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过程)
编辑:梦回江南 识别码:69-1068460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7-17 11:40:5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教学设计(过程)

过程资料 教学设计:体会古诗词、昆曲、荷文化与苏州园林的比较法学习

(202_-04-14 17:54:51)[编辑][删除]

转载▼

第十九课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园林的分类;

2: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山水精神;

3:领会苏州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苏州园林的意境之美,体会中国传统宇宙观的探索。

教学难点: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园林?各地不同园林风格特点?

1、看世界园林图片找出各地园林不同点。提问:是什么原因而产生不同风格的园林。

—— 一方水土养育养育一方文化,各地的文化不同。

2、学生总结什么是园林。

园林是利用天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植和建筑布局,一般建造在城市中。

园林是供人们可游、可观、可居的地方。园林是是人们精神的家园。

3、欣赏欧洲园林和东方园林的不同。

欧洲园林的代表是法国的凡尔赛宫。

欧洲园林的特点:几何形、对称、规则、人工修建、一目了然、开门见山、规模很大、多是皇家园林。人工修建说明了什么?(人对自然的改造,是一种人工美)

东方园林的特点:小而精、多是私家园林。

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的描写: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条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我国古代人从开始就敬天、顺天,逐渐发展为崇尚自然、表现自然,处处离不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孟儒家思想,所以我们的园林风格追求的是自然美。

东方园林的审美准则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隐逸文化

今天我们要走进苏州园林,想要了解苏州园林就必须要了解苏州文化,首先了解苏州隐逸文化。

1、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据统计清朝状元有112位,江苏49位,苏州有24位。苏州可是一个状元城,更不用说还有更多的进士。苏州有这么多做官的,但是对朝廷作出特别大贡献的却不多,因为他们不喜欢做官,而喜欢做隐士,他们可不是要隐居在山林中,而是要隐逸在艺术里,隐逸在高层次的精神世界里。这些文人雅士经过仕途的风风雨雨之后,感到身心疲惫,要回到自己童年的地方,去领略清风明月。好像他们的人生又走了一个简单的轮回,但是不一样的是去时满船诗书,回来时一车银两。明朝时有一位富商,叫沈万山,富可敌国,但是他没有给我们留下半亩园林,历史上商人和文人不能归为一类,二者之间是有楚汉鸿沟。小隐隐于朝,中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这些大隐士隐居在闹市之中理水、叠山、建造亭台楼阁,经营花木,寄情于山水享受着“天人合一”,领略着“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的精神世界。

2、看图片,欣赏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芭蕉。

3、从园林命名看隐逸文化

n 拙政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政也。n 网师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n 沧浪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三、欣赏昆曲《牡丹亭》

1、昆曲的美学特征与园林美学特征相似之处

曲折幽深,直露中有迂回,舒展中有起伏

4、营造山水的手段 :以小见大。

用一句佛家用语来形容以小见大,“芥子纳须弥”营造园林要使人感到占地不大,但咫尺之间有天地,园林虽小,意境无穷大,玄妙无比。

游览路线的特点 :曲径通幽

观看曲径通幽的图片

四、空间经营手法

1、借景——是有限的空间与无限的自然天地重叠在一起,扩展视野,加深景深。

2、障景——多用在园林入口处,把园内之景收藏起来,不会让人在入口就把景色一览全余,这就是:景越藏,意境越深。

3、敞景——先障后敞,让人峰回路转,豁然开朗。

4、点景——万绿丛中一点红,使空间主次分明,兼有凝聚视线的作用。

5、框景——利用门框、窗框门窗外看,或形成山水立轴、或幽兰扇面、或竹花鸟册。

6、对景——人对景,移步景异。景对景,你在这个景点看着那个景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7、隔景、分景——园越隔越大,园越拆越小,隔景、分景可以创造出层次感。(园中有园,景中有景)隔景有实隔和虚隔两种,实隔一般用墙,虚隔一般用廊

