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恢复生态学
1.2.3.4.5.6.7.8.9.生态恢复的经济学?什么是生态价值?如何核算? 生态恢复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什么是生态伦理学?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原始森林破坏的历史过程? 城乡二元结构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土地政策演变过程? “寂静的春天“讲述是什么故事?何谓生态修复的适应性管理?举例说明,如河流或森林生态修复中的适应
性管理?
10.什么是生态文明?
第二篇:恢复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定稿)
恢复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恢复生态学/Restoration ecology 课程编码:Z301280 总学时/总学分:24/1.5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24/1.5 适用专业: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开课单位:农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综合课、特色课))
2、课程目的: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多元化的,具体到专业知识和素养方面的培养,在本课程教学中应该努力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
(1)恢复生态学基础知识内在系统性和学科整体框架的把握;
(2)了解恢复生态学知识前沿,领会社会经济发展对恢复生态学提出的任务;
(3)逐步形成生态观,提高生专业素养。动态发展、适应进化、系统协调、多态稳定、时空尺度和层次等级的界定原则是生态观的中心内容。恢复生态学的专业素养就是在生态观的指导下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4)把握恢复生态学知识进入并影响社会的途径和方式。生态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分析生态学基本信息和理论方法有效地影响社会决策,避免发展中的破坏问题,是专业素质的一种体现。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 论(讲课2学时)
1、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恢复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了解恢复生态学发展简史,提高对恢复生态学作用的认识和学习兴趣。
2、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生态恢复与恢复生态学
一、生态恢复的定义
二、生态系统恢复后的特征
三、恢复生态学的定义
四、恢复生态学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一、恢复生态学的社会原因及发展历史
二、恢复生态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三、恢复生态学发展趋势
3、重点内容
生态恢复与恢复生态学的概念;生态系统恢复的特征;恢复生态学发展的社会原因及发展历史。
4、考核要求
(1)识记:生态恢复与恢复生态学的概念。
(2)领会:生态系统恢复后的特征;恢复生态学发展的社会原因。第二章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讲课2学时)
1、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这为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及支撑。
2、课程内容
第一节 基础生态学理论
一、限制因子理论
二、群落演替理论
三、生态位理论
四、物种共生理论
五、生态适应性理论
六、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
七、生物多样性理论
八、景观生态学理论 第二节 恢复生态学理论
一、人为设计和自我设计理论
二、参考生态系统理论
三、集合规则理论
四、恢复的概念模型
五、适应性恢复
六、护理植物理论
3、重点内容
(1)基础生态学理论基础及如何结合应用(2)恢复生态学理论基础及如何结合应用
4、难点内容
(1)基础生态学理论原理与机制(2)恢复生态学理论原理与机制
5、考核要求
(1)识记:基础生态学理论与恢复生态学理论的相关内容(2)领会:基础生态学理论与恢复生态学理论的原理及恢复目标。
(3)应用:基础生态学理论与恢复生态学理论在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与重建中的应用。第三章 退化生态系统(讲课2学时)
1、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机理。了解退化生态系统形成的原因,理解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程序、标准。
2、课程内容
第一节 退化生态系统概况
一、退化生态系统的定义
二、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因与过程 第二节 全球及中国退化生态系统一、全球退化生态系统现状
二、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现状 第三节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一、生态恢复的目标
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
三、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程序
四、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机理
五、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标准
3、重点内容
(1)退化生态系统的概念(2)退化生态系统的形成原因(3)生态恢复的目标
(4)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
4、难点内容
(1)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机理(2)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标准的尺度把握
5、考核要求
(1)识记:退化生态系统的概念;退化生态系统的形成原因(2)领会:生态恢复的目标;
(3)简单应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程序,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机理及应用。(4)综合应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的应用,并提出生态恢复建议。第四章 退化陆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讲课6学时)
1、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退化森林、草地等陆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机理,了解退化森林、草地等陆地生态系统恢复注意的问题,学习掌握退化森林、草地等陆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方法。
2、课程内容
第一节 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机理
