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毛概文字题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18-703577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9 21:20:5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毛概文字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

4、“三个有利于”标准

5、按生产要素分配

6、循环经济

7、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8、国体和政体

9、依法治国

10、民族区域自治

1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章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的具体内容。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创立的过程?

3、如何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

2章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核心有哪些?

3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对象、动力、领导权。

4章

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意义。

5章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涵。

6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内容。

7章

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如何理解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2、如何正确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8章

1、市场经济的特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及其政府的作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和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3、如何正确理解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

4、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统筹区域发展的内容和措施。

6、如何认识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9章

1、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如何理解民主、自由、人权?

10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方针和具体措施?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1章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意义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2、构建和谐社会应从哪些方面重点推进及具体解决措施。

12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新形势下的重要发展?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13章如何认识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和危害世界稳定的主要根源?

14章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5章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根本组织原则?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

第二篇:毛概(材料题)

三,材料分析题

(一)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摘自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 月30日)

请回答:

(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答案:(1)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前提和来源。毛泽东思想离开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斗争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毛泽东思想体现在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的著作和党的历史文献中,这些著作和文献,有的是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有的是深入实际斗争、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有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而作的指示和决议。可见,中国革命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基础,解决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直接推动力。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虽然最终未能在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上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功,但他在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果,对后来者,却具有基础性、铺垫性的作用,从内容上、理论上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莫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毛泽东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取得的探索上的初步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第二,毛泽东探索的初步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第三,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理论品格.对邓小平的成功探索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探索是一种开拓,总会有成功和失误,探索本身是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毛泽东在一些问题的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为后来者在同一问题上的成功探索提供了重要借鉴。正如邓小平所说,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已经提出、但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存在着一种连续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的关系。

(二)下列是摘自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的材料:

材料1

为了正确地认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不同的矛盾,应该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材料2

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材料3

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这本来是对抗性的矛盾。但是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这两个阶级的对抗性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用和平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如果我们处理不当,那么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会变成敌我之间的矛盾。

请回答:

(1)分析材料1,结合所学的知识,分别指出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的范围、敌人的范围。

(2)分析材料1、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包括的范围。

(3)结合材料1、2与3,指出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1)抗战时期,敌人是指日本帝国主义、汉奸、亲日派;人民是指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解放战争时期,敌人是指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即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人民是指反对这些敌人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敌人是指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人民是指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2)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农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

(3)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区别是相对的,也可以发生对抗的现象,尽管这只是局部和暂时的现象,但也是不可忽略的。

三,材料分析题

(一):

材料1

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自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久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绝不能掉以轻心”。——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2

江泽民在 “七一” 讲话中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很长历史过程”,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材料3

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

(2)分析我国一再强调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意义。

答案:(1)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国情思想决定的。第一,我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 上搞社会主义的,因此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经实现的社会化、现代化;第二,我国的现实国情是我国的生产力还很落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很不完善,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第三,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现代化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它的标准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化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

(2)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点;有助于理解和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能够促使我们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地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以下是关于党的纲领的一组材料

材料

一、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二、我们党的纲领如下: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2)直到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至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和征用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

(4)加入第三国际。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

材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着想,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摘自《中共二大宣言》(1922年7月通过)

材料3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它在现阶段为实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而奋斗。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

摘自《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1945年6月11日中共七大通过)材料4

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中去的,这是确定和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切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中国共产主义的同情者,必须为着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对于任何一个共产党人及其同情者,如果不为这个目标奋斗,如果看不起这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对它稍许放松,稍许怠

工,稍许表现不忠诚、不热情,不准备付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而空谈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那就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忠诚的共产主义者。

摘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材料5

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的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请回答:

(1)阅读材料1、2、3,比较这三个要材料对党的纲领的阐述。

(2)阅读材料5,怎样理解江泽民所说的“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的论述。为什么有了党的理论、路线后还要有党的纲领。

(3)阅读材料4、5,并参考材料1、2、3,阐述我们党在处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主要经验。

