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总结 > 其他总结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感悟2022(共五则范文)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36-419323 其他总结 发布时间: 2023-04-19 12:36:5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感悟2022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感悟2022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感悟2022,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星期天早上,我早早起床做好准备,因为今天我邀请了20xx年北京冬奥会的小特使冰墩墩和我一起去爬采石矶的翠螺山。他可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听说他还是个运动专家呢!既然这样,带他领略一下我家乡的美景,顺便来个登山运动就再合适不过啦!

翠螺山远远望去,像一只巨大的螺蛳卧在江边。满山的青松翠竹,像在螺壳上披了一件翡翠的衣裳。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山脚下,今天天气格外的好,太阳公公伸着懒腰,也在慢慢往山顶上爬。登山的古栈道上也来了很多锻炼的人。我说:“大家可真早啊!”“是啊是啊,我们也赶快热热身,上山吧,我都等不及要从山顶看看长江了!”冰墩墩说。

刚爬到半山腰,我们就看见了一位老爷爷,它扶着一棵路旁的大树,好像有点不舒服。冰墩墩赶忙冲上去,对老爷爷说:“爷爷,您是不是累了,要不先歇会吧!来来,您可以坐下来,靠在我的身上。我身体软软的,可舒服呢!”我也一起过来,扶着老爷爷坐下,给老爷爷喝了点水,老爷爷靠在冰墩墩身上,笑着说:“嘿嘿,靠在你身上,真的好温暖,好舒服啊!”休息了一会,老爷爷精神似乎好多了,他对我们说:“谢谢你们的帮助,山上风景很美,你们一定要爬到山顶啊!”才向我们道谢,老爷爷就又继续往山下去了。

我们三个一边欣赏着路边的景色,一边继续往山顶上爬。可能是平常锻炼太少了,我累得有点喘不过气来,但是看到冰墩墩比我个头小,还比我更有精神,我在心里也暗暗下决心,以后一定加强锻炼,可不能输给他了。快到山顶的时候,突然远处传来了一阵哭声,我们寻着声音找,原来是个小朋友因为顽皮和妈妈走散了,还把腿给摔破了,正哇哇大哭呢!我赶忙过去,轻轻抱住他,帮他擦干眼泪,说:“别害怕,有我们在,我们会陪着你找到妈妈的。”我从背包里拿出创口贴,给小朋友贴上。冰墩墩也连忙挤过来说:“别哭啦,你看你看,我像不像一个大大的.冰糖葫芦呀!”“不像,一点也不像,你就是个大熊猫!”小朋友含着眼泪,噘着嘴说。“不信你舔舔我的圆脑袋,看看是不是甜的!”,冰墩墩低下头,把脑袋伸到他的嘴边。小男孩半信半疑,还是没忍住,伸舌头舔了一下,“哇,真的是甜的,和糖葫芦一样呢!”就这样,小家伙终于笑了。我在路上找了一位阿姨帮忙,给小朋友的妈妈打了个电话,很快他的妈妈就赶过来了。

太阳公公爬上山顶的时候,我们也终于到达了山顶的三台阁,我和冰墩墩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爬山的辛苦全都忘记啦,吹着江边的风,看着脚下的滚滚长江,远处长江大桥上的车辆来来往往,我无比自豪地介绍说:“你看,这就是我的家乡,美丽的江边诗城。”

下山之后,我和冰墩墩道别,他就要启程去下一站了,我们相约20xx年在张家口赛区见,到那时,他也要带我去爬爬崇礼的翠云山。

在这一天的登山旅途中,我们不仅锻炼了身体、欣赏到了风光,更重要的是帮助了他人,“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真是幸福而温暖的一天。

第二篇: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

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精选12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精选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 篇1

打造能征善战、作风优良的国家队,是确保参赛出彩、在世界赛场上展示国家形象的必然要求。刘国永表示,强化问题导向,是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在开展选拔工作时的鲜明态度。“过去我们在选拔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选人的视野还不够开阔、办法还不够科学、存在‘小圈子选人’现象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开展选拔。”

如何推动解决上述问题?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二级巡视员吕奎龙认为,压实“选用公廉”主体责任是首要任务:“在北京冬奥会选拔中,根据监督掌握的情况,我们及时向总局党组发送纪检监察建议,督促其牢牢把准选拔方案制定工作,逐项目从严审核,并推动创新领导机制,改变过去模式,进一步加强对选拔工作的组织领导,总局党组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

据介绍,组织开展北京冬奥会选拔工作时,国家体育总局借鉴了东京奥运会“总局党组成员分工负责,中心(协会)成立选拔工作领导小组”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提级管理原则,按赛区(分团)分别成立选拔工作领导小组,各小组组长由各分管副局长担任,牵头负责分管项目选拔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工作。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成立选拔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提级管理,实际上是一种管理体制上的改革,更加扁平化,有助于压实责任,充分掌握相关情况,扩大选拔视野,也利于发挥领导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决策效率低等问题。”刘国永说。

记者注意到,北京冬奥周期,各项目均以“国家集训队”而非“国家队”的名义进行训练,刘国永表示,这正是总局党组针对“小圈子选人”提出的要求,“国家队必须到最后选拔出来的那一刻才能叫国家队。早早成立所谓的国家队,一方面容易使已经进队的运动员产生懈怠心理,另一方面也缩小了选人的范围,可能导致真正有实力的运动员被拒之门外。国家集训队不同,一个项目可以搞若干支,使队与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关系。”

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国家体育总局党组还结合项目特点,直接对选拔工作提出指导建议。北京冬奥会选拔方案制定期间,总局提出在本赛季世界杯比赛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可直接获得冬奥会参赛资格,让优秀运动员能够对标奥运会调整备战训练节奏,保证了选拔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在此过程中,纪检监察组列席了历次选拔工作专题会议,并多次深入备战参赛一线开展调研检查,了解总局党组履行‘选用公廉’主体责任,有关部门开展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选拔选派工作,各项目负责人、各级‘一把手’履职适岗等方面情况,优先处理相关问题线索,力求推动实现公平公正。”吕奎龙表示。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 篇2

从源头上防范弄虚作假、暗箱操作、幕后交易等不公不廉问题,关键在于明确选拔原则、完善选拔制度。刘国永告诉记者,根据北京冬奥会特点和工作实际,国家体育总局在选拔工作伊始便提出几条必须坚持的硬原则:一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各项目选拔严格实行积分制,并将选拔办法向社会公示,选拔赛通过电视或网络直播,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坚持体专结合、注重实战,引入社会队伍与国家集训队同台竞争、择优入选;三是坚持德绩并重,对兴奋剂问题“一票否决”。

“坚持规则至上,按规则办事,用规则来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这是一条必须坚持的经验。”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倪会忠说,“明确各项目选拔通用原则的同时,考虑到冰上项目、雪上项目差异,尤其是雪上项目选拔工作受影响因素较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制定具体方案时坚持‘一项目一方案’‘因队施策’,不搞‘一刀切’,努力提高选拔办法的针对性、科学性。”

刘国永介绍,这种分类实施的模式在东京奥运会选拔时就已初现雏形。“制定射击项目选拔办法时,我们取消了对运动员之前国际大赛成绩积分保护的办法,实行积分清零,严格按照国内选拔赛成绩确定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杨倩、盛李豪、肖嘉芮萱等多名年轻运动员通过选拔成为国家队主力,担负起了争金夺牌的重任。”

记者了解到,选拔方案的制定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首先由领队、教练、管理者等组成的队委会根据参赛目标任务要求拟定初步方案,递交各中心、协会,经班子成员逐一论证认可后,再广泛征求各省市意见,最后报总局党组研究,并由竞技体育司对相关程序进行把关。这意味着每个方案正式出炉前,都必须经历数轮的修改、完善,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

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选拔方案中,除获得本赛季世界杯冠军的任子威、武大靖外,其他参赛运动员均通过三场选拔赛确定。每场比赛选拔出积分最高的1名男运动员和1名女运动员,剩余运动员按三场比赛总积分排名确定,所有选拔赛由央视全程直播。

“从当前国际短道速滑的技术格局来看,领滑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方案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在500米、1000米和1500米项目中设立赛点,以选拔出能更好适应奥运会比赛节奏的运动员。”倪会忠说。

