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女装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内涵
女装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内涵
企业的生产现场是企业生产能力的载体,现场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整个企业实力的象征。现场以产品生产为核心,主宰整个企业的运作事务,也是职工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创造价值的场所。正是在生产活动中,职工将生产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原料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有机组合、配置和转化,使之变成可输出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市场售出后实现增值,使企业取得利润,为企业创收。
一、企业生产现场的含义
(一)生产现场
生产现场是指以完成生产任务为核心的一系列活动场所,它包括各基本生产车间的作业场所,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车间,其核心部门是生产部门,还包括各辅助性的生产部门和作业场所。关联部门则有很多,如工程部、物料部、生产管理部等。
企业的生产现场是企业生产能力的载体,现场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整个企业实力的象征。现场以产品生产为核心,主宰整个企业的运作事务,也是职工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创造价值的场所。正是在生产活动中,职工将生产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原料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有机组合、配置和转化,使之变成可输出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市场售出后实现增值,使企业取得利润,为企业创收。
在企业生产现场,因为现场的人员多(包括管理人员也多),他们所处的环境又基本趋同,所以容易达成共识并形成团队意识。团队会利用自己的风格影响和带动企业的其他活动。良好的团队意识为企业的有效生产提供可靠保证。我们知道生产型企业发展的关键是生产能力的发展,在企业各种活动中,什么事情都可以是活动的,可以是变化的,唯独生产任务是死的,就算生产的产品只差一件,那也是没有完成任务。因此,生产现场能够准确及时地完成生产任务,就是在用事实为企业塑造形象。
良好的团队意识能有效提高现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进而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当现场的生产能力得到提高时,企业的产出量就增大,企业效率也会得到相应提高。凡事有利就有弊。生产现场人员多、事务杂,牵涉诸多繁纷复杂的实际事务,所以管理起来有诸多困难和麻烦。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产现场是整个企业实力的象征,合理有效的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胜的基础。
(二)服装工业化生产的特征
服装生产现场管理工作,就是在现代工业企业管理中,对发生的一切生产活动,按照行业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参照政府、企业发布的各项技术政策,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指挥和协调、检查和控制。为此,了解服装工业特点,对加强服装工业的生产现场管理非常重要。服装工业生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之间的协作性
服装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先进的专用设备的配备,使生产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批量的成衣生产代替了个体或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从生产技术进步到产品质量的提高,都是个体手工业生产无法超越的。但是生产技术的进步也给生产现场管理带来了新课题,这就是针对生产过程广泛的协作性,如何加强部门之间、工序之间的衔接和协调,使之建立良
好的协作关系。实践证明,现代化的服装生产流水作业,没有管理就不能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因为,现代服装生产,仍然是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好似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道工序都有其独立性,各工序之间又有其相当紧密的相关性,使工序之间形成有机结合。由众多的工人合作一件产品,如果没有合理的工艺流程及严格的流程管理,没有严谨有效的生产技术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没有部门之间、工序之间的相互协调、检查和监督,要使生产有序地进行是不可能的。广泛的协作不仅是在企业内部,而且还会延伸到原料、辅料和供应及有关生产协作单位。由此可见,广泛的生产协作是服装生产现场管理的内容之一。
2.生产技术的专业性
在同一个服装市场上,可以看到款式各异、颜色多样的服装产品,但是作为一个服装企业,由于受到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限制,很难做到同时生产多种类型的产品。
服装的品种很多,按面料的结构可以分为机织服装、针织服装及皮革服装;按照用途可以分为礼仪服装、悠闲服装、时装、睡衣、防寒服、雨衣、工作服、童装等。这些服装产品的生产需要采用流水作业,并配备分工较细,使生产工人的技术单一,专业性强,在同一个生产流水线上80%的工人也只会操作几道工序,技术全面的工人比较少。这种生产技术的专业性,将为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增加难度。
3.服装生产对材料的依赖性
服装是纺织工业生产的深加工产品,由于加工的性质决定了服装生产基本上至改变面料和辅料的形状和用途,而不改变面料和辅料的性能和质地。为此,凡是在面料和辅料上存在质量问题,将会在服装上反映出来,转嫁成为服装产品的质量问题。所以,在服装生产管理中,面料和辅料的检验,产品外观的检验非常重要。
4.服装生产的季节性
现代服装生产采用流水线的作业方式,为使生产流程通畅,每道工序作业节拍以分秒计算,以保持生产的均衡性。但是生产计划的均衡性与服装产品实用的季节性产生了明显的矛盾,由于服装使用和销售的季节性,形成了服装生产的淡旺季,这一服装生产的特点,给生产现场管理带来了挑战。
