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模板通用(最终定稿)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69-1008093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5-24 22:00: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模板通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模板通用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模板通用,欢迎大家分享。

【教材简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说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从文本价值上说,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这些理应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所以,教学这篇老课文,就必须立足新课程背景做新的文本审视教学处理,注重阅读感悟,着力言意兼得,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心理、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比品读,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一、名言引路,初识“伽俐略”。

师:世界上有许多伟人,他们将自己毕生的理念全部融入在简短的言语中,以此来传承伟大的精神,激励世人的斗志。孩子们,那么多的名人名言中,也一定有一句让你感怀至深,让你备受鼓舞,让你铭记于心!谁愿意来交流一下?

1、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名言。

2、老师也想和大家分享一则名言

课件出示:“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1)指名朗读后交流自己从这句名言可以触摸到作者大致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不盲目迷信、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善于实践……

(2)揭示名言作者: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俐略。(多媒体出示伽利略画像和名字)

(3)引导学生交流从课外收集到的关于伽利略的成就资料。(要求语言简练)

(4)课件出示:伽俐略一生的辉煌成就(简表)

师:伽利略能够获得那么多了不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恪守这样的信念——(齐读名言)“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二.紧扣“文本”,走近“伽俐略”。

1、名言中导入

师:同学们,要真正认识伽利略,光凭这则名言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借助于各种文学作品,在充满情味的语言文字中去逐渐丰满伽俐略伟大的形象。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伽利略年轻时一次举世闻名的经典实验,去真正认识一下这个科学家吧!这个实验就是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一举成功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板书课题)

(1)自由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出示试学要求一:

a.思考:伽利略曾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绩,作者为什么在课文开头只介绍“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b.从这段文字的介绍中,你觉得这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伽利略。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不寻常、辩论家”认识到伽利略在读书时就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为下文的大胆质疑埋下了伏笔。)

2、对比中品读。

学生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1)出示试学要求二:

a.结合课文中的典型事件想想名言中“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的所谓真理”指什么?

b.伽利略和当时的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真理”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划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试学后,教师引导交流。

*课件出示:那时侯,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①.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集体读)

②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

③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

“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责备”在什么情况下责备?(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

④读反问句,读出责备的语气。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这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过渡:人们如此信奉亚里士多德,而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却敢提出与他截然不同的观点。伽利略是怎样想的'?课件出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

课件出示:“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栓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得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①.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请一学生先读)可以算一算,画一画,他得出了哪两种结果:

(1)______

(2)______

②.把你的研究成果四人小组交流一下——指名说。总结:由一个事实得出了两个自相矛盾的结论是自相矛盾(一慢一快)。板书

③.(说得这么好,请你也读读这一段话,让我们回味一下怎么样?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思考,才提出这样的问题。

④.你知道你对这位大家信奉的权威亚里士多德说的,不容许更改的话提出了怀疑,可能会有怎么样的危险吗?

⑤.拓展资料:十六世纪布鲁诺为坚持“日心说”而被教会活活烧死的事例。

小结:从伽利略大胆质疑的想法中,你又感受到他是一个(不迷信权威)的科学家。

过渡:是的,从同一句话中就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无疑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存在问题!难道伽利略就单通过文字推理推测亚里士多德的话错了吗?他还做了些什么?

3、试验中感悟

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4、5、6自然段

(1)出示试学要求三:

a.为了解开心中的疑问,伽利略都做了些什么?

b.试验前后人们的反应有什么变化?

(2)试学后检测交流。

课件出示: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a.做一次试验不是就够了吗,干吗反复做许多次?你体会到了什么?

b.想象:

当伽利略第一次实验发现两球同时落地,他也许会想:是我(),还是()?

当他第()次实验发现两球同时落地,他想:也许是我(),也许是()?

当他第()次实验发现两球同时落地,他想:肯定是我()!肯定是()!

小结:是啊,他考虑的那样周密,又是那样的细致,从这里,你又觉得伽利略是一个(严谨求实)的科学家。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过渡:25岁的年轻教授向学生宣布实验结果后,仅仅完成了他试验的第一步,因为他还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其,目的何在?

