。在16个**乡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只有汪甸乡1个,占6.25%;人均纯收入在1200元以下的有朝里、伶站、沙里、玉洪、作登5个乡,占31.25%。

6、**干部队伍后备力量不足,青黄不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乡的建乡少数**大多居住在边远山区,一部分人还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因此,许多建乡少数**的子女很难读完初中、高中。有少数学生虽然读完高中考上大学,但由于高校收费过高,一般农村家庭很难承受得起各种高额费用。他们辍学或无法上学,造成了建乡少数**人才资源枯竭,青黄不接,出现断层。比如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从1990年10月至2003年4月的13年间,由于找不到合格的乡长人选,因此,原乡长吴兴才同志曾出现任两届乡长-一届人大主席-一届乡长-一届人大主席的循环反复现象。据调查统计,2004年,在我市16个**乡的740名乡干部中,瑶族科级干部有39人(其中大专以上32人),占5.27%;瑶族一般干部有48人(其中大专以上24人),占6.48%;苗族科级干部有5人(其中大专以上4人),占0.68%;苗族一般干部有20人(其中大专以上9人),占2.7%。

二、对加快我市**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我市**乡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要在较短的时间里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除**乡自身不断努力外,需要全市上下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为此,调研组向市委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认真贯彻落实今年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和第四次全国**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第435号令的精神贯彻落实到**乡各项实际工作中去

加快**乡发展,是实现**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进步的需要。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建议就我市**乡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召开一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科学制定全市**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措施和中长期规划,加强对政策措施和中长期规划的监管。二要落实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乡行政工作条例》各项规定,特别是要把财政、税收、开发利用资源,帮助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优惠照顾切实落到实处,尽可能避免过去逢十乡庆才有机会获得**专项资金搞建设的现象。同时,采取积极有效办法解决**乡教育、卫生、乡政府机关建设的历年债务问题。三要把13个**乡纳入全市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

(二)要突出地方特色,创新发展思路

要进一步加快**乡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建议辖有**乡的县(区)委、政府要把**乡的发展作为全县(区)工作的重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出发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发展县(区)域经济,依托全市“工业立市”的强劲发展势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因地制宜地发展**乡的地方工业,通过城镇经济的发展带动**乡经济的发展和贫困状况的改变。**乡自身也要积极寻找新的发展途径,立足资源优势,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因时、因地制宜,发展本土化和**化的特色经济,积极推进**乡经济的发展。

(三)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努力增强**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要以人为本,优先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通过缩小社会发展差距,进而加快缩小经济发展差距。一要继续加大对**乡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投入,改善学校、卫生院、文化站的条件。要稳定教师、医疗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和医疗水平。辖有**乡的县(区),尚未在县(区)城中、小学设置**班的,要尽快设置**班,专门招收少数**学生,使少数**学生集中就读,改善学生的就读条件;已设置**班的,要增加经费投入,增加**班的数量,提高寄宿制**学生的补助标准,要提高少数**学生初升高的入学率。二要切实加大**乡干部队伍建设。要制定**干部的长期培养规划,大力培养少数**干部,不断提高**乡少数**干部的素质。比如在招收公务员时,对**乡的建乡少数**实行指标单列,定向招考,择优录用,优化年龄结构,以保证少数**干部有稳定的来源。三要注重劳务人员的培训。要加大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力度,帮助**乡切实办好乡级农民夜校和农科教中心,分期分批对现有劳动力进行就业、职业技术培训,加速贫困少数**农民素质的提高。

(四)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一要进一步加大对**乡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对水、路、电、教育、卫生、科技、通讯、村部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速**乡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二要围绕部分**乡现有的优势产业,如旅游业、农林牧副产品和食品药材加工业、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开发等,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制定规划、明确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三要抓好**乡政府所在地小城镇建设规划,努力推进**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五)要进一步加大**乡的扶贫攻坚力度

