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敬爱的党组织:
我最近在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物》,这本学习读物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取得的成就,需要坚持的思想路线。读完之后,我收获颇深,整本书无疑让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有了更加明朗、深刻的认识。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的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是我党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基本国情,面临的难题、困难,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书中强调了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强调了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与此同时,还谈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以及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面临的难题,困境和面对的方法。总的来说,这本书简短、精炼的,让读者比较容易的了解社会主义事业,让我们这些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的人更加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
在书中,第一章开篇就谈到我当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胡锦涛同志指出,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上个世纪90年代,苏联由于同美国的超级大国军备竞赛计划,拖累了国家经济发展,让人民生活陷入困苦。其后,为了改善国民经济生活,发展国内经济。苏联于70年代开始依次进行了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最终在西方的思想文化渗透,内部政治思想又不坚定的情况下,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均以失败告终,而且还导致了国家的解体,由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演变成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因此,在当前中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至关重要的,无论何时何刻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对国家的领导,同时也要防止身边出现”戈尔巴乔夫”。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同中国的改革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国家发展稳步前进,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所谓“变则通,通则久”。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环境不太乐观,人们工作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坚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加大改革的深度和开放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拉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齿轮。国家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社会面貌豁然一新,人民的生活才能过得更好。与此同时,在十八大之后。我们新任的政治局常委也给我们一种豁然一新,一种朝气蓬勃的气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传递了在未来的日子里国家会加强改革开放,加快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让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物》这本书中,还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形成。它是我们党对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刻把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部署,必须深入领会这些部署对于建设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从明确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到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再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任务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从今年的十八大报告中以及新写进党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很直观明了的认识到党对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去解决这些问题,攻克这些难题。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加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也出现在十八大报告中,而且也写进了新的党章。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加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这一决策,显示了党的高瞻远瞩,对未来建设的良好把握。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的支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更好地、更快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
在当前的中国,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我党的最终目标、最高理想越来越近,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但与此同时,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也是十分多的。我国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目前连国家领土都不完整,台湾还没有回归,南海和钓鱼岛也有主权纠纷。诚然,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坚强,形成的强大力量,让我们不畏惧这些困难。不过,我们仍然要时刻警惕,时刻努力工作,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将我国建设成现代化大国。唯有此般,我们才能不让那些苦难的历史不在我们身上,不在后人身上重演。“历史不会重新来过,但却能重演”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铭记。
我们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上重点强调的,同时也是国家的奋斗目标。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一名有理想的青年,我们要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发展建设有机地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不愧于当初入党的信念,不愧于自己的人生。此致 敬礼
签名:肖安安
时间:202_-12-22
第二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读书心得
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感
党的十七大的一个历史性功绩,就是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为了帮助干部群众更好地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我大致通读全本,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后深受教育和启发,深感这是一本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好教材,也是宣传普及理论体系的很好的简明读物。
《读本》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读本》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新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认真总结的成果,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这几个方面的深刻分析,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读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阐
