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车间月度总结报告
部生产科
2011年6月工作总结报告
2011年6月份,部组建成功并成立生产科,对进行综合管理,生产科通过对过程的生产操作、现场管理、设备管理、工艺改善等方面全面推开管理工作,进而引导生产管理的规范运行,并在短短的1个月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成效。
一、建立生产管理规范制度
(1)工作流程梳理
作为新组建的生产管理单位,为了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规范生产运行过程,建立围绕“考核、工艺改善、现场管理、设备管理、机物料管理”等11个方面,建立生产科“114生产管理体系”,对生产科整个运作流程进行科学的梳理。
为实现阶段性管理强化提升,生产科在运行“114生产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辅助的“6月7日生产提升管理体系”不断优化管理、以达到追求“生产高效化、产品优质化、管理有序化、过程安全化”的四大管理目标。
(2)工作标准制定
管理的基础是标准,标准的运行靠制度,为此,生产科在组建后首要任务是针对目前的管理现状编制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经过生产科内部组织讨论,截止本月底,编制完成《部生产科工作规范》《部月度综合考核管理办法》《安全防范管理预案》《备件仓库6S管理办法》《材料损耗考核管理办法》
二、快速进入常规管理轨道
(1)循环水问题分析研究
针对1#、2#厂房循环水异味问题,生产科按照部领导指示,通
过对循环水使用流程及过程问题的分析,寻找到问题的根源,采取提前排水的应急措施,保证了目前的用水正常,并形成报告汇解释原因,争取公司快速解决问题根源;
(2)2厂房机器操作员考核
为了快速推进2#厂房的试线、试产工作,生产科充分领会部领导意见,及时组织机器操作人员的考核工作,通过笔试、面试与综合考核三方面,完成了2#厂房机器操作员的配臵工作,及时有效的保证了2#厂房的正常试运行工作;
(3)喷盒生产工艺研究
应市场与政策要求,洋河酒盒需要喷印生产日期,生产科按照公司与部领导指示,积极主动的开展此项工作,面对初期喷盒人员臃肿与现场混乱,生产科与计划科有效合作,研究工艺流程,采用系列酒在线喷盒,蓝色经典采用双喷头宽输送带的方法,精简人员,规范操作,取得了有效的成绩,并准备申报公司创意改善奖励;
(4)现场管理工作推进
现场管理作为生产科的基础工作之一,生产科以此为点上工作的突破口,首先快速形成部特立的现场管理模式,即“内推外引”管理模式,通过车间内部的定期检查与生产科的外部引导,进一步强化现场管理意识,并形成考核机制,促进班组管理的自我提升;
#
(5)备件仓库导入6S管理
通过现场管理员的常规检查,部车间的备件仓库管理混乱,生
产科及时导入6S管理思想,编制出《备件仓库6S管理办法》,并作为月度工作重点,形成工作计划,限期6月底整改完毕。在整理现场的同时,生产科编制固定表格,对备件进行账物规范管理,形成正规的备件管理台帐,确保备件管理有序运行;
(6)“三定”工作快速运行
生产科组建初始,按照公司领导要求,开启生产定员、定岗、定额核定工作,通过前期准备,配合部办公室首先制定出详细工作推进方案,并对方案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进行讨论。生产科按照计划有序推进此项工作,在经过数据测量与收集后,组织各车间相关人员分析与总结数据,形成三定工作初稿;
三、阶段性工作不足总结
经过近一个月的工作,在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生产科管理工作同样出现诸多不足,经过分析研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一)多点开花,面上无功
生产科工作开展初始计划是在短期内实现多点工作全面推进,最终实现连点成面,达到面上工作的系统化。目前的状况显示点上工作陆续开展,但是仍旧没有形成有效系统管理,面上工作显示不出节奏感,急需快速整理;
(二)标准速成,推行缓慢
伴随生产科工作的不断开展,一系列相关标准快速制定,但是
在推行过程中由于前期考虑不足,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推行的进度未能按照计划运行,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三)琐事无尽,价值有限
