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责任与信念永在心中
编辑:落花无言 识别码:18-693236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4 09:15: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责任与信念永在心中

责任与信念永在心中

胡建宇是水泥设备分公司的二班班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以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原则,表现出了工人阶级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过去奋斗拼搏的一年里,他带领二班的班组成员一直奋战在生产的最前面,在他的带领下他们不畏劳苦,无论环境怎样,情况怎样,都能一个个迎刃而解。

作为一个班长他有着一个领导者应有的信念和责任,他曾经这样说过:“只要给我任务,我就会融入其中,我会用最好的技术,最认真的精神将其生产完成,”。一句简单的话语看似平淡,但这其中却饱含了一名班长对这份工作的执着与热情。

在2010年里我水泥设备分公司成功的生产了第一台5600生料磨,这也是我北方重工生产的第一台5600的生料磨,而这一生产任务就是由胡建宇所带领的二班完成的,一个全新的任务,一个从未生产过的产品,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生产过程中胡建宇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和员工一起干活。一会查图纸,一会找工件,没有一点空闲的时间,就连中午吃饭的时候都会拿出图纸仔细的看着,为的就是把工作圆满的完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他的带领下第一台5600生料磨成功的生产完成,而这时的他已经有三天三夜没有好好吃过饭,好好睡个觉了,带着一脸的倦意他将完成的产品发出了工厂,而这时他的内心是甜蜜的,因为他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他没有让领导失望洋溢幸福的笑容高兴的说道: “关键时刻,再大的困难也要顶住、工作、责任,不但是我的信念,更是我作为一个班长的准则”

责任与信念,在胡建宇的心中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也正是这样的精神使他成功的生产了北方重工第一台5600生料磨,也使得他再一次战胜了自我,证明了自身的能力,完成了自身的价值。

辽阳银盛的一台3626磨辊出现了故障,厂家人员将磨辊运到车间,并将具体情况对公司领导进行了叙述,而领导再次将这个重任交到了胡建宇的手中,因为这次的任务十分的艰巨,要求的时间也非常紧迫,接到任务后胡建宇马上将人员布置下去,并亲自带队上阵,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将任务圆满完成。尽管这一天一夜没有休息,但是看到完成的产品胡建宇笑了,班组的员工笑了,因为他们把这个艰巨的任务提前完成了。这不但使厂家减免了不小的经济损失,更为我们水泥设备分公司增添了光彩。山西福龙的4531磨辊支架,在现场一星期无法拆卸下来,然而运回厂后,胡建宇凭借着常年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的技术很快便将辊子架拆卸下来,完成了又一项艰巨的任务,虽然得到了厂家的感谢和公司领导的赞扬,但是胡建宇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责任。在他心中工作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他把对企业的忠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全部默默溶铸于自己从事的事业中。

他就是这样一个敢打硬仗的班长,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为我们水泥设备分公司无私的贡献着,为了提高公司的效益而不断努力着。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同样是一位佼佼者,在2010年完成的《磨辊辊体,辊支架热装煤气加热改用电加热》项目荣获公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

他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锻造自己,磨练自己。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爱戴,也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赞扬,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优秀班组长应具备的思想觉悟和优秀品格,逐渐的走向了一个真正强者的行列。他坚信,只要持着对工拼搏精神和锲而不舍奋斗的热情,就一定会为公司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在他仍忙碌于工作的最前线时,他被荣誉的授予2010年度劳动模范的称号,沉甸甸的奖状背后是多少辛勤的汗水和辛酸的泪水。我此时此刻的他,不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劳动模范,更是为公司迈向成功道路的一道的曙光!一道彩虹!

