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编辑:雾花翩跹 识别码:17-989992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07 02:06: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夏季高温季节,光照强,水温高,鱼类吃食旺,生长快,是养殖的黄金季节;但同时夏季高温季节昼夜温差大,水体上下温差分层明显,由于大量投饵使水质中有机质含量增高,亚硝酸盐和氨氮等有害物质也随之大量产生,水质变化快,加之鱼类密度高,养殖鱼类受环境变化影响应激反应加剧,抵抗力下降,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造成经济损失。遇有特殊天气易引起浮头泛塘及鱼病暴发,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对水产养殖生产的影响也较大,因此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生产管理重点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1、加强鱼池管理:整理池塘,加固池埂、池坝,夯实池基。检查进排水口是否完好,清除进排水渠中的淤泥、杂草等障碍物(网箱要清除网衣上的附着物),确保水流畅通。持续高温,要尽量提高鱼池水位,稳定水温、增加鱼池水体容量;网箱可采取沉箱的方式度夏。在台风前要做好塘坝加固、防逃设施。

2、调节好水质:适量加注新水,一般7~10天加水或换水一次,保持水位在1.5~2米。水深超过2.0米的池塘最好能装备耕水机,并勤开增氧机,打破温跃层,促进上下水层的交换或水体循环。每10~15天按每立方米水体25~30克的剂量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也可施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改善养殖水体的微生物生态环境。如果水体中浮游生物丰富且稳定或者在施用微生态制剂后,尽量避免施用药物。当水质恶化时,可用底质改良剂或光合细菌进行全池泼洒,以降低水中的有机质含量和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同时延长使用增氧机的时间。如果养殖池塘出现蓝藻水华,加强池塘水体的循环可有效抑制蓝藻暴发,按每立方米水体0.5克剂量全池泼洒硫酸铜,可有效杀灭蓝藻。在泼洒硫酸铜的当天要加强增氧,避免泛塘,在泼洒硫酸铜后的3~4天,可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改善水质与底质。夏季晴天中午多开增氧机,促使水体上下对流。养殖户应坚持每天凌晨、中午开机增氧数小时。夏季天气多变,每天要收听天气预报,做好雷雨大风的防范措施,发现缺氧预兆,应及时注水、开启增氧机。台风后注意池塘水体酸碱度的变化,需及时测量水质指标,合理调节PH值,并且及时做好改良水质措施。

3、科学投喂,增强鱼体抵抗力:持续高温情况下,尤其要坚持“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喂,选购优质品牌饲料,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C,每吨饲料中加300克左右,可保护肝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解毒功能。投喂的饲料量不宜过多,坚持八成饱原则,以避免过饱引起的消化吸收不良和肠道性疾病得发生。应做好饲料的储存工作,防雨、防霉变、防阳光暴晒。把喂食时间改在上午11时前和下午4时以后,避开中午表层水温高的时间。投饵机数量以每15~18亩水面设置1台为宜,避免大量的鱼聚集在一处摄食。水深超过2米的池塘要减少投喂时间,一次投喂以20~30分钟为宜。可在食场周围采取挂袋、挂篓的方法,使用硫酸铜、漂白粉等消毒杀菌杀虫剂,防止病原菌感染。

4、适当稀养,逐渐减少养殖容量:养殖密度要科学合理,使池塘自净能力与有机质污染量基本平衡。要根据池塘条件、配套状况和技术水平等来放养鱼种,一般控制在800~1000千克/亩为好,最好能实行轮捕轮放。在高温或持续高温天气,不要采用全池拉网的方式捕鱼,建议在食台附近设置抬网捕鱼,捕大放小,不仅减少了养殖容量,增加了资金流动效率,又降低了对鱼体、水质、池塘生态的影响。在抬网捕鱼后,可以适当补充小规格的鱼种,确保水体的利用率与养殖产量。

