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谐企业文化
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既向社会提供着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同时又组织着社会主体人群,承担着确定基本社会关系、塑造主导社会精神的任务。因此,企业状况决定社会形态,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构建和谐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就成为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重要内容。
和谐应成为我国企业文化的主旋律 编辑本段
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组织,是社会发展的细胞,担负着为人们提供衣食住行和文化娱乐等物质生活资料的任务,履行社会的经济功能。因此,企业的管理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
首先,企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就是为社会生产出合格的、高质量的产品。但产品质量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有效的管理可以理顺企业内部关系,减少、消除内耗与冲突,使企业内部的成员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关系和谐融洽,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员工因此也会自觉地本着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重视产品的质量。其次,企业作为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社会组织,为人们提供着就业的机会,既解决了人们的生计问题,也为人们提供了学以致用之地,使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对社会的稳定起着积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此外,企业为了完成目标和任务,需要追求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和谐一致。强调企业与社会、公众利益一致性下的发展。这样就会为企业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社会环境,也促使整个社会形成和谐安定、协调有序的良好氛围。而这一切都要有赖于企业文化发挥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企业文化建设被视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领导者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国内外的主流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管理运作过程中所形成的经营思想、经营作风、价值标准、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传统习惯的综合反映。就形式而言,企业文化属意识形态范畴,是员工优秀价值理念的集合;就内容来讲,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等与企业相关的活动在员工理念上的反映。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高效发展彰显出不可忽视的内在魅力。俗话说,万事人为先。企业的主体是人,企业文化建设影响的核心也正是人。人是生产力因素中的第一要素。把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挖掘出来,企业蕴藏的生产力也就释放出来了,企业的活力自然也就增强了。因为人的行为动机往往受人的价值理念的支配,而价值理念的形成和塑造,需要文化的渗透和影响,通过意识作用于行为。企业文化就是采取这样的路径去实现管理目标。
企业的生存及发展与社会的治或乱息息相关,企业的生存及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工作中的大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历史发展对我们党和国家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高度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着力塑造和谐文化。
和谐企业文化的特点与基本要求 编辑本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倡导的“和谐”,并不是无矛盾、无差别,而是一种有矛盾、有内在运行机理的状态和境界,是一种在承认差别、承认多样性基础上,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一种协调有序、持续前进的状态和境界。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就是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广泛地在企业中形成共同价值理念,以更好地解决企业中的各种矛盾,在处理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员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用户等各种关系中协调有序地实现持续发展。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企业文化应具有如下特点与基本要求:
(一)“人本”性
和谐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已进入经济学家的视野并备受关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具有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重要的意义。因此,掌握知识的人才资源将成为企业发展最为宝贵的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将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以人为本应该成为企业最根本的经营理念。
但是,和谐企业文化中强调的“以人为本”,更内涵着强调确立以满足人的需要,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的理念。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价值目标,也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需要贯彻为了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帮助人、培育人的原则,一方面把企业人即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增强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满足社会人的需要,促进社会人的发展。不难看出,和谐企业文化追求企业内、外部的和谐状态,倡导企业利润最大化与社会效益最大化两者兼顾的原则,顺应了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趋势,也迎合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二)创新性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而发展就必须创新。弘扬和培育创新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企业来说,创新是企业永葆青春活力的源泉。当今时代,企业更需要注重在观念、管理、产品、科技、机制上的创新和发展。企业文化应随之不断推陈出新。构建和谐企业,需要确立全面、全员、持续创新观。全面创新观,是指企业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而且包括文化创新。不讲企业的文化创新,不是全面的创新观。全员创新观,是指企业的每个人、每个岗位都可以创新,而不单单是少数技术专家搞创新。持续创新观,是指企业创新是没有止境的,是不能停顿的;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全面创新、全员创新、持续创新,体现了在创新问题上发展的、全面的辩证观点。
