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教学设计——《军民大生产》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准确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2、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
3、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并能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编创活动。教学重点
体验劳动歌曲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其情操。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较好的演唱歌曲。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师生合作活动,引出课题劳动号子。
2、介绍“劳动号子”
简介:劳动号子,是与生产活动直接联系的一种口头即兴创作,曲调比较简单,节奏强而有力,有领有合,顿挫分明。内容根据劳动特点随意发挥。
特点:
1、音调粗犷有力,常用一领众和、零和交替的演唱形式,从而加强劳动者在劳动中的情感交流,保证行动的一致,提高劳动效率。
2、节奏较为固定,号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律动感强。
3、领唱者的唱词多为即兴的鼓动性唱词,众合者的唱词多为力量型的衬词。
分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图片见课件)
二、展示课题《军民大生产》
1、作者简介
张寒晖(1902~1946),河北定县人,1925年入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4年回老家组织抗日救国会,同时从事小说和戏剧创作,为宣传抗日奔走呼号。1935年去西安,在东北军中宣传抗日。1937年再度深入农村,宣传抗日救国。1942年任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长,他创作的《松花江上》、《国民大生产》、《去当兵》等著名歌曲,曾在解放区和全国广为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1946年3月11日,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张寒晖病逝。
2、《军民大生产》背景资料介绍(见课件)
三、聆听歌曲《军民大生产》
1、聆听歌曲《军民大生产》范唱,熟悉歌曲的旋律。
2、再次聆听,回答问题:
歌曲为几拍子歌曲?强弱规律是什么?音乐情绪怎样? 2∕4拍子;强-弱;热烈的,积极的,乐观的
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试着在曲谱中找一找。领唱、齐唱(一领众和)
三、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1、视唱曲谱解决难点乐句。
2、学生自主学唱歌曲。
3、聆听范唱,模仿唱歌曲。
四、实践与创造
根据《军民大生产》的旋律,自己作词创编一段歌词,结合图片,内容不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可参考素材:跑步、拔河、扫地、学习)
第二篇:七年级音乐《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七年级音乐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
知识与技能:通过多种形式的听(录音、教师范唱、范奏)感受歌曲风格,初步了解“鱼咬尾”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增强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歌词的美、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有感情的唱,连贯的唱好歌曲。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气息的控制,做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的变化。培养音准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教材,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歌曲特点和《沂蒙山小调》进行对比,突出音乐形象与地方文化的融化。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欣赏该题材其他演奏形式。重点、难点
1生活实践的交流,上网查找资料情况的交流,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培养搜集信息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2反复听民歌手的演唱,感受民歌的拖腔中使用“鱼咬尾”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3歌曲节奏的难点:连线,一字连音的唱法,表现。一字多音,注意气息的运用,引导正确的吸气。
4引导学生学习简谱,认识简谱。带领学生学唱、背简谱。5气息的训练:正确的呼吸,保证词义的完整。教学难点: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第三篇:音乐七年级下册《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延津县石婆固乡初级中学
李妍妍
一、教学内容
1.回顾旧知:民族管弦乐队打击乐器组:鼓、锣;
2.辨别民族五声调式、探究民歌中“鱼咬尾”的创作方法;
3.学唱歌曲《凤阳花鼓》;
4.用人声模仿鼓和锣的声音并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演唱的动态解读中,领略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1.用聆听作品、找出骨干音等方法辨别民族五声调式; 2.在歌曲乐段分析中,探究民歌中“鱼咬尾”的创作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准确表达民歌风格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背唱歌曲《凤阳花鼓》
四、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把握民歌《凤阳花鼓》的风格并加以表达。
五、教学方法
视唱法、演示法、讲述讲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上课问好
(二)新课导入
聆听歌曲《凤阳花鼓》旋律片段。师:听听看这段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打击乐器;鼓和锣。
师,这是双条鼓。通常,表演者单手持鼓,另一只手持两根鼓条敲击 鼓面,双条鼓由此得名。双条鼓起源于凤阳,又称凤阳花鼓,在安徽有一首民歌就是以凤阳花鼓为名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唱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学习,创设音乐情境。通过对歌曲旋律的设问,培养学生积极思辨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课学习1.学生齐读教学目标
2.初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同学们,听听这首歌曲,你知道它是哪种曲艺表演形式吗?)
3.再听歌曲,学唱并分析歌曲
a.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你发现歌曲中缺少哪两个基本音符吗?(缺少“4”和“7”两个音符);
b.《凤阳花鼓》仅使用了do、re、mi、sol、la五个音,这五个音在我国古代分别被称为宫、商、角、徵、羽。这就构成了我国的民族五声调式; c.念一念、唱一唱,歌曲中“手拿着”、“别的”、“单会”三处有什么共同之处?(切分节奏;特点是:中间长,两边短)
d.学唱歌曲前半部分,探究民歌中“鱼咬尾”的创作方法并随伴奏演唱,e.你认为歌曲在感情、声音的表现上应该注意什么?
