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开展阳光支教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010年7月19日—7月27日,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组织了13名志愿者(李学文、肖颖为、廖文君、曾俊、范丹蓉、何维麟、黄宗峥、邓杰敏、何俊峰、陈玉娟、张薇、何浩威、朱晨星)赴汝城县附城乡东溪小学开展了为期9天的支农支教调研活动。具体行程、活动在下乡日志中有详细的记录,这里对9天来所做的活动做一个总结。
项目实施时间:2010年7月19日—7月27日
项目主办单位:共青团汝城县委员会
项目协办单位:东溪村村支两委
项目实施单位:团县委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汝城县附城乡东溪小学
项目资助单位:汝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汝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汝城三致广告、汝城广文书店
项目监督机构:共青团汝城县委员会、汝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汝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汝城三致广告、汝城广文书店
项目实施队员:全体志愿者(李学文、肖颖为、廖文君、曾俊、范丹蓉、何维麟、黄宗峥、邓杰敏、何俊峰、陈玉娟、张薇、何浩威、朱晨星)
项目实施地点:汝城县附城乡东溪小学
(一)前期准备
第一阶段
2010年4月,协会负责人李学文结合之前下乡支教经验、以及协会骨干成员的讨论结果和当地具体情况形成了暑期社会社会实践策划书草案,同时积极做好一下几个工作:
1、与汝城县团委及时协调,了解当地教育情况及需求;
2、协会活动组织部部长廖文君根据策划书的内容以及对于志愿者的要求,利用协会6个qq群和发动身边的同学进行志愿者的招募;
3、经过审核通过的各队员根据自身情况准备可任教的课程,搜集该课程的资料。(负责人:全体队员)
经过两个多月的协调和沟通,上述三项工作在各个负责人的努力下顺利完成,暑期社会社会实践——阳光支教活动的前期工作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
7月13日晚,全体队员召开了阳光支教活动队员的全体会议,以共享信息,布置下一阶段的任务。会上李学文对阳光支教活动的策划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做出了下乡之前的初步安排。此次会议上对课程做了一些设计,在设计上注重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开设了趣味英语、趣味数学、国学、历史、手语、励志、体育;第二课堂(手语班、合唱队、社工实验、篮球队)和主题日活动(趣味活动、家庭日、国庆日)。而后,结合具体情况和队员的自身特点,大家讨论并议定了下列内容:
1、分层次教学,实行班主任负责制。考虑到学生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决定分高年级、中年级和低年级三班教学,各授课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接受能力等特点准备教案。并考虑到班级在短期内的管理和支教队员同学生的凝聚力问题而采用班主任负责制。高、中、低年级每班各设一名班主任,主要负责每天跟班,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需求,起到支教队员和学生间的桥梁作用。高年级班主任:何维麟 中年级班主任:廖文君 低年级班主任:范丹蓉。
2、各志愿者结合自身兴趣特长,确定各自任教的课程。各志愿者在前期的准备的基础上,结合预设课程,申请并通过了各自任教的课程,并在会后积极准备教案。
3、会议决定肖颖为和范丹蓉主要负责拉活动的赞助,廖文君负责联系各个队员以及审核队员教案。
第三阶段
7月14日上午11点,李学文、范丹蓉在县团委朱志武书记的带领下前往附城乡东溪村拜见东溪村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同时与东溪小学黄守燕校长通电话确认合作意向并商定学生的招募等情况,然后顺便去东溪小学踩点,与学校朱爱香老师了解学校学生情况以及队员的食宿条件。
7月19日上午9点半,全体支教队员到达东溪小学与黄校长进行座谈,初步了解了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处理方法。过后安排了队员的食宿问题。因为考虑到学校只有一、二、三、四年级,同时范丹蓉由于外联任务比较重,因此决定以每个年级为一个班,每班班主任调整为一年级:张薇、黄宗峥;二年级:邓杰敏、朱晨星;三年级:廖文君、何俊峰;四年级:何维麟、陈玉娟。
(二)实施阶段
项目活动从7月20日开始正式开始,主要开展了下面几项工作:
1、捐建图书馆:通过每个队员的努力自筹,募集到150余册适合当地学生阅读的图书,有效改善学校图书馆的质量,活跃学校文化氛围。
2、贫困生走访:通过学校提供的两减一免贫困学生名单一一实地走访,建立一套确实可信的贫困生档案,同时为每位贫困生带去了价值20元的学习礼品。
