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漫谈文化
漫谈文化
文化,过去听起来挺高雅、挺玄。可曾几何时,“文化”铺天盖地而来: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电视文化„„说实在的,人类的一切生产、生活活动,哪一样不能冠之以文化?可换句话说,如果一事物什么都是,那它就什么都不是。
说起文化,不难论述文化之现象,文化之特征,文化之差异,很多人都能谈点文化,写点文化,难就难在解释究竟“什么是文化”或“文化是什么”?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几十条,还没有哪一条是最权威的。这就让人云里雾里了。
文化不是人为造出来的。文化是一种积淀,是在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沉淀下来的。沉淀下来的东西是真实的,厚重的,是经过历史选择和检验的,也必定是靠得住的。
文化是精神事物,精神事物具有抽象性。抽象性是后发生的,这也说明文化是一种积淀。另一方面,抽象性不仅仅意味着形而上,看不见,摸不着,虚无飘渺。抽象蕴含在具象之中,由具象体现出来。抽象来自具象,又还原为具象,这就是抽象性的形而下。
文化具有心理指导作用。人是心理动物,自然界没有哪一种动物有人那般复杂的心理结构和微妙的心理反映。人的心理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似乎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再。构成心理的要素便是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心理。从人的心理特征分析人的文化构成,找出缺陷,加强教育,这是文化培训的一条途径。
文化是一种养料。向一切生物一样,一个人的成长要靠营养。一个人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由什么决定?由营养。营养有两种:物态的和文化的。一个人的成长同时需要这两种营养。人汲取了不同类型的营养,于是形成了各色各样的人。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人对营养的注意力越来越多的投向文化养料。
文化最终积淀为人格。记得这是一位著名学者说的话。人格的形成主要是文化养料的作用,五谷杂粮倒是其次的。人格体现于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从行为入手,观察其人格,进而审视其文化,是分析人与事物的一条便途。要分析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就要分析中国人的人格特征,就要熟知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在一个古老民族现代化进程中,特别需要吸取其他民族先进的文化养料。
说到最后,还得提一句,文化是分不同层面的。我们这里谈的文化是精神层面的、价值形态层面的。所以谈这个概念时,首先要弄清是在哪个意义上谈的文化。否则,越说越乱。
第二篇:日本文化漫谈
日本文化漫谈
那个地方——日本
说到日本,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樱花,樱花—さくち,三四月份樱花盛开的时候真的很美,虽然没有亲眼见过日本盛开的樱花,但是我有见过学校盛开的樱花,满树的花朵太迷人了,日本的樱花肯定更迷人。“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有许多诗词写到了樱花,樱花真的好美啊!也许因为我不是日本人,不能把樱花描述的淋漓尽致,但是樱花的美众所皆知,而且樱花作为日本的国花,在日本人心中肯定意义非凡吧!要我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日本的版图话我会用“岛国”这个词语来形容日本,在我眼里它像一个岛屿存在着,但是日本境内多山,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既然说到了山,日本不得不提的山就是富士山了。富士山—ふじさん,富士山在日语中的意思是“火山”,据说是公元前286年因地震而形成的,自公元781年有文字记载以来,共喷发过18次,最后一次是1707年,此后就变成了休眠火山。由于火山口的喷发,富士山在山麓口形成了无数山洞,还有形似钟乳石的冰柱,这些特别的景观促进了日本的旅游业,对于那些去日本游客来说不得不去的地方就是富士山。