4.分小组配合表演歌曲。用什么声音可以来代替花鼓和小锣?让我们随音乐表演一下吧!(鼓:咚咚咚咚咚咚;锣:锵锵锵锵锵锵)
5.表演展示
1.再听歌曲范唱,注意听歌曲的前奏音乐及歌曲的速度、音调、情绪等信息,为接下来的跟伴奏演唱做准备;
2.完整地、充满热情地演唱歌曲。
七、拓展与提高
1.以人声模仿的鼓和锣作为伴奏,分小组进行练习。2.用合唱中轮唱的方法重新编排歌曲。
八、知识总结
1.民族管弦乐队打击乐器组:鼓、锣; 2.民族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 3.切分节奏、“鱼咬尾”; 4.轮唱。
第四篇:七年级音乐唱歌教学设计2(推荐)
唱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唱歌教学:《牧歌》(民歌);
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3.学吹坚笛:《蒙古小夜曲》。
教学目标:
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学会用坚笛吹奏《蒙古小夜曲》。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第 1、2小节与 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四小节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
3.采用跟随录音 比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旬接唱等方式进行。
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二)欣赏
1.《牧歌》
(1)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霍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2)播放录音。
(3)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4)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5)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教师也可另外提供一些图片)和对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
2.《万马奔腾》
(1)向学生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
(2)播放录音。
(3)参看教科书第33页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感受。
(三)音乐表现──吹竖笛
1.画出这首乐曲的拱型旋律线。
2.了解这首小曲的节奏特点。
3.自己练习5分钟,看谁先学会,看谁吹得好。
4.以不同方式抽查。
5.鼓励学生创作一条相关旋律或长音,与之形成对比。
6.尝试着练习两声部的重奏。
第五篇:七年级音乐《西风的话》教学设计
《西风的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通过音乐欣赏,唱歌,配乐诗朗诵,绘画四个方面来表现“秋天”,让学生体会不同艺术领域所表现的同一个主题。【设计理念】:
正值金秋时节,本课设计以当季季节为主题紧抓教材,引导学生围绕“秋” 进行听赏,感受,参与进行艺术表演。【课型类别】综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唱《西风的话》,学习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歌唱秋天的美景。
2、过程与方法:
充分渗透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反复聆听、歌唱《西风的话》的过程中,唤起学生对音乐、对大自然秋天、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难点:歌曲中渐强、渐弱的处理。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展现自我,求知欲浓,已经具有参与意识和交流愿望,获得新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表达感情的方式较之小学阶段有明显变化,因此,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巩固和提高音乐表现力,拓宽视野,增强多元化教育。通过教师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认识到生活给音乐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教学方法:听唱法、启发式等。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3分钟)
1、导入新课:
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已经到了金秋时节,你们能不能描绘一下,秋天有哪些景色呢?
生:秋风、丰收、落叶、枫叶、果实累累等。
在你心中秋天的颜色是怎样的?秋天又有哪些活动呢?
金黄色,红色;登高、狩猎、郊游、冷水浴、爬山、放风筝; 师:同学们对秋天的描绘真是丰富多彩,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秋的脚步一起去感受这个季节所特有的魅力吧!首先,我们来听一听音乐家笔下的秋天是怎么样的。
2、欣赏秋景,配乐《秋日私语》课件1-6 跟随着秋日私语悠扬的琴声,大家想象一下如果现在自己就置身于秋天的森林,落叶在脚底下发出沙沙的声响,周遭的一切都散发出秋天的气息。
过度:音乐家刻画的秋天是烂漫唯美的,我们再来看一下画家笔下的秋又是什么样的?
二、描绘秋天:(4—10分钟)
1、欣赏美术作品,(1)出示第一幅画,齐声朗读画面上的诗句。课件7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还可能会想到其他有关月亮的诗句吗?来说一说,真不错
这样的画面你还能想到哪些有关月亮的歌曲呢?
苏轼的《水调歌头》顺便边哼唱、《十五的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弯弯的月亮》我们要记住这幅画给我们带来的意境。
(2)来看看第二幅画,欣赏农民作品画。课件8 这幅画是时下急剧流行最具中国特色的农民画,来看看从画上我们能够得知哪些信息?
右边的人们跳起了丰收的腰鼓,左边的人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忙着收割,整幅画面带给我们一种喜庆的气氛。这两幅画可以说是对比非常的明确,我们来比较一下两幅画,看看两幅画应该选择怎样的音乐。
2、出示两幅画,播放音乐。
A、聆听第一首《丰收锣鼓》一个乐句。课件9 问: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这里用的是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运用了哪些民族乐器?(唢呐、锣鼓、鑔)
什么样的乐器能够奏出这样喜庆的乐曲?(笛子)B、聆听第二首《思乡曲》。课件10 有没有听到它的主旋律用的乐器是什么呢?小提琴 听到后你产生什么样的联想?