一、森林生态系统退化原因
二、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机理
三、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方法
四、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实例分析 第二节 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一、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现状
二、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原因
三、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现状及评估
四、退化草原生态系统恢复与管理 第三节 退化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
一、农田生态系统退化现状及原因
二、农田生态系统退化评估
三、退化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措施
四、退化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实例分析
3、重点内容
(1)森林、草地、农田生态系统退化原因;(2)退化森林、草地、农田生态系统恢复机理(3)退化森林、草地、农田生态系统恢复方法
4、难点内容
退化森林、草地、农田生态系统恢复机理
5、考核要求
(1)识记:森林、草地、农田生态系统退化类型;(2)领会:退化森林、草地、农田生态系统恢复机理;(3)简单应用:退化森林、草地、农田生态系统恢复方法(4)综合应用:退化森林、草地、农田生态系统恢复实例分析。第五章 退化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讲课4学时)
1、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退化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机理,了解河流、水库、湖泊等水生生态系统退化原因及恢复注意的问题,学习掌握河流、水库、湖泊等水生生态系统退化的评估及恢复的方法。
2、课程内容
第一节 湖泊和水库的退化与恢复
一、湖泊和水库退化原因
二、退化湖泊和水库的恢复方法
三、退化湖泊和水库的恢复实例分析 第二节 河流的退化与恢复
一、河流退化现状
二、河流退化原因
三、退化河流恢复及治理
四、退化河流的恢复实例分析
3、重点内容
(1)湖泊和水库退化原因;河流退化原因;(2)退化湖泊和水库的恢复方法;(3)退化河流恢复及治理
4、考核要求
(1)识记:湖泊和水库退化原因;河流退化原因;
(2)领会:退化湖泊和水库的恢复方法;退化河流恢复及治理;(3)应用:退化湖泊和水库的恢复实例分析;退化河流的恢复实例分析。第六章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讲课2学时)
1、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湿地恢复的概念、功能,湿地退化的原因以及如何就退化原因依据相应原则,制定恢复目标与策略,对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与恢复。
2、课程内容
第一节 湿地的功能及其退化
一、湿地的功能
二、湿地退化的原因
第二节 湿地恢复的概念与理论
一、湿地恢复的概念
二、湿地恢复的理论 第三节 湿地恢复
一、湿地恢复的原则与目标
二、湿地恢复的策略
三、湿地恢复的过程与方法
四、湿地恢复的评价
3、重点内容
(1)湿地的功能;湿地退化的原因(2)湿地恢复的概念;湿地恢复中的理论
(3)湿地恢复的原则与目标;湿地恢复的策略;湿地恢复的过程与方法(4)湿地恢复的评价
4、难点内容(1)湿地恢复的理论(2)湿地恢复的策略
5、考核要求
(1)识记:湿地的功能;湿地恢复的概念
(2)领会:湿地退化的原因;湿地恢复的原则与目标;湿地恢复的策略;湿地恢复的过程与方法
(3)简单应用:湿地恢复的过程与方法;(4)综合应用:湿地恢复的理论应用
第七章 全球变化及生物入侵(讲课2学时)
1、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物入侵对生态恢复的影响,了解生物外来种的定义;生物外来种与生态恢复之间的关系,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生态学的关系。
2、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生物入侵
一、生物外来种的定义
二、生物入侵的影响
三、影响生物入侵的因素
四、外来种的风险评价
五、外来种的管理
第二节 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概述
二、全球变化的生态后果及控制
3、重点内容
(1)生物外来种的定义(2)生物入侵的影响(3)外来种的风险评价(4)全球变化的生态后果及控制
4、难点内容
(1)外来种的风险评价
(2)把握生物外来种与生态系统之间关系
5、考核要求
(1)识记:生物外来种与全球变化的定义;全球变化的内容;影响生物入侵的因素;(2)领会:生物入侵的影响;全球变化的生态后果及控制;(3)应用:外来种的风险评价;生物外来种与生态系统关系 第八章 生态系统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讲课2学时)
1、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生态系统健康定义、标准以及评价体系,目的在于如何准确确定生态系统是否存在退化,为进行生态恢复提供依据并有助于对生态系统优化管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人与自然共生和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生态系统管理
一、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量度及标准
三、生态系统管理的要素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一、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与研究进展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
三、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价值及其评估
四、全球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服务的功能价值 第三节 生态系统健康
一、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准
三、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及预测
四、生态系统健康的等级理论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
一、可持续发展观
二、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3、重点内容
(1)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2)生态系统管理的量度及标准(3)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4)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准
4、考核要求
(1)识记: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
(2)领会: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准;生态系统管理的量度及标准;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价值及其评估;可持续发展观