①.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

课件出示: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集体读,个别读。(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备、嘲讽、讥笑、奚落的语气)

小结: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来验证,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实验,他真是一位(执着追求)的科学家。

②.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请看:(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③.面对这样的结果,人们表现怎样?(惊讶)为什么?

让学生想象此时人们的心理活动:

a.原以为两个铁球____________,但看到的却是___________.b.原以为胜利者是________,但________才是胜利者。

c.原以为无情的事实会____________,现在无情的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总结中提升

①.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最后的句子:尽管伽利略的公开试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时痴迷信奉于亚里士多德的人们,但是他终归还是让人们明白了:

出示课件:

a.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b.原来亚里士多德这位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②能不能把原句(第1句)改为第2句?为什么?

(“像…这样…”不能删:因为不仅仅是亚里士多德,还有其他伟人,所有人,如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老师、父母,尽管知识比我们丰富,懂得多,说的话有时也不一定全对)。

③朗读练习

④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告诉我们,这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也不可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都是对的。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错处。)

⑤.让我们永远记住伽利略,记住伽利略带给我们的启示,正如刚走进这个经典的故事之前我们读到的——读

课件出示:“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总结全文:伽利略做公开试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课后延伸,缅怀伽利略

活学:

1、伽利略敢于质疑、执着追求,不仅向世界宣告了一个科学道理,更给了人们许多许多的启示。随着两个铁球的同时落地,那些嘲笑伽利略胆大妄为的人,那些责备他固执的人,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你学习本课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的方法,展开想象,试着写一写。

2、课外阅读《伽利略的女儿》

第二篇: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6--8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结合朗读、对话、想象、感司等到手段来体验情境从而领悟文章内涵。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的教育,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听写词语:侦察 欲出又止 鱼贯而出 口中之食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愚不可及 悲叹

2、学生订正并读第一组词语

(1读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感情朗读词语

二、学习6-8自然段,感悟自然之道

1、默读6-8自然段,找出令我们震惊的场面

2、汇报交流:

(1)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2)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3)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铿鸟的口中之食。

(出示图片)孩子们,你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景象?

小结:的确惨不忍睹啊!引读: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3、理解: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你们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心情写下的这句话呢?

4、理解这句话中特殊的地方。

(引读该句)

(4)串读: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此时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抬头仰望天空——(生读第3句),看看,我们都做了什么——(生再读第3句);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不一会,生读第4句);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生读第4句)

(5)体会向导的悲叹

四、感悟中心。

1、出示美国作者伯罗蒙塞尔创作的《自然之道》原文的结尾,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2、小练笔,补充句子3、引读该句,揭示中心。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好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读书意识。

2、向学生讲述怎样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得清楚,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让学生认识积累一些歇后语,激发学生积累歇后语的兴趣。

4、让学生体会我国对联语言的奇妙和人物敏捷的才思,感悟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5、给学生自由的习作空间和更宽泛的习作内容,并进行习作兴趣的激发和习作方法的指导。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让学生先交流一下互相都读过什么书,再介绍自己喜欢的书。(与本年级要求阅读的课外书结合起来,《爱的教育》《格林童话》等)

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介绍书的主要内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和读书后的感想;欣赏书中有趣的插图、精彩的片段;讲述与书有关的趣话、故事。(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介绍整本书介绍书的部分,不拘一格)

3、多向交流,听的人提出问题,介绍者回答补充。教师相机评价,关注语言的流畅性条理性,即评即改,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以《普罗米修斯》一文为例,让学生弄懂抓课文主要内容最常用的方法──弄清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步训练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用学过的课文或片段在抓准上下功夫,语言要求不一定简练,精练。

3、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多种方法,允许学生用行之有效的、适合自己需要的方法,并给予鼓励推广。

二、日积月累

1、熟读歇后语,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形象传神的作用。

2、请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遇到过歇后语,教师出示几句歇后语,鼓励学生积累歇后语,尽力背诵歇后语。

3、书上前三句比较容易理解,后三句都包含着典故。教师相机讲述《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的由来》《周瑜打黄盖》的典故。

三、趣味语文

1、放手让学生自己熟读感悟,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对仗的工整,“趣”在哪里,“巧”在何处。(第一个故事中对联巧妙之处在于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第二个故事中对联巧妙地将“一百四十一”这个数字隐含在一些典故和非数字的文字中,因此称这副对联是绝妙的“数字对联”)