(4)怎样理解材料5中江泽民所说的“我们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结合材料说明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关系。

(1)阅读材料1、2、3,比较这三个要材料对党的纲领的阐述。

答案要点:(1)材料1说明党的一大提出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纲领,但这个纲领只笼统地提出“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没有明确区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材料2说明党的二大开始把党的纲领分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两个方面,最高纲领是“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材料3说明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把党的纲领写入党章,明确阐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正确制定党的纲领,明确区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无产阶级政党成熟的标志。材料1、2、3说明从一大到七,党逐步地成熟起来。

(2)阅读材料5,怎样理解江泽民所说的“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的论述。为什么有了党的理论、路线后还要有党的纲领。

答案要点:党的纲领集中体现了它的主张性质、任务和目标,体现了它代表什么人的根本利益,通过纲领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党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党也正是通过其纲领来号召、吸引群众,从这一意义来说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党的纲领与党的理论、党的路线是相辅相承的。党的理论是党的路线、纲领的指导思想,党的路线是党的纲领的核心。而党的纲领是理论、路线的展开和体现,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不仅要有正确的理论、路线,而且要有正确的纲领。

(3)阅读材料4、5,并参考材料1、2、3,阐述我们党在处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主要经验。

答案要点:实现党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党应该根据党的根本目标制订相互联系、渐次包容的纲领。党的最高纲领体现了党的最终目标,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但党的基本纲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必须在每个历史阶段制定适合当时的基本纲领。要把实现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既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立足于现实,脚踏实地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而奋斗。

(4)怎样理解材料5中江泽民所说的“我们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结合材料说明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辩证统一的。党的最高纲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规律,我们党的最低纲领总是和最高纲领相联系的。忘记最高纲领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同时只有脚踏实地贯彻党的基本纲领,才能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离开党的最低纲领去谈最高纲领是不工发实际的。

(三).材料1,《2004全球财富报告》,给出一组让人震惊的数据。2003年,在中国,拥有超过100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富裕人士数目为23.6万人,而这些富裕人士拥有的总资产已经超过了9690亿美元,请注意:2003年中国个GDP是1.4亿美元。也就是说,这些仅占中国总人口的99.98%的人,却仅仅占有相当于该年中国国民生产总量的30%。2003年,有两组数字曾激起社会公众的极大公愤,一是说,中国银行里的10万亿元的存款中,80%的财富为20%的人所拥有;二是说,富人们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仅占全部个人所得税总额的10%.材料2.中国奢侈品市场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是世界增长最快的,奢侈品市场最能反映一个国家富有阶层的生活状况,说明中国的富人越来越富,根据最保守的统计,中国现在个人资产超过5亿元美元有100多人,百万富翁有30万个,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世界上是最小的国家之一,解放前夕,中国50%的土地属于仅占人口4%的地主所有,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被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成功的时期,却又产出富人和穷人这两个基层,并且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1、请回答:(1)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怎样的社会现象。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应该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3)谈谈我国有哪些措施缓和或解决这一社会现象。

(四)材料1: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自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久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绝不能掉以轻心”。——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二2: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很长历史过程”,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材料3: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请回答:(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2)分析我国一再强调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意义。

答案:(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国情决定的。首先,我们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搞社会主义的,因此,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下已经实现的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其次,我国的现实国情是生产力还非常落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很不完善,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进入到成熟的社会主义是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的;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基本实现现代化,而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的标准是不断提高的,这就需要我们花费更长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

(2)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首先有助于我们克服过去经常出现的急躁冒进情绪;其次,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第三,要求我们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我们的目标。

第三篇:毛概材料题

如何理解毛泽东提出的学习外国经验的方法。

答:毛泽东提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一定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历史发展到今天,能否对外开放,能否正确对待一切外来的东西,已成为制约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们今天之所以实行改革、对外开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待外国经验上,应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学习外国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外国经验可以向本国的独立自主的实践发生转化,第一,学习外国有助于打开眼界,看到差距,从而激励独立自主的意志和决心,第二,学习外国有助于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要正确地认识一切外来的东西、真正地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所短,这对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 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一、不要四面出击;

