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让班会课拨动孩子的心弦 kk(五篇材料)
编辑:落花无言 识别码:18-921147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23 00:02:54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让班会课拨动孩子的心弦 kk

让班会课拨动孩子的心弦

孔崑202_.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让班会课拨动孩子的心弦。

作为班主任,我们都深知时间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但无论时间如何紧,任务如何重,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我们都决不能打折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深切体会到了班会课在教育管理中的重大作用和意义。一堂优质的班会课带给学生的影响短则一个时期,长则一生。

班会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要在这里布置相关任务,了解学生情况,并与学生交流思想,解决问题。传统的班会课只注重老师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学生是班会课的主人,造成学生的抱怨:真无聊,不喜欢上,还不如让我们做作业算了。有些老师有时也认为这不过是在做形式,走过场。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我认为班会课也应该与时俱进、大胆尝试创新,适应新时期学生的特点,采用他们乐于接受和易于表现的形式来表现主题,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达到教育之目的。同时还要开出新意,开出特色。

对学校来说,班会是传达思想,进行集体行为规范的阵地之一。对学生来讲,班会就可以当是各抒己见,和周围同学一起交流讨论的不错机会。而要想使班会真正达到最好的效果,我认为就必须让每一次的班会拨动起孩子的心弦。那么,什么样的班会课才能拨动孩子的心弦呢?

首先,好的班会要有一个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主题。科学地确立主题,必须要有针对性,这是主题班会生命力所在。班会主题要针对学生共同关心的社会现象,学校重大事件,班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或严重的突发个案,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下面,我就说说我们该如何确定班会课的主题。

1.可以根据中外的传统节日或纪念活动等来确定主题。在母亲节、父亲节到来之际,我准备了“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主题班会,利用这一个特定的日子作为引子,加强学生感恩教育,从感恩父母,到感恩学校,再到感恩他人;

2.根据近期国际,国家或社会热点等来确定主题。在合肥创建文明城市之际,准备了“习惯与人生”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文明正直的寿春人,为文明城市的创建贡献一份力量。

3.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等确立主题。比如说,在大考到来之际,迫于学习的压力,有些学生想通过在考试时使用一些小手段获取成绩,针对部分学生的这个心理,准备了题为“诚信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考试观、分数观。

4.根据学校,班级的特殊情况来确定主题。在七年级新学期刚开始时,准备了题为“青春启航”的班会,给那些完全不知道初中是什么样子的新生,寻找了方向,制定了目标;针对考试过后的学生对学习懈怠,懒散的现象,准备了“学习中究竟是苦多、还是乐多?”的主题班会,激发学生更大的目标,从而再次激起他们的斗志。针对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间糟糕的亲子关系,准备了“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父母”的主题班会。

5.根据本班学生的兴趣, 爱好等确立主题。根据自己班上学生喜欢看漫画、看网络小说的特点,准备了“读一本好书”的主题班会。

6.根据不同学段学生面临的任务或心理特点来确立主题。比如说,面对即将开始的九年级,拟将准备的“毕业班,你准备好了吗?”、结合伦敦奥运我国健儿所表现出的拼搏精神准备了“发扬奥运精神,全力拼搏,为班级增光” 的主题班会。

其次,就是班会的形式,要不拘一格,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开好主题班会,除了要有好的主题之外,还必须注意形式的多样和生动。主题班会可以有如下一些形式:(1)主题报告;(2)演讲和竞赛;(3)座谈和辩论;(4)课外活动调查成果汇报;(5)文艺表 1

演;(6)影片观摩;(7)经验介绍。班会的形式是丰富多彩,不能搞一种死板的模式。只有多样化,才能适应青少年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满足他们求知、增长才干、抒发思想感情、关心时事政治和走向社会等多方面的需要,从而调动其积极性,使他们受到教育和锻炼。需要强调的是,应该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发挥最佳效果和最富教育意义的形式,以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智慧的启迪,人生道路的选择发生影响。

还记得曾经看过这样的一个班会课案例: 某次考风考纪班会课由班主任和班长一起主持,形式比较新颖。班主任首先讲了一下本次班会的主题,接着班长总结了在以前考试当中,班里发生的一些违纪问题及后果,如某科考试因为大面积作弊而重考,某同学因连续作弊而被开除学籍。然后五位学生分别谈考试作弊的行为动机、后果。分析作弊的动机时认为,成绩好的学生作弊是因为心理压力大,害怕失败; 成绩中等的学生作弊是因为想拉高分数,提升排名; 成绩不好的学生作弊是想在考场辉煌一把,或者逃避补考。最后,全班集体起立,举右手宣誓,以诚信作保证,在考试中不作弊。听这堂班会课,仿佛在听一次关于考试作弊的研讨会!在大家宣誓的场景中,一些学生还是选择了沉默。从这个案例当中,我看到了教育的无效。所以,在设计班会的时候,一定要自己推敲,精心打造。“诚信在我心中”主题班会课中,让学生自己讲述一些诚信的故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去感悟。通过宣读《考试诚信倡议书》和集体签名的形式,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班会课的效果得到体现。