3、奖励优秀学生:在当地学校开设各个奖项,奖励品学兼优的农村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在校园内营造人人好学的氛围。根据学校学生上一学年度的成绩为依据,具体奖项设置主要为综合成绩前三名、单科状元奖、学习进步奖、特长奖等。奖励形式为奖状+奖品(笔或者书本)。颁奖仪式放在活动最后一天联欢会上。
4、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到当地支教:支教是本项目的重要内容。我们充分发挥大学生具有亲和力,有耐心,善沟通,眼界开阔等特点,和孩子们一同成长,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本次支教计划按以下方式进行:
每天的教学都必须按照课表进行提前备课,如有调换提前申请,班主任随堂监督和课后反馈评估。
提前备课
不打无准备之战。教师必须在讲课前一天做出完整的课堂教学计划,把每节课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保证课堂秩序和教学质量。同时注意课堂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针对高年级出现的特殊情况,高年级的课堂教学计划实行群策群力,集体备课,力图最大限度的吸引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此举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班主任随堂监督
班主任必须掌握本班每门课程的进度和每节课的课堂效果,同时掌握每节课的到课率和课堂状况,以便把握每名教师的课堂表现和学生对课堂的反应。班主任还要协助授课教师维持班级秩序以及把握课堂时间。
课后反馈评估
保证每天对指教进行及时总结,整理支教日记。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反馈的意见对课程做出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作出改进和及时的调整,以保证短期支教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次支教特色
凌驾于学生之上,以制度和成绩服人的老师是可怕的。此次支教,我们充分发挥了大学生具有亲和力、有耐心、善沟通、有威信的特点,和孩子们一同成长,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我们深入到他们当中,逐步消除了应试教育下学生对老师的恐惧感和抵触情绪,努力构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始终把孩子们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在为期9天的支教过程中,有许多亮点是值得我们一提的。
最重要的是主题日的设置。
本次支教除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及兴趣小组活动外,增设“趣味活动日”、“家庭日”、“国庆日”三个主题日活动,分别在7月22日、7月24日、7月26日三天的下午开展。活动采取宣讲、游戏、作文、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每个主题日分别有3个负责人,分别在四个年级开展活动。这些主题日设计具有针对性,“趣味活动日”是为了增强志愿者与学生的互动,同时丰富支教形式和内容; “家庭日”旨在培养感恩意识,弥补当地家庭教育的不足;“国庆日”则是为了迎接国庆六十周年,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5、联欢会。活动最后一日组织一次联欢会。联欢会的主题是“同一片热土,同一颗心,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阳光支教活动联欢会”,表演者为学校学生和大学生志愿者。表演形式可以有歌曲、舞蹈、诗朗诵、故事秀等。其中有一个重量级活动为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后期总结
经验:
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在2010年7月份在附城乡道南小学开展了协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支教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此基础上,协会于2010年7月19日—7月27日在附城乡东溪小学开展了阳光支教活动,活动得到了县团委、东溪村支两委、学校老师、东溪村民以及广大学生的认同。汝城县广播电视局对本次活动的启动仪式、三个主题活动日、联欢会进行了报道,提升了协会及本次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汝城县团委、东溪村、东溪小学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衔接,使得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得到了有力的保障。