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州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汇报
三州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汇报材料
三州乡地处天台县西北面,东南接平桥镇、西邻磐安、北界新昌,因地处台州、绍兴(越州)、金华(婺州)三州交界而得名,这里又是大盘、括苍、天台三大山脉的结合部,辖区面积43.3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人口9725人。地势西高东低、四面环山,属浙东丘陵山区,海拔400—834米。峰峦起伏,山高坡陡,风景秀丽,主要溪流柘溪蜿蜒纵贯全境,山水和谐,相得益彰。森林覆盖率达83.3%,域内主流长7.5公里,植被类型较多、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其中白颈长尾椎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年来,三州乡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围绕“三先三洲”工作战略,(“三先”,即生态利益为先,特产开发为先、科技教育为先;“三洲”,即生态的绿洲、特产的沃洲、和谐的乐洲),立足生态谋发展,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先后通过省级生态乡、省级农机安全示范乡、省级动物防疫示范乡、省级十佳新农村服务站的验收。
一直以来,乡党委、政府都非常注重生态文明建设,06年就特地邀请浙江大学的规划专家对三州乡的生态建设进行统筹规划,2007年6月完成《天台县三州乡生态乡建设规划(2007—2020)》的编制工作。07年通过省级生态乡以后,我们并没有放松,从08年就开始着手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010年6月30日召开的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省委书记赵洪祝明确提出:“要动员全省上下共同奋斗,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8月2日召开的台州市委三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台州市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提出要积极打造“山海秀丽、富裕和谐”的生态台
1州,到2012年力争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环保模范城市,2014年力争建成全国文明城市,为争创国家级生态市打下坚实基础,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天台县委、县政府也作出了要在2011年在全市率先建成国家级生态县的战略部署。今年以来,从上到下,都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位臵。作为天台县“3255”四大经济板块中的5个山区乡镇之一,三州乡将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目标纳入2010年我乡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重要内容和必要的组成部分予以落实和执行,成立了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乡创建办按照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的指标内容逐条逐项进行了分解,工作目标明确到各相关负责人和相关科室。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带队检查和了解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查找薄弱环节,亲自部署指挥,采取现场解决和专项治理的办法一项一项抓整改、促达标,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跟进整改情况。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宣传引导,坚持弘扬生态文化。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们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持续开展环保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为创建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一是召开动员大会。5月18日,专题召开了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动员大会,动员全乡干部群众统一思想认识,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创建工作。二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字幕、“村村通”有线广播、流动宣传车、横幅、标语、固定宣传栏等载体,广泛宣传创建国家级生态优美乡镇的目的、意义和做法,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三是举行环保培训。邀请环保专家对全乡机关干部进行环保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组织乡、村两级保洁员举
办业务知识培训会与垃圾分拣技能大比武活动,增强了环保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技能水平。四是抓好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以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乡上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动员,人人珍惜环境,关爱生命,保护生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培训活动,生态文化体系已初步形成,现在“绿色计生”、“巾帼绿色家园”行动、“森林村庄”建设、“绿色家庭”评选等活动层出不穷,节水节电节能思想已渐渐深入人心,乱到垃圾现象大为减少,追求健康、卫生、文明的新生活成为三州新时尚。
(二)发挥产业优势,坚持发展生态经济。围绕优势产业和发展特点,做好“农”字文章,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实施“千吨万亩有机茶”工程,集中力量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整合农产品品牌,有效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乡已形成精制茶叶、高山蔬菜、高山西瓜、中药材、笋竹两用林五大支柱产业,茶叶种植面积已达到1.2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茶的目标,茶叶精制技术不断推广和提高,从传统手工制作走向机械炒茶,浙江天台州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取得龙井茶证明商标准用证和使用权;石梁牌小红毛花生屡获省农博会金奖;天台山牌鲜竹笋也多次获省无公害产品称号。凭着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众多省市县特色农产品公司和企业纷纷落户三州建立生产基地,以三州乡为原料基地的天台山牌野生山茶油和天台山乌药精获2009中国义乌国际森博会金奖,今年台州无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又投资200多万元,流转土地300多亩,建成全县第一家蓝莓种植基地。从我乡销出去的农产品,也以“绿色”、“有机”、“无公害”、“安全”等特点,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三)注重治理保护,坚持打造生态人居。大力开展以改
善人居环境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的生态保护工作,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提高乡村宜居环境质量。一是深入开展和谐生态村建设。我乡共有17个行政村,在成功创建10个和谐生态村的基础上,今年我们自加压力,主动向县里请缨,要求整乡整治,今年列入整乡整治项目的有6个村,已于10月份全部通过验收,三友村还代表县里迎接省农办对村庄整治工作的检查验收,得到了省农办领导及专家的充分肯定。通过整治,村民的环境意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多数村民能自觉地维护村里的环境卫生,管理现状也从以前的无人管变成了现在的有人管。二是深入开展“清洁家园、和谐乡村”活动。在全乡建立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2个垃圾分捡场,配备环卫车辆1辆,各行政村配备垃圾箱、站及保洁队伍,建立村清扫、收集,乡运输的垃圾收集清运长效管理机制,将垃圾转运至平桥垃圾中转站,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在牌门与下屋交界地带,建设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池,实现粪水还田,资源化利用,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对全乡50多家规模畜禽养殖场进行集中专项治理,推广各类养殖场通过“沉淀—厌氧—农作物吸收”方式处理污水污物。三是深入开展森林村庄建设。结合“森林天台”建设,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坡度在25度以上的发展经济林,进行林木改造,使“管”、“护”、“育”有机结合,保证了生态效益的发挥,增加林业的经济效益。实施退耕还林,对高山移民村庄宅基地、荒废的农耕地进行复垦,田辽、楼基、湃头3个自然村整体搬迁后,实现宅基地复垦30亩,土地整理80亩,切实保护了耕地,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倡导造林绿化,与天台县满园春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合作,该公司无偿提供56400株无患子树苗,在全乡推广“茶树+
无患子”套种模式,并引导群众在宜林荒山、荒田、荒坡和荒滩种植,在岭车线、岭上线公路沿线以及在各村房前屋后、村庄道路两侧进行种植。通过一些列举措,全乡“脏、乱、差”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清洁健康的人居环境初步形成。