日本什么引以为傲呢?我觉得日本动漫值得日本人引以为傲,日本动漫是日本动画和日本漫画的合称。日本是世界第一动漫强国,而且是日本的名族特色。漫画是动画的基础,所以有许多动画片改编自漫画。漫画的种类也有许多的,“少女漫画、少年漫画、BL漫画”„„典型的“少女漫画”有许多特点,如:强调感情、美好、画风华丽、描写细致、女性向[漫画里面有一大群帅哥围绕着一个女主角],一般的“少女漫画”都比较浪漫,但是有少许风格上属于科幻,神秘,恐怖和奇幻的。我觉得比较好看的“少女漫画”有《地狱少女》、《nana》、《水果篮子》。因为是女生所以对“少年漫画”不太了解,但是一些比较受男生欢迎的“少年漫画”我还是知道的,《火影忍者》、《海贼王》、《死神》,这些热血的“少年漫画”深得男生的喜爱哦!最后就来说说重口味的“BL漫画”吧!BL是什么意思呢?BL---boy love,就是少年爱的意思,还有的人称BL为“耽美”,在BL漫画中,你会发现故事情节变化很大,矛盾大大激化,感情冲突变得更为复杂了,因为各种因素,漫画的故事跨越性别爱了,从而产生了一种无法抗拒的爱。男生和男生相爱了,听上去是不是有些不真实,但是这种情况真的出现在了现实里咯,不只是在漫画里了。
说了这么多,都是在说漫画,好像也该说一说日本的动画了。说道动画,首先想到的是谁呢?没错就是他——宫崎骏,因为他真的太有名了。他的动画作品有许多,《龙猫》、《天空之城》、《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哎呀,作品太多说不完。不过在他众多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千与千寻》,故事的主角一个名叫千寻的十岁小女孩,整个故事都是围绕千寻来写的,在这我就不说故事的内容了,想知道故事的人可以自己去看看哟!真的很不错。《千与千寻》剧照:
“道可道,非常道”,日本有许多的“道”,民间三道分别是“茶道、书道、花道”,我还知道“柔道、剑道、空手道、合气道”,日本这么多的道,我比较了解的应该是日本的“茶道”了。日本“茶道“源于中国,那个时候一度衰落的茶,再度开始兴起,不过只要是因为室町时代在足利义政将军的带领下,村田珠光开始了在铺着4张半榻榻米上的制茶方式,成为了“茶道”。而且“茶道”可是有专门的茶室的哟!同时品茶方式也很特别,可不像我们中国随便找个杯子,放点茶叶,倒上开水,就成了一杯茶。对于日本的“茶道”来说,它有好几道工序,首先要进行的是“点茶”,“点茶”称作“点前”,它的次序是在茶碗里放上末茶,倒进开水,然后用搅和茶叶末的小圆竹刷搅和起泡沫。喝的时候,是用右手拿起茶碗,放在左手掌上,再把查完从对面向神前转。喝了之后用手指抹一下,手指是用随身备用的白纸擦。不过,“茶道”不仅仅只是饮茶,其根本的意义在于欣赏以茶碗为主的茶道用具、茶室装饰、茶院子,以及主客之间心灵的交流。日本“茶道”讲究典雅、礼仪,使用工具也是精挑细选,品茶时更配以甜品,“茶道”已超脱了品茶的范围。
日本最诱人的是什么呢?
当然是日本料理咯!
是一种以会席料理为中心,但比会席料理概念更广泛的日本饮食文化。按照字面的含义来讲,就是把料配好的意思。嘿嘿,你们知道日本料理的“理”,是什么意思吗?它的意思是盛东西的器皿,是不是觉得日本料理从字义上就非比寻常啊!
日本料理还有不为人知的特点,日本料理的美味秘诀,基本是以糖、醋、味精、酱油、柴鱼、昆布等为主要的调味料,除了品尝香味以外,味觉、触觉、视觉、嗅觉等也是不可以忽视的。眼—视觉的品尝,鼻—嗅觉的品尝,耳—听觉的品尝,触—触觉的品尝,还有一点必不可少自然是舌—味觉的品尝。吃了日本料理,回事什么样的味道?首先肯定会和中国料理一样有五味酸甜苦辣咸,还会具备五色,黑白赤黄青,无色齐全之后,还需要考虑是否营养均衡。日本料理有五种调理法:切、煮、烤、蒸、炸。日本料理的最高真谛是把原材料的原味充分的牵引出来,所以日本料理值得人们喜爱。
日本料理中的代表美食有刺身、寿司、饭团、天妇罗、火锅、石烧等。刺身是什么东西呢?刺身就是生鱼片,“生鱼片”是生的啊!可能有人感叹这日本人怎么吃生的食物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日本就有吃生食的习惯,所以对于日本人来说这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饮食文化了。还有日本引以为傲的寿司,想必在中国也深受喜爱吧!制作寿司要在米饭中加醋、糖、盐、料酒等调料,还要加海藻、辣根等、将其攥成小饭团,上面放上各种生鱼片、鱼仔、鲜虾肉肉、贝类等,这叫“攥寿司”。还有将米饭铺在寿司上,然后加生鱼片、紫菜等,卷起来成圆柱形,就成了“卷寿司”。寿司鲜美爽口,深受日本民众喜爱。我也吃过寿司,虽然不是在日本吃的,但是寿司给人带人的喜悦快乐时无法形容的,你会发现寿司的制作过程就是一种艺术,吃上去味道就更不用说了!关东煮也是人本料理中有名的食物,关东煮制作简单,材料可以随便放进汤里煮,因此冬天的时候这种里哦啊里特别受欢迎。在日本,关东煮在便利商店或者路边摊就可以买到。至于其他好吃的我就不介绍了,还是让大家自己去发现吧!