述。首先,它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 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而形成的。这三大基本问题,是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的问题,是对其他问题具有规定性作用的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纲领性意义。《读本》围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论述,使读者易于从整体上对理论体系进行宏观把握。同时,《读本》还遵循马列主义关于“理论就是把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概括为互相联系的几点”的原则,对以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三大基本问题的回答,进行了系统梳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根本任务、发展阶段和战略、发展动力、根本目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依靠力量、祖国和平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核心等十四个方面勾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这对我们把握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并从这些观点的相互联系上把握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很有帮助。《读本》精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准确把握这一关系,是学习掌握理论体系的一个难点。只有把握住这一关系,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理论品质。
《读本》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只有这样才能把全党的思想武装好、统一好,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人心,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二是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这三个方面明确了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要求,读后很受振奋、很受鼓舞,也进一步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
综合上述: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读本,为我们广大基层党务工作者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有益的帮助,使得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身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基层工作者,肩负着为我国金融业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的重任,我们应当在工作中继续切实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不断提升党的执政理念、推进基层单位的党建工作,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第三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通过认真阅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一书,我知道了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的根本性质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集中表现。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壮大的历史就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历史。全国解放以后,随着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实现文化建设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有机统一,就成了我们党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应该说,在解答这一时代课题的过程中,我们党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随着当代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不断变迁,如何实现新形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文化基础,又一次成为我们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这些年来,党在文化建设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一是来自传统文化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可贵资源,这既是我们党对待传统文化的一贯方针,也是绝大多数人们的愿望。但是,问题在于怎样继承,怎样发展,以及继承什么,抛弃什么。文化虚无主义割断了我们党的文化基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而文化保守主义却在继承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旗号下存在着取代我们党赖以存在的文化底蕴的核心观念---马克思主义的潜在危险。因此,正确地看待传统文化,对于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至关重要。
二是来自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冲击。资本主义文化是一种远比封建文化先进的文化,大胆地借用和吸收资本主义文化的优秀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吨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要求。但是,资本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制度是紧密联系的,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资本主义就始终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的文化渗透和颠覆,因此,如何在吸收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蚀,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如何在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凭借其经济实力对中华民族文化建设的强大冲击,强调文化建设独立性的同时,拓展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的世界视野,避免远离世界先进文化前进的主流而走向狭隘的民族主义,就成了我们党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时必须慎重处理的重大课题。
三是来自社会转型和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的冲击。目前,中国社会正在进入全面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众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哪些新思想、新观念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哪些是腐朽价值观念的沉渣泛起,这是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认真加以区分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形式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例如大众文化的兴起、人文价值的凸显等等。在这些问题上,任何不加分析就简单地肯定或者简单地否定都是错误的,任何试图用旧的观念来评价的做法都是有害的。应该看到,一方面,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的形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化支撑;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代表中国社会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难度。显然,新情况需要新办法,传统的方法和观念已经无法应对新问题的冲击了。