第一、大力开展对口帮扶。要在领导力量、扶贫队伍、资金安排、项目建设上向**乡倾斜。要安排有经济实力的市直、县直单位对乡镇撤并后保留的13个**乡进行对口扶贫,规定时间、目标、任务,帮助他们改善基础设施,开发利用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使**乡的贫困农民切实增加收入,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第二、以帮助**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要指导和帮助**乡群众利用山区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养业和农林牧产品加工业,开辟长远致富门路。第三、大力组织移民扶贫。要对那些受自然条件限制难以脱贫,或者脱贫成本太高的少数**群众集中的村寨,实施移民扶贫。第四、帮助**乡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以抓好招商引资为突破口,通过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管理人员,使民营经济尽快发展壮大起来,成为逐步走向富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第五、创新扶贫机制,巩固和发展**乡的生态建设,对处在生态核心区的林农实行“反哺”。如凌云县的伶站、朝里、沙里3个**乡均位于澄碧湖库区和风景旅游区上游的积雨区范围内,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下游几十万市民的饮用水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为补偿他们的损失,同时使澄碧湖库区上游的生态长期得到保护,建议建立生态林和水土保持补偿奖励机制。

第四篇:调研报告-泥溪乡社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泥溪乡

泥溪乡社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挂职地点:云阳县泥溪乡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卢俊、史博智

重庆大学于2011年暑假开展大学生下乡挂职乡团委副书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二人服从组织要求来到云阳县泥溪乡挂职一个月。

在泥溪乡开展挂职活动期间,我们通过走家入户、发放传单、问卷调查、与乡村干部一起调研交流等方式,掌握了第一手泥溪乡的发展资料,了解了村民所想、所需、所盼、所忧,虚心求教,听取建议。本次调研我们结合泥溪现状,统筹资料,将我们的调研结果以调研报告的形式整理汇报。

总述

泥溪乡位于长江南岸的歧耀山麓,磨刀溪河畔。全乡幅员面积127平方公里,人口1.75万人,辖8个行政村、2个社区,104个村民小组,森林面积11.7万亩,森林覆盖率61.5%,居全县前列。境内有著名的旅游景区南三峡、鱼鳞森林公园、火山峡漂流和正在筹备钻探开发的地下温泉。辖区内建设完成1800千瓦时的火山峡电站。特产主要有黑木耳、香菇、蜂蜜、植物油等。泥溪乡是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大乡,已被重庆市命名为“重庆市黑木耳之乡”。2010年,泥溪乡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根据泥溪乡发展现状及我们收集、分类资料,以下主要从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两个大方面阐述泥溪乡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

(1)特色产业:以黑木耳、香菇产业发展为例

一、现状:

在泥溪至桐林大溪河沿线延伸至枞林等村,建立黑木耳产业园区。其中200棚(1万段)以上的生产点28个。预计今年年产黑木耳20万袋。

二、存在问题:

我们参观了黑木耳生产基地。发现生产规模大起来了,但是仍存几大问题。

1、日常管理力度不足。我们参观的黑木耳基地去的两次都无人看管。基地所有青

杠木段完全露天放置。基地里遍草丛生,无人清理。青杠木段上生长出许多其他菌体,必然会存在与黑木耳菌种抢夺养料的问题。

2、科技投入力度不足。露天黑木耳种植基地,黑木耳生长周期很大程度上会受自

然气候的影响。不能做到产收精确化,数据化。若强行定期收获,必然存在部分黑木耳没有完全长大,青杠木段养分没有完全吸收的情况,这部分资源的浪费必然带来成本的提高,收益的减少。我们了解到青杠木也是需要培育种植,投入资金的。黑木耳生长需要较为潮湿的环境,虽然我们看到基地在木段上方架设浇水管道,但是这一类设施过于简陋,不能实现均衡浇水。木耳生长环境因素不稳定的现象。从而生长周期较长,一年只能双收。

3、发展方向单一。现在黑木耳生产完全是照搬复制,一味扩大生产规模。种植黑

木耳的木段现在只有青杠木,黑木耳种类也很单一。但是产业发展必然是一个全面化、均衡化的过程。

种植黑木耳增收的乡村人员较少。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大部分村民对黑木耳种植增收积极性不高,认识程度不足。黑木耳种植基地只是由较少的一部分人

