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自主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双自主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
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双自主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步伐进一步加大,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我们年轻的城市带来许多新生的问题。如:住房问题、就业问题、交通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等。特别是子女就学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关乎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就近入园、就近入学、入好学校,进名师班已成为每个家长共同的愿望。而老城区学校规模小,教师少。面对突然暴涨的生源,学校只能将原有40—50人常规班扩增到60—70人的大班。这样使得原本的常规性教学和现实的大班制管理产生了较强的对立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现实矛盾,摆脱教学困境,成为现在一些城市中心学校急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60—70人的大班,许多老师不得不用扩音器上课,采用大棒政策班级管理班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也无法得到很好的实施,老师只能采用一言谈的方式传授知识,带来了新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更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只有观念更新了,才会有工作思路的转变,才会将班级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开展“双自主”即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文化建设,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更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因此,开展“双自主”
班级文化建设是必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内外研究同一研究领域的概况
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认为: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必须符合他们的心智演化的自然状态,必须符合他们身心生长的节律程序与过程;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说明国外对于学生的自我培养很重视。
2、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国外教学一般都采取小班制教学,“双自主”管理并不适合小班教学管理,因此难以查找国外对于这种管理方式研究现状。而我国的小学教育,由于面临升学、成绩等很多客观因素,往往只注重班级学习管理而忽视了对班级的文化管理,因此国内开展的相关研究并不多。本课题就是力求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下尝试对“双自主”这一班级管理模式作初步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开展“双自主”班级文化建设,可以逐步使学生在学习上和行为上改他律为自律,使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班级管理上,班级为他们提供锻炼管理能力的舞台,在这舞台上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个性特点及专长,做自己善长的事情。这一模式能使班级充满民主气氛,学生减少压抑感,班级各要素得以和谐组合,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其智力因素发展。在“以学生为中心”和“以
学生为本”课堂教学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半独立到独立再到完全独立转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也将不断加强。这一模式强调学生是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同步进行,两种能力可以同步提升。
传统的班级管理组织系统是单向延伸构建起来的,要么是“班主任-班干部-小组-学生”,要么是“班主任-班长-各委员-小组-学生”这种管理模式对学生自主能力以及主人翁意识的形成存在一定的弊端。本课题小组为了克服这种单向延伸管理的弊端,根据“易于操作,实效性大,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原则,制订出一套班级管理新的模式———实行双线管理,即双班委管理班级学习生活和文化生活两条路线。
学习类班委管理体制。设学习班长、学习委员、各科学习委员等,主要管理日常听课、作业、考试等与学习有关的班级工作,每个小组设学习组长若干名,协助各科委员管理班级日常学习工作。
文化类班委管理体制。设文化班长、纪律委员、体育委员、文体委员等,主要管理课堂纪律、卫生、文体活动日常文化工作,每个小组设文化组长若干名,协助各委员管理班级日常文化工作。这种体制充分利用现行教室内座位横竖成行排列的特点,赋予小组管理的新的内涵。
如何选拔双班委也是研究内容之一,初步将研究内容定为以下几点:
第一,定位。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结合学生以及
班级实际的需要列出各个内容(横排),如学习内容、宣传内容、生活内容、管理内容、文艺内容、体育内容、卫生内容七个专职管理项目,根据不同内容制定相关班委。学期伊始,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教师根据班级需要进行调配,这样总共有两套班委,每一套班委由八个具有同一职能的学生组成。
第二,定职。保证每个小组(纵排)具有相应不同的管理部门,第一小组的七个学生为七个不同项目的组长,其他每个小组的七个学生为每个部门的委员。
两套管理体制同时运行,负责班级事务有主有次,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互相竞争,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各显神通开展工作,实现“班里的事,事事有人干;班里的人,人人有事干”,从而使班级管理得以创造性地进行。
五、《双自主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本课题人员均经过精心选拔,课题组长铜陵市第一中学正阳高中校长、高级教师李晓东有多年化学教学经验,获全国化学优质课大赛二等奖,并参与完成省级重点课题“高中化学新课程优质教学评价向度研究”,课题组成员中学一级教师王力曾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 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中学绿色化学)的整合应用研究”,同组成员罗敏、王玉红、任佳佳均为优秀的中学一线教师,同时有1名安师大化学教学系研究生杨城参与。所有成员均能熟练上网搜集资料、分析整理有关课题材料。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2_年5月——202_年5月。
1、202_年5月——202_年8月开题阶段:由学校教科室牵头,课题负责人确定实验小组人员,明确人员责任分工。研讨课题实验方案,做好前期研究准备工作。
2、202_年9月——202_年12月为第二期研究阶段:确定实验班与对照班,明确组员分工,由初步尝试到深入了解合作学习特点,推出典型课例,邀请专家观摩,总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3、202_年1月——202_年5月为课题第三实验阶段:整理资料,编写案例集,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有: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已有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的成功经验,对其进行分析归类,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3、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班级作个案研究。
4、经验总结法。广泛收集和总结各班级文化建设的各种因素并进行归纳整理。
5、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循序渐进,不断反思,不断修正,探索最佳方案。
七、《双自主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1、建立课题网络,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制度。
2、由课题组组长负责开展活动,组员之间结成研究伙伴,定期汇报、交流。每月月底举行课题组长例会,经常对课题进行阶段性分析,并指导下阶段工作。
3、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工作实行不定期检查,并进行阶段性工作汇报和总结,校行政进行监督和管理。
4、筹集经费,保证本课题各项研究工作正常开展。
5、与上级教科室领导多联系,及时汇报课题研究进展,确保课题扎实地有成效地开展。
时间安排人员分工
未完成!!