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则设置了3站5场选拔赛,根据4场较好成绩相加之和进行排名,择优参加北京冬奥会。“我们聘请国际裁判参与执裁,每场比赛的裁判组成员均通过抽签产生,避免裁判因连续执裁形成对运动员固有印象而影响判断,为运动员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倪会忠介绍。

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的冰壶项目选拔方案同样让人眼前一亮。第一阶段实行全国公开报名,从报名参赛的100多人中筛选出36名运动员,进行队赛、1对1赛和专项技术测试,按照总积分排名后录取11名运动员组成挑战队。进入第二阶段后,方案一改往届整队选拔的惯例,分别统计挑战队及国家集训队各垒次运动员的成功率,最终选出各垒次积分最高的运动员组成冬奥参赛队伍,充分调动全体运动员的积极性。

“此次选拔工作的亮点之一就是让方方面面的人才都得到了参与的机会。”倪会忠告诉记者,本届冬奥会一大特点是当季选材、当季训练、当季参赛,运动员中既有来自国家集训队的,也有来自俱乐部的,或是在海外单飞训练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跨界跨项人才,因此,在设计方案时始终坚持“人人都有机会为国争光”的导向,确保一碗水端平。

冬运中心官网显示,在北京冬奥会选拔过程中,总共制定并公示了21个选拔方案。“从结果来看,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在金牌榜上名列前茅,奖牌总数和金牌数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的选拔方案是有力有效的。”倪会忠说。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 篇3

各项目选拔办法制定并公示完毕后,还要保证其得到严格执行。为此,国家体育总局专门成立参赛选拔监督检查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参赛选拔监督检查工作。

在人员组成方面,竞体司副司长与直属机关纪委书记共同担任监督检查工作组组长,组内成员则分别来自竞体司、机关纪委、人事司、科教司、冬运中心等部门。

“除组织召开会议、走访调研、调阅材料等外,对于重点项目选拔赛的关键场次,监督检查工作组还会赴现场全程观赛,了解落实积分制选拔要求、执行选拔办法和工作人员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强化压力传导。”国家体育总局机关纪委干部陆云波说。

在速度滑冰选拔赛现场,陆云波注意到,高清摄像头的排布非常密集,现场大屏还会实时显示选手分段成绩等信息,“这些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大大提升了选拔的透明程度,挤压了违规操作的空间,外加监督检查工作组直插赛场带来的震慑效应,保证了选拔过程的规范性。”

为进一步拓宽监督检查渠道,监督检查工作组还建立了特邀监督员制度,邀请哈尔滨体育学院原院长朱志强、体育评论员房学峰等熟悉冬季项目竞赛规则及竞赛工作的专家担任特邀监督员,适时召开特邀监督员会议,收集对参赛运动员选拔工作的反映,听取相关意见建议。

陆云波告诉记者,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牵头建立的总局系统冬奥会监督工作月调度会机制,成为联结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纽带,“在调度会上,大家充分交流监督中了解到的情况,群策群力研究推动解决‘选用公廉’相关问题,真正形成了‘一盘棋’的监督合力。”

吕奎龙介绍,选拔工作推进过程中,纪检监察组坚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入手,进行全覆盖监督、无死角把关——开展选拔工作前,对各冰雪项目的竞赛规则、发展现状、奥运前景等情况进行系统学习,梳理出“选用公廉”的重点环节,在此基础上精心制定监督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制定选拔方案时,擦亮“监督眼”,畅通与竞体司、冬运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信息互通渠道,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工作进展。在整个选拔过程中,对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红包、礼金等行为坚持“零容忍”,做到露头就打。

“今年1月,有人在一次会议上提议,从近期表现来看,应当让之前落选的一名运动员替换已入选运动员参加冬奥会。纪检监察组认为,选拔制度一经确定,其刚性就必须得到维护,不宜节外生枝,影响队伍士气。”吕奎龙告诉记者,这一判断得到党组一致赞同,最终决定不予更换人员,保证了“选用公廉”的严肃性。

针对多数队伍长期在境外训练参赛的实际,纪检监察组还建立健全信访举报机制,设立冬奥监督专门举报电话,畅通信件、电话、网络、邮箱和来访“五位一体”举报渠道,并要求各相关中心、协会将举报方式通报到各个运动队,打通冬奥选拔信访举报“最后一公里”。

“我们专门打电话到不同的运动队,对举报电话通报情况进行抽查,确保每个队伍里的每位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都明明白白知道举报方式,有情况能够及时反映。”吕奎龙说。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 篇4

今年的冬奥会格外引人瞩目,不仅因为它在北京举行,更因为冬奥会和夏季奥运会不同,冰雪上的比赛更具观赏性和偶然性。不到最后一刻,输赢就未定,赛场上一个小差错就可以改变最后的结果,让人的心情总是随着比赛的发展跌宕起伏。

中国对美国的冰壶混双比赛就在这样“紧张”中开始了。早就听说冰壶这项运动被誉为“冰上国际象棋”,不仅要用“力”,投掷壶、扫冰,把冰壶推到离圆心最近的位置;还要动“脑”,运用战略和战术,每一次投掷都要步步为营,想着怎么排兵布阵,既保住自己的壶努力扩大比分,又阻挡对方的壶完成防守任务。因此,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又新奇又兴奋。中国队出战的是范苏圆和凌智,他们都是年轻的小将,但表现得很沉稳,配合也很默契。赛场上传来他们的交流声、呼喊声,前三局结束时中国队1:3暂时落后于美国队。我内心也为他们加油鼓劲,“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们可以追回来的!”

第四局开始了,范苏圆和凌智转变战术向美国冰壶位置发起撞击。冰壶从范苏圆手中推向美国冰壶的站位,凌智用冰壶刷使劲在冰壶前不停地“擦冰”,好减少摩擦力,让冰壶朝理想的方向滑行得更远。眨眼之间,中国队的红色冰壶撞到对方黄色冰壶,紧接着又反弹把另一个黄色冰壶撞出界限。“好一个双飞,两分!”这一步,为中国队赢得了来之不易的两分,两队比分在第四局追平!后面的赛程发展并不好,最后一局,中国队的两位选手做出了放弃最后一投的决定,保留力气为下一场做准备。

虽然中国队输了,但冰壶这项冬奥会项目,让我感悟到在冰壶这项运动中,心态、理智、谋略、技术都是取得胜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也在运动员每一次投掷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 篇5

2022年冬季残奥会如约而至,走进我们的视野,给了所有人一个全新的感受。这些天,身边的人无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谈起残疾人运动员,谈起残奥会,每个人都露出肃然起敬的神情,许多人都若有所思地对过往的生活进行一番心灵的拷问。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这样,非不能为也,盖因不去为也。正如,失去双臂以后还能夺得游泳金牌;没有一条腿,仍然能够参加正常人的奥运会并且获得不错的名次;双目失明,同样能在绿茵场上驰骋;连生活自理都十分困难,却是运动场上的骄子。

他们没有菲尔普斯那样辉煌,也没有博尔特那样闻名于世的灵活身影。但当他们出现在北京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动容。也许,我们还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身影已经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里。通过他们,我突然对人生以及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没有不能做到的事情。残奥会就是这样在赛场之外让我们收获很多。扪心自问,比起他们,我们拥有健全的身躯,但或许少了永不放弃的努力。就像一句著名的广告词说的那样,世间“一切皆有可能”,其关键就是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能不能付出超出常人的汗水和决心。

理想、信念、坚韧、成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坚持不懈付出辛勤汗水换来的。在生活与工作当中,我们应乐观向上,以奥运健儿为标榜,去奋斗出属于我们的璀璨人生!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 篇6

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上,现场观众和嘉宾都收到了一本精致美观的手册。北京印刷学院教授夏小奇带领团队设计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手册,首次添加盲文的设计,彰显出北京冬残奥会的温暖。

北京冬奥、冬残奥开闭幕式手册

翻开手册,页面上不规则排列的“小蓝点”格外引人注意。“这是以盲文为设计灵感来源的流程序号。”夏小奇说,冬残奥会上,视力障碍运动员占有一定比例,所以团队在闭幕式手册中首次加入了盲文的设计。“由于印刷时间、制作工艺等原因,手册最终未能呈现出盲文的击凸效果。”尽管留有遗憾,但团队依旧希望通过盲文的设计向观众传达对视障者的关注、关爱和关怀,体现暖意。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节目单三折页内页