生产科作为部综合管理科室,琐碎工作较多,处理方面耗时耗力,在一定程度并没有太大的工作价值,却又不能臵之不理,为此经过深思,此问题侧面反应了生产科目前的工作流程仍然没有梳理到位,以至于出现诸多问题不能流程化处理,而相应流程同样未能形成标准化管理;
四、下月工作计划
总结6月份工作成效与问题,详细破解工作运行过程,分析工
作的重点、难点、突破点、迫切点,决定工作开展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流程再梳理
审度整个管理流程,对所有工作流程存在的漏洞与不足进行完
善与修复,扩大流程化管理的覆盖面,确保任何工作都有相应的流程与之匹配,提升工作运行的平顺度;
(二)标准再规范
在流程梳理工作进一步优化的基础上,加强标准化的管理提升,推进标准化管理的深度,用标准来规范流程的管理,有效推动生产科综合管理的运作;
(三)细节在强化
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强化细节管理,定性细节管理为生产科工
作的操作支柱,尤其是在流程梳理与标准规范方面,实现管理无缝隙、无漏洞,提升综合管理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确保部门内外对生产科工作的进一步认可与支持;
(四)考核再具体
考核工作目的是辅助常规管理的有效运行,为了保证生产科综
合管理的全面推进,综合考核工作必须具体到所有管理环节,考核内容具体、考核操作具体,确保考核工作实现真正的管理价值,避免形式主义现象的发生。
生产综合管理是一个反应细节管理、手法管理、流程管理、标
准管理的综合过程,生产科将不断努力,并将工作短期目标定为追求“工作流程化、流程标准化、标准文件化、文件显现化”,快速实现生产科综合管理的价值。
部生产科
2011年6月28日
第二篇:车间总结报告
2010年三樓總結報告
2010年三樓車間異常總結:
1. 管理工作未做好,導致品質異常多、產能低、不良率高,嚴重給公司帶來經
濟損失和名譽損失。2. 各部門組長培訓員工未做到位,致使人員流動量大,工作散慢,操作技能差,品質觀念差。3. 各部門組長,對設備保養,維新工作未做到位,導致設備停開,帶“病”生產品質產品。4.
在2011年裏,吸取2010年的教訓,做好預防措施,持續不斷改進產品質量,並提高產能,讓客戶用上放心的產品 1. 管理者必須以身作則,帶好頭,以公司利益為重,管理好各部門工作,提高安全消防宣傳工作未做到位。
產品質量,把異常及不良降到最低。2. 3. 監督好各部門組長培訓工作,並要求定時,定位展開。
監督好各部門設備保養、維新工作,保持設備幹淨,衛生。定時給設備加油,確保設備隨時順暢,保質保量。4. 5.
落實安全消防宣傳工作,要求每天檢查電、氣設備運轉正常。落實好5S工作,並能按時完成上級交待的任務。
第三篇:车间组长总结报告
2011总结报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瞬7个月之余。回顾往昔走过的历程,恍如昨日,历历在目。现就曾经由油漆转入装配车间家具制作组承包管理岗位所经历的风雨及今后的打算予以予以以下3方面总结:
一、安全环节自公司开业以来,本人涉及岗位范围,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无论是日常工作中还是早回我都会重视并强调人身安全、产品安全、设备安全的保障,事前预防的重要性,准备的必要性(工作前),及时预料杜绝安全隐患,注重安全意识。将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
二、质量环节提倡并灌输员工质量意识,品质是企业生命的重要枢纽,是提高产品产量的前提基础,注重工作中的繁琐细节,调整心态。铭记:细节决定成败。心态决定个人立足及公司前景。品质的出错率:设防把关控制,在产品提高上把关,配套、对纹、编号、包括接料配套、配套加工、配套转序等方面的控制,分工明确,定岗定员,责任到人,以及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计划性的按时落实执行到位,无一例拖拉现象发生。另产品加工过程中吞吐量上显现不绝和导致前序产品衔接间断,后续加工断断续续偶有发生,以及加工的产品零散单频繁,批量产品较少。
三、管理环节首先劳动纪律方面:端正工作心态,针对分工无条件服从(根据自身能力范围),增强责任心,提高自觉性和积极性,不断强调、沟通、加强,有明显的提升进步。现场卫生保持时时
清洁,产品摆放整齐有序。团队协作方面不断强化提升。例:12月初员工自发集体性有意义的活动以及爱心捐助等显现了这个团队的活力,集体的观念。积极向上的凝聚力,素养上的长足提升。另在技术环节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提倡戒骄戒躁,谦虚上进,精益求精等渐进式的挖潜工作
