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总结 > 其他总结
变电站工程总结
编辑:莲雾凝露 识别码:36-355208 其他总结 发布时间: 2023-04-09 02:07:22 来源:网络

湖南益阳赫山区烂泥湖110kV变电站35kV送出工程

工程总结

益阳益联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

工 程 总 结

一、工程概况

1、工程规模

(1)泉菱欧线菱角岔支线改接烂泥湖35kV线路工程

新建线路起于起于110kV烂泥湖变35kV开关柜5U,止于35kV泉菱欧线菱角岔支线3#塔大号侧20m附近。线路路径长0.509km,烂泥湖变出线段采用电缆,电缆路径长0.054km,其余段采用单回架空走线,架空路径长度0.455km。本工程新建铁塔3基,其中单回路电缆终端塔1基、单回路直线塔1基、单回路终端塔1基。

拆除原35kV泉菱欧线菱角岔支线#1-#3段导地线及ADSS光缆,拆除长度0.55km,拆除2#、3#铁塔共2基;为满足本工程线路在烂泥湖变出线段1-1.5km内架设地线,需改造菱角岔支线#4、#5、#6号塔塔头增加地线支架并加挂地线,架设地线0.96km,地线型号采用GJ-35镀锌钢绞线;#3-#7段导线及光缆利旧并重新放线,放线长度0.96km。本工程新建三牌3套;更换原泉菱欧线菱角岔支线杆塔“三牌”,共计14套;更换原泉菱欧线杆塔“三牌”,共计56套。

新建段线路导线采用JL/G1A-150/25型钢芯铝绞线,电缆采用YJV22-26/35-3×240铜芯交联聚乙烯电缆,新建段架空地线采用OPGW-9-40-1型24芯光缆,改造段地线采用GJ-35镀锌钢绞线。

(2)八牌线T接烂泥湖35kV线路工程

新建线路起于起于110kV烂泥湖变35kV开关柜6U,止于35kV八牌线59#小号侧28m处。线路路径长5.292km,其中烂泥湖变出线段采用电缆,电缆路径长0.07km,其余段采用单回架空走线,路径长度5.222km。本工程新建铁塔22基,其中单回路电缆终端塔1基、单回路耐张塔5基、单回路直线塔15基、T接塔1基。

拆除原35kV八牌线59#电杆1基;调整35kV八牌线57#~T接点段导线弧垂,调整长度0.4km。T接点~63#段导线调整弧垂,调整长度0.9km;更换八牌线全线杆塔“三牌”,共计112套。

新建段线路导线采用JL/G1A-150/25型钢芯铝绞线,电缆采用YJV22-26/35-3×240铜芯交联聚乙烯电缆,架空地线采用1×7-7.8-1270-B型镀锌钢绞线(以下简称GJ-35)。

(3)八牌线T接凤凰湖35kV线路工程

新建线路起于起于35kV凤凰湖变1U出线间隔,止于35kV八牌线36#大号侧78m处。线路路径长1.094km,全线单回架空架设,新建杆塔6基,其中单回路耐张塔2基、单回路直线塔2基、T接塔1基,单回路终端塔1基(用于凤凰湖支线)。

调整35kV八牌线35#~T接塔段导线弧垂长度0.25km、T接塔-38#段导线弧垂长度0.45km。

交换本工程线路与长凤新泉线凤凰湖支线间隔,新建单回路终端塔1基,改造长度0.265km,改造段导地线利旧,调整#15-新建杆塔段地线及ADSS弧垂约0.796km。

新建段线路导线采用JL/G1A-150/25型钢芯铝绞线,架空地线采用1×7-7.8-1270-B型镀锌钢绞线(以下简称GJ-35)。

2、主要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益阳供电公司

设计单位:益阳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湖南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益阳益联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施工主要进度节点

(1)开竣工日期

工程工期:2020年03月30日至2020年12月29日,总日历工期275天。

(2)验收日期

2020年12月20日施工队自检

2020年12月22日项目部复检

2020年12月23日公司级专检

二、施工管理工作总结

1、项目管理总结

我公司承建的湖南益阳赫山区烂泥湖110kV变电站35kV送出工程,由于诸多原因,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通过多年对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经验的总结,我们从开始就对搞好该工程进行了详细的策划工作,并对于工程的施工特点进行了充分的认识,认为抓好施工策划是保证工程安全优质、确保工期、提高效益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把实施施工策划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1)明确了工程施工的总体目标、质量目标、安全及环境目标。树立了把本工程建设成“达标投产”和“满意工程”的总体目标;分项、分部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实现零缺陷移交,争创满意工程的质量目标;确保工程建设中文明施工,落实环保方案,并采取积极的安全措施,杜绝人身伤亡事故、火灾事故,杜绝交通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的安全环保目标。