第三,好的形式还要有好的实施手段。

班会课有时就像电视节目一样,为了能够提高收视率,吸引学生,以便达到班会课的最终目的,一定要在设计上花功夫。在素质教育倡导的今天,我们的课堂模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那种填鸭式的老师唱独角戏的时代,教师要使用多种手段,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主题班会中来。否则,孩子的心弦也无法拨动。

1.通过游戏,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动起来。我们知道,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锐, 如果靠单纯的说教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增加其厌恶感。而一些游戏和活动却是他们所热衷的。在“习惯与人生”主题班会中,主持人让大家伸出双手,两掌相对,十指交叉。然后请大家观察大拇指的位置。有的人左手大拇指在上,有的人右手大拇指在上。这就是自然而又固执的习惯。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有良好行为并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而坏习惯可能会不知不觉使我们品尝失败。习惯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好习惯,益终身”,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中学生来讲,尤为重要。学生若有所悟。活动很简单,但从中学到的却很深刻,而且学生因亲身体会而记忆永久。

2.充分使用多媒体。借助多媒体,我们可以很直观的表达主题。当《相亲相爱》的音乐伴随着主持人的煽情解说一起播放的时候,班会的主题“温馨的集体,和谐的家园———我爱我家”的班会主题跃然而出。同时,也渲染了环境,使学生“动之以情”。赏心悦目的图片,兴趣盎然的动画,优美的乐曲,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发掘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促进班级活动。丰富的学校生活是学生最向往的, 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感悟真理,收获成功。为此 ,在班会课中可组织高年级的同学深入低年级班级, 和本班同学进行平等对话, 互相祖露心扉 互诉学习和生活上的烦恼。高年级的同学介绍学习经验和生活常识,帮助低年级同学解忧排难, 树立信心等。因为年龄相仿, 经历相似 双方能够找到共同语言,彼此真情交流。有的学生因此结识了自己的“知心姐姐” ,困惑减少了, 心理负担减轻了, 学习的劲头足了。也邀请一些家长和校外人士到班级来,参与班会。

最后,还应关注的一些问题。一节真正走进学生心灵的主题班会除了关注以上几点之外,还要避免为达到上述的效果而产生的弊端。在对主题班会进行分析和反思中,我发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预设过多。主题班会课重在让学生心灵受到感触,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在班会中,呈出预设太多的倾向,原因主要是两点,一是班会前都做了精心的策划,使得班会显得精致。主题班会教案,策划书,多媒体课件,以及节目排练,都在开主题班会前准备的很充分。二是学生的配合出乎意料地整齐。不管从组织到主持,从表演到发言,精彩频出,过于严丝合缝,学生们似乎早就知道了所有问题的答案。殊不知,过多的精致反而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究其原因,关键在于预设过多。

2.课前准备要重细节。一是情感准备的充沛,要切实做到了现场引导的情真意切,而不是让学生照稿发言、空谈感悟;二是课前准备细节精确,具体包括多媒体试操作(音量调控、擦黑板、话筒距离等)。

3.多媒体运用的适量。在许多主题班会中,为达预设目的,在投影,视频,图片等方面运用得过多过滥。如果这样的话,学生享受更多的是视觉盛宴。我们在利用主题班会课对学生实施德育熏陶时,只要把握了内容主题的针对性,并适当追求形式的新颖多样,我们的德育目标就能在更高程度上得以实现。

以上就是我对班会课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多多指教。

第二篇:让音乐拨动孩子的心弦

让音乐拨动孩子的心弦

--音乐活动中情感教育初探

在人类的活动中,离不开美妙的音乐,音乐能引起人的瑕思,能使人产生共鸣,更能激起人的情感。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因素中,节奏可喻为音乐的“骨骼”,旋律可喻为音乐的“肌肉”,而情感便是音乐的“灵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情感”这条无形的线,让音乐拨动孩子的心弦,使之受到美的熏陶,从此产生共鸣。

当代情感教育理论指出:情感并不是附属于其他心理活动的“副现象”,它是个体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的适应机制、认识发生的动力机制,行为选择的评价机制,生命的享用机制。”因此,情感除了生动性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就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有着其他心理素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心理学研究证明:情绪、情感是早期儿童社会性行为反应的一种原始动机系统,只有一定的自然先天性,“由于它的先天预成的性质决定了它比语言出现得更早,并更早地起作用。”在实践中发现,音乐教育在培养幼儿情感方面起着特有的功能,它的特点是寓教于自由活泼、愉快纯朴之中,用声音去打动人心的美,对幼儿情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促使其良好品德的形成。