“我们延续了冬日暖阳的`设计主题,用胭脂粉与冰雪蓝两种色彩营造温暖氛围。”夏小奇说,冰雪蓝呈现冰雪运动的空灵与清澈,胭脂粉象征温柔、希望、包容与乐观。此外,云水蓝、丹紫红、宝石蓝、柠檬黄等明亮色彩作为辅色加入,让暖意更加浓郁、饱满和明媚。“这也代表了在色彩斑斓的世界里,残疾群体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拥有不息的生命力,也怀揣着对更美好生活、更包容世界的不懈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美学的融合,用“简约而不简单”的表现形式,成为手册的亮点。在各代表团旗帜入场与向志愿者致谢环节的页面中,放射性的线条构成了千姿百态的、绽放的花。“观众可能看不出花朵的品种,这正是我们想达到的效果。”夏小奇解释,花朵的图形既是残奥运动员奋勇拼搏的身姿,也是志愿者默守岗位的身影。在爱的感召环节的页面设计中,橄榄枝的枝蔓顽强地向前伸展,寓意爱与和平。夏小奇说,希望手册能够永恒记录这美好而温暖的记忆。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 篇7

从乘着一朵紫色“雪花”温暖启程,到伴随着《雪花》旋律迎来告别时刻,北京冬残奥会昨夜圆满落幕。

火炬缓缓熄灭,一切恍然如昨,令人依依难舍。不畏艰难踏雪而来,梦想飞扬满载而归,希望向阳而生,我们尽情欢庆。

一个个“同心圆”汇聚成“记忆的留声机”,“刻录”下极富浪漫色彩的美妙夜晚——红、蓝、绿色的滑雪杖排列成“会徽”,运动员们漫步于没有隔阂与界限的“蓝色地球”,五彩斑斓共享此刻。合唱团的孩子们天籁般的声音回荡在鸟巢夜空,小女孩捧起明亮的“火种”将“希望”播撒,萤火之光点亮世界……闭幕式参演群体中,约30%为残疾人,心手相连,残健共融的人们用“爱”为世界绘就了一抹绚丽的色彩,留下永恒的温暖记忆。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在皑皑冰面,在高山之巅,全世界刚刚见证了巅峰竞技,紧接着又为坚韧不屈的人生喝彩。

闭幕式上,随着留声机的旋转,运动员在赛场摘金夺银、奋勇拼搏的“高光时刻”一一闪过,把人们的思绪又拉回激情飞扬的赛场。不幸折翼,他用拼搏为自己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看不清世界”,她却心怀热忱地“想让世界看到我”……不同的肤色下是一个个同样勇敢的灵魂,不同的语言唱出对生命共同的赞歌,给世人以启迪与激励:身体的缺憾不会削减生命的意义,精神面貌才是决定人生将以何种方式展开的关键。

雪花纷飞不会因翅膀受伤而停下,体育精神也不会局限于赛场之内。运动员们互帮互助、拥抱欢呼,领滑员与运动员同台领奖,导盲犬获得纪念奖牌……一个个激情瞬间、一个个温情画面与一个个奋发身姿一样,都会定格在残奥发展的历史图册中,将“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深植在每个人的心里。恰如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所言,“残疾人运动是唤醒人类良知的运动”。这就是体育的力量。

“一片雪花”与春日争胜,“一柄微火”与皓月争光,温暖人心,余韵悠长。在镜头之外,无障碍环境树立新标杆,“爱笑的眼睛”让温暖跨越种族,防控举措确保每个人都安全,有爱方无碍,绘就最大“同心圆”。在“双奥之城”举办的这场盛会,交出了一份惊艳、安全、出色的“满分答卷”,为冬残奥会带来了新曙光。

奔流的“时间”不停,心中的“微火”就不灭,这场“冰雪之约”让我们相信,纵使前路漫漫,遍布未知挑战,只要人类团结在一起,饱含勇气,迎难而上,就能创造美好的明天。

良宵挥别后,一起向未来!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 篇8

3月4日冬残奥开幕式,朱颖佳早早就来到鸟巢,迎接观众的到来。不久之前,也是在这里,她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观众进退场引导工作。但这一次,迎接的观众有所不同——她所负责的8位观众都是残障人士。

朱颖佳是北京工业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此时是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服务保障指挥部工作人员。她要与30多家观众归口单位联络,确定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了解是否有陪同人员、是否需要提供轮椅或其他特殊服务,从而规划好残疾人观众座席安排、进退场预案,准备器械与陪护工作。

即使对于鸟巢观众席和走廊已烂熟于心,但开幕式前,朱颖佳仍不厌其烦地确认所有流线,还亲身体验残疾人观众的进撤场流线。从下车开始,一直走到鸟巢的看台就坐,观察整个流程是否顺畅。每次踏勘下来,要走3万多步。

3月4日刚过6点,朱颖佳就提前守候在11号电梯前。随着电梯数字的变化,电梯门缓缓打开,她迎接到了第一位残疾人观众。从电梯到看台,一路上她和陪同人员确认流线及时间,确认观众的身体情况,指引观众和陪同人员到指定位置,然后再返回迎接下一位残疾人观众。开幕式当晚,她将自己所负责的8位肢体残疾人观众顺利送达看台,临走时还反复嘱咐每位观众及其陪同人员,如果需要提供帮助,可以随时联系她。

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个看台多了一位残疾人观众,朱颖佳沟通得知,原来他们是好朋友,想坐在一起观看,于是朱颖佳及时协调座椅,不仅满足了两位观众的需要,还让陪同人员也有地方可坐。

一直忙到5日凌晨1点,朱颖佳才回到办公室。开幕式观众进撤场保障工作圆满完成,朱颖佳和伙伴们又立即投入到闭幕式的准备工作当中。朱颖佳说:“我很幸运能在现场见证,并且参与其中、奉献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 篇9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将于4日晚上演,在浪漫、唯美、富有诗意的冬奥会开幕式之后,冬残奥会将呈现一场怎样的开幕式?近日,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沈晨在接受采访时进行了介绍。

据悉,本次开幕式的名称与核心内容为《生命的绽放》,通过质朴的情感、简约的编排,表达“自强不息、突破自我、残健融合”的理念,展现残疾人生命绽放的动人时刻。参演人员中有30%是残疾人、70%是健全人,将以残疾人表演者为主要角色。

与冬奥会开闭幕式一样,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也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进行。虽然是同一个场地,而且同样运用了超大地面屏幕,但沈晨介绍说,冬残奥会开幕式与冬奥会还是有所不同。

在色彩方面,沈晨说:“冬奥会开幕式讲述了冰雪的故事,闭幕式是蔚蓝色浪漫和红色的激情碰撞,而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我们将用大家能够看到的所有颜色来融化和兼并。”

他表示,冬奥会开闭幕式更多传达的是一种中国式浪漫的人文特色,比如折柳送别等。而冬残奥会开幕式则从创意阶段开始,就明确要讲述残疾人自己的故事。

“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想表达的是每一个残疾人内心最美丽、最精彩、最绚烂的绽放瞬间。每一个残疾人,都有自己内心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在改变着世界,也都在创造着世界。”他说。

与此同时,中国元素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也必不可少。其中,象征团结、友谊、共融的“同心圆”概念将贯穿始终。沈晨介绍说,开幕式倒计时、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文艺表演以及点火瞬间等等,都将有“同心圆”出现。“之所以是‘同心圆’,就是让大家不断聚焦、不断感受那份团结、友谊以及打破壁垒后的共融。”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 篇10

从3月4日一早开始,北京就大风呼啸,还伴着沙尘。眼看2022年冬残奥会晚上就要开幕了,大风沙尘天气会影响开幕式活动吗?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气象预报工作,再次通过精准无误的预报,给大家吃了一刻定心丸。

当天早上6时开始,气象部门已经开始逐小时更新预报信息,保障频次跟冬奥会一样,力求确保冬残奥会开幕式气象预报准确无误。

由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翟亮牵头组建的针对开幕式期间的气象条件研究团队,早在一周前就对此次大风和沙尘天气做了预报和服务提示。