5、加强日常巡查管理:坚持每天巡塘3次以上,注意观察水质和养殖对象的活动与摄食情况,及时发现容易发病的各种不良环境,尽早采取防范措施。在台风、暴雨天气时,要多加巡查。并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巡塘次数,严防突发事件。发现池埂坍塌,可及时修复,严防溃堤。

6、加强鱼病监测,对症下药治疗:日常巡查时应注意观察鱼类的活动、摄食等情况,对离群独游、游泳失衡、摄食不正常、体色反常或有病灶得鱼类应及时处理。发现死鱼要及时捞取,防止病害扩散蔓延,避免死亡动植物腐烂对水环境造成压力,而且应及时采集病样送到所在的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中心)实验室检测,并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建议进行治疗。夏季水温高,消毒药物和杀虫药物对鱼的毒害作用加大,易杀伤鱼鳃引起死亡。在防病治病时避免使用毒性较大的化学药物。高温季节在鱼病防治上一般不主张大面积使用消毒剂,以免造成水质变坏,加重病情,应采用内服药物与食场挂袋(篓)相结合的方法来防治,鱼一旦生病应采用药物防治与水质调控相结合方法会使鱼病防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高温季节牧草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高温季节牧草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戴征煌 202_-7-

21高温季节是春播牧草生长旺盛及利用期,需求充足水分及养分;而秋播牧草生长处于衰弱期。故此,针对不同类型牧草品种,采取不同生产管理措施。

一、春播牧草

1、加强牧草水肥管理至关重要,可视土壤湿度进行灌溉(沟灌或喷灌),一般做法:每隔2-3天进行灌溉一次,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牧草生长。

2、牧草刈割应掌握适时刈割,刈割应做到每天下午五点半后进行,减少刈割牧草茬口水分流失,有利于牧草再生;有条件时,可在牧草刈割后灌一次“跑马水”。

3、牧草刈割后,应即时中耕除杂,并按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202_-3000kg或尿素8-10kg,促进牧草再生草生长。

二、秋播牧草

1、我省一般每年7月中旬进入高温季节,而秋播牧草正处于休眠期,可用稻草及牧草枯枝覆盖牧草地,减少土壤水份蒸发;同时,视干旱程度进行沟灌,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对牧草宿蔸越夏的影响。

2、秋播牧草进入休眠期前20天左右,进行刈割,并结合中耕除杂时,施入腐熟的农家肥(如牛粪或猪粪)按每亩1500-2000kg;同时用干枯杂草覆盖牧草茬蔸,减少牧草宿蔸水份的蒸发。

第三篇:春季水产养殖技术要点

春季水产养殖技术要点

(滕州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春季渔业生产时间紧、任务重, 尤其是今春的低温、寒潮天气影响了滕州渔业生产工作的按时进行,为确保今年渔业生产丰收,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积极筹措,为广大水产养殖户编制发布了春季水产养殖技术要点,力保今年渔业生产起好步。

一是要根据市场信息和自身经济实力,及早做好全年养殖计划,规划好相应的养殖模式、品种、规模、饲料、技术、市场销售等因素,准备好渔业生产物资,及时开展工作,保证养殖效益。

二是抓好标准化鱼塘开发整理改造。在当前天气尚未转暖还不适合水产养殖的时间,应积极充分开发利用荒废地,整理成适于养殖的池塘,新增水产养殖面积,提高水产养殖规模。抓好低标准池塘的清淤改造、消毒,提高池塘养殖标准,增加水产生产潜力。

三是抓好春放工作。一年之计在于春,积极利用气温回升的时机,联系购买好优质鱼种,加大品种调整力度,选择市场销售前景好的新品种,做好鱼种放养。春季是渔业生产苗种销售旺季,购买优质水产苗种,要注意供应单位是否具备苗种生产销售许可,购进外来水产苗种是否有产地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在春投春放中,要注重大规格苗种的投放,做到品种优、质量好、规格大。由于当前气温低,以及春季气温变化大,要在春放工作中,及时掌握天气变化,防止冻伤鱼种,操作要仔细,提高鱼种的成活率。