4、承包种植。村民获得的只是承包地的钱。

5、品牌宣传力度不足。至少我们来重庆读书两年,直到这次来云阳,到泥溪才搜

索知道泥溪是重庆市的“黑木耳之乡”。可见泥溪黑木耳在重庆的名气还需进一

步提高。

三、我们的建议:

1、加大管理力度。分配人员定期值班,观察记录黑木耳生长情况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加大科技投入。学习全国各地木耳种植生产经验,增进交流。实现黑木耳生长周期可控、可调,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3、多方向发展。扩大规模同时,引进多种木耳品种,同时运用多种木段,种植生产多种类的黑木耳,满足各个消费阶层,各种不同的消费需求。

4、积极吸收更多村民加入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加大宣传,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帮扶更多村民种植生产黑木耳。

5、逐步打响品牌战。高宣传,有计划的,成为重庆市的特色品牌,进一步走向全国,让更多的人知道泥溪黑木耳,由此带来高回报。

此外,泥溪乡还有香菇、蜂蜜、植物油等多种特色产业。完全可以多条腿走路,以黑木耳为主,实现“一超多强”。

(2)旅游产业:

一、现状:

泥溪乡森林资源丰富,是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大乡。旅游资源主要有风景旖旎的南三峡自然风景区和被誉为“天然氧吧”的鱼鳞、枞林森林公园以及正在筹备开发的地下温泉。动植物种类繁多,动物有野猪、獐子、猴子、刺猬、麂子、白鹭等,植物有中华蚊母、马尾松、罗汉松、水杉、铁青杠和种类繁多的名贵兰草。

此外泥溪人文底蕴厚。有保留着原始的吊脚楼等,还有部分村落农民保持着土法造纸、老式碾米、传统制陶、水磨机磨面等生产生活方式。

二、存在问题:

1、开发力度不够。南三峡自然风景区旅游开发都还处在较初级的阶段。鱼鳞、枞

2、林两个森林公园也还没有开发起来。基础设施条件落后。首先是公路问题。因为泥溪乡这些旅游景点远离城区,交

通必然要便利。可是这方面现在仍是很大难题。路建不好,旅游就没法搞。另

外还有一大问题就是饮用水问题。旅游是一条吃住玩的产业链。饮食清洁卫生

3、必然是一个重点。资金问题。开发资金是最大难题。没有钱,什么都搞不了。

三、我们的建议:

1、招商引资,合作开发。泥溪单独开发存在资金不足问题,可以引进外资,和其他集

团企业一起开发。另外也可以和周边乡镇合作,共同开发成成片地旅游经济带。

2、基础条件落后的情况。公路问题需要上级与泥溪乡出钱出力,共同解决。这不仅仅

关乎旅游,更是基本民生问题。现在最紧迫要解决的是泥溪至龙角路段。饮水问题同样也是民生问题。我们住在乡政府尚且一到雨天只能用浑水。村里的情况可想而知。自来水取水地水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水库建设也刻不容缓。同时加大饮用水安

全的宣传力度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这里提一下,我们来的时候带了一些关于饮用水安全的宣传画,可是张贴过后两三天就会不见踪影。我们和一位阿姨交谈宣传饮用水安全时她也是听了一笑了之。可见这方面村民根本未给予足够重视。

希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能够顺带解决这些问题。

(3)小结:

经济发展需要泥溪乡政府的正确引导,泥溪乡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而且经济发展,需要各方面基础条件的发展,这必然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问题总是可以一个个解决的,但是我们很明显的发现,村民对本乡镇发展缺乏信心。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家里只留老人小孩,“空心村”现象比较严重。打工的“外汇”占了村里经济增长的很大比重。这还是本地就业岗位不足造成的。这个问题是全县的问题。人口问题与经济问题密切相关。由于目前农村地区传统耕地和畜牧业劳动量大、收入不高,加上沿海地区工资的相对优厚,将大批年轻人口吸引出去,致使村中适龄劳动人口减少。我们不禁担忧:泥溪乡缺少了中青年一代的中坚力量,将来村社发展会举步维艰。

所以,要想发展本地经济,务必要扩大规模,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要努力将本地知识分子引回来,提供他们较好的创业环境,政府加大扶助力度,让大家看到希望,增加信心。