在开幕式举行的头3天,北京市气象台、中央气象台、国家卫星中心、周边省区市气象台、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的首席专家等,每天都开展多次不同形式的天气会商,做到多轮次、多样化跟踪滚动预报会商。

3月4日8时30分,多部门再次开展天气会商,尤其对阵风风力、沙尘程度、结束时间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讨论,最终结论一致:午后沙尘影响逐渐减弱,傍晚前后风力明显减小,基本不会对冬残奥会开幕式活动造成影响。

“开幕式活动期间,北京风力明显减弱,大家不会感受到像上午一样的七八级大风。”翟亮说,相应的预报、预警信息都已经提前发布,便于开幕式准备的相关单位、城市运行保障的相关单位提前做好应对。

相比2月4日冬奥会开幕式的天气,3月4日晚的风力要略大一些,但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气温方面要比一个月前暖和很多,20时至22时国家体育场温度在8℃至9℃,体感不会觉得很寒冷,不过撤场的时候,温度会下降到6℃或者更低,早晚温差还是比较大。

对于预报结论,翟亮还是很有信心的,“对大风的预报水平,目前还是比较高的,包括减弱的时段都可以报准。”翟亮说,针对大风的预报,他一点不担心会出现变数,反而是沙尘的影响,会让预报员们稍微有一些紧张。

翟亮解释,相比大风,沙尘的预报难度更大,因为沙尘是一个气团,它产生影响的时间节点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界限,“不像一辆列车,说几点到几点停,沙尘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可能人还没感觉到,但沙尘的影响已经开始了,渐渐地人们才感觉到空气发黄且带着土味儿。”

沙尘影响结束的时间也是相同的道理,并不是说到了一个时间点,瞬间就结束了,同样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很难界定具体几点可以清除,还是存在一些不确定性。3月4日午后,翟亮一直盯着天气雷达图,关注着沙尘的发展情况,大概从13时过后,沙尘自西向东陆续结束对北京的影响,能见度逐步转好,翟亮这才放了心。

20时,冬残奥会开幕式准时拉开序幕,国家体育场的阵风风力已经减弱到了四级,不会对开幕式活动造成影响,跟预报的情况完全吻合。“这一次预报,我们也做到了精准无误,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翟亮满意地说。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 篇11

2月21日,2022北京冬奥会走到尾声,中国队也在这届冬奥会中收获了有史以来的成绩,以9金4银2铜圆满收官。

相信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开幕式的震撼仿佛还在眼前。

而昨晚20点,鸟巢继续流光溢彩,总导演张艺谋再度通过丰富的科技手段和艺术化诠释,在约100分钟的闭幕式上展示出中国式浪漫与双奥情怀。

它与开幕式形成一脉相承的上下篇叙事模式,通过续写一朵雪花的故事,献上一场简约而唯美的仪式与表演融合大秀,为北京冬奥会画上句点。

据张艺谋透露,昨晚破纪录的有超过2000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冬奥会这最后的狂欢聚会。在美学基调方面,主创团队大胆使用“中国红”碰撞“冰雪蓝”,将灯笼、中国结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作为表演元素,融入仪式当中。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导演锋尚文化沙晓岚说,2008年整个鸟巢80%用的是进口设备,音响是100%的进口设备,到2022年是100%的中国产品,全是国产设备在挑起大梁。

所有的灯具、LED产品都是中国产的,所有互动影像都是中国艺术家创造的。本土专家、本土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通过中国的高光时刻将文化自信转播到全世界去,赢得全世界的赞叹。短短16天,不仅展现了奥运健儿们的飒爽英姿和奥林匹克精神,科技元素也大放异彩。从开幕式综合运用人工智能、5G、—眼3D和云计算等多种科技成果起,人工智能、8K+5G转播、数字孪生、智能机器人、辅助驾驶、虚拟数字人等新兴技术齐上阵,为冬奥会保驾护航。

最后,在熄灭奥运火种之际,闭幕式“穿越”回2008年奥运会,以梦幻联动的方式致敬“双奥之城”,这也成为整场闭幕式的看点之一。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 篇12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精彩纷呈的表演似乎发生在昨天,徐梦桃夺冠后感动与喜悦,成绩斐然的短中国道速滑,天才少女谷爱凌的自信与沉着等等。

冬奥会、冬残奥会运动员平均年龄仅为25岁,他们是中国青年的代表,更是这个群体的缩影。他们奋勇拼搏、锐意进取的奥运精神令人印象深刻。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在新的赶考路上汇聚磅礴之力。

坚定理想信念,永不动摇。理想信念不是虚无的,它是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观点,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最后一金获得者隋文静、韩聪战胜三对实力强劲的俄罗斯选手,最终以微弱的优势夺冠,实现花滑大满贯,赛后他们相拥流泪,泪水饱含了激动和艰辛。搭档15年,经历伤痛,经历低谷,他们圆梦北京,是“中国红”的信念支撑着他们。

锤炼过硬本领,永不打折。冬奥赛场上人人都是英雄,能够登上这个舞台都是能力超强、技术过硬的世界级选手。光鲜亮丽的背后免不了刻苦的锻炼,“小栓子”苏翊鸣凭借雄厚实力,获得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的金牌,每天会为了同一个动作训练6个小时,受伤更是在所难免,他从未放弃。青年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当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和担当,涵养“工匠精神”,做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各行各业建功立业。

努力奋勇拼搏,永不言弃。拼搏是最好的状态,赛场上运动员无一不拼搏,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向前冲,发挥出了各自最好的水平。备受关注的还属“天才少女”谷爱凌,成为首位在一届奥运会上拿到三枚奖牌的自由式滑雪运动员。她不仅在运动场上大放异彩,学习上也是不简单,是全民学习的榜样,践行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当今,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困难挑战都不少,要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冲劲、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走好新的“赶考路”。

“一起向未来”不仅仅是北京冬奥会的口号,更是我们奋勇前进的动力,青年一代扛起责任,中国号巨轮才能行稳致远。

第三篇: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精选10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1

打造能征善战、作风优良的国家队,是确保参赛出彩、在世界赛场上展示国家形象的必然要求。刘国永表示,强化问题导向,是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在开展选拔工作时的鲜明态度。“过去我们在选拔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选人的视野还不够开阔、办法还不够科学、存在‘小圈子选人’现象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开展选拔。”

如何推动解决上述问题?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二级巡视员吕奎龙认为,压实“选用公廉”主体责任是首要任务:“在北京冬奥会选拔中,根据监督掌握的情况,我们及时向总局党组发送纪检监察建议,督促其牢牢把准选拔方案制定工作,逐项目从严审核,并推动创新领导机制,改变过去模式,进一步加强对选拔工作的组织领导,总局党组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

据介绍,组织开展北京冬奥会选拔工作时,国家体育总局借鉴了东京奥运会“总局党组成员分工负责,中心(协会)成立选拔工作领导小组”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提级管理原则,按赛区(分团)分别成立选拔工作领导小组,各小组组长由各分管副局长担任,牵头负责分管项目选拔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工作。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成立选拔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提级管理,实际上是一种管理体制上的改革,更加扁平化,有助于压实责任,充分掌握相关情况,扩大选拔视野,也利于发挥领导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决策效率低等问题。”刘国永说。

记者注意到,北京冬奥周期,各项目均以“国家集训队”而非“国家队”的名义进行训练,刘国永表示,这正是总局党组针对“小圈子选人”提出的要求,“国家队必须到最后选拔出来的那一刻才能叫国家队。早早成立所谓的国家队,一方面容易使已经进队的运动员产生懈怠心理,另一方面也缩小了选人的范围,可能导致真正有实力的运动员被拒之门外。国家集训队不同,一个项目可以搞若干支,使队与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关系。”

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国家体育总局党组还结合项目特点,直接对选拔工作提出指导建议。北京冬奥会选拔方案制定期间,总局提出在本赛季世界杯比赛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可直接获得冬奥会参赛资格,让优秀运动员能够对标奥运会调整备战训练节奏,保证了选拔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在此过程中,纪检监察组列席了历次选拔工作专题会议,并多次深入备战参赛一线开展调研检查,了解总局党组履行‘选用公廉’主体责任,有关部门开展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选拔选派工作,各项目负责人、各级‘一把手’履职适岗等方面情况,优先处理相关问题线索,力求推动实现公平公正。”吕奎龙表示。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2