5.服装产品因人而异
一般日用工业产品能适应大多数人的需要,是一种通用商品,受年龄、性别、职业等的影响相对较小。服装产品却是因人而异。对服装使用者来说,要买一件称心如意的服装,至少要从六个方面加以衡量,即服装的颜色、面料、款式、质量、规格、价格等。
6.成衣生产标准化
成衣批量性的流水作业不同于个体手工业生产方式。工业化生产的成衣要满足一批人的需要,反映这一批人的共性,这就要有国家或企业制定的技术标准来统一,从原料进厂到裁剪、缝纫直至成品出厂。
(三)服装企业生产现场的组成按照服装企业各部门工作职能的不同,可将服装企业分成两大部分: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和生产部门。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主要为服装企业连续、高效地进行生产提供必要的服务,并且进行有效的管理,以确保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及设备在空间、时间上形成协调系统,充分发挥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的作用,为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和良好的后台支
持,以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主要包括企划部、设备管理部、品质管理部、台帐部和成本核算部等。
生产部门是服装工业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企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生产部门主要是辅助或直接从事生产活动的部门和生产现场,包括物料采购部和仓储部、生产准备现场、裁剪现场、服装缝制现场和服装后整理现场,生产各部门及生产现场的职能如下。
(1)物料采购部和仓储部:接收所有输入的货品,并确保这些货品安全运送,储存订购回来还未投入生产的物料以及生产中余下的物料。
(2)生产准备现场:根据订单中所提供的设计款式进行样板和纸样制作。
(3)裁剪现场:根据订单要求领取所需布料,按照服装样板进行裁剪。
(4)服装缝制现场:根据生产订单的要求,制定出适当的缝制工艺流程,将各裁片缝制成服装。
(5)后整理现场:按生产订单要求以及服装产品缝制工艺的特点对服装进行后整理,并且负责地把服装包装好,以便保存、陈列和运输。
二、生产现场管理的含义
生产现场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系统性的管理。生产现场管理是用科学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生产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的动态过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激励等管理职能保证生产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均衡、安全、文明的生产作业。
生产现场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整个生产系统,包括输入、生产制造过程、输出和反馈四个环节。
生产系统的输入,是指将用于企业生产的劳动、设备、材料、燃料等物质要素和生产计划、技术图纸、工艺规程、操作方法等信息要素投入生产过程。
生产制造过程,是指劳动者运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按照规定的生产流程和计划,对劳动对象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完成产品的制造过程。这是生产系统运行的主要环节。生产系统的反馈,是指把生产系统输出的有关产量、质量、成本、技术、进度、消耗等信息再输入到生产系统,有利于发现差异、纠正错误,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
企业生产活动表现为一定资源,经过一系列加工转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即有形的产品和劳务提供给社会。广义的生产现场管理就是指对生产过程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也就是对生产过程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和控制工作。
三、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新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的加速以及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企业面临新的挑战和生存环境。企业要想在整个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获得后续的发展,就需要适应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方针政策,实现生产现场管理的市场化要求。企业市场化无外乎“四化”,即生产精益化、管理人性化、作业标准化和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用主体化
企业的管理重心下移,中层甚至高层的权利下放,使以往由中层或高层管理者考虑的问题,下放到现场管理阶层,给各级员工以充分的自主权,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为自己做事的心态来面对工作。
高层管理者的职权往往要由现场的基层管理者进行分类和分流,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现场基层管理者自己拿主意,这样能充分发挥现场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自觉自愿地为企业奉献力量。总的来说,现场在企业高层决策中的作用日趋突出。
另外,随着现场在适应市场变化和用户要求方面的敏捷度不断提高,加工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现场管理对企业提高竞争力愈显得重要。重要客户在决定订单前,一般要到工厂考察,客户的到来往往会使员工和管理人员高度紧张,惟恐出问题,于是突击“大扫除”,但实际效果不是太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企业已开始重视生产现场的自律性,提高生产现场的管理水平。好的现场可以为企业的领导增加自豪感,也可以增进客户的信心,使生产现场管理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主体,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导向市场化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现场必须快速地对市场需求作出反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品种、交货期和价格不断变化的要求。与同类企业相比,只有在相同的时间下,优质、优时的完成企业的加工任务,才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有力保证。