(四)依托生态资源,探索发展生态旅游。三州乡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众多的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小桥、流水、老屋,共同构筑一幅幽雅清静的山村图,蓬勃发展的农业产业更是呈现出“山上竹木茂,坡中茶飘香,地里瓜果熟,田间蔬菜绿”的美丽画卷。在三州乡的5项旅游单体中,目前三州潭已委托浙江树人大学进行了规划设计,建成后将于与磐安县尖山镇夹溪十八涡省级风景区和乌石村的省级农家乐特色村连成线,并围绕旅游项目,结合特色产业种养殖基地,开发农家游、生态游,发展农家乐,逐步打造成为一个集林业观光、田间体验、农家娱乐、文化游览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二、建设体会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经济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的基本条件,只有经济发展了,群众增收致富了,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才有物质基础和资金支持。发展经济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的目标,生态乡建设最终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我们立足三州山区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意识是根本。观念决定行动,只有当人们的观念真正转变了,一举一动都环保了,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创新是动力。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处处闪耀创新的光辉,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思路,为助推生态乡建设提供加速度。农业技术的创新,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作出了巨大贡献;
资金筹措渠道方面的创新,为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提供新思路。
——治理是关键。集中力量抓已经出现的污染问题是整个生态乡建设的关键。特别是水土流失、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小流域治理等重点工程是整个生态乡建设的重中之重。抓好了它们,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近期目标就完成了一半。
三、今后打算
通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我乡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生态优美镇的标准和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我乡尚处于省级贫困乡行列,政府财政非常有限,村级集体经济极其薄弱,群众尚不富裕,受现实财政的影响,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投入的资金有些不足。二是生态环境质量需进一步改善,要彻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还尚需时日。三是污染防治手段要进一步完善,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污染防治路子。
下一阶段,我乡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以《规划》统领全局,进一步完善生态乡建设资金筹措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组织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建设舒适谐美的生态人居环境,构筑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体系,培育深厚底蕴的生态文化体系;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实现国家级生态乡镇目标。
第二篇:2013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汇报
建设生态乡镇
打造宜居家园
——XX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汇报
XX镇位于新安县东北部,东邻XX县与横水镇接壤,西邻正村镇,南与XX镇搭界,北边是著名的“黄河万山湖”风景区。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著名的万山湖鹰嘴山风景区,S314旅游专线、磁五仓路贯穿全境,全镇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镇。镇域总面积11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63平方公里。镇区规划总面积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0.9平方公里。全镇辖21个行政村,2.8万余口人,其中镇区常驻人口6000人。耕地面积17880亩。2011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6亿元;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2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859元%;财政收入完成142万元,税收完成339万元。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加快小康建设进程,构建平安和谐新XX,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荣获“省级园林乡镇”、“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河南省卫生镇”等荣誉称号。
一、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基本情况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坚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项目带动促发展,结构调整做示范,城镇提升树形象,作风转变保平安”的发展思路,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经济与环境相互促进,生态与生活相得益彰的理念,努力建设一个生态乡镇、宜居家园。自提出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目标以来,我们把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作为统筹城镇发展,改善群众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又一契机和平台,作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和落脚点。为了把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我们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活动的通知精神,通过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干群环保意识大为提高,城镇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7.5%;地表水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6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100%,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
(一)抓组织领导,重宣传教育,营造生态建设新氛围。健全组织领导是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根本保证。为保障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2013年初,镇党委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了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市政的副镇长任办公室主任,专职创建工作人员7名,具体组织实施创建工作。镇政府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开展创建工作。各村、镇直单位、相关企业也按要求建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具体承担各自辖区的创建工作。全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做到责任明确、分工负责,整体推进。
广泛宣传教育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的前提。为营造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一年来,我镇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充分利用会议、广播、标语、横幅、宣传车、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强化宣传,把创建意义和任务渗透到全社会,提高创建热情,增强基层干部群众创建工作的主动性。同时,围绕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抓好相关教育和培训,除要求相关领导和工作班子成员应全面掌握环境规划、创建标准、程序等有关内容外,还对各村、部门负责人和工作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热情。在创建工作推进中,镇政府还多次邀请上级环保部门亲临指导业务,形成了全镇上下积极参与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抓规划制订,重目标落实,开创生态建设新局面。制订科学的规划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的基础。为构建较为完善的生态规划体系,镇政府委托机械工业第四设计院编制了《XX生态镇建设规划》,对全镇农业、工业、旅游、文化、城镇等生态建设以及土地、水资源等保护作了详细的规划。在编 制规划中,结合农村“双整治”、“双建设”、卫生村、绿化村、村庄整治、生态家园以及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等现有的创建工作,搞好相互衔接,确保国家级生态乡镇规划的全面有序实施。