(叶圣陶)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8、漏景——隔景不主张将园景完全隔死,要漏景,用窗来实现,并要有窗花,可以看到墙外朦胧不清的景物,成为下一步游赏园林的引子

考考你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1、借景

2、点景

3、障景

4、敞景

五、宋词的意境也是园林的意境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北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学生朗读

2、这首词轻轻地起调,很轻很淡,淡淡的阴冷,淡淡的郁闷,淡淡的愁思,回头看看房屋中挂的画屏,淡烟流水,再看看窗外飞花似梦,细雨如愁,一种甜美的感觉涌上心头。这首词我们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情趣,春花秋月,细雨微风,这些事情都是人们平时熟视无睹的,无动于衷的,可是在古代文人的眼中能化成美的瞬间,生活在诗情画意之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花木移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就是诗的意境,也是园林的意境。

六、草木情结、荷情结。

1、在花草树木的栽种中少不了“四君子”“梅兰竹菊”,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古代文人为什么喜欢这些植物?(这些植物能表达优雅、挺拔、傲寒的特点,这都是文人雅士借用植物的品性来比喻自己)。

3、景点题名

芙蓉榭、远香堂(取自于周敦颐的《爱莲说》中香远益清)、香洲、荷风四面亭、留听阁、藕香榭等,这些题名就像一节节相连的藕,只有这些水下相连的藕,才使我们看到苏走园林中这些美丽的荷花。

荷花所表达的丰富精神内涵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看图、品画、品诗。

盛开的荷:接天蓬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夜景的荷:千朵莲花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枯荷: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七、怎样才能更好地欣赏古典园林呢?

首先要做到“净心”,使自己心灵纯净,不染凡俗。是我们在对美进行欣赏时,要抛开一切尘俗欲念、一切功名利禄,只有这样,才能毫无妨碍地欣赏到美。如果心中装满了烦恼与世故,会对美景视而不见,很难做到欣赏美。其次要达到“静心”,不仅要做到心灵纯净,还要达到心态宁静、平和的状态,这样才能从容地体会园林之美,品味其中的意韵。躁动不安的心会看到花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热闹,却不会看到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淡泊。

再次是要有一颗“镜心”,像镜子一样观照景物、观照自然、观照人生,不仅要看到园林之美,还要形诸于心。与镜子不同的是欣赏者的欣赏活动不是被动的行为,不是映照,而是观照,是积极主动的精神创造性行为,在对古典园林的欣赏中,不仅要会赏景还要返观内心,与景相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都知道,审美欣赏的最高层次是精神层面的欣赏,如道德、人生理想、信念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四君子、岁寒三友的欣赏,自古至今久盛不衰的一个根本原因,这种富含精神内涵的景象比比皆是,有一颗“镜心”者会得到更高的审美享受。

要做到这三“心”,最基本的条件是要在人少的时候去游园,试想身边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你怎能“净心”、“静心”?再有,去游园前应先阅读其背景知识,对园林知识、美学常识有所了解,在游览时认真看简介、楹联碑刻,有助于欣赏理解,这样才不虚此行。

我国的自然山水园如同山水画一样,可观、可居、可游,又运用抑景、透景、对景、框景等造园手法为你的观赏增添了无限的情趣,使人无论身在何处,都有可赏之景,动观、静赏皆可。以静赏为例:静坐一角,总有可览之景。静坐细观时,会有许多妙处,看竹影上墙,风来影动;看风飞蝶戏,花木摇动;看小桥流水,波光荡漾;四时之景,阴晴晨昏,风霜雨雪,各有不同。再加上堪称我国古典园林一大特色的楹联题咏,它不仅为园林增添了人文色彩、文化底韵,更通过它的表意功能给游人的观赏以提示,触发人们的联想使人体验到园林中所蕴涵的无限意境,达到化景物为情思,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若是动观,则

