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宏观经济观察》2008年第1期
内容提要近年来,沭阳县紧密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探索发展新思路,瞄准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发展定位,深入实施以项目推进为主体、以全员招商和全民创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不失时机实施大项目推进方略,全面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全县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县域经济发展新思路现代化中等城市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沭阳县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不断探索发展新思路,瞄准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发展定位,深入实施以项目推进为主体、以全员招商和全民创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不失时机实施大项目推进方略,全面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全县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12亿元、财政收入8.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01亿元。2007年,预计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亿元、财政收入14亿元、一般预算收入7.5亿元。
一、推动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互相促进,将县域发展活力增强到最大化 不间断的思想解放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沭阳县既通过解放思想来推动改革创新,更利用改革创新成果来推动解放思想,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的良性互动。针对现有行政管理框架下“有人不干事、有事没人干”现象,在不增加人员编制、不增加财政支出前提下,抽调县乡机关人员组成会计核算、产权交易等“六大中心”和多个重点工作指挥部,完善县乡党政领导干部不交叉分工机制,提高了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继在全国首创干部任前公示制后,率先实行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问责评议制度,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实行人事代理、办理养老医疗保险、规范内部管理、加强外部监管等一系列措施,纵深推进教育卫生改革。目前,全县已拥有民办学校225所,在校生11.57万人,分别占全县学校及在校生总数的49.7%、45.8%;民办医疗机构53家,包括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在内的全县所有公办医院全部完成民营化改造。同时,社会力量办学办医实现跨省越市发展,在县外办学办医56所,形成教育卫生领域令人瞩目的“沭阳现象”。
二、全力抢抓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将有利于加快发展的生产要素集聚到最大化
在新形势下,只有准确把握不同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推出招商新举措,才能使客商引得来、项目留得住、企业做得大。沭阳县始终把主攻大项目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来抓,全力以赴实施大项目推进方略。树立“招商”就是“商招”理念,推行项目帮办制度,为客商提供全过程、全方位、保姆式服务。针对发达地区产业、资本外溢更加凸现趋势,集中力量突破浙江、上海和苏南等重点区域招商。围绕已有一定基础的轻纺服装、木制品加工、电子能源等支柱产业开展招商,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和特色经济板块。2006年以来,全县不到3天便引进一个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与此同时,集全县之力建设县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面积已扩大到24.5平方公里,承载各类项目412个、投产259个,其中亿元以上56个、10亿元以上5个、上市公司投资11个,吸纳从业人员4.88万人,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兴工业基地已经形成。
三、全面促进民间资本由“休眠态”转变为“市场态”,将县域内生增长动力激活到最大化
对于拥有177万的人口大县来说,培植充满活力的内生机制是加快发展的根本出路。沭阳县想方设法调动群众创业积极性,千方百计将民间资本由“休眠态”激活为“市场态”,促进储蓄变投资、资金变资本、“死钱”变“活钱”。全县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累计分别已达21019户、4663家,民营经济直接税收约占国地税收入的80%。大力优化创业环境,成立县诚信服务监督局,推行“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制度,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行经济
110、公安
110、新闻
110、安监110联动运行。坚持把民营企业家当做自己的干部来培养,力促骨干民营企业档次不断提升,“创业明星”示范效应不断放大。加大对城乡居民创业能力培训和“内转外输”力度,年培训劳动力6万多人,“内转外输”劳动力累计已达51万人,花木、板材、食用菌、印刷、图书、苗猪等特色产业经纪人突破6万。
四、瞄准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将县城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针对沭阳地域广、人口多、生产要素少且非常分散的特点,坚持走“集聚”和“辐射”齐头并进之路,始终把县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和枢纽,瞄准建设江北最大、最美县城,加快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步伐,城区基础设施配套面积扩大到51平方公里,人口达39万。强化政府投资的“诱导”功能和 “酵母”作用,以基础性项目和功能性项目为支点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目前正在建设的商住小区达40多个、总建筑面积450多万平方米,城区到处呈现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不断强化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严肃性,坚持精心精细精品“三精”理念,致力建“不拆迁的房子”,促进城市在长大、长高中彰显现代气息,目前已建成39栋12层以上楼房,新开工的105栋正在快速推进。对新城区新上项目一律实行“四不”,即不拉围墙、不建传达室、不搞附属设施、不安装防盗窗。坚持给大型三产项目以二产待遇,给大型服务业项目以制造业待遇,一大批商贸龙头相继涌现,总投资40多亿元、总建筑面积350多万平方米的商贸物流设施加快建设,城区人气、商气同步加速提升。
五、坚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群众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将社会的和谐程度提升到最大化
大开发、大建设的过程,往往也是矛盾和问题容易集中发生的过程。在加快发展中,沭阳县千方百计化解老问题,千方百计避免新矛盾,努力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新格局。坚持“和谐拆迁”、“和谐安置”,2003年以来完成拆迁318.89万平方米,未发生一起因拆迁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坚持先安置后拆迁,先后建成政府安置小区90万平方米,安置房均价为800元/平方米,既解决了困难拆迁户安置问题,而且有效平抑了房价,使沭阳的房价始终处于全省最低行列;既为群众提供廉价的居住“床位”,又为群众走上就业“岗位”创造了条件;既改善了民生,又留住了沭阳持久发展能力。在宿迁市率先建立困难企业职工大额医疗费用统筹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100%、98%和97%,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在苏北处于领先位次。在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一最大的发展优势,2006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绿化模范县”。推行“抓早、抓小、抓苗头、抓基层、抓基础、抓主要对象、主要领导抓”的“七抓”维稳工作机制,赴省进京上访连续3年保持“零登记”,到市以上信访量在宿迁市
最低;在全县万人警力比仅为3.26处于全省最低情况下,全县万人发案率低于全省3个百分点,群众治安满意率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
六、致力通过完善工作机制锤炼干部作风,将各级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到最大化