狠抓落实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的关键。围绕规划制订的详细创建目标和任务,镇党委、政府强化分工、细化责任,狠抓落实。完善了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门班子合力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镇党委、政府把创建工作纳入镇环保目标责任书和机关干部考核范围,每年进行考核,实行奖优罚劣。镇政府与各村、镇直部门和企业签订节能减排等系列生态创建工作责任状,明确各级各单位的目标和任务,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截至目前,全镇80%以上的行政村已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建设标准。
(三)抓结构调整,重产业引导,构筑生态经济新优势。
1、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按照 “打绿色牌,建生态镇”的总体目标,紧紧围绕“三篇文章”一起做的工作要求,不断壮大以大粒樱桃、薄皮核桃、牡丹、菊花、黄芩、生猪为主的特色农业种养基地。应用现代化生物技术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不断树立自己的绿色品牌。目前为止,全镇已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基地3个,其中:无公害大樱桃、薄皮核桃生产基地5000亩;以黄芩为主的中药材示范基 地10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及养殖基地5000亩,全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2万亩。所占面积比重达到69%。围绕推进旧宅复耕,重点实施以土地整理、标准农田以及水利设施等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共投入资金1020万元,整治和建成标准农田1200亩。以创建效益农业和绿色农业为抓手,鼓励和引导种养大户走规模化生态种养之路,同时积极抓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防治,坚持开发利用和保护治理相结合,以开发促保护,以治理促开发,保证农业自然资源的持久供给和永续利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2、加快推进绿色环保工业。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环保法规及生态保护规划,多年来未发生重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十五小”关停率、工业污染源排入达标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为100%。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对能耗大、污染严重、影响生态功能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去年以来,先后关闭拆除烧结锅炉10个,拆除粘土砖厂6个、石灰窑4个。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企业,促进全镇工业经济优化升级。严格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加强对工业污染企业的现场执法,强化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切实做好“审批”、“全程监控”、“三同时”验收三个环节的工作。全镇2家限额以上企业,严格执行烟尘排放标准。加大对环保设施的资金投入,加强企业治污设备设施的检查监管,及时更新、改造。近3年,全镇用于环保 设施资金在500多万元。严格执行水污染企业排污许可管理,加强化工等行业的污染管理,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和绿化企业的创建。同时积极引进生态环保企业。2010年以来,先后投资1500万元、2000万元建成河南鑫泰药业有限公司和福金药业有限公司,在拉长中药材种植的产业链的同时,既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今年3月开工建设的洛阳鹏翔牧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占地1800亩,年设计规模十万头,是一个集二元、三元仔猪培育、商品猪销售、猪肉加工、有机肥生产、沼气发电、果树种植、药材种植、无公害蔬菜种植为一体的标准化园林式生态农业循环企业。
(四)抓综合治理,重长效监管,塑造生态绿镇新形象。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认真开展创建工作。今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目标,不断加大创建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城镇建设规模迅速扩大、环境保护和居民生活稳步提高。一是投资350万元,实施了城镇道路提升工程,对镇区南环路1公里路段重新进行了复修、铺油;二是投资150万元,完成镇区200盏太阳能路灯改造工作;三是投资350万元,建成污水处理系统;四是投资200万元,对镇区原有自来水供水系统设施进行扩建,不断满足镇区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五是投资100多万元对镇区周边村、镇村结合部进行环境整治;六是投资80万元,对镇 区进行全面改造整顿,完成绿化苗木补植补栽1500株,修复损坏彩砖1700余块,更新宣传栏20块,更换窨井盖16个,添臵垃圾桶30个,使镇区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
2、以点带面,整体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开展以村容村貌、路容路貌集中整治为突破口,以环境创优集中整治活动为载体,全面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一是公司运作,长效管理。由政府统一出资,采取招标方式委托三个公司,对环境创优重点部位进行承包,建立长效机制:投资11万元,成立农村保洁公司,负责对许横线、磁五仓路两条重点线路沿线的垃圾清运、路林涂白、杂物整治、护坡整理。做到日清日运,建立垃圾处理长效机制;投资6万元,成立公路养护公司,负责村组道路由公路养路工负责对沿线垃圾清运、路林涂白、路面及边沟整治。由公路所组织公路养护工实行责任到人,做到全天保洁,建立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投资20万元,成立绿苑管理公司,成立有35人组成的一办三队,负责镇区花草树木的定期修剪、卫生清扫、垃圾清运、市政管理。坚持做到镇区一日两扫,全天保洁,环卫工人实行一日两签到、两签退制度,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确保了垃圾池无垃圾堆积,街道路面无垃圾乱堆乱放现象,同时对固定商户及市场的流动商户开展经常性的集中整治,取缔占道经营和乱搭乱建现象。突出商户诚信建设,开展创建“诚信经营户”等活动。加大对镇区机动车辆的管理力度,做到不乱停乱放、不影响交通,及时对镇区的广告宣传栏更换、更新。二是全民参与,环境创优。由新农村保洁员负责对村庄周围的环境卫生进行治理,日扫日清,建立 长效保洁机制,同时利用各类纪念节日如“3月5日雷锋纪念日”、“三八妇女节”等,广泛发动广大党员、中小学生,农村妇女开展义务劳动,为全镇环境创优再加力。三是开展交通秩序、食品卫生等6个专项整治后,全镇生产生活秩序井然有序;完善镇区交通设施及线路规范,更新、安装、设臵各种标志牌子50余块;定期对沿街道楼房时行清洗,护栏、窗户进行油漆,街道进行亮化,使镇区面貌焕然一新。主要建筑上安装节日灯、装饰灯,使镇区变得更新、更靓。
3、强化管理,突出重点,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过程不仅是攻取荣誉称号的过程,而且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加快发展、提高镇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过程。我镇坚持以人为本、务求实效的原则,依据环境规划,对照各项创建标准,在创建工作中把严重影响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影响未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为重点来抓。结合实际,统筹安排、综合实施了“四大”工程。一是实施环境绿化美化工程。抓住“3〃12”义务植树节的有利时机,深入开展绿化宣传活动,掀起全民义务植树热潮。2010年以来,镇政府先后组织机关干部、村组干部及部分群众在王村、仓鹰路沿线、磁五仓路沿线开展了三次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共栽植苗木50000余株,绿化路段20公里,完成荒山造林2500余亩,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因地制宜地狠抓村镇绿化、封山育林、通道造林达100%,荒山绿化达78%。镇区基本实现了沿路绿化成带、庭院绿化点缀 的绿化格局。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规定指标,居民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达12.6平方米/人。二是实施城镇环境提升工程。按照突出重点、解决热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的思路,在道路建设、电网改造、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清运、文化活动建设等方面,加大投资的力度,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的吸纳力和承载力。三是实施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程。改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林吃林为靠山养山、靠水养水、靠林养林,加强山、林、水的保护,有效保护了自然资源。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镇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使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开山采石、水土流失治理度达80%。基本农田得到优先保护。四是生态产业工程。紧紧围绕三篇文章一起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服务业,在王村鹰嘴山景区公路沿线种植观光牡丹2000亩,铺设步游道8公里,发展农家乐饭店5家、农家旅店3家,可同时接纳200余名客人。与县农业局联合投资开发建设现代农业休闲示范园一处,引进以饮食、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大型水上餐厅2家,实现了园区休闲、观光、就餐、住宿等多种功能,吸引市区居民节假日、周末前来休闲观光,不仅加快了旅游业发展步伐,同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降低消耗,减少污染,集约利用,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4、抓重点工程,重绿化实效,打造绿色乡镇新品牌。一是科学编制生态建设规划。按照加快建设生态乡镇的指 导思想,确立了乡镇绿地规划与乡镇总体规划相统筹,绿地系统与道路系统相统筹,现有绿地与未来发展的绿地相统筹的“三统筹”原则,强化规划意识,聘请专业人员对乡址绿化进行整体规划和细节设计,于2007年编制完成了XX镇绿地系统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2020),并通过省专家组的评审。
