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生物医药产业—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
编辑:水墨画意 识别码:18-723275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30 09:03: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生物医药产业—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

第五部分 生物医药产业—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

5.1 生物医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会议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从我国国情、科技和产业基础出发,决定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会议还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深化体制改革,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将成为中国未来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力量之一。按照国家规划,要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结合国家科技计划、知识创新工程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实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在生物、信息、空天、海洋、地球深部等基础性、前沿性技术领域超前部署,加强交叉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研发,提高基础技术研究水平。截至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对改变消耗自然资源的传统发展模式、构建绿色可再生产业体系、促进人类健康产生革命性影响。在生物产业中,生物医药产业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截至2010年,我国生物产业的规模为1.8万亿,其中生物医药的规模为1.1万亿,占据了60%以上的份额。按照《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和即将出台的《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生物产业规模将达到4~5万亿;药品销售规模的年均增长率将达23%左右,医药工业的总产值有望实现3.6万亿元至3.7万亿元的规模。

因此,为更好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要以巩固生物产业基础研究、加速推进产业化、有序促进大规模应用为主线,大力利用生物技术开发重大疾病防治新药,加快发展新型生物医学工程产品,切实发挥生物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对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重大作用。

5.2 中国“十二五”重点支持建设生物医药产业

“十一五”期间,我国陆续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生

物产业“十一五”规划》、《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多项规划和通知,为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纲要”强调,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农业、生物制造。这为生物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同时,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时期”,将进一步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业化,促进生物产业集群化和国际化。该规划将未来5年中国生物产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技术积累阶段;

第二阶段为产业崛起阶段;第三阶段是持续发展阶段。通过为每个阶段的规模设定目标,预计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中国的生物产业规模将实现惊险一跃,从目前的1.8万亿元,蹦上5万亿的台阶。

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合理规划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按照“十二五”时期的规划要求,我国将以大力发展生物产业为契机,以生物医药领域为基地,加快促进高新科技的健康发展,为国家实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5.3 《生物医药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引发产业呈几何级数增长

生物产业主要包括生命科学前沿技术、生物农业、生物医药、工业生物技术、生物质能、环境生物、生物资源和生物安全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作为生物产业最重要的一部分,生物医药产业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专项规划。作为《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将于2011年8月正式公布。

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两大任务—升级、占领制高点。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医药产业七个子行业中的传统行业要狠抓技术改造,提高水平,提高质量,即为“升级”; 在医药产业中新兴的生物医药产业,特指用基因工程、遗传工程、细胞工程等所生产药品的这一类产品,这一部分产业的相关技术应该争取和世界生物医药发展的水平同步,甚至走在世界前沿,即为‘占领制高点’。

根据这两个任务要求,未来五年要促进生物制药产业实现以下四个重要变化:

第一,产业原创能力明显提高。到“十二五”末,争取25个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级一类新药。

第二,中国的药品制剂会较多销售到欧美市场。截至目前,有31家制药生产企业已经率先取得了FDA欧盟和日本的制剂认证,未来五年的目标是100家左右。

第三,质量保障体系水平空前提高。2015年全部将近5000家药品生产企业将全部实现新GMP的要求。

第四,现代医药生产企业实现转型。

业内普遍认为,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和鼓励,生物医药产业将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篇:2014中国(山东)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2014中国(山东)国际生物医药发展论坛 时间:2014年10月16-18日地点:济南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山东省医药行业协会

济南市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

山东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

山东省卫生厅

山东省医科院

承办单位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济南市商务局

济南博商展览有限公司

一、亚洲生物医药发展论坛

1、主旨论坛

国际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预测与分析

我国最新生物医药相关政策解读

国际生物医药前沿科技与成果转化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生物医药小微型企业的发展

科技型企业发展与产学研结合2、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管理与发展专题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管理及政策完善

园区及管理者的自我定位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服务力提升

药效学筛选与评价服务平台建设

药物安全性评价服务平台建设

微小企业孵化服务平台建设

园区招商引资常用策略

3、抗体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专题

抗体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进展

抗体药物研究新思路

抗体药物研发热点

抗体设计及优化

抗体工程及工艺技术

抗体药物产业化及市场趋势

4、体外诊断的产业化发展专题

体外诊断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试剂科研企业的产业化转型

体外诊断企业发展策略(临床诊断、体检中心、实验室)体外诊断企业跨国合作应注意的问题

试剂--设备同步化发展策略 试剂产品标准化及生产清洁化

5、抗衰老与养生保健产业专题

抗衰老及养生保健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产品品牌管理及营销策略 法务管理及危机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及应用