从源头上防范弄虚作假、暗箱操作、幕后交易等不公不廉问题,关键在于明确选拔原则、完善选拔制度。刘国永告诉记者,根据北京冬奥会特点和工作实际,国家体育总局在选拔工作伊始便提出几条必须坚持的硬原则:一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各项目选拔严格实行积分制,并将选拔办法向社会公示,选拔赛通过电视或网络直播,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坚持体专结合、注重实战,引入社会队伍与国家集训队同台竞争、择优入选;三是坚持德绩并重,对兴奋剂问题“一票否决”。

“坚持规则至上,按规则办事,用规则来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这是一条必须坚持的经验。”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倪会忠说,“明确各项目选拔通用原则的同时,考虑到冰上项目、雪上项目差异,尤其是雪上项目选拔工作受影响因素较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制定具体方案时坚持‘一项目一方案’‘因队施策’,不搞‘一刀切’,努力提高选拔办法的针对性、科学性。”

刘国永介绍,这种分类实施的模式在东京奥运会选拔时就已初现雏形。“制定射击项目选拔办法时,我们取消了对运动员之前国际大赛成绩积分保护的办法,实行积分清零,严格按照国内选拔赛成绩确定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杨倩、盛李豪、肖嘉芮萱等多名年轻运动员通过选拔成为国家队主力,担负起了争金夺牌的重任。”

记者了解到,选拔方案的制定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首先由领队、教练、管理者等组成的队委会根据参赛目标任务要求拟定初步方案,递交各中心、协会,经班子成员逐一论证认可后,再广泛征求各省市意见,最后报总局党组研究,并由竞技体育司对相关程序进行把关。这意味着每个方案正式出炉前,都必须经历数轮的修改、完善,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

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选拔方案中,除获得本赛季世界杯冠军的任子威、武大靖外,其他参赛运动员均通过三场选拔赛确定。每场比赛选拔出积分最高的1名男运动员和1名女运动员,剩余运动员按三场比赛总积分排名确定,所有选拔赛由央视全程直播。

“从当前国际短道速滑的技术格局来看,领滑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方案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在500米、1000米和1500米项目中设立赛点,以选拔出能更好适应奥运会比赛节奏的运动员。”倪会忠说。

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则设置了3站5场选拔赛,根据4场较好成绩相加之和进行排名,择优参加北京冬奥会。“我们聘请国际裁判参与执裁,每场比赛的裁判组成员均通过抽签产生,避免裁判因连续执裁形成对运动员固有印象而影响判断,为运动员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倪会忠介绍。

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的冰壶项目选拔方案同样让人眼前一亮。第一阶段实行全国公开报名,从报名参赛的100多人中筛选出36名运动员,进行队赛、1对1赛和专项技术测试,按照总积分排名后录取11名运动员组成挑战队。进入第二阶段后,方案一改往届整队选拔的惯例,分别统计挑战队及国家集训队各垒次运动员的成功率,最终选出各垒次积分最高的运动员组成冬奥参赛队伍,充分调动全体运动员的积极性。

“此次选拔工作的亮点之一就是让方方面面的人才都得到了参与的机会。”倪会忠告诉记者,本届冬奥会一大特点是当季选材、当季训练、当季参赛,运动员中既有来自国家集训队的,也有来自俱乐部的,或是在海外单飞训练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跨界跨项人才,因此,在设计方案时始终坚持“人人都有机会为国争光”的导向,确保一碗水端平。

冬运中心官网显示,在北京冬奥会选拔过程中,总共制定并公示了21个选拔方案。“从结果来看,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在金牌榜上名列前茅,奖牌总数和金牌数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的选拔方案是有力有效的。”倪会忠说。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3

各项目选拔办法制定并公示完毕后,还要保证其得到严格执行。为此,国家体育总局专门成立参赛选拔监督检查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参赛选拔监督检查工作。

在人员组成方面,竞体司副司长与直属机关纪委书记共同担任监督检查工作组组长,组内成员则分别来自竞体司、机关纪委、人事司、科教司、冬运中心等部门。

“除组织召开会议、走访调研、调阅材料等外,对于重点项目选拔赛的关键场次,监督检查工作组还会赴现场全程观赛,了解落实积分制选拔要求、执行选拔办法和工作人员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强化压力传导。”国家体育总局机关纪委干部陆云波说。

在速度滑冰选拔赛现场,陆云波注意到,高清摄像头的排布非常密集,现场大屏还会实时显示选手分段成绩等信息,“这些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大大提升了选拔的透明程度,挤压了违规操作的空间,外加监督检查工作组直插赛场带来的震慑效应,保证了选拔过程的规范性。”

为进一步拓宽监督检查渠道,监督检查工作组还建立了特邀监督员制度,邀请哈尔滨体育学院原院长朱志强、体育评论员房学峰等熟悉冬季项目竞赛规则及竞赛工作的专家担任特邀监督员,适时召开特邀监督员会议,收集对参赛运动员选拔工作的反映,听取相关意见建议。

陆云波告诉记者,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牵头建立的总局系统冬奥会监督工作月调度会机制,成为联结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纽带,“在调度会上,大家充分交流监督中了解到的情况,群策群力研究推动解决‘选用公廉’相关问题,真正形成了‘一盘棋’的监督合力。”

吕奎龙介绍,选拔工作推进过程中,纪检监察组坚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入手,进行全覆盖监督、无死角把关——开展选拔工作前,对各冰雪项目的竞赛规则、发展现状、奥运前景等情况进行系统学习,梳理出“选用公廉”的重点环节,在此基础上精心制定监督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制定选拔方案时,擦亮“监督眼”,畅通与竞体司、冬运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信息互通渠道,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工作进展。在整个选拔过程中,对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红包、礼金等行为坚持“零容忍”,做到露头就打。

“今年1月,有人在一次会议上提议,从近期表现来看,应当让之前落选的一名运动员替换已入选运动员参加冬奥会。纪检监察组认为,选拔制度一经确定,其刚性就必须得到维护,不宜节外生枝,影响队伍士气。”吕奎龙告诉记者,这一判断得到党组一致赞同,最终决定不予更换人员,保证了“选用公廉”的严肃性。

针对多数队伍长期在境外训练参赛的实际,纪检监察组还建立健全信访举报机制,设立冬奥监督专门举报电话,畅通信件、电话、网络、邮箱和来访“五位一体”举报渠道,并要求各相关中心、协会将举报方式通报到各个运动队,打通冬奥选拔信访举报“最后一公里”。

“我们专门打电话到不同的运动队,对举报电话通报情况进行抽查,确保每个队伍里的每位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都明明白白知道举报方式,有情况能够及时反映。”吕奎龙说。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4

从乘着一朵紫色“雪花”温暖启程,到伴随着《雪花》旋律迎来告别时刻,北京冬残奥会昨夜圆满落幕。

火炬缓缓熄灭,一切恍然如昨,令人依依难舍。不畏艰难踏雪而来,梦想飞扬满载而归,希望向阳而生,我们尽情欢庆。

一个个“同心圆”汇聚成“记忆的留声机”,“刻录”下极富浪漫色彩的美妙夜晚——红、蓝、绿色的滑雪杖排列成“会徽”,运动员们漫步于没有隔阂与界限的“蓝色地球”,五彩斑斓共享此刻。合唱团的孩子们天籁般的声音回荡在鸟巢夜空,小女孩捧起明亮的“火种”将“希望”播撒,萤火之光点亮世界……闭幕式参演群体中,约30%为残疾人,心手相连,残健共融的人们用“爱”为世界绘就了一抹绚丽的色彩,留下永恒的温暖记忆。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在皑皑冰面,在高山之巅,全世界刚刚见证了巅峰竞技,紧接着又为坚韧不屈的人生喝彩。