(2)成立了工程管理组织机构,明确了职责。在国网益阳供电分公司项目管理中心的领导下,成立了施工现场管理小组,建立了管理制度。根据国网公司的工程管理办法和“达标投产”的总体要求,认真编写了《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控制文件,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并把技术、安全、质量等方面的制度措施细化到岗、落实到人,使各部门、施工队人员目标明确、职责分明,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工作。

(3)做好了施工准备工作。对工程开工及转序施工的准备都进行了精心策划,对人、财、物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重点抓好劳动力组织,对满足现场施工的工器具、材料、大型机械等,进行合理的调配供应。工程开工申请报告一次性获得通过,中间转序施工符合监理要求,确保了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在施工进度管理方面,为确保工程按期完工,开工前制定了施工进度计划,我们着重抓了如下三点:

1)、根据局项目管理中心对工程的总体安排及工期要求,合理安排了该工程的施工计划、组织劳动力、施工机械及材料供应。充分发挥计划决策与调控职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动态管理”的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实际的线路长度,按照地形,投入一个施工队,分设两个基础施工班组,一个组塔施工班组的设置,一个架线班组,一个附件安装组。总体控制,合理进行网络计划的调整,保证了工期计划的有效控制。

2)、合理配置利用资源是保证高效施工的关键环节,我们在施工中面临“地质条件差、工作量大、面广、线路长”的特点,加强对技术人员力量的重点配置,尽量减少施工受阻现象。针对工程线路工地运输运距较长,材料量大、山地地形运输困难是此次工程的最大难点。对此,我们及时组织抽调了一批精干队伍,反复勘察了现场,确定了施工及运输方案,配备了多个作业组,合理调配一切人力和机具设备进行了有序布置及大量采购,保障施工。运输方式采用人力及货车倒运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工地运输工作的准时完成,为按期进行基础施工、铁塔组立、架线施工提供了较好的前提条件。

3)、应用网络计划管理,科学控制施工进度。在基础施工、杆塔组立、架线工程等工序中,我们组织了基础施工组、杆塔组立组、放紧线组、附件安装组四个小组,以网络计划控制为指导,明确各组施工周期,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合理调配资源,用环环紧扣的流水作业方式,保证了施工进度。

2、安全管理总结

我公司把抓好安全工作落实作为搞好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断完善健全安全工作机制,狠抓人员培训和安全制度、措施的制定、检查和落实,工程施工无一事故发生。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施工人员安全责任。自工程施工开始,我项目部即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的领导组织系统,明确了各级安全职责,配齐了专职安监人员,形成了有效的项目部安全三级管理网络,落实责任,坚定目标,制定考核办法、安全奖惩、文明施工的管理制度,做到了工程项目施工组织到位,制度到位。工程所有施工现场均设置了安全警示标语、标志牌,设立现场安全责任人。除按惯例检查各施工队每周的安全学习教育活动外,还加强了对各施工作业点的巡察工作,重点抓好了高空作业及交通运输两个关键环节。

(2)积极开展安全风险因素的识别和控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随时消除事故隐患。按照工程的进度,对施工驻地临时用电、交通安全、挖掘作业、动火作业、高处作业等,重点做好触电、高处坠落、火灾、坍塌、车辆伤害、食物中毒、人员中暑等危害因素的控制。严格落实危险作业票证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和现场的监督、监护;坚持各操作作业的开始,必须做到“三到现场”,即“领导干部现场指挥协调、管理人员现场带班作业、安全监督员现场巡回检查”,督促做好车辆的安全检查,严禁客货混装,严查影响交通安全的“十大不安全行为”及各类违章现象;对施工驻地食堂、厨房卫生、食品和饮用水定期进行检查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3)坚持文明施工,建设环保工程。在施工现场,我们要求各施工队在进入农田、林区时,必须将损坏青苗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从而减少对农户耕作的影响,一方面控制了青苗及林木赔偿的限额,降低了工程成本。另一方面,也避免和林业主管部门及农民之间的纠纷,降低了外部环境对施工进度的阻力;铁塔施工时,我们用红白警戒带的宣传旗子将施工范围明确的划定,并设立专人进行施工监护;施工现场各种工器具、材料分区堆放,做到摆放成型,标识清晰。全体施工人员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当地人民的民风民俗,没有与当地群众发生摩擦,工程施工期间无一起人员违法违纪事件。