(三)运作自主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功能网络的形成,改变了企业内部传统的联络方式,同时,企业组织结构上出现的扁平化趋势、企业管理层次的减少和职能机构压缩,使现场人员获得信息的时间和获得指令的速度明显加快,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作业运作需要经过多层次、多部门的指令才能实现的局面,出现由精通技术业务的直接使用者自主管理的趋势。
(四)组织团队化
由于传统的“金字塔”组织结构受到冲击,资本技术密集劳动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力量,团队工作方式正在一些企业的生产现场广泛兴起,并在不断地取代传统的、以个人作业为基本分工单位的工作方式。所谓团队,就是让现场作业人员打破工序、工种甚至部门的界限,绕过原来的中间管理层,直接面对客户,并对企业总体目标负责,即从群体协作优势赢的竞争主导地位的现场作业组织形式。在这种企业中,各种不同形式的工作团队形成分工的基本单位,构成整个企业组织的基础。实践证明,由于团队打破了工序、工种甚至部门的界限,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扬长避短,有利于促进技术的改进和开发,有利于企业效益持续、稳定地提高。
(五)管理综合化、人性化
由于现场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现场成为企业各类人员共同关注的重点。特别是运筹学、系统工程、微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和行为科学、领导科学等科学成果和新技术的出现与成熟,极大地推动了现场管理想规范化、标准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现场管理层采用了多种学科、多种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是现场管理整体优化达到从未有过的新水平。
文章整理:中国女装网 http://lady.fz360.cn/
第二篇:生产企业现场管理报告
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的形象、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企业素质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搞好车间生产现场管理,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力,改善生产现场,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职工素质,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搞好车间建设、提高车间现场管理水平,应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提高对加强生产现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素质的集中表现。通过现场管理的好坏,即可判断出企业的广大职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的可信赖程度,企业可协作程度。而车间又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前沿阵地,所以,提高企业的车间生产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为车间建设奠定基础。良好的工作氛围包括整洁的作业现场、安全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氛围,团队的合作精神。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有效保证员工的思想稳定,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更加有利于车间凝聚力、战斗力的生成。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加强6S管理。在车间生产现场管理中,通过导入“6S”管理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形成以车间管理为活动平台,以人的素养为核心因素,以整理、整顿、清扫和清洁为环境因素,以安全、环保为目标因素的生产现场动态管理系统,从而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
健全组织、权责分明、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车间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应成立车间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行使指导和监督的职能。车间达标管理等车间建设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考核奖惩工作。
建立一套现场管理制度(标准)和检查考评制度。要对车间生产现场进行规范化管理,使车间工作进入有序管理的状态,就要制订相应的管理标准,包括:
生产现场管理标准化。生产现场管理必须从基础抓起,即从制订工作标准、完善工作标准和真正贯彻执行及考核工作标准着手。生产现场的工作标准可以分解成三个有明显区别的部分:一是管理工作标准,二是工作程序标准,三是工作人员工作标准。
加强车间内部基础管理。建立各类基础管理台帐、报表制度及工序奖惩考核办法;注重半成品库的基础管理工作,起到前道控制、后道监督的作用;充分利用电脑等设备,使各类统计报表及生产任务单的下达,提高工作效率,等等。通过这些基础管理,促进车间管理工作日趋规范。
总之,搞好生产现场管理,一是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好突破口,有计划地解决现场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要针对车间生产现场的各种作业进行分析,寻求最经济、最有效的作业
程序和作业方法;三是定期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不断推动车间工作的步步深入。
第三篇:制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
制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