(3)简单应用:生态系统健康的等级理论
第九章 恢复生态学理论和实践的挑战(讲课2学时)
1、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目前恢复生态学理论研究热点及面临的挑战,同时了解恢复生态学领域前沿知识及争议问题,分析实践应用中的挑战。
2、课程内容
第一节 恢复生态学理论研究热点及面临的挑战
一、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评价标准
二、参考生态系统及其构建
三、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生态系统的构建规则
五、群落交错带、生态过渡区和景观边界理论及其在生态恢复中的意义
六、生态系统恢复力及其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七、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完整性
八、新兴生态系统与复合生态系统 第二节 恢复生态学实践面临的挑战
一、生态恢复的根本原因与动力
二、极端地区的生态学恢复
(3)退化生态系统成功恢复的一般特征与评价标准
3、重点内容
(1)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评价标准
(2)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中的地位和作用
(3)群落交错带、生态过渡区和景观边界理论及其在生态恢复中的意义(4)退化生态系统成功恢复的一般特征与评价标准
4、难点内容
(1)生态恢复的根本原因与动力(2)极端地区的生态学恢复
5、考核要求
(1)识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评价标准;(2)领会:生态恢复的根本原因与动力
2.教学要求
(包括课内教学要求和课外教学要求,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提出对本章知识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如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课外作业、课程论文、课外阅读资料等课外教学具体要求)。
三、参考教材
1、参考教材:
任海,刘庆,李凌浩等.恢复生态学导论(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主要书目:
孙书存,包维楷.恢复生态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美]Robert E.Ricklefs 孙儒泳 尚玉昌等主译;生态学(第5版)中文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孙儒泳等编 普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尚玉昌,蔡晓明.普通生态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J.L.Chapman and M.J.Reiss(eds).Ecology —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Second Edition).清华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年
期刊: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等
四、学习要求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明确类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应掌握的程度,知识点是课程内容的主体,因此,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的知识点是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课程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以及社会调查,结合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成绩评定方式
(学生成绩评定: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如: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考查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40%(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考查作业60%(课程论文、社会调查报告)。
大纲制定者:
大纲审定者:
制定时间:2010.05
第三篇:2004恢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教学大纲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系教学档案
恢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
教学大纲
(2001年第1次编制,2003年第3次修订)
编写及修订:苏文华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系教学档案
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恢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
二、教学目的:
传统生态学是侧重解释生物与环境间的相关关系理论科学。生态环境的破坏,已引发了全球的生态问题。生态环境的问题仅靠工程治理等措施难以全面和彻底地解决。生态工程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通过“恢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利用各种生态技术对遭到破坏的环境及其它人类环境进行修复、调控、重建和管理,使其贴近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章节目录和要点: 第1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态工程和生态技术
1.1.1生态工程和生态技术 1.1.2生态工程和环境工程 1.1.3生态技术和清洁技术 第二节 生态恢复和恢复生态学的定义
1.2.1 恢复生态学的涵义 1.2.2 恢复生态学基本内容 第三节
生态工程的研究简史
1.3.1国外生态工程研究进展 1.3.2中国生态工程研究进展
思考题:
1、生态工程的特点及其核心是什么? 1
2、为什么把少量的辅助能力投入作为生态工程与其它环境工程的主要区别之一。
3、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 生态工程学原理 2.1生态工程学的核心原理 2.1.1整体性原理 2.1.2协调与平衡原理 2.1.3自生原理 2.1.4循环再生原理 2.2生态工程学的生物学原理 2.2.1物种共生原理 2.2.2生态位原理 2.2.3食物链原理 2.2.4物种多样性原理 2.2.5物种耐性原理 2.2.6景观生态原理 2.2.7耗散结构原理 2.2.8限制因子原理 2.2.9环境因子的综合性原理 2.3生态工程学的工程学原理 2.3.1结构的有序性原理 2.3.2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2.3.3功能的综合性原理
思考题:
1、协调与平衡原理及在生态工程设计和建设中有何的指导意义。
2、生态工程建设中可将多个生物种放在同一空间中,这样配置物种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达到什么目的?