(三)融合性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不可扭转的发展趋势。面向开放的世界,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既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同时自身也面临着全球范围的竞争压力,这些压力有来自市场方面的、技术方面的,还有来自不同文化方面的竞争。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一个多种文化冲突的过程,但是更多的是多元文化融合的过程,是各种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过程,不是单一文化的单向度影响,它体现了人类文明又一次新的革命。因此,和谐的企业文化在突出本土文化的同时,要注重兼顾多元文化的融合,否则,就势必降低企业文化本身的文化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此外,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重组兼并频繁发生。为确保改组后的企业协调有序发展,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经营理念等相互交融。以文化和谐促企业的和谐就成为必然。
和谐企业文化重在建设 编辑本段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内有利于形成企业凝聚力,对外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然而,和谐的企业文化要在建设上下功夫。
(一)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不和谐因素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企业文化建设还存在着种种误区和薄弱环节,从而制约着企业的和谐发展。一是认识不足,发展不平衡。有些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想起来就抓,忙起来就忘;有的只把企业文化当作单纯的文艺活动,认为只有效益好的企业才能搞企业文化建设;有的片面追求外部形象,不注意练内功。二是组织引导不力。企业文化涉及面广,不仅有精神因素,还需要物质经济条件。因而有的企业文化的主管者单一,只靠党务部门少数人的积极性,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重视不够,一方面无法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活动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不能达到党、政、工、团一齐抓,形不成合力。三是很多企业做的企业文化是表面文章,员工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创造者、运行者和承载者,而是被动的试验者,彼此没有形成很好的心理契约,从而影响了和谐。
(二)发挥企业各方力量,共建和谐企业文化
企业家是企业的决策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设计师,他的价值观念和性格特征决定着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个性。企业家又是企业文化的塑造者,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在员工中倡导和灌输某种价值观念,通过身体力行,向员工示范某种行为规范。企业家还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他的社会名望和社会影响往往是某种企业文化向社会的辐射。可以说,没有企业家,就没有企业文化。企业家的素质体现在企业家精神上。在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中,优秀的企业家所体现出的企业家精神,关键要体现在创新、竞争、合作等方面。只有形成并保持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
场中,发现新信息、新趋势,及时调整或改变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才能抓住别人已经感受到但还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发展成为本企业的优势。
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是作为一种“无形规则”存在于员工的意识中。企业文化离开员工根本无法独立存在。因此,建设企业文化需要全员参与。企业在制定目标和各类标准及其理念时要经员工充分讨论、认可,让员工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讨论中得到自我提高。也就是让每一条理念都凝结员工的心血,让每一名员工都成为企业文化当之无愧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并成为提升自身形象的实践者。在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强调平等原则和民主管理,在企业内部形成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企业的主管与员工之间应该形成一种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的相让相知;员工之间应该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体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亲密和谐;员工与企业之间应该形成一种相互依存、文明和谐的有机连结。只有这样,和谐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此外,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企业党委主要任务就是立足于企业的工作大局,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领导,集中精力把好方向、抓好大事、出好思路、管好队伍。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企业文化建设
在和谐社会背景下,我们需要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企业文化。这是一种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企业文化。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人本身成为一切社会活动的最高目的。因此,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文化能正确地处理个人和群体的关系,既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又认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因而,社会主义的和谐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个人心情舒畅,又有统一意志的企业文化。
当然,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和人的文化水平还不够高,当前又处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型过程中。因此,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和发展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文化,在动态中把握和处理好经济与文化、企业与个人、民主与集中、激励与管理、引导与约束等各种矛盾,使之统一于企业和人的发展过程中。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只有和谐的企业多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有了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砝码,是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培育和谐企业文化,以和谐文化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第二篇:和谐企业文化
和谐企业文化
所谓和谐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各个要素之间处于和谐、稳定、有序的状态。
所谓和谐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各个要素之间处于和谐、稳定、有序的状态。和谐企业文化(Harmonious Corporate Culture)主要包括四个层面:一是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和谐;二是企业职工内部之间的和谐;三是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和谐;四是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人们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企业作为经济社会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构建和谐企业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在这种背景下,和谐企业文化的建设正在引起管理学界的重视。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环境下,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理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和谐的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能够感染人,激励人,形成凝心聚力、奋发进取的催化剂,而且能够塑造和谐企业,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公信度,最终达到精神变物质,促进企业生产力的目的。本文拟从生态学的观点研究和谐企业文化的内涵,并从构成企业文化的各种因素入手,论证如何建立一种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