综上所述,今后工作将一如既往地针对前期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加强,狠抓落实执行到位,不断挑战突破自我,特别是技术环节薄弱方面的攻克、突破和挖潜工作。愿亚厦产业园木业一厂明年在组织、协调、沟通等方面更加统一、同步、凝聚。因“缘”而汇集的四海兄弟姐妹齐心协力,同舟共济,铸就亚厦产业园木业一厂无限辉煌灿烂。
第四篇:车间实习总结报告
从7月18号开始实习,到现在已有一个月的时间,从刚开始的什么不懂到现在的得心应手,这一切都是一天一天不断学习的。我所接触到的统计工作与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统计是有差异的,我本以为统计就是先去做调查,然后用得到的数据套用公式来算出实际中需要的数据和结果。实际工作中没有那么复杂,反而很简单,只是用EXCEL操作就可以了,不过这些原始数据也得是自己去车间计算并核对出来。
因为一开始对工作的整个流程不是很熟悉,所以老师就安排我先在车间熟悉流程,给我讲解需要注意的事项。老师指导着我一点一点的填写过序单,让我熟悉这里的员工,以免填错他们的名字。员工们生产的产品的质量直接与他们的工资有关。我的任务就是把这些产品的合格率与缺陷率算出来。当然了,原始数据还是填写的过序单上的数据,所以正确填写过序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慢慢的一张一张输入过序单,用EXCEL统计出每天的合格率与缺陷率,然后汇报出去给员工们一份、给领导一份,这就差不多是我每天的工作了。但是到了月末就会有点忙,不仅要统计每天的情况,还得把当月的情况统计出来,再把上几个月与这个月的成绩对比,找出不足,争取下一个月在提高或改进。
从事统计工作以来,在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统计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工作,我由不懂到懂,由肤浅到深入,由难到易,可以说这个过程是艰辛而美丽的。
学生姓名: xx 日期: xx年x月x日
第五篇:包装车间年终总结报告
2008年包装车间年终总结报告
时光荏苒,2008年已经过去,回首一年来的车间作业,内心不禁感慨万千,在公司领导的指导和各部门的协助配合下,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在工作中锻炼和提升了我们的生产队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为来年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
2008年的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一、人员与产量
2008年1到12月份车间共生产产量合计:1953.82万只, 月平均产量为412.81万只.相比2007年的月平均产量474.08万只下降了61.27万只.但是除去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11月与12月与07年同期(1-10月份)相比,总产能增加了53.6万只.通过对上述07年与08年的产能及人员对比,我们可以看出:08年的产能变化较07年的产能较平稳有着明显不同,08年产能变化呈现一种“∧”的趋势。产能上升的也快,回落的也非常的明显。受此影响,车间在2008年在人员管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主要表现在随产能的情况合理的配置相应的人员,因此出现了人员数量的波动性。
二.效率指标分析与总结
2008年工时利用率平均每月61.04%,比基线59.12%提升1.92%,离目标提升25%.相差13%。2008年各月工时利用率(见下表),从2008年3月份公司确定效率提升的目标之后,车间与生产管控部就工时利用率的核算与统计方法进行了沟通。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进行了改正,以利更好的体现车间每个班组的绩效。比如某些班组因为做了大量的加工单,但未计入理论工时,导致其工时利用率相当的低。而无法合理评估其绩效。故在核算工时利用率的时候要求将加工单计入理论工时; 将点焊作为独立工站管理,提升了点焊员工的利用率。以往某个班组点焊完成后,点焊员工会到后面工序担任打杂或帮手。现在只要有电池,他们就全力点焊; 实施工时利用率考核,将目标分解到班组。此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领班只注意产量和品质的工作方式。开始将关注点转移到效率上来。领班采取了多种的方式来提高工时利用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严格考勤管理,消除考勤泡沫。