产品规范化政策建议

市场准入原则及产品标准化

6、个性化治疗的商业前景专题 个性化治疗的发展及前景分析 个性化治疗与转化医学

个性化治疗的共性问题

细胞治疗的进展和机会

肿瘤个性化治疗中的产业发展 个性化治疗与医疗服务产业

二、中国制药技术大会

1、主旨论坛

国际制药技术前沿与趋势分析

我国传统制药技术改良与现代化应用 生物制药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最新制药工艺设备及应用展望

制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最新制药技术推广与成果展示

2、药物研发技术论坛

药物化学合成工艺研究

原料药设备发展趋势与新技术应用 实验室设备技术革新

干细胞生成及诱导演化技术创新 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与新药研发 生物芯片技术应用

药物靶点发现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3、药物生产技术论坛

新版GMP标准在生产中的应用 药物提取、萃取新技术、新设备 原料选择、预处理及粉碎技术创新 沉淀剂在药物生产中的选择 过滤、分离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灭菌技术与纯化技术

酶的应用问题

4、质保技术论坛

检定技术创新

药物生产环境清洁技术与标准化 仓储技术与专业物流

质量管理软硬件设施与技术 无菌药品质量控制 纯化水技术及应用 过滤工艺研究

论坛注册:见会议通知

第三篇:生物医药产业调查报告2007

生物医药产业调查报告

(一)上海引领中国七大基地发展生物经济

如果要说生物医药产业在中国目前发展格局的话,就不能不提过去两年国家设立的七大生物产业基地: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深圳、石家庄、长春。

北京将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着力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加快推进化学合成创新药物发展,积极发展生物技术研发,加快重要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生物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按照统一规划,上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将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新产品,积极推动重大项目的实施,促进大型生物企业集团整合和中小企业发展,逐步形成创新体系完善、产业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国家综合性生物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

广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则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海洋药物等四大生物医药领域,着力发展生物农业,推进生物服务业生物技术研发等发展,要建成我国重要的综合性生物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将重点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农业,建成产业特色突出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

到2020年生物经济将主导上海

从以上布局中可以看出,发展生物医药是生物产业中的重头。上海将在新一轮发展中成为生物经济先驱之地,其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的招牌已打向了世界。

上海计划到2010年,生物技术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35%以上,部分生物技术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初步形成以生物医药为主导,生物工业为快速增长点,生物农业为绿色资源基础保障,制造与服务齐驱的生物经济雏型。到2020年,上海生物技术产业年均增长率实现40%,生物技术及相关产业总值在全市GDP占7-8%,在国际市场份额占2-3%,成为上海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生物经济逐步上升为上海社会经济的主导。

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上海已采取或考虑采取更为有力的推进措施,例如:率先制订地方生物产业促进法,就生物技术产业的重要地位、产业资源利用、产业生产的推进与实施、研发和技术及推广支持和规范、区域发展、市场规范、社会应用推进、生物安全、人力资源、投资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审批制度等方面做出法律规定,以法规形式高度保障和推进上海生物经济的发展;在现有的市生物医药产业领导小组与办公室的基础上,设立指导、规划、预算、协调功能更为强大的生物经济产业发展委员会;加大财政支持宽度与引导力度;缩短科研成果转化距离,快速提高产业创新力;制订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计划,培养和吸引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和优秀企业家。

北京形成四大产业格局

北京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也拉开了长长的战线,形成南北四大中心的格局,即北边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生物医药园,南边的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开发区。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祝峰博士表示,他加入园区工作以后成就感很强。据他介绍,生命园聚集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组研发及工程中心、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863实验动物及病理动物模型中心等国家研发机构,以及北大、协和国际医院两大临床治疗医学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形成了一批生物技术研发产业要素资源;在产业化资源上,汇集了扬子江药业集团、江中制药集团和养生堂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并吸引了诺和诺德、日本Takara、德国贺力氏等著名跨国公司。