第二篇: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汇报材料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谨代表柔远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向各位做课题实施情况汇报。
首先,我就对本课题的认识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
班级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主要环境。新课程就明确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无数教育教学事实证明,班级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氛围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深刻,学生只有在文化浓郁的、团结上进的集体里,才能较快地养成社会所期望的道德品质。
1、理论价值:班级文化建设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构建育人平台,调动教师共同参与,共同研究,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相关理论作指导,运用艺术性的语言,进行情感沟通指导,帮助学生个体成长,进而达到促进班级整体全面发展的目的。
2、实践价值:通过进一步挖掘我校的传统文化;新建并改进具有育人寓意的设施和项目;加强校风、学风、师风、班风的建设;创建、营造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班级环境以及高品味的人文环境,形成“育人”合力,指导学生选择健
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主人翁精神,塑造高尚的人格,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各项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实践意义
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基地。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文化氛围,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教育活动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支点和抓手,应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如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给学生的素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这就加重了学校教育,尤其是班级对学生意识观念和文化教育的负担。然而,现实中我们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千篇一律,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2、班级自身成长的需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树立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不容忽视。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创设一种班级生态文化,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能促成
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共同成长。
3、学生人格塑造的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的主题。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一个主要方面——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班级里,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班级成员情绪高昂,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较强,呈现出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欢乐气氛。在这种气氛里,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赞扬和保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弘扬。在专制型的班风里,成员之间互不信任,关系紧张,学生之间产生烦闷、恐惧、厌恶的情感态度与彼此攻击的行为模式,学生自信心、自尊感与上进心不强。因此,合理运用班级文化这一无形的教育资源,能在实际的班级生活中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们提出了《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课题,以期从实践的层面积极探索班级文化建设,构建新型的“人文性”育人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转变班主任教师的教育观念,使班
级工作从以班主任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2、通过开展“人文性”育人的班级文化建设,打造班级文化品牌,通过班级品牌文化的营造,进而形成内涵丰富、特色显著的儒雅、文雅、高雅的校园文化。
3、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模式,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实现以“人文性”育人,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其次,我想向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介绍我们正在探索的几点做法。
四、研究内容
1、探索基于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途径。培养五种能力:(1)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建立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只有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方方面面,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各种教育决策、实施运作。(2)以言讲理的说服能力。班主任要有较高的说理能力,是班主任本身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班主任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心里,与学生交心,才能说到实处、讲到明处、领到好处,使学生有所感触。(3)建设班风的组织能力。班集体是否成功组建了,班风是明显的标志。班主任的能否将全班学生的思想意识都集中到一个共识性的程度上,组织能力是决定因素。即班主任要有对学生的“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的能力,要有使学生“言听计从”的组织能力。(4)引导活动的指导能力。学生的活动要有一个宏观上的策划,班主任要从大处对活动的目的、意义、程序、要求、宣传、组织等进行指导,以顺利达到教育目标。(5)善于总结的研究能力。研究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意识,头脑中有研究意识的人,经常琢磨事情的真伪、优劣、得失、教训等,这是一个班主任成功的台阶,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每一阶段工作的结束,都要认真地总结得失,以便从中得到启发,增强今后工作的科学性,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要不断总结才能有收获。
