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让简单的生字教学焕发多样精彩
编辑:悠然小筑 识别码:18-729712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3 20:21:57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让简单的生字教学焕发多样精彩

让简单的生字教学焕发多样精彩

一节语文课应是读声朗朗,这读不仅仅只是读课文,也应包括读生字。每一遍的读都应有目的。话说读生字,也应如此。例如:

一、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争取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注意强调读书的姿势。这一环节目的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利用文本信息建立快速的连接,让孩子潜心读书。眼睛看清拼音,看清汉字,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这样就可以立体地进行识字了。

二、学生完成学习卡:生字与读音的连线,并订正。目的是检查刚才的读的效果。

三、指名拼读生字,正音。让学生对生字形成有意注意。

四、齐读生字。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生字的印象。

五、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目的是巩固识字,既有利于学生记牢生字,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1、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如平时看到的药品名、零食名字等等。

2、换偏旁法。如:枪——抢息——咱(偏旁表意)

3、加一加:鸣(口+鸟)

4、猜一猜:丰衣足食什么字?(裕)衣字旁表示衣服,右边的谷表示粮食,很多的衣服,很多的粮食就表示富裕。

5、说句子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识字。如 “腾: 二人头上带着花,骑马去赏月。”

六、去掉音节开火车认读生字。(以游戏促识字。)

七、齐读词语。(特别提醒学生读词语也应读出感情。)

八、用上文中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谁干什么,怎么样。)

如:小兵很喜欢玩具小汽车,却不让妈妈买,也不要售货员阿姨送。从这件事中你觉得他是一个怎

样的孩子?

很多老师生字词教学后就马上转入课文的学习,其实我们也可以好好地用一用这些词语。例如用上文中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谁干什么,怎么样。)这一环节看似简单,但也很精彩。它既可以检查孩子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说话的能力。

低段的识字教学,众说纷纭。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发言权,让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寻找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那块石头吧!让简单的生字教学焕发出不一样精彩。

第二篇:多样导入,让小学美术课堂焕发活力

多样导入,让小学美术课堂焕发活力

新颖丰富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小学生喜欢新颖、富有变化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要设计多样导入,激趣的同时让课堂更精彩,让学生以更为积极的姿态融入课堂。本文拟结合苏少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例,深入分析多样导入,让美术课堂焕发活力,精彩从“头”开始。

1.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导入能够营造一种独特的学习氛围。教师将美术内容隐藏在情境中,利用丰富的呈现方式展示情境,让学生不自觉进入情境,体验情境内容,从而诱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等到学生入境后,教师要结合美术学习内容,设计相关的问题,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收到良好的导入效果。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四年级美术“节日”这一课时,教师以情境导入方式,成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首先,教师与学生一起装扮教室,挂上一些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饰品,贴上窗花、对联等,让学生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其次,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中国不同的节日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浓郁的节日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最后,教师设计问题与学生互动。师: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你知道这些节日的风俗活动吗?你能利用美术的形式展示这些节日吗?有了前面的情境内容做铺垫,学生的互动兴趣逐渐浓厚起来,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积极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起来,课堂氛围其乐融融。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从教室区域入手,与学生装扮教室,营造情境氛围;再利用视频辅助情境创设,引出问题,从而让学生的参与课堂的欲望逐渐强烈起来。

2.问题导入,调动学生思维

问题导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也较为常用。课堂开始,教师设计与即将学习的美术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提前感知美术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营造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还要注重话题与美术教材内容的联系,从而顺利导入新课学习。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五年级美术“吸引人的招贴画”这一课时,教师以问题方式导入新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街头随处可见的招贴画,包括“肯德基”“哈利?波特”“蓝猫”等招贴画。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招贴画,吸引学生眼球。其次,围绕着这一主题内容,教师设计相关话题,调动学生思维。

你认为什么是招贴画?你认为应该如何设计吸引人的招贴画?

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热烈的交流、讨论,从而感知招贴画的相关内容。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表见解,从而为后续的招贴画的学习奠定基础。

3.想象导入,焕发课堂活力

想象导入主要是指教师利用语言带动学生想象,并引导学生利用美术的方式将想象的内容呈现出来。小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以想象方式导入美术课堂,让美术课堂焕发活力与精彩。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五年级美术“儿歌和童话故事”这一课时,教师以想象方式导入新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喊妈妈,妈不在。叽里咕噜滚下来。”

儿歌中含有趣味情景,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着小老鼠偷油的生动情景,设想偷油的种种方法,并构思儿歌中的有趣画面。这样的想象活动博得学生的一致欢迎,学生的思维不断跳跃着。有学生说“小老鼠是架着梯子上去偷油”;有学生说“小老鼠是跳跃着上去偷油”;有学生说“有一只小老鼠在下面扶着另一只小老鼠偷油”„„紧接着,教师顺势切入“儿歌和童话故事”的学习,并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情景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让美术课堂焕发活力。