这提醒我们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坚持在汝城县团委的指导下,积极与项目实施地衔接沟通,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2、资金的充分保障是本次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础。本次活动在协会肖颖为、范丹蓉及其他成员的积极努力下,得到了汝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汝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汝城三致广告、汝城广文书店的大力支持和赞助。在此,对以上单位,我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3、团队纪律和建设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和建设。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好的严格执行的团队纪律,活动将不会有如此大的成功。团队的详细纪律请见附件。期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汝城籍大学生希望能够参与本次活动,但是条件是晚上回家睡觉,于是被我们团队拒绝。在本次活动期间,团队成员也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出现吸烟喝酒等影响不好的行为。
4、活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本次活动确立了队长、副队长、支教负责人、调研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后勤负责人、联欢会负责人、项目记录员、会计、出纳、各年级班主任等一系列职责,确保了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
教训:
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是一个年轻的团队,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团队,限于经验、精力、能力等等原因,很多细节和工作都不可避免的有不够完善的地方。
1、由于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所组织的一切活动都需要在外的汝城籍大学生回到汝城后才能得以顺利开展。这样的团队不像大学校园里面的一般性社团,天天碰面,经常讨论等,因此每一名队员都需要在回到汝城聚齐后才能相互认识,故在团队建设方面有着先天的不足,这样对于团队
第二篇:暑期社会实践支教总结
刚进大学的时候就经常听到学长学姐们谈论他们的社会实践,当时就觉得特别的羡慕,甚至可以说都有点崇拜。于是当今年暑假前夕老师提到“实践”“支教”这两个词时,我的心就开始不安分起来。
终于暑假期间,我们怀有共同梦想的一行人,在刘岩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邯郸市磁县路村营中学,踏上了圆梦之旅。在这里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我们分为两个小组:支教组和义务维修组。我们支教组共招了三个班,两个小学班和一个初中班。我很荣幸的担任了初中班的班主任,并和另一个同学共同负责初中班的数学课。
在上课之前,我一直在想象着我那帮孩子的情况,想象着他们的听话,他们对知识的渴望。然而当我上第一节课时,我才发现我错了。他们才刚要上初中,还是一帮不太懂事的孩子,他们不了解当前的社会,没有意识到知识的重要,也没有那么强的求知欲。
“太调皮了,我的任务太难了。”这是我上完第一节课后对同伴说的第一句话。我开始不停地想着自己应该怎么办,毕竟我得对这帮孩子负责,对我自己负责!
看着不怎么对课本感兴趣的孩子们,我突然间意识到我们这些人来这里意义真的不在于让孩子们在这一周学到多少东西,而是在于让孩子们从我们身上看到外面的阳光,从而激起他们进取的欲望。如果我能在后者这一方面起到哪怕一丁点儿的作用,那么我觉得这个班主任我真的没白当。
于是从这时开始,一下课我就和孩子们聊天儿,给他们讲大学的生活,给他们讲他们以后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他们不开心了,陪他们做游戏;他们学习上有疑问了,陪他们一起解决;以前的知识不完善了,陪他们一起复习。慢慢的,他们的情况真的有所改变。实践这一周,我们每个人都被幸福包围着,尤其是我。
我比较活泼,是那种孩子王型的,经常带着小学的孩子们做游戏。见我会倒立,会翻双杠,就有小男生儿们向我挑战,结果打成了平手。小孩子不干了,非得和我比翻跟头(那种单手翻型的),这我哪会呀!我说不会翻,他却不肯,一直缠着。这时,我班上的一个帅帅的小男生儿站出来了。“我替我老师跟你比,怎么样„„”当时我真的觉得幸福的要命,那种被学生保护的感觉真的太幸福太幸福了。
任何快乐的时光都是过的相当快的。一眨眼,七天就没了,离别的日子也到了。我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以为搬了我们的行李就能留住我们了。他们跑到我们宿舍里,不停地往外搬我们的行李箱,攥着它就是不放手。当终于被劝动放手时,他们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现在想想当时的情景,鼻子还是不由得一阵阵泛酸。