2、“扇”是个多音字,注意区别。注音、组词、练读。

第三、四课时习作

1、充分交流,开拓思路,激发兴趣:

习作前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什么,互相启发,打开思路。

2、指导习作,不拘一格,强调清楚:

习作时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后,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把内容写清楚。

3、全班交流,欣赏评价,讨论修改:

进一步打开思路,全班评价,以欣赏为主,发现别人的精彩之处进行点评。另选一篇缺点明显的习作,讨论怎样修改。引导、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4、了解寓言的特点,激发阅读语言的兴趣,课后自己读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

1、了解寓言的特点,激发学习寓言的兴趣。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

3、指导带着理解,有感情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教师引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以前的语文课当中,学习过哪些寓言故事?哪篇寓言故事给你的印象最深?你知道寓言有什么特点吗?

二、教师随机引向深入:对呀。寓言故事确实是我们少年儿童非常喜欢的文学形式。有人这样评价寓言:“寓言是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很多的东西来;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地比喻做成。这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寓言故事,看看这个魔袋能带给我们什么。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读准以下字词:

出示课件: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蔡桓公、梭子、绑住、虱子、百发百中

四、学习第一则寓言《纪昌学射》

(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什么?还想了解什么?(此处可结合学生课前查找的资料作简单介绍)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己流利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读文后,概括:纪昌想拜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让他下功夫练习眼力,飞卫照着他的话一一做到,最后成了一名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2、思考:在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

3、结合学生的主要问题,先弄清飞卫为什么不教纪昌射箭,而是要他先练习眼力呢?

第一:指读课文2、3自然段,思考:飞卫让纪昌练习怎样的眼力呢?

(一是“眼睛牢牢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把一件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

第二:想一想:飞卫为什么要这样要求纪昌呢?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只要有道理,符合客观实际,不做统一答案要求)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飞卫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好老师,不愧为名师)

第三:纪昌按老师的.要求一一去做,这一练就是好几年。在这几年的枯燥的眼力练习中,纪昌又是怎样做的呢?默读2、3自然段,划出纪昌是怎样练习的?把自己读后的感受写在旁边。

出示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体会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中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第四: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纪昌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决心、恒心、毅力,与他成为一名射箭高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五:重点指导朗读2、3自然段。读出寓言夸张地描写,仔细揣摩人物行为心理,进一步理解体会人物形象。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结合生活实际,你能举例说说吗?

五、老师总结谈话:要我说呀,寓言还是智慧的花,哲理的诗,神奇的魔袋,今天,你能从这只魔袋里取走什么呢?

(引导学生谈出这则寓言的收获,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见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是做什么的呢?

(简单介绍扁鹊的高超医术及他对我国医药界的重要影响。)

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因为故事虽然简单,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扁鹊与蔡桓公之间怎样一个小故事?

三、默读课文内容,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样?把相关内容画在书上。

四、交流体会:

(一)指导朗读,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

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有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之前会怎么想?第三第四次呢?

“蔡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的蔡又会怎么想呢?

(二)蔡桓公怎样就不会死了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

(皮肤上的小病---皮肉上的病---肠胃里的病---骨髓里的病)

(三)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讨论: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支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四)交流得到的启示: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小问题时及时解,决,否则酿成大祸就无药可救了。

(五)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五、寓言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乐读爱读,并给读者以深深的启迪。让我们课下多来读读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吧。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体裁的特点,一是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二是让学生学会简要概括故事内容,练习讲故事;三是以课文为出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在教学《纪昌学射》时先让学生读懂故事内容,将故事分为练不眨眼——练把小东西看大——练射箭,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以上顺序讲故事,最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神奇的玻璃家族》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本课把科教知识内容以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因此,针对略读课课型特点及本课体裁特点,突出“略”字,略的是教师的精讲细说,重导轻教,强调细说自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把握文章大意,在读重点对话片段中,训练学生概括事物特点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学会书写,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通过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正确读写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表演自己喜欢的对话,了解课文介绍的五种神奇玻璃的作用。体会作者介绍玻璃的表达方法,进行说话训练,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抓住并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东西。同学们,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对玻璃的了解吗?(学生交流)

2、你们知道得真不少,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和玻璃紧密相关的课文,课文中所介绍的玻璃与我们已知的玻璃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引入课题,板书:神奇的玻璃家族。齐读课题。

3、再读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神奇”是真么意思?(表示“神妙奇特”的意思。)玻璃神奇在哪里?那么这篇课文中有哪些神奇的玻璃呢?它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泡沫嘀咕拳头

擂鼓噢大拇指

防盗窗帘

安然无恙情不自禁

三、初读课文,感知问题

“新型”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有哪些新型玻璃呢?它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处呢?

