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致辞 > 专题发言
专题式教学简介(模版)
编辑:雾凇晨曦 识别码:95-227124 专题发言 发布时间: 2023-03-28 04:10:47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专题式教学简介(模版)

考前冲刺,重点串讲

——专题式教学简介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要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越多,就越有必要进行概括,越有必要从具体材料中抽象出真理来,越有必要进行思考和推论——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思考者、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掌握者’。”而在今天,我国实行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与整合性的要求:通过系统的整合,将静态知识赋予动态意义,并促成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三者有机结合、充分展现。针对这一要求,专题式教学被纳入了优能教学管理系统,称为重要的理念之一。

专题式教学与主题式教学相辅相成。与主题式教学相比,专题式教学是知识逻辑、认知逻辑、教学逻辑与学习逻辑四大系统的统一体现。作为一种“精髓教学”,它将教学内容以专题的形式展现出来,注重知识的必然联系、知识的高度整合和知识的进一步提升,为中考和高考的培训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一、什么是专题式教学?

1.专题式教学的概念

专题式教学指的是从纵横两方面将教学内容及学科知识点进行整理、归并、提炼与升华:在纵向上以教学结构中螺旋反复为指向,走“积极前进,循环上升”之路;横向上则以教学内容中知识的相互作用为指向,走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相结合的道路。专题式教学侧重于将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以专题为单位的知识系统梳理和理念深度把握。

2.专题式教学的适用范围

专题式教学的教学目标非常清晰,与此对应的适用范围也定位明确,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基础年级阶段性单元复习;二是毕业年级提升训练。

适用专题式教学的学生应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他们已具备基本的知识架构,对考试体系涉及的知识点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第二,升学考试在即,学生的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在短期内迅速提升、查漏补缺、高效地利用学习时间成了学生迫在眉睫的任务;第三,由于时间紧迫,对整体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是不现实的,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他们知识体系中最薄弱的部分,同时升学考试对学生宏观知识把握的考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在现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把握所学知识的脉络,加深对知识体系的认识。而专题式教学的重要性就在于可以使教师利用系统提供的语料库、题库、以及专题知识梳理,在短期内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整合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整体应试能力。同理,专题式教学也可以应用于平时的单元总结复习,有利于对一个学习阶段的知识进行系统性整合,完善学生的学习体系。

3.专题式教学的特点

专题式教学是“少而精”的教学,其特点十分明显:

1)专题教学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要使某种认识在学生头脑中扎根,必须形成系统。专题教学如若考虑周全,可使每一专题自成一个小系统,这对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知识很有效。同时,如能按照取得最大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原则来设计专题、安排专题顺序,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其次,专题式教学既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又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专题教学,教师可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自己的创造性,使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与此同时,由于摆脱了“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学生也由此获得更广阔的思维空间。4.专题式教学的组成元素

专题式教学主要由教学目标、知识结构搭建、知识点(技能)组合以及教学方法四部分组成,下面一一展开介绍:

1)教学目标的制订

在专题式教学中,每节课必须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取舍不应该取决于参考书,而应该由学生的学况和教师个人对课程的理解而定。专题式教学旨在“抓准一点,重锤敲击”(钱梦龙语),将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需要并达成梳理知识体系的课程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现状和课时量的大小,选择学生最亟需的专题体系进行教学,实现突破,切忌面面俱到。

2)知识结构的搭建

专题式教学知识结构的搭建,应紧靠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选取最切合命题思路的知识模块进行组建。同时对应知识点,配套相应的针对性例题,补充相关练习题、真题,实现教学的整体性。在此基础上,知识点的搭建,还应有机扩展、延伸掘进,合理地吸纳现实生活、课外教学资料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体现专题式教学开放性、综合性、多元性和生成性的特点。3)知识点(技能)的组合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感觉出课的发展逻辑,使课的结构服从于思维的规律性。”在搭建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相关组合,要求教师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打散教材、对所考知识进行重新组建,使相关知识内容纵横勾连,帮助学生厘清知识体系,发现各个知识点间的内部联系,认识学科规律,进一步提升应试能力。

