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试论《水浒传》中宋江的好汉形象
编辑:落花无言 识别码:17-898851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4 18:02: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试论《水浒传》中宋江的好汉形象

内容摘要

《水浒传》主要人物宋江有浓厚的正统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以忠孝为天经地义,认为最高统治者不可侵犯。他反对强权暴力,反对贪官污吏,深悉人民痛苦并寄予同情,专好结纳行侠仗义而受害遭难的江湖好汉。因而被称为“及时雨”。他为人精明练达,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关系,上至官僚地主,下至江湖好汉,多和他有深厚的情谊。他能把大部分梁山好汉紧密地团结在他的周围并不是偶然的。在军事上他采取“知已知彼”的策略,三打祝家庄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像”的方法。在具体的战役中,又能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避其长而击其短,出奇制胜。然而他“忠心不负朝廷”,断送了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历史教训。宋江是一个半农半吏的地主阶级与封建知识分子的结合体。他孝义,他谦虚,他仗义,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又充满了抱负,面他却又难以跳出时代的怪圈。蓼儿洼上的一抹黄土,那是他的悲剧,也是作者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宋江作为首领,排行当数第一,也是整个小说的中心人物。有将宋江和刘备、唐僧相提并论者,认为宋江以群盗之首招安拜将;刘备三分天下;唐僧取得真经,功德圆满。三个“无能”的窝囊废最终成就大业,究竟是造化厚他,命该如此?还是别的原因?有将宋江看作是“永远的黑帮老大”的。还有人“从财政危机的角度看宋江接受招安的真正原因”。在我看来,宋江作为一个领导人物,我比较同意那种最大众化的看法——宋江是一个好汉,又属于那种懦弱无能的人,最后宋江集团的瓦解,他是最脱不开责任的。

[关 键 词]:半农半吏统一战线凌云志妥协性

试论《水浒传》中宋江的好汉形象

《水浒传》一部浩荡回肠的传奇巨作,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直接描写封建社会中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描写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斗争,展开了宏伟壮丽、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活场面;而且描写了一次农民起义从产生、发展、胜利到彻底失败的全过程,可以说是一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农民革命的兴亡史。已被许多读者所喜欢,所叙述一百零八个叱诧风云的梁山好汉不得不令人钦佩,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而在他们之中最关键的人物就是宋江。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上有父亲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平生只好结识江湖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宋江出身地主家庭,本身原是“刀笔小吏”,他有浓厚的正统观念和忠君思想,一开始加入革命队伍就存在严重的动摇性、妥协性。在他看来,政治的黑暗是奸臣蒙蔽圣君的缘故。所以他一面研究晁盖等人;一面却又认为他们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是“灭九族的勾当”,“于法度上都饶不得”。他上梁山十分勉强,经历了极为曲折的过程。大闹清风寨后,他率领一帮好汉去奔梁山,一封父亲病故的假书信,就使他抛下大批人马“飞也似”地回去奔丧,并服服帖帖地接受了官府的断配。在刺配江州的道上,又从忠孝观念出发,拒绝了晁盖的解救。直到他浔阳楼题了反诗,事发被判死刑,由梁山英雄救出,才不得不上了梁山。上山后他还是“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他甚至多次把起义事业说成是“造恶甚多”、“误犯大罪”、“逆天大罪”等等。从宋江的这种思想行动中,使我们早已预感到义军的历史悲剧。

对于《水浒传》中宋江这样的关键的人物,几世的读者对他的评价可谓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忠孝一身;有人说,他是世上最会收笼人心的人;有人说,他是一个好汉;也有人说,他的招安政策是软弱;还有的人说„„

对于这些说法,我们暂不加任何评论,下面我谨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一点认识.一、一个半农半吏的地主

作为郓城县刀笔小吏,宋江生逢末世,胸怀大志。《水浒传》第十八回对他出场的描写是:“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他为人排难解纷,济人贫困,周全人性命,注意收拢人心。这是乱世枭雄的首要特点。不过,宋江不以武艺称雄,也不以文采见长。他抑自身短处,扬自己长处,重点在做人上下功夫而不重于做事,深得征服人心的奥秘,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及时甘雨四方称”。在豺狼当道,社会黑暗混乱的季世,宋江的早期活动突出表现了他处心积虑图谋天下的抱负。只是因为时机未到,才暂时守着刀笔小吏的岗位,上通官府,下结豪杰,只等时机来临,揭竿而起,聚积好汉,养成势力,摇动天下。正所谓“他年遂得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我们推想,在一个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社会中,什么样的人或者说有谁能像他那样呢?自然我们不难推知地主这又一属性。总结起来他的阶级性质便很明显的浮现在大家的眼前—— 一个半农半吏的地主。

宋江试图以江湖领袖起家,早年就注意从生平小事起,仗义疏财,受人喜欢,日积月累,名闻遐迩。他不仅仅为结识江湖好汉而疏财。例如第二十回里,他一听说阎婆有难,当即写贴让阎婆去支取棺材,又另付十两银子做送葬费。第二十一回叙述他赍助唐牛儿,许给卖汤药的王公一

具棺材及送终之资。在清风寨他厚待花荣手下;在江州牢城营买上买下,自管营至囚徒,无不欢喜他。正是因为他所到之处,善待凡夫俗子,才赢得在江湖上有最响亮的名气,令天下豪杰倾心向往,遇难时投奔他。而对他来说,网罗豪杰更重要,也更热心。《水浒传》第十八回道,“若有人来投奔他,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地是挥霍,视金似土......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正因为他是农民,所以他更体谅农民,更懂得如何帮助农民。在《水浒传》第七十三回中,宋江被李逵误认为是掳走刘太公女儿的,当事实澄清后他并非是一走了之,而是仔细的了解情况,帮助他救回刘太公的女儿。事后他还请刘太公上山庆贺,并安顿他的生活,这个例子我们足以看出他作为一个农民更懂得同情自己的同类人,援助自己的同类人。同时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他为何能受到众好汉支持的原因。他反对强暴,反对贪官污吏,同情人民的疾苦。由于他好“济人贫苦,扶人之困”,因而被称为“及时雨”。生辰纲事发,他“担着血海也似的干系”营救过晁盖,为维护和梁山的关系而杀了阎婆惜。

正是因为他是吏,所以他更懂得应效忠朝廷,他始终以”忠义”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一点从他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的举动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梁山的管理机构设置与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的机构设置非常相似,其实梁山泊就是具有相对民主的封建小王国。后来招安为朝廷卖命的事实就足以证明在他身上有着深刻的封建统治阶级走狗的烙印。正是因为他是地主,他的阶级出身决定了他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封建的等级观念和地主阶级的利益始终在他心头荡漾。在他的心目中封建社会的“大一统”思想是他思想的根基,他一直称北宋的皇帝为“圣上”,可见在封建观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高俅到来他亲自下山迎接并在谈判中保护其被梁山好汉追杀,以致气死林冲。他一直认为走与统治着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视自己和兄弟们“落草为寇”。最终为维护“兄弟们的名声”将苦心经营的水泊梁山交给朝廷,这便是他招安的源头之由,这也预示着起义的不战而败。