1、设疑自探

课文提到那些玻璃成员?

有那些神奇之处?

2、解疑合探

交流第一个问题:玻璃成员有哪些?

3、自探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做批注。

明确:课文一共详细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有泡沫玻璃、夹丝玻璃、隔热玻璃、变色玻璃、吃音玻璃。

明确:简略介绍了六种新型玻璃:电子玻璃、可钉钉玻璃、防弹玻璃、防盗玻璃、薄纸玻璃、自洁玻璃……

4、理解词语

新型:新的类型,新的品种。

热火朝天:形容人们活动时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安然无恙:没受一点损伤。

情不自禁: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5、泡沫玻璃、夹丝玻璃、隔热玻璃、变色玻璃、吃音玻璃,这五种新型玻璃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1)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安全可靠

破碎后碎片连在一起,不飞落

(2)隔热玻璃:

炎夏,能阻挡阳光

寒冷,能阻挡冷空气

使室内冬暖夏凉

(3)变色玻璃:

颜色随阳光强弱改变

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强弱

(4)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5)泡沫玻璃:

轻巧耐压,能造浮桥

四、课本内容梳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夹丝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用途________

变色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作用________

隔热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

吃音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五、细读课文,质疑再探

1、课文还简要介绍了哪几种玻璃?

2、再次浏览课文,提出你的疑问?

六、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

1、段与段之间过渡自然,句式多变化。

2、每段都先讲各种玻璃的特点,再讲各种玻璃的作用。

3、语言生动有趣。

七、内容拓展

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东西,你还知道玻璃有哪些种类呢?它们有什么用处?课后自己去查查资料再和同学交流。

八、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不少新知识,希望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同学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长大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东西,你还知道玻璃有哪些种类呢?它们有什么用处?课后自己去查查资料再和同学交流。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尊严》这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

这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好文章,让学生在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理解并积累“惬意、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一些描绘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

2.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懂得一个人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通过抓住哈默的言行、神态,体会他自尊的可贵品质。

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将来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有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他面前,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读完《尊严》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指导“尊”字的写法及易漏笔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建议: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尊严”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独立自读。

3.反馈自读情况。

(1)简述故事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指导练写难写生字。

三、聚焦“尊严”。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2.指名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点拨。

(1)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从年轻人跟其他难民的不同表现,暗示他的“尊严”使他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2)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坚持通过劳动来获取食物,这就是尊严。

(3)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不劳动就不能白吃东西。这就是尊严。

(4)“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年轻人的倔强正显示出他对于尊严的坚持,无论如何绝不放弃尊严。

(5)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他知道如果不让他干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

正是年轻人身上的尊严赢得了杰克逊大叔的赞赏。

(6)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即使饿到了极点也要忍住,也要先通过劳动来获取食物,这就是尊严。

(7)杰克逊大叔微笑地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说:“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您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

尊严让年轻人获得了工作的机会。

(8)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尊严让年轻人获得了幸福。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2.课外阅读名人传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听写生字新词。

二、复述课文内容,再现“尊严”形象。

(运用积累的词语:“沃尔逊、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款待、例外、捶背、许配”,引导复述课文内容。)

三、走进杰克逊,领悟“尊严”神韵。

1.回顾大叔的言行,体会其内心,感受其独具慧眼,真诚待人的品行。

2.想象哈默两年中的行为,联系哈默所取得的成就理解大叔对女儿说的话,体会尊严的价值。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讨论、拓展,体会“尊严”价值。

2.默读课文,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从哈默和大叔身上学到了什么?