4)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专题式教学大致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在“课”的内部,打破原有节框结构,形成专题;另一种则是从总体上处理教材,打破“课”的界限,形成相对独立的专题。确定专题及专题顺序需要做到“三合一”:第一需要消化教材,掌握精髓。认真阅读课本,翻看相关理论书籍,调动原有知识储备;其次,要了解学生,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重点;第三,需要遵循认知规律,贯彻最优化原则。

二、专题式教学所包含版块简介

1.知识导图与知识梳理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的教育素养的第一要素,就是熟知学科内容并绰绰有余。”专题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所学知识的概念地图,也为教师提供了有形化的备课工具。知识到图和知识梳理的内容是以考试大纲为线索,在每一单元梳理基本概念、规律、方法,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利于理解记忆,实现书本由厚到薄的转化。

2.例题解析

在理清概念的基础上,专题式教学善于抓住关键问题,突出问题情景,精选典型性、创新性例题。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分类解析,探求方法、点拨思路、总结规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3.真题链接

在例题之后,配有相应的真题链接。学生可以零距离感受中高考,体验近年各地考试题型,体会中高考命题趋势,使考前准备更具有前瞻性。

4.当堂训练

讲练结合是课堂教学组织的重要环节。教师的当堂训练,应选取试题围绕所讲知识点展开,达到针对性巩固,学以致用的目的。

5.课后练习

在教学环节结束后,布置课后练习。避免“课上听懂、课后不会”的现象,保证教学效果得以延续和加强巩固。

三、专题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专题式教学通过对知识的有效整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容量,增强学习能力,集中体现于学生在教学中由有限知识向无限知识拓展的过程中;而教师应当以专题为核心,体现教学的主轴,在此基础上构筑结构性知识,梳理知识框架,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跨越性。

在专题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技能在由单一知识点向专题知识总结的转化过程中得以锻炼,认知能力在知识纵横梳理的过程中得以强化,应试水平在讲练一体、强化学习的反思过程中得以提升。通过构建专题知识系统,能使教学目标实现全面化与层次化,通过对难点和重点知识的解决,实现教学目标的对象化与意义化。

第二篇:后“茶馆式”教学简介

后“茶馆式”教学进行简单介绍

(一)后“茶馆式”教学的产生缘由 当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比如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教学模式”,他们对我们的教学改革都有重要的贡献。然而,他们都试图用一种方式、方法和手段来概括所有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因此需要传承、发展和创新。

(二)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模型”

1.教学方式更加多元——从“书中学”一种方式,到“书中学”、“做中学”两种方式并举。茶馆式教学仅有一种学习方式——“书中学”,即有意义接受性学习,让学生获得间接知识。而在后“茶馆式”教学中,倡导研究性、实践性学习,以“做中学”方式进入课堂,使学生获得直接知识。

2.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从“读读”开始,到“读、议、练、讲、听”等多种方法选择。茶馆式教学不仅有教师讲解的用时规定,而且,学生先学都从“读读”开始,教学的顺序都是“读、议、练、讲”。这样,在具体操作时,必然会因学科、学段、课型不同而陷入困境。而后“茶馆式”教学,不规定“读、议、练、讲”等的用时,不拘泥“读、议、练、讲”等的应用完整,不确定“读、议、练、讲”等的教学顺序,教师可以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3.教学手段更加现代——教学手段的创设,从讲台之上延伸到讲台之下。“教师的讲堂”,教学手段变化一般都在讲台之上。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手段创设,既有讲台之上,又有讲台之下。讲台之下的教学手段,不是用于教师讲解,而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习,它是一种学具。

(三)后“茶馆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过去,强调教师讲“重点”、“难点”,后“茶馆式”教学强调教师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两者是有区别的。“重点”不一定是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教师认为的“难点”也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是“学生会的”,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先学。独立学习是一种“非同步教学”,结果往往是有人学会,有人没有学会;有人自己认为学会,实际上没有学会。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成为很自然的选择,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成为教学资源。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非同步教学”。2.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

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之前,有他们原有的知识、经历,这些知识、经历,有的能帮助新知识的掌握,甚至会出现“闪光点”,有的却与新知识掌握相悖。“相异构想”可以是错误的,也可以是不全面、不深刻的,还可以都是正确的,但思考的角度不同。如果不管学生在想什么,只在乎教师讲得正确,是灌输。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让学生、教师充分对话,才是启发。