四是抓好春季水产养殖及疾病的防治工作。随着气温的回升,春季是水霉病、寄生虫病等病害高发的季节,病害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模式,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及时做好池塘清整消毒工作,逐步提高池塘水位,注重改善水

质,及时投喂饲料,加快鱼类恢复体质和生长。

五是开展水产苗种繁殖的养殖者,要利用2-4月气温逐渐回升的有利时机,加强亲本的投喂管理,增强亲鱼的体质,保证繁育质量。要提前做好鱼苗繁殖准备。做好繁殖设施检修,搞好亲本的引进更新和培育,确保鱼苗繁殖顺利进行。

第四篇:浅谈高温季节种猪养殖

浅谈高温季节种猪养殖

主词:高温 种猪 养殖

摘要:高温对种猪的养殖带来不少的困难,笔者就个人经验谈了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与大家商榷:

1、调整日粮配方,保证适宜营养水平。

2、供足清凉饮水,控制猪体温上升。

3、改变饲喂、运动和配种时间。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出现了持续高温天气,对规模化猪场猪的繁殖性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造成不少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现象和问题,笔者就个人经验谈一下如何克服和缓解高温给猪繁殖带来的不良影响,以供同行参考,敬请指导。

一、调整日粮配方,保证适宜营养水平

现代营养研究表明,适宜的营养水平是提高种猪健康水平和繁殖性能的决定性因素。高温使种猪采食量降低,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因此,每当进入夏季高温时期,生产就要调整日粮配方,提高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保证种猪有利于正常繁殖的营养水平。其具体做法是:

1、种公猪在原日粮基础上每头每天增喂2枚鸡蛋。有条件的猪场加喂适量的青绿饲料或用2%―5%的脂肪(因脂肪的消化产热少)替代等量能值的碳水化合物。

2、分娩哺乳期母猪保持高营养水平(粗蛋白大于等于16%,消化能大于等于13.39mj/公斤),产前4周2.5―3.2公斤,哺乳期4.5公斤以上的日喂量是必要的。

3、断奶后母猪或配种前2―3周后备母猪喂高营养水平日粮―哺乳料短期优饲,促进发情排卵,恢复母猪长膘和为配种受精及胚胎发育贮备营养,日喂量应保证在2.2―2.5公斤以上。

4、配种后的母猪以低能低蛋白水平日粮(粗蛋白不高于14.5%,消化能不高于12.97mj/公斤)饲喂,日喂量减少到1.5―2.0公斤为宜。母猪配种后第4周至产前4周,保持中等偏低的营养水平(粗蛋白14.5%,消化能不高于13.8mj/公斤)日粮,日喂量可控制在1.8―2.2公斤。过多的饲喂不仅是饲料的浪费,而且增加母猪代谢负担(高温时期尤其如此),更可能造成哺乳期厌食或采食量下降,导致母猪过度失重和泌乳力降低,对母猪的繁殖力和仔猪发育不利。

二、供足清凉饮水,控制猪体温上升

水对猪体温调节起着重要作用,高温环境猪主要依靠水分蒸发来散失体热。饮水不足或水温过高会使猪的耐热性下降。有试验证明,猪饮水量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加,在气温为7℃―22℃时,饮水量和采食饲料干物质比为2.1―2.7∶1;气温升高到30℃―33℃时,饮水量和采食饲料干物质比提高到(2.8―5.0)∶1。由此可见,饮水对猪的高温条件下的健康和繁殖是绝对必需的。

三、改变饲喂、运动和配种时间

每当进入炎热季节,猪场都应改变猪的饲喂时间,早餐宜早,可在6时左右;晚餐要晚,宜在19时左右;午餐可避过中午时间饲喂,以

充分利用天气凉爽时猪群多采食饲料。湿拌料可以更湿一些并加喂青绿饲料来提高适口性,促进采食。对种公猪来讲,合理的运动是提高健康水平和配种能力必不可少的手段。在高温季节更应坚持不懈,但应随着饲喂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即每日在早饲后和晚饲前各进行0.5―1小时的驱赶运动。配种或采精的两次时间亦可安排在上、下午运动后0.5小时左右,尽可能使种公猪中午休息的时间长一些。另一方面,高温对种猪最为直接的影响是性欲降低,发情延迟。因此,在夏季高温时期,可充分利用公猪效应弥补高温带来的性欲降低的不良影响。