3.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做“尊严”?根据自我体验练读课题。

4.师生交流收集的资料,受到维护自我尊严的熏陶。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www.teniu.cc 浔中中心小学

年__春_季__四_年级__语文_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9、自然之道(第一课时)

主备人

执教者

教学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

2、明白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听写导入,温故知新。、师:同学们,听老师的提示我们来默写几个词语,请两个同学上黑板默写。

(1)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

(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鱼贯而出)

(3)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气喘吁吁)

(5)吃得特别饱。(饱餐一顿)

生:(订正写错的字)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利用听写词语填空。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结果让食肉鸟()。“我们”()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干了一件()的蠢事,真让人后悔不已。

二、置身文中、换位思考,感受愚不可及。

学习三至五自然段

(一)学生自主学习

师:在这一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话中,有一个词语是“愚不可及”。

出示(比较):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要想把书读懂读好,就要把自己置身于之中。现在我们就是那一行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真是愚不可及了呢?细细读课文,不动笔墨不读书,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

生读书,从书中找依据。

师:我们每个人都能静心读书。好,现在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你们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新课标第一网

生:(读文)

师:同学们能从书上找到有关的句子,这一点很好,怎样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理解呢?你们看,我也是那其中的一位游客,我是这样想的:

(二)指导把书本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1.老师举一:把刚才那位学生的发言进行转换。

师:比较一下,老师所说的与你们怎么不一样。

师:对,你们说得很好,就这样读书,把自己置身于之中。自己再来读读刚才你找到的句子,把他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

2.生反三:

生:(继续读书,尝试把书本语言进行转化。)

师:把自己读书的成果和同伴交流一下。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些句子说明自己愚不可及的。

生交流。

(针对向导的一段话,呈现,生充分交流后,师总结:向导说话的内容,说话时的语气无不在提醒着我们,可我们就是听不进去呀,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呀!)

过渡:愚不可及的事还有呢?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认为自己愚不可及了。

出示: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的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生:(自由读,齐读)

成百上千、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伴而出,浩浩荡荡的场面本是多么壮观热闹,可如今却意味着惨不忍睹。

三、置身文中,感同身受,体悟愚不可及。

学习七、八两段

1、师:当我们看到事情的结果时,更是感到我们的愚不可及,大家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

2、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读: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天哪!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师: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此刻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我们捶胸顿足,呼天喊地——天哪!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回归: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3、指导朗读,升华感情

4、体会向导的“有知之愚”

师: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向导呢,何尝不自责呢?我们再把书读进心里去。(出示)

他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谁能体会此时向导的心情,他在想些什么?

四、抒发心声,内化“自然之道”

师: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如果我们能了解自然之道,就不会有痛心的一幕。如果。。可是没有如果。大自然就是这样气象万千,充满神秘。同学们,读到这再看这“自然之道”,它还是简单的“规律”概念化的两字吗?你还感悟到了什么?好,拿出笔,写出你的感受。

写话:自然之道,神秘莫测,我深深的感到:

教后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

XX

年_春__季__四_年级_语文__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9、自然之道(第二课时)

主备人

执教者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6--8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结合朗读、对话、想象、感司等到手段来体验情境从而领悟内涵。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的教育,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听写导入,引发阅读期待、听写词语:侦察

欲出又止

鱼贯而出

口中之食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愚不可及

悲叹

2、学生订正并读第一组词语

(1读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感情朗读词语

二、学习6-8自然段,感悟自然之道

、默读6-8自然段,找出令我们震惊的场面

2、汇报交流:

(1)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2)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3)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铿鸟的口中之食。

(出示图片)孩子们,你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景象?

小结:的确惨不忍睹啊!引读: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3、理解: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你们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心情写下的这句话呢?