二、封建的知识分子

也许有人会问,单凭他是农民这一属性就一定会得到众好汉的支持吗?其实还有另一个关键的原因。───封建的知识分子。《水浒传》虽没有具体说明,但我们足以体会到这一点,另外《水浒传》的作者无论是施耐庵,还是罗贯中,宋江都是其本人的真实写照,都是封建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们为的是传播所谓的“仁义”,用“仁义”来普渡众生,拯救黎民百姓,这时与那一批急需拯救的封建农民自然形成了“统一战线”。他为人精明练达,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关系,上至官僚地主,下至江湖好汉,多和他有深厚的情谊。他能把大部分梁山好汉紧密地团结在他的周围并不是偶然的。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宋江作为一个受封建礼教熏陶下的知识分子来说,自然在他身上会体现的淋漓尽致。正如大家熟知的宋江冒死探父的故事,所讲的那样,当他得到弟弟写来的书信,知道父亲已故后哭得昏迷,半响才醒。后来又星夜兼程回家吊丧,当被官兵拿去时不断的给宋太公宽心。如此之人,真是孝义的典范。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概括,而中国人的谦虚是中庸思想最浅化的表现,作为一名儒生,在他身上也会寻找到这一点。如《水浒传》第六十二回中有这样一段话:

“„„次日,宋江杀羊宰马,大摆延宴,请出卢员外来赴席,再三再四,谦让在中间坐了。酒至数巡,宋江起身把盏,陪访道“夜来甚是冲撞,希望宽恕。虽然山寨窄小,不堪歇马,员外可看“忠义”二字之面,宋江情愿让位,休得推却„„”。

单从这简单的对话足以看出谦虚内敛这一特点。也许有人会说,宋江此番话完全是客套之意。试问宋江既然想座第一把交椅又为何要请卢俊义进梁山呢?

宋江作为一个封建知识分子,难道他就没有抱负,没有理想吗?其实在《水浒传》第三十九回中,宋江的那首言志诗《西江月》足以看出他的抱负:

心在山东身在关,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好一个“凌云志”道出了他的心迹,道出了招安的一个原因,道出了那时知识分子的心愿。北宋末年的政治腐败还没有导致大饥荒,大瘟疫等天下大乱,人口大量死亡的局面。全国性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还没有形成。英雄豪杰难以借助社会潮流的力量称王争长,改朝换代。在这种形势下,宋江想成大器很难。他试图走一条造反之路,又不敢冒造反失败的风险,只好过早地放出“天子圣明,奸臣当道”,“替天行道,赦罪招安”等自相矛盾,自欺欺人的声音。例如《水浒传》第二十回里,宋江见了济洲府新太守宗府尹行下所属各县的文书,心内寻思道,“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犯了迷天大罪,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观察,又损害了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月下别了刘唐后,一头走,一面肚里寻思道,“那晁盖倒去落了草,直如此大弄”。这体现了宋江衷心羡慕晁盖等走造反之路,势力迅速发展,初具割据基业的入伙念头,次日早晨即借故杀了阎婆惜。因为在实际上,当时宋江完全可以夺回晁盖回书,然后烧掉证据,而不是杀掉阎婆惜。第三十五回记叙清风山人马投梁山泊入伙时,宋江直说到,“刘唐寄书,将金子谢我,因此上杀了阎婆惜,逃去在江湖上”。可见,怒杀阎婆惜掩盖着宋江处心积虑逼迫自己走上造反之路,断绝偷生念头的做秀心态。第二十三回里他逃到柴进庄上,结识武松,拜为兄弟,临别并未嘱咐话语。到第三十二回,离怒杀阎婆惜已经一年,宋江看到全国性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没有形成,推翻北宋王朝需要长期斗争,起义失败的风险很大,不敢冒造反失败的风险。他与武松分手时道“......入伙(二龙山)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三、卓越的军事才能

梁山泊的发展壮大与战斗取得胜利的关键又与宋江卓越的军事才能是分不开的。

在《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合中,宋江率领将士攻打大明府时,已猜出关胜将采取围魏救赵一计,于是不得不退军。同时,他又想到敌军定会反攻,于是将计就计,在途中做好埋伏,采取引狼入室,再用关门打狗的方法,当敌人进入埋伏圈时,一战告捷。这既保全了梁山军队的实力,又打破了敌军反攻计划。

通过一打东平,两打东昌,宋江依约成为梁山泊主,计点大小头领,恰好一百零八员。排定座次,澄清名份,刻不容缓。而功劳大小,座次先后,容易引起内部不满和纷争。为此,宋江与吴用等又弄出个石碣天文的玄招。在第七十一回里,梁山泊建罗天大醮,做七昼夜好事。到第七日三更时分,只听天上一声响,原来竟是千年一遇的天眼开,卷落出一块天火,引导众人挖出一个石碣,上面竟有众头领姓名星宿的蝌蚪文字。众人看了,俱惊讶不已。宋江道,“鄙猥小吏,原来上应星魁......天罡地煞星辰,都已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天言。”众人皆道,“天地之意,物理数定,谁敢违拗?”一场虚惊,安然化解。大家都是星宿,自然受命于天。谁若反对,自讨难堪。既然受命于天,所做所为,即是替天行道。理直气壮,问心无愧。如此大义,岂容非议。谁敢反对,公论难违。

宋江三打祝家庄(见第四七——五十回)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况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盘营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像”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在根据不同的斗争形式而采用不同的战略、战术上,也有很值得重视的经验。比如梁山初创时期,由于力量较小,便先取守势,诱敌深入,利用复杂的地形,打破了何清和黄安的两次进攻,而打青州、打东平府、打东昌府都是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避其长而击其短,出奇制胜。如对呼延灼用陷坑,对董平是用绊马索,对张清则是诱进水里,使他不能发挥用飞石打人的绝技等。

又在《水浒传》第五十六回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徐宁道:“„„家中妻少,必被官司擒捉,如之奈何?”宋江道:“这个不妨,观察放心,史在小可身上,早晚便取全到此完聚。”

这了了数语足以见得宋江在军事上考虑周全细微。

又如第七十六回,面对童贯雄兵压境,宋江泰然处之,用九宫八挂阵把敌人围的水泄不通,最后一举歼灭了所有敌军。

作为江湖领袖,容忍不良品性比善恶分明更重要。像宋江厚待花荣手下,在江州牢城营买上买下的做法,晁盖是学不会的。在收买人心方面,宋江更成功一些。他多立战功,又对众头领体贴关怀,安抚解劝,步步为营,慢火煎鱼,逐渐提高威信。等晁盖觉察,为时已晚。“托塔天王”称号是就一件事获取的,比不得“及时雨”生平普施恩惠,图谋天下。

这些都充分证明宋江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正是由于这一点,我们才可以看到好汉们的英雄气魄。

宋江除了这三方面的特点外,仗义等其它性格也是其具有的。然而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招安,选择了归顺朝庭,的确在今人看来,招安这步棋确实是走错了,错在哪呢?归根到底还是由于他的阶级本性与保守这一性格决定的。封建大一统的思想和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在他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同时他有时时刻刻为自己的兄弟千古名声着想,他对朝庭报有着幻想,幻想着在那里实现理想。