4.操作导入,享受学习乐趣

小学生不喜欢过于拘束的学习,他们喜欢动一动、玩一玩,从中学习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为此,教师可以结合美术教材内容,设计操作导入,让学生大胆动手操作,享受动手的快乐,从而渐入学习佳境。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五年级美术“妙用纸盒”这一课时,教师以学生动手操作方式导入新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上这节课之前,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在上课时自带纸盒(不限制大小、形状等)。课堂开始,教师引导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纸盒,并动手操作。师:同学们,你们带来的纸盒形状不一,各有特点。一个普通的纸盒你能变出什么花样吗?你能用美术的方式让纸盒变得更加具有创意、更有美感、更实用吗?经过教师语言的带动,学生纷纷拿起手上的纸盒,开始构思如何给纸盒来一个“大变身”。有学生在纸盒上涂鸦;有学生利用剪贴方式给纸盒来个“大手术”;有学生拼接纸盒„„在学生获得直接的操作体验后,教师再顺势切入“妙用纸盒”的学习,从而达到一定的导入效果。

总之,“导”无定法,教师要利用多样化的导入,让小学美术课堂焕发活力。多样的导入并不提倡教师“生搬硬套”,教师要结合美术教学实际情况,设计适宜的导入,以真正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

第三篇:让课堂焕发学生的精彩

让课堂焕发学生的精彩

——9月28日赴包头语文课堂观摩有感 9月27、28日,我们去包头学习,亲耳聆听了窦桂梅老师的精讲课《皇帝的新装》。听过了才知道什么是名师,什么才是真正的精品课。

窦桂梅老师是清华附小的校长,她们学校所提倡的教学模式是“预学—共学——延学。”以预学、分享、提升、延伸展开教学。《皇帝的新装》就是这样设计的:

一、在预学阶段,给学生出示预学单学生自学。预学内容是:

1、初读《皇帝新装》我的收获_____(可以从主要内容、写作手法、人物、主题等方面思考)。

2、我的疑惑是:______鼓励学生质疑,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学习课文的时候师生共同解决。

二、出示共学单:我们选择(皇帝、大臣、百姓)研究,他们不敢承认事物本身的原因。要求:紧扣文本,提取信息。列出1、2、3„„并说明原因。

小组选择人物共学,共学后师生交流,交流过程中,解决预学单中没能解决的问题,重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接下来,让孩子猜猜,这样的结局是是悲剧还是喜剧,还是悲喜交加,窦老师提供了3段音乐,喜剧和悲剧,小组自主选择音乐,背景图标演示大典过程。学生小组合作排练,并上台展示,主课堂将语文、英语、音乐、美术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实现了大语文观。

三、延学:出示安徒生名句,学了课文后,你心中还有困惑和问题吗?老臣说出真相,结果会怎样?骗子的命运会怎样?小孩长大后会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吗?引导学生思考,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继续引发学生的思考与交流。

还课堂给学生,还主体给学生。这就是窦桂梅老师精心设计的真正目的。整节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她的语文课堂焕发出了学生的精彩!

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也是我们现有问题的百病之源,怎样消除现有弊端,减负增效是根本。该从哪里改?还是课堂!要实现课堂的有效和高效,就要强调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在课堂上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如何使学生真正做到有兴趣、可选择、重实效、轻负担,获得最多的知识,取得更多的进步,是值得我们每位老师深思的。

通过参加本次活动,我深深的觉得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还要不断的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寻找更为合理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好孩子们语文学习的引路人,带他们去品读精彩的文字,去感悟丰富的情感,去获得更多的体验。同时也要勉励自己: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让课堂焕发学生的精彩!

第四篇:对话──让课堂教学焕发无限精彩

对话──让课堂教学焕发无限精彩 广东佛山市铁军小学 何粤嫦

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是那样深入人心,受人欢迎。一堂精彩的有智慧的语文课,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教师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新型课堂教学对话这一根神奇的杠杆,使教与学真正互动起来,让学生课堂时光异彩纷呈。

一、情趣交融──让对话展现人性的魅力

师生是课堂的参与者,课堂之间的对话应彼此欣赏,相互悦纳。在对话中,师生参与对语言文字的诵读、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实践,谈见解,所以课堂上老师恰如其分的点拔,如同叩击学生心灵的鼓点,让心灵与语言碰撞出一簇簇火花,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下面《珍珠鸟》这个案例,是我曾在《福建教育》看过的一个教学实录,它印证了师生平等对话,建构一个富有情趣的语文课堂。

师:(出示课件:小鸟在“我”的肩上睡熟了。)看到这一幅画,我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珍珠鸟在“我”的肩上睡熟了。

师:是呀,睡熟了,你能小声告诉我吗?

