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思考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83-370352 企业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 2023-04-10 10:24: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企业文化思考

企业文化思考之一

一、成在经营,败在管理:好的经营模式能成就一个企业,这在于企业策划方式的决策,坏的管理方式能败落一个企业,这在于企业高层领导的思路。所以成在经营,败在管理。

二、发现不了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没问题”中的第一种情况是发现不了问题,发现问题是能力,解决问题是水平,这是主要是由于能力水平所限,看不到已经存在或潜在的问题,那这就是大问题了,没问题”中的第二种情况是心里不想问题,不用脑子思考问题的习惯,一天到晚忙于应付重复性、事务性工作,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眼里也就没问题,由此可见,“没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发现不了问题,对问题视而不见,表明认识问题的能力水平上“有问题”;心里不想问题,工作创新上不作为,表明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上“有问题”,而这恰恰是最大的问题。

三、方向比距离更重要:方向就是我们试图实现的每一个目标,就是我们披荆斩棘辛苦忙碌的终极意义,而如果连方向都错了,那走的再远也是白搭,所以方向比距离更重要,南辕北辙就是这个理。

四、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一个人,一个公司,一个团队如果只强调个人的力量,你表现得再完美,也很难创造很高的价值,所以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个人再完美,也就是一滴水;一个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大海。一个有高度竞争力的组织,包括企业,不但要求有完美的个人,更要有完美的团队。

五、带着问号找答案:一个不带问题去思考的人,所能找到的答案还叫答案吗?这种思考方式完全是抽象的,只有带着问题去找答案才能发现更深层次的东西,才能有不可磨灭的印象,才能在以后遇到问题时更好的解决问题。

六、在路上:公司都会面临机会,但是它不会跑到你面前来让你去抓,哪怕前面是康庄大道,但是你不去走,不去尝试,那就拜拜放弃了,在路上是一种态度,一种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去抓寻机会。

七、路在脚下,越走越宽: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要想获得成功都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条路就在脚下,别人是不能代替你去走的,就算能帮到你,但也不能永远次次都去帮你,路还是要靠自己走,只有走的路多了,你前方的路才会越来越宽,才有能力解决更多更大的问题。

八、态度决定一切: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无论你从事的工作多么琐碎,都不要轻视它,只要你诚实地劳动,没有人能够贬低你的价值,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人的很多决定和行为决定于人的工作态度。工作中,你的工作态度就决定了你的前景,决定了我们的工作质量,也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所以态度决定一切。

九、顾客是上帝,顾客是老板,顾客永远是对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顾客是企业产品销售的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衣食父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市场竞争会非常激烈,谁拥有顾客,谁的市场占有率就大,那么就会带来更多的利润。有了顾客,满足了顾客就会有市场,企业才能够长期生存。到了这个时候,“顾客是上帝,顾客是老板,顾客永远是对的”尽最大努力满足顾客的需

求。只有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顾客的需求,企业才能健康地、长期地发展。

第二篇:企业文化思考

目前,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逐步明晰,国网公司“一强三优”的发展战略业已确定,与之相伴的企业文化战略逐渐形成。近几年,新一届南供公司党委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卓有建树。这里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

一、贵在认知。

企业文化概念源于欧美,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引入国内,但不少人单纯把它理解为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加文体活动,或者把企业文化当作阶段性的标语口号,更有甚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其实不然,企业文化首先是一种文化,特指精神财富。既然是文化,那肯定是正面的、积极的,而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的;其次文化不应是过眼烟云,它是相对稳定的、普遍的、为大多数人认可的具有价值的精神。什么是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大体可分为经营文化、服务文化、绩效文化、品牌文化。究其实质是企业全员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素质、企业形象等,是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它同时也是一个过程,是全方位塑造企业集体作风和企业性格特点、使全员提升自我的渐进的积累的过程。只有当每个员工都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最受尊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为什么不该做,企业文化才有“市场”,才深入人心,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力量之源。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更是一种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认知系统,是一种境界、一种氛围,它表现为和谐、秩序、开放、平等、宽容等等。因此好的企业文化是有魅力的,它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更有一种纽带力和辐射力,它可以使员工热爱、忠诚企业,愿意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同发展。上海盛大网络总裁、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唐骏指出,企业文化重在感动员工,感动员工才是企业文化的根本。

二、重在建设。

从基层工作实践中,我感受到建设企业文化不是什么高深“玄学”,也不能搞“心血来潮”,更不应该“作秀”,因为企业文化不是做给外人看的,它是企业解决自身问题的需要。那么它应该是一项扎扎实实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必须从小事起步,从细节下手。下面结合城东分公司实践,谈谈供电公司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拟从哪些方面精耕细作、有所作为:

1、凝心聚力“铸魂”

实际上是谋求一种合力,培养一种团队精神。供电行业由于工作性质特别,造成人员分散不集中,如抄表、收费,受集体约束少、个人活动空间比较大,所以合作劳动与互助意识的培养成为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开端。合作要凭借合力,合力要依托合心,当书记的就要想办法让大家合心。首先要有共同的目标,目标要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第二要引导员工把眼光放长远,目标适度放大,因为小目标不可能一致,太大的目标又不贴近群众,这就要求用相对长远的眼光去聚集相对一致的目标;第三,当个人目标与总体目标出现偏差的时候,就要引导大家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是最容易让群众接受的提法;第四要培育相互信任的氛围,这点很重要,没有信任的话,合力从何而来?根据以上思路,去年8月和今年元月份,我们把班组建设研讨会放在靖安、梅岭的拓展训练中边玩边开,大家在活动中交流、交心、合作,一回头一伸手,小矛盾化解了,心与心更近了。有趣的拓展训练让大家建立了团队观念,感受了团队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筹谋发展“导航”

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这就是文化,是很长一段艰难曲折历史的积淀。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作为电力行业的基层单位,引领员工众志成城、筹谋发展责无旁贷。2005年,我们支部积极配合行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南供公司的总体目标任务下拟定发展方略,定位管理策略,开拓市场渠道,谋求多经创收。我们在年初就把“四个确保”、“四个推动”作为发展的共同愿景提出来鞭策员工共同奋斗,这“四个确保”“四个推动”是:学习风尚,确保人心思进;安全生产,确保度夏度冬;营销服务,确保电费回收;开拓市场,确保多经创收;先进性教育,推动队伍建设;同业对标,推动一流创建;效能监察,推动廉政建设;团队精神,推动和谐构建。

3、提升素质“育人”

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新思想新科技飞速发展,因而启发管理者及其员工的文化自觉,优化企业内部文化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员工若不能及时“充电”提高素质,就只能在竞争中落马,所以我们把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作为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2005年,我们根据创一流的要求,及时引入“5S”现场管理新理念,举办专题理论培训班;组织员工赴湖北荆门供电公司实地考察,感受他们营销管理的精细化、优质服务的品牌化,他们的“红马甲”抢修队给我们员工以很好的启迪:品牌就是一种企业文化!我们也要创出属于自己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品牌文化。在历时半年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总结的“八学”也是在育人方面的积极尝试,通过充分利用“八学”,始终坚持“八学”,在不拘一格的学习中取得了员工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逐步提升。

4、构建和谐“造势”

助建和谐平安南供始终是城东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好的企业文化是具有现代科学内涵的“和”文化。早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之初,我们就把“助建和谐诚在先”作为党员先进性目标的“六个先”之一明确提了出来。为了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我们组织员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大造声势,把大家紧紧拧在一块:在去年公司举办的篮球赛上,我们虽然人员少、实力差,却仍然认真组队、积极参与;今年元旦过后,我们以“庆结零、迎新年”为主题举办了热热闹闹的新春联谊酒会,让员工着实体味了一回大家庭的温馨;我们两次组织党员到青山湖供电公司,与兄弟单位党员交流,一起聆听抗日老战士叶林回顾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活动中,员工们既长了见识、受了教育,又结交了朋友,融洽了情谊。为了倡导传递真情、关爱他人的风尚,我们不仅看望生病困难职工20余户,还专门在去年年关时安排看望了两位特殊的老人:一位是满怀社会责任感、既给我们提过不少尖锐批评,又对供电事业热心扶持的普通老人,另一位是81岁高龄、53年党龄,几十年如一日潜

心做学问,并给予供电工作鼎力支持的文化老人。看到我们亲自登门送温暖,老人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今年一开春,为了继续实施“春蕾” 女童助学计划,我们组织团员青年再次看望了安义县长埠村的失学女童涂燕凤,把关爱和呵护送到了小燕凤的家里。一系列“爱心工程”活动,使“构建和谐南供,建设企业文化”初显成效。

三、成在创新。

中国人不但要学习日本人的团队精神,德国人的严谨态度,还要学习美国人的创新精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自主创新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原则,这就把创新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创新是决定企业优胜劣汰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是企业生存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也是为企业注入活力的一种文化。看看中国名企海尔,海尔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是创新:处处体现创新理念,人人都有创新意识。海尔之所以能在不景气的市场中持续发展,就是因为整个团队具有创新力、学习力,它平均每天可推出1.3个新品种,平均每天申请专利2.5个,是中国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连许多老工人一年都可以提出十几项合理化建议。海尔在持之以恒的创新思维中学习主导市场的能力,学习快速应变的能力,学习关注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在中国企业界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这就是海尔创新型文化的力量。由此看来,企业文化建设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纳入创新,努力超越、追求卓越,才有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推动企业全面进步。