梁山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到接受招安,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这是封建统治阶级恶毒的阴谋欺骗的结果,也和宋江的性格密不可分。宋江身上有反抗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尽管宋江具有起义农民的英魂气概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误区。他看到天下大乱的局面没有出现,全国性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没有爆发,推翻北宋王朝需要长期艰难的斗争,对割据梁山泊的前途严重信心不足,不敢冒起义失败的风险。当初“敢笑黄巢不丈夫”以起义失败为耻的豪情壮志被招安归化、青史留名的自欺欺人的想法取代。政治动摇性造成了他的误区。这样,他开始一步步走入陷阱,走向死亡。他出身于地主家庭,做过县衙押司,和封建统治阶级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他有浓厚的正统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以忠孝为天经地义,认为最高统治者不可侵犯,这就造成了他妥协性的一面。他反对强权暴力,反对贪官污吏,深悉人民痛苦并寄予同情,专好结纳行侠仗义而受害遭难的江湖好汉,这是他富于反抗性的一面。宋江在革命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是当晁盖等智取生辰纲事发后把他们私自放走。许多落难英雄也都是由于宋江的指点介绍才投奔梁山的。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有一点认识,对于横来之祸,他曾有所预防,在他家里挖有地窖,备作为万一时的脱身之所;又曾让父亲告了忤逆,以免将来连累。这些消极防备,表明他并不想积极抵抗。宋江这两方面的悲剧性格,注定了梁山革命为接受招安,而前功尽弃这一可耻可痛的悲剧结局。他“忠心不负朝廷”,断送了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历史教训。

总之,宋江是一个半农半吏的地主阶级与封建知识分子的结合体。他孝义,他谦虚,他仗义,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又充满了抱负,面他却又难以跳出时代的怪圈。蓼儿洼上的一抹黄土,那是他的悲剧,也是作者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宋江作为首领,排行当数第一,也是整个小说的中心人物。有将宋江和刘备、唐僧相提并论者,认为宋江以群盗之首招安拜将;刘备三分天下;唐僧取得真经,功德圆满。三个“无能”的窝囊废最终成就大业,究竟是造化厚他,命该如此?还是别的原因?有将宋江看作是“永远的黑帮老大”的。还有人“从财政危机的角度看宋江接受招安的真正原因”。在我看来,宋江作为一个领导人物,我比较同意那种最大众化的看法——宋江是一个好汉,又属于那种懦弱无能的人,最后宋江集团的瓦解,他是最脱不开责任的。

[参考文献]:

(1)《水浒传》,第十八回、P138,1994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水浒传》

(2)《水浒传》,第七十四回、P620-628,1994年,中古州籍出版社,《水浒传》

(3)《水浒传》,第七十一回、P603-613,1994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水浒传》

(4)《水浒传》,第三十六回、P296-304,1994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水浒传》

(5)《水浒传》,第六十二回、P537,1994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水浒传》

(6)《水浒传》,第三十九回、P327,1994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水浒传》

(7)《水浒传》,第六十四回、P491,1994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水浒传》

第二篇:浅析水浒传中的宋江

浅析《水浒传》中宋江伪善、懦弱、功利的性格

贵州省思南县邵家桥中学邵进波邮编:565113

【关键词】忠君孝亲 封妻荫子 光耀祖宗 青史留名 聚义厅 忠义堂 宁可朝廷负我 我忠心不负朝廷 暂居水泊 专待招安 尽力报国

《水浒传》又称《水浒》,是元末明初时的一部伟大的作品,也是我国英雄传奇小说发展的高峰,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和作家个人创造相结合的产物。

“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东京、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从这段材料中可以推断的起义军首领是以宋江为首。历史著作里肯定了宋江是梁山农民起义的领袖,是《水浒传》里的重要人物。

宋江身上充满矛盾,主要与他的性格的发展经历了伪善、懦弱、功利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里,他们思想和言行都充满着尖锐、复杂的斗争,而这些斗争又集中地表现在剧烈冲突。诚然与他的出身和封建道德观念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分不开的。

宋江其实是个扮猪吃老虎的人,他很能揣测人心,会急人之难,所以被称作及时雨,他总能在最需要时伸出援手,让人记住恩惠。上梁山之前,宋江是山东郓城县的押司,一个封建政权中的刀笔小吏。他出身于地主阶级家庭,“自幼学儒,曾攻经史”,脑子里有不少“忠君孝亲,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的剥削阶级思想。他幻想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本领,能够步步高升,跻身仕途,从而达到扬名显姓的目的,“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但由于当时官场黑暗,当权者“非亲不用”,虽然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可是长期处于皂隶行伍之间,“虽有 1

忠心,不能得进步”。于是他开始结识江湖好友,图谋寻求另外一条出路。当晁盖等人物取“生辰纲”的事被侦破,官府派人前去捕捉的时候,宋江江湖义气,“担着血海也似干系”,稳住何涛,飞速前去通风报信,私自放走了晁盖等人。这使他和革命者发生了初步的关系,也初步显示了他的虚善。

然而他并非有意支持晁盖等人起来造反,所以后来当他听说晁盖等人上了梁山并且擒何涛、俘黄安,把官兵杀得落花流水时,便认为这是犯了“迷天大罪”,干了“灭九族的勾当”,“于法度上却饶不得”。杀死阎婆惜,使宋江断绝了通过仕途向上爬的道路,但他丝毫也不想谋反。

宋江毕竟出身下层,加上小府吏的个性,平时也是生活在夹层里,这就早就了他懦弱怕事的个性。他东躲西藏,投奔世袭贵族柴进,军官花荣,豪绅孔太公,就是不肯上梁山找晃盖。当他路过梁山,晁盖、刘唐等人将拦截上山,劝他入伙时,他一口拒绝,认为这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陷他于“不忠不孝”。他甚至表示“情愿只就众位手里死”,也不肯留在梁山。别人要为他打开枷锁,他却说什么“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这些都说明宋江的伪善,他宁可沦为朝廷的囚徒,也不愿落草为寇与朝廷为敌。

《水浒全传》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的原因,是因犯罪远流到江州,刺配到江州以后,宋江原本希望改过自新,再作良民,以上报朝廷,下安黎庶,但封建统治阶级并不买他的帐,心情纳闷,故在浔阳楼喝酒时,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

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不成,功不就,倒被文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于是乘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报得冤仇,血染浔阳江中”。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又饮数杯,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手舞足蹈,又拿起笔,去那西江月后又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反诗流露了宋江对“名又不成,功又不就”的囚犯生活的不满,发泄了他一片忠心未被赏识的牢骚。宋江的“反诗”,只是反对高俅、蔡京、童贯等之类贪官,而并非反对赵宋王朝和大宋皇帝。宋江“反诗”中的“凌云志”,就是“尽忠报国”,就是反对贪官,拥护皇帝,拥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由于宋江写的“反诗”被当时江州城的一个通判黄文炳发现,黄文炳是阿谀谄含佞之徒,时时都想占便宜,寻机升官发财,当然是不会轻意放的。黄文炳将宋江写的“反诗”抄至江州知府,下令捕捉宋江,且要杀头,梁山好汉劫法场,宋江被迫得走投无路,不得不上梁山。

宋江上梁山以后,团结兄弟,网罗人材。“但有人来投他的,若

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舍,终日追随,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如土。武松以此敬重宋江,称他是:“大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宋江特别爱才,征对梁山的将领被他打败后,总是设法劝降,甚至于下跪求他们归顺。燕顺说:“仁兄(宋江)礼贤下士,结纳豪杰,名闻寰海,谁不钦佩。”