闭幕式上,随着留声机的旋转,运动员在赛场摘金夺银、奋勇拼搏的“高光时刻”一一闪过,把人们的思绪又拉回激情飞扬的赛场。不幸折翼,他用拼搏为自己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看不清世界”,她却心怀热忱地“想让世界看到我”……不同的肤色下是一个个同样勇敢的灵魂,不同的语言唱出对生命共同的赞歌,给世人以启迪与激励:身体的缺憾不会削减生命的意义,精神面貌才是决定人生将以何种方式展开的关键。

雪花纷飞不会因翅膀受伤而停下,体育精神也不会局限于赛场之内。运动员们互帮互助、拥抱欢呼,领滑员与运动员同台领奖,导盲犬获得纪念奖牌……一个个激情瞬间、一个个温情画面与一个个奋发身姿一样,都会定格在残奥发展的历史图册中,将“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深植在每个人的心里。恰如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所言,“残疾人运动是唤醒人类良知的运动”。这就是体育的力量。

“一片雪花”与春日争胜,“一柄微火”与皓月争光,温暖人心,余韵悠长。在镜头之外,无障碍环境树立新标杆,“爱笑的眼睛”让温暖跨越种族,防控举措确保每个人都安全,有爱方无碍,绘就最大“同心圆”。在“双奥之城”举办的这场盛会,交出了一份惊艳、安全、出色的“满分答卷”,为冬残奥会带来了新曙光。

奔流的“时间”不停,心中的“微火”就不灭,这场“冰雪之约”让我们相信,纵使前路漫漫,遍布未知挑战,只要人类团结在一起,饱含勇气,迎难而上,就能创造美好的明天。

良宵挥别后,一起向未来!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5

3月4日冬残奥开幕式,朱颖佳早早就来到鸟巢,迎接观众的到来。不久之前,也是在这里,她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观众进退场引导工作。但这一次,迎接的观众有所不同——她所负责的8位观众都是残障人士。

朱颖佳是北京工业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此时是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服务保障指挥部工作人员。她要与30多家观众归口单位联络,确定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了解是否有陪同人员、是否需要提供轮椅或其他特殊服务,从而规划好残疾人观众座席安排、进退场预案,准备器械与陪护工作。

即使对于鸟巢观众席和走廊已烂熟于心,但开幕式前,朱颖佳仍不厌其烦地确认所有流线,还亲身体验残疾人观众的进撤场流线。从下车开始,一直走到鸟巢的看台就坐,观察整个流程是否顺畅。每次踏勘下来,要走3万多步。

3月4日刚过6点,朱颖佳就提前守候在11号电梯前。随着电梯数字的变化,电梯门缓缓打开,她迎接到了第一位残疾人观众。从电梯到看台,一路上她和陪同人员确认流线及时间,确认观众的身体情况,指引观众和陪同人员到指定位置,然后再返回迎接下一位残疾人观众。开幕式当晚,她将自己所负责的8位肢体残疾人观众顺利送达看台,临走时还反复嘱咐每位观众及其陪同人员,如果需要提供帮助,可以随时联系她。

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个看台多了一位残疾人观众,朱颖佳沟通得知,原来他们是好朋友,想坐在一起观看,于是朱颖佳及时协调座椅,不仅满足了两位观众的需要,还让陪同人员也有地方可坐。

一直忙到5日凌晨1点,朱颖佳才回到办公室。开幕式观众进撤场保障工作圆满完成,朱颖佳和伙伴们又立即投入到闭幕式的准备工作当中。朱颖佳说:“我很幸运能在现场见证,并且参与其中、奉献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6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将于4日晚上演,在浪漫、唯美、富有诗意的冬奥会开幕式之后,冬残奥会将呈现一场怎样的开幕式?近日,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沈晨在接受采访时进行了介绍。

据悉,本次开幕式的名称与核心内容为《生命的绽放》,通过质朴的情感、简约的编排,表达“自强不息、突破自我、残健融合”的理念,展现残疾人生命绽放的动人时刻。参演人员中有30%是残疾人、70%是健全人,将以残疾人表演者为主要角色。

与冬奥会开闭幕式一样,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也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进行。虽然是同一个场地,而且同样运用了超大地面屏幕,但沈晨介绍说,冬残奥会开幕式与冬奥会还是有所不同。

在色彩方面,沈晨说:“冬奥会开幕式讲述了冰雪的故事,闭幕式是蔚蓝色浪漫和红色的激情碰撞,而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我们将用大家能够看到的所有颜色来融化和兼并。”

他表示,冬奥会开闭幕式更多传达的是一种中国式浪漫的人文特色,比如折柳送别等。而冬残奥会开幕式则从创意阶段开始,就明确要讲述残疾人自己的故事。

“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想表达的是每一个残疾人内心最美丽、最精彩、最绚烂的绽放瞬间。每一个残疾人,都有自己内心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在改变着世界,也都在创造着世界。”他说。

与此同时,中国元素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也必不可少。其中,象征团结、友谊、共融的“同心圆”概念将贯穿始终。沈晨介绍说,开幕式倒计时、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文艺表演以及点火瞬间等等,都将有“同心圆”出现。“之所以是‘同心圆’,就是让大家不断聚焦、不断感受那份团结、友谊以及打破壁垒后的共融。”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7

从3月4日一早开始,北京就大风呼啸,还伴着沙尘。眼看2022年冬残奥会晚上就要开幕了,大风沙尘天气会影响开幕式活动吗?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气象预报工作,再次通过精准无误的预报,给大家吃了一刻定心丸。

当天早上6时开始,气象部门已经开始逐小时更新预报信息,保障频次跟冬奥会一样,力求确保冬残奥会开幕式气象预报准确无误。

由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翟亮牵头组建的针对开幕式期间的气象条件研究团队,早在一周前就对此次大风和沙尘天气做了预报和服务提示。

在开幕式举行的头3天,北京市气象台、中央气象台、国家卫星中心、周边省区市气象台、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的首席专家等,每天都开展多次不同形式的天气会商,做到多轮次、多样化跟踪滚动预报会商。

3月4日8时30分,多部门再次开展天气会商,尤其对阵风风力、沙尘程度、结束时间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讨论,最终结论一致:午后沙尘影响逐渐减弱,傍晚前后风力明显减小,基本不会对冬残奥会开幕式活动造成影响。

“开幕式活动期间,北京风力明显减弱,大家不会感受到像上午一样的七八级大风。”翟亮说,相应的预报、预警信息都已经提前发布,便于开幕式准备的相关单位、城市运行保障的相关单位提前做好应对。

相比2月4日冬奥会开幕式的`天气,3月4日晚的风力要略大一些,但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气温方面要比一个月前暖和很多,20时至22时国家体育场温度在8℃至9℃,体感不会觉得很寒冷,不过撤场的时候,温度会下降到6℃或者更低,早晚温差还是比较大。

对于预报结论,翟亮还是很有信心的,“对大风的预报水平,目前还是比较高的,包括减弱的时段都可以报准。”翟亮说,针对大风的预报,他一点不担心会出现变数,反而是沙尘的影响,会让预报员们稍微有一些紧张。

翟亮解释,相比大风,沙尘的预报难度更大,因为沙尘是一个气团,它产生影响的时间节点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界限,“不像一辆列车,说几点到几点停,沙尘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可能人还没感觉到,但沙尘的影响已经开始了,渐渐地人们才感觉到空气发黄且带着土味儿。”

沙尘影响结束的时间也是相同的道理,并不是说到了一个时间点,瞬间就结束了,同样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很难界定具体几点可以清除,还是存在一些不确定性。3月4日午后,翟亮一直盯着天气雷达图,关注着沙尘的发展情况,大概从13时过后,沙尘自西向东陆续结束对北京的影响,能见度逐步转好,翟亮这才放了心。

20时,冬残奥会开幕式准时拉开序幕,国家体育场的阵风风力已经减弱到了四级,不会对开幕式活动造成影响,跟预报的情况完全吻合。“这一次预报,我们也做到了精准无误,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翟亮满意地说。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8

今年的冬奥会格外引人瞩目,不仅因为它在北京举行,更因为冬奥会和夏季奥运会不同,冰雪上的比赛更具观赏性和偶然性。不到最后一刻,输赢就未定,赛场上一个小差错就可以改变最后的结果,让人的心情总是随着比赛的发展跌宕起伏。

中国对美国的冰壶混双比赛就在这样“紧张”中开始了。早就听说冰壶这项运动被誉为“冰上国际象棋”,不仅要用“力”,投掷壶、扫冰,把冰壶推到离圆心最近的位置;还要动“脑”,运用战略和战术,每一次投掷都要步步为营,想着怎么排兵布阵,既保住自己的壶努力扩大比分,又阻挡对方的壶完成防守任务。因此,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又新奇又兴奋。中国队出战的是范苏圆和凌智,他们都是年轻的小将,但表现得很沉稳,配合也很默契。赛场上传来他们的交流声、呼喊声,前三局结束时中国队1:3暂时落后于美国队。我内心也为他们加油鼓劲,“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们可以追回来的!”