和谐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内部自身的和谐;企业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外部和谐,两个层面的真正意蕴都是以人为本。
第一,企业文化的内部和谐。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物质层,它属于表层文化,即企业形象。包括企业的名称、厂房厂区环境形象、产品外观、商标品牌标志、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等等。第二是制度层,它属于浅层文化即企业行为。包括机构设置、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等企业观念和团队氛围,还包括品牌质量观、效益观、经营观、服务观等企业对于各种相关问题的看法。第三是精神层,它属于深层文化包括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深刻使命感、企业家和员工的人生追求、对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与理想达到一致的认同,也就是企业要达到的终极价值目标。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有高度的和谐性,它们同步发展、不可分割。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是制度层和精神层的物质基础;制度层则规范着物质层和精神层的建设,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建设将是空谈;而精神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基础,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企业文化内部和谐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和谐,是企业团队精神的形成。
第二,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包括生态环境)的外部和谐。经营企业要创造经济效益,追求利润,否则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企业追求的是最优化的利润,而不是最大化的利润。在开放的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网络经济、信息技术和发达的交通运输把全球经济连为一体,任何一个企业想独霸市场都是不可能的,非赢即输的二维竞争,已逐渐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企业要树立全新的竞争理念,在寻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学会与对手合作,并将眼光投向竞争的第三方——客户,通过获得客户的认同来增强市场实力,共同开拓新市场,共享资源,从单纯的竞争到竞争合作,从追求独家利润到互惠互利,从独赢模式到双赢模式, 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当企业利润追求与社会和谐发展发生冲突时,具有远大战略眼光的企业应当以社会效益优先作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企业外部和谐的核心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企业所树立的发展观。
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具有重大价值。大而言之,和谐的企业文化注重企业间的合作,注重企业的社会效益,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对社会发展有巨大价值。小而言之,和谐企业文化注重企业的形象,注重员工的素质和产品的质量,注重优秀创新团队的建设和企业竞争力的培植,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价值。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具体价值如下:
第一、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企业发展氛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社会各个部门都应该为实现这个理想共同而努力,反映在企业,员工就应该努力把经营搞上去,把管理搞上去,把效益搞上去。这既包含着员工的共同愿望,体现着团结、合作的精神,也包含着企业的根本利益。在当前市场环境问题多,经营工作压力大的环境下,建立和谐企业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对于强化员工队伍建设,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形成气顺、心齐、劲足,稳定和谐的良好企业氛围,意义十分重大。
第二、有利于促进企业良性经营和有序发展。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目的是经营产品,形成利润。但是企业同时也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希望、有追求的生命机体,它同时也是一个生产快乐、创造幸福的组织。和谐文化内含着经营和发展的理念,它所倡导的是企业的良性经营和有序发展。和谐企业的构建,首先要有企业经营的发展,经济效益的增长,员工收入的提高。企业不能没有效益,不能越经营越亏损,越经营越没有希望。员工也不能没有经济收入,不能没有生活来源,那样也无法构建和谐企业。在构建和谐企业过程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都要以企业经营发展为前提,以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为依托。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与员工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紧密相联、相辅相成。但是,单纯、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和物质生活的提高,很可能会造成经济效益增长和精神文明的反差。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培育企业良性经营和有序发展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使员工在关注经营的同时,重视企业和谐文化的建设,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从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第三、有利于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和谐文化强调的是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同心同德。和谐文化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能够起到化解矛盾、整和关系的作用。和谐企业并不是没有矛盾产生。构建和谐企业就是通过对各种人际关系、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企业的和谐与融洽。调整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矛盾,不仅需要相应的机制,同时也需要相应的企业文化。企业越是向多样化发展,就越需要发挥文化的调节和整合作用。这种文化调节和整合的过程,本身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结构和员工生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出现纷繁复杂的局面,员工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建设和谐文化,引导广大员工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事物,培养员工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有助于避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形成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道德风尚。