江州劫法场,兄弟们将他救出来,宋江上梁山后因心里不平衡,组织军事。打下无为军,杀死黄文炳,完全是他指挥筹划。以后在三打祝家庄要,踏平曾头市,破高唐,克青州,取大名,下车平,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等战役中,都显示了他的领袖能力。虽然宋江对发展起义事业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宋江在上梁山以后,功利思想始终没有改变。他本质里还是对仕途有着憧憬的,所以会接受招安,并劝说其他人接纳朝廷。

晁盖一死,宋江坐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便下令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聚义本来是聚众起义,也就是团结起来共同造封建朝廷的反。而忠义则是以忠君为核心,让人们做封建统治的奴才。一字之改,标志着梁山起义革命目的和政治纲领的根本变化。

由于懦弱,势必导致投降。宋江时刻不忘招安。他常常当众说什么:“现在宋江暂居水泊,专待朝廷招安,尽忠竭力报国”。他也常对朝廷派来剿梁山的敌军将领说:“小可宋江怎敢背负朝廷?盖为官吏污滥,威迫得紧,误犯大罪,因此权借水泊里随时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由于宋江立足于招安,他不愿主动出击,“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也不愿“侵占州府”,扩大地盘。每次赵宋王朝派官兵来围剿

梁山,宋江都把打胜仗当做他企求招安的机会,本来打胜了,却总是“鸣金收兵”,“不肯尽情追杀”。两赢童贯,三败高俅,这一连串军事上的胜利,都被宋江当作与封建王朝讨价还价、接受招安的资本。他甚至以观灯为名,潜入东京去接触皇帝的宠妓李师师,企图通“枕头上的关系”,获得一张“招安赦书”。还以厚礼贿赂前来招抚的大臣宿元景,又卑躬屈膝地拜倒在梁山死敌高俅足下,恳求他在宋徽宗面前说几句好话。总之都是为了达到招安的功利目的。

宋江的懦弱、功利,在梁山起义军内部是受到抵制的和反对的。其中对招安反对得最坚决的黑旋风李逵,此外武松、林冲、鲁智深、刘唐、史进、李俊、张横等人也拒绝招安,反对投降。然而,宋江却以“为了兄弟们将来有个出路,招安也不是为兄弟们好”。由此可以看出宋江坚持投降,执迷不悟,招安终于实现了。梁山泊的旗帜也由原来的“替天行道”、“为民请愿”,而变成了“顺天”“护国”。

宋江投降后,就替朝廷去剿灭别的农民起义军。尤其在镇压方腊起义军的过程中,更充分暴露出宋江背叛农民革命的面目。方腊雇农出身,是北宋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他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几天之内就民展到数万人,攻占了六州五县,“改年建号,自为国王”,沉重地打击了赵宋王朝。宋江在投降后,为了表示对君主的忠诚,主动要求征方腊。这更进一步证明了宋江其功利的性质,讨好宋朝的皇帝欢心。

在征方腊结束后,宋江等现在的都被封官,达到了他的功利目的,但是宋江却被权贵嫉恨,用御酒毒死宋江,宋江当时也知道酒中有毒,可他还叫李逵喝,其主要因素是宋江虽遭奸臣暗算,但对皇帝没有任

何抱怨,“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对封建王朝一片赤诚。在梁山时,李逵反对招安最坚决,若宋江一死,李逵必然会起来造反,故宋江将他一块正毒死,多悲惨啊!

在《水浒》的评论研究中,曾经有人为宋江的投降作辨护,说这是古代农民起义的局限性的表现。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当时没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没有新的阶级力量,没有先进的政党,因而农民革命总是失败,这当然是历史的局限性。但这种局限性并不决定农民革命必然要失败。因而本人认为,宋江的失败是他伪善、懦弱、功利思想造成的,并非是农民起义的局限性所致。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小说史》(南京大学出版社)杨子坚

《中国古典小说讲话》(吉林人民出版社)吉林大学中文系

《历史人物》郭沫若人民文学出版社

《水浒全传》岳麓出版社

《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上海人民出版社

《宋史·徽宗本记》

新编《中国古代小说史》

第三篇:水浒传中女性形象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它集纳、吸收了民间传说与平话中水浒英雄的传奇故事,创造了梁山起义军主要英雄人物精彩的性格传记,广泛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复杂的生活面貌,塑造了林冲、鲁达、武松、李逵等一系列主要人物的典型性格和鲜明形象。它的韵味的确可谓品之不尽。例如: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它在历史上为何多次遭到查禁?宋江的招安路线该如何评价?水浒英雄的许多行为举止,尤其是他们动辄诉诸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该如何看待?难道所有的水浒英雄都不得不上梁山吗?水浒英雄到底是贼寇还是走投无路的被压迫阶级?他们所谓的“义”和“忠”是可取的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南征方腊的举措?民间有“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之说,为什么?……..可以说,每当阅读一次,对以上诸多问题都会产生新的看法和感受。我想,作为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魅力也许恰恰就在这里。《水浒传》主题内涵的不一而足和百家争鸣的历史和现状,正是《水浒传》由一部小说而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甚至成一门被专门研究的学术的根本原因。在此,本人想简单地谈一谈该书对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问题。《水浒传》塑造了不少女性形象,她们大多都是美丽的,然她们全部又都是丑陋的,在我看来既美且丑是《水浒传》绝大多数女性形象共同的特点,而丑陋又是她们最主要的特点。根据作品的描写,她们的美似乎都是外在的,而她们的丑主要是内在的,可以说,作品中的主要女性都丑不忍睹!女性作为人类社会的另一半,对人类的繁衍、发展和进步有着巨大的贡献,而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塑造女性形象呢?原因可能很多,但是本人以为,从该书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来看,我们应当看到作者的主观思想对作品中的女性都赋予了原罪!可以说,她们之所以丑陋,是因为她们的性别。下面,我就这个主题重点分析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水浒传》女性人物分类的问题;第二是《水浒传》女性形象塑造分析;第三,试谈一下作者如此塑造女性形象的原因。

一、《水浒传》女性人物分类的问题 《水浒传》的女性人物很多,主要的有:林娘子、潘金莲、潘巧云、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李师师、王婆、阎婆惜等。这些女性形象我认为可以分这么几类,第一类是上附天罡地煞之数的梁山三位女英雄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第二类是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四个淫妇,即二潘,一个是《水浒传》中最主要且最著名的女性形象潘金莲,还有一个是杨雄的妻子潘巧云。再就是阎婆惜以及卢俊义的夫人贾氏。第三类是京城名妓李师师。第四类是《水浒传》里面描写的一个贞节的女性,林娘子。第五类就是面目可憎的王婆。此外还有其她一些女性形象,比如张督监家的丫鬟玉兰,还有那个面目不太清楚的阎婆惜的母亲阎婆等等。在《水浒传》的描写中,这几类人物各自的分量,也就是做为一个艺术形象是不同的。当然,对《水浒传》女性人物形象分类的观点很多,比如徐江博士在CCTV-10《百家讲坛》栏目演讲时将她们分为三类,即第一类自然是梁山的三位女英雄;第二类是四个淫妇;第三类是贞节的女性形象林娘子。然而,面目可憎的王婆在《水浒传》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被塑造得非常真实而成功的女性形象;李师师尽管形象不太丰满,但在整个《水浒传》中,她出场的频率及对情节发展的作用是很有分量的。我以为,此二人情况特殊,应各为一类的好。因为,李师师做为京城名妓,她和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贾夫人完全是两回事,不能相提并论;而王婆,不但无外在之美,且其内心也极其丑陋肮脏。她对家长里短异乎寻常的热心、她对别人(尤其是对青年男女)心思过分的好奇和揣测、她对钱财的贪婪(如不断向西门庆加码索要)、她损人利己的品行、做牙婆的下贱本事和手段以及在作品中那“高超”、“精彩”的表演都使她与《水浒传》中的其他女性俨然有别。王婆灵魂的丑恶可以说,在《水浒传》所有的“坏女人”中是登峰造极的。她是一个非常真实、丰满、鲜明的艺术形象,是一个以那种方式牟利的社会闲人。作者将她塑造得很典型,所以完全有资格单列一类。