因此,从泥溪而言,大力发展本乡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广、做强,在扶植、补助农业的同时,大力开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形成多条稳固的产业链,创造一系列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待遇,才能留住本乡的年轻人,为泥溪的发展做出贡献。

政治、文化发展

(1)政府工作

一、存在问题:

对于政府工作方面的成效,我们在此次社会实践过程中也作了访问和调查。总体而言,泥溪乡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热情好客,村两委会班子战斗力较强,在村民中有威望较高。政府在住房问题、家庭增收、社会福利等方面成绩显著,很好地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其中,住房问题包括居民拆迁安置;家庭增收包括农村万元增收目标;社会福利包括低保户的补助以及农村养老保险的落实,等等。

当然,政府工作中难免会存在不足,我们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乡民反应强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政府工作中存在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

2.政府工作中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的现象。

民众有反应,政府机关的领导和干部走进群众的积极性不够,导致民众与政府之间存在距离感,对政府政务的信息不了解,民意无法有效地向上传达。

另一方面,政策宣传不全面,民众对部分政策执行有“怨言”。受到生活条件制约,乡里不能很好的对村民集中开会宣传学习,农民对国家各项政策特别是当前很多惠农政策知悉度低,对惠农政策的落实产生影响,群众监督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走访、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村民对例如重庆市委三届九次会议关于缩小“四个差距”的政府政策不了解,了解过后也仅对其中的目标表示赞同,但对是否能够落实到位持保守的态度。还有,部分村民对购买农村养老保险持消极态度,主要原因就是对政策不熟悉,不能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前期的投资。

二、我们的建议: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基于泥溪乡的现实情况,我们认为,政府工作虽然忙而繁重,但是干部与群众的血肉关系不可分割,否则将对政府工作的开展形成阻力。因此,希望领导和机关干部能够抽空下来,走进村民家中,了解民情。落实好云阳县“大走访”的政策,真正达到“串千家门、知千家事、解千家难、暖千家心”的目的。

同时,干部与群众加强联系也能解决政策宣传不到位的情况。在这个基础上,乡政府应向乡民加大力度宣传各级政府传达的政策,只有让乡民真正了解惠民政策,才有利于政策的执行。

(2)文化生活

一、存在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乡里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单一,馈乏。乡民们在闲余之时通常只是打扑克、搓麻将、看电视、聊天等消遣。有些居民会自发组织利用空地和音响跳跳跳舞,但是毕竟是少数。

二、我们的建议:

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乡民的日常文化活动也应该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发展,摆脱一般性的娱乐方式。乡政府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修建广场或者公园,为乡民创造娱乐聚集的环境,提倡农村的“坝坝舞”,将传统文化与农村人民的娱乐活动相结合,加强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3)小结:

政治、文化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保障,是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和经济发展两手抓。总体而言,泥溪乡社会发展稳定,政治、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

总结:

在泥溪乡社会实践挂职的一个月里,由于我们时间和精力有限,加之我们自身水平不足,因此在报告中只能就我们了解的现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难免有不妥之处,请见谅。

不可否认,这次社会实践对我们意义重大,让我们能够不拘泥于学校,走进社会,了解中国的农村和重庆发展的现状,让我们再次意识到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这次社会实践虽然结束了,我们也会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关注农村的发展,为重庆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也相信,泥溪乡、云阳县、重庆市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

第五篇:耿镇村调查报告

耿镇村调查报告

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现状

1.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

耿镇村隶属于五台县耿镇镇,位于五台县东北方向,南距县城45公里,北距台怀50公里,西临灵境、刘定寺两乡,东与河北省平山县为邻,毗邻清水河。耿镇村地势相对平坦,坡度较小,交通便利。耿镇村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8?C左右,极端最低气温-26?C,极端最高气温37.8?C,无霜期157天,降雨量小,农作物一年一熟。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饮用水和生产用水均为地下水,属于较干旱地区。

耿镇村现有农户498户,人口1968人,其中劳动力863人,外出300人。全村现有土地总面积0.47万亩,耕地总面积1260亩,人均耕地0.63亩。2005年全村经济收入498万元,其中农业占46.2%,畜牧养殖业占17%,集体经济收入占0.6%,第三产业占36.2%,农民人均收入1304元。