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而我们的音乐教育其目的不在于让幼儿掌握更多的技能,而是要“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感受和表现”是音乐教育的宗旨,“萌发和初步”是需要把握教育的“度”,“情趣”则是最终的落脚点。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现代的音乐教育活动中,除了以往的“歌唱、韵律”活动外,还包括了欣赏活动、打击乐活动等。同样在各项活动中,都包含了情感因素的存在。

(一)、创设育情的环境,激发学习的欲望: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有物质环境,也包括心理环境。因此,要充分利用环境中的育情因素,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

1、创设情境,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情绪更易受环境的影响,一张图片、一段表演、一个故事、一场游戏,往往能让幼儿身临其境,共同欢喜和悲伤。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创设一定能够的情景、图片的展示、情景的布置、游戏的开展等,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将会起到导向的作用,更快的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

例如,我在进行《让座》的音乐活动中,采用了布置场景,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主动的投入活动。活动中一改往日的音乐课的座位,事先搭好车厢的形状。首先用语言把孩子带入场景中。”今天我们一起来乘公共汽车好吗?“"好!”孩子们欢呼雀跃。“那上车时要注意什么?”“要排队”、“要买票”、“要遵守秩序”,在孩子们的七嘴八舌中掌握了乘车的文明,随之音乐响起,孩子们听着音乐,有秩序的上车、入座,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一遍音乐后,车到站了,这时上来了一位老奶奶(事前编排好),做售票员的我忙喊:“谁来为老奶奶让座?”话音刚落,有几位幼儿站了起来:“老奶奶,我给您让座。”“老奶奶,坐我这儿来。”我及时给予了表扬,同时又鼓励幼儿共同把刚才的好事编进歌曲中。虽然,最终仍以老师唱为主,但幼儿在参与表演后学唱的愿望完全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带着歌词的意境和表演后的愉悦,投入的开始学唱了。而后我又引导幼儿创编了“抱孩子的妈妈上车”、“老爷爷上车”、“盲人叔叔上车”等歌词,幼儿的兴趣和投入程度可想而知了。通过此次活动,幼儿的情感得到充分体验,培养了幼儿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也大大提高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培养师生情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音乐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努力营造一份平等、宽松、愉快、自主师生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气氛,才能更好的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这对小年龄的幼儿来说,尤为显得重要。喜爱音乐是孩子的天性,刚入园的幼儿对一切陌生,师生间存在着距离,而当音乐响起,胆大的幼儿会高兴地手舞足蹈,胆小的幼儿也会暂时停止哭声。于是,我就利用音乐手段,同时给幼儿更多的关怀和爱,进行情感交流,逐渐消除陌生感,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幼儿午睡,轻声哼唱《摇篮曲》;幼儿入园时,放上轻松愉快的音乐,热情地迎接他们;自由活动中与幼儿一起唱他们熟悉的歌曲,并将他们轻拥入怀;幼儿离园时,放上一段抒情的音乐,产生留恋之情。总之,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充满音乐声,让每个幼儿从教师的身上和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了一种期待,一种力量。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有了亲近感、信赖感,期待和力量化为了学习的动力,创造出了和谐、融洽的心理环境,幼儿的情感随之更丰富了。

(二)、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不同的音乐作品体现不同的风格和情感,教师要认真分析作品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的特点,引导幼儿掌握不同的特点,从而体会音乐的美,促使音乐才能,如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表演能力等的提高。下面就不同的音乐形式,不同的音乐风格举例说明。

1、歌唱活动:在歌唱活动中培养幼儿对歌曲作品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在愉快的情绪体验和歌唱表现中,促使其良好品德的形式、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

(1)、说歌:《鸡的一家》

教学情感目标:在有节奏的跟旋律念出歌词中感受三种不同的鸡的形象,感受家庭中其乐融融的温暖氛围。教学重点:A:根据歌词帮助幼儿选择不同的角色形象,如弟弟--公鸡;妹妹--母鸡;小个幼儿--小鸡。B:通过描述家中父亲、母亲、孩子的不同声音,激起幼儿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公鸡--神气高昂;母鸡--温顺柔和;小鸡--清脆、活泼。

(2)、歌表演:《小海军》

教学情感目标:模仿海军战士神气、威武的形象,表达对解放军的敬佩、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A:提供给幼儿雄壮、有力的音乐旋律。

B:听音乐模仿海军开炮、打枪等动作,体验英勇杀敌的情景。

C:教师的示范表演为幼儿提供模仿的原型,引导幼儿用短促、雄壮的声音表达。

(3)、《小乌鸦爱妈妈》:

教学情感目标:体会表达爱妈妈的情感:

教学要点:A:出示教学挂图,播放歌曲旋律,说说小乌鸦爱妈妈的情景,同时引导幼儿说说妈妈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的,激起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B:引导幼儿用优美、深情的歌声表现歌曲。

(4)、歌曲《毕业歌》:

教学情感目标:回顾幼儿园生活,产生依依不舍离去的留恋之情。

教学要点:A:感受三拍子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B:引导幼儿用抒情、留恋的情感较缓慢、深情的表现歌曲。

(5)、歌表演《双层汽车开来了》

教学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活泼、欢快、诙谐的情感基调,产生愉悦的心情。

教学要点:A:根据歌词内容模仿角色的不同形象动作,产生欢乐的情趣。

B:引导幼儿用愉悦的声音缴欢快的表现歌曲。

2、欣赏活动: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不仅能初步萌发幼儿的审美情趣,感受欣赏活动的快乐,而且通过欣赏不同性质的音乐,可以发展幼儿的感受力、理解力,以及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

在欣赏《摇篮曲》和《进行曲》时,我让幼儿从力度和速度的不同变化及音乐产生的背景不同中引导幼儿区别,体会两种不同变化及音乐作品的美妙之处。《摇篮曲》是一首抒情的歌曲,曲调缓慢、优美,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一片关爱之情。我引导幼儿闭目聆听,使他们在温馨、柔和的音响中体会音乐的意境,感受躺在摇篮里享受母亲轻歌慢摇徐徐入睡的甜蜜梦幻。听着听着,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随音乐节奏左右摆动,尔后,我让幼儿想象母亲会如何哄宝宝,并引导幼儿表演,有的抚摸自己的手臂扮演妈妈,有的则闭上眼睛,手枕着头学小宝宝安然入睡。让幼儿完全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用心去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随后,是“欢快、热烈”的《进行曲》,我引导幼儿想象解放军叔叔不怕牺牲、勇敢打敌人的情景,让幼儿学做不同的动作,又引导幼儿想象战斗胜利大家欢庆的场面,配上节奏欢快的《进行曲》,幼儿的情感顷刻间被调动起来,有的拍手跳,有的跳起了秧歌舞,还有的放鞭炮、敲锣打鼓,气氛热烈,达到高潮。通过活动幼儿自然学会了区分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且学会了用不同的情感去表现作品,幼儿便乐意去学习、体验作品了。

3、韵律活动:

除了歌唱和欣赏活动外,韵律活动在音乐活动中也占了较大的比重。在活动中,我们并不是追求高深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要培养幼儿能和着音乐即兴创作些简单的动作,让幼儿人人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幼儿大胆思考,创编简单的动作。

记得在律动《摘果子》中,表现的是采茶姑娘欢快劳动的场面,体验丰收的喜悦,劳动的乐趣。首先,我出示一幅果园中人们忙碌地摘果子的背景图,用讲故事的方式将幼儿带入场景。“秋天到了,果园里果子都熟了,红红的,甜甜的果子挂满树梢,诱人极了。果园里的阿姨辛勤地摘着果子,想早早的让大家尝尝味儿。可是果子太多了,来不及收获,这了怎么办呢?”孩子们纷纷叫着:“多请些人帮忙。”“我们也去摘果子吧!”幼儿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参与的愿望也激发了。其次,在律动活动中不断给幼儿以鼓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表现作品,教师要以形象的语言指导幼儿的动作、眼神,如“小眼睛看仔细了,我找个最红最大的果子摘下它。”“哟,你们摘了这么多了,本领可真大。”等等。在鼓励声中,幼儿的劳动热情更足了。由此可见,挖掘作品本身的艺术情感是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的首要条件。

(三)、带领幼儿进入音乐,激发幼儿的情感表现:

“音乐”是一片浩瀚的大海,需要教师用简练、生动、准确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的演唱,优美的舞姿,饱满的热情去引导幼儿徜徉在音乐的大海洋中,唤起幼儿的美感,愿意亲身去体验,激起他们情感的表现,拨动他们的心弦。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带领幼儿进入音乐殿堂,促进情感的表现。

人类表达情感最直接的工具是语言,幼儿年龄小,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往往不能意会。这时,教师就要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作品,从而产生情感体验,更好的表现作品。

如歌曲《小树叶》是一首由两段歌词组成的歌曲,但它每段歌词又表现了不同的感情色彩。第一段歌词表达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伤心、害怕的情感色彩,演唱中充满伤感。而第二段歌词则表现了小树叶勇敢的面对现实,憧憬美好的春天,感情的处理也是乐观、向上的,演唱中要愉快、兴奋的。对于这样的强烈对比,幼儿如自己演唱是不能把握的,就要靠老师用语言来激起幼儿的感情。我先引发幼儿讨论:“如果你有一天