二、《水浒传》女性形象塑造分析 《水浒传》中主要的女性形象都是美的,又都是丑的(王婆除外);美的是她们的花容月貌,而丑的那一面却情况各异。根据作品的描写来看,或品行、或感情、或职业、甚至是因为美貌本身所至。首先谈一谈最热门的人物和话题——潘金莲。潘金莲本是清河县大户人家的使女,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她,金莲不肯依从,大户以此记恨于心,却倒赔些妆奁,不要一文钱,白白地嫁于“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潘金莲的美貌和婚姻使清河县的浮浪子弟们感叹说:“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嘴里!”我们再通过武松的眼睛看看她。兄弟重逢后,武松来到哥哥家,“只见芦帘起处,一个妇人出到帘子下应道:大哥,怎地半早便归?……..武松看那妇人时,但见: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如果抛开作者描写的褒贬色彩偏向,我们不得不承认,潘金莲的确生得很是美貌动人。那么,她最后为什么堕落了?丑陋了呢?或者说潘金莲的美为何最终死亡了呢?我认为《水浒传》中许多女性的美的诞生本身就注定了她们的美的死亡!何以如此?罪恶的世道环境和作者的主观思想早就注定了她们的命运。对她们而言,出淤泥而不染,说起来轻巧,做起来难之又难!她们的美丽一旦诞生,可以说,就是以死亡为目的的。我们从潘金莲之“宁嫁武大郎,也不从张大户”的选择上可以判断出她的基本品行,她还“颇识些礼数,又作的好针线,烧得好菜,”用她自己的话说,也是“响当当的婆娘!”;用今天的话来说,她也是既有本事又有自己活人的原则和理想的。很可惜,她被张大户残酷地惩罚式地嫁给了武大——如果潘金莲嫁的即便不是武松似的英雄俊男,哪怕是一个身材相貌正常的普通人,而不是“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一个侏儒,按潘金莲的基本品行分析,我想她不至于走上与西门庆私通,乃至于毒杀亲夫之路的。浮浪子弟们的骚扰罪不在她;世道的险恶不公、潘金莲的美貌动人和武大郎的弱小无助,都决定了兄弟重逢前他们夫妻坎坷的际遇。即便这样,她还是整天足不出户,与武大郎过着安生的日子。武松的出现唤醒了潘金莲沉睡的心灵,使她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命运的极大不幸;从而使她不断自觉地审视自己所得到的极不人道的婚姻家庭生活,并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寻求改变或者哪怕是一点点的补偿。潘金莲看了武松这表人物,自心里寻思道:“武松与他(武大)是嫡亲一母兄弟,他又生得这般长大。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这是她在此后的时日里对武松问寒嘘暖,操持饮食,无微不至的伺候含有了别的心思,以至后来发展到多次挑逗武松。然则,武松自小没了爹娘,由哥哥含辛茹苦地抚养长大。他视兄若父,与兄感情笃深;再加上武松是极重义气,名播江湖的打虎英雄。无论从个人情感、家庭伦理,还是社会道德而言,拒绝是他必然而唯一的抉择。且不要说是他的嫂嫂潘金莲了,哪怕是一个不相识的人的浑家,按照武松的性子,都是万难从命的。潘金莲尽管必然地遭到了武松的拒绝,但被唤醒了的心灵再也未能就此甘心。失落的痛苦从此开始咬噬她的内心,同时也使以后她的堕落成为可能。后来,武松因公事出差东京数月,王婆贪贿说风情,从中牵线,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西门庆跟潘金莲一段苟合之事。潘金莲的越轨行为本不至于丧了武大郎的命,但武大和郓歌一起捉奸,致使武大被西门庆一脚踢伤,这就完全改变了他们一干人命运的发展方向。在武大郎养病期间,王婆出了个最坏的主意,并在王婆和西门庆的操纵威吓下,潘金莲来了个一不做,二不休,毒杀了亲夫武大郎。我们也可以看到,潘金莲最初还是有追求的,而张大户的垂涎和报复、所嫁非人的不幸婚姻、心灵的觉醒和欲望的膨胀、外人的挑唆和威逼,终使她一步一步走向了深渊。尽管武大郎说潘金莲“颇识些礼数”,但是一个使女出身的人,大概也不识几个字,没有什么见识的,也许是自然属性高于她的社会属性,本能压倒了理智,所以最终走向了毁灭。潘金莲的毁灭是美的毁灭,是古代女性以自己的方式抗争命运,反抗男权社会的一次挫败,客观上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吃人本性的一次大暴露,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悲剧!其次,我们以扈三娘、孙二娘为例,分析一下《水浒传》里的女英雄形象。梁山上三位女英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扈三娘。因为扈三娘漂亮、美貌、英武,武艺好生了得。但在《水浒传》中,对梁山三位女英雄的描写,虽然给扈三娘的笔墨最多,出场次数也最多,表现也最英雄,功劳也最大,却是一个被丑化了的很不成功的文学形象。为什么要这样说?扈三娘是毫无是非观念的。本来扈家庄和梁山已经结盟了,但是李逵把她一家全部杀光,只逃走了她的一个哥哥,结果扈三娘一点反应都没有。按理说,她和梁山有血海深仇的,可宋江让她嫁给王矮虎,她居然就答应了。同时,“一丈青”,自然个儿是特别地高,王矮虎又是特别地矮,而且王英人品又特别恶劣,但扈三娘居然就能跟他结合。这就是对她的形象丑化。另外,在整个水浒英雄的功劳中,扈三娘功劳显著。她阵前交锋,当场活捉敌将最多,一共三个,而且三将都是108将之数。林冲英雄盖世,也就捉了一将,扈三娘。但就这样的赫赫战功,排座次的时候她竟然居地煞星第23位,整体排名59位。而她活捉了的她那个不中用的丈夫王英却在她前边,居第58位;她阵前活捉的两位将军,郝思文,居第41位,彭玘居第43位,都比她高出许多位。梁山英雄排名是大有深意的,而对扈三娘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说明了什么呢?也许只能从作者的态度里找答案了。扈三娘的确长相美丽,武艺高强,战功赫赫。但作为一个文学形象,扈三娘却是个没有性格的哑美人。金圣叹批评《水浒传》说,该书写一百八人有一百八种性格。但对扈三娘除了概念化地介绍其长相、武艺和战功外,再没有作细致地刻画。她甚至是个哑美人,她上梁山之前跟上梁山之后只说过一句话,还没出声。那就是她跟王英对阵的时候,王英一看她漂亮,在马上就有点下作,所以扈三娘在抓他的时候就说了“这厮无理”四个字。从此以后,扈三娘一句话没说。她在水泊梁山上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只以宋江义妹的身份,可以说是下嫁王英。因为从人品、形象、武艺上,王英跟她都不匹配。女人一丈青,高个儿,漂亮;而男人王矮虎(王矮虎全名叫矮脚虎),他个儿低,主要是脚短,最丑。宋元人说的脚就是腿。再说,扈三娘的结局也是莫名其妙的,写得没有一点点英雄气。在征方腊这一战里,梁山好汉一共折了59位,战死59位。但是别人的战死都是正常的交战,当阵阵亡,中伏兵遇难,重伤不治而死,或者是被俘而杀。只有扈三娘夫妻死得莫名其妙。因为,她遇到了一个做妖法的,郑魔君。王英是跟郑魔君做战,郑魔君使出妖法,王英一看云中有一个金甲神人,于是大惊失色,一不小心就被对方一刀砍于马下。扈三娘一看要给丈夫报仇,拍马冲上前去,被郑魔君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镀金铜砖,砸在面门上,倒下马死去。为什么在阵亡的59位好汉里边,作者对57位的结局描写都是正常的战争死亡,而就他夫妻两个人是这样一种结局呢?莫名其妙。所以说,不管《水浒传》写扈三娘英雄了得,用了如何重墨浓彩,作为人物形象,作为艺术形象,她都是单薄的,可以说没有性格可言。她只是一个概念,一个能征惯战,美貌佳人的符号而已。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女性的一种态度。另外一位女英雄就是孙二娘。她是黑店老板娘,孟州道十字坡开人肉包子铺的,绰号母夜叉。她的形象是什么样呢?在武松眼中,“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擦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这是她的衣着。她的身体呢,“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而且母夜叉跟她丈夫之间的关系是倒过来的。孙二娘的丈夫武艺没她高强,而且这个店也不是姓张,而姓孙,为什么呢?因为孙二娘的黑店是祖传的,她父亲叫山夜叉孙元,在江湖上的前辈绿林中是有名的。所以我们就看到在菜园子张青跟孙二娘这样的关系里边,是以孙为主,以张为副。但是这个形象的作为,很难叫人接受。孙二娘开人肉铺子、卖人肉包子,曾害过许多客商的性命。武松、鲁智深都是在她图财害命的过程中认识的。她当年曾经用蒙汗药麻翻了一个和尚,这个和尚身材高大,也是一个英雄了得的人物。武松前后两次到十字坡,都看到孙二娘的黑店墙上挂了几张人皮,梁上吊了几条人腿。可以说,孙二娘是一个有见识的、娴熟于江湖黑道的、杀人不眨眼的女魔王。这样的“好汉”是起义的农民吗?她不仅是丑的,而且是恶的。任何一个朝代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恐怕都是要法律追究的。最后,再简单地说一说其他几个水浒女性。一个是林娘子。林娘子表面上看来被描写成了一个贞洁女性,而且长得十分美貌。而实际上,作者早就把她丑化了——她被描写成了“祸水”——是林冲不幸命运的唯一根源。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武艺盖世,社会地位不低。高衙内看上了林娘子,于是厄运便连连落到了她丈夫林冲的头上。先是诱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野猪林险遭毒手;后是火烧草料场,被置之死地,逼上梁山……尽管林娘子主观上没有一丝的邪念,她是《水浒传》里唯一干净的女人,但是作为林冲的不幸遭遇的唯一起因,她的美招致家庭悲剧的诞生。这使她的形象在客观上被否定了!同时,作者的观点也很明显。可以说,叫人很不忍心看到的客观上实际存在的林娘子的“丑”是她的美本身导致的。再一个就是潘巧云。作品对她的描写也比较简单,只是概念化地把她写成了一个淫妇。至于她何以如此?作者并未作细致地刻画。她的淫荡,似乎只是为了让杨雄上梁山落草而设的局。潘巧云其实没有可杀之罪,但最后还是没有逃脱悲惨的结局。阎婆惜原本只想和宋江过一种相互斯守的小日子,由于宋江对她的存在持一种冷漠无视的态度,最后才导致她红杏出墙,命丧黄泉。总之,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水浒传》里的女性形象除了王婆外,都是非常单薄的,更加可惜的是整部作品几乎没有一个正面的女性形象。无论是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还是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卢俊义的夫人贾氏,或者是贞节的女性,林娘子,她们大多数都生得美貌,但她们全部给读者感受到的实际形象或客观效果都是丑陋的,结局大都是非常悲惨的。这些美丽的女人在作品中的所作所为和人生悲剧,实际上否定了整个的中国古代女性!这是极其违背生活真实的,也是极其不公正的!我认为,作者的这种创作思想和态度应该受到批判!