生:(下意识地俯在老师的身边低声说)我看到小珍珠鸟在“我”的肩头上睡熟了。

生:我看到了作者正看着肩头的小鸟笑呢!

师:这小家伙睡得多熟呀!它把“我”的肩头当作了什么?

生:温暖的巢。

生:妈妈的背。

生:宝宝的摇篮。

师:如果老师请你给这幅画加上题目,用一个词或一句话,你准备写什么?

生:我会写上“信赖”,因为小鸟信赖“我”,才会在“我”的肩头上睡着,才会有这么美好的画卷。

生:我会写上“小鸟的家园”,因为鸟儿是人类的朋友,作家的肩膀就是鸟儿幸福的家园。

师:好,富有哲理。

生:我会写上“甜美的梦”,小鸟在“我”的肩头上睡熟了,正在做甜蜜的梦呢!

生:我写上“目光”,因为“我”看着小鸟的目光是温和的、慈爱的,作者心里肯定也是幸福的。

师:精彩!多么富有诗意的想法,令人遐想!带着这美好的感觉,让我们在朗读中走进这美好的境界。

„„

在这里,师生共同与课本对话,对课文进行揣摩与加工。学生人人参与对话,自己解读教材,形象地体悟课文的意境和朗读的技巧。老师充分地尊重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默默地享受着每一份意外的惊喜与收获,用信赖小心呵护起他们创造的这份精彩。借助“画题”巧妙地打开了“话题”,人与文、情一与思交融在一起,让人鸟之情从冯骥才的书房里,流到了每一个孩子的心里,流泻出人间最美的感受。

由此可见,语文课堂的对话,犹如两块玉石相互碰撞,只有这种平等互动的作用力,才能擦出火花,让语文课堂情趣交融,让对话充满人性的魅力。

二、多元互动──让对话充满生机的气息

对话要求学生亲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有感情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和观点的争论;有问题的质疑、矛盾的冲突和障碍的排除。因此,互动是多元的(多情境、多角色、多内容、多角度)

教《小小的船》这一课,我尝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在训练要求上,给了他们很大的空间。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分组学习。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诗句所写景象的同学,可以与同伴说一说,议一议;喜爱朗读的同学,可以用喜欢的语气诵读一下;喜欢查阅资料的同学,可以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图片等拿出来交流,在小组里讲一讲;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诗中的景物。如果你有别的学习方法,也可以选用。(学生的心被点燃起一团火,小组合作,独立研究、跨组学习。)

师:谁来说说你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生:我是用诵读的方法来学习的。

师:那你读给大家听听„„等等,老师为你配上音乐,好吗?(播放《小小的船》乐曲)(学生配乐朗读,十分投入。)

师:读得真有感情。我们一起向他学习,读一读。(自由读,齐读)生:我用画画的方法来学习。

师:还有哪位同学也是用画画的方法,请把画举起来,让我们欣赏一下。(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向大家介绍你们画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生:我画了月亮、星星、火箭、天空。

生:我画了小朋友在划船。

生:错啦。小朋友怎么可能在天上划船?

师:你真是细致。

生:书里说“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月儿是弯弯的,两头是尖尖的,就像我们在刚才的动画片里见到的月亮船。画小朋友在天空划船为什么不可以?(有一部分学生点头赞同。)

师:说得棒极了!你不仅用心去读诗,还用脑子去想象,真聪明呀,让我们掌声送给你„„(学生鼓掌)

第五篇:课改让课堂焕发真精彩──《孙权劝学》教学实录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

新课程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这其实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差异与需求。教师应该拥有参与课程建设的权利,可以选择内容、取舍教材,甚至自编教材。

基于此,我觉得一堂课的教学不应该囿于一篇课文的知识落实,教师也不能以把文章教深教透作为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

我于2005年4月1日上了一节互听互评示范课。在备课过程中,我们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力求突出新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则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

我所上的是七年级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本文仅区区113字,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既表现孙权的善于劝学,又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大意。

2、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

3、品味鲁肃、吕蒙的对话,并说出通过对话表现出的人物特点。我觉得学生对《孙权劝学》这一相对比较简单的文本进行翻译和理解,应该不成问题。因此我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弱化对文本中具体字词的分析,主要通过朗读落实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将分析人物作为教学的重点,并适当地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故事和三国人物,使学生能立体地理解课文人物,并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上课过程中,我首先选取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声情并茂地导入新课。接着,简单介绍司马光和《资治通鉴》,让学生有一个总体把握。接下

来,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练习。然后,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且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对内容的分析,自然而然地引出本篇课文的三个主要人物:孙权、鲁肃、吕蒙。然后通过对三人语言的揣摩,体会他们的语气和内容活动,让学生简要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接下来,进行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把握人物特点。最后找三个同学上台表演自己改编的课本剧,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下面是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实录:

师:课文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假如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呢?假如让你做演员,又该怎么样演?小组内先试试。

师:哪一组主动来表演一下?