3、生态工程与其它环境工程不同,它可做到“零排放”,没有二次污染,有什么理论依据。第三章 生态工程设计 生态工程设计是生态学家参与生态工程的主要工作之一。必须让学生对生态工程设计的内容、设计原则、设计工作步骤有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生态工程设计的技术路线。生态工程设计的核心是,按照工程所要达到的目标,根据生态工程实施的地方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选择人工生态系统所要配置的生物种类和生态技术。将其优化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系统,达到多层次多目标分级利用物质,实现系统功能,产生生态和经济效益。第一节 生态工程的设计原则
3.1.1因地制宜原则 3.1.2生态学原则 第二节 生态工程的设计路线
3.2.1生态工程的设计路线 3.2.2生态工程设计的特点 3.2.3生态工程的技术路线 第二节 生态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生物种群的选择
二、生物群落结构设计
三、人工环境设计
四、食物链设计
五、工程实施方案
思考题:
1、生态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2、什么是加环,主要的加环技术有那些?
3、农业生产中常常会产生一些“废物”,如秸秆等,可采取什么技术路线变“废”为“宝”。
第四章 生态恢复
生态退化是与生态进化相反的生态演替过程,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在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二者共同作用下,导致的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发生的不利于人类和生物生存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或结果。驱动生态系统退化的动力其一是来自于生态系统内部,即土壤—生物—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二是来自于外部因子的作用。人类活动是引起或加剧生态退化的主要因素。退化生态系统的正确认识和评价是恢复的前提和基础。恢复的长期目标应是 生态系统自身可持续性的恢复,恢复后的系统状态与原状态不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最有效的是顺应生态系统演替发展规律来进行。
恢复与重建技术是恢复生态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介绍几类基本的恢复技术体系。
第一节 生态退化与退化生态系统
4.1.1退化生态系统
4.1.2生态退化的主要作用因子
4.1.3 生态退化的过程
第二节 生态系统健康诊断与退化生态系统评价
4.2.1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4.2.2退化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节 生态恢复的目标与原则
4.3.1生态恢复的目标 4.3.2生态恢复地理学原则 4.3.3生态恢复的生态学原则 4.3.4生态恢复的系统学原则 4.3.5生态恢复的社会经济技术原则 4.3.6生态恢复美学原则 第四节
生态恢复的基本理论
4.4.1干扰理论 4.4.2演替理论
第五节
生态恢复的方法与技术
4.5.1土壤恢复技术 4.5.2大气恢复技术 4.5.3水体恢复技术 4.5.4物种引入技术 4.5.5种群调控技术 4.5.6群落恢复技术
4.5.7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恢复技术 4.5.8景观恢复技术 第六节 生态恢复的过程
1、确定恢复对象的时空范围;
2、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及过程(尤其是关键因子),找出控制和减缓退化的方法;
3、根据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决定恢复与重建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目标;制定易于测量的成功标准;
4、恢复实践;
5、监测恢复中的关键变量与过程,并根据出现的新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
6、发展在大尺度情况下完成有关目标的实践技术并推广; 第七节 生态恢复成功的标准
恢复生态学家、资源管理者、政策制订者和公众希望知道恢复成功的标准,国际恢复生态学会建生态恢复成功的基本要求。判断生态恢复的五个标准:
一是可持续性(可自然更新),二是不可入侵性(像自然群落一样能抵制入侵),三是生产力(与自然群落一样高),四是营养保持力,五是具生物间相互作用(植物、动物、微生物)。思考题:
1、生态恢复的对象和目标是什么?