三、作者如此塑造女性形象的原因探析 为什么《水浒传》要如此塑造和安排这些女性形象呢?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由作者的思想局限所决定的。施耐庵(约1296—1330),元末明初小说家。字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属江苏)人,也有人说是钱塘人。关于施耐庵的生平记载,历史上可查到的资料很少,民间传说他曾参加过张士诚领导的农民起义。施耐庵是在《宣和遗事》一书及民间口头传说、话本、杂剧中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加工创作了被金圣叹称之为“六大才子书”之一《水浒传》的。由于作者资料很少,我们缺少了探究水浒许多秘密的钥匙。但根据作者对女性的描写情况,我认为,处在改朝换代的大**中的施耐庵很可能由于家庭的不幸被女人伤害过,比如缺少母爱、被妻子背叛等等。这使他对女性产生了一种心理病态般的仇视和歧视。所以,水浒里几乎没有一个正面的女性形象。林娘子是祸水,一丈青无是非观,孙二娘是开黑店卖人肉包子的母夜叉,顾大嫂成了杀人狂;二潘、阎惜、贾氏自不必说,就连张督监家的丫鬟玉兰也散逸着作者对女人浓厚的不信任感。她们要么是祸水,要么是妖魔,要么是淫妇或长舌妇,总而言之,就不是慈母、贤妻和好女儿。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安排先天性地充满了悲剧,那侏儒娶美女,巾帼嫁色狼等一系列古怪离奇的婚姻安排,教人不得不相信,她们之所以丑陋,是因为她们的性别。可以说,作品中的女性刚一登场,就已被赋予了原罪!——想一想,在那就连平头百姓也都非常注重家声名气的中国封建宗法社会,作者甚至给累世官宦的河北玉麒麟也安排了一个毫无德行的夫人。这叫人如何相信?可以说,作品客观上透露的信息告诉我们,在如何对待女性上,施耐庵与《水浒传》里的张大户几乎有着相同的想法。作为同时代的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同样塑造了刘、关、张、赵、孔明、周瑜、孟德、孙权等无数英雄形象,但我们就未见一个被污蔑的女性——从貂禅到孙尚香,从汉宫太后到吴国太,她们都是那么的真实可亲——而《三国演义》所表现的思想主题和英雄主义气概,都是《水浒传》不可同日而语的。看来,即便是施耐庵生活的时代,并非所有的文人学者都持有他那样奇怪而落后的妇女观,鸿篇巨制更不一定非要以荼毒女性才能诞生!所以,“水浒”女性观的主因无疑是作者的主观思想在作祟。第二个原因,就是创作的需要。为了突出刻画武松这位古代英雄智、勇、力、义等一些美学特点,作者便设计了“打虎”、“杀嫂”、“斗杀西门庆” 等一些精彩篇章,也就根据需要塑造了潘金莲这么一个淫妇形象;为了让杨雄上梁山,又粗糙地突然地描写了一个符号般的潘巧云……人到中年、达官显贵的夫人贾氏被写成了与家仆私通的淫妇,可以说是最不具有生活真实性的了。然而,为了绝卢俊义落草的念想,还就这么安排了!可以说,为了梁山聚义,为了塑造“英雄”,施耐庵把《水浒传》中所有的女性就这么或深或浅(指人物塑造)地胡乱豁了出去。第三,《水浒传》集体创作的性质决定了书中带有浓厚的传统的、世俗的妇女观。施耐庵是在《宣和遗事》一书及民间口头传说、话本、杂剧中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加工创作了《水浒传》的,所以,群众的、剧作家的、说书艺人的世俗观念、传统观念和封建思想必然渗透其中。我们知道,从文化上说,信奉儒教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几千年来,妇女一直处于从属和附庸的地位,她们只被视为累赘、物品和工具。再加之由来已久的“女人祸水观”,更使她们遭到普遍地轻视和歧视。那么,文学作品中根据写作的需要,随意拿女人设局是很可能的。在整个的明清小说创作中,“纣王亡国妲己担罪,幽王昏庸褒姒为祸”的观点和描写是非常普遍的。而《水浒传》对女性的歧视和污蔑尤甚!总之,《水浒传》的妇女观是非常落后的,它没有塑造出一个正面的女性形象。《水浒传》中的女性即便是被描写得美的一面,也是被阴险地用于功利目的,即为了反衬她们的丑和恶(同时反衬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而她们许多的丑和恶,很明显是被有意涂抹上去的。这些女性之所以遭到如此的厄运,主要因为她们的性别。性别使所有的水浒女性都被赋予了原罪,因此她们的命运也就全部惨不忍睹了。《水浒传》的妇女观应该被彻底批判!