那么如何纳入创新呢?首先要推动观念创新,推动思路再转变、观念再解放,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核心价值观,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精神。其次,要着力在企业制度、管理环节等方面体现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建设应与管理制度的建设协同并进才能收到成效,既两者须统一,不能扯反线、拉倒车。我们要以制度创新为导向,以诚信道德建设为基础,打造满意工程,不断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供用电需要,服务上推陈出新,管理上与时俱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突破一切禁锢发展的思想教条和体制障碍,利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契机,促进电力事业可持续发展。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成功的创新必须有容忍失败的雅量,美国强生公司的信条之一就是:“你必须愿意接受失败。”中国有句俗话: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就不会有突破,更不会有任何创新。此外,世界上的“长寿”公司都是些宽容性公司,领导允许脱离常规的“边缘事件”发生,允许特殊时刻出现一些“病狂之举”,允许批评和批判存在(当然不是阶级斗争),允许不同的声音出现,真正做到“恶其事,不恶其人”,这样才可能培育出优良的创新氛围。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决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它是一项复杂的科学的系统工程,既要有长期的积累和继承,又要有艰苦的实践和创新,才能创出自己的文化特色。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从深处、长远处着眼,从点滴处、细微处用心,全方位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为公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第三篇:企业文化思考

冀中能源邢东矿企业文化的若干思考

冯立刚

冀中能源邢东矿是坐落在邢台市东北角的一座现代化煤矿,距离市区较近,在科信学院所组织的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经过短暂的参观,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留给我深刻的印象。这座煤矿整洁、漂亮的生产环境是企业文化的集中表现,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笔者择其一二就教于方家。

一、战略思维与战略进取心

企业的发展以及各类组织事业的发展,在发展规划和管理中必须具有战略眼光。战略决定着事业发展的方向,在一定意义上说决定着发展的成败。邢东矿自从2001建矿以来,对本企业的发展规划就是高瞻远瞩,大胆解放思想,结合邢东矿的所处环境的实际,着力打造绿色煤矿。这既是现实环境的需要,也是邢东矿领导层和管理者战略思维的体现。从战略与战术的关系看,一个具体做法和策略影响不了企业发展的成败,而战略则不然,它影响并决定着企业或组织的具体做法,战略的错误或者战略本身的局限性会影响到组织行为的抉择。

有了好的发展战略,企业还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战略的制定总是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制定的,在当代社会企业或组织的外在环境在不断变化,既是就企业或组织自身来说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根据变化了条件来对既定战略进行调整,体现了领导者的战略进取心。邢东矿的领导层就是具有强烈战略进取心的一群人。邢东矿建矿以来,煤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不断变化,该企业原来属于金牛集团,后来有随金牛能源集团整体合并到冀中能源集团公司,大的企业环境在不断变化,从煤炭行业发展看,尽管自21世纪初以来,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大大增加,煤炭企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但邢东矿领导层并没有因此满足现状,而是不断改进技术,不断提高煤炭产量,适时调整了自身的发展目标。就邢东矿自身看,它是从小到大,工人规模不断扩大,邢东矿领导层没有因循守旧,及时调整管理结构,捋顺关系,提高了生产力。

二、问题与创新动力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企业无疑是强有力的主体之一,企业生存与竞争的压力是创新的动力源。邢东矿作为一个新型煤矿,面临的生存与竞争压力同那些老矿相比要小,但该企业转换管理思维,以解决问题按照科学发展、科

学发展要求为动力,以绿色环保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与周边环境和谐相互的煤炭企业。该煤矿在绿色环保理念的指导下,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解决了煤炭生产中重大技术问题。其中“煤矸石回填技术”国际领先。

从这一点我想到是,一个组织若想发展,除了必须以解决问题为创新导向外,还必须要从根本上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其实,任何一个组织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形形色色,抓住影响组织发展的关键问题,创造性的解决会为组织发展提供广阔空间。邢东矿就是如此,上文中我们提到的“煤矸石回填技术”就是该企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难题。众所周知煤炭企业生产煤炭同时必然要产生煤矸石,这种废物的传统处理方式是占地堆积,传统的处理方式后遗症以及负面作用大。这个问题是影响邢东矿发展的关键点。对于邢东矿而言,这种传统的处理方式是不是不可以,而是这样处理无论从环境还是从成本上都是不允许的。邢东矿距离邢台市区10公里左右,处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可以说寸土寸金,划出一部分土地来出来煤矸石,从环境承受力上还是成本上考量都是不行的。这个问题必须处理,且得突破传统方式,这就需要创新。