B、实施定额管理,任务细分到个人。某些领班会要求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定额,否则加班不计工时。
C、变被动接受新员工,新员工上线后少闻寡问为主动筛选员工,主动培训和鼓励新员工。以上措施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工时利用率在短期得到了提升。随着改善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取得成绩将越来越困难,并出现反复和倒退,产生了“高原效应”。
为了持续提高工作效率,08年9月份制造二部成立了IE组,负责制造二部产品生产标准工时的制定和维护、车间生产效率的统计核算、车间IE改善的推行等工作,IE组暂由IE工程师和IE技术员组成。IE组在08年按计划开展了以下几点工作:
1.数据统计及分析
要想进行改善,首先必须知道现状。以前虽然也在统计核算车间的工时利用率,但基础数据——标准工时和统计方法都不完善和准确,也不统一。IE组决定工作的入手点从制定一套详细准确的包装生产产品标准工时数据和建立一个统一权威的效率统计核算平台系统开始。产品生产标准工时的测定以K3系统里的产品代码为单位,做到每个代码都有一套对应的标准工时数据,到目前为止IE组共测定了426个产品型号的标准工时数据,后续不断进行补充,直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装产品生产标准工时数据;
以前生产管控部核算制造二部总的工时利用率,制造二部又要统计车间各生产线的工时利用率,生产管控部使用的是IE组提供的标准工时数据,但由于两者没有联网,数据不能及时同步更新,所以经常导致两个部门核算出来的数据差异很大。针对此情况IE组用Access程序建立了一个通用的工时利用率核算系统,测定的产品标准工时数据全部保存在系统中由IE组维护、由生产管控部输入每日车间的生产订单和出勤工时、生产线上报生产责任外损失工时并经生产管控部确认后录入系统,系统根据基础数据自动生产车间、生产线的时间段内的工时利用率数据。目前该系统已正常使用并完善增加了员工个人效率核算、车间人员配置、离职人员查询、工时利用率走势图、订单排产查询、产能及负荷评估等功能模块,该系统实现了权威、准确、通用的包装效率核算系统。
2.标准作业表
测定出产品的标准工时后,IE组开始制定产品的生产标准作业表对生产线生产该产品时人员、机器模具的配置提供参考,方便生产线领班布线、对员工进行考核。该《生产标准作业表》以产品代码为单位,采用文件受控发放到车间,领班使用时借用的形式进行管理。08年12月份车间试行流动性生产模式后,IE组及时推出了《单件流生产模式工序排置表》,根据订单的产量计算生产节拍,安排工位人员配置,计算线平衡率,图标显示生产瓶颈工序,该《配置表》直观准确,易操作,对流动性生产模式的推行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为止共制作受控《生产标准作业表》100份,制作使用《单件流生产模式工序排置表》18份。
3.员工效率考核
通过标准工时的制定和核算平台的建立,IE组能准确的统计到车间、生产线甚至员工个人的工时利用率。统计数据出来后,IE组考虑应该建立效率考核及奖励机制,以促进车间整体生产效率的提高。08年10月份,公司调整员工薪资核算办法,取消计件工资全部采用计时工资。记时工资下员工的作业积极性出现明显下降,员工中产生“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想法。如何激励员工的工作效率,避免出现“吃大锅饭”的情况,IE组根据车间实际生产情况,及时制定了《包装组装材料准备线工资核算标准》,在记时工资的基础上设立效率奖,对员工工时利用率超过效率标准的进行奖励。此《核算标准》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10月份车间组装准备线只有13位员工超过效率奖励标准拿到绩效奖,到11月份受奖的人数上升到18人,12月份为17人,特别是1-1线在11月份没有一个员工受奖,但在11、12月份1-1线分别有5、7人受奖。
在此基础上,IE组在12月份编制了《包装组装流水线工资核算标准》,针对车间组装生产为单件流动生产模式,设定生产线员工整体记时,订单生产应耗工时包干,实际工时低于应耗工时的部分进行奖励。目前此办法正在试行并完善中。
4.流动性生产
