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8和9的教学设计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69-1010226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5-26 10:09:32 来源:网络

第一篇:8和9的教学设计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3——54页。【教材分析】

教材把8、9的认识放在同一课时,编排上与6、7的认识基本一样,但是要求更高了,主题图上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更丰富了,并且所数事物的数量不像6、7那样明显,物体的位置打乱了,所以数的时候更应注重有序性。

8、9的基序数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虽然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数字增大必然增加难度,重点是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的意义的不同。【学情分析】

教学本节课前,学生已经认识了7以内的数,对于数的含义、顺序大小、组成等有了一些学习经验,也具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会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表达图意,并具有一定的小组学习经验,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和能力基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使学生学会认、读、写8和9两个数,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8、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劳动教育。【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8、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和9。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区别8、9和第8、第9的含义。【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 【学具准备】数学课本、小棒

【教学方法】创设游戏、生活情境,激趣 【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把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主、勇敢地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认识几个数字宝宝了?现在你们大声请出它们来。

2、今天我们继续认识更多数学王国的新朋友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8和9基数含义

⑴①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数一数,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活动、汇报

②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交流)有9只蝴蝶在花丛中飞。(师:你是怎么数的呢?蝴蝶乱七八糟的飞,你怎么数得清楚呢?我们怎么数才能把蝴蝶一只不漏地数出来呢?重点方法:可以数的时候每次做个记号)

③师:好,图中8棵树、8朵花、8个大字都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图中的9盆花、9只蝴蝶、9个人都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生回答,老师总结)

(板书课题:8和9)⑵动手摆8和9 利用小棒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⑶举例说说生活中8和9的数

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数一数,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8和9来表示。(学生活动、汇报)

师小结:其实只要我们平时注意细心观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教学8和9 顺序

⑴师:生活中有8和9,我们的计数器上也有8和9。(师拿出计数器)现在请一位小朋友拨7颗珠子,那8颗呢?(生上前增加一颗),通过刚才的演示,你知道8是怎么来的呢?那9颗怎么拨呢?现在你知道9是怎么来的呢?

⑵师:(出示直尺图)师:我们知道:在尺子上,从0开始,越往后面的数越怎么样?

8和9这两位数字宝宝,他们在尺子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同学们你们瞧,还有几个位置没有数字宝宝,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把这幅直尺图填完整。

⑶先填写,再顺读,倒读。⑷师:看着直尺上的数,你能向其他小朋友提几个问题吗? 学生间互问互答。

⑸师小结: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是好样的,从一幅直尺图上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为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鼓掌!

3、教学比较7、8、9的大小(课件出示点子图)

(1)先让学生数一数这三幅图上的点子数,然后看哪些小朋友说一说他们数的那么快的原因,有什么好方法。

(2)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他们的大小。(生汇报、师板书)

4、教学8、9的序数含义

(1)课件出示:动物园开运动会画面

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来了几只小动物?从左边起,大象排第几,小鹿排第几?从右数大象排第几,小鹿排第几?(2)做游戏“报数”

(3)提问:8只和第8只,9只和第9至的区别是什么?

[通过情景创设,很好的将基数和序数这个难点解决,并且学生主动的愿意参与学习和思考](4)练习:完成书本蝴蝶图

请把左边的8只蝴蝶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9只蝴蝶涂上颜色。生练习,做好后与课件对答案。

5、指导学生书写8、9 ⑴.指导观察 师:已经认识了8和9,你觉得8和9像什么?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8像葫芦,9像气球)

2.电脑课件展示8,9的书写笔顺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学生观察学习。

学生边观察师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方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字处连接,一笔写成。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注意要圆滑,不能有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左下方写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八1、2

四、全课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的作业是请小朋友们回去后,仔细观察在我们日常中还有什么物体的数量是用8、9表示出来的,下节课回来再告诉老师好不好?

五、板书设计:

8和9的认识

8>9 8>7 9>7 9<8 7<8 7<9

第二篇:《四季》教学设计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的设计力求体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求知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与此同时,我的设计整合了艺术学科的方法,使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音乐的旋律,图画的意境,使语文课堂变得充实、厚实起来,唤起一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真正喜欢我们的语文教学。

【教材分析】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贴近儿童生活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特别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教学本课时不仅要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表现自我,获得成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学生状况分析】

该班学生聪明伶俐,反映在课堂上是思维活跃,表现欲强。由于刚入学不久,学生的朗读存在较严重的唱读现象,只有个别同学朗读能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又由于深圳四季不分明,学生对四季的特征不是十分了解,给理解课文内容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讲课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朗读好的学生来起示范作用,课前要让学生去了解四季的特征。