对于县级层面来说,必须始终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坚持做到宏观上站得高作决策、微观上弯下腰抓得实。沭阳县始终以“把事情办成、办好”为原则,坚持在创新中求实,在求实中创新,通过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看得准、抓得狠、管得细、干得实、做得好。推广工作落实项目化管理机制,把县级领导干部分工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变成一个个项目、一件件实事、一项项工作,实行倒排进度、环环相扣、步步紧逼。推行一线工作法,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既当领导者、指挥者,又当普通工作人员、具体办事人员。实行工作会办制,使各级领导干部做到日常工作定期会办、具体工作现场会办、紧急问题随时会办,并结合实际提出交办事项。落实批评逼进措施,采取工作点评、情感教育等措施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促使各级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第二篇: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强势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强势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区划调整以来,**镇党委、政府坚持“发展经济、致富农民、社会稳定、财政增收”的总体工作思路不动摇,主攻招商引资,加速项目投入,走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城镇化带动工业化之路,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我镇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至2005年底,对照省委制定的全面小康指标
体系中涉及农村乡镇的17个单一衡量指标,我镇基本达标的有12项,分别是:(1)人均住房面积75平方米,比目标值高35平方米;(2)村通灰黑公路比重100%;(3)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201部;(4)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19%;(5)恩格尔系数38%;(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7)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100%;(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9)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98%;(10)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95%;(11)森林覆盖率25%;(12)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0分。未达标的有5项,分别是:(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824元,比目标值差16176元;(2)
二、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80.1%,比目标值低12个百分点;(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25元,比目标值低2575元;(4)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14台,比目标值少26台;(5)R&am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0.24%,比目标值低1.26个百分点。
通过学习昆山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经验,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全面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明确了昆山人走外向带动、民营赶超、服务业跨越之路的战略意义,进一步增强了我镇7.6万人持续跨越发展,确保“十一五”期末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十一五”期间年递增26%,确保2010年达标,力争2009年达标;
二、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确保2010年达标,力争2009年达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确保2009年达标,力争2008年达标;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R&am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两项指标,确保2008年达标,已基本达标的项目向更高水平迈进。好范文版权所有
在未达标的项目中,我们认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尽快达标是实现我镇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因此,我们将借鉴昆山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经验,突出发展二产,走以工兴镇的道路。
一是创新发展思路,聚焦重点。**是如皋的人口大镇,但不是经济强镇。“十一五”期间我镇地区生产总值年递增率要比市平均增幅17%快50%以上,也就是要达到26%,才能确保在2010年之前达标。因此2006年我镇工业经济思路突出“快、大、优”,着力争取全镇每十天有一个规模项目开工建设,每天引进市外资金200万元,每天规模工业产值300万元,每天创利税40万元。把奋斗目标分解到企业和项目,把责任落实到分管负责人和相关部门,把措施细化到主要环节。
二是创新发展举措,强势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和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新开工工业项目24个,05年结转项目1个,投资总额5.3亿元,计划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500-1000万元项目7个;外资项目5个,市外资金项目6个。在新开工规模项目中,突出宝顺数控机床、富仕液压机床、恒信精工机械、华隆包装材料、利汇钢结构件、春权钢结构件、三迪摩托车有限公司、嘉成机械铸造等14家本镇能人返乡创业且具有一定科技含量项目的推进进度,确保在年前竣工投产并形成新的增长点,逐步变“**加工”为“**制造”。狠抓亿元企业、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和新增规模企业的培育,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新培育亿元企业1家:***********有限公司,力争2家,累计4-5家。新培育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企业4家:********有限公司、*****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累计5家。新培育定报企业12家(市任务5家)*******摩托车有限公司*******工业有限公司****服饰有限公司、******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纺织工艺品厂、*****包装有限公司、*************************,累计34家。规模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45%以上,两税收入增幅继续列全市先进行列。春节后农先会上我们重奖了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大户,充分调动了骨干企业多销售、多纳税的积极性,奋力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双过半”。
三是创优发展平台,加快镇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春节后我镇全面启动规划面积达3500亩的第三工业区和镇区“两横一纵”宽度分别为20米和26米,总长度为4000米的街道建设,力争今年有1-2个亿元以上项目进区。*****花苑别墅小区和康居示范小区计划新建别墅160栋
第三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课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㈠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2、教学目标
⑴正确认识我国的小康水平;
⑵了解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
㈡学生分析
⑴学生对于“小康水平”这一国家的基本情况是有所感受的,但这种感觉是表面、的不系统的,老师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分析让他们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认识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
⑵“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理解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需要布置他们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
㈢教学设计
1、用“什么是小康?”,历史上小康的定义导入,由此引出“我党对小康社会的几种提法”(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2、国情导读
⑴通过比较分析国际舆论和中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以及学生看到的现实中小康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小康水平。
⑵通过江泽民的十六大报告引导学生得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以“小康生活大家谈”的组织学生:
① 请描绘他心目中的全面小康生活。
通过“②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能做到什么?③小市民信箱”的活动设计让学生不仅能树立小康观念,并能在行为上为小康做自己的贡献。
4、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解