3、质量管理总结

我们在抓质量工作中,特别强调注重过程控制,依据程序文件和质量管理办法,严格把好每道工序质量控制关,且每一个施工过程中和施工环节都有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并将现场的质量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工序和施工队、班组,充分发挥质量管理机构和质检员的作用。

(1)加强事前控制和过程管理,重点把好三道关:一是把好材料选购和进货检验关,杜绝不合格品进入现场,如:基础施工中钢筋、水泥、砂、石料的进货;杆塔组立中的塔件,架线中的金具、导、地线等外部质量和相应试验报告的检查等。二是把好各道工序控制关,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规范标准组织施工,如:杆塔基础施工中,实施技术员、质检员现场全过程控制。对架线施工按施工准备、导地线展放、紧挂线、附件安装、导地线压接5大工序分别进行编写专项施工作业指导书,细致地对工艺质量、安全施工、文明生产与工程控制、监控等分项内容进行了培训、交底。三是把好施工安装控制关,如:在基础施工中,我们坚持使用机械作业。在重点施工环节把好三道关的基础上,还坚持加强三级检查制,严格控制各项工序质量,做好隐蔽工程和关键工序过程的连续监控,把好记录关,做到记录真实数据可靠,各类记录、表格齐全,并按照要求及时组织三级验收。

(2)加强工序管理。我们在抓工程质量的同时,始终严格执行规范要求,理顺各工序之间的关系。在施工前编制详细的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对施工人员进行工序、安全、质量、技术交底,让每个参加施工的人员掌握工程的施工特点和质量、技术、安全、环保要求,强调在施工中每个施工人员均是质量监督员,认真执行工程的每道施工程序,并严格把关,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施工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如在基础施工时我们控制坑深、钢筋规格、数量、支模尺寸、高差、塌落度、砼浇制、回填土、接地埋设、施工工艺等施工过程;铁塔施工时,我们强调防盗螺栓的朝向必须一致,所用螺栓的规格、穿向必须符合要求、螺栓的紧固率必须达到100%;架线施工时,我们严格控制导、地线的驰度。附件安装中,强调每一个线夹的安装,每一个防振锤的安装均需符合设计要求,杜绝二次返工。我们将质量控制放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盒保障。

认真阅读了施工图纸,参加了施工图纸会审及交底工作,尽量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差错消除在施工之前;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努力实施施工组织中的质量保证措施。做到无图纸不施工,不交底不施工,加强现场巡查。对施工质量进行紧密跟踪与检查,发现问题随时纠正。对每道工序,每个部位进行质量检查和现场监督。对重要工程跟班检查,形成了以预定目标为起点,层层落实,级级保证,做到工作有目标,考核有依据,相互促进,全面提高的质量管理。

强化施工质量验收管理,认真执行国网公司制度要求施工队级自检检查率为100%,项目部复检率为100%,公司级专检检查率30%。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逐项认真安排整改消缺。做到零缺陷移交。

输变电工程强条执行情况

标准工艺应用工作

本工程标准工艺应用情况:泉菱欧线菱角岔支线改接烂泥湖35kV线路工程应用53项;八牌线T接烂泥湖35kV线路工程应用39项;八牌线T接凤凰湖35kV线路工程应用29项,在首例标准工艺由业主进行验收,效果明显,工艺大幅度提升。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总结

1、线路复测通病防治总结

采取的措施有:

a.杆(塔)位置符合施工图的平、断面要求。复核重要跨越物间的安全距离,对新增加的跨越物及时通知设计单位校核。

b.线路方向桩、转角桩、杆塔中心桩有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丢失和移动。

c.杆塔复测定位严禁在验收规程允许范围内擅自移动杆塔位置,杆塔的任何位移均取得设计同意。

防治结果:本工程所有杆塔位置、均与设计图纸相符;对所有跨越物的安全距离均符合设计图纸数据。

2、基础分坑开挖通病防治总结

采取的措施有:

a.遇特殊地质条件(如:流沙、泥水、稻田等),开挖前将杆塔中心桩引出。辅助桩采取可靠保护措施,基础浇制完成后,必须恢复塔位中心桩。

b.基坑开挖设专人检查基础坑的深度,及时测量,防止出现超深或欠挖现象。

c.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当温度降至 0℃以下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严禁坑底受冻。雨、雪天气后,必须把坑内积水(雪)和淤泥清理干净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防治结果:基础分坑及开挖工作未出现基础超深、欠挖现象,或中心桩辅助桩丢失或移动现象。