(四)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1.学生先学引导性策略。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或者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资源的同时,提出学生先学的明确要求。包括学习的侧重面、关注点,学习期望达成的目标等等,作学生先学的引导。

2.学生自己学习最大化策略。教师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自己学习,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达到最大化,逐步做到“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3.预设问题设计突出“重点”、“难点”策略。教师预设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用于暴露学生疑惑(包括学生自己认为学会,实际没有学会),也用于教学评价。预设问题设计应该突出学科“重点”和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4.关注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策略。教师关注学生典型错误,关注学生不同思维,尤为关注学生有创意的“闪光点”。

5.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策略。在独立学习时有学生对自己评价;在小组合作时有学生对学生评价;在全班合作学习时既有教师对学生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评价。

6.学生先解疑教师后解疑策略。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疑,当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都没法解疑时,教师才进行解疑。

7.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策略。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可以单独应用,更多的为结合应用,还可以多次应用。8.“书中学”与“做中学”并举策略。“书中学”、“做中学”两种方式,不是一种对另一种的取代,而是并举。面对目前学生实践太少,探究不够,创新意识不强的现状,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做中学”方式的应用。

听完报告,我总体的体会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有共同的教学理念,没有完全相同的教学模式。只要能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就是成功的课堂。

第三篇:积木式语言教学模式简介

内容摘要:【摘要】 针对我国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费时、低效、语境不足、母语干挠等问题,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大纲要求,经过反复探究琢磨,借鉴四路八方的经验,试图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建一种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又有成效的方法 — 积木式教学法。

【摘要】 针对我国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费时、低效、语境不足、母语干挠等问题,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大纲要求,经过反复探究琢磨,借鉴四路八方的经验,试图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建一种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又有成效的方法 — 积木式教学法。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核心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正在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教材语境不充足,与学生实际生活有距离;

二、来自母语的干扰;

三、耗时过多,效果不佳;

四、交际只是组成了学习过程的一个部分; 五.用学习第一语言的方法学习外语行不通;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认为形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教师对新时期外语教学理论的学习和认识不足。

2.师生忙于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无力对教改探究深透,不敢有大的行动。3.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评方式有待改革。4.信息化平台不普及(硬件不够),缺乏研究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环境。5.由于对教改未达成共识,缺乏统一部署,课件制作各自为阵,不系统,部分课件多次重复,而且质量不高, 好的课件资源又不能共享。

二、积木式语言教学模式设计的目的、理论依据及可借鉴的经验

鉴于以上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开辟新的途径来弥补目前一些教学法的不足。我们利用多媒体开发语言建构体系的目的在于:

1.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汇资源,语言实践环境和有效的方法。

2.大量增加目的语的输入,吸收和建立目的语认知习惯和培养语感。减少母语的干扰。3.突出重点,避免平衡式教学模式造成的认知负担过重。4.使词汇学习能系统上口训练,较好地解决语言输入如何吸收,知识如何转化为技能的问题。5.为教师创造作为组织者、指挥者、评判者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乐学,老师乐教。

外语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外语教学研究应围绕这一现实要求进行,最终指导外语教学实践。语言知识的学习就是知识的内化和存储,技能的运用就是知识的有效提取 — 在实践中成功的运用。我们的认知对象是中国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因此研究的层面应该是基础语言的吸收和产出。