据北京中关村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士琦介绍,创业中心目前在园210多家企业,电子信息行业企业为主,第二就数生物医药企业了,比例占到16.4%。从注册资本规模来看,生物医药企业平均资本规模最高,达647万元,而园内平均注册资金为332万元。从拥有的专利数量看,生物医药企业也是最高的。该中心有40多家生物医药类企业,基本上聚集在生物医药园。这个生物园定位是做孵化器,花费巨资建起了中试实验室为众多创业企业提供公共平台。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化太过薄弱

生物经济对于世界未来的意义似乎怎么形容都不过分。美国《时代周刊》预测,2020年生物经济将取代信息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美国、欧洲、日本、印度、韩国等都在不遗余力推进健康产业。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生物经济又多了一层意义,它是一次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对中国而言正是如此,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被普遍认为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对最小的领域,鉴于发展生物技术及产业的战略意义,国家“十一五”规划已将发展生物经济作为实现重点跨越的国家战略。国内各省市更是早已将生物产业与地方经济的未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国外的资本和服务也正在嫁接到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

风险投资进入中国

相比较而言,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极其缺乏风险投资。从一般意义上而言,生物医药产业本身风险太大,十五年投入巨资能够有一个结果那就算很幸运了。美国的风险投资在生物医药产业亏得前仆后继,所以对风险投资是慎之又慎。这样一来,进入国内的国际生物产业风投更是少而又少,对于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创业者而言就更难了。

不过这种局面眼看着正在改变。美国生物行业的专业风险投资博乐公司大中国区的总经理王健最近开始频繁地往来于中美之间,加紧建设他的本地团队和开展中国业务。尽管这可能是国际生物同投的第一家本地团队,但博乐正在中国做一些桥梁工作,据王健透露,一个专门投资中国的基金正在建立之中。

留学生创业是产业发展一大动力

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总经理刘荣耀的总结很有代表性:这个行业主要是靠留学生撑着。另据一项留学生创业大赛的统计,有多半以上的创业计划与生物医药有关。可以说,留学生支撑了这个新兴的产业,同时,生物医药产业也为留学生回国创业提供了广阔天地。

北京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为此设立了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创业园,并在清华附中为创业人员子女建立教育基地。在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所做的《留学人员出国与回国创业特点分析》中,在这样几组数字:1978年至2004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81万人,留学回国总数近20万人。2001年以后回国人数明显上升。2000到2004年间回国留学人员数达8.5万人。一项调查显示,海外留学人员中的近88%表示愿意回国发展,其中三分之一表示毕业后即回国,53%的人表示先在国外工作,积累一些经验后再回国,超过一半的人肯定留学归国是大势所趋,持相反意见的人只有9%。

创业者中有刚毕业的年青人,也有在海外奋头几十年、功成名就的资深人士。落户南通开发区的张国华博士算是一个代表,他的公司一开始就瞄准生产向美国FDA报批的药品。

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在拉大

来自官方的统计说,中国对生物医药的投入只有美国的5%左右,而研发成功的药品和临床药品却已达到美国的六分之一。

在美国昆泰等大公司有过成功职业生涯的张丹博士提醒说,其实中国与世界在生物医药行业上的差距在拉大,最简单的一个参数就是有代表性的大企业太少。对于以上的数字比较,张丹认为这不具有可比性。因为两个国家的审批标准不一样,不在一个平台上。

张丹是最早一批赴美留学生,获得沃顿商学院的医院管理硕士和哈佛的公共卫生硕士。对于国内行业的发展现状,张丹认为产业化太薄弱,大多停留在实验室研发层面。据了解这些国家资金支持的研发项目,实际上很多处于为求生存无力研发的状态或不了了之。张丹分析,产业化过于薄弱的现状与留学生的背景单一有关系,多数“海归”只在研究室里工作,具有产业化经验和背景的太少,而国家对成果的评价不能以发表论文多少为标准。不少评论认为国家对行业的支持过于单一,在资金投入之外缺乏配套措施。张丹举了个例子来说明美国是怎么扶持研发向产业转化的:政府投资5000万美金给两位科学家,支持禽流感研究。投资之后,还不放心,考虑到科学家只有研究经验,政府又派过去临床报批、项目开发等相关人员进行配套扶持。