四是来自党自身的挑战。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是我们党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自成立以后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文化根基。但是,历史不等于现实。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在社会生活环境急剧变化的今天,我们的绝大多数党员是能够按照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标准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的,但是,仍然
有一部分党员,文化素质较低、观念陈旧,有些党员甚至信仰丧失,腐化堕落;另一方面,知识在当今和未来时代地位的空前凸显,作为知识承载者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仅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而且在推动先进文化前进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党的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了我们党能否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作为一个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者,就必须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好党自身的建设,从而使我们党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先进性,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我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一是理论结合实践,是指导我们前进的一个重要思想。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到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这些在我们当代的社会,也依旧存在。什么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呢?教条主义就是完全照着党和国家的一些文献走,而且是不理解的,不思考的麻木的走。将许多文字直接搬进现实,这就是我党先期之所以失败的原因之一。如果一个党员在执行的过程中,不能理解文件的意思,不能体会文件的精髓,他所做的行动将是危害人民的,危害党的,而且当他越用心时候,危害越大。你可以做什么,这就是一个党员需要了解的。这也是一个党员需要具备的。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很多人做到了前两点,但在这个结合点上总是很难找好。做事情的方法和方式很重要,这个结合点其实就是一个方法,在有一个党员的心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去体验,会找到的。
二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这是我党的一个基础。我党源自人民,发展于人民,最终也服务于人民。如果不与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无论从哪方面也说不明白啊。而且我党的党员首先就要有一个意识,我就是群众中的一员。我享受群众享受的每一项权力,也应该尽到群众应该尽到的每一项义务。然后,在同时去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党员,身上承担着帮助身边的人,帮助同志的作用。但是不要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也不要觉得自己比群众强什么,把自己融于群众,认真体会群众的需要,看到自己和群众的缺点,然后自己去改正它,再帮助群众改正它。不要用命令的方式去做,不要用教育的方式去做,认真体会,带着爱,而不是期待。
三自我批评的作风。古人曾说“吾每日三省吾身”,一个优秀的人就是每天反思自己做过的事,找到其中的不足与缺陷,然后去改正它,不是想着怎么弥补,而是察觉到,想到怎么才能不会再犯。约尔旦说过,智慧就是知道怎么不去犯犯过的错误。所以说,自我批评,是一个过程,包括反思,想方法,然后去做。李想曾经说过,80%认识到错误,50%想到解决的方法,20%才会去把想到的方法去做。所以说,自我批评要全面,要认真,要真正的反思,不是形式上的报告,也不是给领导看的文案,这是一个改变自我,提升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一个人只有做到这点,才是一个可以提高,可以成长的人。一个优秀的党员,不只是要学会以上三点,而是要真正的做到。
三点之所以称为作风,就是在实际中去做,在运用中实践的。而且不只是实践,而是要活学活用,联系实际,做到第一条中的理论结合实际。三者还要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相互制约,还要与同志们一起研究,一起探讨和实施。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也只有这样,我党才能保持其先进性,才能始终为人民服务,始终前进在时代的前沿。党员做到的当然不只是这些,一个优秀的党员,要学会理解更多的思想,验证它,实践它,在生活中体验,在服务中感受。温习经典,感悟思想,做优秀的党员。
阅读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我深深感到我们大学生也应该在党的方针的指引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的高潮!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范文模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课程论文
摘要:本文中主要结合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两方面讨论了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门课对我这个化工专业的学生的一些影响和启发。
关键字: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生态文明
正
文
在本学期后10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开始采用了新的教学大纲,而授课老师们也随之改变了这门课的上课方式。采取让不同的老师轮流给四个班级的同学授课,每个老师每次课上讲授一个章节,这样对学生来说,每个班级的同学都能感受到不同老师的上课风格,我认为这是一个新奇并且有趣的授课方式。
通过前六次课的讲解,我不仅领略到五位老师的授课风采,也学习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建设,和当代中国与世界的课程内容。在这五部分内容中,我结合自身兴趣和化工专业背景想主要讨论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部分内容和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自己的见解。
1.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些看法
在老师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老师播放的一段关于苏联解体的视频,这段视频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苏联作为有70多年历史的一个世界强国,无论是外国武装干涉、经济封锁还是世界大战都未能把它摧垮,为什么会顷刻瓦解了呢?我原先对于苏联解体的浅薄了解,认为主要是由于戈尔巴乔夫这个领导人的错误领导,才导致了苏联这个泱泱大国的解体,但是听了老师的分析,发现从根本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进行的文化渗透。一方面是美国在与苏联硬实力竞争的同时进行文化软实力方面的竞争构成了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大的冲击;另一方面,苏联自身文化软实力的缺失使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中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日益下降并最终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由此可见,文化扩张和文化权力构成了当今国际关系上主权斗争的新领域,文化冲突和价值观念等“软实力”问题,恰好是今天把文明和文化引入国际关系中并成为巩固自身国际地位和维护自身国家利益而争夺“文化霸权”的新战略。而苏联解体后,我国成为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重点,因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文化建设和文化安全也极为重视,并在202_年党的十七大上表述为“文化软实力”。