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课件
济南的冬天教案(与课件配套)[范文大全]
编辑:风起云涌 识别码:72-718451 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9-27 19:54: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济南的冬天教案(与课件配套)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教学难点]: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请同学们猜一谜语:“旧房子”打一我国现代文学家名——老舍。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济南的冬天》洋溢着的特殊的美丽。体会作者写景抒情的艺术和遣词造句的高深造诣。在学习课文之前,先了解一下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二、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2、听课文录音或教师朗读,学生在语言的熏陶中(可闭眼倾听),思考:济南的冬天最特别之处在于什么?

参考:温晴。(主要让学生说出温暖之意)

•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 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三、读准下列加点字的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济南()

伦敦()镶上()奇迹()宽敞()看护()贮蓄()

水藻()澄清()

髻儿()

2、解释下列生词:

⑴响亮:

⑵温晴:

⑶出奇:

⑷安适:

⑸慈善: ⑹镶:

⑺贮蓄:

⑻澄清:

⑼空灵:

四、研读课文

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1、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2、写济南冬天的山景。①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②写雪后的山景。③城外远山。

3、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1、作者怎样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1)、三组对比

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北平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伦敦的暗——济南的明

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热带的热——济南的温

热带地方的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济南有温晴的天气。(2)、运用对比手法写有什么好处? 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宝地”,文章紧紧抓住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这些对比来自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受,来自作者对济南的爱。

2、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③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从人们的感受写,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④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⑤“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A、“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

B、“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

C、“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妙处之一:妙在雪光、雪色

A、“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妙处之二:妙在雪态

3、城外的远山。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4、济南冬天的水(1).水的绿:

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

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①“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用拟人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5、写景抒情的特点

情景交融。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⑴直接抒发感情。

如开头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⑵创造意境,流露深情。

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⑶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写出景物的外形,饱含喜爱的心情。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课外拓展: 济南介绍:

第二篇:济南的冬天教案课件

老师:通常,“冬天”给人的感觉是寒冷的。北方的冬天呢,更冷。一提起北方的冬天,我们就会想到毛泽东的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那么,“济南”的冬天呢?济南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有“泉城”的美称,清人刘鄂称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清人刘凤浩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诗句。可见,济南的冬天也肯定与北国的冬天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一起去感受济南冬天的与众不同。(板书“济南的冬天”。放录音。)

老师:听完录音了,谁愿意有感情地把这篇文章朗读给大家听?(不少学生举手。老师叫了四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的第1、2、3、4文段。)

老师:读得很好。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段,看看济南的冬天与其他地方比有什么不同?(很快有同学举手)

学生: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老师:好,没有风声,说明风小。“响晴”指? 学生:晴朗无云。

老师:很好。还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来概括济南冬天的不同吗? 学生:有温晴的天气。

老师:好,谁能说说“温晴”的含义? 学生:“温晴”就是温暖、晴朗的意思。老师:对。风小就是指济南的冬天不冷,温暖;响晴就是指天气晴朗。那么,大家想想,“风小”“响晴”“温晴”这三个词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话,哪个最合适? 学生(全体大声说):温晴。

老师:很好。(板书“温晴”)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课文是哪几方面体现这一特点的?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讨论。

(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热烈的讨论。几分钟后,有不少人举起了手。)学生:从济南的山可以看出来。

老师:对。你能把描写济南的山的句子读出来吗?(学生清晰准确地把句子读了出来。)老师:很好。文中把济南的山比作什么? 学生(全体):摇篮。老师:比喻为“竹篮”好吗? 学生们笑:不好。老师:为什么?

学生:虽然外形相似,但“摇篮”暖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说明山挡住了北风。

老师:很好。济南的山,给了济南一个暖和的冬天。这就照应了第一段中“济南的冬天是---”? 学生(全体):没有风声。老师:除了济南的山,还有吗?

学生:济南的雪是小雪,所以不冷,体现了“温”。老师:对。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是“小”雪?