以上为笔者的个人经验的总结,提供同行参与大家共同商榷,起个抛砖引玉之意,如有不当或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行和领导斧正。

202_年6月25日

第五篇:夏天高温季节黄鳝养殖管理技术

夏天高温季节黄鳝养殖管理技术

在夏季气温可高达35~42℃,夏天阳光的曝晒很容易将池水水温升高到28℃以上,甚至可达38℃以上,水温高,黄鳝吃食旺盛,排泄物较多,水质易恶化,含氧量也由止而降低。如果不抓好夏季管理工作,高温天气对黄鳝的正常生命活动构成威胁,黄鳝会因环境不良引起死亡。因此夏季养殖黄鳝时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防逃管理。夏天的雷雨特别多,时常要注意池子的排水系统是否堵塞、防逃网是否完好。池埂高度是否够高,如果不够高,须加筑池埂,以免黄鳝跃埂或用尾部向上钩住池口逃跑。当然在建池时就要做好防逃设施,池子的上口要做成“厂”字形,池子四角最好砌成弧形,以免黄鳝沿池直角成s形窜出逃走,造成严重的损失。

防暑降温。夏季气候炎热,水温特别高,如果不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必将引起黄鳝的中暑死亡。有条件者夏季专设荫棚降温或在室内养殖效果较好。养殖者可根据自身条件灵活选择降温措施以达到养殖最佳效果。

荫棚降温。即在成鳝池的正上方人工搭设荫棚,以遮挡午间烈日直射。荫棚的搭设可以借助池边植物(如扁豆、丝瓜等)的藤蔓或直接用遮阳网与稻草帘等覆盖物构成。

水生植物辅助降温。这种方法多与荫棚降温接合使用,具体方法是,在成鳝池水面上投放适量浮水植物,借助植物体遮阳。

换水调温。上述方法水温仍超过28℃时,必须加注新水,最好选择地下水或深水降温,但温差不得超过3℃,夏季把池水位加至25~30厘米。

水质调节。黄鳝喜浅水生活,夏天池水也不宜过深,鳝池水质要保持肥、活、嫩、爽。水色以淡褐色或嫩绿色为好,透明度为25厘米左右,溶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由于鳝池较浅,一般不要施用有机肥料,以免败坏水质。夏季要勤换水。一般情况下可2天换水1次,若水质过差,最好1天1次或1天2次。

科学投喂。黄鳝以投喂蚯蚓、蝇蛆、螺蛳、河蚌肉等鲜活饲料为佳。同时,兼投部分植物性食物,如麸皮和瓜果皮之类。盛夏投喂,一般以傍晚为宜,也可略微推迟。掌握好投饵量,每日投喂标准以当日黄鳝吃完为宜,一般投喂量为在池鳝体重的6%~8%。

防止缺氧。防止缺氧的办法有:一是注入新鲜而又清洁的冷水,但须注意的是不能在傍晚注水,以免造成上下水层提前对流而引起黄鳝浮头;二是在鳝池中混养一定量的泥鳅;三是在池中种植水生植物。如何发现浮头要及时处理,这样才能确保黄鳝安全地度过夏天。

病害防治。发烧病。由于黄鳝放养量大,鳝体表面分泌的黏液聚积发酵,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黄鳝焦躁不安,彼此缠绕拥挤,体温急剧上升,鳝体发烧而死。防治方法:降低黄鳝密度,发病后立即更换新水。昏迷病。此病在炎热季节发病较多。防治方法:先遮阳降温,再将新鲜蚌肉切碎,撒入池内,具有一定疗效。

晨辉饲料

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