常思己过
提 纲
一、什么是现场
二、什么是现场管理
三、生产现场究竟制造什么
四、现场作用及管理者作用
五、现场管理体系
六、现场管理基本理念
七、如何搞好车间班组现场管理
八、班组现场管理基本内容简介
一、什么是现场 广义上,凡是企业用来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都称之为现场。如厂区、车间、仓库、运输线路、办公室以及营销场所等。
狭义上,企业内部直接从事基本或辅助生产过程组织的结果,是生产系统布置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基本要素之一。狭义上的现场也就是一般大家默认的。
二、什么是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工艺、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现场管理是生产第一线的综合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生产现场究竟制造什么
■生产现场制优秀干部
■有人说生产现场是制造产品的地方,把产品做好就可以了。其实这种说法不完整,生产现场首先“制造人”,“制造”优秀的生产管理干部,优秀的生产干部“制造”一批批优秀的员工,通过这样的优秀团队长久不衰地制造出优质产品。
■干部“造人”首先要“造己”,处处事事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在员工中有着良好的干部形象,是员工的榜样。这样你才有资格去教育和培养员工,只有优秀的干部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员工。因此,干部在现场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干部要勇敢地肩负起这个重担。
四、现场的作用及管理者作用
■现场作用:
1、使所有资源转化成价值的地方;
2、经营管理中各种信息的主要来源;
3、最积极的而不确定最大因素—人集中的地方。
■管理者作用:
1、支持和援助现场—危机意识;
2、走动式管理。
五、现场管理体系
现场管理体系图解
一流现场管理:布局管理,单元管理,质量管理,物料管理,成本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环境管理,信息管理。基础1:正确的现场管理意识、基础2:GMP结合5s管理。
六、现场管理基本理念
◇现场、现物、现实
◇正确的意识与正确的工作方法
◎不当的管理意识:只要认真,工作就能做好。熟练工人是靠师傅带出来的(没有标准化意识);按计划完成生产就行(没有不断改善的意识);7s没有生产重要。
◎不当的工作方法
〃靠威胁部下,让他们全力地去工作。
〃不知如何借助无形的压力激励部下。
〃贴标语、喊口号、多开会、开长会来解决问题
◎正确的现场管理意识 案例分析
外包车间
枕式包装机发生故障,机器出现跳齿,产品出现间隙性压伤现象。我们的管理者立即奔赴现场,经检查发现:前后轴不同步,确认参数、防损系统无问题,发现是前轴齿轮跳齿。我们设备维修人员立即动手维修,最后把问题解决。案例分析——运用三直三现法
三直三现主义(直接现场、直接现物、直接现象)
.马上现场,马上现品,马上现象
.第一时间进入问题的中心,找出问题就变得容易;
.短时间找到症结,并实施策略解决故障;
.如果发生的问题我们不能解决,也可以让厂家知道根源,准备备品,为维 修提供最直接的简便;
.节省了时间,缩短维修周期。
案例分析——标准化
.现场发生问题-----到达现场观察现象-----找出问题根源-----.确认解决问题方式有效-----找出新的工作程序予标准化
.确定以后不发生同样的问题!
.针对上述案例,如何标准化?
管理人员要有问题意识:
1、靠老经验已经无法应付的工作是否增多?
2、是否认为世上只有自己的专业高?
3、是否不愿与其他部门更多地沟通?
4、计划中途变更的次数是否增多?
5、多品种,少批量,短交期的生产任务是否越来越多?
6、是否重视最终业绩?
7、有无轻视电脑的学习与应用?
8、发觉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无提高?
□走动式管理
□百闻不如一见,看一百份报告、听一百次汇报,都不如亲自到现场巡视一趟深刻得多,管理职务不同,巡视的次数、范围、角度都有所不同,但巡视的目的却是相近的,一般来说,巡视有以下几种目的:
1、落实管理结果;
2、可以把握真实情报;
3、可以发现新情况;
4、增进上下级的沟通;
巡视时要注意:
1、整洁的外表穿戴;
2、要有问题意识;
3、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4、要真实地记录一切;
5、谦逊的举止。基础5S管理
5S: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6S管理:
管理:
七、如何搞好车间班组现场管理
.车间班组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
.车间班组的管理离不开生产现场的管理,.制药企业车间生产现场大到生产厂房设施设备,小到尘埃粒子必须全部都在有效的掌控之中,而这些工作的执行都是在车间班组有效的管理中进行着。
一、培养得力的班组长和建立强大的班组 1.班组长在生产管理中的地位。班组长是班组的领导者,是班组在生产管理中的直接指挥者和组织者,也是企业最基层的负责人,属于兵头将尾。
…班组长既是生产合格药物的组织领导者,也是直接的生产者,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个得力并密切配合工作的班组长来协助组织开展工作是车间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为管理者也必须帮助班组长确立其在班组中的地位。
2.班组长的权力 要使班组长成为得力助手,促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必须赋予他应有的权力。根据药品生产流程,制药企业车间班组长应有5项管理权力:
(1)计划生产的安排权:当班组接到月或周生产计划后,根据上级的指示,班组长应根据原辅料到位情况和车间人员、设备状况等第一时间将计划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呈报上级领导;
(2)员工管理的调配权:当班组接到生产计划和生产指令后,为按时按量完成任务,班组长有权根据当前的生产进度情况将本班组的人员进行合理地调配;
(3)药品监督的检测权:为生产出符合GMP要求及药品质量标准的药品,班组长有权对本班组员工的操作行为进行监督,对本班组生产的药品有权进行抽检或送检;
(4)现场工作的作业权:班组长是生产的直接组织者和劳动者,是班组的技术骨干,所以在关键的岗位上离不开班组长;
(5)设备使用的维护权:班组长带头维护保养好设备使生产计划顺利进行是员工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3.班组长生产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 班组长是企业中人数相当庞大的一支队伍,班组长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政策能否顺利地落实,因此培养得力的班组长还必须使其明确其在生产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班组长的职责主要包括:(1)劳务管理:人员调配、排班、勤务、严格考勤、员工的情绪管理、新进员工的技术培训以及安全操作、生产现场的卫生、班组的建设等都属于劳务管理。