2、结合学校“四三工程”和“书香满园”的校园文化主题,打造“举止文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的班级文化群体。
3、以经典古诗文诵读示范校创建为依托,大兴读书之风,通过经典诵读渗透德育教育,确保“四三工程”的顺利实施。思想上统一认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育人工程,是提高学生素养,加强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所以学校确立了“诵读经典诗文,打造书香校园”的创建目标。以“读经典,传美德”为互动宗旨,开展了动员工作。在经典诵读中实施四三工程(三创、三礼、三雅、三种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有德少年,并把它作为我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4、以班为实验单位,围绕本课题总的指导思想,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国内外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经验,结合班级以及学段的实际,以“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为主线,有效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
5、各班班主任教师根据学校课题的研究计划积极开展了相关的工作:
①布置教室。
②设计班级标志。包括:班徽、誓词、班训、班级公约等。
③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形成正确的舆论环境,④结合班级对儒雅、文雅、高雅内涵的理解,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系列主题活动,打造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建设。
6、做好过程性的指导、评价和反馈。加强对各班课题实施的检查、指导、评价与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总结以验,并树立典型。
7、做好阶段性的研讨工作。原则上一个学期召开一次课题阶段班级文化建设研讨会,做好经验交流、问题探讨、现场观摩、典型表彰等工作,以确保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再次,我将就该课题预计完成成果呈现形式
五、预计完成成果呈现形式和创新之处做以介绍。
1、建成文化气息浓郁、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集体。探索出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模式、新策略,建设成一个个具有积极向上独特精神风貌的班级,营造具有创新力、凝聚力、人文性浓厚的校园文化。
2、塑造具有主体性文化人格的学生。在班集体中树立起积极的舆论导向,在各种文化手段、文化活动中,学生树立起远大理想,具有向上的道德情操,会合作、会创造,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身心素质。
3、提升班主任班级集体建设水平。提高班主任的文化理念和科研水平,培养班主任班级建设的创新能力。培养一批专业化水平高的班主任队伍。
4、课题实验报告;(文本)
5、班级儒雅特色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汇编(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和班级特色布置方案等);
6、课题研究活动影视专集(视频与图片)。
7、班级管理制度汇编(文本)。
六、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特色创新之处
1、遵循教育科学规律,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实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文化。
2、深化对班级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探索班级管理有
效模式,促进班主任自身专业成长。班级文化建设是校本研究的重要载体,能从班级实际出发,可操作性强。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人文性”育人文化建设的内涵,探索班级工作实践活动的新途径,建成一个个有创新力、有凝聚力、有浓厚文化气息的班级集体。
3、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在班集体中树立起积极的舆论导向,塑造学生主体性文化人格。充分运用各种文化手段、文化活动,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会合作、会创造,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4、通过“人文性”的育人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过程,提升班级集体建设的创新能力,建成文化气息浓郁、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集体。探索出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模式、新策略,建设成一个具有积极向上独特精神风貌的班级。
5、通过打造高品位的班级文化,让每一个学生生活在同一个集体中学会反省,自我激励;学会惜时,学会感恩,学会立志,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育人氛围。
最后,希望各位领导、专家不吝赐教,对我组课题研究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我相信,有各位领导专家的指导,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努力,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必将圆满的完成,并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第三篇:班级自主管理研究课题心得体会
班级自主管理研究课题心得体会
初一班级自主管理这个课题研究,重在唤醒学生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发挥自我管理才能,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在班上形成了一种师生平等,学生共同负责,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相互竞争的良好班级局面和氛围。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研究,我获得了以下体会:
一.收获