从构成企业文化的各种要素入手,以遵循其发展规律为原则,构建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1.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企业家的观念、企业内部职工的认可、接受和实施是企业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所以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首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1)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企业领导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企业家的观念相当于生态圈中植物的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从萌芽到成长需要一定的土壤、环境和相宜的气候。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自身的素质、文化观念及价值观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的理念,这相当于种子的内部结构。他们根据企业外部市场、政策、技术、消费者期望等环境和条件,逐步摸索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一种经营理念、管理哲学。当企业家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贯彻并取得明显业绩时,便会得到推广而成为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在员工头脑中形成相对固定的思维方式、行为概念,并经提炼浓缩,成为企业内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而且随着环境及自身条件的改变,企业家的经营方式、经营观念、经营手段会有新的调整。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 一个企业的领导,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怎样, 重视程度如何会产生不同的企业文化形象。所以, 企业领导者, 在强化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 对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忽视, 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企业领导者应以自己的形象、作风、水平、能力去影响大家, 以真诚的态度、显著的政绩去激励大家, 以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的行动去鼓舞大家。要加大企业文化投入, 充分调动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2)讲求广泛的群众基础。企业文化是这个企业共同认知的文化形式和文化价值,一种文化形式在企业的认知度、认同度越高,这种文化对人的陶冶、激励、规范、约束功效就会越大。要扩大群众基础,就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内容,让文化力激荡、引领观念的更新和良好风气的形成,也让文化力的鼓动,让人们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要扩大群众基础,还要发展各类群众文化,以人们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真正达到以文育人、以情感人、以诚待人的境界和寓教于乐的目的。
(3)充分发挥沟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念,因此,如何让企业员工认同与接受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应充分发挥沟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沟通的主要媒介是沟通网络,沟通网络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反映网,通过双向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不断地培植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不断地传播和强化企业的信仰与价值观,使之深深地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次、部门与员工的内心中,让企业职工切实体会到企业的目标、企业的文化。
2.克服惰性,注重创新
按照生态学的观点,和谐的企业文化不是凝固的、停滞的,是随着企业主客观条件及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所以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应该顺应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发展变化,克服文化惰性,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企业不是在真空之中,而是在现实的大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它必然受到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与约束。企业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我们把企业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的变化称为差异。企业对待差异有四种态度:第一种是排斥差异;第二种是容忍差异;第三种是重视差异;第四种是利用差异。排斥差异有四种表现:排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抑制个性的发展;排斥个体活动的环境和条件的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待人的行为;排斥组织与组织的差异,用求同的心理模仿而不是用求异的心理创新;排斥组织不同阶段的差异,以固定的思路和模式解决发展问题。概括地说,排斥差异就是排斥创新;容忍、理解并利用差异才为创新奠定基础、提供可能。
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就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 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对现有企业文化的变革。企业文化的变革应包含四个方面: 一是企业理念文化的变革,企业理念变革是企业文化变革的前提和基础。二是企业制度文化变革。企业理念变革是企业管理变革的先导,但没有企业体制和机制的变革,企业文化很可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企业制度文化变革是企业文化变革的保证。三是企业行为文化变革。每一个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发展经历不同, 来自外界的竞争压力也不同, 所以对环境做出的反应和处理矛盾的方式也不同。在美国企业中, 惠普的企业文化强调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 IBM公司则强调要尊重人、信任人、善于运用激励手段。在日本企业中,索尼的企业文化崇尚开拓创新, 尼桑公司则强调顾客至上。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必须营造一个开放的文化氛围。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打破了区域界限和行业垄断的开放经济。一个企业要谋求发展,势必要主动积极适应这种开放趋势,不仅要有开放的心态、开放的观念和开放的战略,还要有开放的措施和手段。一句话,只有大开放才能促进大发展。
3.与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
企业文化的特点与企业的内外部条件密切相关,就像热带水果只能生长在热带地区一样,所以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应该关注企业旧有文化,做到与传统文化以及社会文化的有机融合。