因此要想提高国家的文化影响力,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首先,必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课程论文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和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束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其次,要倡导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我国的政治文化的培养要同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背景相结合起来,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再有就是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心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只有当各民族团结一心,才能抵制住外来的文化入侵,并将中华民族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因此,我国必须不断的加强自身的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因为本国的文化软实力不仅能凝聚本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还能通过利用本国的文化吸引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所以说文化软实力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传播力,对一个国家的内政和外交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今美国试图把自己的文化输送到全球各个国家,众所周知:麦当劳、可口可乐、牛仔裤等物质商品渗透和标识的美国文化走进了许多家庭,美剧更是从思想上对世界人民进行了“洗脑”,这也是试图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达到其霸权的目的,特别对于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这一点尤其要提高警惕。但我们也不能一律盲目排外,造成文化上的闭关锁国,应该在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发扬我国的本土文化。虽然我国现在已经开始在各国建立孔子学院,教授国学和汉语,央视广告也登上美国的街头,但是这只是开始,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还需要继续扩大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见解
由于我是化工专业的研究生,所以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略有了解,所以下面想就这一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想法。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但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我们也破坏了我国有限的生态环境。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文明的目标要求差距巨大,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新结构危机”已经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障碍,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明确列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到202_年将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表明我们党对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关系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对生态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课程论文
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可以将其基本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理论取向;二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的生态文明观意蕴;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结构的基本要素。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学说中蕴藏着生态文明的思想先声。
我国目前的生态现状并不容乐观,202_年北京市的第一场沙就降下了35万吨黄沙,这场沙尘暴所带来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65亿。202_年的SARS以及后来的禽流感、H1N1都是自然对人类反自然行为的强烈反扑。但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解决现阶段的一切问题包括生态文明建设问题都是靠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只有发展才能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我们同时也要吸取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的经验教训,发展生态经济为社会发展提供经济支撑,发展生态科技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最主要的是必须把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放在首位,坚决杜绝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既为当前的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提供必备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环境基础,同时也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全体人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以及改造世界的世界观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认为要想更好地解决我国的生态问题,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开始做起。首先,从经济层面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采取生态系统的闭路循环规律发展经济的模式,提高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利益的整合;积极探索绿色可再生能源,利用现代生态科技开发干净、无污染新能源;二是利用科学技术充分利用废弃物中蕴藏的能源,化废为利。其次,是从文化层面上,我们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人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我们必须把人类开发的速度和自然资源可以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让保护自然环境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义务和责任;加强生态道德建设,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生态道德文化基础上,增强人们对自然的道德责任感,用生态道德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修炼内功,使人们能够自觉地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最后从政治层面上,建立健全政府生态决策制度,完善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把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并列列入计划之中,并给出准确细致的评价标准,增强操作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加强立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用法律法规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用法律手段保证资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课程论文
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不断改善,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3.结语
通过本学期为期7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对于我这个一直专注于本专业的理工科学生来说,从思想上、政治上都有了很大的启发。并且每次上课都有不同的老师教授,是我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从课堂上不仅仅是学到了很多理论上的知识,每个老师上课都会就本堂课的内容联系近期发生的重大实事和我们展开讨论,使我更加关注实事政治,并开始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看待问题,这是我通过本学期的这门课程得到的最大收获。在这里我向每一位给我上过课的老师们致敬,感谢你们给我的帮助和教导!
参考文献:
1.江名.苏联解体原因的国际政治学探析——以文化软实力为视角 [D].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政治,202_ 张骥,齐长安.苏联解体的文化原因分析 [J].社会主义研究,202_,152(6):32-35 兰育莺.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若干思考 [J].福建党校学报,202_,112(3):76-79 易希霞.对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新思考 [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_,(12):17-25 2.3.4.5.6.朱玉利.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及其建设 [D].合肥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哲学,202_ 方时姣.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J].学习与探索,202_,178(5):130-135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书报告