【教学准备】cai课件、头饰、学习卡片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有四个小精灵要和你们交朋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师:小精灵春让万物复苏,小精灵夏使大地生机勃勃,小精灵秋让落叶飘飘,小精灵冬使大地白雪皑皑。人们把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课件演示)

(导入生动有趣,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划出生字。

2、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自读课文。

3、分组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

1、学生交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指导学习冬:

⑴ 指名朗读课文(出示:读一读)

⑵ 说一说:听了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说一说)

⑶ 指名表演雪人顽皮可爱的样子。(出示:演一演)

⑷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⑸ 学生质疑。(出示;问一问)

⑹ 学生观看录象,欣赏北国雪景。

⑺ 师生共同朗读表演。

3、学生合作学习:

⑴ 小结学法。

⑵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自由选择段落,选择学法)

4、集体讨论交流:

⑴ 学习春:

① 指名朗读课文

② 观看课件:春天,小草刚刚发芽,嫩嫩的,尖尖的,像什么?

③ 指导感情朗读。

⑵ 学习夏:

① 指名演一演夏天的青蛙和荷叶。

② 观看课件:说说你还知道什么东西的?

③ 指导感情朗读。

⑶ 学习秋:

① 学生质疑。

② 观看课件:理解谷穗为什么弯弯的。

③ 指导感情朗读。

四、认读生字

1、游戏:四人小组合作,帮助生字宝宝找到各自的家。

2、学生当小老师组织学习生字。

3、考一考。

五、配乐朗读全文

六、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认读生字。

2、学习基本笔画。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作业点评。

七、总结全文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四季的美景,学会了许多新的生字。大家有读有写,有说有演,学得非常好。你们瞧,我们教室四周贴了许多四季的图片,课后大家一边欣赏,一边模仿课文也来编编儿歌。

第三篇:9鲸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鲸的形体特点、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2)学习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3)学习本课生字词。(4)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通过默读,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

(2)通过讨论学习,了解课文是运用哪几种表达方法来介绍鲸。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会运用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来写简单的说明文。

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肺部、判断、胎生、过滤、又粗又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二、直接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九课《鲸》。

三、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通过查字典、问同桌或找资料等方法解决这些生字词。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找生读课文,了解生字掌握情况,发现错误,及时给予纠正。2.找生板书这课生字词,共同学习这些生字词。

3.找生再次读课文并且说说文章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本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告诉人们要懂得用科学方法去认识世界,去探索其奥秘。

第一部分(1):写鲸特别大。

第二部分(2):写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以及它适应海洋生活的过程。第三部分(3):介绍鲸的种类。

第四部分(4-7):写鲸的生活习性。

五、指导精读第1自然段,探究说明方法

1.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鲸的形体非常大,那么哪些句子具体说明鲸非常大?请你快速默读第1自然段,画出描写鲸很大的有关句子,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练习:

(1)出示课件,完成练习: 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2.读一读句子,说说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学生回答,老师相机点拨。

“列数字”。用过“十六万公斤”“两千公斤”“四万公斤”“十七米”等具体数字,准确地说明了鲸的体重、身长。

“作比较”。以熟悉的实物对比不熟悉的实物,以象和鲸作比较,还用“鲸的一条舌头”和“十几头大肥猪”相比较,说明鲸体形之大。

“举例子”。用“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的事例,更直观形象地说明鲸整个形体之大。

3.指导朗读,读出鲸非常大的特点。

六、精读第2自然段

1.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鲸的身体十分像鱼,又在海洋里生活,那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呢?

2.小组讨论、交流鲸的进化过程。

3.课件出示鲸进化过程示意图及相关图片,让学生复述鲸的进化过程。

引导学生抓住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在很远的古代”“后来”“又经过很长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抓住表示地点变化的词语“陆地”——“浅海”——“海洋”,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鲸是特大特重的动物,学习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这种最大的哺乳动物的特点作了通俗的说明。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八、作业设计 1.生字组词。

肢、肺、判、获、应、乳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找出描写鲸的外形的段落,找学生朗读,回顾描写手法及说明方法。

二、精读第3自然段,了解鲸的类别

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说鲸可以分为几大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一类是齿鲸。是根据有无牙齿来分的。

三、精读第4~7自然段,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1.自由读第4~7自然段,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并给段落分层。

课件: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成长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2.齐读第4自然段,思考: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体会两种鲸吃食的方法、过程。