学生:“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房顶上卧着点雪”。

老师:非常好。因为是小雪,还有阳光,所以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还有什么可以体现“温晴”这一特点? 学生:济南的水。

老师:可以把句子读出来吗?

学生:“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老师:很好。同学们看,“冒着点热气”中的“点”用得非常讲究,正符合济南冬天“温”的特点。若“冒着热气”就显得热了。济南的水是“暖”的,济南的水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全体):清。

老师:对。文中描写了济南的山、济南的小雪、济南的水等等,这些景物无不体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也很好地照应了课文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种抓住景物特点,前后照应的写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老师:我们常说,景以情动,情以景起。文章中没有一句是直接写作者感情的,但从写景的字行里间却能清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师:谈到冬天,大家一定会联想到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冷。冬季给人的印象一般是冰雪和肃杀。然而,老舍笔下却有个“宝地”,那里的冬天一改往常冷酷的面孔,取而代之的是慈善的笑容。那个宝地是——

生(齐):济南。

师:是的,就是在北中国的济南。老舍曾在文中这样赞誉过济南:上帝把夏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了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追寻着作家老舍的足迹到济南感受一下那里冬天的与众不同吧。

师:我们来分组朗读课文,整体上感受一下济南的冬天。朗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们会用哪一个。

师:刚才朗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读错的音呢?

(老师板书,学生纠正读音:得(děi)、着(zhuó)落、露(lòu)着、看(kān)护妇、薄(báo)雪)

师:我们要注意黑板上的字词读音,这是一篇带有京味的文章,因此要特别注意朗读,做到字正腔圆,这样才能够感受到文章的美感。师: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济南的冬天呢? 生:温晴

师:很好,直接运用文中的词语,那么温晴一词在文章哪里出现了呢? 生:第一小节。(齐声)

师:我们来找找第一自然段中有哪些语句能够表现济南冬天的温晴的。

生: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的。

师:没有风?有没有同学对此有异议的呢? 生:是没有风声的。师: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生:没有风声是指刮风,但是风不大的。

师:非常正确,作者的用词十分精准,一个“声”字体现了两种刮风的状态。(板书:无风声)师:除了没有风声,还有什么呢? 生: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师:不错,伦敦是雾都,而济南看得见日光,晴朗无云。(板书:无大雾)

生:济南的冬天日光不毒辣。(板书:无毒日)

师:作家用三个对比,与北平,与伦敦,与热带,揭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之感。那么,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现济南的温晴的呢? 生:老舍写了山和水两样景物,表现温晴。(板书:山、水)师:对了,文章分别写了济南的山和水,有晴空朗照下的小山也有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我们先来看看阳光下的济南的山,这些山是如何表现济南冬的“温晴”?请同学们用笔划出自己认为最能突出温晴特点的语句,带着感情朗读给大家听听,谈谈这些文字是如何突出特点的。生:(朗读)师:嗯,不错。你知道小摇篮指的是什么吗? 生:是围绕济南的小山。师: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温晴的呢?

生:小山围绕着济南,为济南挡风,济南在太阳下晒着,十分温暖。小摇篮突出了济南的暖和安适。师:很好,你对这句话把握得十分准确。

生:还有这一段的下面几句(朗读)。住在济南的人们在冬天脸上是含着笑的。

师:为什么他们没有因为冬天的寒冷而显得面部表情僵硬呢?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生:他们想明天或许是春天了吧,山上的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所以显得很开心。

师:嗯。那么要是明天不是春天,仍旧是冬天呢?