(小组编剧、表演。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表演。)第一场:出场人物:孙权、吕蒙。(孙权坐在台前,手里拿着一本书)

吕蒙(走上来):参见陛下,您召见微臣有什么事? 权: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

吕蒙:我现在太忙,又要训练军队,又要主持各种会议,实在是没有时间读书。

权:我难道是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浏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你比我的事还多吗?我可以说是日理万机,但我还坚持每天抽时间来读书,自认为收获很大。

吕蒙:(面露为难之色)我„„

权(眼睛一瞪,拿起几本书):不要再说了,这几本书拿回去,好好读一读。过些时候我要检查你读得怎么样。

吕:是,陛下。(两人下来。)第二场:出场人物:吕蒙、鲁肃。

吕:(坐在台前,拿着语文课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鲁:今天我奉皇上之命,到寻阳视察,顺便看一下吕蒙,不知道这个大老粗近况如何?

鲁(一拱手):贤弟,别来无恙否?

吕:(忙站起来)啊呀!不知老兄来访,有失远迎,还望老兄见谅。鲁:贤弟最近在忙些什么?

吕:我这段时间是废寝忘食,发愤读书,伊拉克战争刚刚结束,台海局势又突然紧张。

鲁:(作大吃一惊的样子)啊!你现在的才略,和过去的吴下阿蒙真是有天壤之别啊!

吕:(自豪幽默的语气)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老兄,这个道理你怎么现在才知道呢?

鲁:惭愧,惭愧。我愿和你结为至友。吕:好!今天我们哥俩一醉方休。两人:(手拉手)走,喝酒去。(下台)

师:通过表演,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如何?

生:我演的是孙权,我觉得他当时应该是,很严肃的,同时他对吕蒙也是非常关心的,对他寄予厚望。

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 生:我觉得鲁肃是一个敬才、爱才的人。

生:我觉的吕蒙身为一员大将,能听从首领的规劝,努力读书,并才略大长,这种学习精神非常值得学习。

本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听课的老师和上课的同学都觉得效果很好。

课堂是一首诗,教师应该用诗一般的语言来和文本对话,来和学生对话。在进行这堂课的教学时,我首先注意到了自己的教学语言,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更自然,更亲切,更具有亲和力,告别了以前“祈使句”的教学语言!在称谓上多用“我们”,在布置任务时多用“请”“想一想”“说一说”“你认为”,最重要的是时时记住自己是在和学生对话,而不是命令学生。

亲切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公开课面对众多老师时的紧张情绪;亲切的语言可以调动学生畅所欲言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亲切的语言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与老师进行思想交流。

课堂是一篇文章,也应该有自己的立意与中心,也应该有自己的详略之分。我把这堂课的中心定位为“人物”,以“人物”来串联整堂课的教学,一切教学活动为分析人物服务。课后有些老师指出我这堂课对文本的分析不够,课后需要落实加强。我觉得这不是缺点,恰恰说明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我在设计之初的构想就是要弱化对字词的分析,并不以将课文讲深讲透作为我的教学目标。我就是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深化对人物的分析。在“课群”的视界里,我将这一课定位为分析人物,让学生从人物身上获得利于他们成长的元素。如果在这一点上,学生有所收获,我的教学目标就已经落实下来了。

课堂是一部电影,它应该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对“立体”的理解,首先是:课堂是对文本的延伸,而不应该拘囿于文本。课堂上应该允许和鼓励学生表现他们对课外知识的掌握,让他们的个体知识与其他同学分享。同时,用课外知识来充实课内,才能使文本更立体。

其次,对“立体”的理解还应该是:一个班级是由不同的学生组成的“立体”,课堂上应该允许不同性格学生的存在,课堂应该给外向开朗的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也应该给内向沉静的学生提供思索的空间。

课堂需要热烈,需要激情澎湃,也需要冷静与睿智的思索。课堂上难免有被教师忽略的角落,但他们同样是一些安静的思维跟进者,他们用另一种形式实现着教师的设想。从课后学生的随笔来看,上课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获得的并不少于回答问题的学生。

课堂的动静取舍,应视学生、内容、条件的差异而定。张弛有度,开阖相宜,将营造出和谐且宜于叙述成长的优良环境。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一首美丽的诗,一篇优美的文章,一部精彩的电影。

让简单的生字教学焕发多样精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