第四篇:论水浒传中的宋江人物形象

浅析《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写作提纲

一、宋江是一位仗义英雄

1.仗义疏财、济弱扶贫 2.仗义待友、侠名远扬

二、宋江的“忠孝双全”

1、孝亲敬友、忠孝双全

2、孝忠君主、忠贞报国

三、宋江的“反抗”

1、题诗言志

2、聚众梁山

内容摘要:《水浒传》中,宋江是一个有着复杂多重的性格人物形象。施耐庵塑造宋江这一人物形象, 抛弃了历史上的宋江,塑造了新的人物形象。与历史原型的差距有着明显的差距, 他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好汉?本文就围绕宋江上梁山之前曲折过程,以及梁山上后的起义生活,再后来接受朝廷招安,来分析这个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对于我们不断深入了解探索《水浒传》中思想内容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水浒传》 宋江 人物形象

正文:

《水浒传》是一篇悲壮的史诗,通过描写众位好汉被逼上山的遭遇,以及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展现了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奸佞当权,社会黑暗,人民奋起反抗而最终找不到出路的社会状况,汇集起北宋末年的社会生活画面。在众多的英雄中,作为中心人物的宋江是最复杂的,从刀笔小吏到义军领袖,再从义军领袖转变为封建王朝的走卒,直至兔死狗烹,其悲剧的一生令人扼腕痛惜、催人泪下。作为文学形象,宋江是《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物形象之一。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宋江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宋江是一位仗义英雄 1.仗义疏财、济弱扶贫

宋江是一名押司,在衙门中管理文书案牍,对老百姓的疾苦有一些体验的,对老百姓是同情的,对他人的困境,均能雪中送炭,给予帮助。宋江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第二十一回叙述他接济唐牛儿,许给卖汤药的王公公一具棺材及送终之资。而阎婆惜这件事可以算是宋江若干行善济弱中比较重要的事件。阎婆惜是东京汴梁人士,她跟着父母到了山东投奔一个官人不着,流落在郓城县。屋漏偏逢连阴雨,阎家的父亲暴病身亡,却无钱埋葬,阎婆惜和母亲陷入赤贫境地,连父亲的棺材都买不起,更不用安葬了,仗义疏财的宋江在街上听到了

这件事情,就出手相助,给棺材铺打了招呼,让阎家母亲去拿口棺材,又见阎家母女生活无着,随手给了母女十两银子,阎婆惜母女感恩涕零。按理说,宋江与阎婆无亲无故,素不相识,他没有帮助阎婆惜的理由,对阎婆惜的求助可以不理不睬或些许资助,可宋江帮助了她。

仗义的宋江,一贯地扶危济困,救人之急,有“及时雨”之称。因此,天下无论识与不识,提起宋江莫不交口称赞,也无不结识宋江为荣。当宋江在江湖上有意或无意地流露出了名号。对方得到确认以后,定然会说“莫不是山东及时雨宋公明宋大哥”定然都是“纳头便拜,真是个相逢恨晚。众望所归。有人认为宋江这种重义的性格特色,不是宋江单独具备的,在梁山其他英雄身上也表现得很突出,沧州横海郡小旋风柴进就是个代表。相比柴进,宋江只是个押司,出身也只是小地主阶层,可以说他的收入很少,家境也不是相当富有。但比起柴进来,他更能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且周祥细腻,无微不至。如宋江在柴进庄上与武松相遇的情景,宋江一见武松后,就拉着武松去喝酒,看武松的衣服旧了,马上就拿钱出来给武松做衣服;临分别时,宋江摆酒送行,并拿出十两银子给武松做盘缠;这场景,把英雄盖世的武松感动得五体投地。我们再来看看宋江结交李逵的情景,当时李逵一贫如洗,穷困潦倒,他耿直而粗鲁,贪杯而好赌,好打抱不平,惹事生非,宋江与他刚刚相识见面便给他十两银子,这让李逵感到宋江果然仗义疏财,名不虚传,关键的时刻,宋江施以钱财,解了李逵燃眉之急,这使李逵非常感激,以致李逵终身相随,矢志不移。

2.仗义待友、侠名远扬

宋江私放晁盖,不告诉官府是因为仗义,宋江作为一个朝廷懂法的人,知道晁盖所犯的一串串事件都是灭九族的罪,但是他担心晁盖等人,怕他们出了闪失,私放晁盖,为了义气主动承担了这些风险,“济武松”“杀阎婆”“三打祝家庄”这一幕幕至今依然历历在目。“生死至交一碗酒”是他人生信条,“急人之所急”是他的做事准则。各路英雄对宋江的顶礼膜拜,正是对他的“义举”的回报;也正因如此,宋江才有那么大的凝聚力,将众多好汉团结在他的周围,他也才能够稳坐帅位。当宋江成为梁山义军首领后,他关怀兄弟,对梁山好汉不分上下,一律兄弟相称。作战缴获的东西也合理分配,赏罚分明,《水浒传》里面有几次比较大的战役,大多数都是他为了救自己的兄弟而打。他每打一个城市都是因为自己的兄弟,梁山的兄弟被捉,为了救这些兄弟而打仗。这为全军上下团结一致反抗统治阶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征缴方腊,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政治大屠杀。一百零八位英雄,在征方腊的厮杀声中,每死去一个兄弟,宋江都要为之流泪,悲伤;没散去一个兄弟,宋江也要为之痛苦叹息。