读生态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有感
一、收获与感受
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美丽中国,推进现代化,实现中国梦,是我国社会各界现在所关注的问题。黄娟教授从几个方面对生态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本文首先从生态文明的视角下阐述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生态文明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础,分析了其奋斗目标,实现的条件;探讨了基于生态基本国情,我国生态现代化的战略,即我国现在面临着资源约束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人口大国、资源小国、环境贫国、生态弱国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指出我国解放和发展生态生产力的根本任务及建设生态现代化与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总任务,提出了现代化的目标与步骤,战略重点和措施。
然后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函,即生态文明道路,富生态文明理论,生态文明制度,三者的统一。而美丽中国梦实现的途径是坚持和开拓生态文明道路,行动指南是坚持和丰富生态文明理论体系,根本保障是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并且回顾了四位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认识的历程。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依据、任务和措施。即根据我国生国情,面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良好型的任务,要完成任务必须优化“三生”空间格局、大力发展经济常态、加强生态政治建设、促进生态文化发展、建设生态民生社会。
最后,论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平外交、党的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通过这篇文章我认识到生态文明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家对于它的建设还远远不够。以前一直认为 生态环境这一块虽然做的不好,但是也不会有多么的差,从黄娟教授的书中了解到我国当前资源环境的总态势是:资源总量大国,人均资源短缺,资源供给难以满足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需要,资源降耗困难重重,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的环境污染已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形成威胁,生态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扭转,各类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在下降,生态恶化的范围不断扩大,危害程度加剧,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减弱。显然,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在新世纪的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意识到虽然我们国家一直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即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人民幸福的梦,但是不管什么梦都要以生态环境作为基础,只有奠定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的梦,才是真实而美好和能够实现的梦想。现在很多人只是口号上喊着实现中国梦,大力开发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却忽略了生态环境。要建设生态现代化,涉及各个方面的领域,不仅仅是单一的节约资源,保护资源,更要将其与中国梦结合,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及党建等诸多领域,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实现生态化发展。
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最为重要,冲突最多、最难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的处理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物质财富与生态财富,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生态文明的建设更要加入到国家规划、政府决策、法制法规、政治教育当中。生态文明在文化建设方面,可将其融入到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方面去。在社会建设方面,要将生态文明融入到教育、就业、分配、社保、医疗、社会管理等方面。外交上更要积极主动将生态问题与国际进行发展,和平处理与其他国家在生态环境上的矛盾关系。而领导这一切工作的中国共产党,更要正确的领导人民群众,将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复倡廉建设,其中尤其要重视党的作风建设。这一点是我之前对生态文明建设最忽略的一方面,作为党员的我更要以身作责,做好先锋模范作用。
我国生态文明在各个领域中的建设十分匮乏,需要社会各层次的人们一起共同努力,才能让大家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拥有一个优美健康的生活环境。作为研究生的我们更应该从我们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呼吁和带领身边的人一起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绿色就业、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为实现走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目标而努力。
二、问题与建议
书中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各方面都作出了许多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从个人角度来说觉得书中问题最大之处是引用国家领导人及其他的学者的言论较多,重复的次数也较多,可以将其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说出这个观点,反而会显得更加的简洁明了。比如“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习近平同志的“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最好的金山银山。”在本书中重复多次,有的地方引用他的话语进行分析时比较恰当,有的地方仅仅是套用,反而显得累赘,具体出处较多,便不一一列举,这两段话均可用一句话概括“让人民有一个良好健康的生态环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绿色文明的关系”会更好。
另外一个不足之处是全文没有图片,个人认为这一类的书本来就有点枯燥无味,书中如有用图来说明问题会更生动具体而且会更吸引人去看。比如在叙述我国的生态环境危机时可以借用现实生活中一些水污染,垃圾污染,环境破坏等的图片具体说明问题。还有书中最后一章提出杨善洲的列子时,也可以将其当地前后照片进行对比,更能突出他为生态环境做的贡献。
同时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生态文明的结合,具体的分析不够深入,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这一理论的阐述不够明确,建议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将其分析的更加全面透彻。
最后对于这本书结构上的建议,在第一部分内容中生态基本国情部分,可将钓鱼岛问题具体叙述,从而具体的展现中国现在的国情引发学生的思考。在第三部分生态文明建设与各方面的关系中,可将“互联网+”对生态文明的机遇和挑战加入,个人觉得科技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应该对其加以叙述。加入这些敏感的话题一会更加的激发广大研究生的兴趣。书的最后可再加一章总结,具体讨论每一工作领域的人们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应该怎么做,对于我们研究生来说这样会更让我们清楚每一个人的定位,从而在生态文明的道路上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感谢黄娟教授这门课给我们带来如此丰富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