第四篇:浅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浅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曾是多少代人追求的梦想,今天人们在衣食住行中感受到小康生活的到来。人们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衣足食的梦想变成现实,让亿万人民为之无比自豪和骄傲。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邓小平同志在继承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上,赋予了小康社会概念新的内涵。他指出小康社会思想是同“中国式的现代化”相联系的,并用“小康水平、小康状态、小康生活、小康之家、小康社会、小康的中国”等概念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在21世纪前20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它的表现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更加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是亿万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新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历史的、渐进的发展过程,小康社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基本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处于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小康社会的高级阶段,是承接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它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更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是人的全面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 1
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其目标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2000年,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个小康是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较高标准的小康是指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共同富裕的小康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在消除城乡差距方面,农村劳动力比重将从2002年的50%下降到30%。精神文明的小康特别注重精神生活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所以说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指标。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5个方面。
党的十七又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由此可以看出,党和政府更重视民生,更符合科学发展观,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
沛县位于江苏省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面积1576平方公里,人口127万,是刘邦故里、煤电之都、肉鸭之乡、园林县城、文
明城市,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以大汉之源著称四海。因此在全国率先实现小康社会是沛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全县120多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也是历史赋予全县人民的光荣使命。近几年来,沛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结合沛县的实际描绘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带领全县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拓创新,努力拼搏,使得我县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2010年成功跨入全国百强县之列。
201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1.6亿元、增长14.8%;实现财政总收入43.7亿元、增长43.8%,全面进入小康进社会进程加快,江苏省定25项指标22项提前达标,2010年首次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列第84位。2011年1~6月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5亿元,增长14.3%;实现财政总收入31.25亿元、增长38.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89亿元,增长4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7元,增长16.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075元,增长19.6%。围绕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把“3个转化50%”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中之重,突出“壮大特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着力实施支柱产业培育、骨干企业倍增、创新型经济突破、特色园区成长“四大推进计划”,全力打造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一是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生态肉鸭、特色蔬菜、优质稻米三大农业特色产业日益壮大,高效农业面积达到89.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9%;特色蔬菜面积突破100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46万亩;生态肉鸭年孵化、饲养、加工量
均超过2亿羽,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形成了集规模养殖、精深加工、饲料禽药于一体、10万人从业的百亿元产业。建成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江苏省首家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被授予中国生态肉鸭之乡称号。二是特色文化旅游业快速突破。依托汉刘邦、微山湖、大沙河“一帝一湖一河”独特优势,大力实施汉文化景区、沿湖生态旅游带、大沙河农业观光带“一区两带”开发工程,微山湖开发实现重大突破。投资15亿元的千岛湿地景区及旅游配套项目启动建设;投资25亿元的“中华汉城”及生态园项目与夏岩集团成功签约。微山湖千岛湿地景区被批准为江苏微山湖湖滨省级湿地公园。被评为中国区域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名城、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四是特色园区快速提升。县经济开发区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被评为中国十大诚信开发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江浙企业家投资中国首选开发区。生态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先后完成汉之源公园、滨湖路、沿河生态整治等绿化工程建设,城区每年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绿化覆盖率达41%。实施沿湖开发战略,打造沿湖文化旅游产业带。依托汉刘邦、微山湖、大沙河“一帝一湖一河”独特优势,大力实施汉文化景区、沿湖生态旅游带、大沙河农业观光带“一区两带”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工程,为旅游注入文化内涵,为文化插上旅游翅膀,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加快建设千万吨级港口和临港产业园,加大千岛湿地开发和微山湖度假区建设力度,拓展大旅游,发展大物流,集聚大产业,带动大商贸,着力打造沿微山湖文化旅游产业带。沛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了“打造
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龙城水乡新沛县”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全面小康徐州当先、综合实力苏北领先、文化旅游业江北创先、农业现代化江苏率先、基本竞争力全国争先“五先”奋斗目标。只要全县上下同心协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全县人民共谋发展,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五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以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小康社会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用我们的话说已经总体实现小康了,但是总体和全面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的,还是发展很不平衡的,是很不协调的,内容也很不全面。这些年在经济建设方面,成就是很明显的,但我们在政治小康、文化小康和服务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在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基础上,十八大在报告主题中鲜明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从“建设”到“建成”,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号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所以我们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不懈奋斗,戮力同心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