将要离开妈妈,心里会怎么想?”幼儿各抒己见,谈话中流露出伤感的神情。我适时地引导幼儿进入歌曲的意境:“小树叶离开妈妈,是不是跟你们一样的感觉呢?”幼儿以物拟己,在演唱中把歌曲感情真情演绎。而后我继续以语言引导:“第二年的春天,万物苏醒,大树妈妈又长出了许多树叶宝宝,小树叶们又回到了妈妈的怀抱,它们高兴的唱歌、跳舞,为自己勇敢的战胜了寒冬而骄傲。”在我语言的诱导启发下,幼儿流露出了勇敢、兴奋的神情,他们在为小树叶骄傲,为小树叶而自豪,经过语言的启发,幼儿在演唱中能较轻松自然的把握感情色彩,唱来情感交融。

2、用投入的表演,激起幼儿情感的表现: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好模仿,于是在活动中我较多的运用“教师表演”的方法,激起幼儿的兴趣,以此表达情感。如律动《采茶》,乐曲欢快、优美,带有浓烈的江南风味。由于受到所处的环境的限制,幼儿不了解采茶的具体过程,更不能体验其中愉悦的情感。此时,教师声情并茂的表演显得尤为重要。我让幼儿边聆听优美的音乐,边欣赏老师的表演。从鸟鸣声响起,到我背着小背篓高兴的出门;从我轻巧的采茶到看到漫漫一筐茶叶而高兴雀跃时,许多幼儿坐不住了,他们也跟着一同去采茶,一同去体验其中的快乐。于此,让我深深的感到,教师略带夸张的表演及丰富的表情是促使幼儿投入活动的基础。只有让幼儿充分的感受,才能更快的激发他们表演的欲望,促使他们情感的真切流露。你瞧,采茶时神情多专注,动作多轻巧;丰收了心情多激动;捧起来闻一闻,呀!多香,多陶醉!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自我表现力也得到了发展。

音乐给人带来愉快,为人创造联想,音乐更催人积极向上,只有不断的去引导,激发幼儿的情感,才能感受生活的真谛。“情感教育”作为音乐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激励我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第三篇:让阳光拨动孩子的心弦

让阳光拨动孩子的心弦

南窑小学陈书军

阳光教育,一个阳光一样亮丽的词汇,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的创始人、策划者,他就是周洪宇教授。周洪宇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据周洪宇介绍,“阳光教育”是针对我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和弊端提出来的。在周教授看来,现行教育体制下,中国现有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存在两个“弱势群体”,即非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学生经常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他们构成了中国教育现象中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弱势群体”。目前,我们学校教育重重点学校,轻非重点学校;重城市学校,轻农村学校;重少数尖子生,而轻广大学生;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这就是他所提出的介于白色和黑色中的“灰色教育症”。

而和“灰色”一样,阳光也是一种比喻,一种意象,阳光既给人带来光明,也给人温暖,因此阳光教育可以诠释为一种光明的教育。它是使自己阳光,给别人阳光,让大家共同阳光的教育。

周洪宇教授强调,阳光教育对于父母就意味着三句话: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如果扩展到学校教育,则还应再加上一句:为了一切孩子。

那么,父母如何在家里实施阳光教育呢?

1、提供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

阳光教育是要促成年轻一代自由、和谐、健康地发展,因而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宜的环境,这种环境,其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宽松。但宽松绝不是放任自流,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和随心所欲,宽松乃是寓规范于无形,是一种张弛有度、交流畅通、互动和谐、其乐融融的状态。有了这样一种环境或者氛围,孩子置身其中,就能够无拘无束地成长、快快乐乐地生活,父母期待与要求也易于变成孩子的内在驱动力,阳光教育的目标就有望达成。

2、给予理解和信任两种关爱

要使阳光教育顺利进行,还需要多给予孩子理解和信任这两种关爱。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没有玩友,没有竞争对手,只能与成人为伴。这样,他就容易爱到过多的呵护,或者被过多的期望所压迫,很难有一个和谐自由的人格发展空间;孩子需要理解,渴望受到理解,对于他们,“犯错误”是天经地义的,不犯错误倒十分可怕。他们的错误其实不能叫“错误”,而是叫“探索”,叫“成长”。有理解才有沟通,有沟通才能消除代沟,消除代沟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真诚的爱。

孩子固然需要理解,但更需要的是信任。理解只是一种换位思考,它能消除人们之间的隔膜,扫除人心头的阴霾;信任则是一种无声的勉励,是对人能力和力量的一种肯定,能催人奋进,给人信心。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往往置身在一个成人世界里。面对身高体健的成人,孩子往往会感到孤独、弱小与无能。如果成人能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受到了肯定、认可与尊重;会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完成任务的力量,增加知难而上的信心。因此,给予关爱的第二个要义,就是信任。