三、关系思维与人心凝聚力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如何做才是新鲜话题。结合各行业企业以及某一企业都有自身的实际来贯彻这一理念是问题的关键。邢东矿在这一点上给我们学生管理启发很多。

邢东矿管理者以关系思维方式来管理员工,分析了员工的三重关系: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家庭、员工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了实处。邢东矿管理者如是解释这种关系:企业的目标、员工的目标与家庭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都是达到效益最大化。员工是否有生产积极性与企业有关、与家庭有关。企业是一个联系着员工与家庭的桥梁,所以企业要做的工作一方面是教育员工,另一方面做好家庭工作,为员工的生产生活创造较好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减少或降低员工的后顾之忧。

将这一点引申到我们的工作中就是在教育中要从“人是关系性存在”的高度认识学生,积极与学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合作,共同努力引导好学生。

第四篇:思考企业文化

【摘要】文章从“仁德、诚信、求实、创新”八个字,论述了 企业 文化的内涵和建立企业文化的思路。并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对人的“灵性管理”,又通过“忠义、精艺、璞熠、睿毅”八个字,进一步阐述了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提高员工的 科学 文化素养,在全体职工中弘扬奋发向上的精神。建立优秀的独特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灵性管理;文化素养前言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随着知识 经济 的 发展 ,它对企业兴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保持企业基业常青的法宝来源于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企业文化的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企业文化是组织内为多数成员所共同认知、拥有并影响组织成员思想和行为的组织信念、价值观、行为特征、规范等。企业文化具有价值性、独特性、传承性和不可模仿性,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对竞争优势。但是我认为无论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追溯求源都离不开这样的八个字:“仁德、诚信、求实、创新”。所谓的“仁德”,应该拆开来解释。“仁”不是“仁慈”,“仁”是儒家学说中的核心思想,它的具体内涵可以体会出来,但无法明确地为它下个定义。“德”不是“道德”,而是公司或个人的素养品质的总和,指的是“德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德”。这里的“德者乐山,智者乐水”,决不意味着,有道德的人喜欢登山,有智慧的人喜欢玩水。而是告诉人们,人的智慧像水一样,远古涌来、奔腾向前、不断发展的;人的素养品质像高山一样,巍峨屹立、岿然不动、示己于人的。翻开儒家的经典理论——《论语》,其中到处都充满着“仁德”的思想:“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各种知识或学问并且经常地复习,怎会不高兴呢?这是针对自己的仁德;“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古代同“友”;“朋”古代为“同窗”,“方”古代通“平行”或“同时”。朋友与同学一起从远方同时到来,并与你进行学问的探讨和人生的攀谈,怎会不高兴呢?这是针对友人的仁德;“人不知而不韫,不亦君子乎?”。“韫”当“不高兴或埋怨”讲。人们不了解自己甚至遭到攻击或诽谤,而我从心里表示真诚地理解并从来不怨恨,这怎会不是君子呢?这是针对他人的仁德;“巧言令色鲜于仁”。违心的、花言巧语的卖弄、奉承,不是仁德。这是针对语言的仁德;“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三次检查自己的行为。这是针对行为的仁德。从这些《论语》的只言片语中,我们不难断定:具有如此修养的企业或个人,怎会不发展、怎会不进步呢?而当其遇到艰难或困惑的时候,又怎会不能逾越呢?所谓的“诚信”,仍然是儒家思想的具体内容。它是《弟子规》中的重要词句。“诚”是“真挚诚实”,从不欺瞒狡诈。“信”是“说到做到”,向来履行诺言。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立足于社会而求得生存,也只有这样的个人才能实现人与人的交往而获得成功。在上个世纪末的珠海,几十亿元的巨债曾经压倒了“脑黄金巨人”,也正是“巨人”的“诚信”又使得“脑白金”营养了 中国 人的“脑筋”。这就是“诚信”为企业带来的丰硕成果,也是史玉柱先生的个人所得。所谓的“求实”,是使自己的思想符合于现实的客观条件,即使未能实现个人的愿望,也要进行缜密的思考从而得出鉴于后世的结论。马一浮与陈寅恪先生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这百年间的最伟大的当代思想家,他们是中国近代史学界的通儒,是学者中的大儒之圣,他们的学识与思想让人非常敬佩,他们分别来自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马一浮先生一直被人尊崇为天上的儒圣,他曾经说过,人该少一些间杂,多一些庄敬。“间杂”是人们所固有的“诈”,是与“求实”相悖的。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人们废弃了文言文,而代之以白话文。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也是社会发展的 自然 结果。因此,文章便缺少了些庄严与可敬。于是,马一浮先生极力倡导文章的古法与庄敬,尤其是在国事文件或外交辞令的运用上,更应引起注意。他的一生,没有许多的专著与论述,他的思想完全可以在他与朋友往来的书信和自己的古体诗词中找到。这便是一例“求实”。