二是精心实施生态综合整治工程。以政府投入为主,精心组织实施建绿、护绿、爱绿工程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优先考虑绿化设施建设和改造,以增加绿量,扩大绿地面积,消灭绿化盲点,保证绿化工作顺利开展。镇财政每年投入20万余元用于绿化设施管护、维修工作,设臵专人加强管理,对绿化设施定期进行维护,及时维修,对绿化植物及时进行修剪、洗尘和浇水,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促进了我镇环境的明显改善。目前,我镇种植各种草皮31380平方米,种植乔、灌木32种,共45060株,各类景观植物及花草绿树成荫,葱葱翠翠,造型植物景致各异,达到了良好的绿化效果。
三是广泛开展居住区和单位绿化。坚持科学规范、精心设计,强调大绿量、高品质,突出植物造景,配以乔灌花草,适当点缀小品及休闲设施,形成优美的人性化景观环境。镇党委政府将单位绿化列入考核目标,每年开展达标单位及花园式单位的评比、复核工作,园林式单位建设成效明显。
四是大力加强道路特色绿化建设。加强对重点道路绿化的规划和实施,确保我镇主干道绿地面积不少于道路总面积的 30%。对每一条道路的绿化规划都严格把关,注重加强主干道与我镇出入口绿化景观的协调建设,把出入口的绿化建成我乡的新亮点。注重品种引进和选择搭配,着力丰富道路变化层次,提高道路绿化标准,强化乡镇主干道的绿化景观效果。
五是全面加快公共绿地建设步伐。着力构建比较完善的公共绿地体系,结合镇区扩建、新建、改建项目等有利时机,建设了一批街头游园,较好地满足了居民的休憩、观赏及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
5、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建议。镇政府聘请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12人为监督员,负责对全镇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监督。并每月召开一次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认真研究解决措施。同时开通环保热线电话,及时接受群众的投诉,累计解决问题11起。每一季度,在镇区发放民意测评表1000余份,用来调查群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率。每次测评,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都达到95%.二、综合治理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通过几年来全镇人民的创建实践,不仅提高了全镇人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改善了生产和生活的生态环境,更推动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1、镇村环境面貌日新月异。目前我镇有各级各类绿化达标单位12家,各单位在开展庭院绿化的同时,积极进行室内、墙面、屋顶的立体绿化美化,进一步提高了绿化的整体环境效益。我镇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主干道两侧树与花坛、绿地巧妙结合,常绿与落叶、花灌木与色叶树种合理搭配,基本形成了步步见绿、路路有景,景随步换、触景生情的乡镇道路绿化新格局。
2、生态环境工程取得明显改善。在全镇所有行政村开展了环境创优集中整治活动,拆除违章建筑800余处,建垃圾池35个,改厕改圈800处,粉刷38420万平方米,并对全镇镇道,村道进行全面绿化。开展了卫生村,卫生户评比活动,评比出卫生村8个,卫生户400户,通过全面整治、各村的清洁能源普及率达8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3、和谐发展氛围日益浓厚。通过开展和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得到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商业繁荣,人心向上的良好局面。
4、投资发展环境得到明显优化。通过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培育了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绿色产品,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生态经济对镇级财政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上升。良好生态环境改善了投资和发展外部形象,增强了吸引资金的能力,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近三年,我镇先后合同利用外资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亿,引进企业4个,形成了一批以洛阳星启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洛阳食为天面业有限公司、金三角超市等财源骨干项目。其中,洛阳星启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年创产值超1000万元,年上交税金百万元以上,成为我镇工业企业的龙头。
三、今后努力方向
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任重道远。尽管我镇在创建过程中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但对照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践行科学发展观,围绕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的目标、任务,潜心研究、踏实工作把我镇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一是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结合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开展创建生态村工作,扩大生态村创建面;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在确保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的同时,逐步解决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切实加大生态环境的监督保护,强化环保第一意识,完善环保工作巡查、监控体系,及时制止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优化生态环境。
二是进一步发展绿色经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优化产业结构。在工业方面,严把招商引资关,抬高环保门槛,从源头上杜绝新的污染源和生态破坏现象。加大科技投入,推行清洁生产。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优化种植模式,发展景观生态农业。继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升级,使生态 环境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立足长远,创新思路,在绿化管理、路面保洁、集镇环境、垃圾清运等方面探索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统一领导、分工管理、上下联动等各个环节明确人员和职责,提升环境建设的效率和效果;完善督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环境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我们将在已形成的各部门整体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推进机制上,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使建设生态乡镇成为社会各方的共同愿望和统一行动。
宜居宜业更怡情,生态发展起新程。我们深知,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以这次考核验收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所提的要求,在巩固成效的基础上,再鼓新干劲,再添新举措,再攀新高峰,努力把我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和谐、与时俱进的现代化优美乡镇,让XX的明天环境更美好,发展更和谐,群众更幸福。
第三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人民政府)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战略思想,运用建设国家级生态乡镇与当地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经济发展的优势结合起来的工作方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始终把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作为推动地区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作为推动地区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重要载体,并努力在“生态、绿色、健康”上作文章,积极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全乡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乡基本情况