第四局开始了,范苏圆和凌智转变战术向美国冰壶位置发起撞击。冰壶从范苏圆手中推向美国冰壶的站位,凌智用冰壶刷使劲在冰壶前不停地“擦冰”,好减少摩擦力,让冰壶朝理想的方向滑行得更远。眨眼之间,中国队的红色冰壶撞到对方黄色冰壶,紧接着又反弹把另一个黄色冰壶撞出界限。“好一个双飞,两分!”这一步,为中国队赢得了来之不易的两分,两队比分在第四局追平!后面的赛程发展并不好,最后一局,中国队的两位选手做出了放弃最后一投的决定,保留力气为下一场做准备。

虽然中国队输了,但冰壶这项冬奥会项目,让我感悟到在冰壶这项运动中,心态、理智、谋略、技术都是取得胜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也在运动员每一次投掷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9

2022年冬季残奥会如约而至,走进我们的视野,给了所有人一个全新的感受。这些天,身边的人无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谈起残疾人运动员,谈起残奥会,每个人都露出肃然起敬的神情,许多人都若有所思地对过往的生活进行一番心灵的拷问。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这样,非不能为也,盖因不去为也。正如,失去双臂以后还能夺得游泳金牌;没有一条腿,仍然能够参加正常人的奥运会并且获得不错的名次;双目失明,同样能在绿茵场上驰骋;连生活自理都十分困难,却是运动场上的骄子。

他们没有菲尔普斯那样辉煌,也没有博尔特那样闻名于世的灵活身影。但当他们出现在北京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动容。也许,我们还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身影已经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里。通过他们,我突然对人生以及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没有不能做到的事情。残奥会就是这样在赛场之外让我们收获很多。扪心自问,比起他们,我们拥有健全的身躯,但或许少了永不放弃的努力。就像一句著名的广告词说的那样,世间“一切皆有可能”,其关键就是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能不能付出超出常人的汗水和决心。

理想、信念、坚韧、成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坚持不懈付出辛勤汗水换来的。在生活与工作当中,我们应乐观向上,以奥运健儿为标榜,去奋斗出属于我们的璀璨人生!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10

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上,现场观众和嘉宾都收到了一本精致美观的手册。北京印刷学院教授夏小奇带领团队设计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手册,首次添加盲文的设计,彰显出北京冬残奥会的温暖。

北京冬奥、冬残奥开闭幕式手册

翻开手册,页面上不规则排列的“小蓝点”格外引人注意。“这是以盲文为设计灵感来源的流程序号。”夏小奇说,冬残奥会上,视力障碍运动员占有一定比例,所以团队在闭幕式手册中首次加入了盲文的设计。“由于印刷时间、制作工艺等原因,手册最终未能呈现出盲文的击凸效果。”尽管留有遗憾,但团队依旧希望通过盲文的设计向观众传达对视障者的关注、关爱和关怀,体现暖意。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节目单三折页内页

“我们延续了冬日暖阳的设计主题,用胭脂粉与冰雪蓝两种色彩营造温暖氛围。”夏小奇说,冰雪蓝呈现冰雪运动的空灵与清澈,胭脂粉象征温柔、希望、包容与乐观。此外,云水蓝、丹紫红、宝石蓝、柠檬黄等明亮色彩作为辅色加入,让暖意更加浓郁、饱满和明媚。“这也代表了在色彩斑斓的世界里,残疾群体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拥有不息的生命力,也怀揣着对更美好生活、更包容世界的不懈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美学的融合,用“简约而不简单”的表现形式,成为手册的亮点。在各代表团旗帜入场与向志愿者致谢环节的页面中,放射性的线条构成了千姿百态的、绽放的花。“观众可能看不出花朵的品种,这正是我们想达到的效果。”夏小奇解释,花朵的图形既是残奥运动员奋勇拼搏的身姿,也是志愿者默守岗位的身影。在爱的感召环节的页面设计中,橄榄枝的枝蔓顽强地向前伸展,寓意爱与和平。夏小奇说,希望手册能够永恒记录这美好而温暖的记忆。

第四篇:2022北京冬残奥会是第几届冬奥会

冬季残奥会自1976年举行以来,至2018已经举办了12届,中国2002年首次参加冬季残奥会,当时共派出4名运动员参加了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取得一个第六名的成绩,下面给大家分享2022北京冬残奥会是第几届冬奥会回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北京冬残奥会是第几届冬奥会?

答: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是第13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XIII Paralympic Winter Games)

冬残奥会2022吉祥物

2019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Shuey Rhon Rhon)”正式发布。

灯笼,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它是欢乐喜庆节日气氛和 “瑞雪兆丰年”美好寓意的完美结合,表达了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享有的办奥理念。

“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灯笼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突出了举办地的特色;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面部的雪块既代表“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体现了拟人化的设计,凸显吉祥物的可爱。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冬残奥会2022主题口号

2021年9月17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对外发布——“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

“一起(Together)”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指明了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向未来(for a Shared Future)”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宣扬,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2022北京冬残奥会是第几届冬奥会

第五篇:2022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感悟

2022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感悟

拉动投资、提高就业、完善基础设施和交通建设,促进冰雪产业的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2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感悟5篇,希望大家喜欢。

2022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感悟1

“鸟巢”深情依依,北京爱意融融。

熊熊燃烧了12天的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熄灭,气势恢宏的北京2008年残奥会落下帷幕。我们对本届残奥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向残奥会运动员、教练员和志愿者表示崇高敬意,向出色完成援奥任务的军队和武警部队官兵表示亲切慰问!

北京2008年残奥会,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参与面最广、打破纪录最多的一次残疾人体育盛会。147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名运动员,数十万志愿者,凝聚在残奥会的旗帜下,用生命的激情共同奏响了“超越、融合、共享”的和谐乐章。精彩纷呈的竞技,绚丽多姿的文化,美轮美奂的表演,如沐春风的微笑,周到细致的服务,永远定格在世界人民心中。中国以无比卓越的奉献,兑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承诺,实现了“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标,在残奥运动历史上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生命彰显力量。这座丰碑,镌刻着超越自我的生命辉煌。赛场上,人们目光所及是残缺,但残缺的肢体所迸发的力量格外震撼人心。他们的成绩也许无法与健全人相比,但对生命极限的挑战毫不逊色。那一幕幕特殊的超越,无不让人为之动容;那一场场顽强的拼搏,无不让人为之感奋;那一个个纪录的刷新,无不让人为之欢呼。残疾人运动员以超乎寻常的意志,展示了自信的风采,收获了奋斗的硕果,谱写了生命的壮歌。

精神寓于运动。这座丰碑,折射着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比赛中,人们记住的不仅是一张张生动的面孔,更是一串串动人的故事;人们感佩的不仅是优异的成绩,更是成绩背后的精神。残疾人运动员实现的每一次超越,都让生命少一声叹息,让世界多一分坚强;获得的每一块奖牌,都蕴含着信念和勇气,体现着意志和品质。他们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拼搏,诠释了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他们身上始终透射出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更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爱心营造和谐。这座丰碑,闪耀着共融共享的人性光辉。残奥会不仅是残疾人欢聚的盛会,也是残疾人群体与社会交流的平台。残奥会场馆内外,无障碍设施彰显尊重和关爱,人性化服务体现平等和理解;随处可见的“微笑圈”无声地传递着友善,排山倒海的加油声真实地表达了敬意;失利后的互相安慰交换着温暖和坚毅,倒地时的互相扶持定格为动人瞬间。这是残疾人彼此间的激励,也是残疾人与健全人的融合,更是人类心相印、情相拥、爱相守的见证。

在本届残奥会上,我国残疾人运动员不负众望,顽强拼搏,勇攀高峰,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都位居第一,取得了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祖国赢得了崇高荣誉。他们对残奥宗旨的实践和残奥精神的弘扬,充分体现了我国8300多万残疾人的精神风貌,反映了我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巨大成就,展示了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进步。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保障残疾人权利、尊重残疾人价值、改善残疾人状况、发挥残疾人作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圆满成功,不仅让世界聆听到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铿锵足音,而且为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必将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爱护,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让残疾人与健全人在社会大家庭里相互交融,在迈向未来的征途上携手共进。

圣火必将延续,超越永无止境。残奥会是短暂的,但给人的启示是深刻的;赛场胜负是一时的,但自强不息精神是永恒的。全军和武警部队广大官兵要大力弘扬残奥精神,在各自岗位上挑战自我,追求卓越,为八一军旗增辉添彩!

