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教学时间
主备人 白富祥 执教者 白富祥 签审者
课题
三 峡
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二)能力目标
1.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2.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三)情感目标
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教学难点
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教学方法
朗诵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课件、展台
教 学 过 程
备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初度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①厥()叠嶂()曦()月 襄()月 沿溯()素湍()绝巘()飞漱()长啸()属()引 哀转()
②辨明词义
通假字:略无厥处(通“缺”,空缺)
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古今异义:(主要了解在具体语境中所表达的古义)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冲上)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真,实在)
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略无阙处(毫无)b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c夏水襄陵(漫上)d不见曦月(阳光)
e或王命急宣(有时)f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g不以疾也(认为,觉得)h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i素湍绿潭(急流的水)j飞漱其间(冲刷)
k良多趣味(很)1.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m.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n.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山----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高峻美
三峡 夏---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奔放美
水 春冬---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幽美
秋----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凄婉美 5、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课后
反思
《三峡》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教学时间
主备人 白富祥 执教者 白富祥 签审者
课题
三 峡
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二)能力目标
1.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2.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三)情感目标
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教学难点
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教学方法
朗诵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课件、展台
教 学 过 程
备注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放
在上一节课,我们着重理解了全文的基本内容,我们一起重温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根据文章写作思路想象三峡壮景,并有感情的朗读。
山----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高峻美(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三峡 夏---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奔放美(层层铺陈、侧面烘托)
水 春冬---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幽美(大笔点染 生动精练)
秋----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凄婉美(正面摹声 侧面引用)
二、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这节课我们着重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
1)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 山 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2)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3)三峡美景让人赏心悦目。写景是为了抒情,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 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4)请同学们欣赏课文,并结合练习提示,领悟文章的写法之妙(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1、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 面体现了山峦的,山势的 ;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 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
学生悟点:
教师点评: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 手法,突出水势。
学生悟点:
教师点评:这段从浩大、险恶、湍急三方面描写三峡的水势,突出江水湍急、凶猛的特征。从侧面突出夏水湍急的语句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夏季的江水,作者运用了“层层铺展”的手法。
3、本文描写生动、精练,写“湍”用,写“潭”用,写“柏”用,写泉用。写景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写出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学生悟点:
教师点评:山静、泉飞、怪柏、水奇,静中有动,声色分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俗的图画。
4、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 面摹声,又从 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
学生悟点:
教师点评: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本来“林寒涧肃”已经是够凄清的了,“容谷传响”的“高猿长啸”已经够凄异了,啼声的“哀转久绝”已经能够让闻者倍感寒意了。在尽写了山光水色之后将笔触转向“猿”与“人”,从而深化文章意境,这就是作者的妙笔所在。
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教师小结: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准的描写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三峡的美。
三、背诵美文
教师点拨: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的风厚的文学功底,在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当代散文家 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这样的美文,读的时候,一定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用心体会山的高峻,水的湍急,春冬的静谧,秋的凄凉,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情”。同学们,让我们让我们满怀对这篇美文的喜爱,饱含感情的读起来并背出来。
四、比较拓展
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1)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2)这一首诗所表达的感情与课文一样吗?
这首诗所表达的心情是愉快的;课文所表达的心情是悲凄的。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课外延伸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看: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观。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三峡是美丽的。其实我们身边也有美丽的风景,我们白云山就是一个著名的风景点,请同学们学习郦道元的写景的手法,写一篇短文来向游客们展示白云山的美。
课后
反思
第二篇:三峡教学设计最新