3、基础位移、扭转防治通病防治总结

采取的措施有:

a.基坑开挖前对基础中心桩进行二次复核,并设置稳固的辅助桩位,确认桩位及各个基础腿的方位准确。

b.基础支模后、浇制前和浇制中多次核对基础模板、地脚螺栓的方位,保证其准确性。

c.当基坑有积水时,回填前先将水排完,然后四周均匀填土、夯实,并随时检查基础是否位移。

防治结果:基础腿的方位全部准确,基础浇筑完成后,地脚螺栓间距,大小等符合设计图纸,基坑回填时坑内无积水。

4、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总结

采取的措施有:

混凝土施工前取得有资质的试验室出具的设计配合比(附有试配强度报告)。

b.基础试块养护条件与基础养护条件基本相同。当等效养护龄期达到28天时送检。

c.基础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平整度,对其支撑强度和稳定性进行计算。基础模板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防止出现基础立柱几何变形;基础底阶必须使用模板,严禁利用土模,模板接缝处采取粘贴胶带等措施,防止出现跑浆、漏浆现象。

d.浇制中设专人控制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现场质检人员随时检查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过程,防止出现振捣不均匀或振捣过度造成的离析。

e.混凝土垂直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 2m,超过时使用溜槽、串斗,防止混凝土离析。

f.基础浇制时,多方位均匀下料,防止地脚螺栓受力不均与基础立柱不同心。

g.混凝土初凝前,采用多点控制的方法对基面高差进行测量,杜绝二次抹面。

防治结果:混泥土浇制前试验单位资质及配合比均已报审,试块养护条件与基础相同,并达到要求后全部送检,浇筑时未出现使用土模、跑浆、漏浆现象,混凝土搅拌和振捣设置了专人控制,质检人员在施工现场时刻检查混凝土浇筑情况。

5、接地沟埋设深度不够质量通病防治总结

采取的措施有:

a.接地网地沟开挖时要充分考虑敷设接地体时出现弯曲的情况,留出深度富裕量。

b.接地体敷设时边压平边回填,保证埋深。

c.杆塔引下线竖直埋入土中,直至设计埋深。

防治结果:接地网沟开挖时均充分考虑到深度以及射线弯曲时的距离,埋设好后做到了边压平边回填,本工程所有接地线埋设均满足设计要求。

6、基面整理不规范质量通病防治总结

采取的措施有:

a.回填时在坑口地面上筑防沉层。防沉层平整规范,其宽度不小于坑口宽度,其高度不应掩埋铁塔构件。

b.基础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c.清理现场时恢复现场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及地质滑坡。

防治结果:本工程坑口地面上均设置了防沉层,防沉层平整规范,宽度、高度满足要求,施工完成后做到了工完料尽场地清。

7、铁塔构件变形、镀锌层磨损等质量通病防治总结

采取的措施有:

a.对塔材的运输和装卸,采取防止变形及磨损的措施。

b.塔材进场检验前,对供应商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对塔材材质和锌层厚度进行复检。

c.对于悬浮抱杆下拉线的设置宜采用吊装带,当采用钢丝绳时对被绑扎的部位进行保护。

d.塔材起吊时,合理选定吊点的位置,对于过宽塔片、过长交叉材采取补强措施,对绑扎吊点处要设置圆木并绑扎衬垫材料保护。

e.地面转向滑车严禁直接利用塔腿、基础立柱代替地锚使用。设专用卡具,或采用在塔腿内侧跟部设置的滑车锚固铁件或锚固孔。

f.铁塔组装过程中发生构件连接困难时,严禁强行组装造成构件变形。

防治结果:杆塔材料未出现变形及磨损现象,杆塔材料供货商资质均符合要求,塔材材质及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塔材组立时未出现弯曲现象,塔脚、基础立柱没有出现代理地锚使用现象,铁塔组立过程中,构件连接困难时,均采取措施安装,没出现过强行安装现象。