**辖区总面积3535平方公里。全乡耕地面积50213.1公顷,牧草地193483.2公顷,沼泽地46390.5公顷。全乡总人口11128人,由蒙、汉、回、达、俄、鄂伦春、鄂温克、朝鲜等12个民族构成。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1%,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其他各民族共同聚居的民族乡镇。
**下辖17个自然村屯,2个居民委员会。**辖区还有两个隶属于海农垦集团的大型企业**马场和***农牧场。
二、生态乡镇创建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为了把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人民政府认真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创建全国国家级生态乡镇活动的通知精神,通过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造声势抓环保宣传,干群环保意识大为提高,**地区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3%;地表水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5%,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水土流失较轻,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的这些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臵
1、**乡成立了全国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创建“ 国家级生态乡镇”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和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标准要求高,必须依赖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为此,**政府专门成立了以乡党政一把手为组长,各相关创建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全国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专人专门负责的环保办公室,按照《*****环境规划》的各项指标及步骤认真贯彻落实此项工作,采取组长负责制、副组长及组员协调配合,环保办公室按照计划,列出具体实施方案,并负责落实具体工作。发挥创建领导小组的作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2、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及时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乡政府同驻地各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
3、强化规划,编制文本。聘请生态环境专业人员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环境规划》,并通过环保部门的专家评审后,报请额尔古纳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二)确定创建工作职能,扎实开展工作
**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及环保办公室工作人员依据环境生态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标准,将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与生态乡镇建设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到生态立乡,切实建设保护好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把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与发展乡镇工业相结合,做到工业强乡,规划建设好商业区、工业区、生活区,在选址排污、选择园区环境等方面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合理布局,鼓励引导乡企向园区集中。把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做到以商活乡,重点搞好以道路系统为主体通讯、水、电、暖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乡村城镇化进程。
(三)完善农牧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全面启动了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畜牧业等生态工程项目。加强本地区现有天然草地、生态林、经济林的保护和建设,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8.46%,绿色植被覆盖率达到93%。高度重视保护水环境、水土保持吉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全区实施肥田沃土工程,改良土壤。有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措施,至2010年退耕达到0.8万亩,是退耕还草、还林率达到40%以上。并使本地区80%基本农田得到改造。大力提倡发展生态畜牧业,推广牲畜舍饲、半舍饲、综合饲养技术,发展生态型草业生产,探讨适合本地区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至2010年全乡65%达到舍饲圈养,逐步提高了综合生产力。
**经济建设主体为国营农牧场经济,地区居民多位农牧场职工,国营农牧场经济是本地区人口经济收入来源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当地农牧场经济发展形态与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关。经统计,当地农牧场现有耕地面积70余万亩,草场面积290余万亩。当地农牧场耕地肥沃,平坦而不完全连片,耕地之间有天然林带及部分人工林带,对于耕地扬尘、水土保持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当地农牧场全部为机械化生产。所有耕地由农牧场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形成集约化经营,机械化程度高、种植科学性高、生态相容性好。2010年底,当地农牧场机械总动力达到160386.5千瓦,千瓦,比2008年增长4.65%;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478台,联合收割机达到116台,增长42.92%;农牧场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耕种选用的大麦、小麦、双低油菜全部选用的高新科技优质种子,优质种子的使用率达到100%。农牧场生物化肥技术的使用程度较高。由于当地农牧场是规模化农业生产,配备有专职的农业技术管理部门和农技人员,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等运用科学而有效,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为225公斤/公顷以下。在农业耕作中,基本普及使用一次性化肥和除草剂,大大降低对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简化了田间管理和劳动强度,提高了粮食单位产量。一次性化肥技术的有效期可达90天以上,作物平均增产幅度能够在1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
驻地农牧场在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中,积极利用此契机,继续深入开展耕地保护、利用和改良。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2)提高耕地质量,不断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农田;(3)贯彻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搞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划定保护区,建立相应的保护方案和制度,严格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实行计划管理。(4)保护耕地质量,开展了耕地质量管理工作,并建立监测网络。在耕地的利用和改良方面,驻地农牧场长期坚持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实行好的条田、好的渠道、好的林带、好的道路、好的居民点的“五好”建设,使其耕地已基本形成耕田平整,有林带保护,灌溉结合,道路畅通,规划有序的良好生态系统。在耕作管理上,实行了草田轮作、粮肥轮作和机械深耕、增施有机肥、挤干过腹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综合措施。同时还积累了改良土壤、治理盐碱的经验,确保了耕地的永续利用与生态平衡。
**在畜牧业发展中,突出强调轮牧与圈养,不断提高天然草地的保护与改良。
1、以草定畜,加强草地生态保护。**乡政府与驻地农牧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完成了草原调查和规划。根据草原类型组合特点,牧草种类成分和自然环境因素,进行合理配臵畜群,因草配畜。因地制宜地规定草地合理载畜量,使放牧牲畜量和草地牧草生长量相适应,控制放牧强度,使草地资源有更新再生的充裕能力,保持草原生态向良性循环发展。
2、加强草原建设,改善放牧条件。**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了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强化以解决人畜饮水为中心的草地水利建设,因地制宜地采取扬、抽、引、蓄、运、节等措施,多种途径解决饮用水源,使缺水草地得到较好的利用。提高了草地利用率和畜牧业抗灾保畜能力,多方面改善草地畜牧业放牧条件,较合理地利用草地资源。加强了对退化草场的改造,实行围栏、草库轮建设。
3、利用夏季优势,发展季节畜牧业。夏季多养生畜,冬季根据农牧场和农、林、工、副产品饲料资源的载畜能力,严格控制存栏头数。
4、储草养畜,发展冬季生产。储草养畜是增加冬季补饲或半舍饲养,发挥夏季草多优势,减少冬季缺草劣势的有效措施。在农田中逐年增加种植饲料比重,抓好重点地区人工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实现畜牧业与农业的有机结合,提高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截止2010年底,**地区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已经达到90%。
(三)加大投入,全面启动环境建设整顿
2010年,**乡投入800万元,对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基础设施、居民住房及建成区周边环境进行了建设和改造,不断推进城镇化、绿化、美化进程,乡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一体的生态型国家级生态乡镇格局已逐步形成。
1.**地区建成面积4.2平方公里,主要由爱民路、团结街、商业街、红旗街、建设街、靠山街、北山路、观光路、建设路、幸福路等道路组成,构成**地区街道的主体。城镇建设根据现有基础和适应未来发展要求进行规划,主要包括商业区、居住区、文娱中心,道路及绿地等几部分。城镇建设,道路先行。目前,全地区交通以公路为主,自然砂石路二条,计80公里,乡内三级拉莫(拉布达林至莫尔道嘎)油路与外界连接是额尔古纳市连接北部乡镇的必经之路。