第二篇:雷锋精神永在心中

雷锋精神永存心中

2012年是雷锋世事50周年,半个世纪的时间雷锋精神一直常存在我们心中。雷锋1940年12月18日出生,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虽然他只度过短短的22个春秋,可是他那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崇高精神却长留人间。伟大领袖毛主席在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这是一段摘自 1961年10月19日 雷锋日记,就是这样一句质朴的话让雷锋精神可以永久的留在心中。

其实雷锋精神一直存在与我们身边,在现在这个繁华的都市里太多人已经忘记了什么事什么是节俭,穿过的工作服还没有穿破只是脏了一点而已就扔掉了,这样不光浪费了自己的金钱还污染了环境。但是车间里的刘师傅常常会捡起这些衣服利用休息时间把他们一件件洗好然后放到被丢弃的地方等待他们的主人来认领。刘师傅年龄也不年轻了50多岁的身体了,可是他依旧坚持着每天在水房里洗着这些被人遗弃的衣服。看着刘师傅的背心里是心酸,他的背已经有些驼了,鬓角已经有些斑白了,可是他依旧没有忘记雷锋精神,一个传承了五十年的精神,在他那里让我们年轻人学会了什么是—助人为乐。

这样的事在身边还有很多,现在的时代知识就是金钱,只有有充沛的知识才能掌握技能掌握世界,可是现在车间里的工作很紧张,并没有大块的时间让喜欢学习的小李能够坐下来安安静静的学上一会。可是她并没有放弃,没有时间学习他就挤时间学习。文字没有时间看,他就把它们变成声音听了一遍又一遍只到记下来为止。中午时最好的时间了,她常常躲在角落里看看他喜欢的文章,欣赏一下她喜欢的散文。这就是雷锋的钉子精神--挤时间学习,补己之不足。

在我们身边的雷锋精神还有很多,或许就是同事累了,你帮帮他。再或许是男同事的衣服坏了,女同事比那个他们缝好。这些都是天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了,可是这就是雷锋精神。“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第三篇:红岩精神永在我们心中

红岩精神永在我们心中 队会教案

活动目的:

通过缅怀革命先烈,追忆红岩精神。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红岩精神的激励下,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

让学生阅读有关书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过程:

一、引入:什么是红岩精神?

1985年10月,邓颖超同志重返重庆时,激动地写道:“红岩精神,永放光芒。”

1991年4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重庆时,特地参观了红岩村纪念馆,挥笔写下“发扬红岩精神,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的题词。

1996年的红岩图片展,在全国引起空前轰动,参观者络绎不绝。人们无不为红岩精神所吸引,所感动,所激励,所振奋。

那么什么是红岩精神呢? 抽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红岩精神就是:红岩精神是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形成的“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革命精神。

二、了解白公馆,渣滓洞及11、27大屠杀

三、红岩英雄故事

1、江姐的事迹 指名介绍江姐 老师梳理:

江竹筠同志,这位不管老人还是孩子都尊称为江姐的革命先烈。被特务秘密杀害时才29岁。

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许多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但这都是我们党的秘密,绝不能告诉你们!”“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姐,一位柔弱的女性,却有那样坚强的表现,依靠的是什么力量?是一种精神,一种坚贞不屈、追求自由的斗争精神;是一种信仰,一种坚信共产主义必胜的信仰——是我们现在学习的红岩精神。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冉冉升起时,她和渣滓洞的革命战士虽然不知道国旗的图案,仍以憧憬的心情在狱中在被面上绣了一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经看不到胜利那一天了。

2、(小萝卜头在狱中坚持学习的故事)

3、华子栋的故事

四、学唱《红岩歌曲》

像傲霜的红梅一样,江姐用她生命的花朵,引来百花齐放,请听《红梅赞》(放歌曲红梅赞)学生可以跟着学唱。

黎明前的黑暗,怎么也阻挡不了希望的曙光,革命胜利了,狱中也得到了消息。

五、红岩精神激励我成长

(一)、先烈们就义前,在监狱中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让我们一起来吟诵烈士们写下的不朽诗篇吧!烈士诗抄大比拼(每小组朗诵一首)《囚歌》(叶挺)《我的“自白”书》(陈然)《就义诗》(刘国志

(二)、先烈们不朽的英灵,让我们深受启迪,也更意识到身上肩负的重担,下面请大家讨论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如何运用红岩精神?

(三)、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继承红岩精神,接过先辈们手中的火炬,建设一个美好的新中国吧,让我们大声宣誓:(全班齐)我们将珍惜今天,努力学习,无愧于伟大的先烈,无愧于伟大的时代,让红岩精神永在我们心中!