2、干扰理论及其对生态恢复的指导意义?
3、生态恢复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有哪些?
4、一项好的生态恢复工程的标准有哪些?
5、有哪些因素会引起生态退化,人类在其中有何作用? 第五章 不同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
不同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特征会有差异,生态恢复的途径、方法不同。本章介绍退化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湖泊生态系统、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等及生态入侵造成的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退化特征和生态恢复的途径方法。第一节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 5.1.1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 5.1.2森林恢复的基本原则 5.1.3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步骤 5.1.4健康森林
第二节 退化湖泊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
5.2.1湖泊生态退化的原因 5.2.2湖滨带恢复或重建 5.2.3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或重建 第三节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
5.3.1湿地生态退化的原因及恢复 5.3.2湿地恢复的过程与方法 5.3.3湿地恢复的合理性评价
第四节 第四节 植物外来种与退化生态系统
5.4.1 乡土种和外来种的概念
5.4.2 植物入侵对群落和生态系统特性的影响 5.4.3 影响植物入侵的因子 5.4.4 外来种的风险评价 5.4.5消除和控制己定居的外来种
第五节 退化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
5.5.1农田生态退化及原因 5.5.2退化农田恢复的程序及措施 5.5.3评估农业生态系统恢复的参考指标 5.5.4 我国农田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
5.5.5 防止退化的必由之路——可持续性农业 5.5.6 种植业生态工程的组成和内容 5.5.7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和类型 5.5.8生产无公害蔬菜的生态技术
第六节 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
思考题:
1、湖泊退化的主要原因及主要恢复措施或过程有那些?
2、什么是外来物种,怎样防止生态入侵?
3、什么是可持续农业,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农业?
4、生产无公害蔬菜不能使用化肥和农药吗?
第六章 环保和污染物处理利用生态工程
通过介绍环境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积累的规律,从而确定环境对污染物的负荷能力,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并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采用各种生物工程措施,利用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改善生存环境的质量和生态环境资源状况,既包括对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也包括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等。突出其特点是把某个区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综合考虑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势利导,恢复、改进生态环境系统中失调的环节。第一节 利用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消除污染
6.1.1环境容量
6.1.2环境容量在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生态工程
6.2.1湿地生态系统水质净化的机理 6.2.2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的规模 6.2.3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的植被选择 6.2.4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的植被物种配置 6.2.5我国人工湿地在农业面源污染中的应用 6.2.6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工艺流程 6.2.7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组成 6.2.8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效果分析 第三节 氧化塘污水处理生态工程
6.3.1 氧化塘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对废水的净化作用 6.3.2 氧化塘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
6.3.3 生化处理与其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通用废水处理工程 第四节 污水土地处理污染生态工程
6.4.1 污水土地处理生态工程的特点 6.4.2 污水土地处理生态工程的设计 6.4.3 污水土地处理生态工程的效果 第五节 城市垃圾及污泥处理生态工程
6.5.1 城市垃圾、污泥的土地堆肥生物处理技术 6.5.2 土壤施加垃圾和污泥堆肥的允许负荷量 第六节 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生态工程