生物血液制品:几家撑天下

在生物制药这个公认的二十一世纪新兴朝阳产业里,血液制品是其中可谓技术成熟的老产品。这个在外界看来专业得近乎有些封闭的小行业里,掌控着广为人知的救命药: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VIII因子,其一举一动都与生命息息相关,同时也与财富息息相关。这个行业内的综合实力大佬、也被称为亚洲第一大的上海莱士血制品公司被披露的利润率是15%-20%,但同时据称这个数字在行业内算低的,因为莱士是纯美国的技术和设备,美国老板在安全和质量上的成本投入要高。

特殊行业

在这个行业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以说明血液制品的特殊作用。重度甲型血友病人,如果遇到胸、腹腔或颅内出血时,需要一次性输入每千克体重40-50IU的第VIII因子,并在其后的7-21天内,每隔12小时一次按每千克体重20-25IU的剂量予以维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止血效果。这就意味着需要一次性输入几乎相当于患者总血量的全血或总血容量一半的血浆才能达到挽救患者生命所需的第VIII因子剂量,还不包括其后的维持剂量。这种情况下,只有中纯度或高纯度的第VIII因子血液制品才能满足要求,挽救患者的生命。这就是成分输血的新时代,据统计先进国家的成分输血率已经超过输血总量的90%。专家们解释说,成分输血就是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给予其必要的血液成分,而不是一概输全血,而血液制品行业就是掌握这种技术把血浆中的蛋白质成分一一分离出来,经纯化加工成适合临床治疗用的血液制品,一血多用。

说这个行业特殊,其实主要是指其血浆为原料的物殊性。这里最让人戒备的是安全性的问题,所以国际通例,血液制品只能地产地销。但专家说,自从国家对血源和生产加强管理以后,增加病毒灭活步骤,安全性应该是可以放心的。另外白蛋白已打破地产地销原则,因该产品生产过程中经过巴氏灭菌,安全风险很小。

中国市场在血制品的应用上又有其独特性,需求与西方市场恰恰相反。西方对免疫球蛋白和小品种产品的需求量大,供不应求;而国内恰好相反,白蛋白供不应求,各大公司的白蛋白产品基本上都是100%的产销率,免疫球蛋白则供过于求。留美生物学博士许心雄分析说,这是因为球蛋白和小品种产品在国外预防性用药多,在国内可用可不用的就不用。而白蛋白是某种情况下的必用药品,主要用于纠正因大手术、创伤、器官移植等引起的急性血容量减少处理大面积烧伤、呼吸窘迫等引起的体液水、电解质和胶体平衡失调,以防止和控制休克。

从这个行业的市场格局来说,重点产品的市场主要被几家比较大的企业控制着,总体来说,技术开发能力强的厂家开发的品种就多,事实上,决定这种格局的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技术开发能力,一个是原料的来源。

原料的限制

在采访中发现,血制品生产厂家衡量自己每一年的规模变化、同行之间的竞争,不是像大多数行业一样以销售额、产品数量或产值来说话,而是以投浆量多少为衡量标准,这从侧面说明了原料之于该行业的瓶颈作用。

莱士常务副总唐建说,莱士的白蛋白一向供不应求,内部职工购买也不会打一分钱折扣。对莱士来说有浆就有钱,每年300多吨的投浆量还满足不了工厂的需求。

自从1995年河南发现因输血传染的艾滋病病例后,1996年卫生部发布管理条例,对采血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国家实行单采血浆站统一规划、设置的制度,对布局、数量和规模制定总体规划。血浆站只能由血液制品生产商或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置。自此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允许私自采血。

许必雄博士和唐建都对血制品未来的血浆来源问题充满担忧: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血浆来源源自两种不同的模式。西方国家主要依靠的是无偿献血模式,而中国的血源地集中在贵州、广西、湖南、安徽、四川、陕西等贫困地区,以此获得一部分经济收入,而随着国家的富裕、贫困地区的减少,血源将越来越是个大问题。