日本的文化博大精深,怎么说都说不完,需要大家自己去发现,了解。去日本一定要去富士山,还要去看那漫天飞舞的樱花,对于一些吃货来说一定要品尝日本的美食才对,这样才不枉此行啊!
第三篇:感恩文化漫谈
感恩文化漫谈
中国绝非没有“感恩”的传统,《诗经》就有“投桃报李”之说,文人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句,百姓也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之语。但严峻的现实是,我们当中不少人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开展感恩文化教育活动,构建和谐地税队伍,助推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务之急,形势所迫。
一、感恩的涵义
“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简而言之,就是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首先,感恩是一种美德。当一个人的行为不属于应付的义务,而属于奉献时,其行为就不仅仅具有道德的价值,而是具有美德的价值,感恩是发自内心,对于万事、万物、众人的感激之情和感恩之举,它超过应尽的义务范围和程度,所以感恩并不是一般的道德规范,而是一种美德。其次,感恩是一种智慧。感恩之心产生于理解,一个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狂妄自大的人是不会有感恩之心的;一个不能正确理解他人善意的人,也是不会有感恩之心的。在今天的生活中有一句话“理解万岁”,不能够正确理解他人的人也是不会有感恩之心的。在生活中,如果给“智障”者好处,他(她)连“谢谢”都不会说一声。所以,如果说知恩不报是缺德的话,那么,有恩不知,则是缺智,而知恩不言则是失礼。有些人不说“谢谢”两个字,他也不是不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他的失礼。正是从这个角度讲,感恩是一种智慧。可见懂得感恩的人,不仅是具有道德的人,而且是具有智慧的人。卢梭说过:一个不懂得感动、感恩的人就是一个最无知、最失败的人,也是最不值得别人尊重的人。第三,感恩是一种“投资”,必有回报。感恩是播种善因,感恩者主观不图回报,但客观会有回报,因为事物都是辩证的。中国有一句古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赠人玫瑰,满手余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感恩的现实意义
(一)感恩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怀着感恩的心情去生活,人的心态就会谦逊和谦卑,就会对外界产生友善的敬畏感。感恩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个体和谐,个体和谐的根本是心理和谐,具有感恩的心情,最有利于人的心理和谐。
(二)感恩有利于缓和工作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当前工作生活中存在不少矛盾,比如说省局规范津补贴发放,干部收入少了,而物价涨了,手足有点紧了,购买力下降等等。假如我们怀着感恩的心看待这些矛盾的存在,就会理解上级决策的良苦用心,就会有知足常乐的感觉,就会不因收入相对减少影响工作积极性。
(三)感恩有利于增强干部的社会责任感。如果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他怀着感恩的心情去生活,他就会就要感恩父母,就会锻炼好自己的身体不使父母担心,就会锻炼自己的能力,获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使父母亲过去几十年时间含辛茹苦在他的成长中付出的心血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这会增加他们前进的动力。如果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他得到群众的信任,群众推荐了他,他得到了组织的信任,组织委派了他,他如果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去工作,那么他就能把这个工作做好。作为一个地税干部来说,如果他能够怀着感恩的心情去工作,他就会有“聚财为国”的责任感。通过感恩,可以增强人格魅力和提升成长力量,从而使人们更具有社会责任感,可以说会感恩的人才能成大器。
三、抓好感恩文化建设的举措
何抓好感恩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应突出抓好“五化”建设:
(一)教育化。感恩文化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东西。对于不少的人来说,对感恩文化的概念还处在一种是懂非懂的、朦胧的认识状态。所以,开展学习教育培训应当是当前感恩文化建设的头等大事。一要围绕感恩文化的要求,通过灌输的方式,加强对干部学习教育,要通过精神洗脑,把感恩的价值理念渗透到干部的头脑中去。二要象牧师布道一样,不厌其烦地将感恩文化何价值理念灌输到每个员工心中,最终达到让干部工熟知、接受和认同。