4、理解这句话中特殊的地方。

(引读该句)

(4)串读: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此时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抬头仰望天空——(生读第3句),看看,我们都做了什么——(生再读第3句);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不一会,生读第4句);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生读第4句)

(5)体会向导的悲叹

四、感悟中心。、出示美国作者伯罗蒙塞尔创作的《自然之道》原文的结尾,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2、小练笔,补充句子

3、引读该句,揭示中心。

教后反思: 课

件www.teniu.cc

第四篇: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课后题参考答案

第1课

古诗词三首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大家找〕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绘了儿童捕蝶的欢快场景。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让我们看到农民早出晚归的场景,蛱蝶飞又让我们感受到静中有动的情景。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第2课

乡下人家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答案大家找〕

7幅,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2.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

描写门前五颜六色的花和雨后春笋的景致我最感兴趣,本来是朴素的乡下,可是门前这些五彩缤纷的花朵、雨后的春笋又给本来朴素的乡下带来了勃勃生机,读完以后让我也向往乡下这样恬静安逸的生活。

3.读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像这样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答案大家找〕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选做

你眼里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答案大家找〕

大树也绿,小草也茂盛,花朵也艳丽,田园的风光真是美。近处,一棵棵大杨树挺直身板,抬起头,密密麻麻的绿叶里闪过一丝丝日影。远远地看去,这些杨树就像一名名威武的保卫者。小草又嫩又绿,茂密的草地就像一大块碧绿的地毯,躺在软软的绿地上,比躺在沙发上还要舒服。那的野花不是一般的香,在千里之外都可以闻到。每一朵花都神气十足地仰起头。每个人家的门前都有一块可爱的菜地,种有茄子、黄瓜、辣子、豇豆、草莓等蔬菜水果。从高处往下看,那些蔬菜水果就像一个个精英士兵,你就像那位大将军,准备率领十万精英去攻打敌人的城池。晚上,无数颗星星眨着眼睛,等我们睡着,星星才肯离开……

乡下的田园风光真是美不胜收,哪里的景色都比不上田园风光的美丽。

第3课

1.默读课文。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答案大家找〕

大人们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板,这就是天窗了。为的是在大风大雨,北风呼呼的冬天可以让屋子里有光亮不会像地洞那样黑了。

2.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答案大家找〕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啊!”跟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在这些情况下天窗就是唯一的慰藉了。

3.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答案大家找〕

(1)“扫荡”让我们感受到外面风雨的猛烈。因为我们可以透过这小小的天窗发挥无穷的想象,想象着外面猛烈的风雨,这要比真实的感受大十倍百倍。

(2)

从那小小的天窗,孩子们可以想象卜落卜落跳的雨滴,还能想象会唱歌的夜莺,霸气十足的猫头鹰,这些从“无”到“有”,从“虚”到“实”都是孩子们从无穷的想象中得来的。

第5课

1.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如,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答案大家找〕

为什么作者要安排小男孩发现琥珀呢?为什么在文中作者几次强调了几百万年呢?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答案大家找〕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炎热的夏日,在一片松树林中,一只小苍蝇正在悠闲地掸着翅膀,这时一只蜘蛛想要把它当作美餐,突然一大滴松脂滴落下来,将两只小生物包在里面,越来越多的松脂滴落下来,形成了松脂球,几千几百万年过去了,这个松脂球成了化石,也就是我们说的琥珀。

3.“推测”是什么意思?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下面的推测依据是什么。

〔答案大家找〕

“推测”的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根据上下文,找出合理的推测依据,思路清晰,理由充分。

第6课

飞向蓝天的恐龙

2.假如你是一个解说员,会怎样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答案大家找〕

两亿四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就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所以恐龙的一支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3.课文的不少句子表达很准确,如“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答案大家找〕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这句话中用到了“大约”,因为恐龙出现的时间是科学家推算出来的,所以句子不能用肯定的词语,“大约”一词用得恰到好处。

“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这一句语言表达准确,这是科学家根据化石状态推测而来的,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小练笔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答案大家找〕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第7课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1.朗读课文,把文中的科技术语读正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

什么是纳米?纳米技术的新奇体现在哪些方面?纳米技术都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了呢?