3.自学第5~7自然段,了解说明方法。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说明方法:打比方。

(前面已经提到过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就不重复了。)4.鲸睡觉时有什么特点?轻声读读课文,找出鲸睡觉最明显的特点,并画下来。(要求简笔画即可。只要能画出几条鲸“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就行了。)这样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挑选画得好的,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来,使学生更清楚鲸睡觉的特点。

5.前面课文提到,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哪些习性可以说明?请认真看书找一找。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①鲸用肺呼吸,在水中每隔一定时间必须呼吸一次。②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四、创设情境,理解重点

1.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最喜欢的哪种鲸,说出这种鲸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教师重点对鲸吃什么、怎样呼吸、怎样睡觉这几方面进行引导。)2.学生交流练习,全班讨论。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第三题。

2.小练笔(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

睡觉生活习性呼吸进食方式鲸

齿鲸种类须鲸进化过程 陆地→海洋形体 大生长

在教学《鲸》这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填表画水柱,展示鲸的睡觉过程这一系列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基本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及特点;然后让学生找找本文的说明方法,最后在班上组织一个“巨鲸演讲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鲸,以鲸的口吻向大家介绍。上完后,感觉到有些教学目标已落实了,如:学生已了解课文内容,也学会了几种说明方法,但有些教学目标却没有好好地落实到课堂中,具体如下:学生基本懂得列数字,打比方这两种说明方法,也明白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但对“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却理解得不是很好,以后在上说明的文章时,说明方法一定要好好让学生再理解。

第四篇:9、《穷人》教学设计

9、穷人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重点】

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忆课文写了哪些穷人?

2、课文写了这三个穷人之间的一个怎样的故事?

3、课文赞扬了穷人怎样的品质?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过渡:以上我们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这节课我们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从课题看,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

2、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哪些课文、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举例说说。

3、浏览课文内容,看看本课在描写人物方面有哪些独特的地方?与前面学过的课文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认真读课文,找出环境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三、总结。

1、从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中体会到了穷人的勤劳和善良的品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对人物品质起很好的烘托作用。

第五篇:9雨后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 语文S版202_课标版 雨后(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由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写的儿童诗歌,作者选取了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运用生动的笔调,朴素的语言,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赤脚踩水嬉戏的欢乐情景,语言生动活泼,形象鲜活可爱,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少年儿童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极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美好回忆,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活泼又清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的天真之态、嬉戏之乐。诗歌语言儿童化,插图富有情趣,读来顿觉童趣满纸,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向往亲近大自然,这首诗正好向孩子们展现了雨后自由玩水的欢乐童趣,所以学生很喜欢这首小诗。依据学生的特点,本课的导入很关键,首先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带入雨后玩水的情景中去。在学习过程中,以读为本,熟读成诵,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或插图)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教学目标:】

1.了解雨后清新自然的色彩,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以读为本,熟读成诵,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2.朗读训练,体会“快乐”的情感和哥哥对妹妹的关心和爱护。3.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口语训练。【教学难点:】

1.朗读训练,体会“快乐”的情感和哥哥对妹妹的关心和爱护。2.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口语训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教学过程:】

【导入】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下雨动画和欣赏雨后图片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通过给学生观看下雨的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了情景,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激活思维。同时为后面讲课过程中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和语言训练打下了感情的基础。] 【讲授】

二、借助词语,想象画面 1.出示生词

赤脚 溅得高高 滑了一跤 神仙 哥哥 水淋淋 裤子 糟糕 痛快 妹妹 小辫儿 唇儿 裙儿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想象画面,齐读词语。

你们发现了吗,上面的每一行词语就是一个画面,读了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说清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4.学生读词语后汇报:

过渡:冰心奶奶也看到了这些,并把它们写在诗中,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冰心奶奶的诗中,走到那个雨后的广场去看看吧!齐读课题:9 雨后

[设计意图:先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习兴趣,因为第一课时学生对这首诗歌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基本能按照本诗的内容去讲故事。这样的导入设计,既复习了生字和课文,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引起学生阅读兴趣,顺利引入课题,可谓“一石多鸟”。] 【讲授】

三、体验生活,感情朗读

请大家把书翻到36页,数一数这首诗一共有几个小节?