(二)实践化。感恩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在理念和文字上,更重要的是要付诸实践。首先,视工作为“长”。工作不但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同时也是谋生的手段。因此,我们要将工作视为自己的“再生父母”,立足“聚财为国”的天职,要有“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机感,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视父母为“童”。有人说:世上有两类孩童,一类是年幼的孩子,另一类是年迈的老人。作为年过而立的我们,自己的父母都算得上年迈的人了,他们的生理、心理都需要人们照顾。如何照顾,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童”就足够了。再次,视同事为“亲”。同事之间,少不了磕磕碰碰,如何处理同事关系?把同事当成自己的亲人就好了。最后,视亲人为“朋”。把亲人当成自己推心置腹的朋友,倾诉心事,多些平等,消除隔膜。那样,家务事就可以由自己“断”了。
(三)制度化。感恩文化要反映制度的价值观念,必须与制度相匹配,并充分对工作制度起到推动的作用。要做到感恩文化制度化,首先必须充分体现在制度的安排中,在制度的制订上体现出来,通过制度的方式来统领员工的思想、规范行为来倡导感恩价值理念。其次是将感恩文化作为制订制度和发展前景的基础和依据体现在如长远发展规划、岗位责任制、干部聘任制、绩效考核等机制的制订中。三是单位在形成一系列规章制度时,要特别体现感恩文化体系制度,包括感恩文化的内容、核心、实现方式、奖惩措施等。
(四)奖惩化。感恩文化虽然与一些管理手段不同,它是一种软管理办法,但如果没有一套奖惩的办法,是很难植根于干部头脑中的。笔者认为当前,开展感恩文化教育,更应该强调奖惩机制,表明单位反对什么行为,鼓励什么行为。充分调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人性化。奖惩措施固然能解决不少机制上的问题,但它决不是万能的,在某些方面,奖惩制度甚至毫无意义。而人性化管理有时候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感恩文化建设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干部职工感知到组织、领导时时在关心他,并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认同感恩文化,发生“共振”作用,自觉践行感恩文化。
第四篇:中国旅游文化漫谈
《中国旅游文化漫谈》课程简介
一、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文化漫谈》
二、课程的性质及目的:
1. 本课程主要介绍旅游相关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进一步陶冶身心。
2. 尽量让学生达到:对于旅游形成相对理性的认识;能够较为深刻的理解与体会旅游的乐趣;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完善知识结构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绪论:课程基本内容简介
2.引论:旅游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3.中国古代旅游历史简介
4.旅游与中国山水文化
5.旅游与中国园林艺术
6.旅游与中国饮食文化
7.旅游与中国宗教文化浅析
8.旅游与中国茶酒文化
9.旅游与中国民俗文化
第五篇:美国法律文化漫谈
美国法律文化漫谈--------以《费城的故事》为视角
安德鲁和乔是费城的两名年轻律师,他们工作努力,都有美好的前途。安德鲁是一名同性恋者,并且染上了艾滋病。他没有将这些告诉老板。就在他刚获提升不久,却因老板发现了秘密而以他丢失文件为由把他解雇了,安德鲁找到乔希望他接受这个案子。乔本来拒绝受理,但出于对安德鲁的同情以及对法律公平平等原则的追求下,最终答应出庭。
安德鲁的家人支持他走上法庭。开庭审理时,众多示威者聚集在法院门外,要求给同性恋者合法权益,不准歧视艾滋病人。但同时也有反对者大呼“肛交者没有人权”,拦截安德鲁质问。被告坚持不承认是因此原因解雇安德鲁的。安德鲁衰弱的身体已无法承受剧烈的抗艾滋病药物的静脉注射,他预感到自己快不行了。但他仍坚强地挺过了激烈的法庭答辩。
到了审判的日子,陪审团终于宣判原告安德鲁受到不公正解雇,被告应负责赔偿损失。安德鲁终于获胜了。乔奔赴医院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安德鲁和他的家人,但安德鲁却不能再支持
下去了,他正在慢慢死去。
《费城故事》讲述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用法律维护自己权利利益的故事,它被称为“好莱坞面对艾滋病”的影片。它标志着好莱坞不再逃避社会现实,而正式向泛滥美国的艾滋病宣战了。影片号召人们关心帮助艾滋病人,同时赞扬了艾滋病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
片中的故事及其结局并不复杂,但他却向世人提出了一个道德问题,对于艾滋病人应该象其它病患者一样给予爱护和帮助,这在哪里都是被认可的,但对与同性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在影片中,安德鲁和他的“恋人”并没有受到他家人的不平对待,但是社会的偏见依然存在,哪怕他最终胜得了这场官司,但并不等于他获得了社会的承认。影片正是在这样一种沉痛而又无奈的气氛中结束。它敢于大胆的向社会提出这一问题本身,就标志着这个社会正在前进。