三峡教学设计同学们,假如你有一个外国的小朋友来咱们中国游玩,你打算带他去中国的那些地方呢?并说说理由?学生畅谈有这样一件事,当一位外国友人询问我国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如果只到中国的一个地方旅游,应该选择哪里时?他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三峡,可见三峡的魅力无穷,那么三峡究竟有什么值得余秋雨先生这么大力推荐呢?为了完成三峡之旅,我为大家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导游,他就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先生。我们将在郦道元先生的文章中神游三峡。可能大家都还没有去过三峡,也对三峡很陌生,首先我们先通过一组图片来了解三峡,解开她神秘的面纱。教师解说词: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如此的美景,叫人如痴如醉,那么郦道元先生笔下的三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咱们快点的打开书,一起去书中游览三峡吧。同学们,这是一篇游记散文,那么我们学习此类的文章应该解决那些问题呢?学生畅谈二.读美文好,我们就带着这些学习目标来学习课文。学习语文离不开朗读,对于这样的一篇美文亦是如此,同学们,首先老师给大家泛读文章,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文章的生僻字的读音,注意疑难字的写法,注意语句的朗读节奏。大家听懂了么?(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老师课文朗读完了,这篇文章文质兼美,通过朗读可以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请同学们看看有没有仍然感到困惑的字音,如果没有,请同学们自己大声的朗读文章(同学朗读课文)同学们在下边读得不错,通过朗读,老师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对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相信在我们疏通了文意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后,朗读会更加精彩。下面就请同学们参照书下的注解结合工具书就课文翻译出来,遇到不懂得的问题先做下标记,我们一会一起来解决。解疑
那同学们,现在大家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写了三峡的那些自然景色呢?生:写了三峡的山和水,这位同学说的对不对,谁还能在详细的说下。生: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三峡的山。后面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三峡四个季节的景色、又更近了一步,谁还能说下生:写景色作者按照夏季。春冬季节和秋季这样的顺序写的。好,总结的非常好。那现在我们就来赏析三峡的山。看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现在看第一自然段,大家能说出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么?分析三峡的山的特点同学们我们分析了山的特点,现在我们就用声音来读出三峡山的特点,我觉得当我们读到山的连绵不断的时候声音可以拉长些,那我们读到山的高俊时候我们的声音就上扬好不好?好,那我们一起来试下吧。连绵不绝的群山,耸入云天的峰峦,雄奇险峻,苍天一线,这也更让我们不得不惊叹郦道元的生花妙笔,那么他又是如何能抓住特点来描写三峡四季之景呢?请同学们一起讨论赏析文章的后三段,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勾画下来。学生一起交流。分析三峡夏季水的特点如果说山塑造了三峡的形,那么水便是三峡的魂,郦道元被后人誉为缮写山水的大手笔,下面我们来看看他又是如何描写春冬景色的??交流
春冬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真是无处不苍翠,流水尽飞泉,郦道元仅用只言片语就勾勒出色彩相间,动静相生,俯仰生姿的画面,用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来形容此景应是再恰当不过了。那同学们想一想那句话最能概括三峡春冬之景呢?清荣俊茂最后让我们看看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致呢?同学交流讲到这里我们用什么词语来概括三峡的秋景合适呢?同学们互相合作,共同欣赏了三峡,那么谁能总结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呢?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想去三峡么?不只是你们想去,许许多多去过三峡的和未曾去过三峡的都想在睹她的芳容,因为那里现在正在建设着一个举世瞩目的工程三峡工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以往那一泻千里,气势逼人的长江,如今变了温柔许多,他缓缓流淌,低声吟唱,仿佛在欢迎大家到三峡旅游。
第三篇:《三峡》教学设计(定稿)
《三峡》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教学板块】朗读—品析—欣赏—背诵 【教学过程】 情境切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三峡》(展示课题)。先看三峡简介(多媒体播放三峡风光辑录片,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摧眉折腰啊!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他的描绘一起来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本篇课文的学习分为四大板块进行(文字投影)一: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音把语音读准。
2.再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顺。(第1、2步中穿插字词落实)
3.听老师带着惊叹、赞美之情吟诵课文。学生学读。
4.读完课文,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自由讨论交流一下。二: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1.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美”说一句简单的话。(老师起个头:三峡的山美。同学们可接着说:水美、激流美、瀑布美、树美、声美、高猿美、民谣美、秋天美„„)
2.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模糊的影像了,但太模糊了,能不能在后面加一句描写的话呢?譬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同学们准备一下,先在小组里说,后在班上说。(学生自由品析三峡之美)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是文字能穷尽的呢?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像中,你能再说一句想像的话吗?
老师给大家作个示范: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4.老师找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音乐声起,一幅幅三峡美景尽展眼前)
三:欣赏课文,揣摩妙点。
1.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老师举个例子: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2.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3.教师小结: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丰富的游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
四: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这样的美文,我们理应先睹为快,先背为幸呀。同学们,让我们轰轰烈烈地读起来,背起来。我们先请4位同学试背一下,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学可以小声地和背、齐背、吟诵。同时,在笔记本上作点词句赏析积累。
结束语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三峡过去是我们的骄傲,今天它仍是中国人的自豪!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第四篇: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运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让学生自己来查找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的影像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自主地探寻知识。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学会翻译,理解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背诵的目的。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文学素养,进而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①查找有关三峡的知识、图片等。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③朗读课文。
2、教师准备资料:①《话说长江》中关于三峡的影片剪辑。②“告别三峡”文化专题的图片、绘画等。③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式:
启发讨论、互动合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屏幕:一幅两岸高山,中间流水的三峡图)
1、由三峡的“峡”字破题导入课文:峡是什么意思?注意它的偏旁和字义。(两山夹水的地方)
2、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要表现三峡,一定要抓住什么景物来表现呢?(山、水)
二、观看《话说长江》中有关三峡的一段录像,请学生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
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特别是画出或写出山和水的特点。
三、同学分组讨论评价,选出最佳“三峡小画家”和“三峡小作家”。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请获奖者和小评委们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特别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突出了三峡山水的什么特点。