孩子们刚离开,我们马上准备启程。我们是偷偷走的,但当我回头留恋的看学校时却看见了躲在墙角往外探着的泪脸。
尽管实践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但是我们依然通过各种方式联系着。虽说只是短短的一周,但是我们却和路村营的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而这短短的一周也将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财富。
伴着酸楚的回忆,这篇总结也进入了尾声。希望我那帮孩子们以后的路不会太坎坷,希望他们会一直快乐,希望他们珍惜身边那些一直陪他们走下去的老师,希望他们各有所成。
第三篇: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支教)
暑假社会实践小结
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介绍
时间:2009年6月31日~7月10日
步骤:6月31日抵达巴仁哲里木镇,在当地一家小旅店住下。
7月1日支教活动正式开始。
7月4日家访贫困同学。
7月5日带孩子们上山野游。
7月8日上午巴仁哲里木中学校园艺术节,师生联谊。
7月9日晚师生交流会
7月10日返回通辽。
内容:本次支教是上外志远社的暑期实践活动,通过面试选拔出了13名队员组
成内蒙支教队。内容主要为支教,分为英语,数学,计算机,普通话,历史,社会等六门课。主要接三个班,六年一,六年二和七年一,这三个班十天的课程全部由我们上。另外还代了几节五年级和八年级的课。我被分配为六年二班(初一)的英语老师兼代理班主任。
成绩:让孩子们了解了外面广大的世界,给老师们带去新鲜的教法。这十一天和
我们和他们一起生活,学习,玩耍,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得到了巴仁哲里木校领导的一致表扬。
二、实践心得及收获
从刚开始的从火车上蹦下来坐着毛驴车进到镇上,到孩子们红着眼圈送我们上车,其间发生的事儿真是值得一辈子回味:拼床拼出来的大通铺,大家挤在一起睡觉时的温暖;被杂物堆满,乱到男生都忍不住会说两句的屋子,特别有“家”的感觉;好吃到要死的各种奶制品,牛肉干和大碱馒头;环境,味道都五星级的厕所;上课时一提问就举起一大片的手,没被叫到的孩子脸上的小失落,介绍外面的世界时孩子们脸上的兴奋表情;回孩子们的信回到笔用没水儿了好几只,手写到抽筋儿,脑子再也想不出该说什么的那种境界;艺术节上小品《小崔说事》中客串演白云大妈的情景;带着吃的和孩子们一起爬山的辛苦;闫队长山顶的励志课程;家访时一个半小时的暴晒,后果就是给自己的腿穿上了无法脱去的高档灰色“丝袜”;到孩子们寝室去聊天,玩杀人游戏的快乐;学会的N多首老歌,大海,火苗,军中绿花;排练兔子舞时的声嘶力竭;最后一节课的哭声一片……如果这样一直说下去恐怕这一天都说不完,种种的种种都化作草原夜空中清晰的北斗,告诉我们友情,爱心,勇气这些亘古不变的真理,让我们不由得总结过往的一切,于是恍然发觉青春的所有迷茫、痛苦、失落都是暂时的,快乐、坚定、永不言弃才是生活的主旋律,未来的道路虽然艰巨而漫长但依旧充满无限的可能……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我喜欢这份工作,这里我接触到的是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与我沟通,和我说我不熟知的内蒙风情;他们热情地发问,哪怕有时候我答不上来,也不会嘲讽……虽然看似使一些极其简单的事,但是却让我每每在静思的时候感到真诚。于是,我有时也会和他们讲讲自己的大学和家乡,他们好奇的眼神让我感到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自己身上的责任------让他们接触到更大的世界。
我知道,无论我怎么准备怎么安排课程,我们教给他们的知识,都是有限的。我不知道短短一个月我真正给他们带去了什么,因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想考试一样可以用分数衡量。最主要的,是我们给了他们一个梦,一个希望。从他
们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他们渴求知识、渴望亲眼目睹的激动。年少时的我也不是同他们一样充满了好奇?在他们身上,我能看到以前的自己的影子,似乎岁月童话里的我在向我招手。这使得我愈发喜欢他们。在与孩子们接触的时间里,我深深被他们的聪明机智、天真可爱所打动。我犹记得有个男孩子,虽然发音不标准,但每次我请他读课文的时候,他都会勇敢的站起来。孩子们个个都是天才,都是天使!他们优秀的表现让我很意外,很欣慰。更值得一体的是巴仁哲里木镇中学的老师们,我们开设的特色电脑课,他们都很积极地来听,努力追赶时代的潮流,以便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虽然他们的设施和发达地区真的相差很远,但有这样的老师和这样勤奋学生(孩子们都是五点起床,六点多就开始上早自习),我看到了这个地区教育的希望!但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期待国家在偏远地区的教育上能有更大的投入,帮助那些家境贫寒的孩子们!