2、**地区共有住户4089户;全地区主要为木制和砖制结构的平房;人均绿地面积13平方米;生活污水排放实行自挖污水窖处理,处理率75%;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率90%;商店27家,年营业额达到810万元。医疗、卫生、教育、广播、电视、文化等生活服务设施齐全,手机入户率达到95%,有线电视入户率95%,**地区个人拥有电脑1280台,上网1271台。现代化的通讯设施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
3、**地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对本地区的城镇环境进行治理,河水进行净化,扩大灌溉面积,耕地进行合理规划、治理,树木进行低产林改造,退耕还林,道路进行合理布局,规划、建设、荒山进行综合开发与整治,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大力发展低产林改造,退耕还林、还草,扩大种植面积,扩大畜牧业发展规模,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的分工协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工业化发展水平,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有力推动**地区城镇化进程。
4、**地区新建工业园区1个,完成道路整治改造8条,改造面积320000平方米,建设标准化住宅区,规划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拆除、修缮为旧平房10000平方米。
5、经济发展目标与地区近期发展计划逐步一致,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人均纯收入实现了年递增600元,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达10222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4‰以下,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以上。
6、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设施完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利率91%,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方米/人,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5%,清洁能源普及率63%,森林覆盖率68.46%,草原载畜量达到6亩/羊,水土流失治理度76.37%。
(四)加强宣传,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创建工作要搞好,宣传教育很重要。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地区坚持不懈地抓好环保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主渠道作用,组织环保专题影片、领导专题讲话,并利用村、农牧场板报、画廊刊登环保政策、环保科普宣传资料。在建成区主街道设立环保宣传标语,营造创建氛围。二是举行环保培训。对干部抓环保国策、政策法规培训,增强他们搞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性、事业性;对工业园区企业职工,分行业抓“三废”治理操作技术培训,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专业工作水平。三是组织专题活动,结合创建绿色单位等工作,在小学、**农场等单位举行环保知识讲座、抓好“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以一年一度的“6.5” 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地区上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动员,人人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抓好卫生环境整治,营造整洁优美的生产生活区。**乡在抓区环境的规划和建设,协调解决乡区的开发与自然资源的保护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坚持重要自然资源的保护及储备原则,保留城镇的自然特征。第二,保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第三,在建成区发展和资源保护地之间设臵缓冲地带,减缓由于开发引起的对自然资源的直接冲击。第四,城镇建设向“生态化”和“景观化”发展,努力达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协调融合。
在**建成区,乡政府经常性的大规模地开展环境综合政治活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成立了保洁队和村容监督队伍,配备专职人员,针对乱摆卖、乱停放、乱搭建、乱挂拉、乱张贴和乱丢垃圾等“六乱”现象进行大力整治,对所有在建、待建工地实行全面整治,做到文明施工,规范管理。在镇区主要街道和硬化区域范围内禁止饲养禽畜。乡政府每年都多次组织大规模的清理整治行动,力求彻底消灭卫生死角,消除脏乱差现象,爱卫。城管等部门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和“辖区卫生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村管理和清洁保洁工作,努力提高**环境卫生水平,确保乡、村环境整洁,防止了“白色污染”。通过开展环境大整治,有力的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一个管理有序、街道整洁、国家级生态的生活环境。
(六)抓建设项目初审把关。**乡在发展工业上,一是对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项目,无论效益好坏,坚决不批;二是抓环保执法检查。严格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督促“三废”治理,确保设施运转率100%,排放达标率在95%以上。三是抓环保制度建设,全面贯彻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认真对照本地区实际,切实制定工业企业“三废”治理、建设项目管理等实施细则和噪声扰民、油烟纠纷等处理办法建立了完善的环保工作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标准、服务承诺等,促使**基层环保机构步入标准化良性运作状态。
**乡环境创优项目实施后,通过结构调整与优化,**地区逐步加快实现了“两个转变”,促进了“两个提高”,基本形成了无污染,空气清新,环境优雅的小气候。
三、创建工作中形成的新体会及今后继续努力方向 **乡通过环境创建工作,形成了新的思维和认识,进一步意识到优美的环境也是生产力。营造一个文明、优美的环境已经不局限在“装点门面”这一层次上,**乡清楚地认识到:文明、优美的形象是人们外在的精神面貌和内部素质的统一,是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农村现代化的镇区格局,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文明程度与环境条件同步提高。环境治理的滞后与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是不适应的。为加快**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首先就要巩固和进一步扩大环境保户的成果,营造浓厚的优美乡镇创建活动气氛。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给**地区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在发展的历程中,**人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搞好生态建设,才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增创新优势,保持发展后劲,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才能真正实现**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共同创造出美满幸福的小康生活。
开展创建全国国家级生态镇以来,**地区随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乡镇的经验,仍有不小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决心,认真对照创建标准,继续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继续强化领导,进一步提升环境生态水平。认真实施环境规划,并不断修正完善;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加大环境基础投入,不断优化城镇面貌。
(二)继续强化环境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环保责任宣传教育,加强对全社会的环保国策宣传,真正形成领导重视、企业负责、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继续加强污染控制,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从源头控制,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抓污染管理,不断削减污染负荷;促进清洁生产,大力推广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四)继续加强污染控制,进一步增强环保执法力度。勤于检查监督,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转,消除**地区生态破坏隐患,实现**地区自然全生态的永续保持。
在新的环境,新的要求下,**乡将以自治区环保部门和国家环保总局对本地区创建工作的考查验收为新起点,更加扎实努力地工作,不断提高**地区的环保工作水平,为把**地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国家级生态、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优美乡镇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解说词
这里群山环抱,林海绵绵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绮丽
这里物产丰富,民风淳朴
它就是美丽的濉溪镇(字幕,有关标致性镜头)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建宁县濉溪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纪实(字幕)