第五篇:互联网企业文化思考

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特征

笔者近日和某大型互联网公司老板探讨企业文化时,他讲到自己的公司和行业虽然有发展前景,但是却不知如何去管理员工和凝聚共识。笔者则笑着说:“互联网+”虽然炙手可热,但是即便是一些互联网公司也只是采用互联网工具并未有互联网思维,在管理方面还是一些传统的方式。

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正深刻改变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面貌,改变着人和企业经营管理,也改变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特征,而企业文化的建设也要顺应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

那么,互联网时代下有哪些文化管理特征呢,笔者根据对企业文化、管理和互联网方面的专业研究,总结出以下关键特征:

对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交互模式的改变: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交互的时间和空间,也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人与各类组织之间的距离。信息可以更顺畅和透明的流通和传播。一方面,提高了人和组织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使得人选择的空间和理性程度更高;同时互联网不断塑造和改变着人的思维方式,比如一部分人更加以他人为导向,一部分人却更加自笔者。所以,快捷、透明、零距离将会成为互联网时代下交互模式中的核心文化。

对客户需求的掌握和服务的改变:传统环境下,以客户为中心主要是企业基于自己对客户的理解来定义客户需求,很难将客户的真实需求迅速而准确的反映到产品和服务中去,互联网模式下通过大数据、客户反馈渠道、客户直接参与等多种方式,将客户自身牢牢镶入到了企业价值链之中,客户甚至成为定义和体验产品的核心群体,极大提高了客户价值。

经营模式的改变:企业和客户的距离大大缩短,产业和服务直达客户,实现了零距离交互。传统销售的“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客户”的模式直接变成了“生产商—客户”的模式,中间环节的利润直接回馈给了客户和厂商,实现了双赢。由于网络进一步透明化和便利化,企业可以通过更多的平台对供应商进行识别和选择,以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

企业管理组织的改变:互联网时代,组织扁平化和自笔者管理更加重要,互联网直接冲击的是信息的透明化和信息获取的便利化,“零距离”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层级金字塔组织模式,科层制组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将会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管理岗位会更多的被压缩,自笔者管理将越来越成为组织中最重要的管理范畴。

管理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管理手段将引入到企业的管理本身,各管理模块的工作内容将更丰富。通过互联网可实现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互动,部分具体的功能可以由互联网替代,协同效率将会不断提升,比如在管理流程、远程管理等方面。

笔者认为:基于个性化需求的管理将逐渐替代传统的控制式管理。互联网必将影响企业管理行为和员工职业行为,企业将适应互联网环境的变化,更多使用引导和激发手段进行管理,而不是传统的控制手段进行管理;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代更加容易接受以自由和民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组织氛围,威权管理将日渐式微;尊重个性、吸纳个性,深度分析和把握不同代际的人员需求,基于个性化需求的文化管理也必然是未来企业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方向。

对管理风格的改变:互联网造成的组织层级大幅压缩、管理零距离等都直接导致权力距离指数会来越来越低,传统领导和威权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面对互联网的新生代构建更加合适的模式将是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互联网赋予个体更多的可能性,导致个体相对于群体越来越重要,群体面临着日益分化,大的群体小型化、实体组织虚拟化,自组织将会越来越成为文化管理最为常态的单元。

文化需求的改变:开放透明的网络环境造就了新生代员工对更加开发透明,以及对平等、民主的更为迫切的诉求,快速响应、迭代更新极大冲击着传统的价值秩序。企业对员工的关系将被环境倒逼,越来越开放、自由和个性化。企业对客户的关系将越来越一体化,客户将真正成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户定义产品从而客户定义企业将成为必然;由于社会责任越来越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与社会、社区的关系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笔者认为: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每个企业都是时代的产物。如果你不能跟上时代,你就会被时代淘汰。今天笔者们都处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只能跟上互联网时代,该去过去的传统思维,按照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来做。

企业文化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