二、宋江的“忠孝双全”

1、孝亲敬友、忠孝双全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这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水浒》中宋江的“孝”是有名的,“于家大孝”,“事亲行孝敬”,因为孝,他另立户籍,以免因事连累家人;因为孝,在得到父亲“病故”的信息而大哭昏迷;因为孝,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肯上山落草,以免被人骂为不忠不孝之人。

宋江因阎婆惜案刺配江州牢城,途中被梁山英雄拥上梁山,众英雄挽留宋江,可宋江执意不肯,他不愿做个“上逆天理,下违父命”、“不忠不孝的人”。就是浔阳楼上的反诗揭发后,宋江也不肯采取行动反上梁山,宁愿装疯卖傻,苟且偷安。直到被判劫法场,救宋江、闹江州、大获全胜,宋江才跟随英雄们回梁山泊后摆宴席庆胜利。宋江杀婆惜而逃亡,浔阳楼题反诗而获斩,几经生死,刚上梁山,不料突然接石勇捎来的一封报告父亲死亡的家书,宋江顿时思想波澜陡起,因为心系老父安危,拒绝众人劝阻,独自一人下山到了郓城县。然而,在宋家庄等待他的,不是灵堂哭祭,而是牢狱,脊杖和刺配江州。可见,宋江的所作所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忠义和孝顺,这就是他最为人所称道的地方。

2、孝忠君主、忠贞报国

由于宋江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学的是孔孟之道,在行事上必是以“忠”、“孝”为先,时时想着忠于君主,处处都要“不违父教”;在他的心里,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反黄帝无疑是大逆不道的勾当,是无论如何不能干的,甚至于“宁可朝廷负我,我心不负朝廷”,宋江在一开始就只反对贪官,不反皇帝;在他思想中始终有着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和忠君思想,对于皇帝和封建秩序始终抱有幻想,在他受官府迫害时,却也不愿反抗,宁愿忍辱受苦也不造反干“灭九族”的勾当。宋江被自己和梁山英雄“逼”上山后,他就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生命重新定位。受儒学教育的宋江真正的报复是为国家权利服务,赢取功名,荫妻荣后;中国古代很多读书人以隐为

进,宋江也正是运用了这样的策略,于是接下来他就认真与朝廷“作对”,壮大梁山,以赢得以后接受招安的筹码;他和其他许多英雄的逼上梁山有所不同,宋江缺少李逵、武松等人那种反抗的主动性。他是带着地主阶级的种种偏见,带着孔孟之道,尤其是背着孔孟之道的忠君和造反有罪两个沉重的思想报负登上梁山的。所以,自始至终,宋江的言谈举止中便带有明显的受招安,仕皇帝、做忠臣的意图。即便在梁山起义军和封建王朝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他也经常想着投降重阳节菊花会上,宋江乘着酒兴,写了一首《满江红》词,呼吁“望天王降招安”在他骨子里,透着的是对大宋王朝的忠贞报国的志向;不论是晁盖打曾头市后的私见宿太尉,还是水淹高太尉后的盛情款待,亦或是晁盖死后,替换“聚义厅”为“忠义堂”大匾,处处透着他对朝廷招安的渴望;在把反对意见用兄弟之情压下去之后,他一边不得不抗拒官军的镇压,一边却竭力向起义队伍灌输忠君思想,改变斗争的大方向;在梁山最辉煌的时候,不顾梁山众人强烈反对,接受了朝廷招安;在“忠君”与“仁义”之中,他选择了忠君。

三、宋江的“反抗”

1、题诗言志

宋江本身走上反抗的路子是充满矛盾的,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宋江是反抗的,他在浔阳楼上写的两首反诗就是这个说明。“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谋;恰如猛虎我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江州;他年若得抱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浔阳楼反诗

是宋江对黑暗社会发出的反抗宣言。到了这时候,宋江道德的义士气质和政治的反抗性已交着在一起,成为宋江性格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时已不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无病的呻吟,而是强烈反抗思想的自然流露,他公然要效仿黄巢勇敢地站出来造反。但反动统治者宋江还未来得及采取反抗的具体行动时,已经对他暗下毒手了,黄文炳认为是“反诗”,要赛过黄巢的宋江是个极其危险的反叛者。于是,他上窜下跳献计献策,硬是把宋江逼上行刑的法场。闹江州使宋江越过了反抗道路上最后一道障碍之后,彻底结束了逃避和反抗依偎不定的状态,终于走上了水泊梁山,这时宋江已经认清去梁山泊,投入反抗的洪流,才是一条唯一的出路。

2、聚众梁山

宋江一生因为其性格得以成就。但也因其性格而遭遇毁坏,正所谓“成亦萧何,败也萧何”,宋江“忠孝双全,美名远播”,使他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声誉。但正所谓树大招风;“杀惜”使宋江与过去诀别,把他推上亡命生活道路;纵使没有阎婆的要挟,在惊惧之下犯下杀人案,他的游走于黑白道之间的“骑墙”行为,也终有一天要将自己“逼上梁山”。宋江从济州到青州,从宋家庄到清风寨,不义之辈总是在迫害他,而义气兄弟则总是在救助他;这是他从现实强烈的对比中,认识到回到过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刺配江州,梁山泊兄弟们亲切挽留,义重情长;揭阳岭李俊的衷心规劝,铭心难忘,浔阳江边被赶得走投无路时,面对满目芦花,一派大江,宋江仰天叹道:“早知如此的苦,悔莫先知,只在梁山泊也罢;谁想直断送在这里,丧了

残生!”说来命运往往也是不由人自主的宋江天性豪爽好义,他对名誉的珍视乃至崇尚,他对游走于“两极”之间的快感的迷恋,必然要将自己的生命推向某种“万劫不复”的境地,当命运的马车一旦发动起来,一切就不由自主了;因此,生辰刚案发,宋江在他的复杂性格的驱使下,已开始走向生命里最重要的转折。如果说一开始是宋江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梁山作为他获得利益的一个重要的筹码,那么后来就是梁山选择了宋江。

总之,宋江这个艺术形象,既是作者的产物,也是民间创作的产物,是中国历史特别是元末明初的产物。宋江,有着他们那个阶级、有着他们这类人物的虚伪、奸诈、玩弄权谋、残忍狠毒的属性,也有知人善任、忍辱负重的胆识和胸怀,又有劳动人民讲义气、重信用的优良品质。所以说宋江是一个亦善亦恶的复合体。

参考文献:

1、金圣叹著《读批水浒》 岳麓书社202_年6月。

2、李希凡《略谈〈水浒〉评价问题——读张政烺先生的〈宋江考〉》,《文史哲》1954年第4期

3、马成生:《水浒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4、朱一玄、刘毓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5、《水浒争鸣》(1-5辑)湖北省水浒研究会。长江文艺出版社 6、牧惠:《歪批水浒》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第五篇:水浒传中有关宋江的三个故事

水浒传中有关宋江的三个故事

宋江

宋江绰号:及时雨宋江

宋江是整部《水浒传》中第一号人物,作为文学形象,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在《水浒传》中,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呼保义。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

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

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宋江本人也被所赐御酒毒死。

宋江在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一,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试论《水浒传》中宋江的好汉形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