濉溪镇位于福建省建宁县东南部,东与泰宁县世界地质公园交界,是建宁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镇。下辖10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1个农场,总人口3.1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34万人)。是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市级文明单位。濉溪镇东南高山叠翠,是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保护区中部海拔1600多米的黄坪栋水库担负着全镇近3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被誉为福建全省水质最好的饮用水,闽江上游濉溪河贯穿全镜后注入泰宁大金湖。全镇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以丘陵为主,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这里山青、水碧、地绿、天蓝,生态保持良好,生活环境怡人,具有独特的田园风光魅力和生态景观特色。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动植物种类。(饮用水源地、风光、风景、原始森林、动植物及物产等镜头)
全镇面积213.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5.83万亩,森林覆盖率80.54%,地表水质符合水环境功能区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Ⅰ级标准,建成区环境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
建成区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为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13.36平方米,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解说字幕)
(解说)近年来,濉溪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创新机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林业、旅游业,实施农村环境美化工程,深入开展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乡镇。(解说,林业、旅游、农业、新农村镜头)
强化领导 工作机制完善健全(字幕 解说)
解说:濉溪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创建生态乡镇是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载体,是促进乡镇环境建设的重大举措(政府大门、动员大会、创建办公室、领导小组文件等镜头)。2008年,濉溪镇就成立了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镇村干部配合抓,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格局,多次召开工作联系会、创建动员大会(会议镜头)。明确创建目标,制定创建方案,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和人居环境建设,彻底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人居环境、生态农业、文娱活动等镜头)
科学规划 生态农业优势凸显(解说字幕)
解说: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给濉溪人民带来的不仅是山清水秀的环境,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生态经济已成为全镇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全镇已建成了2.77万亩的毛竹生产基地、1.5万亩生态果园生产基地、0.6万亩绿色建莲生产基地、0.5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0.3亩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等各具特色、经济效益好的生产基地。(毛竹等基地镜头),推进农业生产化步伐,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基地(相关基地镜头)经营模式,壮大扶持孟宗笋业、文鑫莲业、兴辉食品、金铙山生态有机茶等绿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能
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农产品市场开拓,鼓励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建立了国强农机、天一油茶等23家经济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相关企业生产产品及各名品牌商品等镜头,如“文鑫”建莲的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绿色食品:福建文鑫莲业有限公司的“文鑫”牌黄花梨及“文鑫”牌“建莲莲子”;福建兴辉食品有限公司的“山雪”牌“中华猕猴桃汁饮料”等镜头)
解说: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全镇有15万亩林地列入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生态公益林,近三年来新增造林面积1.3万多亩。(林业镜头)
解说:全面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保持农田高效生产,不断降低农用化肥、农药的施用强度,大力推广低毒低残农药和生物农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2010年,全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0485亩,农用化肥总施用量为1239吨,推进强度为每公顷244.6公斤,农药施用总量为15.52吨,农药施用量为每公顷2.84公斤。(字幕)
辖区农作物全部划为秸秆禁烧区,全部作为食用菌生产原料和秸秆回田(有秸秆回田或生产农用等镜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字幕)
濉溪镇创建生态乡镇,推动了全镇新农村建设步伐,地域资源更加大优化,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有农村、健身等镜头),创建工作2年多来,公众环境满意率由56%提高到99%。(群众满意率镜头)
发挥优势 生态旅游蓬勃发展(解说 字幕)
解说:濉溪镇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创建中注重挖掘丰富自然生态资源和现代农业观光资源,倡导绿色旅游,发展生态
旅游,积极推进高峰省级乡村生态旅游示范点、金铙山生态旅游、莲乡大观园等旅游项目建设,把这些景区建成集休闲、度假、观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区,打造醉美濉溪(旅游方面镜头)
加大投入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解说 字幕)
解说:几年来,濉溪镇的公益事业长足发展,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投入3800多万元,完成道路硬化80多公里,全镇农村道路硬化率达100%;投资400多万元,实施完成了水西、大元等7个村的饮用水改造工程,建立了达到国家农村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供应系统,自来水普及率、合格率均达到100%(三通镜头);投入100多万元完成各示范村、整治村“四化”工程建设,安装了路灯、路牌、监控探头等设施,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香化(相关镜头);县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处理建成区生活污水2674吨,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类标准,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可达88%(字幕、污水处理镜头)。
建立农村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在示范村、整治村做到家家配置垃圾桶,村设垃圾桶、垃圾池、建成垃圾收集中转站,生活垃圾实行集中投入、统一收集,做到日产日清(有禁止乱倒垃圾牌子、垃圾桶、垃圾池、中转站收集清运等镜头),建成区生活垃圾全部运往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处理率为100%(字幕),大力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全镇共设有水冲式厕所39座,其中建成区30座(卫生厕所镜头),水冲式厕所普及率达100%,全镇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5.95%(字幕)。
加强农村节能减排建设(沼气服务站镜头),大力推广太阳能、沼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全镇共在沼气池926座,太阳能667座(有太阳能、沼气等镜头),全镇清洁能源普及率达95%(字幕)
濉溪镇积极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继续抓好基础教育工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教育资源的整合和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学校方面镜头)
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完善农村卫生服务功能,着力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院、卫生所镜头),村民参保率达98.1%,有效减少了因病致贫的发生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了全民体质(有关活动镜头)。(结语)优美的生态环境,合理的城镇布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夯实了濉溪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濉溪镇要以创建国家生态乡镇的起点,把濉溪镇建设成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居生态舒适、人民生活富裕的生态型乡镇,保护蓝天碧水,造福子孙后代!