8、螺栓不匹配质量通病防治总结

采取的措施有:

a.按设计图纸及验收规范,核对螺栓等级、规格和数量,匹配使用。

b.杆塔组立现场,采用有标识的容器将螺栓进行分类,防止因螺栓混放造成错用。

c.对因特殊原因临时代用的螺栓做好记录并及时更换。

防治结果:杆塔螺栓的等级、规格数量都匹配使用,杆塔组立现场各种型号螺栓均分开堆放。

9、螺栓紧固通病防治总结

采取的措施有:

a.螺栓紧固时其最大力矩不宜大于紧固力矩最小值的 120%。

b.防止紧固工具、螺母擦伤塔材锌层。紧固螺栓使用套筒工具,检查螺帽底部光洁度,采取防止螺杆转动的措施。

c.交叉铁所用垫块要与间隙相匹配,使用垫片时不得超过 2 个;脚钉备母外侧螺丝不得露扣,确保脚钉紧固。

d.螺栓紧固时严格责任制,实行质量跟踪制度。

防治结果:螺栓紧固达到要求,螺母及塔身镀锌层未出磨损现象。

10、导线磨损防治总结

采取的措施有:

a.装卸、运输导线过程中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导线磨损和碰伤。

b.按跨越架(物)条件计算放线张力,减少导线与跨越架(物)摩擦,防止损伤导线。

c.放紧线前修好放线通道,清除放线障碍,导线通过岩石等硬物区,应铺垫茅草保护导线。

e.为防止导线鼓泡,在放线时,导线直接从线盘中展放整根导线不允许开断。

f.跨越房屋一般采用翻线的方法,但在房顶上要放置横木,支垫草包等软物,以免损伤导线,跨河沟时必须摸清情况,水流较深较急的河沟不允许趟水拖线过河。

g.卡线器不得在导线上滑动,卡线器后侧导线套橡胶管保护。

防治结果:导地线在装卸运输过程中都采取了保护措施,未出现导地线磨损现象,放紧线施工前放紧线通道符合要求,放线障碍已经清除,导地线从盘中展放整根导线时没有开断,导地线未出现磨损现象。

11、压接管弯曲质量通病防治总结

采取的措施有:

a.压接管压接后检查弯曲度,不得超过 2%L。有明显弯曲时校直,校直后如有裂纹应割断重接。

b.经过滑车的接续管使用与接续管相匹配的护套进行保护。当接续管通过滑车时,提前通知牵引机减速。

c.对于超过 30°的转角塔、垂直档距较大、相邻档高差大的直线塔,合理设置双放线滑车。

防治结果:压接管压接后弯曲度符合要求,经过滑车时采取套管进行保护。

12、附件安装质量通病防治总结

采取的措施有:

a.开口销不得漏装,不得出现半边开口和开口角度小于 60°的现象。

b.铝包带的缠绕应紧密,并与导线外层铝股绞制方向一致。两端露出线夹长度不超出 10mm,其端头回绕于线夹内压住。

防治结果:本工程开口销齐全,开口角度等符合要求,铝包安装符合规范要求。

13、防护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总结

采取的措施有:

a.线路杆号牌、标示牌、警示牌安装要牢固、规范。其朝向应面向小号侧,或面向道路或人员活动方向。

防治结果:线路杆号牌、标识牌、警示牌安装牢固,规范,朝向符合要求。

4、技术管理总结

强化技术管理。施工技术是工程施工的重要保证,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是安全生产的必要手段。针对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根据国家标准、规程、规范及合同要求,我们整理、编写了一系列技术文件、资料和施工作业指导书以及工程所需的应急预案。严格按照作业程序组织施工,每个工序开工前,先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图会审,读通看懂设计图纸,有疑问及时提出并反馈解决;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并记录完整备查,明确规范要求、图纸要求、施工方法,使每道工序标准化,程序规范化。

三、本项目主要经验与教训

本次工程在公司项目管理中心、监理公司、设计单位以及其他相关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圆满完工,实现了工程目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程施工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近一年来的工程建设经验,让我们深深感到,搞好工程施工,最重要是以人为本,抓好队伍建设。在工程管理上,注重从“严”、“细”、“精”三方面入手,加强工程过程控制,有效实施动态管理,抓好制度、措施的落实,不断完善质量、安全等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在这方面尤其是搞好工程施工的组织工作,合理配置资源,加大技术革新工作力度,积极广泛地推广和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要加大与工程施工相关各方的沟通与交流,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施工外部环境。只有如此,我们的工程施工才能优质、安全、高效、如期地完成。但是也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与需改进之处:

1)、资料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做到工程资料及时收集、及时整理和及时归档。

2)、施工进度、成本控制上还需进一步改进。

3)、与设计沟通还需进一步加强。线路路径选择距公路太远,施工运输、线路维护困难。

四、工程遗留问题与备忘录

1、未完成的项目和原因及影响工程功能使用的程度

2、后续完成计划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变电站工程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