六、好书推荐:《红岩》

第四篇:青春·信念·责任

西南大学“品读红色经典,坚定理想信念”征文

青春·信念·责任

——倾听《青春之歌》

岁月如歌,青春似火。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随着春潮,伴着夏韵,在花海灿烂夺目的季节里,我翻开了杨沫的《青春之歌》,穿越时空的絮语,我仿佛化作一缕青烟,来到了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革命年代。在那里,一双双勤劳的手,奏响了嘹亮的青春之歌;一颗颗年轻的心,怀揣着忠贞的理想信念;一份份火热的情,肩负着挽救民族危亡的神圣责任。

听,《青春之歌》是一首歌,热情向上,从中我们听到了青春的怒吼,听到了用激情谱写出的光辉乐章;看,《青春之歌》是一首赞美诗,慷慨激昂,催人奋进 ;走,《青春之歌》又是一条布满荆棘却 蜿蜒向前的路,林道静、卢嘉川…..多少仁人志士,前面的在血泊中倒下了,后面的又紧跟上来。

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品读这冲破天际的黑暗而永放光芒的《青春之歌》!我们没有理由,不点燃青春的火炬,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凝神思考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

一、青春篇

生命不仅仅是一滴滴的鲜血,它更是渴望燃烧的激情;青春也不仅仅是一声声的赞美,它更是拥有使命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源泉。

在《青春之歌》里,一个个生命中燃烧着青春激情的青年向我走来。觉醒了的,像海燕一样在暴风雨的海上与反动统治者搏斗的北大学子们;在和爱人相会的欢快中,在极端疲乏、几乎昏沉过去的景况下,仍然念念不忘斗争和工作的江华;在怒吼的寒风中,挥舞着鲜明夺目的红色旗帜,激昂地喊出整个中华民族声音的青年游行者们…

风起云涌,战火纷飞的旧中国啊!世界是这样悲惨,祖国是这样危急,难道你还能够再冷眼旁观、视若无睹的生活下去吗?难道你能忍心眼看祖国大好河山一块块的变色吗?难道你能眼看敌人横行在我们祖宗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上而不心痛吗?

“不”,热血青年们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在斗争中,他们,以青春的名义,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们敲响了统治者的丧钟,点燃了民族的未来。这种青春是多么的绚丽夺目、震撼人心啊!

拥抱着壮丽而无悔的青春,鲜花掩盖着你们的鲜血。但若干年后的我们不会忘记,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年轻的你们曾顽强的抗战不息!

二、信念篇

少年时代读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那段保尔的名言时让我热血澎湃:“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今天当我读到《青春之歌》里林道静面对党旗,庄严宣誓的那一幕时,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高贵、更幸福的眼泪吗?当道静深深意识到,自己已经高高的举起了共产主义大旗,已经在解放人民、解放祖国的战场上成了最英勇最前列的战士时,这是何等的幸福啊!当道静强烈感受到一个人要是有了共产主义的信仰,要是愿意为真理、为大多数人的幸福去斗争,甚至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时候,那么,他一个人的生命立刻就会变成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全体人类的生命那样巨大时,这又是何等的幸福啊!

黑暗的牢门,永远关不住那灿烂的阳光;统治者的淫威,永远不能使斗争的火焰熄灭;明晃晃的刀枪、侩子手们的皮鞭,永远也压不倒中国人的脊梁;残酷的刑罚,永远也动摇不了革命者的意志。

因为我们伟大的母亲——亲切的中国共产党,时刻都有一颗热烈的心,这心是在寻找祖国的出路,是在引人去过真正的生活。

因为共产主义的伟大力量,捅破了黑暗的天幕,为雄狮的苏醒做

好了最充足的准备。光亮从破口处穿刺而入,到达了森暗的大地上,射入每个爱好和平的人们心中,沸腾了他们的一腔热血。

努力呵锻炼!勇敢呵奋斗!总有一天,红旗将随着太阳照遍全球!透过岁月长河的眼眸,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经久不息的在我的心头荡漾!