第五篇: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九次XX会提出建设“美好XX”的要求,紧密围绕建设“美好XX”的总体思路,以创建国家级生态镇为目标,以建设美好新农村为主题,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着力营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于2011年获评为全省环境优美乡镇,我镇XX等三村也分别于近年获评为全国、全省、全市环境优美村。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培育优势产业,生态经济发达。
我镇突出发展羽毛加工优势产业,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总投入达3亿元的羽毛产业园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综合建设,同时投资4000万元,新上污水排放量达3000立方米/每吨的工业污水处理厂,促进羽毛企业健康发展。目前,全镇直接从事羽毛贩运、分检、切片和羽毛球、羽毛球拍、球衣、球鞋等相关产品的加工制造企业达100多家,从业人员6000多人,实现羽毛年产值10亿多元,创利税1亿多元。
二、发展现代农业,生态环境优美。
我镇突出发展经果林和无公害蔬菜等绿色现代农业,坚持打造青山绿水环境,将朝阳、新街片丘陵区作为林业保护区,大力发展板栗、油茶、桂花等经济林果,完成退耕还林4000余亩,在洪宕、XX等圩畈区种植优质葡萄、蔬菜、药合等绿色高效作物。目前已经形成阳光雨露生态园等千亩葡萄园、七门堰等村千亩桂花园等观光农业基地和二千亩药合、七千亩板栗、万亩无公害蔬菜等现代农业基地。
同时,加强干汊河和新街中心集镇环境整治,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投入创建,先后投入近千万元,集中兴建干汊河和新街中心集镇沿街路、配套完善街道下水道等排水设施建设,改造集镇农贸市场,对沿街路4公里路段安装路灯,抓好沿街路人行道建设,铺筑整洁的路牙石,整理路边树木,实现隔离带、慢车道、人行道、下水道、路灯“五位一体”,实施卫生清洁工程,兴建垃圾周转站、购置垃圾运输车辆,有效处理集镇和周围农村生活垃圾。并组建城管中队,专抓集镇管理和集镇环境卫生工作,使集镇管理逐渐步入规范化、集镇及周围环境美化、亮化。
三、加强村庄整治,生态家园和谐。
我镇重点结合环境优美村镇创建和新农村示范建设,推动农村生态家园建设。重点治理村庄居住环境“脏、乱、差”,以改水、改厕、改路、改厨为推动,建立生态家园,在七门堰村按照“改、拆、修、建、管”的整治思路,整合危房改造、土地置换、环境保护等项目资金,开展村庄整治示范点建设。动员该村中和、新建两个村民组76户群众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栏,实施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管带网等硬件基础建设,兴建农民体育广场、水泥路、公共厕所、水渠硬化等公共设施。
同时,使XX、洪宕等村一万多农户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300多个农户用上标准化的卫生厕所,100多农户建设了户用沼气池。XX村新农村示范建设,实施水、田、路、林等基础设施综合治理措施,呈现“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路相通”的田园好风光。
四、打造旅游名镇,生态文化繁荣。
我镇境内拥有千年以上的周瑜城遗址、七门堰遗址两大省级文物保护遗址,周边又有古板栗林、桂花园林、葡萄园林、启德园林等多处绿色景点,古色、绿色等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为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县委县XX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我们已经初步规划周瑜城至七门堰旅游开发项目,围绕建设周瑜文化产业园,重点建好包括展示龙舒文化在内的周瑜文化馆、农耕文化景点、七门堰水利博物馆,充分挖掘周瑜文化、龙舒文化、农耕文化、水文化等丰厚的文化底蕴,努力打造千年文化产业园、千亩农耕文化景观带、千亩桂花园、千亩葡萄园和万亩板栗园等旅游景点。
我镇下一步将以这次创建省级生态县推
进会为契机,以争创国家级生态镇为目标,以建设美好干汊河为落脚点,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会议、广播、宣传车、宣传标语、标牌及散发致广大居民一封信等方式,广泛宣传生态创建工作的意义、目标、要求和措施,在沿舒岳路等主干道处及洪宕村、干
汊河和新街中心集镇、七门堰村等地设立固定的生态环保宣传标牌,积极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为保护好山、水、绿地环境,我们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禁止发展国家明令禁止的重污染工业项目,确保做到“三个不”,即: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不上;污染环境企业不批;破坏环境的眼前利益不取。坚持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抓发展的第一责任。严防滥垦、滥伐、滥采、乱挖现象发生,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使全镇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4%以上。对于已经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的周瑜城、七门堰等古迹实施保护性开发。对七门堰村现有百年以上的板栗树600余棵,全部实行挂牌保护。
三是加大治理资金投入。为确保村庄整治等项目顺利实施,我们将采取多渠道筹措的办法解决治理资金问题,在要求群众自筹一部分资金的同时,从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土地置换资金、环境保护资金等多方面支持资金中筹措,同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环境治理工作,确保项目实施。
总之,把美好乡村建设与农村土地整理、建设用地置换相结合,与农村清洁工程和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努力促进乡村产业美好、环境美好、乡风美好、生活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