生:他们也不着急,因为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他们很喜欢并不讨厌。师:分析得很精彩。通过济南人们心里的感受表现出温晴的济南之冬,让人喜爱,感恩于心。

师:雪是冬天标志性的景物,下雪也是冬季寒冷的象征。阳光下的济南温暖舒适,那么是不是代表济南的冬天没有雪呢? 生:不是,济南下雪的。(齐声说)

师:哦,雪还是光顾济南的,那我们就一起去欣赏雪中的济南吧。(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文中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我们知道北国风光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那么壮观。为什么济南下小雪倒是最妙的呢?妙在何处呢? 生:下了小雪,山上的矮松树尖上顶着白雪,变成了日本看护妇。师:这是拟人手法,那么顶着白雪的矮松和看护妇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看护妇就是护士,头上有个白色的帽子很像矮松顶着白雪。师:很好,这是从两者的形态上分析。我们联想一下看护妇是典雅秀丽,矮松顶着白雪也一定会显得十分别致吧。生:下了小雪,山像害羞的小姑娘了。

师:能把这几句话读一下吗?试试看能不能读出害羞的感觉。生(朗读)

师:粉色就像是女孩脸上的腮红,透亮晶莹。除了给人害羞的感觉,还有什么呢? 生:让人怜惜,喜欢。

师:下了小雪的小山格外秀气了,山上有典雅的矮松,山腰像害羞的女孩,惹人怜爱。大家刚刚好像遗忘了山坡,看看山坡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山坡上的颜色很丰富。有白的,有暗黄,有的还有草色。师:文中将这些颜色组合起来,用了一个比喻是什么呢? 生:像是给山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师:一件颜色丰富的带水纹的花衣是美丽动人的,山坡也因此增色不少。

师:下小雪的小山,作者由上而下为我们展现了它的美妙,就是下点小雪吧,这最适合温晴的济南,适合温晴的小山了。师:清代有为诗人用“四面荷花三面柳,半城山色半城湖”来描绘济南。济南有著名的千佛山,也有更为出名的大明湖。济南的水色在冬季也尽显风姿。让我们来一起朗读第五自然段,一起来踏寻别具一格的济南冬天的水色。(师生齐读)

师: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呢,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呢? 生:水不但不结冰,冒着热气。哦,不是冒着热气,是冒着点热气。师:你自己纠正了你的失误。冒着热气和冒着点热气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一样啊?

生:冒着热气是沸水,太烫了。济南的冬天是冒着点热气,温温的水。师:很好,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让人感到温温的热气,很舒适。生:济南的冬天水是绿色的。

师:找得很好,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水是绿色的呢? 生:绿萍,水藻,垂柳的倒影。

师:这些绿色被作者称为绿的精神,这样的精神让水都不忍心冻上了。让水都有了感情,这样的冬天是不是很有人情味呢? 生:是。

师:刚刚我们同老舍一起畅游了济南的冬景,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秀气精致,别有一番滋味。老舍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是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创作了京味十足的《骆驼祥子》和《茶馆》等经典作品。他也曾在济南任教7年之久,对济南有着深厚的非同一般的感情,本人又始终怀着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感,再加上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细腻丰富的语言,才能够将我们引领进济南的冬天的那份温晴,让我们有了美妙的视觉触觉享受。我们大家在苏州生活了很多年,经历了十几个春夏秋冬,对于“宝地——济南”的冬天,我们苏州这块“福地”也一定有话要说,苏州的冬天给你怎样的不同于济南的感受呢?(板书:苏州的冬天是——的)生:苏州的冬天是暖冬,一直很暖和。

生:苏州的冬天很少下雪,就算下雪也不会堆积起来,很快就融化了。生:苏州的冬天有时候还会很热,就像夏天一样。

生:苏州的冬天像是春天的延续,树木花草也很少凋谢,依然是绿色的,富有生机。„„

师:大家谈了苏州冬天的很多特征,课后我们来写一篇《苏州的冬天》,要求情景交融,富有美感。作家老舍另外还写了一篇《济南的秋天》,请同学们课后找来进行赏析和讨论,与本文作比较。

师:谈到冬天,大家一定会联想到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冷。冬季给人的印象一般是冰雪和肃杀。然而,老舍笔下却有个“宝地”,那里的冬天一改往常冷酷的面孔,取而代之的是慈善的笑容。那个宝地是——

生(齐):济南。

师:是的,就是在北中国的济南。老舍曾在文中这样赞誉过济南:上帝把夏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了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追寻着作家老舍的足迹到济南感受一下那里冬天的与众不同吧。

师:我们来分组朗读课文,整体上感受一下济南的冬天。朗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们会用哪一个。师:刚才朗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读错的音呢?