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基础学习。(多媒体内容随具体情况而定)
1、其实,远在北魏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就曾经描述过三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看他是怎样写三峡的。
2、学生看注释,主动获取有关郦道元、《水经注》的知识。
3、检查预习情况:阙 嶂 曦 襄 溯 湍……并找一找这些词在哪些句子里,说说含义。同桌之间可交流讨论,共同解决。
4、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可单个读,可分男女生读,可整体朗读)划分句间停顿点拨:
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课后练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疏通文意。(多媒体显示疑难字句)
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点拨引导,集体解决疑难字句。
二、出示思考题,请同学思考、讨论完成,做好圈点勾画。(多媒体显示思考题)
1、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表示。
三、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达到背诵目的。(多媒体板书)
1、请学生朗读有关山的语句,找出关键字词说明山的特点。
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山的语句。
3、请学生朗读有关水的语句,说出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顺序:①季节顺序:夏、春冬、秋;②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
4、请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说明每个季节水的特点。
夏季 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
春冬 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
秋季 关键字词: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悲
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5、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水的语句。
6、给学生一定时间,独立温习背诵全文,最后齐背。
四、结合自己的作品(第一课时观看《话说长江》中有关三峡的一段录像后,请学生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谈谈对本文的感受,然后试着模仿或修 改自己的作品。可引导学生从语言运用、材料安排、结构布局等方面分析。
①本文语言精练,仅用百余字,却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诸多气象。
②语言富有表现力,情景交融,三峡的千姿百态尽在眼前。
③描写顺序先大后小、先总后分,层次分明。
④选取极有特征的事物,寥寥几笔,使读者身临其境。
⑤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
⑥笔法多变,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工笔刻画,有全景鸟瞰、特写镜头等等。
学生可各抒己见,只要有理有据,都值得鼓励。如学生回答不到位,可由教师补充讲述。学生模仿、修改后的作品,教师要及时关注、指正、鼓励。
五、拓展思路,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有关三峡的古今诗词、歌谣以及三峡工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课后练习
1、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2、补充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和余秋雨的《三峡》,比较三者之间的异同。
第五篇: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永年第十五中学 贺社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重视朗读训练,指导学生在诵读中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备:课件展示苏通大桥的壮美画面,并配上相关的文献资料说明,同时在《蓝色的多瑙河》的背景音乐烘托中,师生就苏通大桥的壮美身姿作短暂交流。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江映衬了桥美,桥点缀了江美,可谓桥美江更美。而在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的眼中,三峡才是长江最美的江段,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笔墨,去领略一下1500年前长江三峡的优美风光。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30页。
二、走进作家,了解出处
首先,让我们结合书下注释,共同走进文章的作者,对他的情况作进一步的了解,哪位同学自告奋勇的为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学注意用笔圈画出要点。(学生朗读)
老师再为大家补充一下。(出示画面,学生齐读)①郦道元,“自幼好学,历览群书”,著有《水经注》。
②《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读通课文,正音清句 好,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自读课文的方式共同走进美丽的三峡,同学们读中可以将值得读准的字以及值得读清的句子圈点勾画出来交流。(学生自读,圈点勾画,小组交流)
优美的文章需要优美的朗读,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名家的朗读,同学们注意听准字音,听清句读,并加以圈点勾画。(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并圈点勾画)
如此美文,我想大家更愿意自己读来试试,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后我们一起来评点他朗读的优点和不足。(学生推荐朗读,读后师生评点交流)
四、读懂课文,感受美景
现在请同学们参照课下注释,再次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把意思难以落实的词或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小组交流,疏通文意。(学生质疑释疑)
老师再给大家补充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子。(出示画面,学生回答)相信大家对文章的大意已经有所了解,来,我们一起把课文再朗读一遍,这一遍要注意边读边感受作者笔下三峡的美丽神奇的景象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呢?(学生齐读,回答问题)
五、读精课文,赏析美景
不错,所谓峡者,两山夹水之地也。山水最能表现峡的特点,因此作者正是抓住山和水来为我们描绘三峡的。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三峡风景片,然后看看同学们能否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与欣赏到哪些美景对应起来。(学生赏景,找对应的语句)
现在同学们一定会觉得三峡确实很美,就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后交流你最喜欢作者笔下哪些三峡的景象?说说喜欢她什么样的特点?(学生朗读,相互交流)
是的,三峡处处是风景,但作者却仅仅用了155个字,写景真称得上凝练生动。这既与作者写景抓住了特征,又和作者恰当的安排了写景顺序有关,请同学们探究作者是如何安排写景顺序的?(学生探究、讨论交流)
好,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注意读出三峡的美。(分组朗读: 第一组读山之景;第二组读夏水之景;第三组读春冬之景;第四组读秋之景)
六、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同学们读得很好,其实秀丽迷人的三峡风光,历来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并留下不少的文学佳作,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两篇吗?(学生交流)
老师也为大家推荐一首《早发白帝城》,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作,朗读后请大家完成两个问题:(出示画面,学生齐读)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与《三峡》中哪两句内容最接近?(学生回答)
(2)读材料,了解李白写作此诗时的背景,探究“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两句中人物的心境各是什么?(连接材料,学生探究交流)
七、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同学们,相信秀美的三峡给大家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但要知道她也仅是中华大地上的一朵奇葩,有更多的中华美景值得我们去领略,为之骄傲。
课后老师要求大家完成两个作业:(出示画面)
(1)、用散文化的笔调改写《三峡》,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不少于500字。
(2)、找一篇介绍中华美景的文章加以赏读。
【板书设计】
三
峡 郦道元
山
——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夏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水
春冬——素湍绿谭
悬泉瀑布 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高峻美奔放美 清幽美
凄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