可边走边看,风景一层层地展开,步移景换、移步易景。总之,永远有你赏不完的景,会不完的意。在园林中,除了视觉的享受,还有听觉美感,如松涛声、雨声、水声、虫唱声、鸟鸣声、风声,若是宗教园林,还有钟磬声、诵经声。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咫尺山林中,自有多方胜境。它可令你流连忘返、永不厌倦。许多人以“到此一游”为荣,拍照留念,但他只是到过而已,可曾知道,景非此景,情非此情,可曾品味过园林中深邃的意境?所以,我们不必凑热闹似地赶旅游旺季,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方式对于古典园林的的欣赏是很不相宜的。我们应该拣个人少的时候,在园林中漫步,让躁动的心平和下来,也许,你会有许多意外的收获。

八、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苏州园林的美,必须要挖掘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涉潜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这些都包含那些文化呢?(诗词文化、戏曲文化、荷文化、隐逸文化、佛教文化、绘画、吴门文化等)。

今天我们是对古代风雅的体味,与自然交流的一种体验,对人生情怀的一种追思和舒展,使我们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和对美的享受。下面我们在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课,我们再次感受音乐之美、自然之美、园林之美。

第二篇: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大家熟悉的《好汉歌》中有这么几句:“路风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到的“林教头”。(板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小说 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 流。《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ráo)狂夫之议也。”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章回体: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则。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馀回。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每回开头以“话说”、“且说”等起叙,每回末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之类的收束语,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章回体是为方便读者阅读,在民间说书的基础上,借鉴史书“纲目体”叙事体式,并吸收诗词、戏曲的艺术营养,综合创制而成的。因符合民众欣赏习惯,所以为明、清两代长篇小说所普遍采用。)

本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而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是: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林冲形象的社会意义。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尚且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卑劣、阴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

第三篇:教学过程设计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教学重点:种间关系

教学难点:常见种间关系的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别和联系 教具准备:PPT课件;狼追捕驼鹿的视频以及爱护地球视频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三维目标:

1.能说出群落所研究的问题 2.能举例说明种间关系

3.能划出不同种间关系中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4.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促使学生形成一种爱护其他生物以及地球母亲的热情

导入语:

在第二章和第三章我们在个体水平上研究了呆小症、巨人症、糖尿病以及植物的向光性等问题;接着在本章的前两节内容中在种群的水平中研究了种群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问题,那种群水平是不是我们生物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生:不是!

师:比种群水平高的研究层次还有哪些? 生:群落,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圈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有关于群落的问题之群落结构(与此同时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标题“群落的结构”并展示第一张池塘的图片),请问这个池塘里有哪些种群? 生:有芦苇,荷花,蜻蜓等等

师:那池塘里所有的鱼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那个水平呢? 生:哪个水平都不是。原因是池塘里的鱼有很多种,如青草鲢鳙等,所以它不属于种群水平,又没有包含池塘里的所有生物所以它也不属于群落水平.师:分析的很好,请坐!我们再回顾一下群落的概念(展示群落概念的图片并在黑板上写出“一.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师:在本章前两节内容中我们研究了,种群的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内容;那么在研究群落时我们要关注哪

些问题呢?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71页(展示第三张图片并在黑板上写出“二.群落水平所研究的问题”)

假设以池塘为例的话,我们主要研究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空间结构,种间关系,以及群落的演替等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其中的两个问题及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中间关系。首先我们先看一组图片,福建的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与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这两个地区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的集合都可以称之为一个群落,那么这两个群落的是一样的么?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不一样?你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生:因为群落是由不同的物种组成的,这两个群落所含有的物种的种类不同(课本图片中介绍了两个群落的组成)师:总结的很好。我们规定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课本72也中间偏左偏下有一段文字,其中说明了武夷山和西伯利亚泰梅尔半岛冻原上分别所含有的物种的数目,请问两个地区所含有的物种的数量一样么? 生:不一样

师:那么群落中所含有的物种数目的多少我们称之为? 生:丰富度!