(2)生产管理职责:包括现场作业、人员管理、产品质量、制造成本、材料管理、设备保养等
(3)协助上级:班组长应及时、准确地向上级反映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做好上级领导的参谋助手。
4.建立强大的班组。班组强大不单单是指组员多,更重要的是每个组员的素质,培养每个组员都成为岗位上的精英、技术高手,作为班组的领导者,班组长必须从以下方面努力:(1)强化人文关怀和“情感投资”。管理者要多关心员工,了解员工的生活、工作情况,帮他们及时解决生活、工作上的问题,就可以让员工及时平衡心理,排除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作为管理者应多到员工一线去走走、看看,一句鼓励的话,一句中肯的期许,就会给员工带来莫大的安慰和动力,因此这种最人性化的“廉价”投资,会收到丰硕的回报,而且这种回报是不可估量的。5.班组长应具备的条件。培养得力的班组长应让其明确作为合格班组长应具备的条件,以便在工作生活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
合格的班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本岗位相关的技术知识;
(2)熟悉本岗位的职责与任务;
(3)具备本岗位发生异常情况的应变能力;
(4)具备培育本岗位员工的技能;
(5)具备处理好本班组人际关系的能力;
(6)对工作敢于担当、不推诿,注重细节。
八、班组现场管理基本内容简介
1.人的管理。人是现场管理的最重要要素。人是现场管理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制度的执行者。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应加强自身职业素养,经常参加培训,不断学习和总结,从而胜任所在岗位的工作。
而作为管理者,除了知人善用、关心员工、了解员工的生活、工作情况等“情感投资”外,还应该做到保持岗位人员的相对稳定性,进行人员的储备。
人员稳定对班组或团队的建立、产品的质量都非常重,人员的流失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如新员工在正式上岗前,需要进行必不可少的岗位技能培训,从接触、掌握到熟练操作这个过程中,班组或团队、人与设备就须重新建立和磨合,而人与机器设备磨合的这段时间,就是产品质量可能产生波动的时候。因此当人员调动或离职时,及时的补充储备人才是有效应对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任何岗位,特别是关键岗位,进行人才储备就显的非常重要。2.机(设备)的管理。设备是制药企业硬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设备的管理通常有效的方法是实行“谁使用,谁养护”的原则。主要生产设备实行定人定机操作使用维护保养,多班制作业或几个人操作的设备,由班长负责。认真贯彻“预防保养为主、维护与修理并重”的理念,通过日常维护保养,使设备保持整齐、清洁、润滑、安全、有效的状态。在使用前不管是专职维修人员还是操作工,都应该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等,在现场管理中,除了按设备的SOP操作,定时及时有效的维护保养是设备管理的关键外,还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设备的现场管理。
(1)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工应学会通过设备运行的声音、设备显示的参数来确认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停机排查隐患,避免设备带病工作。维护和使用的设备应该小心呵护,及时添加润滑油、及时更换易损件将会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克服那种“小毛病不是病,大毛病才是病的”思维模式。
(2)每一台设备都有其设计的技术运行参数,让设备在设计能力范围内运行是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最直接的方法。因此,无论生产多么紧张,我们都应避免让机器、设备超负荷运转。
(3)规范维修人员队伍,提升维修技能。专职维修人员应对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等方面都有所了解,虽然不要求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但规范的拆解、维修和调试至关重要。虽然规范的操作是设备正常使用的保证,但一批懂技术的维修人员对一些突发性的设备故障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是设备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
(4)新员工在使用设备前,必须对所在岗位的设备进行日常使用维护保养知识的培训,学习有关设备的结构、性能、使用、维护、安全技术等方面业务知识,在有关技术人员和车间师傅指导下学习实际操作技能,经考试合格方可独立操作。
3.料(物料)的管理。物料管理是GMP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药品生产来说物料既包括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也包括生产用工艺用水、工艺助剂等。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物料存在最大的风险就是使用过程中的混淆、污染和交叉污染等,因此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是工作的关键。
每一个进入生产车间的物料或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在中间站必须按品种、批号码放整齐,不同品种、不同批号之间要按规定距离码放,并及时悬挂有明显的标明其品名、批号、规格、数量(或质量)、本批容器数量及加工状态、工序名称、领料日期或生产日期等信息内容的标签。
对有可能互相影响质量,有混药可能的中间产品(如药物粉末、液体药物及易挥发性的药物)不能同室存放。
如必须同室存放时,要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杜绝混药。物料出、入中间站必须与中间站管理员办理出入库手续,车间QA确认,并填写出、入库台帐,做到帐、卡、物相符。这种“溯源”的管理模式可有效避免混淆、污染和交叉污染事故的发生。
4.法(法规制度)的管理。法规制度的管理包括生产工艺规程、生产岗位操作程序、生产管理制度等文件,法规制度的设立应坚持规范性、科学性、适用性,而在文件的使用管理中对于每一个既定的文件,应坚持以下原则:
(1)任何一个操作都要遵照文本规定的要求,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有生产指令作出详细具体要求,任何的投机取巧或“三步改两步”的操作都是禁止的;对于既定的操作,无论是多么简单的操作,每一次都坚持做。
(2)查找每一个异常点。对于生产操作中出现的任何异常数据,都要求认真处理、及时查找出现此情况的真正原因并作出书面报告,杜绝那种似是而非的结果或原因。比如产品物料平衡,是GMP认证必须具备的管理制度,产品物料平衡管理制度执行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3)定期对生产工艺规程、生产岗位操作程序、生产管理制度等文件的有效性进行审核、评估,通过审核确定文件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5.环(环境)的管理 在制药企业,“环”一般是指生产工艺的控制点,如工艺卫生、温湿度、压差、噪声、微生物和尘粒的检测等,如何确保这些工艺控制点符合要求都是我们对环境的管理目标。而人作为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往往被人们所忽略,特别是无菌区,人员的健康状况、身体活动的程度、工作习惯等情况对环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
6.安全管理 车间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前沿阵地,抓好车间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
九、结束语
对于制药企业来讲,规范就是标准化的演绎,程序化的运作,而现场管理就是规范的实践和执行,更是人性化的体现。
不管在什么地方上班,请记住,工作不养闲人,团队不养懒人。入一行,先别惦记着赚钱,先学着让自己值钱。没有哪个行业的钱是好赚的。赚不到钱,赚知识;赚不到知识,赚经历;赚不到经历,赚阅历。以上都赚到了,不可能赚不到钱!只有先改变自己的态度,才能改变人生的高度!!
第四篇: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文献综述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现场管理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保证上层决策的方针、目标、政策具体落实和实现的基础, 是上层管理得以保证的基石。它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还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产品的质量和营销, 是企业赖以持久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本文从生产现场管理定义、基本内容、发展历程、发展趋势方面对生产现场管理的发展进行简单阐述,并就现今生产现场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产现场管理 发展历程 现状 发展趋势
一、前言 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现场管理雏形以“科学管理原理”的部分形式出现,此后工厂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不断将之完善。经历了福特的大量生产方式、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管理方式、丰田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敏捷制造阶段的发展。伴随着21 世纪的来临,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现场管理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法宝之一。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生产现场管理逐渐发展为具有各国特色的管理方式。但生产现场管理所使用工具且大同小异。本文献综述从生产现场管理入手,回顾了生产现场管理发展历程,简述了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管理工具。比较当今中外生产现场发展现状,对生产现场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二、生产现场管理的定义
所谓现场,广义上,凡是企业用来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都称之为现场。如厂区、车间、仓库、运输线路、办公室以及营销场所等。狭义上,企业内部直接从事基本或辅助生产过程组织的场所,是生产系统布置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基本要素之一。一般所说的现场指的是狭义上的现场。
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
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三、生产现场管理的发展历程
作为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现场管理伴随着生产管理的发展而发展,经历了科学管理、批量生产、柔性制造、精益生产等过程。这其中人际关系 行为科学、权变理论等科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为生产现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下面简要介绍生产现场发展的主要阶段。
1、生产现场管理的雏形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进行了三个著名的实验,即,搬运生铁实验、铁锹实验、金属切削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项研究,总结出了W·泰勒理论,即科学生产管理理论。科学生产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在生产现场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通过对工资制度、组织结构、时间研究以及劳资关系进行研究,消除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把最佳操作方法通过标准化,使之成为必须遵守的操作规程。让大家都学会最佳操作方法,使工人在付出同等的体力劳动条件下,成倍地提高生产效。在泰勒科学管理的基础上,20 年代美国工程专家福特开创的流水生产技术和大批量生产模式,将其汽车生产标准化,简单化,专门化,迅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使得福特公司迅速发展壮大。