三、责任篇

在《青春之歌》中我领略到了林道静他们那一群象火山一样喷发的热血的爱国之情;领略着那个动荡的、轰轰烈烈的时代的风云;更加沉醉于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责任意识!

虽然,那个年代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它的精神对于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是同样可贵的吗,对于今天的年轻一代不也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吗?常常的,我陷入了这样的沉思中:怎么样才能度过无悔而美好的青春?怎样才能在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青春之歌》的作者,已经用深刻而智慧的笔调告诉我们:年轻一代,理应用青春热血,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建设我们的祖国。

毛主席说:“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

回忆过去的一年,中华民族克服了重重的考验:严峻的冰雪灾害;惨痛的汶川大地震;藏独分子的蓄意破坏…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风雨雨,在危险的前线,我们总可以见到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在奋力的前行。青春的汗水在阳光的映照下,折射出迷人的光芒。我们欣喜,在挑战面前,年轻一代义不容辞的肩负起了沉甸甸的责任,展现了青春的价值与活力。

想想今天,中国经过几十年来的艰苦建设,已取得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迅猛发展,但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仍然是个发展中的国家,还有许许多多地方有待完善和发展,要想国家富强,就必须努力,而希望就寄予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年轻的我们庄严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就是在为中国更加美好而自信的明天奋斗不息!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风雨淘洗了青春,革命坚定了信念,岁月铸就了责任。

看吧,纪念“五四青年运动”90周年的鲜红旗帜在高高飘扬; 看吧,我深爱的祖国即将迎来她60岁的生日!

来吧,年轻的我们一起倾听《青春之歌》!

来吧,年轻的我们现在就出发!

第五篇:教师的责任与信念

教师的责任与信念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我记得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现在被不少教育者广泛引用,而且引起了争论。我想,陈鹤琴当初说这话时,一定不会引起误解,因为任何话都有特定的含义。陈鹤琴之所以这样说,在我看来,他是强调教育者对孩子的一种责任与信念及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句话的真理性在于: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换句话说,这句话只是教育者的严于律己,而非一种教育评价标准。

但问题在于,现在一些教育者——特别是一些担负一定领导职务的教育者,把这句话当成教训老师的“绝对真理”,于是,便引起了老师们的反感,进而引起了争论。

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的回答是:“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万事俱备,只欠(学校)教育”;第二,“好”的标准不只有一个,而是针对每一个具体学生的个性采用不同的标准,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里的进步可能是综合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说“有”,是因为在现在的评价背景下,即使老师“会教”,可“教不好的学生”仍然大批量地存在。道理很简单:无论高考还是中考,都是选拔性考试,其目的就是要让一部分学生被淘汰,即被“教不好”——都教“好”了,还怎么“选拔”?

即使抛开考试评价不说,就思想品德教育而言,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被“教好”呢?理论上好像是这样的。因为任何人一出生,都是一张白纸,谁也不会从娘肚子里带来一身恶习。但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所面对的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被家庭、被社会涂抹过许多印迹的纸,要想在这张纸上重新画出美丽的画儿,不是不可能,但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教育这一链条上的第一环,我们面对的学生已经是被加工过的半成品,同时,孩子还潜移默化地受着社会的影响——这都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是从零开始。如果有人硬要绝对地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我要问:为什么会出现学校之间的“生源大战”呢?既然“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还抢什么“优生”呢——而且是不择手段地抢? 我一直坚信,教育不是没有作为的。因此,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我总是问自己:对于具体的某一个“后进生”,我是否已经尽到了我能够尽的最大努力?20年的实践告诉我,如果我们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绝大多数“后进生”都会有进步的——不一定成为栋梁之才,但至少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成为最好的自己。

同时,我也始终认为,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作用最多占三分之一,另外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学生所受到的非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生自己的自我教育。我们不能做超出我们能力和责任的事,我们只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这样,即使个别学生最终也没有被“教好”,我们也问心无愧!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是教师的自励,我对这样的教师表示十二分的敬意;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无以复加的鄙夷!

责任与信念永在心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