师: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不同的群落它所含有的丰富度不同。生:可以

师:物种的丰富度在地球上呈现的大致规律是什么? 生: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师:随着海拔的升高呢? 生:逐渐减少

师:随着水深度加深呢? 生:逐渐减少

师:我们已经知道群落是由很多个物种组成,组成群落的物种他们之间是一个机械的组合呢,还是有其内部联系呢? 生:有其内在联系。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判断要有依据。

好,首先让我们看一段视频(狼捕驼鹿,2分钟)从这个视屏中我们可以的得出什么结论?

生:群落中不同的物种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如捕食)不是简单的机械组合!

师:总结的非常好,请坐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72至73页资料,等会儿我请同学回答与其相关的一些内容。不懂的地方可以先讨论讨论(留给学生两分钟时间)

请问在单独培养大草履虫以及双核小草履虫时他们的数量变化情况类似于我们学过的哪一个类型?(同时在课件上展示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的时间-数量变化曲线)生:S型

师:一开始种群的数量为什么会上升?后来一段时间内为什么其数量不再增加了?

生:一开始种群密度比较低,食物,空间等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因素都是相对较充足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增加;但是随着种群个体数量的增加,对食物和生存空间的争夺更加激烈,种内斗争加剧,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师:解释的非常好!请坐。

如果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时间顺延,请问曲线应该怎么样变化?

生:下降;原因是食物逐渐被消耗尽 师:分析的很好,请坐。

当我们把它们混合培养时,情况有没有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展示混合培养时时间-数量变化曲线)

生:混合培养起初时两个种群的数量都比较少,食物,生存空间相对比较充足,所以两个种群的数量都会增加,但是由于它们所生存的空间和食物都是有限的,随着种群的数量增加,它们之间的斗争加剧,在斗争的过程中双核草履虫占据优势,大草履虫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将逐渐被淘汰。

师:生活中不同生物争夺资源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让我们一起看两张图片。(鬣狗与秃鹫争夺猎物,大象与狮子争夺水源)像这样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争夺资源而形成的关系,我们称之为竞争关系(展示竞争概念图片)

师: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种群的数量为纵坐标,那么竞争关系的图线应该是什么样的?思考一下,等会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

画。(与此同时在黑板上画出横坐标和纵坐标,让同学分析其为什么要这样画,并展示正确的曲线图)

生物之间的关系除了竞争之外有没有别的关系了? 生:有!捕食、寄生、共生

师:很好!我们先看材料中猞猁与雪兔的关系。它们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为什么呈现出课本上的关系?(提示雪兔是猞猁的食物)

生:猞猁与雪兔存在相关性!猞猁的数量增加导致雪兔减少;雪兔减少,又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的数量又大量增加。长期调查发现,雪兔与猞猁相互制约,使他们的种群数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师:解释的很好。但如果没有猞猁了,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雪兔大量繁殖,会啃食树皮,吞噬大量牧草等,破坏植被,将导致水土流失!

师:回答的很好。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多吧? 生:多,狼吃羊,牛羊吃草(展示捕食图片)

师:同样地,我们应该怎么用图线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共同回答,展示图片包含捕食的概念并分析图线并总结出捕食关系曲线中所表现出的三个特点:1.先增先减者为被捕食者,后增后减者为捕食者;2.数量多的是被捕食者,数量少的是捕食者;3.两个种群的数量呈周期性变化)

好让我们再看一组图片,分析其中的关系是什么?

(展示菟丝子和蛔虫图片,分析后总结出寄生的概念)

那么我们如何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来呈现寄生者与寄主的关系呢?请同学思考一下,一分钟后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你的想法。生:(如果对,先鼓励肯定一下,然后让其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如果错了,敢于尝试,不错!然后和大家一起分析图线应该再么画,画出来之后分析其中的特点:1.起始阶段寄生者的数量会随寄主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2.当寄生者的数量太多时会导致部分寄主死亡;3.经过一段时间的斗争二者均产生了适应性变异,所以最后二者数量都达到新的稳定阶段)

师:我们再分析下面一组图片,请同学们自己判断他们之间的关系(地衣的图片,白蚁的图片;呈现图片后得出共生的含义)

那么这个我们又如何用曲线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呢?