有鉴于此,基因工程产品被寄予了更大希望,据悉,莱士正在开发的重组VIII因子等产品进展乐观。

生物医药产业化:弱势背后的巨大机遇

有专家估计中国大约有3000家号称生物医药类的企业,但有药可生产和有临床药的比例不足10%。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化水平严重不足几乎已是公论。但是就在这种强大的反差背后,中国其实面临着一个极大的产业化机遇。这就是建立全球化的抗体药物生产基地。这是海外许多留学生对祖国的一个理想,并且已为此呼吁多年。这项伟业耗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全球人才有限。据国际上的估算,此事动辄几亿美金,需3-5年方能建成。之所以说建立全球抗体药物生产基地对中国是一个巨大机遇,是因为在理论上已可以论证出其足够的可行性。

美好的市场前景

据全球权威医药市场咨询调研公司IMS Health的统计,2004年生物技术药物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400亿美元。从1998年至2003年,全球生物技术药物年销售额的增长率在15%~33%,远高于年增长率为7%~10%的传统制药业。2003年6月~2004年6月最新的10个年销售额最大的生物技术药物中有9个是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其中排在前6位的药物2004年的年销售额都超过20亿美元。

据统计,抗体药物市场2000年销售额达21亿美元, 2001年销售额已达29亿美元,2002年接近4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30%。有预计说,到2008年将有70多个产品上市,预估市场销售将达200亿美元。

全球生产能力不足

近10年来抗体药物尤其是单克隆抗体药物快速发展,新药的出现对原有的生产能力造成巨大压力。据测,全球对哺乳动物细胞产品生产能力的需求2011年将达到300多万升,是2004年76.2万升的4倍。因此,新加坡、韩国等地在建设总容量达几十万升的生产基地。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全球有超过225家公司在研发临床治疗用单克隆抗体, 有335个产品在研发中,由于国际上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致使许多药品生产厂家的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估计,目前的生产能力短缺在100-150万升。

据介绍,全球哺乳动物细胞培养能力主要控制在Genentech,Lonza Biologics 和Boehringer Ingelheim三家公司手中,生产能力严重饱合。

行业人士分析,由于资金的问题,对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和生物制药公司来说要拥有自己的生产能力是非常困难的,解决这个难题最有效的办法是与其他合同加工企业或制药公司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种方式对小型的生物技术公司很有效。通常,他们会在上市拓展 阶段寻找合作伙伴,通过合作解决生产加工难题。

嫁接中国的制造优势

从中国的现实状况来说,中国有做为全球制造业基地的有利条件。中国有成本优势,有优质劳动力的优势。在中国做这样一个抗体制造基地应该更具有竞争力。而对国家来讲,这样的高科技制造业将大大提升制造业的附加值。

有一种保守的分析为中国设计了一种基地模式:一是国家或公司能负担得起,即总投资规模控制在5亿元人民币之内;二是抗体产量能基本满足国内需要,即单一抗体年产量为100千克~300千克级;三是反应器的规模适度,受投资规模的限制,反应器的规模为10个500升反应器;四是使病人用得起药,抗体的生产成本应控制在5000~10000元人民币/克,病人负担的抗体药物费用在1万~4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在抗体产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接近的情况下,投资规模、反应器规模和生产成本等都要低于国外相应指标的10倍。国内已有公司进行了小规模的尝试,但还不能面向全球市场。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海内外正有一批有识和有志之士致力于推动“中国的全球化抗体生产基地”这一理想变成现实。有评论说,此基地若建成将把中国的制造业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基金

http://.cn2009年04月01日 11:35解放日报

本报讯(见习记者 陈玺撼)进入高速成长期的生物医药企业面临研发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不用再为缺乏资金“流产”而犯难。昨天举行的2009年张江投资促进会上,全市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正式成立。

该产业基金初期规模10亿元人民币,将重点扶持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生物药、化学药、医疗器械、试剂、中医药等产业领域中即将进入临床、已进入临床或已拿到新药批文的新药项目,吸引具有潜力、实力的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来张江“药谷”筑巢。