旧有文化的根源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所以传统文化为和谐企业文化的建设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国内外的很多大企业的实践经验表明,我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可以有效解决很多现代企业制度无法解决的瓶颈问题。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 既有以人为本, 知人善用等积极的一面, 比如儒家文化传统强调集体意识,日本的企业就十分注意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培养员工的协调性和群体精神,为日本很多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是儒家文化也有知足长乐, 枪打出头鸟等消极且抑制企业创新的一面。因此,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在重视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善于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不能简单而为之。所以,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并非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和谐的企业文化也绝非是用传统文化来管理企业,而是一种被引导、管理和驾御了的传统文化与本企业自身文化的融合。
和谐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还必须注重与社会文化的协同发展。社会文化包括很多方面,也有着很丰富的内涵,但在我国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组织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不容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企业这一特定组织来说,就是在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的指导下,围绕企业的目标,对本组织成员施加意识形态和心理的影响,以期转变其思想政治品德,引导其行为的工作。自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七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成功的理论体系和工作方法。它的表现形式很多,包括晓之以理、明之以义、动之以情、恤之以利、示之以范、约之以纪等。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的立场、观点、品德和态度为对象的工作。严格地说,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形象的树立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所以我国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丰富经验以及工作方法,为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特别是在培养员工集体意识、爱厂意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它也存在忽视个体价值的倾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文化活动方兴未艾,但是出现了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视为“两回事”、“两张皮”的现象,没有真正地使它们融合起来,既缺乏对企业工作的实效,也缺乏与社会工作的良性互动。因此,我们要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一定要注重与社会文化的优势嫁接和共融互补,特别是要重视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渗透。
第三篇:和谐的企业文化(精选)
和谐的企业文化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新理念,省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了“建设和谐广东”战略目标,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和谐”成了当前广大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竞相议论的热门话题,也成了媒体宣传的关键词。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前进的动力。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其直接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管理者将通过有效的企业管理手段,在企业与员工、企业与部门、企业与市场和企业与社会之间建立并创造先进、和谐的企业文化,以及融洽、和谐的内外部人文环境,从而形成一整套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企业的和谐发展,最终会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达到互相平衡、互相制约的效果。
企业文化经过长期的孕育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蓬勃兴起,并迅速在企业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21世纪,企业文化更以其特有的魅力,将引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的高度重视,以及越来越多的理论家的浓厚兴趣。
和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中不断发展完善逐步总结、提炼而成的。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和谐的企业文化底蕴,要想取得成功是不可想象的,即便是一时取得成功,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和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动力。
沟通、整合、协调发展是一个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在企业文化、企业品牌、企业效益构筑的“三维空间”内,企业文化涵盖了以人为本、注重和谐的管理理念和对软件环境的兼容性,抓牢这个精神实质,面对任何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总能力挽狂澜,无往不利,“守得云丹现明月”,为企业的发展增添阳光、养分和有机肥,使企业的竞争和发展如履平川、阔步前进。
第四篇: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浅谈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和谐社会”的思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企业,和谐企业离不开和谐社会。天铁集团作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肩负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责任。因此,创建和谐天铁、提升企业文化,是天铁集团的立足之本、力量之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初,在集团公司党委扩大会议上,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杨勇同志强调:“要坚持不懈惠民生促和谐保稳定”。并进一步重申了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创建和谐天铁、提升企业文化”就是要把天铁建设成为“循环发展、遵章守法、诚信至上、团结协作、关爱员工”的企业。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破坏自然环境平衡,不是和谐;职工住房、保险不落实,上访频繁,不是和谐;只顾眼前利益,在生产经营中违法违纪、偷税漏税、产品劣质、诚信缺失,更不是和谐。和谐是企业立足之本、发展之需、传世之必备条件。