(留半分钟思考,如果时间允许就请同学到黑板前做,其后步骤如寄生!)

师:刚刚我们解释了四个常见的种间关系,即竞争、捕食、寄生、共生,那么他们之间有哪些异同点? 呈现表格和学生一起做!

(做完之后播放保护环境以及其他生物的公益广告)我们人类也是地球上的生物之一,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处理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以及与地球母亲的关系,那么最后饱尝苦果的还是我们的人类。爱护其他生物,共建美好未来!

由于是工作以来第一次参加教学大奖赛,心中难免有些紧张。赛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图片以及视频等,心中的第一愿望并不是拿奖而是在课堂上要和同学们把问题分析透彻,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最关键的是不能有知识点上的错误。一节课下来后有成功之处但问题让然存在,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争取越来越好!一:成功之处

1.板书的布局比较合理(图文结合)

2.工作近两年来发现学生容易在课程的中间阶段走神,为了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所以在课程的中间阶段设计了一个狼追捕驼鹿的两分钟视频。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能够看出这一设计还是有成效的。

3.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单纯地用语言去表述效果不会很好,为了让学生能够较轻松地消化与吸收所探讨的新内容,我使用适当数量的图片去呈现本节课的内容,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

4.这节课讲述的是种间关系,人也是地球上生物的一种与其它生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处理好人与其它生物以及我们所生存的无机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才能更好地在地球上生存,不然人类也会走向灭亡!在偶然的情况下我想到应该在本节课的最后把本节内容升华一下,把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选择了一个保护生物与地球的视频去表达我的这一设想,目的是加强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实现本节课情态度与价值观的所要达到的目的!二:不足之处

1.板书还有待于提高

板书布局比较合理,但黑板上的字并不是很理想。书写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应向学生呈现出一副富含知识又充满文化功底的画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与三次讲台配合的才更加默契。2.语言功底不够

表现为普通话说的不标准、言语缺乏启迪性、措词有时候并

不是很恰当以及有重复性语言等等 3.应急预案不健全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部分学生的问题并没有充分恰当地解释清楚,导致本节课的实用性不强;对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引导不足!

4.本节课预设性强,生成性内容较少,学生的主动没能够充分地发挥。比如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收集一些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以及其它资料等,在课上与大家共分享其劳动成果。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去领会所学的知识,收获付出的快乐!

第四篇: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李洪星

Unit 2

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询问他人的意愿并表达自己的意愿。运用并使用句型Do you want to-----? I want to-------.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课堂气氛活跃,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句型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Yes, I do./ No, thank you.并学会询问他人的意愿和表达自己的意愿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并熟练运用句子: 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 Yes,I do./No,thank you.2、技能目标:

a)能听懂课文的录音并指出相应的地点。b)学说chant.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

五、教学难点分析

1、能灵活应用句型: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 ? Yes,I do./No, thank you.2、能流利询问他人的意愿并表达自己的意愿。

六、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

a.老师带领学生复习上一模块学习的韵诗。http://donghua.babytree.com/cartoon/13058 b.读本模块的单词。2.导入:

告诉学生:有一家外国人到中国来游玩。他们在谈论假期安排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让我们来听听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学习过今天的课文,同学们也要使用学到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旅行计划。

Warmer

T: Hello, boys and girls.Do you like traveling? Ss: Yes, I do.T: Where did you go? S1:...T: What did you see? / What did you buy? / What did you go with? / How did you go?

S2: …

Activity 1 Look, listen and point.1.出示一张中国地图,学生同桌看地图谈论,根据图片提示的内容,说出意思,用英语表达,让学生自由发言。http://map.51yala.com/ 2.教师提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来描述。(回答对的,及时给小组加星)

T: Where is Harbin / Beijing / Kunming / Guilin / Hong Kong? Ss: …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Harbin in winter?

What is the famous place in Beijing?

What do you like about Guilin?

Do you want to go to Hong Kong? Why(not)?

