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丽与永续
“美丽”与“永续”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一得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文明理念,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胡锦涛同志代表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一段话。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围绕着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长远发展这一主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的理论观点,其中之一便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诚然,早在五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但这只是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部分中五个具体要求之一。而在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则是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专章来加于阐述,其中还有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不仅如此,报告还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在一起,共同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这表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深化程度和建设的重视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在笔者的视域中,用“建设美丽中国”来“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样的表述,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还是第一次。
笔者是一名从事党校理论教学的普通教师。在过去十多年里,自然环境保护、绿色经济或说低碳经济、生态旅游等,既是我教学的主要课题,也是我学习的重要内容,所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话题更为关注。我知道,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不懈努力中,为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所取得的全部成果,也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一种全新的文明,标志着人类的发展模式已经有了一次质的飞跃。在当代和未来,无论是哪个国家或地区,当然也包括我国,生态文明都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生态文明建设所涉及的问题很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大力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这是因为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在我们闽西,从总体上看,目前的自然生态环境还是有相当优势的,但也无容讳言,由于经济发展和其他复杂原因所致,局部区域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尤其是江河污染还比较严重。在这方面,据龙岩市人大常委会生态龙岩建设专题调研组今年5月的调查结论是:“对照生态市建设验收基本要求和18项指标,我市存在不少差距”。
情况确实如此。就龙岩中心城区来说,前几年下决心关闭了“一重山”内18家水泥污染企业以后,大气已经明显好转,但龙津河的污染却仍在继续。为此,龙岩市和新罗区的领导都很重视,从去年春天开始,就对龙津河的主要支流小溪河的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收到了一定成效。今年7月,市委对龙津河污染的治理,又作出了新一轮部署,并从8月底正式拉开了治理序幕。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我市四届市委三次会议决议中,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和总书记今年初关于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批示精神,更是强调“生态龙岩”建设,提出要努力走出一条“绿色经济·生态家园”科学发展之路,并把2013年定为“生态建设年”。其中,还明确要“抓好以龙津河为重点的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整治。”据此,我们坚信,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努力中,龙津河的污染一定会得到彻底根治,整个闽西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丽,闽西人民的未来也一定会永续发展得更好。(作者单位:新罗区委党校)
第二篇:雷锋精神,永续
雷锋精神,永续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节阅读课上,老师展出了一个看似寻常的题:大雨天里,一个男人看见有一个女人抱着孩子没带伞,就将伞让给了女人,并送她回家。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这样做?同学们答案百出,可解却是“不为什么,因为他叫雷锋”同学们都不相信,这时,门口的校长忆起当年,流下了眼泪。
“不为什么,他叫雷锋”一个多么使人出乎意料的答案啊!现在的人根本不会想到这个男人只是为了做好事而去做好事。大多数人也不会相信这个男人的做法是如此淳朴的。可能也就是因为少了这样一种雷锋的精神,少了如雷锋一样淳朴的好人,人们之间的信任出现了危机,心也被武装,看不透。
“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谢觉哉曾这样说过。而当今,见义而不勇为的事却时有发生。是人们能力不够,还是发生突然,不及反应?不,只是人们现在充满了隔阂,不想处处引来事端。这是一种残忍,一种叫做冷漠的残忍。
但,在冰天雪地中仍是可以找到绽放的鲜花的。雷锋的那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在他们这一群人身上传承。从谭千秋老师在汶川地震中以血肉之躯保护学生,到吴菊萍不惜断臂来拯救坠楼女婴,再从司机吴斌在生命最后一刻拯救全车人,到“最美爸爸”义无反顾地跳下五米河堤救援落水女孩,这都是一种坚守,一种对于雷锋精神的坚守。他们舍己为人,向当今社会传递了无限的正能量,也同时为人们寻回了一种叫做纯粹的东西。
我们被他们所共有的精神所感染,所带动。我们将会和他们一样,一样有着传播爱的精神与行为。我们将会继承这种雷锋的精神。
所以,“学习雷锋,与爱同行”这不仅仅是一种浅显的号召,一句无人落实的口号。这应该是一种行动,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因为只有行动才能带动行动,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才能唤醒人!