2.“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选择其中一句话,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大家找〕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利用纳米技术制成的微型药物输送器,可携带一定剂量的药物,在体外电磁信号的引导下准确到达病灶部位,有效地起到治疗作用,并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用纳米制造成的微型机器人,其体积小于红细胞,通过向病人血管中注射,能疏通脑血管的血栓。清除心脏动脉的脂肪和沉淀物,还可“嚼碎”泌尿系统的结石等。纳米技术将是健康生活的好帮手。

选做

如果让你利用纳米技术,你会把它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发挥想象说一说。

〔答案大家找〕

我会用到我们穿的衣服上,我会研制一种不用晾干的衣服。在我们洗完衣服以后,这种纳米材料就会把水分全部吸收蒸发,洗干净的衣服就可以直接穿上了,不需要再晾晒了。

第9课

短诗三首

2.“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答案大家找〕

让我想起了与母亲相处时的情景,我依偎在母亲身边,诉说心事,给人温暖安逸的感觉。

3.朗读第2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答案大家找〕

这首诗写的是冰心对大海的感受,是对大海的赞颂。

4.第3首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答案大家找〕

第一个“风雨”是大自然中的风雨,第二个“风雨”是诗人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活动提示

〔答案大家找〕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10课

绿

2.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答案大家找〕

诗人笔下的“绿”是春天的树叶、小草等,一阵风吹来,它们随风飘动,仿佛舞者在跳舞,跳出有节奏的舞蹈。

3.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

〔答案大家找〕

宗璞对西湖的“绿”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将绿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譬如“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可视、可感、可触,且层次丰富,气氛浓郁。

第11课

2.读一读,选择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答案大家找〕

挺拔的白桦站立在那里,四周是姗姗来迟的朝霞。在朝霞的映衬下,白桦闪着灿灿的金晖。

白桦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它虽不具有那种姹紫嫣红的美,可是却这样默默地奉献着它的魅力,这样悄无声息,却又让你难以忘怀。

选做

〔答案大家找〕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活动提示

〔答案大家找〕

神奇的书

没有一座明亮的灯塔,能像一本书,为我们指引人生的道路。

没有一座神奇的宝库,能像一位老师,帮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

即使你家境贫困,也没有任何东西能挡住,你在书的王国漫步的身影。

多么其乐无穷的书本,可是它装载了,人们一生中的全部美丽!

第13课

1.默读课文。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答案大家找〕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这两句话中的“吧、啊、呢、多么”等语气词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朗读的时候要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说说第1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课文还有哪些自然段的写法跟它一样。

〔答案大家找〕

讲了猫的乖巧、贪玩和尽职。第4自然段,在写小猫的可爱时也采用了与第1自然段一样的写法。

小练笔

读一读,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段话。

〔答案大家找〕

说他胆小吧,他的确有时候很害怕虫子,哪怕一只小小的虫子也会把他吓得魂飞魄散。可是,当他看到弟弟被人欺负了,他会马上跳出来挡在弟弟身前,摆出哥哥的姿态,吓跑那些想要欺负弟弟的人。

第14课

1.默读课文,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答案大家找〕

“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之前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它总是在那里不停地叫,吵得人心神不宁,它还欺侮最忠厚的鸭子。直到作者看到母鸡对小鸡雏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就不再讨厌母鸡了,反而是对母鸡表现出来的母爱加以赞扬。

2.老舍先生用词很严谨,他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母鸡真的就是这样。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答案大家找〕

负责:时刻警惕,看护鸡雏。“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

慈爱:“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勇敢:“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辛苦:“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

3.《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案大家找〕

在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作者从始至终表达的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第15课

2.课文里有许多表现鹅高傲的词语,如“引吭大叫”“傲然”“架子十足”。找一找,分类抄下来,再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高傲”写清楚的。

〔答案大家找〕

叫声:严肃郑重、引吭大叫、厉声叫嚣。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昂首大叫。

3.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答案大家找〕

(1)用鸭的步调急速衬托出鹅的步调从容,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鹅的“高傲”。

(2)

把鹅称作“鹅老爷”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鹅的“高傲”,体会到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阅读链接

〔名师来指导〕

两位作家的笔下的鹅的步态都是从容不迫,吃东西都是不紧不慢的。两篇文章在描写鹅的特点时都很细致,从动作到神态,让读者读起来仿佛这只鹅就在眼前一样。

第16课

海上日出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大家找〕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冲”字,一个“跳”字,生动地写出了太阳顽强的生命力和势不可当的威力,作者笔下的红日出海图是多么壮观,多么辉煌。

选做

〔答案大家找〕

文章曾经多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太阳当作人来写,突出了太阳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其中有一句:“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这其中的“冲破”和“跳”使用得恰到好处,把海上日出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第17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