在标准工时制定、核算系统运行、效率考核机制实施等工作步入正规后,IE组在08年11月下旬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生产现场开展制程改善。分析了生产现状后IE组决定开始导入流动性生产模式改变车间以往的工站式作业。流动性生产模式以前在公司也没有试行过,IE组一边找资料一边结合车间生产进行设计,决定首先从7#线作为试点然后在车间推行。12月10日对车间领班组长和7#线员工开展了流动生产的培训,12月11日开始上线试行。试行的型号为H061客户LH055-3A44C4BT烫孔电池组,该型号工序复杂,不良率高,一直是生产线的老大难:排产3000组25人至少需要10-11小时。IE组在前期观测时发现生产线的工序配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工序间作业等待造成时间浪费,根据标准工时计算人员排布应该3000组电池在8小时内20员工完成的。我们就以此作为改善的目标。通过IE组在前期的培训和现场的指导,7#线经过2天的适应和调整期就达成了20人8小时完成3000组的目标,效率达成96.78%。产品不良率有改善前的8%下降到4%。相当于每天节省工时30h,节省费用=30*7.15*1.5=320元。
流动性生产在7#线的成功,让车间其他生产线看到了甜头,实实在在的感受到现金生产模式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员工对流动生产模式的实施十分配合,因为计划早做完他们就可以早下班休息,生产线领班通过实施流动性生产可以减轻管理工作,因为所有的员工都按照生产节拍在作业,产品按计划出成品,线上没有半成品,领班只要关注品质和处理异常就可以了。IE组相续在包装车间全部组装生产线推行流动性生产模式,对车间生产效率的提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08年12月份车间的工时利用率为72.88%,相对与11月份62.55%的利用率提升了10.33个百分点,上升率为16.5%,12月份包装车间生产的理论工时为20071小时,效率的提升相当于节省了出勤工时4548h,按加点工价计算当月节省费用=4548*5.17*1.5=35269元。
三:产品品质
2008年全年OQC抽检合格率平均93.48%。离目标99%相差5.5%.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 OQC抽检合格率呈直线式下降.原因分析为OQC在检验时判定标准发生转变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车间在产能提升的情况下相因的领班及员工的培训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出现员工品质意识下降,生产线管控不力的局面产生;2008年下半年由于公司工资体制改革,车间原有的相关全检工位的激励机制未及时调整,导致全检工位员工的品质意识下降使OQC抽检合格率呈直线式下降, 车间已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已制定实施了新的管控措施,车间的品质状况开始扭转提升,车间计划在2009年3月份将车间的出货检验合格率提升到96%以上。
四:制程不良管控:
2008年全年平均不良率高达7.27%.2008年制程不良的数据是在生产管控部的监控下统计出来的.2008年各月制程不良情况(见下表)
真实的数据为日后的生产改善指明了方向,通过对所生产的各种类型产品的不良数据进行分析,在2008年车间开展了酌有成效的改善活动:
1、车间通过对H-061 2B的整理由以前的有胶纸整理改为现在的有透明套整理;定位以前凭经验现在用专用治具定位;还有就是针对移印的生产方式的改善及点焊治具的应用.通过这些改善,该型号的不良率有最高的16.58%下降到目前的5.99%;
2、车间通过对H-061 4B的外套尺寸的标准化的改善及该型号所用的治具的完善.使该型号的不良率有最高的26.19%下将到目前的8.88%.3、本车间通过对光身连接治具的改善,降低了光身连接的不良率及避免了光身连接过程中出现的壳身凹陷的不良现象;通过试验的方法彻底解决了生产H-062 8X及8H出现的锡焊不良的现象;通过对点焊参数的标准化及调试治具的使用,把点焊不良率有以前的2%改善并维持在现在的0.5%左右
通过对其主要产品的不良改善,车间的整体不良由最高的13.6%下降到12月份的4.73%.五、现场改善
1、设备改善