美国法律制度与道德冲突——《费城故事》观后感
费城故事观后感
标签:杭州律师 杭州刑事律师
——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律人 费城故事由汤姆.汉克斯与丹泽尔.华盛顿共同主演,讲述了一位因为同性恋而患 上了艾滋病的律师遭遇歧视、不公正待遇,但是却在另一位律师的帮助下最终维护 了自身合法权益的故事。影片中,Andy 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律师,但是由于他因为同 性恋而患有艾滋病后,他的世界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让人感动的是,他 的家人并没有嫌弃他,而是包容他,在整个社会都遗弃他的时候,为他撑起了一片 小小的却温暖的天空。Miller 本质上是一个善良的律师,虽然一开始他对同性恋的 态度也是不解、嘲笑,想与之保持距离,但是后来他渐渐的接受 Andy,并且成为 Andy,甚至是同性恋者的代言人,他要承担的并不是来自于官司本身输赢的压力,并且还有社会对于他这种行为的排斥和误解。但是他却坚持了下来,我想这不仅是 因为他本身善良的本性,最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法律人的责任感,始终坚持公平正 义。他在实践“法律的目的在于公正”。作为一个律师,应当为辩护人的合法权益据理力争,以法律为依据,以公正为 基础,以维护被害人的利益为根本。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和标准去评价当事人、为当 事人辩护。所以虽然 Miller 一开始对同性恋者的态度并不认同,但是后来他心中法 律人的自觉唤醒了他,他放弃自己的喜恶,以一个律师的角度去了解 Andy,体谅同 性恋者,真正的从他们的利益出发,为正义代言。法律的公正是没有国界的,在中国,根据《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 四条、第五条的规定,律师应当忠于宪法和法律,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 绳,严格依法执业。律师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维护国家法律与社会正义。律 师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尽职尽责地维护委托人的合法利益。因此,律师的职 业操守既要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还要为辩护人作出最大的“维护”。但是现实生 活中,往往不尽如人意。每个法律人学生时代都对法律有着美好的期待和向往,社会的残酷,腐败的风 气却使这些公平正义的愿望被逐渐消磨殆尽,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即将走向社会 的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我并没有想好,也没有准备好以一个法律人的身份走向这个 社会,我想,我能做的只有严格的要求自己,虽然没有能力帮助别人,但是我能做 到的是匡扶自己心中的正义,不去做违背公平正义的事。不管怎么说,法律职业的初衷是善的,只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的去克服 恶劣的现实环境,建构一个框架,使其真正能够实现其最初的价值取向。律师
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它值得我们的尊敬。
《费城故事》观后感
202_年03月20日 星期日 19:59
费城故事》观后感
《费城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只因患了艾滋病又是同性恋者而被解雇的优秀律师在另一名律师的帮助下勇敢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故事。其实,看这部影片之前,我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鄙视同性恋者、觉得他们恶心了,这还要感谢《西窗法雨》中“少数人权利”疑问给了我一颗理解、包容同性恋的心。而对于艾滋病患者,我向来表示同情和怜悯。影片中Andy的每一个抽搐痛苦的镜头都能引起我极大的爱怜。
这部影片还让我爱上了里面那些或宽容、或勇敢、或善良的人们。
爱上Andy的家人。或许同性恋者最看重的并不是社会的不认可和他人的鄙视,而是能够得到家里人的支持。而往往,这却是为亲人们所不齿的。可是Andy的家人,不管是他的父母还是他的兄弟姐妹都是那样无所顾忌地亲吻拥抱着他,关心支持着他,尽管Andy还患有具有传染性的艾滋病。记得他的哥哥说:“You’re my kid brother,that’s all that matter.”他的母亲说:“I didn’t raise my kids to sit in the back of the bus.”相信这些轻轻的话语给了Andy巨大的力量。而当然Andy的“爱情伴侣”Miguel则更是Andy心灵得以依偎的肩膀、得以停靠的港湾。舞会上的相依,眼神中的交流,病房里的亲昵无一不打动着我们,同时也似乎要坚定地阐述:同性恋同样也是一种感情的寄托!