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三、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结合材料1、2、3,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分别指什么?二者关系怎样?我们的态度应怎样? 答:积极因素就是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力量的总和;消极因素是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力量的总和。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既对立,又统一,且互相依赖;在特定条件下;积极因素可以、转化为消极因素,消极因素也可以转化成积极因素。在社会主义社会,工人和农民是是基本的积极因素。工人阶级;但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不完善而导致的缺陷,由于官僚主义作用的存在,由于工作上的失误等等,可能在工人阶级内部产生某些消极的因索。这就是积极因素暂时地局部地转化为消极因素。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相反,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大多数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化,做出对社会主义有益的事情,这就是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总之,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根本对立的,有着确定的界限,但这种对立并不是凝固的,而是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的,互相转化的,所以我们仍然要作好工作,要尽量避免和防止积极因素向消极因素的转化,努力促使更多的消极因素变成积极因素。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措施有: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历史经验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告诉我们,哪里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哪里就会出现不稳定、不安宁的局面。

(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世界上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的多样性不仅是强调不同之处,而是突出强调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维护世界的多样性不是将世界的多样性看成是对抗和摩擦,而是把此看做世界发展的活力。无论是维护世界和平,还是促进共同发展,都要在国际事务中提倡和贯彻民主原则,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平等协商,集中各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单靠世界上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是无法根本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新安全观认为:政治和军事仅仅是安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它的全部内容,综合性是新安全观的基本特点。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新安全观是指除了以主权概念为核心的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之外,还有经济、环境、文化、社会等一系列方面的安全。国际安全与国内安全的关系日益紧密。国际安全包括世界性的和地区性的。国内安全构成国家安全的核心,内部稳定是中国前进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所谓和谐世界是指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中国将致力于同世界各国政治上和谐相处、经济上共同发展、文化上取长补短、安全上互相协作,继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1、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深深认识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中国充分体现出来。很显然,这些都是党的根本纲领、政治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顺利实现党提出的战略目标,始终保证我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顺利前进。

3、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

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的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也提出了新挑战。

第四篇:毛概题

答: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文化自觉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列。但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要看到我国文化发展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一些文化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要看到,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资源,已经具备了相对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快速增长,我国的文化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要清醒认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增强文化的自觉自信,更好的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以主动担当的精神加快文化发展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没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就不可能转变为现实的文化力量。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色。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国民素质。发展文化产业,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取得重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但文化体制改革成果还不够稳固,一些制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个总体要求的核心和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做好生态保育工作,建设循环经济。

具体的做法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第五篇:毛概 材料题

材料分析题: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人类生态文明的发展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式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这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展示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开辟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广阔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先导,社会建设是归宿,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坚持和实现科学发展,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融合相协调,赋予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生态尺度。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生态环保规律和执政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子孙后代永享蓝天净水绿地提供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念和方法论指导;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并反思工业文明与现有发展模式不足,积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贡献;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绿色、循环、低碳新趋向,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拓展和升华。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

【摘要】回顾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历次三中全会都聚焦改革。而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协同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改革,改革涉及的领域之多、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可以说,这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就改革作出的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部署。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两个全面”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贯彻十八大精神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鲜明立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巨大勇气。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现实情况看,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远比以往更为敏感和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35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化,破解了许多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重大难题,但还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不仅如此,随着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发展又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老问题新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国际因素相互影响,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外艰巨,需要攻克的是体制机制上的一系列痼疾。中央提出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就是对改革所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的一个形象而又准确的重大判断。基于这一判断,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都特别提醒全党,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从推进改革的方式看,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是前所未有。现阶段,随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融汇不断深化,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影响到其他领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的配合。不同领域的改革可以有先有后、有主有次、有快有慢,但必须统筹兼顾、协同推进,而不能各自为政、畸轻畸重。只有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共振效果,才能放大改革的效应。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未有过的重大举措。

总之,全面深化改革将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变革。

毛概文字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