第三篇:2 济南的冬天 配套教案

济南的冬天

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单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成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教法学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

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济南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二、明确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知道济南的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赋予景物的深厚感情。

2、体会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精妙。

3、学习本文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三、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人民艺术家”。著名作品有《骆驼祥子》 《龙须沟》 《茶馆》《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四、检查预习

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济南(jĭ)伦敦(dūn)镶(xiāng)水藻(zăo)贮蓄(zhù)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响晴:(天空)晴朗无云。设若:假若。

贮蓄:存放、储藏。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1、标出下列红色字的读音,再读一读。济南 救济 围了一个圈 羊圈

着落 看着 薄雪 薄弱

看护 看着

贮蓄 储蓄

(jĭ)(jì)

(quān)(juàn)

(zhuó)(zhe)(báo)(bó)

(kān)(kàn)(zhù)(chŭ)

2、将对应的词义用线连起来。

北平英国首都,多雾。

伦敦 即现在的北京。设若 很明亮的天气。响亮的天气 假如。

髻(jì)这里的意思是清净。看护妇 当时护士的俗称。贮蓄 清澈明净。

空灵 存放、储藏。澄清 在头顶或脑后束起来的头发。

五、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思考: 1济南的冬天与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 无风 响晴 温晴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水 绿萍 水藻 垂柳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 喜爱 赞美 阅读济南的冬天-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写了什么?是用什么手法写的? 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写法

2、抒了什么情?抒情方式是怎样的? 赞美济南是个宝地。直抒胸臆

3、用对比有什么作用? 突出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温晴”的宝地。以“奇迹”“怪事”引出“宝地” 响亮的声音 响亮的天气

响晴,响亮: 都有“响”,但没有表示声音大的意思,“响”修饰“晴,亮”的程度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响亮:十分明亮 济南的冬天-对比手法 作者运用了三组对比:

1.济南的冬天与北平的冬天比较

北平的冬天风声满天 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 2.济南的冬天与伦敦的冬天比较

伦敦的冬天云遮雾笼 济南的冬天温暖响晴

3、济南的冬天与热带地方比较

热带地方的冬天日光永远火毒响亮 济南的冬天温晴舒适 对比的结果是:真得算个宝地

1、作者是如何引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异地之冬:北平伦敦 热带

“奇迹” “怪事” “害怕” 对 比(多风)(多雾)(日光毒)济南冬天:无风声 响晴 无毒日

特点

温晴 宝地 小 结

经过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特点。

第二课时

六、继续讨论

阅读第2、3、4自然段

1、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

2、为什么要写济南人的感觉:“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3、揣摩文段的写作顺序。

阳光朗照下的山 小城:晒 睡 醒 —暖和舒适

小山:围 保暖 小摇篮 —可爱 充满温情

人们:含笑 不着急 —冬天慈善

冬天温晴的原因

第4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l)妙在雪色;(2)妙在雪光;(3)妙在雪态 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l)比喻

(2)拟人 薄雪覆盖下的山

山上-矮松-一髻儿白花-日本看护妇 山上-矮松-一髻儿白花-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镶银边)山坡—白雪黄草(穿花衣)山腰—露粉色 害羞 由高到低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丽(按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城外远山 素淡雅致 城内--城外(卧 村庄、雪 小水墨画)狭窄

宽敞 写景顺序:

移步换景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由高到低 城里 城外 由里到外

冬水 绿萍、绿水藻、绿柳(衬托水的清澈、透明)“绿”——冬水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澄清、清亮、蓝汪汪(蓝水晶)“活”——冬水清澈 透明 体会拟人手法的作用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品味下列句子拟人写法的好处。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用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不忍得” 将水人格化,使水 富有了灵气;而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了写“绿”,写“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顶:因为在树尖上,这点明雪少,位置高 镶:因为“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远远望去山尖积雪犹如给蓝天划了一道银圈,用“镶”就恰如其分。

露:因为有的地方雪厚点,山被覆盖着,雪薄的地方草色就只有显现出来了,这与下文的“花衣”照应。

七、读思议说

济南冬天的山、水各有怎样的特点?

阳光朗照下的山 可爱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秀气

城外的远山 淡雅

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暖

水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 绿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清

八、写作特点:

1、善用比喻和拟人,准确而恰到好处,予人美感。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或直接抒情,或创设意境,流露深情,或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九、小结

• 布局谋篇:层次井然 •

标题:“济南的冬天” 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 •

先写: 济南冬天的天气,三组对比 •

再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

结束语: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呼应点题 •

比喻和拟人的写法 •

情景交融 •

词语的选用

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对比

与北平相比 无风声

温晴 与伦敦相比 无重雾 宝地 与热带相比 无毒日

喜爱

十、堂上练习

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这段话按照从 到 的顺序描写了薄雪覆盖下的山的美景。

3、这段文字写得很美,主要原因就在于作者运用了生动的修辞手法,结合丰富的联想,虚实结合,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试从文中再举两例。高 低

十一、深层品味

比较下面几组语句的优劣,说说好在哪儿。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十二、作业

1、试用本堂课所学的方法分析课文第5自然段。(1)本段的写作顺序是:从()到()。

(2)找出本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并说说好在哪里。

2、学习本文有顺序地介绍景物和运用生动的修辞、丰富的联想描写景物的方法,描绘一下自己家乡的冬天。

仔细观察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色,倾注你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借鉴本文的写法,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

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异地之冬:北平伦敦 热带

“奇迹” “怪事” “害怕” 对 比(多风)(多雾)(日光毒)济南冬天:无风声 响晴 无毒日

特点

温晴 宝地

对比

与北平相比 无风声

温晴 与伦敦相比 无重雾 宝地 与热带相比 无毒日 喜爱 教后反思

第四篇:童趣教案(与课件配套)

童趣

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②积累词语同时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③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读,诵读积累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童年》,及儿童趣事漫画。(2)、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变幻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你有美好的童年吗?童年的生活是否还历历在目?今天我就带你走进童年时代,我想会勾起你们许多美好的回忆„„说说你童年的趣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中的趣事,会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或许还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2、作品、作者简介

3、教师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二是要用心领悟;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本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二、诵读积累,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并在语音、语气、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点拨。

2、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藐(miao),项为之强(jiang),鹤唳(li),怡(yi)然,凹凸(aotu),为壑(he),癞(lai)虾蟆

3、解释词义,疏通文意

(1)、学法指导:用组词换词法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

1.组词法或加字法。

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

2.换字法。如昂(抬)首(头)观之;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2)、释义:

拟作 自己 徐喷以烟 慢慢地 鞭数十 用鞭子打 以虫蚁为兽 把„当作„ 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 方出神 正 盖一癞蛤蟆 原来 项为之强 脖子通“僵”僵硬 果如鹤唳云端 果真 驱之别院 驱赶

(3)、默读课文,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词句。搞不清的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a.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d.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e.果如鹤唳云端。f.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g.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h.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i.昂首观之,项为之强。j.徐喷以烟。k.以草为林。l.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在教师的帮助下,试着让学生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5、反复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试着划分朗读节奏。

三、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一)合作探究:四人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引导。

1、学了这篇古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段?