我们教师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地调整,运用“一纲多本”的原则,灵活地使用手中的教材,直接取用学生生活语言作为教材的一部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思维产品。使学生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尽量保持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的动力,在学生心理高原期来临之前,增加目的语输入的强度和灵活度,避免低层次重复。因为兴趣一旦减弱甚至消失,就会直接影响学习的动力效果。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证实不同学习者在优势智力倾向和学习风格上存在个体和类别差异。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照顾到这些差异,外语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很大提高。开发积木式教学法是我们对以上目标的尝试,试图有效地解决第一部分所提的问题。积木式教学模式创建过程,每一步都包含着长期的实践和思考。根据课型,课程内容,教学对象,吸收、消化国内外的教学方法,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相对独特的风格。我们借鉴国内各种英语教学法,兼收并蓄,吸各家所长。我们和来自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国家的外籍教师反复切磋,并跟踪他们在珠海地区所开办的各种英语口语学习班,从幼儿园到成人班,以及他们在中学执教中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我们继承了上个世纪 70-80 年代的成功经验,和 90 年代以来推行的人教版教材交际教学法的长处。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些好的课案设计使教师和学生进入一种很自然的英语语言氛围,得益于适当的媒体运用。由于非语言信息在语言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配合英语学习形式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手段提供丰富相关语境至关重要。在多年的摸索中,借助我校的多媒体环境,研究开发,试图建立一个语言构建的学习体系 — 积木式语言教学模式。它产生于我们的教学课堂实践,前几年是初步探索,现在通过不断努力使它系统化。它适合于我国的英语教师教学使用。建立一个理想的语言建构环境。它设计灵活、简单,容易操作,掌握一定的规则后便可设计使用。

三、积木式教学法构建的方式与特点

积木式教学法取名是因为所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在呈现语言素材时总是以不同色彩的各种块状出现,然后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基础,知识储备来建构语言,犹如儿童用积木根据自己想象建构物体一样。中学生对单词的含义已有明确的理解,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他们不像小学生那样需要太多的实物图片来培养感性认识。如果说砖是建构房子的原材料,那么词汇就是建构语言的砖。对词汇的学习,我们可以以词汇在句中的位置和单词的词性变化为主制定游戏规则。将词汇学习纳入句子的习得过程,在注重词类用法的过程中突出语流,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句子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表意单位,包括了语音,语调,词形和语用。学生如能轻松自如地用无数个正确的句式表达意思,单词、词法、语调、句型结构等都已蕴含其中。只有当学生有了丰富的语感,培养了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灵活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在实际的交际和写作中才有可能做到脱口而出,挥笔而就。

积木式教学法特点是活化语言,突出重点:只给原材料(以“积木块状”呈现词、短语、图片)和句子结构,任何一种设计都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认知环境,难度不大,但总有变化。为具有不同知识储备的学生提供选择,为组织语言,迅速内化做准备。在特定的语境下,可生成许多新的句子。学生能有效地,灵活地,有所侧重地反复训练目标词汇或句型,但每次都有新的含义,新的意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保证核心知识的落实,牢固地树立“举一反三”中“一”的概念,培养学生“反三”的能力。使核心知识在持续内化的过程中达到自动化。为日后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和亲身经历思考,为思维发展提供广阔的背景和空间。教师能从不停地解释英语知识的过程中解放出来。使教师成为新角色 — 指挥者,评判者,组织者有了可靠的保证。

在着重研究英语和汉语句子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后,将重点定在两种语言表达的不同之处,反复强化,突出关键部位,以消除母语对外语习得过程中的负迁移。例如: 1.英语人称的主格与宾格,形容词性所有格和名词性所有格有区别。(汉语没有)2.英语主语的单复数引起谓语形式的变化。(汉语没有)3.英语的时间状语对谓语时态产生影响。(汉语没有)4.被动句式的各种人称时态变化形式。(汉语没有)

5.在英语的系表结构中,人称代词作主语,表语是形容词时,“be”动词容易忽略。(汉语没有相对应的词)

6.英语的许多短语、习语与介词、副词是固定的搭配关系,强调固定结构,通过媒体突出它的可变化部分以加强对英语句式的正确把握。以上是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初期阶段难以掌握的几个方面,抓住这几个方面做好设计,每天让学生在多媒体所提供的环境中,轻松的操练稍带变化的句式,既可避免枯燥的重复,又强化了应该变化的部分。这种灵活的基础训练应该贯穿于中学外语教学的全过程。有时在课堂上练口语好像是浪费了时间,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人称与数的变化形式是外语习得者在初学阶段中很长一段时间内出口就容易犯错的部分。有的人因为方法不当学了数年还是出口就错,积木式教学法恰好突出了这些容易犯错的部分,使错误暴露明显,老师及时做些适当的纠正,持之以恒的训练,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口头上能准确流利表达的句子,写起来犯语法错误会少一些。