在这次的支教活动中我感到很大的成就感。因为觉得自己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心里就总是满满的。同时,我也在支教队里发现了很多真善美的心,他们确确实实地在用心为支教。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专业,但是帮助孩子们的心把我们连在了一起。需要帮助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不仅仅在内蒙,也在中国更偏远的地区。在偏远农村条件会更加恶劣。我真诚的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去帮助更多的孩子。现实是无奈的,不过我坚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做出一点实际行动,汇合起来就会形成一股伟大的力量!内蒙之行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可现在还是时常翻看当时的照片,好像那些快乐还没有远去,一转身就会看到大家和孩子们的笑脸,于是嘴边就会不由得扬起幸福的微笑……直到现在还有小孩儿给我发短信,很感动很开心!我们的关系不仅是师生,更是挚友,多年后这段经历一定会
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丽的回忆。真希望几年后,在上海街头,突然听到一声亲切的“小爽姐姐”,哪怕只是擦肩而过,那是件多么美好的事儿啊……
三、自己的不足及未来的改进方向
这一次支教的经历同样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的渺小。我的英语水平还有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需要改进,这样课堂上一定会有更好的效果。还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英语水平的提高需要持久的努力。每天早上的晨读训练口语,课上的内容夯实基础。表达能力这可以通过参加更多的校园活动来改进。生存能力需要注重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努力打理好自己的一切,让一切井然有序。在这次的活动中我还学会了如何为他人着想,不能总以自我为中心,要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其实需要我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这次支教对我的影响是持久的,因为它渗透到了我心灵的深处。
2009.9.13
第四篇: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总结
支教总结 转眼间,再经过这个炎热的暑假就预示着大二生涯即将结束,还记得预示大一即将结束的那个暑假里,我同样是参加了暑期支教社会实践,2013年我毅然的选择去支教成为志愿者老师之一,这次支教同样是很有意义的。
在连云港海州区锦屏镇刘顶村素质拓展基地的支教活动7月19日结束了,每位老师都为学生们买了礼物,在他们身后的贴纸上写下对他们的祝福,由于时间安排紧,我们早学生一步离开,有的学生偷偷藏起来了,当我在搜素她时候却增么也找不到,后来得知怕看着我们走,刚上车,就热泪盈眶了,朝夕相处这么多天,舍不得,难以忘记一起做游戏,一起包饺子,一起参观科技馆,教他们下棋,鼓励协助他们穿过障碍物,每一次他们的成功都让我们无比开心,一起爬山却突来阵雨簇拥在一起带来的温暖......日子不长,情却很真,也许我们并不能教他们多少知识,但我们教他们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也可以感受家庭温暖,成为社会上的人才。7月20日我又赶到了徐州新沂的支教地点双山村,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熟悉,虽然经过一年的发展有了一点变化,还是2012年支教时的那个小树林,有的地方修了水渠,建了新房、小亭子,走到教室,首批到这边的支教队员正在上课,第一眼我就看到上一年我教的学生,还有其他我熟悉的学生,仍然记得2012年学生为我拔掉白发,数了一下有10根,我终于明白了做老师的辛苦和忧虑,今年就教其他的的小学生,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那样的调皮打闹,有的时候我也会故意装作生气严厉一点,不然就没有威严了。同时,我也带他们上体育课,给他们讲点篮球的知识,并且用篮球带着他们玩传球游戏,比赛投篮,他们虽然因为太小不能够用常规的投篮方式,我就叫他们抛球投篮,学生们不知疲倦地上体育课,虽然阳光挺热。身为主要负责人之一,我也更多的把采访等机会让给了其他人,扛起难扛的担子。8月15日我的支教生活最终结束,支教的记忆会刻在我的脑海里一辈子,借这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想说“不在其位难解其事”,做学生的时候很难理解老师的辛苦、心血和对学生的期待。