6.6.1 利用生物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 6.6.2 利用植物治理或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6.6.3 利用农业工程措施改良重金属污染土壤
思考题:
1、什么是环境容量。
2、利用自然土地系统净化污水或污物对污染物质及数量有怎样的要求。
3、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优点。
第七章
国内外生态恢复及生态工程进展
四、教学内容的整体处理和教学环节安排
(一)教学内容的整体处理
生态恢复及生态工程学是以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作为其理论基础的,这些内容在“普通生态学”和“植物生态学”等课称中已经讲授过,本课重点放在它们在生态恢复及生态工程中的指导意义。
生态恢复及生态工程学是把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用来解决实际生态环境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讲授中应尽量多地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二)教学环节安排1、2、3、课堂提问(10分钟)分析、总结、归纳(20分钟)讲授新内容(70分钟)
1、课堂回答问题(每人至少2次)10分
2、书面作业(2次)10分
3、期中考试20分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及学习评价
4、期末考试50分
五、总学时和课时分配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总学时
计划总学时34学时,期中考试2学时,2学时机动
(二)课时分配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教学重点:生态工程的特点。
教学难点:“生态工程”和“生态恢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定义,没有一个定义能全面、准确地概括出“生态工程”和“生态恢复”实质和核心。学生不易掌握。第二章
生态工程学原理(8学时)教学重点:各原理对生态工程的指导意义。
教学难点:各原理在生态工程设计和建设实践中的应用。第三章 生态工程设计(2学时)
教学重点:生态工程设计的内容和技术路线。教学难点:怎样进行技术选定、优化、集成。第四章生态恢复(8学时)
教学重点:生态恢复的长期目标和具体目标 教学难点:怎样评判生态恢复工程的长期效果 第五章不同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8学时)教学重点:不同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特征及恢复途径。教学难点:恢复途径的制定和恢复技术的选择。第六章环保和污染物处理利用生态工程(6学时)教学重点: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及环境容量 教学难点:环境容量的确定
第七章
国内外生态恢复及生态工程进展(机动)
七、参考书目:
(一)教材 自编讲义
(二)讲义编写参考书目、文献
1、云正明,刘金铜等。生态工程。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2、任梅,彭少麟。恢复生态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钦佩,安树青,颜京松等。生态工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4、5、钦佩等。生态工程及其研究进展。自然杂志。1998,6、孙刚,盛连喜。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生态工程。应用生态学报。2001,12(4):590~592.7、张永泽等。自然湿地生态恢复研究综述。生态学报。2001, 21(2):309~314.8、王海珍等。水生植被湖泊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的作用。自然杂志。24:33~36.9康乐。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现代生态学透视。马世骏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0、章家恩等。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应用生态学报。1999, 10(1):109~113.11、颜京松,汪敏。生态人居小区水环境的生态工程。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1):4~7.(三)推荐学生阅读书目
1、任梅,彭少麟。恢复生态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钦佩,安树青,颜京松等。生态工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
第四篇:生态学
二姐:
你叫我办的事情,我已了解的差不多了。我本想打电话给你说一说,又担心电话里一时说不清楚,所以还是写下来传给你的好。
目前,国内高校中开设生态学专业学校已经比较多,但好多学校开设该专业的时间并不长,其发展也良莠不齐。从大的方面看,生态学专业虽然分化学生态、动植物生态两大方向,国内大多数高校的生态学本科专业都没有分方向培养,差别只是略有侧重而与。其中,化学生态理论性更强一些,而动植物生态应用性要强一些。河北农业大学的生态学专业虽然没有分方向,但从它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看,偏向于植物和环境生态方向。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比较多,如动物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林业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植物分类、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工程、污染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全球生态学、植被生态学、生物种群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可持续性科学等。生态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大致有:(1)到政府部门做各类管理干部和公务员;(2)到规划管理部门从事生态设计、生态规划、生态建设;(3)在大专院校、科研部门从事生态、环保、资源、规划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4)到企事业单位从事生物、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开发及区域生态建设等工作。因此,从就业角度来看,化学生态由于理论性较强就业面相对较窄,可能主要是在高校、科研院所或生产企业从事教学、科研和生产工作,而动植物生态由于应用性较强就业面更宽。