2、丰田生产方式
1950年丰田公司在考察了美国的福特、通用等最先进的汽车公司之后,结合日本当时的国情,开创了一条发展日本汽车产业的新路。经过20年的
努力,终于创立了对汽车工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田生产方式。丰田生产方式成功的重要标志,是它制造的汽车质量高、成本低,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丰田人在不断摸索的实践当中,创立了一系列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如准时化生产、看板管理、生产标准化、快速换模、作业标准化、设备合理布局、改进活动、现场管理等,大大丰富了现代生产管理的内容。
3、精益生产方式
美国的汽车市场在受到日本汽车工业的冲击之后,1980年美国福特公司最先去日本进行了考察,发现日本汽车工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它们采用了新的生产管理方式——丰田生产方式通过把丰田生产方式的指导思想,从生产制造领域扩展到了产品研制开发、采购供应、协作配套、销售服务、财务管理等各个领域,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使其内涵更加全面、丰富,从而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丰田生产方式了。因而有必要赋予它一个新的名称——精益生产方式。在精益生产方式中,对生产现场管理部分有许多工具、方法在生产制造行业十分受到推崇。如,5S 管理、目视管理、定置管理等。
四、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
生产人员管理:形成一支目标明确、团结向上、精神面貌好、技术素质高、遵章守纪、战斗力强、职责分明的职工队伍。班组长是班组的核心,他们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班组长队伍建设,是实施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环节。
环境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序,现场环境整洁,文明生产;
工艺管理,优化工艺路线和工艺布局,提高工艺水平,严格按工艺要求组织生产,使生产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生产合格,提升产品质量
生产过程管理:合理组织生产,科学地设置生产岗位,掌握生产节奏,减少生产波动性,使生产均衡地进行。做好生产过程中原始记录、台帐、报表的记录、整理、传输工作,发挥它们的作用,同时要使现场各种信息传输通畅,渠道不堵不塞。
物流管理:研究物流规律,对各个环节任务明确,环环相扣,不脱节,以使物流顺畅地运动,保证生产的需要。
设备管理,做好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等工作,以保障生产正常进行。
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搞好员工安全教育,认真进行安全检查并对查出隐患和问题落实整改。做到防止事故发生,保证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和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五、生产现场管理工具
1、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2.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所以目视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
管理方式。综合运用管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3、看板管理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
4、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是以生产现场物品的定置进行设计、组织、实施、调整、协调与控制的全过程的管理。其核心是以生产现场的基本要素———物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研究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的状态及三者在生产现场活动中的相互关系,把与生产现场无关的物品清理掉,把所需要的物品放在规定的位置。这种规定的位置要科学、合理,恰恰符合生产的要求,实现生产现场规范化、文明化。现实物与场所的最佳结合要根据物品流动的规律,合理确定物品在场所内的位置。
六、生产现场管理发展现状
作为国外管理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现场管理、原则、方法已趋于成熟,而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进一步发展,从现场管理方式上形成以欧美企业为代表的开放式自由式管理,以韩国企业为代表的军营式现场管理,以日本企业为代表的日式现场管理,各种管理方式各有所长,各具千秋。从现场管理目标上形成代表是以美国管理学家为首的现场一线管理中心论和日
本管理学者为首的现场成本改善永恒论。而从现场管理内容上各国现场管理中都浓缩了精益生产现场管理的影子。
在我国,尽管很多企业在加强现场管理方面,摸索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好经验,如山东博山水泥厂的“规范化工作法”,上海金陵无线电厂的“模特法”,黑龙江阿城继电器厂的“定置管理”,石家庄第一塑料厂的“满负荷工作法”等,但总体上我国的生产管理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是相对落后的。目前企业现场管理许多规范仍沿用古典管理理论所确立的原则,甚至某些方面还没有达到古典管理理论的要求,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作业现场管理仍然停留在泰勒阶段,少数中小企业甚至连泰勒阶段也没有达到,还处于原始自然管理阶段。生产技术积累不足,生产效率低下,现场管理混乱,品质稳定性差,能源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员工素质低等问题亟待解决。
七、生产现场管理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场管理理论将会向着智能化、集成化、模拟市场化方向发展
1、智能化、数字化