3、培养孩子的智商、情商和意商三种品质

智商是指人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值,反映的是人的智力品质及其发展水平。

情商也叫情绪智力,是人认识、调控自我以及他人的情绪,寻求自身心理平衡,形成自我激励机制和动机与兴趣相结合的机制,以及妥善对待与处理人际关系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所为意商,是用以反映人的意志品质及其发展水平的一个概念,包括意志的自控性、果断性、坚毅性、持久性等。它是以人的意志过程密切相关的,是人在克服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如克服干扰、知难而上、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等等。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具有八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这就要求父母首先要确立积极的孩子观,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都是具有自己智力特点和发展方向的可造之才。从这样的角度看,孩子的问题就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了,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

要为孩子创造多种展现智能的情景,给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的潜在智能,充分发挥其个性。对父母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改变观念,摒弃一些不良做法。比如,不要太看重孩子的分数、名次,不要搞加班加点,疲劳战术,更不能把家庭搞成“第二课堂”。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使他们始终具有一种积极的情绪或情感。有人说,天才是“夸”出来的;有人说,鼓励是家庭教育永远的第一语言;有人说,家庭教育最好的语言是“你能行”,最坏的语言是“你不行”。这些都很有道理,因为这些说法都充分重视了心理暗示的作用。再次,交往,孩子才能逐渐祛除“骄娇”二气,学会认识与调控自己的情绪,识别与理解他人的情绪,从而使情商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既然意商与人克服困难密切相关,父母就不应该对孩子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点挫折和困难大惊小怪、揪心焦虑,更不能借口孩子能力不足而事事包办代替、越俎代庖,而是要鼓励孩子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协助孩子积极地去克服困难,甚至可以设置一些适度的困难情景,让孩子独立去面对。要相信只有通过困难和挫折的砥砺,孩子才能真正成熟起来。

我们发现,尽管挫折教育已提倡了好些年,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并没有把它放到应有的位置。如果我们培养的是一些除了会读书、能应考就别无所长的“专才”,培养的是一批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奇才”,培养的是一群一有挫折就“缩头”、偶遇困难就袖手的“怪才”,那么我们就造就了一代精神上的“缺钙”者。这将是教育最大的失败和悲哀。

现在人们都很重视培养孩子的智商,却忽视了对孩子健康的情感和优秀意志品质的培养,其实良好的情感和意志不仅是人成功必不可少的两大条件,而且也是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两大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情商和意商对于人事业的成功比智商更为重要;另外,从心理学上讲,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因而智商、情商、意商的培养也不能偏废。

4、做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关心、学会生存

阳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孩子获得自由、和谐、健康的发展,具体目标则是要使他们做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关心、学会生存等4个“学会”。

其中,学会学习是信息时代、竞争社会对人生存的客观要求;学会做事是人得以生存的基本保证;而人要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不仅要能自理、自立,还应学会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因而还要学会关心;而人最终能获得生存,不仅有物质需要,要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还要求得精神生活的充实、平衡与满足,学会生存由此而立。可见,四个“学会”是一个以学会做事为基础,以求得生存为主线、以学会生存为指向的有机整体。

5、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合育五种教育

实施阳光教育,应该从5个方面着手,即实施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合育5个方面的教育。合育教育,目的是使孩子既能善待自己,又能正确地对待他人。首先,合育的要义是敞开自己,以宽大的情怀对待周围的一切;其次,合育要使年轻一代能够与他人和社会和谐相处,成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人,但这并不是要使他们变得特单纯,特幼稚,不辩是非,不讲原则,更不是要对他人唯唯诺诺、惟命是从,对社会不良现象充而不闻、随声附和、而是要结合着对人、对社会的理解和判断,使他们能够明辨是非和善恶,并且能够扬善抑恶、扬阳隐阴,具有较高的交往智力和社会行为能力。

人不仅是自然人、生物人,更是文化人、社会人,因而合群、合作、合享应是人所必备的一种素质。周洪宇教授指出,“阳光教育”是一种正在生成的全新教育理念,在针对学生的“阳光少年”评选的基础上,还将向“阳光教师”“阳光父母”评选方向发展,以渐进的过程完善这一教育制度的创新。

第四篇:拨动孩子的心弦

拨 动 孩 子 的 心 弦

没有爱就没有正确的教育。只有爱孩子,才能把自己的心灵献给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理解他们、体谅他们,把他们的欢乐与苦恼装在自己心中;只有爱孩子,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孩子。