1、学习第一小节。(1)自由读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36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节,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

(2)师配乐范读,生边听边想

请大家闭眼想象:你此时不是坐在教室里,而是来到雨后的广场。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

(3)交流体会中朗读

师:听完朗读,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

(用“广场上可热闹了:孩子们有的„„有的„„还有的„„”来串联。)小结:好一群快乐的孩子,好一个快乐的广场。(4)有感情地读

师:让我们一起看着大屏幕,一起走进雨后的广场,我们看到了,读(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配乐齐读第一小节)师:是呀,他们就像神仙一样,自由自在,开开心心。这群孩子中有两个最显眼的孩子,他们是?(板书:哥哥 妹妹)(学生跟着老师书空,师边写边指导识记字形。)【设计意图:给学生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

2、学习第二小节(1)看图说话:

师:快乐似神仙的小哥哥在干什么?(看图说)生: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师:“使劲”还可换成什么词?(用劲、带劲、起劲)

(2)指导朗读第一句:

现在你脚下有一潭积水,请你使劲地踩一踩。踩水快乐吗?水花到底溅到哪儿?把这份快乐带进句子读一读。(指名多人读)(3)指导朗读第2句:

A、他喊:“妹,小心,滑!”

师:可是,他光顾着自己玩了吗?你从哪句话读懂的?(你真会读书!)

你就是那个小哥哥,小哥哥,你好!你妹妹紧跟着过来了,你喊:“„„”(细节指导:声调提高或短促)还有谁想读?你为什么声音这么响?(广场上人很多,声音低了妹妹听不到。)

师:真是个细心的哥哥。(4)齐读第二节: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哥哥?(板书:关心)这样的好哥哥,你们喜欢吗?你还想当吗?愿意当小哥哥的同学请站起来,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二节,看谁更像好哥哥!

3、默读第三节,引导学生质疑互解

师:摔了跤的小哥哥又会有怎样的表现,请小朋友们默读第3节。边读边想:读了这一节,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可在句子边上做上记号或写出你心中的疑问。(学生质疑,学生帮助解答,不能解答的部分老师协助。)学生质疑:我不明白为什么小哥哥滑了一跤,把裤子弄脏了,还那么高兴呢?(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

师:值得我们来研究研究。小哥哥觉得什么事是令人糟糕的?可是转而一想,他又觉得(兴奋和骄傲呢)!什么事又让他引以为自豪呢!

学到这儿,请你说说:这又是一个()的小哥哥?(调皮,好玩,有趣,关心小妹妹)

小结: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掌握了第三节,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质疑,多思考,同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相信大家会变得更聪明。

【设计意图:通过读“使劲地踩着水”“溅得高高”“水淋淋的泥裤子”等词句,感受小哥哥踩水的酣畅痛快;从摔了一跤后的语言、神态、举动,体会小哥哥既为弄脏了裤子而担心受责骂,又为尽情踩水而兴奋,也为是小男子汉行为感到骄傲的多重心理。教师应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时机,引发情趣,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动笔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

4、同桌合作学习第四节(1)根据提示学习第四节:

我们可以看插图,说说小妹妹的样子;还可以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小妹妹动作的词语或做一做她的动作,想一想,你仿佛看到怎样的小妹妹?最后同桌商量一人读,一人演。⑵指名汇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说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妹妹?(3)演一演,评一评:

师:指名一人读,一人演。其他都是小评委,看她演得像不像?

指名评价:你觉得她演得像吗?为什么?“泥裤子”指的是什么?(小哥哥。)(“咬着唇儿”,不像男孩子们那样大呼小叫)(“提着裙儿”,不让雨水沾湿衣裳)(轻轻地小心地跑”,防止水中地滑)

你知道小妹妹想什么?(小妹妹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4)讨论交流:小妹妹为什么既害怕摔倒心里又渴望摔一跤?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利用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里构建反思型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试着表演,再通过对表演的评价来反思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又通过进一步的阅读体会再表演,把内化的语言、情感通过学生的有声语言及体态语言表达出来,继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活动】

四、回文朗读,课外延伸

1.师:学了这首小诗,在你眼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雨后!难怪作者说,(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相机板书:快乐 神仙)老师也被迷住了。《雨后》可真是一首好诗,给大家带来了这么多的快乐。想不想把这份快乐跟大家一起分享?请孩子们全体起立,老师给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把快乐带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雨后》配乐读)

2.同学们,快乐不仅在雨后,还在小朋友的交往中,在父母老师的关爱里,更在人们的心里。回家后请把让你感受到快乐的事物或情景用相机拍下来、用画笔画下来、用语言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最后把雨后的快乐延伸到同学的交往中,把语文学习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把快乐传播给在座的同学老师,使课文得到升华。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板书设计

9、雨后

关心 哥哥————妹妹 快乐 神仙

8和9的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