创建和谐天铁,主要包括内部和谐、外部和谐两个方面。内部和谐关键是要协调企业内部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增强组织凝聚力,提升企业发展力,根本是解决企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外部和谐主要是协调好与客户、供应商、周边群体和地方政府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让更多的人和组织分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赢得社会对企业更多的理解、关注和支持,根本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笔者认为“创建和谐天铁、提升企业文化”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完不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企业上下级单位、职能部门之间的和谐。随着我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完善,已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们在管理过程中仍然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需要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来理顺企业上下级单位和企业职能部门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下级能够积极主动地研究、分析和领会上级的各项战略部署和要求,并不折不扣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贯彻落实;上级能够积极主动做好对下级各项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各职能部门之间能够本着“分工明确、职责明晰”的原则,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履行各自分工,落实各自职责,主动加强配合协作,避免推逶、扯皮现象,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逐步建立起目标一致、步调一致,上下配合、积极协作、和睦相处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促进企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创建“和谐企业”离不开法治,也离不开各项规章制度,一个制度不健全、不和谐的企业就不会实现和谐。我们应该把制度建设、制度创新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建立健全和谐的管理体制,用制度来规范协调各种关系,使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形成有效的创建“和谐企业”的工作机制。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离不开具有时代特征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体系为其作支撑。制度的时代特征,反映在其内容上,应与现代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现代管理运作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相吻合。建
筑施工企业应该着力健全财务制度、核算制度、经营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制度、员工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等。其次,企业要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的和谐。员工既是和谐企业的主体,又是“和谐”的创造者,只有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和谐了,创建和谐企业才有了根基和依托。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加强工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员工参政议政途径和形式,广泛听取员工的心声,征求员工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强化依法办企业和员工依法维权的意识,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关爱职工,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通过改善员工办公环境、作业环境、居住环境,扎实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科学公正的用人机制和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大力推广“竞聘上岗”的范围和力度,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优胜劣汰用人机制。通过不断完善绩效管理和奖惩制度,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氛围,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娱活动和文明小区创建活动,举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家属之间,以及邻里之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融洽关系,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三,企业要努力构建互利共赢的市场竞争和发展环境,促进企业与相关产业的和谐。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又是合作经济,钢铁行业如今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经济效益下滑,资金紧张等困难。这就决定了钢铁企业必须在大
力倡导大局观念与合作意识的前提下,通过自觉地用法律法规和不断完善的现代管理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加强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公平竞争、互利合作、共同发展,逐步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共赢机制,来实现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提供原料的企业、工程施工企业、设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和协调发展。
第四,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的各个成员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在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等思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钢铁企业急需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在这方面,企业不仅仅应该注意提高企业员工环境保护修养,更应该让环保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让员工和企业溶于一体,在各项经营生产活动中实践自己的环保责任。采用新技术与新设备。可以极大地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同时也意味着企业生产效率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这与企业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要求是一致的。因此,企业应该大胆运用新技术、采用新设备,让企业成为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环境友好型”企业,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第五,不断推进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发展。要解决目前企业改革发展与员工认识发展的矛盾,关键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依靠先进文化的力量提高员工素质,增强组织凝聚力,提升企业发展力。从目前国有企业的现状看,在一些企业中,并没有完成好从传统管理、经验管理向现代管理、科学管理的转变。这种状况反映的是企业文化的落后、文化的冲突、文化的混乱,如不尽快改变,企业和员工最终将丧失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历史地、客观地、现实地、全面地审视企业,坚持对传统管理思想和方法在扬弃中继承,对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在学习中创新,把传统管理思想和方法中的精髓与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本质相融合,在继承与学习的过程中创新和发展,努力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