1.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答案大家找〕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2.默读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答案大家找〕

“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运用“要是……准会……”的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

第18课

小英雄雨来

1.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带着这个问题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答案大家找〕

(1)雨来在夜校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他成为小英雄的思想基础。(2)雨来生活在一个革命家庭中,爸爸妈妈是他学习的榜样。(3)雨来机智勇敢,游泳本领高超,这是他成为小英雄的客观条件。

2.照样子给其他四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大家找〕

三、掩护李大叔

四、与鬼子斗争

五、误以为牺牲

六、雨来巧妙脱险

3.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再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大家找〕

第42自然段还乡河景色的描写作用:将天上飘着的浮云比作红绸子和鸡冠花,而这两种事物是红色的,实际上是对小英雄雨来那颗爱国之心的赞美。

第21课

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答案大家找〕

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

〔答案大家找〕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依然像玉壶里的冰心那样晶莹纯洁。”表现出诗人品行高洁,为官清正,绝不随波逐流的人生信念。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表现了守边将士不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第22课

文言文二则

1.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答案大家找〕

《囊萤夜读》:车胤谦逊有礼、勤奋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2.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答案大家找〕

贫:贫寒

弃:放弃

第23课

“诺曼底号”遇难记

2.“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

〔答案大家找〕

船长临危不乱,机智、果断地前后下了两道命令,沉着指挥,让船员们和乘客井然有序地全部撤离到了安全的地方。

感受到船长在危难之时,首先想到的是别人,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

〔答案大家找〕

生命是短暂的,有的人死了,轻于鸿毛,有的人死了,重于泰山。我们不能选择生命的长短,但是我们能够决定生命的价值。

第25课

宝葫芦的秘密

1.默读课文。说一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答案大家找〕

因为王葆从小就爱听奶奶讲的故事,在奶奶的故事中,宝葫芦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只要人们遇到困难,宝葫芦就会帮助他解决,拥有了宝葫芦就拥有了幸福。所以王葆也想要一个宝葫芦。

2.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答案大家找〕

奶奶给王葆讲了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因此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赵六的宝葫芦是自己掘地掘出来的。

创编故事:赵六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家里的活计总是比别人家的先干完,干完自己家的活,赵六也不闲着,左邻右舍地去帮忙。他的行为感动了天神,决定奖赏给他一个宝葫芦。有一天,赵六在自己家的地里挖坑浇水,谁知挖着挖着就挖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大葫芦,赵六十分纳闷,他把葫芦别在腰上继续干活。中午到了,赵六饿了,心想要是有几个热乎乎的大肉包子吃那该多好,他刚想完,手上就真的出现了几个肉包子,赵六纳闷极了。他突然想到了今天得到的宝葫芦,于是又想,再来一壶酒吧,就真的出现了一壶酒。赵六知道自己得到了一个宝葫芦,就拿着宝葫芦回到家。后来他就用这个宝葫芦帮助那些穷苦的人。

第26课

巨人的花园

1.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巨人花园不同景色的句子,对比着读一读。再想想花园的景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答案大家找〕

砌墙前和砌墙后,园子里景色的对比:

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巨人对待孩子们的态度的对比:

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砌墙后和拆墙后感受的对比:

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啊……”

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花园会有变化主要是因为孩子们,因为有了孩子们才会有快乐和幸福。

2.画出课文中描写小男孩的句子,说说他让巨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大家找〕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

是这个小男孩让巨人懂得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于是巨人拆掉了围墙,把自己的花园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从此巨人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小练笔

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答案大家找〕

每天早晨巨人都满心期待地在花园里等待着孩子们归来。

孩子们一回来,大家都非常高兴,连花草们也露出美丽的笑容来迎接他们。看着花园又重新充满着活力,散发着朝气,这一瞬间,巨人感觉有孩子们很幸福。

每一天只要孩子们一有空,就马上来到巨人的花园,嬉笑玩闹,他们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摸来摸去,有的爬到巨人的手上,玩弄他的手指,又跳到他的肚子上翻跟斗,有的在巨人脚上玩躲猫猫,还有的在巨人头上帮他弄掉灰尘与落叶……到处都充满着欢乐。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板书设计: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模板通用(最终定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