2022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感悟2

北京残奥会圣火2008年8月28日点燃,这标志着北京残奥会大幕徐徐拉开。

经历过奥运会的辉煌和激烈竞争以及色彩纷呈的画面,有些人对残奥会或许会觉得比赛的观赏性要降低不少。残疾人和正常人的体育竞技自然有所区别,但是相同的是,他们也在追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崇高目标。

其实,你只要稍微了解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了解他们比正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泪水,你的心头就会不由自主地发颤,你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你就会由衷的承认,他们,就是生活中的强者。

每一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坎坷。他们中有些人是先天残疾,有些人是后天不幸遭遇各种各样从天而降的灾难,在经历过生命的低谷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站起来,迎接生命的挑战。残疾人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职业选手。因此,他们一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训练,二缺乏资金的保障去购置训练器材和服装等必需用品。他们付出的努力除了身体上与正常运动员的差距外,还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并走到今天,走到奥运会的赛场。

“鸟巢”、“水立方”,因为有残奥运动员,而同样精彩。对待残疾人运动员,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残奥会,除了精彩的比赛,我们还能读到无数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故事。我们更深地体会到:爱,应该献给每一个人;爱,时时刻刻在我们心里;爱,温暖着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爱,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人类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2022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感悟3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盛况再现:圣火刚在“鸟巢”点燃,由衷的赞美之声就响彻环球。世人不仅为这场“视觉盛宴”的“宏伟绚丽”、“梦幻诗意”所倾倒,更为其张扬的坚毅顽强、折射的人性光辉所震撼。如此精彩的开场,无疑将使残奥会史上规模空前的这次盛会,得到空前的关注;无疑将激励残奥健儿们创造出空前的佳绩,在今后的十几天里写下辉煌的篇章。同时,也无疑会像北京奥运会那样,给中国、给世界留下丰厚的遗产。

其实,不须待北京残奥会的大幕落下,这笔巨大的“遗产”已然铺陈在我们面前,已然在造福千家万户。

残奥会已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近50年,在残奥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像身体健全的运动员一样,品味竞争之烈,欣赏体育之美,点亮理想之光,分享运动之乐,用摄人心魄的勇气极大地丰富了奥林匹克重在参与的平等精神。但由于对比赛设施要求不同等原因,同年同城举办的两个奥运会,一直采用各自筹办的方式。北京是第一个执行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协议的举办城市,不仅开一个组委会同时筹办两个奥运会之先河,而且响亮地提出“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口号,从而在“奥运会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语)上镌刻了令人振奋的内容。

7年来,正是“两个奥运”的同时筹办,极大地推进了北京乃至全中国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使残疾人出行更加便利。这期间,北京市出台了《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新建城市道路、公共设施普遍配套建设了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重点改造项目达6000多项,投入资金6亿多元。据统计,2001年以来,北京市共实施了1.4万多项无障碍改造项目,无障碍设施建设总量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

“两个奥运”的同时筹办,不仅让北京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也让全北京乃至全国人民对残疾人的生活和保障关注度持续“升温”。根据中国残联公布的数字,2007年,全国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535。9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顺利完成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康复项目任务,19万贫困残疾人受益;全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共计2125个,在建项目共计285个,筹建项目共计318个。在鼓励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去年7月起又对政策作出调整,大幅度扩展了享受税收优惠的单位,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当年,全国城镇新安排39.2万残疾人就业,农村残疾人就业达到1696.5万人。

由此可见,中国倾力奉献的“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就是要以生命的名义,创造出真正平等、完整的人类盛会,让高贵的人性在世界畅行无阻。

而这一举措,在过去的7年里,已经带动中国社会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提升了中国社会人文关怀的整体水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今,北京残奥会比赛已全面展开,可以肯定地说,4000余残奥选手的奋勇拼搏,将带来一场自强不息、引发人们深化对生命思考的“精神盛会”,必将对更多的残疾人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对全社会关爱残疾人的文明新风产生更强劲的促进作用。

2022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感悟4

今年是虎年,也是奥林匹克年。昨天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当立春遇上冬奥,一切都变得浪漫起来了。

冬奥会开始前的倒计时,是以24节气为主题的,每一个节气都有一句属于自己的诗。我们将中华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了冬奥会,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这次冬奥会的口号是“一起向未来”。在运动员们入场时,志愿者们手中拿的引导牌更是独具匠心,他巧妙地将雪花与中国结融合在一起。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这浓浓的中国气息。

升国旗这个场面让无数中国人泪目。几名少先队员拿着国旗交给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们,国旗在人们的手中传递,我们的心也热烈起来了,国旗冉冉升起,场内气氛也达到了高潮。

火炬传递仪式无疑是最激动人心的了。六棒火炬,七位传递手分别是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和两位年轻的00后。随着圣火的交接,奥运圣火逐渐靠近有写着全部参赛国家名称的小雪花所组成的大雪花(主火炬),而带着奥运圣火的火种被留在了火炬台上。至此,圣火点燃仪式圆满完成。

不同于以往的大火这次的奥运圣火是一个微火,这是史无前例的一次伟大的创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圣火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今天,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始了,祝我国的运动健儿们赛出好成绩!

2022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感悟5

本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吉祥物是冰墩墩和雪容融,他们分别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和一个传统的中国红灯笼,他们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象征着运动员强健的身体和世界文明的相知相融,科技感十足!我梦想着有一天能和他们在一起玩耍,冰墩墩和雪容融会出现在我的面前,大声地说:“小朋友,你好呀!我们带你去冬奥会雪场一起堆雪人好吗?”我欣然答应,我和他们乘坐时光机来到了2022年的北京。这里是银色的世界,冰墩墩和雪容融带着我堆起来一个和我一样高的雪人,栩栩如生,可爱极了,我们手拉着手,围绕着雪人,高兴得又蹦又跳,好不开心!我告诉雪容融,我最喜欢的冬奥会项目是花样滑冰,因为花样滑冰选手姿态优美,体态轻盈,像蝴蝶一样在冰场飞舞。据我了解,花样滑冰是曾经进入夏季奥运会的冬季项目,在1924年被列为首届冬奥会比赛项目,本届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将在北京赛区的首都体育馆进行,一共将产生5枚金牌,花样滑冰双人滑是中国队的优势项目。雪容融夸赞我知识渊博。冰墩墩对我说:“别看赛场上的运动员们动作娴熟、轻松自如,这可是日复一日勤学苦练、奋力拼搏的结果。残酷的训练,枯燥无味的坚持,运动员们的伤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他们获得的奖牌可都是汗水和泪水的结晶呀!”我想,这应该就是奥运精神,是当代小学生要学习的精神:自我挑战,战胜一切,为国争光!

2022年的冬奥会将是一场特殊的赛事,这是自疫情以来,中国承办的第一场世界性比赛。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疫情防控卓有成效,我们将以最安全的环境欢迎各国运动员和媒体的到来,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魅力”!

冬奥梦,是我的梦,更是中国人的梦,这个梦马上就要实现了!我相信,中国悠长的历史和文明一定会在冬奥会中让世界再次为之瞩目!2022冬奥会加油,运动健儿加油,中国加油!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感悟2022(共五则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