在这里,我要感谢那么一群人,首先是感谢我校对我们支教行动的大力支持,感谢连云港海州区领导和徐州新沂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样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感谢老师的关心指导,其次,要感谢我们南京高校爱心联盟支教团的队友,有人生病了,有人受伤了,有人水土不服,是他们与我携手共度难关,是他们“不抛弃,不放弃”决心使得我们最后克服了所有困难,是他们孜孜不倦地教学和青春的朝气给我们支教团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精彩,最后,要感谢当地学生和家长对我们的大力信任和支持,他们的认可是我们不断前进地动力。
支教不仅是我们教授学生知识,如何去尊重关爱他人与人相处,如何克服以后的困难,同时,我们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深刻的理解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学会忍耐、坚强、团结、互助和奉献。
第五篇: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xx大学汽车学院赴xx暑期社会实践队,根据部署,分别驻扎在xx,xx,和xx三个村子。现介绍xx小队的基本情况。
队伍基本概况:全队九人,其中汽车学院09级一人,10级6人,文传学院11级2人。
队员:
时间安排:7月9日---7月16日
作息时间:
起床6:00
早操:6:30——8:00
早饭:8:30---9:00
上课:9:30---11:30
午饭:13:00——13:30
午休:13:40——14:30
上课:15:00——17:30
晚饭:19:00——19:30
开会交流:20:00——21:30
xx基本概况:
首先xx区是国家级贫困县,而xx村所属的xx村(行政村)又是当地扶贫开发的重点村。在此次支农支教的三个村子,xx最为偏僻,地处流岭深处,是整个流岭海拔最高的村子。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当地没有手机信号覆盖,村中电话也很少,村里没有商店,没有诊所,整体上当地群众生活比较艰苦。当地人不少人信仰基督教,精神文化生活匮乏。
xx小学所属xx小学,该小学时三年制小学,只有一个代课老师——杨老师,一个人负担一到三年级的所有课程。学校只有一间教室,教室的墙是土墙,窗户破旧,采光差,照明查,桌椅板凳破旧,黑板是土质的……教室一到下雨就不能上课,属于危房。学生生源主要来自村中,这些年在校学生一般平均维持在九人。
xx村基本没有楼房,连砖木解构的平房也很少,村民居住条件较差。主要原因在于交通不便,建材都是从山外运输进入,运输成本惊人,自然很多村民的居住条件得不到改善。通村的水泥路,只到村口,大概从xx小学向上走,村中主干道没有硬化,而上边居住了村中的大部分村民。村民饮水来自山中自家挖的水窖,饮水安全得不到保证。村中年轻人多出去打工,只有留守儿童和老人在家。
当地是山区,土地奇缺,村民主要种植的作物是玉米和土豆,经济作物还有核桃。土地大多在坡上,耕作依旧采用原始的方式。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在坡度超过四十五度的坡上还种有庄稼。山中部分地区有野猪出没,祸害庄稼,深深困扰村民。
从山阳服务区徒步进山,一路上一直在走上坡的山路,到xx约三十里山路,我们的队员,一步一步走了上来。这里充分发挥团结友爱,大家相互帮助一路坚持最后到达目的地。由于前期和xx小学的杨老师有过交涉,我们在xx的工作得到了杨老师的大力支持。
支教工作:
9日到xx已经傍晚,队员们身体都比较疲惫,住宿问题尚未安排妥当,所以招生工作定在10日上午。根据杨老师的介绍,我们对xx的生源分布有了大概的了解,于是兵分两路,一路顺着上路向上走,一路顺着山路向下走,逐户走访村民,一来将在家的孩子们都招到学校,二来了解一下村民家目前的基本状况,正值农忙时节,看是否有力所能及的农活可以帮助村民去做。由于放假,一些孩子被父母接到打工的地方去,最后经过半天的走访,我们一共招了九名学生,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有。基本上都是xx小学的学生。
这次招生的结果虽然不容乐观但是之前已经在杨老师那里有所了解,所以最后还是觉得招生结果可以接受。经过我们的初步了解,我们对孩子们的一些学习情况有些了解。这里的孩子们基础比较差,加上年龄比较小,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教学效果不太好。我们最后采取的是分组教学的方式。
我们这些山外来的大学生,在这里进行短期的支教活动,我们重点在于如何能够给孩子们带去希望,对他们的今后的人生产生影响。还有一点我们尽量不涉足他们的课堂内容。因为有一个现实就是,鉴于当地老师自身的素质,在一些语言类的问题上发音方言味道太重,一些汉字的书写,笔顺等问题有出入。如果我们在这些问题上涉入过多,会导致将来我们走后当地老师的教学工作受到影响。所以呢,我们尽量在课堂中回避这些问题。还有,我们这些志愿者毕竟不是专业的老师,没有受到过相关的培训。
xx小学只有杨老师一位老师,而且杨老师又是代课教师,一个人负担了三个年级所有课程。在这些孩子们平常的教学中主要学习的就是语文数学,而像音乐课,绘画课孩子们就没有。所以,我们在此次活动中把这方面放在了重点。
根据安排,我们每天下午的工作重点就是进行艺术启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此时就像一块尚未开发的沃土,在艺术方面进行启蒙显得很有必要。队员中有不少学过绘画,在这里陪着孩子一起,教孩子们绘画。从简单的简笔画开始学起。孩子们呢,对于画画也很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存在兴趣的情况下,教学显得容易很多,尤其我们这种家教式的辅导。孩子们在描简笔画的过程中收获快乐,我们也收获着快乐。其中我们让孩子们,对着一个队员画他们心中的哥哥,最后看着孩子画的画,大家都笑得很开心。