传统的产品设计主要靠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通过手工进行。然而时至本世纪80 年代,新产品的研制与设计已经离不开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人工智能),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以其自动模拟、易修改、易控制、自动绘图、自动计算,并与生产设备直接联接以及直接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等特点, 而赢得了产品设计与开发人员的信赖;先进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还可生产系统联接,实现设计与生产加工相同步, 改变设计与生产加工工艺相同
步, 从而大大缩短了整个生产周期。生产现场的工具管理,物流管理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
2、生产制造柔性化、现场管理多样化。
在工业化时期企业主要是采用标准化、专业化、大批量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它与当今时代人们多样化需求不相适应。现代企业则建立了根据顾客需求随时调整产品品种、款式和生产批量的柔性生产体系。在柔性生产线上, 同一条生产线可生产出不同风格、个性的产品, 在这里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加工连接为一个整体, 具有可调节、可延伸,可升级功能的生产控制程序。传统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将被高精度、高智能、高自动修复的生产控制程序所代替。
3、模拟市场化
模拟市场化指企业内部模仿外部市场经济进行市场化管理,包括人的观念市场化,机制市场化,经济核算模拟市场化。
八、小结
纵观生产现场管理的发展变革过程,经历了从粗放到精细型管理、从经验式到信息化的管理历史。其理论研究也结合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管理思想的演进始终是和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以及生产方式的组织水平结合在一起的,现场管理的思想进化也不例外。生产现场管理越来越丰富,而各种管理工具为生产现场管理提供有力的管理手段。生产现场管理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也改善了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其将作为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越来越受到重视,我过生产现场管理较为落后。在向发达国家学习的同时更应该结合中国国情,发展适合自身的生产现场
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参考文献:
[1]蔡建华,现代企业生产管理发展新趋势,企业活力,1999,4 [2]高殿军,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8 [3]黄宇峰,基于现场管理的汽车制造精益生产模式,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2)[4]王春学,生产现场管理的方法及措施,电子机械工程,1999,3 [5]周南洋,现代企业生产管理及其日美模式,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7
[6]潘庭荣.现场管理理论基础刍议.华东经济管理, 1996(6)[ 7] 张建宁.企业现场管理,深圳,海天出版社, 2000 [8]汪星明 施礼明,现代生产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9]余柏林, 顾美琴.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大力推行精益生产.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2001(4)[10]孙绍亭.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山东冶金, 2003
第五篇:浅谈生产现场管理
浅谈生产现场管理
电线电缆报2011.8.12
黄荣波 高汉文
管理是企业的生存之本,生产是企业的立足之地,生产现场的管理是企业的基础。
生产现场管理是指为了有效的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对生产的过程诸多的要素:包括人(操作者、管理者)、机(机器设备、工艺装备)、料(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部件)、能(水、电)、法(操作方法、工艺制度、规章)、环境、信息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将它们有机的结合达到一体化。产出符合市场需求、质量合格、成本低、交货及时的产品的一种综合管理办法。现场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保持企业的正常运作,就必须使所有资源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加强现场的管理,以有限的资源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所谓现场:就是企业为客户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服务以及与顾客交流的地方。现场为企业创造效益,是企业活动最活跃的地方。在制造业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现场,也就都有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现场管理的重要性是由现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职能所体现的。(1)现场是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地方:任何一件产品的生产都是现场来完成的,而现场管理的好坏就直接关系到每一件产品所生产的经济效益的多与少。(2)现场是提供大量信息的地方:每一件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反映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设备、材料等。(3)现场是问题发生的场所:产品只有在生产过程中才能反映出问题,完善的现场管理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的阶段,才不会使问题扩大,造成大的损失。(4)现场最能反映出员工的思想动态:人是整个生产活动的主体。整个现场的资源优化和组合,制度的执行都是由人来贯彻的,员工的思想意识动态只有在生产的现场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只有在现场才能发现员工的优点及不足,才能确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