所谓先进文化,就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是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是符合员工发展愿望的文化,是切合企业发展实际的文化,从本质上讲,必须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员工忠诚、敬业、勤奋、奉献的品质,引导员工追求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鼓励员工遵循共同的思想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激励员工把工作当作事业的追求、人生的乐趣,自觉主动地做好一切。依靠先进的文化提高员工素质,挖掘员工潜能,激发员工活力,就是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就是把企业发展建立在员工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就是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总之,创建和谐天铁、提升企业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任务,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实践。我们应牢固树立起“科学发展、和谐服务”的观念,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在推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建设和谐企业文化
济宁市西片区政研会
2011年会交流论文
建设和谐企业文化 促进企业持续有效发展
作者名称:刘传朋
作者单位:山东康泉食品有限公司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建设积极向上的和谐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推动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努力推进发展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保证
1.实现企业目标需要和谐。企业作为经营组织,要创造经济效益,追求日益增多的利润,这是企业的目标和价值所在。在经济全球化和经营信息化日趋加速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扩展到文化层次上,企业文化成为满足市场深层次需求和消费理念的重要保障。具有远大战略眼光的企业与整个社会越来越趋向“共生”关系,企业内部、企业与社会各方面也不断趋向要求更高的和谐发展。企业应以效益优先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坚持统筹兼顾,妥善解决各种经济社会矛盾,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企业自身持续有效和谐发展的根本目标。
2.企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和谐。企业的发展既是生产力的发展,也是生产关系的发展,两者的落脚点都是人自身的发展,而要实现人自身的良性发展,最根本的基础条件是和谐。没有一个良好、大气的创业氛围,企业这座庞大、复杂,需多方配合、齐心协作才能正常运转的机器,很难高速、高效、稳定前进。在企业内部,干部之间、干群之间,都需要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和谐,竞争与合作双赢的和谐,以及法治、德治相辅相成的和谐是企业保持蓬勃生机的根本,“和谐”是企业保持永恒动力的核心支柱。
3.优秀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和谐发展。构建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是和谐发展。发展才能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使职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活更加和谐。只有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形成更完善的分配关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才能不断满足广大职工多方面的需求。近年来,康泉食品在广大干部职工心中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倡导“三合、五同、五共”,积极培育个性鲜明、时代感强的“康泉文化”,充分体现了和谐的基本原则,有力地促进康泉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
二、以和谐企业文化构建企业内部的整体和谐。
1.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员工责任意识。企业切切实实把员工当作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从管理制度、用人机制及激励措施上,全面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工作技能和敬业精神,对待所有岗位的员工严格要求、一视同仁,真正体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企业做到尊重员工、善待员工,关心员工的生活福利和职业的生涯成长。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全面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包括工资福利、民主管理权利、进修培训机会、事业成长空间及家庭生活条件等。对那些甘于现状、不思进取特别是缺乏敬业精神的员工,则必须综合运用经济、制度、思想政治工作等多种手段,催其奋起。实现“人尽其能,才尽其用”的企业运作机制,形成争创一流的企业理念。
2.坚持继承与创新,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人的全面发展靠文化,企业持续有效发展同样离不开文化。企业应该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营造弘扬先进文化、做新时代康泉人的浓厚氛围。一是抓教育,按照“分层次、按专题、系统抓、讲实效”的思路,保持正确的文化建设导向。大力加强职工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职工队伍。二是抓学习,以“建成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共同愿景确定团队愿景、个人愿景,从而打造整个企业的“命运共同体”。三是抓素质,构建企业文化的长效机制。引入军事管理的行为准则、组织纪律和考核手段,以军队的整齐划一推进员工的行为养成,使企业管理达到高度的统一。
3.创建学习型组织,实现企业全面发展。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一个企业只有成为学习型组织的时候,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具备快速应变市场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员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作用,也才能实现企业满意、员工满意和社会满意的最终目标。通过有效的激励,使全体员工树立“创业、创新、创效”的意识,培养坚持终身
学习,长盛不衰的学习毅力,持续提高政治素质、道德水平、知识程度和技能等级,将分散在每个员工头脑中的知识、信息和经验整合成巨大的力量推动企业的成功与发展。
三、以和谐企业文化推进企业外部的广泛和谐。
1.坚持降低成本,提供优质产品。这是企业的最基本职能,也是企业存在的最大价值。企业提供给市场的产品必须是高品质的,能为用户带来更多功效,同时企业还要为用户(间接也是为整个社会)节省投资,这样的企业才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最大的价值。国有大型企业以其具有的较之其它企业更为雄厚的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和政治优势,完全能够依靠持续的科技创新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并以此控制整个市场的大局,引导市场的健康成长。
2.兼顾各方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国家、企业和员工是企业利益格局中三个最基本的利益主体。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同时,兼顾好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对于企业构建和谐的社会利益关系具有关键性作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企业与社会的自然和谐。企业在解决就业、支持公益事业、促进国家繁荣、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往往承担了更多的职责。
3.保持企业资产增值,创造更多的无形资产。企业的本质决定其也必须以赢利为目的。不论是从企业的自然属性还是从其社会属性来看,都应该是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竭尽全力创造更多利润,增值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因此,我们企业必须瞄准世界先进企业,努力把自己做大做强做优,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达到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实现与国际一流企业同台竞技的奋斗目标,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