除了画画,我们还积极发掘孩子们的才艺,其中一个就要读一年级的小姑娘竟然会歌伴舞--《荷塘月色》,看着孩子精彩的表演,大家拿Dv记录,大家一起为孩子鼓掌。我们的队员在之前精心准备,在下午课余还弹吉他教孩子们一起唱歌。歌声飘荡在这破旧的教室中,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为了迎接后期的文艺汇演,我们积极组织节目,期间还给孩子们排演了一个短话剧《花木兰》。在这些过程中,孩子们弥补了以往课堂上缺少的内容,同时收获了快乐。
孩子们都有暑假作业,但是爷爷奶奶岁数比较大,没法督促孩子们完成作业。我们队员经过商议,觉得辅导孩子们作业是最容易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有效的方式。于是每天上午的学习安排就是辅导作业。一般一个队员带一到两个学生,随时解决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基础。就汉字而言,很多基本汉字孩子们都不会写,即便会写,也没有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整个汉字就是比葫芦画瓢照样子画的。后来我们觉得孩子们的汉字应该得到提高,就在市区给孩子们买了二十本练字本,我们相信经过联系,孩子们的写字水平会得到一定的提高,这对于将来教学以及长远来说都是有益的。
我们向杨老师探求过这些问题,最后问题的根源又落到了留守儿童问题。由于长期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也不高,平时放学回去后没法辅导孩子作业。同时就是当地父母的观念问题,以写字为例,父母之看法在于,只要人的就行,笔顺不重要。由于学生在家庭教育不能及时跟着在学校的教育,所以出现了回家孩子不学习,回校孩子学习难的状况。只有让父母的观念转变过来,积极督促,配合好学校老师的教学,孩子们才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同时,这里尊师重教的观念还是不够。孩子的成绩上去了,家长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孩子的努力,把老师的付出放在一边;孩子成绩上不去,做为家长很少反思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将责任归咎于老师。如何提高老师的社会地位,使尊师重教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于提高乡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次支教活动中,我们队伍得到村中杨老师的大力帮助。杨老师积极照顾队员的生活,安排我们住在她家,给队员们做饭,在生活上极可能的照顾大家。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杨老师夫妇搬出自己的房间把屋子让给我们,让自己小儿子搬到同学家,还打算自己在外屋木板搭床……杨老师本身不是正式的教师,是一个本应在中国消失的民办教师。她一个人守在山里这所破旧的小学,一守就是七年。这七年拿着微不足道的工资,这七年得不到一个教师应有的待遇,这七年自己贴钱购置教学用品……在雨中,是这位老师把孩子送过河,是这位老师将孩子们从失修多年的危房带到家中上课……在朝夕相处的一周多时间,我和杨老师交流较多,深深被这位朴实的乡村教师的品德所折服。
农村有许多复杂的问题,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人不要卷入其中的纠纷,因为这些事情多是很多年的陈年老事,其中缘由难以辨清出,尽管心里想帮助解决,但是我们的好心也许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卷入其中容易给队伍队员以及杨老师带来麻烦,所以纪律要求不能参与当地群众纠纷。xx地处深山,交通闭塞,通讯条件落后,无手机信号,山中有野猪等出没,毒蛇也较多。出于安全第一的考虑,我们要求队员只能在学校区域活动,出门向领队汇报,以确保安全。在平时,通过和孩子们交流谈心,我们了解到一些人家的困难,正值农忙,我们也积极组织队员帮助一些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干活的过程中同时缓解老人的孤独感,得到很多村民的认可。
在这七天,大家吃了很多苦,尤其在饮食的不习惯,居住条件差,但是大家都克服了。九个人从最初的不相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走到一起,在xx每天一起吃苦,一起陪着孩子们欢笑,到最后建立深深的感情。每天早起下山跑步,和xx的同志们一起唱队歌,一起朗诵少年中国说。每天挤在一起睡,在一起吃着土豆,开着玩笑,一起总结支教过程发现的问题。这其中有赞扬,有批评,在大家开诚布公的真诚交流里,最后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相信这也是此次下乡每个队员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