现在本科毕业生就业与专业关系密切,大众类专业(如建筑、机电等)就业形势相对稳定,而行业性较强的专业(如地矿类、能源等)变化则相对较快不易把握(进校的时候好,毕业的时候可能变差了)。生态学专业(包括环境科学专业)变热实际上是近10年左右的事情,但实际的就业形势并不太理想。当然,从长远来看这两个专业的就业形势会好起来。由于研究生招生大幅扩招,2005年以来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已大不如前,总体上比本科生要好,当然也更复杂一些。研究生的就业除了跟专业有关之外,还跟本科所读专业、所在学校、跟的导师,以及读研期间所从事的课题和工作有关。因此,我建议:
(1)如果他的学习成绩很好,读硕士之后还想读博士的话,可以考虑读理论较强的研究方向,争取考重点、“211”大学或中科院比较好的研究所,并找一个比较好的到导师。找导师要多方打听,最好是为人好,对学生好,而且学术也要好的(不能单看重导师的名气或地位,切记!)。
(2)如果他的学习成绩一般,可考虑一般高校,但是导师和研究方向也要选好。这样对就业有利。
(3)不管怎样,考研都必需把英语和专业课学好。而且要经常关注有关考研的信息,如招生单位的招生规模、专业方向、导师情况、考试科目、参考教材等。
(4)现在比较好的有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植物所、动物所,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等,还有一些农业、林业大学,以及专门的研究所,也招生这个专业的研究生。
小吴2010.10.20.
第五篇:生态学
一 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生态学野外实习是生态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将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步骤,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实地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的相互关系:掌握植被类型的基本特征,地带性的变化规律,对群落的外貌特征及其内部特征、演替及生物多样性有比较清楚地认识;掌握生态学的常规的调查和实验的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特别是生态学研究和环境保护的兴趣。
二 实习时间:2010年6月20日
三 实习地点:南靖南亚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水条件优越。
四 实习内容:
(一)观察和测量植物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调查、观察不同类型植被的相互关系及植物分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认识南方热带雨林植被中的主要群落的基本特点,物种组成及其生存环境和规律。主要包括;
Ⅰ: 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1.马尾松林2.杉木林3.马尾松、杉木林4.建柏林5.竹柏林 Ⅱ.南亚热带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6.红栲+乌来栲+红鳞蒲桃林7.红栲+栲红鳞蒲桃林8.红栲+鹅掌柴林9.红栲+木荷林10.红栲林11.乌来栲林12.米诸+红栲林13.木荷林14.丝栗栲林15.闽粤栲林
Ⅲ.山地常绿阔叶林:16.红栲+甜诸林17.小叶厚皮香+密花树林
Ⅳ.南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18.马尾松+木荷林19马尾松+山乌柏林
Ⅵ.竹林:20.毛竹林21.麻竹林22.绿竹林23.石竹林
Ⅶ.灌丛:25桃金娘灌丛
(三)、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方法:1.要包括最小面积测定、频度及多度测定,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测定,种群及群落分布格局测定。熟悉样方法、样线法、样带法、点样法等植物群落测定方法。
(四)、野外土壤动植物群落调查方法:掌握土壤动物群落野外调查方法,包括采样及分离方法,学习分析群落组成、群落结构和群落多样性,了解土壤动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参观野外实习点的资料、标本等,并听当地工程师讲解实习点的概况。
(六)、完成实习报告:采取不限定题目的方式,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实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现象和问题独立进行分析,探讨解决方法,找到答案。
五、实习基本要求和考核:学会使用重要的野外工作工具(海拔仪、罗盘、GPS等);学会正确收集和记录各种数据;学会描述生态环境;实习结束,撰写实习报告,分析是数据,得出结论。
式中:Pi------种i的重要值;S----物种数目。
重要值的计算方法:
乔木的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
灌木和草本植物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
式中:相对高度=每个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之和×100
相对密度=每个种的所有个体高度之和/所有种个体高度之和×100
相对优势度=每个种所有个体的胸径断面积和/所有种个体的胸径断面积和×
100
相对盖度=每种的盖度/所有种的盖度之和×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