爱的获得是幼儿健康发展的要素,是幼儿精神需要中最珍贵的部分。幼儿如果没有食物、阳光、空气等物质需要的满足,就无法生存;而如果没有爱的满足,就难以健康地成长。因为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能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

一、爱是滋润孩子心灵的甘露

师生关系不同于亲子关系,没有天然的血缘联系。老师只有付出自己真诚的爱,才能与孩子心灵相通。所以我每天都高高兴兴、面带笑容地接待每一个孩子,热情主动地与家长和孩子们打招呼。有的家长说:“周老师,从来没见你有发愁的事。”有的家长说:“做你这工作可真不容易,谁能没有个发愁生气的事?我们在单位里不高兴时可以少说话、不说话,可你天天都得乐呵呵的。”真的,我一上起班来,就把其他事都忘了。平时我都用温和、亲切的语气对孩子们说话,即使孩子们做错了事,也不大声责备、训斥,更不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因为那样只能使孩子害怕或产生对抗情绪,不能使孩子明理,我总是给他们讲清道理,所以有的孩子给家长提意见:“你干吗那么凶,我们老师有事都是好好讲的。”

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得到成人的爱抚。爱抚会使他们感到温暖,产生幸福感,所以我带小班时,平时采用各种巧妙的办法亲近他们、抚摸他们。如玩“开火车”的游戏时,我通过数数有几节车厢(摸摸每个孩子的头),检查车厢有没有毛病(轻拍每个孩子的肩膀),拧紧螺丝(用手指在每个孩子的耳朵眼转转)等方法接近他们、抚摸他们,孩子们边玩边甜甜地笑着。我还通过“骑大马”的游戏,请他们轮流骑在我的腿上,一边颠,一边与他们进行简短的对话,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跟老师建立了感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注意观察孩子们的需要,碰到孩子有难处就及时给予帮助,尽量像慈母一样地关心他们。冬天孩子的小手冻得通红,我会赶紧用双手给他们焐;看到孩子无精打采的时候,我会赶紧走过去问他是不是不舒服。有个孩子叫喜喜,中午午睡时经常会尿裤子,而且这件事还使他感到很紧张,午睡也就睡不好,我就跟他说:“如果要小便,自己只管爬起来去上厕所,老师不会说你的,你只管睡,老师会提醒你的。”平时我值班时,就会注意观察他的表情,发现他一直翻来覆去地不睡,或是脸憋得通红,就赶紧叫他起来小便,有时他睡着了,我就会在一定的时间叫他起来小便,即使有时弄在身上,我也从不怪他,而是帮他洗干净身体,找来裤子给他换上。他的外婆专程赶到幼儿园,握着我的手说:“你们老师真好,孩子交给你们我很放心。”

二、爱是洒向孩子心房的阳光老师对孩子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老师的爱是深沉的、真挚的、理智的、面向全体幼儿的爱。因为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老师对他们都负有同样的责任和义务。尽管孩子们的相貌、个性、家庭环境各不相同,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各自的缺点。作为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既发扬每个孩子的优点,又耐心地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一般来说,长得漂亮的、聪明的、听话的、打扮得俏丽的、整齐的孩子常常招人喜爱,但他们也容易因此形成骄傲自大等不良性格。而缺点较多的孩子,当他不受人喜爱、不被尊重时,他们那原本脆弱的心灵就会受到伤害,因而变得胆怯、孤僻或者变得粗暴、反抗性强。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关键是老师是否能细心地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凡响”之处,是否重视挖掘孩子潜在的优势。

梦梦是一个文静的小姑娘,戴着一副眼镜,因为眼睛斜视和弱视,需要矫正。她在集体活动时不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发言,在小朋友中没有威信,但她爱清洁,衣服总是穿得那么干净、整齐,画画也很认真,特别是颜色涂得很匀。就因为我经常表扬她的优点,使她在小朋友中间有了威信,与小朋友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大家愿意和她玩了,她的自信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各方面都随之有了进步,现在都能大胆地为小朋友讲故事了。

有个幼儿叫元元,他是中班插班进来的,比较调皮和散漫,注意力很不集中,不是在下面讲话,就是做小动作,再加上父母离异,一般都是奶奶接送的,对孩子的关心比较少,生活上也照顾得不够细致。但是,我发现他爱劳动,经常主动地帮老师收拾玩具,擦桌子,做事比较认真。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让小朋友想办法使掉在电风扇上的纸飞机飞下来,好多小朋友都说用工具把飞机弄下来,只有元元说开电风扇的开关,让电风扇转起来,它就飞下来了,这件事使我觉得他很聪明。我从未因为他的调皮而忽视过他,课堂上,我会经常请他回答问题,给予他及时地表扬,每天的学习内容我都帮他写在本子上,便于家长辅导。现在他能较好地遵守班级纪律,小朋友之间也不再象以前一样打打闹闹了。