08年车间不断开展车间设备改善活动,使设备的性能更稳定、员工的操作更简单:针对自动套缩机的铁传送链容易烫伤电池的问题在链条上贴上了一层铁弗龙防止了电池烫伤;针对自动放面垫机涂胶不均匀的问题对胶水盒的位置进行了调整、对涂胶毛刷的材质进行了更换,采用了本厂使用的隔膜边料,不仅涂胶效果好而且节省;针对卷铝箔机电池进料采用一把一把手抓,员工作业累效率低的问题对进料槽进行了改进实现了整盒电池进料。经过以上工作的实施,08年包装车间没有出现严重的设备故障影响生产的情况,车间设备使用、运行正常。新设备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能耗:自动套管机的产能为7200只/
小时*人,人工热缩的产能2000只/小时*人,以往热缩使用的红外线热缩机的功率为24KW,自动套缩机的能耗为3KW,即自动套缩相对于人工热缩作业效率提高了260%,作业能耗下降了7倍;自动放面垫机的产能为3500只/小时*人,手工放面垫的产能为2700只/小时*人,机器相对人工的作业效率提高了30%。
2、治具模具的改善:
08车间对使用的治具模具进行了大范围的改善更新,使治具在使用中更有效、好用。H060客户订单生产使用的气动粘胶治具、测内阻治具、点焊治具、贴标治具全部进行了更新;H061客户3A4B电池组的整理治具、H069客户3A3B电池组的贴白纸板治具、测击穿导通治具进行了改进;设计制作了万用贴标治具、粘胶尺、流水线防呆条、2A2L光身连接治具、PVC外套定位治具、外观全检测试工作台等。以上治具模具的改善,提高了产品质量、缩短了工序作业时间。
针对生产使用的治具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的现状,车间对的模具存放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改进,改变以往全部治具对方在货架上,需要用时到处翻,有时找不到甚至用错治具的情况,对货架进行了区域划分并隔断,将治具分类存放在不同的区域格内,这样摆放整齐美观而且方便寻找;
3、在车间里进行现场定置管理,设置了现场管理看板;
4、为规范生产管理制度,实行离岗证制度,在没有得到当班领班的同意且没有取的离岗证的情况下,不得随意离岗;年底车间更是规定的统一时间集体离岗.从根本上杜绝了以前车间员工乱走乱窜的现象.5、为了节约能源,强化物料的领用规定,部分原材料实行以旧换新的领用原则,制程不良损耗的物料需填写不良品报表换领的原则。
6、为提高新员工的工作效率,车间制定了<<新员工的入职筛选办法>>及<<新员工培训期的考核办法>>,从一开始就把不符合车间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员工筛选出去,从而避免了长时间的培训带来的浪费,为了使新员工在培训期有一定的压力,车间根据相关的资料制定了<<新员工考核表>>,要求培训期新员工在规定的时间里在品质及产能方面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否则就会按试用不合格处理.这样一来使新员工的培训周期大大的缩短了.六:生产过程中所遇到及发生的事件:
1.生产的产品外观标准品管及生产把握的不一致,会给生产造成困扰.2.车间2008年底的组织的精益生产推行的不彻底,车间大部分生产线未严格按标准实行精益生产方式.3.不良率过高,重工次数多: 特别是成品送检后不合格造成的重工次数多,导致大量的工时被浪费,还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4.计划不能按时完成,不能做到当天计划当天清尾.影响出货的事情时有发生.不管怎样,过去一年的生产情况有喜有忧;从中我们可以在明显的问题中找出我们明年的工作改进方向,展望2009年工作目标和计划如下:
1.如何去克服多品种少批量在生产现场中存在的困难 , 如何避免相同外观不同容量在生产现场中同时存在且不相互混料的问题发生.2.坚持5S和目视管理在车间里的有效推进;
3.建立员工的培训计划,挖掘和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
4.积极配合工艺将生产现场现有的工装夹具得到有效的改进:
(1)防错法(2)尺寸准(3)操作方便(4)效率快
5.降低成本从生产现场中的不必要浪费开始,严格执行及有效控制生产4大指标(产量.质量.消耗.安全);
6.加强团队建设,发挥团队凝聚力,让各部门互相协调,互相合作,互相分工。
7.计划性的开展设备保养,降低设备故障率;
8.培养领班自主配置生产线的能力,开展瓶颈工序的改善,稳步提高车间生产效率。
2009年是危机并存的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希望配合各部门顺利完成公司新一年的目标,为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