爱上勇敢的Andy。首先感动于演员汉克斯把身为同性恋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情感、痛苦和坚强如此自然平淡地诠释出来。对比同是同性恋影片的《蓝宇》,《费城故事》不会太出格,太露骨,而是能让大部分观众接受并更能促使观众抛弃偏见产生共鸣。而Andy也正如律师Miller所说;“他是一个真正的战士”。不顾世俗的眼光,不顾社会的舆论压力,勇敢地成为社会上第一个维护自己的利益,身份地位以及声誉的同性恋者和艾滋病患者。片头曲有一句是这样唱的:“我继续走在街道上,直到我的腿不能再动为止”。Andy正是这样坚定地为自己争取权益,尽管坎坷还是要继续,直到他进入天堂……可是即使他已经走远,但是他所代表的精神依然会为人们特别是同性恋者和艾滋病患者所传颂。
影片中,我还爱上善良的律师Miller。影片前部分所呈现的那个Miller不理解甚至嘲笑同性恋者,害怕并且只想与艾滋病患者划清距离——这也正代表着当时极大多数人的心里和偏见。可是善良的他渐渐地由原来的逃避,到与Andy在图书馆的面对面,再到法庭上的并排坐,最后到病房的亲切问候,并为Andy小心翼翼地摘下氧气罩——这或许是出于律师应有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吧。而当他开始为Andy打官司时,就像是成为了同性恋者、艾滋病患者的代言人,他所要承担的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能否把官司打赢的压力,还有社会上对他的讽刺(特别是因为同性性行为而染上艾滋病更被人们认为是对同性恋的惩罚)和误解——误以为他也是个同性恋者。从法庭外面那么多反对Miller胜诉的示威者也可看出Miller代理这件案子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从始终如一地帮助着Andy的Miller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法律人应有的品质:始终坚持正义,为弱者讨公道!
确实,最是钦佩Miller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他真正的实践了“法律的目的在于公正”。
可是写到这里,不禁觉得:或许每个法律人曾经学生时代都有着维护只能正义为人民申诉的强力情感和愿望吧,可一旦踏入社会,都无一能幸免于那残酷的现实。生活的压力,恶劣的风气,贪婪的欲望悄无声息地把青少年时的梦一点点地消磨殆尽!又记起高三时在西南政法大学的一个师兄来我们班开展交流会时,他说因为他觉得我们国家的法律制度太混乱太腐败了,所以最大的愿望就是以后能够完善中国的法律制度,推动中国法律风气往良好方面发展。先不说师兄是否能完成这个梦想,只愿师兄能以此鞭策自己一生。而我,也希望自己能永远保持着现在还有的对腐败的鄙视对贪官的憎恨,日后留心灵一片净土。另外,从影片中,我们也看到律师Miller打赢这场官司是多么的不易,需要通过并没有明确规定保护艾滋病患者利益的法律条文来阐述他们利益的合法性,还需要善于措辞勾起陪审团的共鸣。且不说法学是无止境的,就当前来说,法学这门专业是需要专心学习和研究的,希望自己能够努力认真的学习。
回归这部电影的主题。
正如《西窗法雨》所说:如果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不会影响他人的自由,那么他便应当享有这个行为的权利,而且,当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足以成为否认个人行为的充分理由时,个人就具有了这个权利。总而言之,大多数人的喜恶似乎不能作为个人权利的唯一立法依据。我们可以不承认不认可“同性恋”,但是这不能成为他们应当消失应当受惩罚的理由,他们的“恋”跟我们的一样,需要的是一个感情可停靠的港湾。我们不喜欢,但不能否认它的存在以及它确实是某些人的需求。而艾滋病患者同样也拥有我们正常人有的“人权”,影片中也说道:“1973年的联邦康复法案禁止歧视伤残人士,只要他们能担任工作。虽然法令没有提到对艾滋病的歧视,但是随后的法案规定,艾滋病也属伤残受法律保护,不仅仅因为病者身体上的限制,还因为受到社会人士的歧视,更精确地说,这种社会性的死亡……这种死亡超过了身体上的病痛。”
片头曲的那句歌词“夜幕已降临,我感到生命正离我缓缓而去,请你用纯洁的吻来接受我吧!”或许是同性恋者、艾滋病患者心底的呼唤吧!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正常的眼光来看待同性恋者,用关爱的心态来温暖艾滋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