我在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爱是滋润孩子心灵的甘露,是洒向孩子心房的阳光。教师应该用爱来拨动孩子的心弦,把爱无私地倾注给每一个孩子。

第五篇:拨动孩子的心弦

拨 动 孩 子 的 心 弦

没有爱就没有正确的教育。只有爱孩子,才能把自己的心灵献给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理解他们、体谅他们,把他们的欢乐与苦恼装在自己心中;只有爱孩子,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孩子。

teniu.cc范文网[CHAZIDIAN.COM]

爱的获得是幼儿健康发展的要素,是幼儿精神需要中最珍贵的部分。幼儿如果没有食物、阳光、空气等物质需要的满足,就无法生存;而如果没有爱的满足,就难以健康地成长。因为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能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

一、爱是滋润孩子心灵的甘露

师生关系不同于亲子关系,没有天然的血缘联系。老师只有付出自己真诚的爱,才能与孩子心灵相通。所以我每天都高高兴兴、面带笑容地接待每一个孩子,热情主动地与家长和孩子们打招呼。有的家长说:“周老师,从来没见你有发愁的事。”有的家长说:“做你这工作可真不容易,谁能没有个发愁生气的事?我们在单位里不高兴时可以少说话、不说话,可你天天都得乐呵呵的。”真的,我一上起班来,就把其他事都忘了。平时我都用温和、亲切的语气对孩子们说话,即使孩子们做错了事,也不大声责备、训斥,更不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因为那样只能使孩子害怕或产生对抗情绪,不能使孩子明理,我总是给他们讲清道理,所以有的孩子给家长提意见:“你干吗那么凶,我们老师有事都是好好讲的。”

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得到成人的爱抚。爱抚会使他们感到温暖,产生幸福感,所以我带小班时,平时采用各种巧妙的办法亲近他们、抚摸他们。如玩“开火车”的游戏时,我通过数数有几节车厢(摸摸每个孩子的头),检查车厢有没有毛病(轻拍每个孩子的肩膀),拧紧螺丝(用手指在每个孩子的耳朵眼转转)等方法接近他们、抚摸他们,孩子们边玩边甜甜地笑着。我还通过“骑大马”的游戏,请他们轮流骑在我的腿上,一边颠,一边与他们进行简短的对话,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跟老师建立了感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注意观察孩子们的需要,碰到孩子有难处就及时给予帮助,尽量像慈母一样地关心他们。冬天孩子的小手冻得通红,我会赶紧用双手给他们焐;看到孩子无精打采的时候,我会赶紧走过去问他是不是不舒服。有个孩子叫喜喜,中午午睡时经常会尿裤子,而且这件事还使他感到很紧张,午睡也就睡不好,我就跟他说:“如果要小便,自己只管爬起来去上厕所,老师不会说你的,你只管睡,老师会提醒你的。”平时我值班时,就会注意观察他的表情,发现他一直翻来覆去地不睡,或是脸憋得通红,就赶紧叫他起来小便,有时他睡着了,我就会在一定的时间叫他起来小便,即使有时弄在身上,我也从不怪他,而是帮他洗干净身体,找来裤子给他换上。他的外婆专程赶到幼儿园,握着我的手说:“你们老师真好,孩子交给你们我很放心。”

二、爱是洒向孩子心房的阳光老师对孩子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老师的爱是深沉的、真挚的、理智的、面向全体幼儿的爱。因为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老师对他们都负有同样的责任和义务。尽管孩子们的相貌、个性、家庭环境各不相同,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各自的缺点。作为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既发扬每个孩子的优点,又耐心地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一般来说,长得漂亮的、聪明的、听话的、打扮得俏丽的、整齐的孩子常常招人喜爱,但他们也容易因此形成骄傲自大等不良性格。而缺点较多的孩子,当他不受人喜爱、不被尊重时,他们那原本脆弱的心灵就会受到伤害,因而变得胆怯、孤僻或者变得粗暴、反抗性强。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关键是老师是否能细心地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凡响”之处,是否重视挖掘孩子潜在的优势。

梦梦是一个文静的小姑娘,戴着一副眼镜,因为眼睛斜视和弱视,需要矫正。她在集体活动时不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发言,在小朋友中没有威信,但她爱清洁,衣服总是穿得那么干净、整齐,画画也很认真,特别是颜色涂得很匀。就因为我经常表扬她的优点,使她在小朋友中间有了威信,与小朋友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大家愿意和她玩了,她的自信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各方面都随之有了进步,现在都能大胆地为小朋友讲故事了。

共2页,当前第1页12

让班会课拨动孩子的心弦 kk(五篇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