2.产业发展状况

耿镇村产业主要由种植业和养殖业构成。种植业以粮食为主,粮食以玉米、土豆为主。2005年粮食总产量478.8万吨,产值52.7万元。养殖业以牛、羊、猪、鸡为主。2005年,存栏猪400头,牛180头,羊1000只,鸡200只,畜牧产值85万元。

3.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耿镇村的公共事业虽然发展还不太完善,但也是卓有成就。村内主要街道已全部实现硬化,总长度约3.1公里,只是还没有实现路灯化和绿化。建成文化活动室一所,暂无民间文化活动。敬老院也已建成,并开始运行。建成医疗诊所2所,但还没有实行合作医疗。污水排放点和垃圾集中处理点已建成,基本解决了“三堆”问题,只是猪、鸡、狗等家禽的圈养还不太严格。新建了设施较为完备的村办小学教学楼一所,还建成了街心广场、集贸市场等。自来水、电已全部入户,沼气入户正着手实施。在大田灌溉方面,挖水井2眼,并砌成灌溉渠8公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集体经济薄弱,社会事业发展乏力。

全村皆以单一的农业生产经营为主,村委积累资金有限,难以支持太多的社会事业发展。

2.畜牧业发展较慢,没有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畜牧业以家庭圈养为主,没有形成规模,科学养殖没有入户,因此基础较弱。

3.无主导企业,产业化水平低。

全村大部分是家庭农业生产,没有大型主导企业,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产销链不健全,产业化水平较低。

4.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

耿镇村地表水缺乏,灌溉设施虽然建成一部分,但远远不够用,又加上忻阜高速路的占用,使得农田水利灌溉更加薄弱。

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和农业部关于“主导产业强村、龙头企业帮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畜牧业,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稳定发展二、三产业;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整治和村民住宅规划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政治文明协调健康发展。力争用较短的时间,把耿镇村建设成为合格的新农村示范村,为五台县其它村的发展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二)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科学指导

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立足本村实际,突出区域特色,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2.突出特色,全面发展

以发展生产、增加村民收入为本,围绕“一村一品”,壮大主导产业,发展公共事业,争取全村各方面协调发展。

3.注重实效,循序渐进

从村民最直接、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实效,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4.依靠群众,项目带动

动员引导村民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实施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打造示范带动平台。

(三)建设规划

耿镇村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一时难以全面展开和解决,经村委会研究决定,对村民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轻重缓急的做出了相应的决策,具体内容如下:

1.强化民主管理建设,维护农民民主权利

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实行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不断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重大决策,重要开支一律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使广大农民广泛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农民自治组织作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道德意识,法制意识,文明意识和文明程度,使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2.街道的灯化和绿化

2006年经过村委领导一年的努力,村内主要街道已实现硬化,但还没有安装上路灯,街道两旁和居民区还没有实现绿化.为了便利村民的交通,改善村容村貌,村委会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准备安装路灯50盏,并对主街道和部分居民区实现绿化,为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新农村建设开个好头.3.农田水利建设

耿镇村农田水利设施落后,田间路没有硬化,灌溉渠不够长,又加之忻阜高速路征用,水利设施更加薄弱.所以经村委会研究决定,准备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修建2000多米灌溉渠和排水渠,硬化部分田间路,再打两眼井并新建一所水塔,以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和居民的饮水环境.4.兴资建校,抓好教育

耿镇村是耿镇镇的核心,所以耿镇村的教育现状是学生多学校少,现有的教学条件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多学生不得不去外乡就读.为此,村委研究决定要进一步完善村办小学的教学条件,并准备在政府的支持下于村北再新建一所中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5.发展公共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耿镇村的医疗和公共卫生很薄弱,农民的保险意识较低,所以要加大对村级医疗及公共卫生的投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励村民办理养老保险,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6.抓住契机,搞好商业开发

随着五台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旅游区居民搬迁步伐的进行,给五台山周边地区带来了无限商机.所以村委经研究讨论,准备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支持下,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地利,大力开发清水河西边的花猫湾,这样就给耿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耿镇村的规划建设和发展.

花溪乡耿底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