师:我就想会到远方的游子在思念家乡的亲人。C、那看看,这两幅画应该如何搭配。
第一幅画用第二首旋律,这是小提琴演奏的思乡曲,旋律比较抒情;
第二幅用第一首旋律丰收锣鼓,只有这样的搭配,画面和音乐的情绪才是对应的,才是搭配的。
我们最后把画面配上音乐一起来听听看。
3、欣赏和聆听两幅画面和相配的音乐。课件11-12
我们刚刚为两幅画面找到了相匹配的音乐,也对秋音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让我们也加入到音乐的行列中,来学习一首秋天的歌曲《西风的话》。课件13
4、歌曲简介。教师:这首歌曲是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黄自创作于二十世纪30 年代,当时在青少年学生中广为传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歌曲,聆听的过程中注意思考两个问题。
三、唱响秋天——学唱歌曲
(一)、聆听全曲,整体感知
1、播放歌曲,带问题聆听、分析歌曲。课件14 师:歌曲好听吗?西风跟我们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生: 亲切、温柔。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感觉不错,接下来让北京天使合唱团的同学们再次把美妙的歌声送给你们。老师要问几个问题,请大家看着曲谱来欣赏。课件15
(1)歌曲的速度和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中等稍慢,略带伤感
(2)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节奏特点:规整而简洁,四个乐句相同的节奏
2、按节奏朗读歌词,教师示范一遍后(去年—又变高)和学生共同读歌词。注意最后一句.课件16
3、讨论歌词深意:
师:西风告诉我们的话是什么?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让我们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歌词。
4、师生朗读歌词。
(二)节奏练习
1、歌曲节奏:课件17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歌曲的节奏简单,我们来看看歌曲的节奏型。
(1)X X XX XX |X|| 第三行前半句歌谱(2)X X XX XX |X--0 ||
第三行后半句歌谱
2、教师示范,学生跟打节奏。
3、全班齐打节奏。
(三)发声练习
1、同学们唱的真准,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的听力,现在老师弹一句,你们跟琴声用“呜”音来模唱,共同来体会西风刮起来的感觉。来我们给节奏加上音符。
2、跟着老师一起把歌谱视唱一遍。
(四)学唱歌词
1、复听歌曲,再次感受音乐旋律,学习歌曲。课件18
师:听的时候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你们对歌曲中哪一句印象最深刻,分别说一说。
甲生:最后一句,同时唱出来,并教给学生,师生同唱,注意渐慢,再次练唱。
乙生:第一句,并教给学生,来半句半句来教。师生同唱不错。前后两句都会唱了,那中间的有吗?
学唱“你们可记得,池里莲花变莲蓬”并教唱。
那第二句呢,男同学有没有来试着唱出来,共同学唱。同学们很聪明自己已经把歌曲学会了
2、随琴填唱歌词
第一遍用用“呜”音来唱,体会西风刮起来的感觉。第二遍填唱歌词。
3、唱出歌词的意境美
教师:同学们唱得很准确,但是我还觉得少了些味道,我们来给它添加一些调味料。看看这是什么?
4、讲解力度记号。
板书演示:P—弱
MP—中弱
F—强
MF—中强
>—渐弱、<—渐强
师:什么样的声音是渐弱,用“喂”示范,声音越来越大是渐强相反是渐弱(师范)。微笑的时候自然声音就高,失落时声音自然就低。渐强和减弱记号根据旋律的高低起伏而变化的,旋律上行—— 渐强,微笑的表情能够带动声音位置,使歌声更具有表现力,旋律下行——渐弱。
师:让我们用朗诵的声音和情感再来演唱一遍《西风的话》。
6、全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7、一部分同学用“呜”音唱,一部分同学唱歌词,体会演唱形式的变化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可以使歌曲更加动听,表现力更丰富。)
8、练习歌曲
a、师生合作(接龙演唱)
b、生生合作(全班分两大组,以西风对话的形式演唱,注意要用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情感、微笑自然的表情。)
过渡:刚才我们唱了秋天,接下来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体验和表现歌曲。
四、创设舞台,展示自我——表现秋天
1、师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律动方式,体验歌曲。(如:划拍、拍手、摆动身体等律动,还可以创作一幅描绘秋天的美术作品等)
2、秋天不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动听的歌声中,还在美妙的诗句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来抒发心中的秋天吧!
播放音乐《西风的话》音量适中。课件19 生:配乐诗朗诵《秋》。
3、交流展示。
五、情感升华,歌声中下课:
教师:本节课我们听了、看了,唱了秋天,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了秋天。秋天是充满诗意的季节,是收获的、充实的、成熟的季节。它饱经了春的蓬勃、夏的繁盛,秋是最辉煌的季节。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最后让我们一同把最美的歌声献给在场所有的老师们,好不好?
全体起立,同唱《西风的话》,结束本节课。课件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