积木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为课堂英语词汇教学口语化而设计的,能够配合各种教材使用,深化教学内容,可用作预习或复习,也能独立使用。我们要使它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我们教学中不可分离的伙伴和得力助手。我们为有限的课堂多设计有效的、有趣的、有侧重点的口语练习,使学习者能很好吸收新知识,培养能力,发展能力。

四、设计模块举例

一、以词谋句(第一屏)

1.先出现目标词组“enjoy doing” 2.出现五幅带有短语的图片。

3.学生分组讨论造五个句子,并写在课堂作业本上,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另外造出自己的句子。4.学生派代表将本组讨论的句子先说出来,再写在黑板上。5.学生评价已写在黑板上的句子,教师做点评。6.朗读学生自己造出的、已确认正确的句子。7.学生在小组互评作业,并在自己评定过的句子后面签上名字,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课后必需交作业。

第四篇:酒店式公寓简介

酒店式公寓简介

酒店式公寓的概念

酒店式公寓的概念始于1994年,意为“酒店式的服务,公寓式的管理”,是在亚洲兴起只做服务、没有任何酒店经营的纯服务公寓。它是融合酒店设施与家庭特色为一体的自住式单位,并提供低于酒店价格的长期住宅。

酒店式公寓是介于酒店与住宅之间的产品,有统一的装修风格,配置全套高标准硬件设施和酒店服务系统,聘请专业酒店物业管理公司或酒店式公寓管理公司,并由其统一经营和管理的公寓。

酒店式公寓的起源

 酒店式公寓最早起源于欧洲, 是当时旅游区内租给游客,供其临

时休息的物业,由专门管理公司进行统一上门管理,既有酒店的性质又相当于个人的“临时住宅”。这些物业就成了酒店式公寓的雏形。

 酒店式公寓真正发扬光大则是在纽约,在一些国际大都市,人流

量很大,也有很多商机。许多外来商务人士必须长期住在这些城市,但是由于买房负担太重,所以很多人选择住在酒店式公寓。因为酒店价钱比较贵而且没有家的感觉,酒店式公寓就这样于 1

1980年在纽约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一种潮流,也成为纽约大量开发商的主打项目。

酒店式公寓的在国内的发展

 酒店式公寓在国外流行10多年后最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流入深

圳、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

 北京酒店式公寓雏形是北京建国饭店在六至九层长包房里增设厨

房,推出超出酒店客房概念的居所,当时一经推出立即被美国驻华大使馆全部租用(当时美国驻华大使馆成立之初,使馆区还在建造之中),成为外交官员公寓。

酒店式公寓的特点

酒店式公寓产品已从当时的“临时住宅”,发展到今天,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具有“自用”和“投资”两大功效。与传统的酒店相比,在硬件配套设施上毫不逊色,而服务更加家庭化。它吸收了传统酒店与传统公寓的长处,主要具有如下几点特征:

 产权性特点

酒店式公寓与传统酒店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拥有产权的的酒店公寓,可以在房地产市场上自由的买卖流通,这是酒店式公寓最大的一个卖点。

 服务性特点

所谓酒店式公寓就是指提供酒店式管理服务的公寓。除了提供传统酒店的各项服务外,更重要的是向宾客提供家庭式的的居住布局、家庭式的服务,如:家政服务(清洁、洗衣);安全服务(24 小时保安、24 小时客房服);交通服务(机场接送、出租车预定)等,真正实现宾至如归的感觉。

 商居两宜,兼具居住和办公两种功能

酒店式公寓一般具备基本的商务配套,且室内按照住宅功能布局,酒店式公寓既可用于居住,也可用于办公

 投资性特点

酒店式公寓是投资置业者的上选,尤其是异地置业的首选。因为此类投资对大多少人来讲,是有很高的回报空间的。一般来讲,酒店的租金要比公寓高30%,而酒店式公寓单位小、好管理、易出租等特点也是其它物业项目所难以比拟的。

酒店式公寓的客群分析

酒店式公寓的主要客户群体分为三大类:

 一类是投资为主的客户群体(纯投资);

 一类是商住两宜,兼具居住和办公两种功能(半投资半自用);  另一类是自住型客户群体(自住)

第五篇:佛式寿衣简介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传统民俗

绩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式寿衣”