.实行了班级自主管理之后,我班学生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在班级实现自主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个人逐步形成了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在班主任的指导和教育下,学生在班级学习、生活中的自主性增强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能自定目标、自我实施、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监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同时,自主管理锻炼了我班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素质。
2.实行了班级自主管理之后,作为班主任的我,从繁琐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了,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到新课程研究和教学上,投入到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行为引领上。
3.班上形成了积极、健康、和谐、进取的班风和学风。我班连续几月被评为文明班级,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一般都有学生自主参加,班主任只是从旁协助,他们在体操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朗诵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等,并且在学业成绩方面,我班一直名列年级第一。可见,实行班级自主管理,是可行的,有效的。
二、存在的问题
.科层制对班级自主管理的影响
普通学生与干部学生之间较多的矛盾冲突,两部分学生之间容易产生距离和对立,这对班级自主管理的影响是很大的。
2.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视
目前,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过于依赖学校,重智轻德。父母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忽视了良好品德的养成,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孩子在家里失去了自我锻炼的机会。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参与班级管理能力不够,还会影响到学习,不支持甚至是不允许自己孩子参与班级管理。
3.新时期学生自身的一些不良倾向
现代初中生接受教育的渠道很多,使学生产生认知偏差,不当行为增多,造成班级管理的困难;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如果教育引导不利,没有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没有团体合作精神,没有形成较强的责任心,一个班风优良、文明的班集体就很难形成。
4.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习成绩成为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标准,我们习惯于学生工作制度化,工作的目标就是管住学生。应试教迫使班主任以“成绩”为核心展开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职能日趋萎缩。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消解传统文化对班级自主管理的羁绊。
2.加强对学生个体自主管理的引导。
3.量化考核,建立科学的自主管理评价体系
第四篇:个人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音乐歌唱课中不同伴奏方式的效能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王洪波
一、研究背景
有设立这一课题研究的想法源至202_年的一次在新海中学的省送培到市的学习活动上。一位讲课老师说在现在的教学条件见中都有现代化的音响伴奏条件,由此播放出的伴奏音乐形象更丰富,因此,作为钢琴伴奏可少采用,或许是与会老师误听为可不采用,引起哗然!由此引发本人生出这一课题研究的想法。
二、概念的界定
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
伴奏即伴随衬托歌唱的演奏。伴奏基本上和歌唱曲调一致,其间还可以有多种装饰音或高低八度的翻奏,也可以是单纯的节奏。伴奏的任务还必须演奏过门等纯乐器的部分以联接唱句。
伴奏对歌唱的意义:伴奏有对乐曲内涵的提示及对歌者情绪的渲染和烘托作用。充实延展了表演的氛围。歌唱教学的伴奏方式:钢伴音响伴奏自己敲击节奏伴奏学生合着伴奏寻找韵律效能:这一词语有多种解释,最基本的解释为达到系统目标的程度,或系统期望达到一组具体任务要求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效能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那么,在歌唱教学中根本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手段、方式和载体,调动学生歌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歌唱学习效率和歌唱能力,提高音乐学习的质量,保证音乐将教育教学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
马克思说:劳动生产力的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那么,歌唱教学的效能就取决于学生对歌曲的喜爱以及歌曲的熟悉程度,歌唱技巧、音乐基础知识、对歌曲类型的适应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原因。
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1.分析不同伴奏方式使用过程中师生所能进行的互动可能性;
上课老师只是一个人,因此,不同的伴奏方式中老师所能发挥的能动力及能动方向是有很大不同的。
2.不同伴奏方式使用过程中学生所能进行的参与可能性;因为伴奏方式有产生的主动性及被动性之分,因此,在歌唱的实际参与性上有差别。
3.老师对伴奏方式的可驾驭性;这牵涉到伴奏方式的复杂程度及学生在音乐感知上的实际能力。
4.不同伴奏方式对学生课堂积极的调动;因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以及兴趣能力的不同而在参与的积极性上收到影响。
5.不同伴奏方式对教学内容的烘托以及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引领效果。因各种伴奏方式的优点差别而出现不同效能性。
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是逐步形成的,如何综合运用伴奏方式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 投入的全面认识所学内容,在对音乐的整体形象得以把握后能够把外部听觉和自身机体动作结合运用,从而能够形成听、击节奏、唱三者统一的协调运作,实现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音乐感知力,这才实现歌唱教学的终极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堂歌唱中不同伴奏方法的用运,分析和整理在歌唱中不同伴奏方式运用与学生歌唱学习所产生的能动效果,以期能得到一种认识或是一定的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歌唱课中的教与学的方法和策略。并希望能够得出一个完善的研究内容,使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实现由想法、认识经验到理论的升华。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七年级音乐教材下册歌曲:
《渴望春天》《小小的我》《大海啊故乡》《无锡景》《丹顶鹤的故事》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定群体--------选择七年级3班作为研究对象。
比较研究法--------实行班内比较,比较不同歌曲类型出现的差别效果。
观察法--------观察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以及参与所能实现的效果。
体验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歌唱学习中来实际的感受音乐及再创作。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题答卷调查学生对各个伴奏方式的切生感受与认识。
六、课题研究读书目:
《中学音乐教学法》作者:邵祖亮出版:上海音乐出版社
《中小学唱歌教学法》作 者:鲁美丽主编 陈登颐译出 版 社:音乐出版社
《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杨立梅 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音乐美学》主编:王次炤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七、课题研究读书目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202_年2月5日至202_年2月15日读完《中学音乐教学法》202_年2月18日至202_年3月1日读完《中小学唱歌教学法》
202_年3月2日至202_年3月20日读完《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
完成读书笔记时间:202_年2月至202_年4月
202_年2月5日至202_年2月15日读完《中学音乐教学法》完成读书笔记202_年2月18日至202_年3月1日读完《中小学唱歌教学法》完成读书笔记
202_年3月2日至202_年3月10日读完《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完成读书笔记
202_年3月11日至202_年3月20日读完《音乐美学》 完成读书笔记
八完成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的时间:
第一阶段:202_年2月
该阶段主要确立课题研究的主题、重点,论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确定研究使用的教学内容、研究对象;进行人员分工;上报课题材料。
第二阶段:
202_年3月4日,案例分析:《渴望春天》
202_年3月18日,案例分析:《小小的我》
202_年4月1日,案例分析:《大海啊故乡》
202_年4月15日,案例分析:《无锡景》
202_年5月13日,案例分析:《丹顶鹤的故事》
该阶段主要反复地对学生进行教学研究;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形成一定的文字及影像材料;整理形成一套较完善的阶段性认识成果,总结经验教训。
第三阶段:
202_年6月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第五篇:自主研究课题管理条例
自主研究课题管理条例
按照科技部、财政部国科发基[202_] 80号文件和科技部国科基函[202_] 9号文件精神和要求,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利用基本科研业务费设立自主研究课题。为规范和加强实验室对自主研究课题的管理,营造良好环境,激励创新,凝聚和培养科技人才,特制定本条例。
第一条 自主研究课题围绕实验室研究方向和重点任务开展持续深入的系统性研究;注重开展符合实验室长远发展的创新性研究;鼓励理论和实验技术、方法的创新。
第二条 自主研究课题的立项、遴选和管理遵循“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评审过程公开透明,并征求学术委员会意见。
第三条 自主研究课题的检查和验收坚持“鼓励创新、稳定支持、定性评价、宽容失败”的原则,并参照实验室总体要求和评估规则。
第四条 自主研究课题的经费来源于科技部下拨的基本科研业务费,该项经费纳入山西煤化所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得用于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工资、奖金、津补贴和福利支出,及罚款、捐赠、赞助、投资等;依托单位不从专项经费中提取管理费;严禁以任何方式牟取私利。各项自主研究课题资助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必须符合山西煤化所的有关财政、财务制度。
第五条 实验室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以及实验室中长期发展需求,制定课题申请指南,确定优先资助领域,公开向全室课题组发布。
第六条 申请者须是实验室固定人员;注重支持青年科技人员和新引进研究人员。
第七条 申请者按照指南要求认真撰写申请书,保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并按规定的受理时间和要求报送申请。
第八条 自主研究课题的评审要把源头创新与研究价值作为重要标准,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第九条 具体评审过程:自主研究课题申请人现场答辩,由实验室学委会专家或相关领域著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申请课题进行审定。不仅维护了课题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同时发挥专家的智力因素,使课题的立项更具科学性和前沿性。评审结果征求学委会意见后由实验室主任批准。
第十条 实验室对自主研究课题予以宏观管理,包括:审核课题研究计划与经费预算,检查课题工作进展与经费使用情况,核准结题并组织评议等。
第十一条 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自主研究课题的实施、管理和保证的责任,包括:保证课题人员稳定、条件落实;监督课题的实施和经费使用;按照要求定期向实验室报告课题的进展和管理情况,协助实验室实施课题的阶段性检查,及时提交结题的研究工作总结和经费决算。
第十二条 山西煤化所相关职能部门对自主研究课题负有监督、管理的责任,主要包括:监督课题的实施和经费使用;协助实验室实施课题检查;审查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结题课题的经费决算及研究工作总结。
第十三条 在研的课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中止或撤消项目等处理:
1.弄虚作假、违背科学道德;
2.项目执行不力,未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工作;
3.未按要求进行阶段总结和汇报进展情况;无故不接受实验室和依托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对课题进行的检查、监督与审计;
4.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不符合有关财政、财务制度的规定或其他违反课题规定与管理办法的行为。
第十四条 作为考核课题完成质量的重要依据,资助课题研究成果(如在国内外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请注明本课题由“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资助(课题编号:XXXXXXX)”或“This work w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autonomous research project of SKLCC(Grant No.: XXXXXXX)”。第十五条 本条例将依照具体情况不断补充修改,本规定由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