2、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3、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

(1)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于空中”留蚊于帐,“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2)把丛草、虫蚊、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神游其间”。(3)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蛤蜞。

4、这几件事有什么“趣”?课文中是怎样写的?

(1)“怡然称快”(2)“怡然自得”(3)“兴正浓”

5、为什么说这些“趣”是“物外之趣”?(“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6、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是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第1自然段“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观察的本领。“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是观察的习惯。时有物外之趣—一是观察的收获。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二)互动释疑:你还有哪些疑问,请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如:*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四、背诵比赛,加深理解

男女生比赛,限时背诵课文。

注意语音停顿,节奏分明。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五、联系生活,体验拓展

1、生活体验: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 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试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2、拓展延伸: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a、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提示]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b、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提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富于联想和想像,加之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热情鼓励。

3、总结:同学们,《童趣》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我们很多美丽的联想和想像。其实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都是在联想、想像甚至幻想中产生的。少年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我们应当把它充分开发出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 多姿多彩。同时希望同学们能逐渐引起对文言文兴趣,多多积累文言词汇,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第五篇:6理想教案(与课件配套)

理想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理解诗歌的主旨。③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②理解诗歌的主旨。③赏析诗歌的语言。教学设计

一、营造氛围,走进诗歌: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我们刚刚学过《在山的那边》,诗中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它告诉我们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那么,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二、一唱三叹,诵读诗歌:

诗歌是情感的音乐,让我们踏着音乐的节拍,完成一次情感之旅,看谁与作者、与诗歌走得更近。

1、范读诗歌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朗读指导 第一节:明朗、坚定的语气;

第二至第八节:悲壮、沉思的语气;

第九至第十一节:劝告、警醒的语气;

第十二节:欢快、奋发的语气。

2、自由诵读 让学生充分阅读诗歌,把握文章蕴涵的感情。

3、竞赛阅读(自我展示)

教师可提问:有谁愿意为大家表演诗歌朗诵吗?

(通过激励,让学生形成竞赛阅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展示自我。更好地把握文章蕴涵的感情。)

4、集体诵读 思考: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三、浅斟低吟,品味诗歌:

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

1、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2、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小组质疑答疑。

3、结合自己的社会生活和人生体验中找出例证,诠释诗歌中的种种意象。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理解研讨,深入思索,逐步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

通过交流,逐渐明确: 第一节: 采用比喻、顶针修辞方法,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

第二节:

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第三节: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

第四节:

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与第1节第三句“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都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可让学生在《山的那边》找表达相同意思的诗句。“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第五节: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是说,理想使人乐观。

(如,饥寒年头,有了温饱的理想,相信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赢得丰衣足食,满怀希望,情绪就乐观了。)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

(例如,面对不幸,面对厄运,有了理想,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地奋斗。)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龄非常年轻,他壮心不已,奋斗不息,是理想使他充满活力。

第六节:

本节的难点是“理想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

提示: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体验?比如,你是否曾经为了完成作业,而不得不舍掉了你爱看的电视节目?

(通过与实际联系,使学生明确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第七节:

本节的难点是“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欢笑里的酸辛。”在这一段里,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会有“欢笑”?“欢笑”里怎么会有“酸辛”?

提示:

A在生活中,你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吗?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认识人生价值)

B如果是“你碰到被误解的寂寥”,你还会坚持自己的“理想”吗?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八节:

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第九节:

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是说,罪人之所以为罪人,是因为丧失了灵魂,为邪恶的念头所驱使,为非作歹。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是说,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

(第八、九节难点是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的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可提示:你同意这些说法吗?同学们之间交流一下。同意与否都要学生说出理由。)

第十节:

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第十一节: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第十二节: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同样可让学生在《在山的那边》找内涵相同的诗句:“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四、联系生活,畅谈理想: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放飞心灵,仿写诗句:

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六、布置作业:

收集一下有关名人追求理想的动人事迹,做好笔记。

济南的冬天教案(与课件配套)[范文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