3.听录音,先完整地听一遍,注意Harbin / Beijing / Kunming / Guilin / Hong Kong上述地方的描述。

4.再听录音,跟读每个句子,注意听语音语调。第三遍听录音,分句跟读,理解意思。

5.用自己的话在小组内进行描述,每个地方说两句话。(老师提示,可用描写方位的句子,还有抓住这个地方的特征说。可用There is / are…等句型)

6.小组展示,各派一名代表说,说对的给小组加星。

7.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写出自己想去的地方Harbin / Beijing / Kunming / Guilin / Hong Kong,至少写两句话。仿照课本的例句写(I want to go to Beijing.Beijing is very big and very famous.)

8.小组展示,派代表在黑板上写出句子。集体订正。Activity 2

Write down the places you want to go.Then ask and answer.学生根据第一项内容的提示,选择句子进行练习, 仿照下列句型 A: 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

B: Yes, I do./ No, thank you.A: Why(not)? B: Because…

同桌练习说话,教师巡视指导。Activity Listen and repeat.听录音重复句子,注意特殊疑问句的语音语调,读2遍就行,抽查几个学生.Activity 4 Listen and say, then chant.1.听录音说chant.理解意思,指名说意思.2.拍手齐说, 分组说相结合,3.小组展示,说的又对又快的加星。Activity 5 Look, ask and answer.(重点练习)

1.自己先看图说意思,写出每幅图的单词或词组,不会的在小组内讨论,老师可适当帮助。容易忘记的词有:theatre, the Summer Palace, museum, ice cream。

2.仿照句型Do you want to visit the zoo? Yes, I do.Do you? 根据图上的提示,写出句子,同桌进行问答,练习说话,可让好学生板书

所写内容。(go to the park, go shopping, play football, eat an ice cream, visit the Great Wall, go to America, go swimming, by train, go to the theatre, go to the Summer Palace, go to the museum)

3.小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内闭上眼睛,摸图,摸到哪个图,就运用句型说话。

七、课堂达标

正确用Do you want to …? Yes.I do.说每幅图, 最少写出六幅图的句子,并说的流畅。

反馈纠正: 好学生独立完成,不会的学生可从书中摘抄,也可以借鉴小组内其他同学的句子,然后读熟。

八、课后作业: 1)每天听磁带20分钟; 2)完成本单元练习册上的习题。

3)给自己的朋友或笔友发一封email,讲述自己这个周末打算做的事情。

第五篇:教学过程设计

山美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课《指南针的故乡》教学设计

(一)课前课件播放《爱我中华》。

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课堂,走进本课的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二)谈话导入

播放课件,灰太狼去捉羊,但是却在草原上迷路了,分不清东西南北了,该怎么办?让学生来想办法,学生会提到指南针,那指南针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三)展示资料,交流探究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指南针的资料。指南针的作用是什么,引出航空,旅游,南极考察都要用到指南针。

(1)学生展示资料、集体交流。教师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方式。(2)教师展示资料,播放课件。让学生从资料中又了解到了什么?

2、谈话。

我国古代有闻名中外的“四大发明”你知道那些四大发明的知识?学生依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回答。

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发明,自愿结合分为几个小组,成立“活 字印刷术小组”、“火药小组”、“造纸术小组”,“指南针小组”每个小组可以针对这项发明的时代、条件、原理、贡献等进行研究。

3、小组共同研究。

4、集体交流,播放课件。

5、小结:这四大发明相继传入世界各地后,对世界科技文化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四)小组探究,激发情感。

1、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情况,分类结合为各种小组(如医学小组,数学小组,天文小组),组内交流后,全班展示。

2、让学生畅谈感想。经过交流,你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什么感受?学生谈出自己的感想。

3、教师小结: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创造了光辉 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自豪。

(五)提出问题

在古代,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些国家对世界做出了贡献?这时引出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展示“四大文明古国及其位置图” 在图上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关于四大文明古国的资料,引导学生发现孕育四大古国的河系。板书设计:

4、指南针的故乡

指南针

四大发明:

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四大古代文明古国:

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

教学设计(过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