古语有云:生于苏州,死于徽州。“佛式寿衣”一直是古徽州地区民间寿终时所穿的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服饰,现在几乎无人了解其中的由来和内涵,目前整个古徽州地区唯有绩溪县“佛式寿衣店”能够加工制作具有典型、全面,蕴含徽州文化特色的寿衣。因此,我店制作的“佛式寿衣”已由2008年11月被列为绩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安徽群众文化》公布。2009年4月3日和2010年4月1日先后被《黄山晨报》《新绩溪》刊登关于“佛式寿衣”的有关文化背景和内涵。现以此对“佛式寿衣”所传承的徽州历史和其中的文化魅力作一阐述。

一、穿寿衣的由来

1700多年前,匈奴侵占徽州故土。为了便于统治管理,强行要汉人身穿蒙古服饰,以维护其所谓的民族尊严。在匈奴的高压之下,徽州人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穿衣习惯,换上类似蒙古的服装。为了表明徽州人对蒙古统治的不服,他们利用匈奴人对刚出生的婴儿和去世者见不上面的特点,就从刚出生的婴儿和去世者的穿着上动脑筋。由于汉族人大多数信仰佛教,原先穿着上也基本上以佛教服装作为主导的传统着装。所以,又在他们就以佛教服装作为刚出生婴儿和去世者的着装,以此表示生与死都不服匈奴统治。后来,又在去世者的服装上贴上“寿”字,也就成了现在的寿衣。

二、寿衣的品种和文化内涵

寿衣分为两类,一类是“点领类”,“点领类”以穿在去世者身上寿衣的件数为准,件数越多,则档次越高。另一类是“点层类”,“点层类”以穿在去世者身上收益的层数为准(一件夹袄算两层,一件棉袄算三层),“点层类”可一件顶三件,相对比较省钱,也能图个彩头。

寿衣的品种有下面几种,而且各有不同的寓意。“三个头”(衣裤共三件)最低档,也称“三锅头”,寓意一天三餐都能吃得饱;“上五下三”(上面五件或五层,下面三件或三层,下同),寓意上代出外舞(徽州人外出赚钱),赚了钱买不起田地也要买片山给后代;“上七下八,寓意上代有吃的,下代能发财;“上九下七”,寓意上代有酒喝,下代有饭吃;“上九下十”寓意上代未完成的事业让下代做得十满十足。九,表示富有和幸福人的生活能继续长久。

三、寿衣的用料以及用量

“佛式寿衣”的用料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一直选用全棉、纯丝用料,以达到人腐衣烂,入土为安,回归自然的功效。

“佛式寿衣”最外面的长衫、土地衣及每套衣服用布量定为一丈三尺,要把寿衣做得肥大些,这样不至于在给去世者穿衣时弄断骨头。长衫和土地衣必须盖住去世者脚尖,寓意下辈子比这辈子长寿;袖子要盖住手,寓意下辈子做人不会手长袖子短,无钱难做人。寿衣的四周用黑布滚边,寓意做人要守规矩,不得越轨。土地衣,寓意要做拥有很多土地的主人。从点领上七下八开始有两件长衣服,第一件为青色,第二件为白色,意为做人要一清二白。

盖被上的“寿”字档次高的有9种不同的图案,其中有“万事如意”、“蝴蝶”(寓意比翼双飞,白头偕老)、“五蝠(福)盘寿”(寓意五代人的福气)、“蜡烛台”(寓意晚辈生活红红火火)等等。一般的盖被也有五种图案。

寿衣又叫“称”,古时,可以从死者寿衣档次的高低来判断一个家庭生活条件的优劣,档次越高说明这个家庭生活条件月优越。一直以来,有很多人都早早就把寿衣置办好,叫压灾寿衣。

一套寿衣,一生唯一拥有,它把对来生的企盼,对晚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都融于其中。敬请各位在挑选寿衣时也要看一看,比一比,一定要选一套有档次、有文化品位的寿衣。用真心尽儿女孝道,也为自己祈祷幸福,祈祷平安。

主办:绩溪县佛式寿衣店 协办:绩溪县文广局、文化馆

联系电话:*** *** 胡先生

专题式教学简介(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