第三篇: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同时也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关注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十五”规划开始,国务院就把节能减排列为考核干部的约束性指标,不断修正过去只重视GDP的执政理念。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八大上将“可持续发展观”列入党章;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并将“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认识的结果,是党对创造人民福祉道路不断探索的结果。
“美丽中国”,是天蓝、山秀、水净、地绿,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生态平衡,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建设美丽中国是改善民生创造幸福的时代要求。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逐渐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变为“要生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积极回应并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强烈的环境诉求,才能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宏伟又艰巨的目标。虽然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但是依然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和阻碍,离“美丽中国”这一美好蓝图还有很大的差距。首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它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生态保护意识薄弱;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面积逼近18亿亩红线;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其次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方面,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依旧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还没完全转变。另一方面,虽然第二产业比重已上升到工业化标准,但是吸纳就业能力不足;高科技、高增长、低消耗行业地位也尚不突出。
“建设美丽中国”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要、生态需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竞争力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建设美丽中国”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国家、企业、民众应团结一致、相互合作,共同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贡献。
首先国家应该: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其次企业应该:
(一)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推行清洁生产,控制污染物排放。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集约型生产。
(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污染物要达标后再排放。
(四)提高经营者道德意识,增加环保投入,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联系起来。
最后,我们作为公民应做到: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增强社会责任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
(三)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向政府建言献策,做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促进者。
(四)宣传环保意识,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行绿色消费、低碳出行、生态旅游等。
(六)努力学习现代科技,培养创新能力,为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做贡献。
“美丽中国”需以生态文明催生行为之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美丽,既体现在他的整体形象上,也反映在每一个公民的行为中。建设美丽中国,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环境文化,创新开展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教育。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把生态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到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第四篇: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永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对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的准确判断,是对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定位,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观的最新探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智慧的继承发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理念,把发展目标从 “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到“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第一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对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字眼有45处,同时,“自然”一词频频出现在报告中,成为又一个关键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
提法更加亲切。“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党代会报告用这种温情的呼唤来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们党关心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浓浓人文情怀。
要求更加严格。党的十八大提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明确提出“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等,通过划定红线、建立制度,体现了我们党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国际责任更加明确。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我们要 “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上提出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明确了我们的义务和责任,为我们处理全球环境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
生态文明理念是对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的准确判断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既包括尊重自然、与自然同存共荣的 价值观,也包括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制造业产值已经和美国不相上下,这是巨大的进步,但也带来了工业污染物大量排放、自然资源急剧消耗等问题,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很不和谐,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制约着我们下一步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一生态文明理念找准了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症结”,开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药方”。
生态文明理念是对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定位 党的十八大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与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将一幅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图完整地呈现于世人面前:从“两手抓、两手都要 硬”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党的十八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一幅幅蓝图,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探索史。从党的十七大“社会建设”到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幸福中国”到“美丽中国”战略目标的跨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既有“心忧天下,关爱百姓”的情怀,更有实现“山河也要秀美,人民也要幸福”的气概。
生态文明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观的最新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本身就在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历史运动来解决人类与自然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发展生产力是解决人类与自然矛盾的主要手段,他们提出的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解决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的论断已经为历史所证明,为我们今后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思路。
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处于攻坚期,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我们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也要求我们基于现实的变化搞好“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正是针对当今世界环境形势和我国环境现状 所提出的科学决策,是对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进一步探索,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观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的新探索。
生态文明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智慧的继承发扬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重和谐、求同存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先贤们视天、地、人为一个统一、平衡、和谐的整体,倡导在保护自然的同时,合理地利用自然。荀子就曾说:“圣人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当做 “圣人之制”;孟子更是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思想,把关爱百姓与爱护自然环境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的高度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 “仁民爱物”思想。
党的十八大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突出地位”,明确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定位,即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时候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把自然放在优先的地位,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5 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路子,这是对中国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和超越。生态文明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发展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不仅意味着在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时候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更意味着生态文明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经济建设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范畴,渗透到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生态文明理念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而我们在进行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时,同样要尊重人民群众、顺应人民意愿、保护人民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在文化建设时,也要尊重文化传统,顺应文化发展规律,保护文化遗产,构建良好的文化生态。因此,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不仅指导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也指导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处理,这是对传统生态思想的重要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郭建平作者为山西农业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第五篇: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永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永续发展
材料一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为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吧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材料二漫画《美丽中国》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什么基本国策和战略?
2,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上述战略和国策?
3,“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什么为中心?并简述其理由。
4,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让“祖国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建成美丽中国?{从国家和青少年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
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2这是有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目前,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现象严重,这些资源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要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践行低碳生活。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4【1】从国家的角度;{1}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2}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坚持的科学发展观;{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2】从青少年的角度;{1}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2}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