生物医药是国际公认最有发展前景的科技产业。按国家规划,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值将达4万亿,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张江园区大部分医药创新企业规模较小,国内投融资环境不完善,政策支持不到位,企业完成新药临床前研究或者临床I期或II期研究后往往无法维系,科研成果被迫“夭折”或迁至异地产业化。宝藤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楼敬伟表示,目前新药研发面临最大的难题是资金缺口,“政府设立专项产业化基金予以扶持,相当于临门一脚,能及时缓解我们普遍面临的现金流问题,比以往更有针对性。”张江功能区管委会主任陶伟昌表示,张江“药谷”将引入更为灵活的金融政策。此次设立的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与一般意义上的私募股权基金在目标上有所区别,更注重张江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而非单纯追求市场盈利。同时张江还将采取专业团队委托管理方式,对申请项目进行严格评估。

第五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市场监管工作的广大消费者和新闻界各位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今天,我们在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通报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有关情况。

20*年,*市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其中,*区、*县、*县、开发区和高新区的占到了全市规模以上药企营业收入的*%、利润总额的*%,继续保持了强劲增长的发展势头。

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效。

(一)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全市“*”特色产业体系的首要核心产业来抓。今年以来,相继召开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扩大会、“一港四园”建设推进会和市委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再安排、再部署。

市人大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市政协召开了“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座谈会,市政府与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承诺在“药品检验研发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倾斜,优先保障;省药监局将在监管能力提升、创新产品上市措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药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携手打造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各县区党委政府结合各自实际,科学统筹、重点发力,不断加大“双招双引”、项目推进等工作力度,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强化服务、精准发力,及时解决生物医药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形成了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各尽其责、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

(二)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加大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市领导亲自率队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开展“双招双引”活动。今年上半年,全市签约过亿元生物医药项目*个、计划总投资*亿元,对做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增强发展后劲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现代医药港结合功能定位,吸引南京知和大药厂、菏成药业、诺菏药业等项目落地,累计签约医药项目*个,落地达产后,每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亿元以上。*县现代医药产业园,落地高端医药项目*个,预计实现年产值*亿元、利税*亿元。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广泛开展专业化招商引资,协助睿鹰制药签署*个委托生产协议,预计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加营业收入*亿元。

(三)集聚效应愈加明显。

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逐步实现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原料供应、药品生产、医药物流、市场销售渐成体系,产业链不断拉长,技术、人才、资金等加速聚集,互相补充、相得益彰,集约化优势充分显现。以现代医药港和高新区、*四个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主,*县、*县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形成了集聚发展态势,形成了“一港四园、多点支撑”发展格局,且各园区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现代医药港以医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为主导,突出临床研究、研发孵化、成果转化、上市许可持有人总部等;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中药制剂和大健康产业;

*润鑫产业园聚焦高端原料药+新型制剂,着力打造甾体类药物、青霉素系列产品产业链;*现代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和生物药;*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医药辅料、包装材料、医疗耗材和康复医疗器械。*大力发展以羊肠线为主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与中药、医疗器械、化妆品、疫情防护物资初步形成产业集群。*金银花、*郓半夏等道地药材示范种植基地规模化种植近万亩,打造了全市中药材种植优势品种和知名品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虎杖加工基地。

(四)强链工程深入实施。

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紧扣“重点产业突破年”,建立产业链稳定发展机制,在全市实行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狠抓*个领航企业培育、*个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各有关部门不断强化服务举措,对重点项目建设跟踪帮扶、全程调度,积极协调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开展“瓶颈”问题集中攻关,实行在建项目看增量,新建项目看进度,掀起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上好项目的热潮,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加快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科创平台加快构建。

市委市政府积极整合市内医药研发资源,规划建设了*生物医药科创中心、*化工大学膜分离技术实验室、大分子结构实验室等一批科研平台,与复旦大学、*大学等科研院所达成合作,与*儿童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科信必成,达成了联合建设儿童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的意向。目前,市内省级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平台达到*家、院士工作站*家,拥有生物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家。其中,现代医药港上海复旦大学科技园离岸创新中心已入驻*个科研团队。

二、下步打算,(一)全力打造“一港四园”。

“一港四园”是市委市政府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通过近年来的错位发展,各个园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提升项目承载能力,推动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计划通过*年的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营业收入翻番,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超千亿、税收过百亿元。

(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各级财政整合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医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用足用好现有平台,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狠抓重点项目推进。

抓好确定的*个重点企业和*个重点项目,加强调度,及时帮助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用足用好市政府与省药监局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为项目落地提供便捷的通道,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尽快投产,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朝。

生物医药产业—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